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大綱

《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4W 次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

  《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最大公因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因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學習約分做準備。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現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所處的地位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能力目標:能根據兩個數的不同關係靈活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情感目標:利用課件,讓孩子結合在生活經驗,體會成功解決問題的快樂,體會數學與人類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通過動手能力的培養,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的理念。

3、教學重、難點:據以上的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二、設計理念

在概念教學中,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充分地發揮情境的作用,發揮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由“求”轉變為“找”兩個數的公因數,體現方法多樣化。材料準備了自制課件,方格紙。

  三、説教學流程

結合教材、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要求,我設計了下面五環節:

1、複習導入:本節課的教學是學生掌握了因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我出示兩個數讓學生説出它的所有因數。(3、6、8、12),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

2、教學新課:只有明確了學習目的,學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因而在學習新課之前我首先把學習目標出示給學生,讓他們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3、出示自學提示: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自學,在給出目標後,我又幫助學生擬定了兩個學習的提示,讓學生學有所依,學而得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自主探究,彙報交流:

在學習“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探究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時,讓學生為24分米寬,36分米長儲藏室鋪上正方形地磚,怎麼樣鋪的滿而沒有剩餘,讓學生自己小組合作學習,並在遇到困難時在小組羣體中自由自在地交流,無拘無束地討論,獨立思考、相互學習。在討論與交流中,思維呈開放的態勢,不同見解、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相互引發、相互點燃,在彙報交流中強化對比,選出合適方法,從而實現個人與他人、小組與全班的全程對話。例二是讓學生結合教學目標進行一一合作討論,8和12的共有的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是那些?學生交流後回答,教師評議。最後小結出什麼是公因數,什麼是最大公因數?並進行小結。

5、教師的教:教師在引導學生彙報時結合本節課的特點進行相機教學,對重難點問題反覆講,讓學生理解。

  四、練習應用。

在學生的練習中,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錶現好的給予肯定。

  五、佈置作業。

課本練習五中的第1、2題。

  《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2

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最大公因數》,這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7981頁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出示課件)這部分教材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因數、倍數的含義及其特點的基礎上來學習。通過本節課學習,為學生以後學習約分和分數四則運算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出示課件)根據《新課標》要求:數學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能力為重。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會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四、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結合本節課實際,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引導自學法、嘗試探究法等等。相應地,指導學生採用自學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來學習。

  五、教具、學具

為了便於學生更好地進行操作,我要求學生準備長方形方格紙等教具。

  六、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這節課我安排了玩一玩看一看做一做議一議練一練五個教學步驟來進行。這樣設計符合教研室倡導的學導練三三教學原則,符合新課標提出的自學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學習形式,也體現出蔡林森教授所創新的'洋思教學方法。突出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實現高效課堂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方式。

  (一)玩一玩

這一步驟,我採用遊戲的方式來完成。

學號是16的因數,這些同學請起立。

學號是12的因數,這些同學請起立。

哪些同學站起來2次?為什麼?

學生回答後順勢進行鼓勵:嗯,同學們可真聰明。有關因數的知識還有很多呢?,你們願意繼續來學習它嗎?

(新課開始,用遊戲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複習了舊知,又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看一看:

這一步驟,我出示自學了提示,讓學生自學。

自學提示:

自學課本80頁的內容。思考下面的問題。

16和12的因數分別有哪些?

哪些是16和12獨有的因數?

哪些是16和12公有的因數?

什麼叫公因數?最大公因數?

6分鐘後檢測。

(這樣,學生帶着問題來自學、探究。體現出學生可持續能力的培養。體現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練。)

獨有公有最大

16的因數:1,2,4,8,168,16。

12的因數:1,2,3,4,6,123,6,12。

可以看出:1、2、4這三個數是16和12公有的因數,所以説:1、2、4這三個數是16和12的公因數。

2、議一議:學生再看1、2、4這三個數,你想説點什麼?(學生知道了1是最小的公因數,4是最大的公因數)

板書:4是最大的公因數。

  (三)、做一做:

學生自學完畢,請程度偏下的兩位同學上台板演。其餘學生在答題卡上完成。這一步能檢查出學生自學的效果。體現出學生的嘗試探究,體現出科學的學習態度。

1、填一填:

(1)10和15的公因數有:()

(2)14和49的公因數有:()

  (四)、議一議:

1、初議:做對的同學説一説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做錯的同學對照課本找錯因,找不出錯因的同學讓別的同學幫忙改正。

2、設疑:15和12的最大公因數是3,對嗎?

2是4和16的最大公因數嗎?

6和9的最大公因數是幾?

3、運用:現在,你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了嗎?

請用你喜歡的方式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數。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

A、找對應因數

B、從18的因數中找27的因數。

或者從27的因數中找18的因數。

C、排序法

D、短除法

E、分解法

總之:不論採用哪種方法,我們都要:先找出它們的因數,再找出它們獨有的和公有的因數,然後找出在公有的因數中,誰最大?

4、總結;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最大公因數。

(整個議一議環節,體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體現了以學定教。)

  (五)練一練:

(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進行了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性練習。第二層:綜合性練習。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實現層層深入,由淺入深。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併為生活服務的道理。)

(出示課件)第一層:基本性練習

1、把下面的數填到合適的位置。

1,2,3,4,6,9,12,18,

12的因數:

18的因數:

12和18的公因數:

2、填一填:

8的因數:

16的因數:

8和16的公因數:

8和16的最大公因數:

(出示課件)第二層:綜合性練習

3、説出下列各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5和118和95和8

4和89和328和7

通過練習,你發現了什麼?

(出示課件)第三層:發展性練習

4、看例1:現在,你知道可以選擇邊長是幾分米的地磚嗎?邊長最大是幾分米?今後,在裝修、鋪地磚時,遇到此類問題,你知道該怎樣解決了嗎?如果你是工程師,你會選用邊長是幾分米的地磚嗎?為什麼?

  七、板書設計: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科學、醒目、美觀,便於學生直觀理解。

  八、反思:

回顧這節課,學生通過自學,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但要求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找最大公因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中的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為以後學習約分打下基礎。教材中直接呈現了找出公因數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別找12、18的因數,再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材採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現探索的過程。

  二、説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探索找兩個公因數的方法,能準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讓學生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三、説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經歷探索的過程。

因此確定教學重點為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難點為用多種方法正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四、説教學方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本節課學生對因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法與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這也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説教學設計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一)、複習導入,學習新知

因為學生已經很熟練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導入新知。(導入這一環節準備用時3分鐘)

1、師:同學們,我們已學過找一個數的因數,如果老師現在給你一個數,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數嗎?

生回答師板出12的因數:1、2、3、4、6、12

2、師:你們真棒!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很快寫出18的全部因數嗎?

生獨立寫並彙報18的因數:1、2、3、6、9、18。

3、師:那麼準,那你們看看它們的因數你發現了什麼?請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數中有沒有相同的因數?相同的因數有幾個?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師:像這樣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我們就説這些數是12和18的公因數。此時師板書出集合圖形。

4、師:中間這一區域有什麼特徵?應該填什麼數?

生獨立思考後分小組討論。

生彙報:中間所填的數應該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5:師:在這些公因數裏面,哪個數最大?生:6最大。

6:師:對,6在這兩個數的公因數裏面是最大的,那麼我們就説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找最大公因數。

師板書課題:找最大公因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並且能很快地找出來。同時這也就突破了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準備用時12分鐘。

  (二)、嘗試練習,合作探究

書45頁練一練中的1、2兩題:

(1)利用因數關係找最大公因數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三45頁,獨立完成第1小題。

8的因數有:1、2、4、8。

16的因數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數有: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數是:8

師引導學生觀察:8和16之間是什麼關係?與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有什麼關係?

學生隨着老師的問題提出來就獨立的思考觀察,然後在小組內自行解決。

(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並在小組內得到發展,對後進生來説也是一個促進。)

生彙報:8是16的因數,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數是8。

然後師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小結;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因數,那麼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並及時出一些這方面的題練習,如:4和12,28和7,54和8

(2)利用互質數關係找最大公因數

師:請大家獨立完成第二題。

生彙報5的因數有:1、5。

7的因數有: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數是:1。

師同上一樣引導學生獨立觀察5和7之間是什麼關係?與他們的最大公因數有什麼關係?

分小組討論彙報。

生:5和7是質數,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數是1。

引導生小結:像這樣只有公因數1的兩個數叫互質數。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麼他們的公因數只有1。

練習:4和5,11和7,8和9。

(3)、整理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數?

生:列舉法,用因數關係找,用互質數關係找。

師:我們在做題時要觀察給出的數字的特徵,運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教師在講解找最大公因數時,不僅要告訴學生具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單獨的內容聯繫起來,給出學生統一的解題步驟,這樣學生才有章可循。)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也準備用時15分鐘。

  (三)、鞏固練習,體驗成功

完成書第46頁的3、4、5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在巡視的過程中對於後進生要特別的指導點撥。

鞏固練習準備用時8分鐘。

  第二環節:全課小結

用2分種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五、説板書設計

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我僅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這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千變萬化的生成效果,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