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有關讀水滸傳有感大綱

有關讀水滸傳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4W 次

有關讀水滸傳有感1

讀水滸傳有感

有關讀水滸傳有感

小説《水滸傳》的電視劇版本我小時候看過無數遍,但,當我現在閲讀了原着之後,對其中的一百單八將全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特別是對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之深,情感更是敬佩不止。

那是一個民不聊生,政府十分無能的時代。老百姓穿不暖,吃不飽,睡不足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就在這個時候在山東誕生了一個名喚“宋公明”的押司。他扶窮濟貧,江湖人稱“及時雨”.這個及時雨在梁山泊中聚集了天下好漢,共一百單八將。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但聚集在這裏,目的只有一個——扶窮濟貧,處死貪官。

但可惜的是朝廷勢力實在是太大,從破大遼一百零八個人個個生還到最後收方臘只剩三十六個,最後面見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個,而這二十七個都一個一個的被誣陷,害死。他們的心是好意的,但卻被誤解,被害死······

在朝廷眼中他們是草寇但是在我眼中他們是英雄,是好漢。他們雖然殺死許多官員。但那些都是貪官,他們殺人只殺壞人,好人即使站在敵方戰線上,他們也不會去動這些好人的一根汗毛!

他們十分講義氣。

在第四十回中,宋江與戴宗被抓取判了死刑。梁山泊上十幾個好漢連同李逵等人都在斬首當天一同劫法場,救出宋江與戴宗,最後一同上梁山。

還有原本梁山寨主是晁蓋,後因在曾頭市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逝世了。臨走前,他説:讓捉住史文恭的人做寨主。於是宋江就竭盡全力活捉史文恭,將他的內臟祭奠晁天王······

這一百單八將將將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在這裏無法一一講出,若想了解,就去讀一讀原著吧!

有關讀水滸傳有感2

從小便聽着長輩們講傳説中"梁山好漢"的故事,替天行道--《水滸傳》讀後感。從前有一羣好漢,由於受不了朝廷的壓迫,*上了梁山--據説帶頭的是個叫宋江的山東人。他們渾身是膽,忠誠勇岡冬留下了一段段不朽的傳奇故事。這些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便是《水滸傳》的前身。在歷代封建獨裁統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殺人縱火、面目猙獰的牛鬼蛇神,但施耐庵的《水滸傳》卻反其道而行,為那些所謂"造反"者樹碑立傳,並渲染他們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使他們成為讀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水滸傳》裏的英雄們,"忠義"二字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可以説,"忠義"這個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義"是正義。在那個黑暗腐朽的封建時代,民不聊生,於是便有了《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有了那個讓天下英雄豪傑們心馳神往的樂土--水泊梁山。那裏的英雄們多半是走投無路,上這裏落草為寇,這也影射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比如魯智深,他慷慨直爽,疾惡如仇,敢作敢為。為了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鄭屠,犯了血案,無可奈何地躲身寺院,做了和尚;為了救林沖,受高俅*,連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輾轉上了梁山。楊志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

他的生活目的在於"一槍一刀,博個封妻廕子,也與祖宗爭口氣"。當他失陷花石綱,丟了官時,仍沒有放棄向上爬的想法,讀後感《替天行道--《水滸傳》讀後感》。他積極採取賄賂的手段,企圖恢復原來的.官職。當受到樑中書欣賞和提拔時,感激涕泣,要死心塌地在他的門下做軍官。直到失陷生辰綱,生命受到威脅時,才亡命江湖、逼上梁山。"義"是忠義。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們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進死,也只為一個"義"字。李逵為了宋江的恩情,每場戰爭都衝在前面,他那對板斧正是他直爽、天真的性格的縮影。打敗方臘後梁隱士馬損失巨大,宋江一手籌劃的梁山終極還是毀在了他自己手上。李逵仍然盡對地信任松江,即使在喝下宋江給他的鴆酒時,他也絲毫沒有懷疑宋江。一個"義"字固然只有簡單的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往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小小的幫助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由於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固然這場大張旗鼓的農*動終極還是失敗了,無論是否真的有梁山,那片令天下豪傑們嚮往的地方,但是施耐庵的《水滸傳》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看。無論是怎樣的社會,都存在着那樣一羣敢愛敢恨,追求正義與光明的可愛的人。"不能由於厭惡黑暗而躲避光明",哪怕這只是一爿小小的亮光,也足夠看清自己,看清這個世界。

歡迎大家評論,回覆的猛烈些,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