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精華】語文説課稿彙總8篇大綱

【精華】語文説課稿彙總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語文説課稿彙總8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與前後教材知識體系的聯繫

是初中語文課本所錄選的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編入九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已經學習了《故鄉》這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説,學生從中獲得了人生的啟示和藝術的享受,同時,對小説這種文學體裁有了初步的認識。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對描寫手法的認識,體會作者的感情態度,併為下一篇反映認識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小説《我的叔叔于勒》打下基礎。

2、本課的知識體系《孤獨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一篇小説,講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輟學後隨父親一起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子,經歷了從開始的恐懼、孤獨到暴風雨之夜找鴨子變得勇敢堅強起來的故事。學習這篇小説,重點是使學生從陌生空曠的自然環境和恐懼孤獨的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中理解“孤獨”的涵義,教給學生一種勇敢,豁達的人生態度。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強調對課文的自主探究,學生就不能只是被動的傾聽教師的講解,被動的回答教師的提問。所以我想通過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有興趣去自主探究,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杜小康的孤獨之旅的涵義。本課的閲讀教學,從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節,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確定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A、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閲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

B、過程方法: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閲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C、情感態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理論依據】:

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學生作為文本閲讀的主體,因其閲讀期待,閲讀心境,閲讀目的的不同,他們的閲讀感受也是不一樣的,而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在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中,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大多數的閲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中藴藏着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説出自己的感受。

二、説教法: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在情節與現實寫照中得到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 感知,情節領悟,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快速閲讀,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主旨,與文章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説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來解決問題。

【二·三理論依據】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必須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請同學談談對“孤獨”二字的理解,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可以説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説《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

2、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着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隨着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羣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表達了什麼的主題?學生只要説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雖是長篇小説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閲讀課文,理清小説的故事情節。

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設計意圖】:遵循敍述類文體閲讀規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知的課文,並能加以概括全文內容,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首先我們怎樣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説,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2、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説説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小組合作完成)

(1)P70、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羣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羣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恆,並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2)P71、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麼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3、文中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緻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提示:出發時:P69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P72害怕,膽怯安頓之後:P73感到孤獨時間久了:P74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P76堅強。

4、如何理解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呢?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設計意圖】:遵循閲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閲讀的體驗,以學生閲讀心理為切口,通過與同學老師對話,合作探究,激發閲讀思維。並通過小説中對環境描寫,深入人物,使文章的難點得以解決。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閲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大自然對話,與小説中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理解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在探究中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五)、課外作業學習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設計意圖】:我們常説:“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

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設置懸念,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平時在家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江老師特地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部動畫片,想不想看?(生齊聲:想!)請大家仔細看完之後給我提提建議,加工加工,好不好啊?(生歡呼:好!)

(播放課件:根據課文內容製作的動畫片段。)

師:動畫片看完了,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生: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完整,而且沒有聲音。

生:我認為應該讓小動物開口説話,那樣會更生動。

師:小朋友們的建議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給動畫片配音。這個動畫片名叫:地球爺爺的手。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注意“球”字的寫法,左邊的“王”字旁寫得窄些,右邊的“求”豎勾要寫長一些,這樣才顯得有精神。

請小朋友打開書141頁,在田字格里學着老師的樣子寫兩個字。(生寫,師巡視)注意:身坐正,紙放直。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課文,完成兩件事:把難讀的字詞劃下來;不明白的地方做記號。誰讀得認真,江老師就悄悄地走到他身邊,摸摸他的後腦勺表示讚揚。好,請大家開始讀,自己讀自己的。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師:剛才誰被老師摸了後腦勺了,請舉手。(學生們紛紛舉手)很好,説明這些同學剛才讀書的時候特別認真。你們有遇到什麼難讀的字詞嗎?咱們來交流一下。

生:我覺得“他倆”這個詞特別難讀,很多同學會讀成“他兩”。

師:這個詞確實不好讀,誰能讀準它?(指名二三人讀。)

生:我覺得“而且”

這個詞不好讀。

師:小朋友都試着讀一讀,全班讀。

師:我把小朋友畫的詞全都展示出來了。(幻燈出示生詞)請你和同伴一起合作,把你會讀的字讀給他聽,不會讀的字請互相幫助。

(兩人合作自查生字)誰有本事把這些字全都讀準?(指名生讀,點評)哪個小朋友能保證:我這一站起來一定讀得比誰都響亮,比誰都標準,有沒有?(學生們都躍躍欲試。)

指名讀,全班讀。

師:記住“摘”字,只需要記住哪一部分就行?右邊和哪個字有點像?(生:商)請你在你的小夥伴的手心裏寫寫這個字。(生互相練習)明天檢查生字第一個就是它,但是今天回去以後不準寫,都能記住嗎?

師:小朋友喜歡做遊戲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捉迷藏”

的遊戲。(師説明遊戲規則)想不想玩一玩?(生:想!)

(玩遊戲,鞏固生字詞,積累詞彙。)

師:小朋友們都記住了嗎?把它放到課文裏再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語文説課稿 篇3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

感世界,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學習本組課文,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説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本課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本節課上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三個主要環節:分別是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

2、品讀課文,感悟深情 ;

3、回顧全文,揣摩寫法。 下面具體談一談這一課的設計思路:

  一、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時間,問題設計整合,牽一髮而動全身。

教學時,我沒有用瑣碎的問題牽制學生,而是用較為整合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合作的時機,讓學生與文本、與學習夥伴親密接觸,直接對話。交流時,仍然把自主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只是在學生交流時相機點撥、引導,體現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

雖然本課時重點教學15-17自然段,品味海鷗對老人超乎尋常的深情。但海鷗對老人的“情”不是無緣無故的,要深入理解,必須結合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所以,我設計的學法提示中強調“……抓住關鍵詞語,結合課文內容和查閲的資料説説令你感動的原因……”。學生要想理解重點語句,就必須對課文全盤掌握於心,對資料進行篩選、整合。老師在學生彙報、交流時,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和資料來理解重點語句、品味感情,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覺。分頁標題#e#

  二、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文章表達方式的把握

自主不等於放任自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能大撒把,要給予適時的幫助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15-17自然段前,我出示了學習提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結合課文內容和查閲的資料説説令你感動的原因,並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註”。這段提示教給了學生理解語句、品悟感情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默讀”“ 想一想”“畫出”“ 抓住關鍵詞語” “結合課文內容和查閲的資料説説”“ 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註”等都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習方法,而且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本課,還適用於日常學習。在學生品讀感悟課文時,教師相機在學法上進行指導,使學生在本課學習時知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

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佔熬頭”,特別是閲讀教學中,如果離開了聲情並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閲讀教學是殘缺的。閲讀教學一定要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教學中我會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後適時指導學生朗讀。特別是引導學生回憶現實生活中人與人告別時的場面,來引導學生體會海鷗為什麼為老人守靈,理解文中為什麼用“撲”而不用“飛”。文本與生活的結合,會使學生很容易體會到海鷗對老人那深厚的情誼,很自然地通過朗讀流露出來,加上採取不同方式的讀(範讀、指名讀、引讀、男生讀、女生讀、師生賽讀,齊讀)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真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四、注重讀寫結合

寫應成為閲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順勢遷移,注重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在訴説什麼,特別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羣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設身處地的想像海鷗在傾訴些什麼。想一想,再寫下來。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昇華的過程。

在很多情況下,當我們組織學生進行閲讀感悟交流時,學生的語言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詞不達意的,思想是膚淺的。而寫,可以憑藉有形的文字,作深入地思考、推敲、揣摩,可以對原有文字的進行刪減、補充、調整、完善,引領思維走向深刻和有序。參賽課上,我拿出一整塊的時間讓學生書寫內心的情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我相信,屆時的教學效果會給讀寫結合的理論以有力的佐證,也給了我堅持讀寫結合的信心。分頁標題#e#

  五、恰當使用多媒體,讓媒體為教學服務

老人的照片、海鷗紛飛的圖片適時出現,補充了學生經驗的不足,能夠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品味感情;因為學法指導包括的因素比較多,如果教師只説一遍,學生僅憑記憶是無法操作的,而用大屏幕出示出來,學生在自學、交流時可以反覆查看,對比學法指導要點,不斷校正、完善自學和交流情況;在指導讀兩次“鳴叫”的語句時,在寫話前和學生讀自己的寫話內容時,使用悲傷的音樂渲染氣氛,把學生帶入到的適當的感情基調中,利於學生準確把握情感,品出情,寫出情,讀出情。

除了運用多媒體以外,我還運用了掛圖、海鷗圖片等傳統教具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在學生寫話時掛上了老人的遺像,在學生朗讀寫話內容後將海鷗貼在老人的遺像周圍,連綴成一幅飛翔的鷗羣。遺像、鷗羣、音樂,加上學生聲情並茂的訴説,相信會將師生的情感引向深入,將教學推向高潮。

語文説課稿 篇4

《夢圓九天》記敍了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盛事——神州五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課文按時間順序記敍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天,震撼人心的一刻。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楊利偉是一個熟悉的名字,對載人航天飛船順利升空也很熟悉,但是,對於文中藴含着的對幾代航天人的讚歎,為祖國驕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卻需要加以引導,通過朗讀和感悟才能理解。為了完成從文本到情感的昇華,我主要從課題上做文章。

一、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

上課伊始,我就直接出示課題,問:“夢圓九天”中的“夢”指什麼夢?“圓”又是什麼意思?課題是什麼意思?在這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對於本課的內容大致有了一個瞭解——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於實現了。

當學生明白了課題的意思後,可以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説是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為什麼今天終於成功了?是怎樣取得成功的?這種探尋為後面的答案和對中國航天人的辛勞和智慧的讚歎埋下了伏筆,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二、重點指導“飛天”,凸現精彩瞬間。

課文關於飛船昇天的描述非常詳盡,它從視覺、聽覺、心理活動幾個方面描寫出了飛船騰空而起那氣勢磅礴的壯觀場面,不僅是指導寫作的範例,也是激發學生對那激動人心的震撼瞬間的讚歎和欽佩之情的一個媒介。指導這一個部分,我是這樣處理的:

師:飛船昇天那一瞬間是那樣讓人激動,那一刻是那樣激動人心,讓我們一起去回顧一下這雄偉壯觀的場面。(播放“神舟五號升空”的視頻)

師:剛才,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何感受?

媒體出示説話練習:

9時整,發射平台火光四起,我看到——,我聽到——,我感到——。

師:是啊!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一刻!讓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麼描述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的。

出示課文17節:

9時整,發射平台火光頓起……來自你的四面八方。

師:請你大聲讀讀這段話,想想在你的詞語寶庫中那些詞語可以形容這一場面?(震撼人心、氣勢磅礴、聲勢浩大、驚天動地……)

師:這樣一個驚天動地的場面,這樣震撼人心的一瞬間,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嗎?

生朗讀後其他學生點評他讀的如何?師隨即顯示有關的關鍵詞語。

師: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來再現當時那輝煌的時刻,(音樂起,師引讀:9時整,……幾秒鐘後,聽到……)

師:現在,誰能當回小記者,來現場報道“神五飛天”這一震撼人心的一刻。請你們各自準備一分鐘。

通過看視頻(激發情感)——説話練習(表達情感)——深情朗讀(再現情感)——現場報道((昇華情感)

三、追問事件背後的故事,思考文章主題

飛天成功了,楊利偉成了英雄,然而英雄僅僅他一個人嗎?去文中找找。用“~~”劃出描寫他們的句子。同樣,也請抓住關鍵詞談談你的體會。

生交流,隨機出示句子。

那無數個奮戰的日日夜夜,載人航天十年的不懈努力,都在航天員楊利偉邁向太空的時候化為幸福的回憶。只有此時人們的臉上才露出了一絲微笑,那微笑是發自內心的,那微笑是幾代航天人青絲變白髮的艱辛。

師:老師這裏有一些資料,讓我們走進他們,看看幕後英雄微笑背後的艱辛,也許你會有更深的感觸。(音樂起)出示相關的補充資料。

師:過去的艱辛已成為幸福的回憶,來!帶上那份發自內心的微笑,再來讀讀。

師:英雄的背後往往還站着無數無名英雄,他們就這樣默默關注,默默奉獻,所以説——飛天成功更大的功臣應是那些為航天事業默默努力的所以航天人。看!飛船升空了!(再次播放視頻)讓我們和所以的航天人一起體驗這份激動,這份喜悦。

師小結:正是幾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不懈努力,才圓了我們華夏兒女的飛天夢,我們為有這樣的航天人感到驕傲、自豪,是他們讓我們——(指課題)

通過追問“飛天成功了,楊利偉成了英雄,然而英雄僅僅他一個人嗎?”,通過補充資料,通過朗讀,學生對航天人的艱辛有了深入的認識,對這些科學家的辛勤勞動和偉大創造由衷敬佩,對祖國科技的發展感到由衷的自豪。

四、迴歸課題,剖析文章主旨

最後,再引導學生回到課題上來,再次追問,為什麼幾千年的飛天夢在今天得以實現?它的實現説明了什麼?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要説嗎?在學生説話的基礎上,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遙看瓊樓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這一天,中國航天騰飛的樂章又一次奏響了最攝人心魄的交響樂,中國用自己的飛船將中國的航天員楊利偉送上了太空。這是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在中國航天史上鑄就的又一座巍巍豐碑,中華兒女將在浩瀚宇宙中大顯身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感受到了神舟五號上九天的那份激動,如今,六號也成功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七號的發射更是指日可待。

師:最後,讓我們再次激動地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學生讀課題:夢圓九天); 讓我們自豪地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學生讀課題:夢圓九天); 讓我們驕傲地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學生讀課題:夢圓九天)。

在這樣一次一次的朗讀中對祖國的自豪感亦在加深……

語文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的課題是《夜書所見》。現在我就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特色幾方面闡明我的教學思路。

首先我説説對教材的理解: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根據我對教材、課標的理解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技能目標:1會認兩個生字 蕭、梧,會寫兩個生字 促、深,讀準一個多音字 挑( )。2 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過程、方法目標: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

俗話説:牽牛要牽牛鼻子。也就是要抓住重難點,這課的重難點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理念是先導,基於以上目標我説説這堂課的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現代古詩教學注重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所以我在教學中以品詩賞畫的新理念,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聯繫兒童的生活體驗,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滲透對比閲讀,體會詩中有詩,激發讀詩的熱情。找準拓展點,延伸點,利用逆向思維在所見和所不見中深切體會思鄉情。

葉聖陶先生説;教就是為了不教。是的授之魚,不如授之漁。

説教法、學法:

誦讀法:

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

對比法:

滲透對比閲讀的理念,利用人物對照、意境對照,激發孩子讀詩的熱情。

想象法:

聯繫兒童的現實生活利用想象拓展、延伸,逆向思維促進思鄉情的體會。

直觀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品詩賞畫,促進思鄉情的體會。

對於教學過程我是這樣預設的:

一 、課前活動,接近文本

大量背誦學過的古詩。提醒古詩的節奏與感情可以適時誇張。 這是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及聯繫以前的古詩激起學古詩的熱情.

二、引題,走入文本,準確地朗讀古詩

A 出示詩題,讀題,説題目的意思。(要求讀得整齊,響亮)

題目中的書是什麼意思?(古代用書解釋為寫)作者寫了什麼內容?

B 出示詩歌,自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生字多讀幾遍。[]

C 誰願意來露一手,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大家評議;字音讀準了嗎?再讀,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請同學標上拼音,把字帶到詩句裏讀。 還有兩個生字朋友:促 深 注意平、翹舌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這是滲透《課標》第二學段目標中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表現的機會。

D 指名三讀古詩,全班齊讀古詩。

這是讓學生充分的讀書,讓學生正確流利的讀通古詩。

三、 深入文本,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A 詩人夜晚所看見了什麼?(快速找出來)

梧葉 燈 兒童捉蟋蟀

B 你從哪句看出兒童在捉蟋蟀?(知有兒童挑促織) 你怎麼知道促織是蟋蟀?因為詩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項註釋,藉助註釋知道的。對,註釋是學習古詩的好幫手。現在開始我們要善於利用註釋學習古詩。

這是培養學生藉助註釋理解詩文的大意的習慣。

C 作者是怎麼看到兒童的?(因為看到了燈)原來是孩子在捉蟋蟀。你們捉過蟋蟀嗎?捉蟋蟀有趣嗎?聯繫現實生活,體會兒童的快樂,有趣。表情朗讀詩句,(這一環節是滲透《課標》中提到的在讀中積極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體驗。)聽你們一讀勾起了老師的童心,老師也讀一讀好嗎?提個條件:閉上小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好象看到了什麼?(兒童捉蟋蟀)

愛因斯坦曾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這裏既起到了範讀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體現了師生平等,師生互動。還起到了品詩賞畫的效果。

D 捉蟋蟀這麼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節是?(秋天)適當表揚:同學們有一雙慧眼,那我們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讀出秋天的句子,你們見過梧葉嗎?(出示實物)秋天的梧葉變黃了變幹了。

E 出示課件,秋風吹落梧葉,讓我們感覺到秋天的寒意,冷。我們一起捧起書讀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這裏利用語言,實物和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起讀書的熱情。

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牽動了一個人的情懷(詩人),有一個詞,你發現了嗎(動客情),

客的意思課件 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這個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詩人葉紹翁(講小故事,簡介作者)。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會牽動詩人想起什麼?(親人,家鄉)就是詩人的思鄉之情。

就在詩人想家的時候,看到兒童捉蟋蟀會想到什麼?(兒時的夥伴在哪,家鄉也有兒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麼快樂啊,無憂無濾,可我孤單一人)思鄉之情就更濃了,更深了。我們來把濃濃思鄉情深深的讀一讀。[

此時此刻,我也想把濃濃的思鄉情讀出來!讀完後,同學們,不由自主的鼓掌,請同學評議我讀得好在哪裏,再請同學讀出詩人的濃濃的思鄉情。

這就是以見襯不見,詩中有詩,滲透對比閲讀的理念,把抽象的思鄉之情與温暖的家庭生活拉近,增加層次感。還讓學生評議老師,真正體現民主、平等。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説;“語文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在這我是讓學生自己讀書,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四 挖掘文本,誦讀詩歌,昇華情感

這麼美的詩,配上音樂就更好了!配樂朗讀。

詩歌可以反覆誦讀,也可以唱。

背誦古詩(齊背,指名背)注意字音。

這一環節是注重體現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聯繫背誦《宿新市徐公店》、《春居》深入體會詩人的深深的思鄉之情。

這是兩首感情非常快樂的古詩。這裏是用逆向思維,用兩首快樂感情的古詩反襯思鄉情。

這也是落實課標的第二學段的古詩學習目標: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五 走出文本,拓展練習,學以致用

A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寫了許多描寫秋天的詩歌,出示古詩《山行》、《贈劉景文》朗誦。

這一環節是整合新舊知識,注重語言的積累,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B 沒學過的古詩你能讀懂嗎,讀詩的方法,藉助註釋讀懂古詩

出示詩句,自己藉助註釋讀懂詩句(幻燈片出示)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選自 劉禹錫《秋詞》

1、悲寂寥:因寂寞空虛而感到悲傷。

2、春朝:春天。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選自 曹丕《燕歌行》

搖落:凋殘

簡單講解,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藉助註釋理解文意,讀懂古詩,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六總結

讚美,提出希望,願大家與古詩交朋友。

這裏是再次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七作業

練寫生字,配樂朗讀,蒐集秋天的古詩。

板書 夜書所見

思 鄉

語文説課稿 篇6

1 説教材

《愛吃的水果》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中的口語交際訓練課。本課是通過實物或掛圖和投影片,讓同學運用普通話,説説這些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讓同學們來了解生活,熱愛生活。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1)你最愛吃什麼水果?把它的樣子、顏色、味道講給同學們聽。(2)評出一兩種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水果

根據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以和兒童的生活實際來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如何培養同學的説話興趣和與人交流的勇氣。根據同學的識事經歷來確立本課口語交際的難點;怎樣來激發同學能圍繞“水果”積極地參與討論,踴躍地發表自身的意見

通過本節課要達到以下數學目的:進行聽和説的訓練,培養同學聽話和説話的能力

2 説教法

合理運用快樂教學法,以投影儀、掛圖、實物圖演示,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誘發同學語言的興趣,調動同學説話的積極性,啟迪同學的思維,挖掘同學口語交際的潛能。

教師是同學口語交際過程中的引導者、點撥者、鼓勵者和協調者。在教學中要突出同學的主體性,充沛發揮同學的動腦、動口、動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看一看”中學會區分事物特徵;在“想一想”中學會善於考慮問題;在“聽一聽”中學習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在“嘗一嘗”中學會判斷水果的味道,並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在“比一比”中培養同學的勇氣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演一演”中培養同學發明性和口語表達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堂內容與同學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注重同學主動參與和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同學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和逐步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説教學過程

能力的獲取過程比知識獲取的結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據同學初識事物的特點,為本課設計了五個教學活動局面。

“看一看”:出示投影:

(1)內容是一盤水果。

這是創設生活情景,聯繫同學的生活實際,引出問題,啟迪同學的思維,培養同學從小學會考慮問題的習慣。先讓同學看一看盤子裏有哪些水果,平時看到過嗎?吃到過嗎?能説出它們的名稱嗎?讓同學去説,要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同學們能聽得懂即可,不能要求過高。把同學説話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同學想説要説這是至關重要的。

(2)是一個水果店。

讓同學看一看,然後,引出問題。這些水果你平時看到過嗎?吃到過碼?能説出它們的名稱嗎?引導同學聯繫生活實際,把水果店裏的水果一一識別出來,假如有困難,大家在一起討論,説出它們的名稱和特徵。

“想一想”:

聯繫實際讓同學想一想,我們平時吃過哪些水果?誰能説出它們的名稱?假如有叫不知名稱,説出水果的特徵,就讓大家來協助你解決。在培養同學説話時,要注意那些平時不大愛説話的同學,要多激發他們的説話興趣。另外還要注重説話要有條理。讓同學能按一定的順序説一説。例如按“名稱——樣子——顏色——味道”來説,即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説。在這個環節教學中儘量引導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大膽發言,説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營造口語交際的環境。

“嘗一嘗”:

出示準備好的水果實物,讓同學親口嚐嚐其味道,鼓勵同學無拘無束地説出自身的真實感受,然後再“評一評”在這些水果中,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水果是什麼?因同學們的口味不同,説法不一,少數服從多數。同時教育同學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教育同學平時要能做到注意衞生。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同學嘗一嘗,培養同學的辨味能力。

“比一比”:

選同學位最愛吃的水果,依照一定順序,説説它的特徵。比一比看誰説得最清楚、最具體。要求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推薦代表上講台講演。同時從各組裏抽出一名同學當評委,教師給予引導,提出競賽規則,評一評誰説得最好。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用競賽的形式,促使同學相互作學習,取長補短。鼓勵同學善於表示自身,鍛鍊自我。從而學會怎樣把事説明白,説清楚,説具體。並能做到表達自如。懂得聽話時要認真傾聽他人講述,邊聽邊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認為”、“我覺得”的語氣向對方表達出來,以培養同學良好的語言交際習慣和能力。

“演一演”:

組織同學開展演示活動,並在演示的過程中和時反饋,相機糾錯,以充沛調動同學各種感官,手、口、腦、眼的作用,充沛發揮同學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充沛發掘同學口語交際的潛力。先出示課文插圖,指導看圖,引導同學想一想,這些小弟弟小妹妹到大姐姐來作客,大姐姐揣出一盤水果放在桌上,用手指着會説些什麼呢?先同桌説,再請同學扮演。在扮演中注意禮貌用語,如“謝謝、請”等。

我還用投影片設計了兩個圖景讓同學上講台演示。投影(1):“有個人挑着一擔水果在街上叫賣。”讓一同學扮演賣水果的,再讓幾個同學扮演買水果的。想一想,賣水果的可能會説些什麼?買水果的可能會説些什麼?先讓同桌同學説説,再請上講台扮演,看誰扮演得像,大家給予鼓掌,教師給予肯定。投影(2):“小姑娘拎着一些水果來看望一個病着的老人。”通過老人的表情和小姑娘的動作,想一想,他們各自會説些什麼呢?先同桌扮演試試,讓同學看畫面上的情景去想象,再指幾個同學上講台扮演一下,看誰扮演得好。我用這種方法來指導同學通過圖片來發揮想象,活躍同學的思維,將口語交際運用於生活實際中,培養同學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同學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並在學習中創新,發展同學的個性,發掘其口語交際的潛力。

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介

《信客》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本單元是一個小説單元。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説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使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

2、教學目標簡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思想內容。

能力目標:瞭解信客的職業道德和優秀品格。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品質,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

二、教法與手段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課外反覆讀、讀反覆,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信客的崇高品質。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三、教學過程設計

1、背景音樂

上課前先播放背景音樂歌曲《誠信之歌》,調節教室氣氛,使學生神經放鬆,從上一堂課中走出來,準備好投入語文課中。

2、激情導入

由師生合演一個以誠信為主題的快板,不僅可以順利導入到這篇誠信為主旨的課文,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

3、作者介紹

在介紹作者餘秋雨時,用一段話將他眾多作品串聯起來,形式新穎,同時便於學生記憶。如:《行者無疆》,從書房《出走十五年》,進行了一次漫長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長河》時,無意撿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發出《千年一歎》。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進了《山居筆記》。

4、字詞注音

讓學生在瀏覽課文時找出重難點字詞,不僅可以使學生完全投入到課文中去,還可以使他們印象深刻,更容易掌握。

5、回答問題

以一個事關全文的問題(信客是怎樣一個職業?)讓學生整體掌握課文;用填招聘啟事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尋找相關信息,從而提煉出文章的文眼“信”,並以此為主線,系統展開全文。

這部分的內容主要由一箇中心問題引發一系列相關問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使文章主旨,信客的相關信息及品質一步步明朗。

6、合作討論

這塊內容主要由學生自由討論,最後得到所需掌握的知識。關於自由討論,可以分好小組,並給學生限定好討論範圍(五個討論問題),可以指引着學生往正確方向思考。緊跟上一個問題“信”來帶出“作者怎麼樣刻畫信客的‘信’的?重點寫了什麼事蹟?”隨後引出信客不當信客當老師、校長都成功的原因這個問題。由信客的成功和老信客的失敗作對比,引出“信客為什麼臨終留下遺言,要與不夠誠信,壞了名譽的老信客葬在一起呢?”同時也是引出關於老信客的話題,這樣再提“為什麼寫老信客?”就自然而然了。而最後一個問題從信客、老信客兩人的職業、經歷“請同學總結一下,當一名合格的信客,將會經歷什麼?需要什麼精神?”將教學內容全面歸攏,由學生自由發揮主要是檢驗這堂課學生掌握了什麼。如此,最終使學生了解信客的職業道德和優秀品格。使我的教學活動達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誠信素質”的目的,同時也順利導入下面關於現實生活誠信話題。

7、總結並知識延伸

教師總結信客的品質,並延伸到現實生活,談高考誠信話題滿分作文《赤兔之死》,播放FLASH《誠信是一種美德》,與學生共話現實中如何講求誠信,如何貫徹榮辱觀中的“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8、佈置作業

讓學生為這名優秀的信客寫段墓誌銘,既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寫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加深學生對信客的認識,對誠信的認識。

9、板書

現在的教學側重於多媒體教學,因此板書越精月好,我設計的板書只有題目,作者和一個“信”字,一、簡潔明瞭;二、全文以這個字為字眼展開;三、突出誠信的重要性。

語文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單元及教材分析

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它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五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四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五篇文章都的小説。小説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惡醜,彰顯人性的真善美。它對人物內心活動揭示之深刻,對人物性格刻畫之細膩,是其實文學樣式所無法比擬的。高爾基説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小説的閲讀,在享受審美愉悦中,認識本人,提升本人,同時引發對天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本單元上承第一冊的小説單元,下啟第六冊的小説單元,對於養成閲讀小説的習慣,提高學生閲讀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説代表作之一。小説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態度變化,尖鋭地指出了金錢左右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親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節,表現一個普通的主題,可是能表達得深刻,能夠給人啟發,耐人尋味。

教學設想及教學目標

小説通過人物描寫來傳遞作者的思想以及寫作意圖。教學過程中,應以人物中心,在情節發展的動態中分析人物。由點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過解題來揭示小説主題。結合本單元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點,確定這一堂課的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下:

能力目標:煅煉學生口述能力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性格。這是本節課的重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啟發與鼓勵學生髮現獨特的見解。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情感目標: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説學情及學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授課的班級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課堂上通過激趣引導是可以保持住這一部分學生的注意力。

1、撰寫人物小傳。通過撰寫人物小傳,學生可以進列人物形象的再造,同時梳理故事情,感知全文。

2、朗讀想象法。本堂課可以指導學生朗讀“船上巧遇于勒”部分,邊讀邊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在頭腦中再現菲利普夫婦的形象,使他們活起來。

三、説教法:

1、圍繞解題來把握主題,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小説題目叫我的叔叔于勒,可是小説中並非對於勒作正面描寫,那麼描寫重點是誰?學生讀課文後再討論。

2、對話教學: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列。”“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而是師生間各自向對方和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這篇小説列文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它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處於商品經濟社會的今天的學生所熟悉的,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以從多方面設計學生樂於討論的話題。

四、説教學程序

首先讓學生各自口述撰寫的于勒這個人物的小傳。文章題為《我的叔叔于勒》,可於勒卻是暗線。于勒身世浮沉,際遇坎坷,少年浪蕩,中年得意,老年淪落,小説對它的着墨不多。讓學生撰寫他的小傳,結合本人的認知經驗,可以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彌補這一空白。這一步可看成是複習舊課導入。

第二步:勾畫圈點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1、分角色朗讀“船上巧遇于勒”

2、勾畫人物描寫的句段

3、分組討論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分析人物的性格。並由學生用“從……這一句看出了……”或“……這一句表現……”這樣的句式發言。例如,從“父親是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了”看出父親的虛榮心,他想打腫臉充胖子。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列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接受美學的理論中,讀者是“接受的主體”,文本經不同人的解讀之後,成為了“第二文本”,“第三文本”。同樣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閲讀個性,不可越俎代皰,讓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課堂中如果讓學生獨自地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罔然而無所得,因此組織學生進列討論,促進學生對話,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萍果,我有一個萍果,我們交換之後,各自還是隻有一個萍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則有兩個思想。這是我設計這樣的一個環節的理論基礎。

第三步:走進人物內心,增強情感體驗。小説中的“我”是故事情節的敍述者,其它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進出“我”的我的眼中。這一步驟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就母親要射開于勒時,你會對母親説什麼?借這一問,指導學生在閲中應讀出本人,融入作品,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列德育滲透。

第四步:探討小説主題,提倡不同聲音。

問題設計一:小説題目叫我的叔叔于勒,可是小説中並非對於勒作正面描寫,那麼描寫重點是誰?(質疑法,能過提問,為學生的思維進程鋪路搭橋。

學生討論明確了小説的主要人物,作者的寫作目的就不難理解。

問題設計二:過去的教參對本文的主題思想是這樣概括的,“小説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是赤裸的金錢關係。”菲利普夫婦對金錢的貪婪與對親兄弟的冷酷無情,顯然與社會體制毫無關係,它是人性中無法迴避的一個弱點。要突破這難點,其實也不難,教師可以這樣提示:我們的生活中會存在這樣的人嗎?一言中的,便可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這一環節意在利用閲讀批判環節,發展思維能力,教會學生會思考,勇於發表不同的觀點。只有會思考,才會有創新。

第五步:課外材料鍵接,聯繫實際生活。

材料鍵接:

1、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無間起來,迫使互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馬克思)

2、金錢是一個無底的大海,榮譽,良心,和真理都可以滅在其中。

3、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了上帝,它就像魔鬼一樣折磨你。(出示小黑板)

閲讀這些材料,結合課文用日常生活談談你對錢的看法。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這個環節的設計把課堂教學向生活延伸,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並提高學生的認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列小結

第六步:教學效果鞏固,也就是課外作業佈置。假如菲利普一家在旅列中遇到的是有錢的于勒,會有什麼的故事發生,請編寫小劇本。

五説板書:

本着直觀簡潔原則,板書設計如下: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課時)

虛偽的外衣

自利冷酷的內心-人性弱點

渾身銅臭味

認識本人

提升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