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致良知心得體會(精選3篇)

致良知心得體會(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5W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致良知心得體會(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致良知心得體會(精選3篇)

  致良知心得體會1

近期公司組織致良知學習,我們卡車服務站在孟站長的帶領下也認真學習了致良知裏面的內容,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感覺受益良多,也深有感觸。

“良知”,既是道德意識,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天生的善良。“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計較個人得失,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顆寬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對,與其做無所謂的掙扎,還不如放下心來,坦然的心態去面對,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克服所謂的困難,用自己的努力體驗前人經歷過的境界,只要打通心靈的一些關節,做什麼事情都能適應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時候,問下自己“要是聖人處於這種環境下,他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讓自己做事情達到一種新的境界。首先要培養自己接受現實的心態,放棄一些負面情緒,以一種積極、冷靜、樂觀的態度去應對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這樣,我的內心才會發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氣和的去做自己該做的事,並把事情做到最好。

對於企業的“良知”就是對企業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作為一名員工,做任何事情要從公司利益出發,公司的利益就是我們自己的'利益;我們要正確地面對問題,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我們也就進步了!企業也就發展了!

  致良知心得體會2

學習致良知到現在一個多月了,從剛開始的不喜歡,到現在愛上朗誦;語言表達及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自身素質得到相應的提高。感恩師傅給予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禮!

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教會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為人友善、不説謊、不抱怨,用自己的良知去感化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做到知行合一,不空想,理性的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既成就了自己又成就了他人。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對我們的心靈、靈魂深處是一種觸動。我們需要去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生存本領。提高我們分店的菜品結構:真正做到真材料、放心吃。讓全體廣大師生滿意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蜕變可能是暫時的痛苦,改變好了,生活和工作回饋給我們的又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王陽明先生説,“如果一個人胸無大志,即使有偉大的舉動也稱不上是偉人;如果一個人立志要學習聖賢的心性修養,則遲早會達到聖賢的境界。如果每個人都能確定人生的方向,並在這個方向上堅持走下去,必將獲得成功。”

“良知”二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只有認知自己的不足,方能成大器,走的更遠,飛的更高。

知行合一:

1、做一個有良知的人,立好志,樹立一個目標。天下無不可成之事。

2、做一個有良知的人,勤奮學習,滿足現狀只會讓腳步停留在原點,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定也。

3、做一個有良知的人,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不搬弄是非,不聽信謠言,不以個人感情去決定任何事情,忠言逆耳,都是良藥。

4、做一個有良知的人,改過,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是在錯誤中成長,只要有改過之心,心中能容事,能為他人着想。不以自己的喜好,去決定、判斷事情。理性和感性兼顧,就能成為聖人。

致良知、致青春、致幸福,我深信不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我要更加精進,用更精彩的生命去喚醒和號召更多的生命走上致良知的陽光大道,讓他們一起去綻放生命。我深信這是人生積累福報的捷徑,這也是讓自己更青春,更幸福的大道。

  致良知心得體會3

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談到學習的四個次第: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陽明先生開示學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與志者。故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無所成。學不勤者皆因志不篤。回想走過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堅、不高,導致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時,如果不是因為此次學習致良知,終日為利為名所奔波勞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卻,或者説懶得提及此一説。

當陽明先生告誡學生,如不立必為聖賢之志,人生終無所成,才領悟到志不立,則無志可奪,也就放棄自己、隨波逐流,妄想冥行。立聖賢志者,就是堅定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達致良知,按照聖賢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對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慾,存天理。致良知的學習之“立志”,如佛學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