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精選10篇)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3W 次

母愛是一滴甘露,親吻乾涸的泥土,它用細雨的温情,用鑽石的堅毅,期待着閃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愛不是人生中的一個凝固點,而是一條流動的河,這條河成就了我們生命中美麗的情感之景。下面小編整理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參考一下。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精選10篇)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1

母愛的力量

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故事發生在地震後的第二天……

地震後,許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國來的救援人員不斷搜尋着可能的生還者。兩天後,他們在廢墟中看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一位母親,用手撐地,背上頂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塊。一看到救援人員,她便拼命哭喊:“快點救我的女兒,我已經撐了兩天,我快撐不下去了……”她7歲的小女兒,就躺在她用手撐起的安全空間裏。

救援人員大驚,他們賣力地搬移周圍的石塊,希望儘快解救這對母女。但是石塊那麼多,那麼重,他們始終無法快速到達她們身邊。

媒體記者到這兒拍下畫面,救援人員一邊哭、一邊挖,辛苦的母親則苦撐着、等待着……

看着電視上的畫面和報紙上的圖片,土耳其人都心酸得掉下淚來。更多的人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動。

救援行動從白天進行到深夜,終於,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員夠着了小女孩,將她拉了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

母親急切地問:“我的女兒還活着嗎?”

以為女兒還活着,是她苦撐兩天唯一的理由和希望。

這名救援人員終於受不了了,他放聲大哭:“對,她還活着,我們現在要把她送到醫院急救,然後也要把你送過去!”他知道,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的意志,鬆手讓土石壓死自己,所以騙了她。

母親疲憊地笑了,隨後,她也被救出送到醫院,她的雙手一度僵直無法彎曲。第二天,土耳其很多報紙上都有一幅她用手撐地的照片,標題是:《這就是母愛》。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2

最後一支蠟燭

這天晚上,貝克醫生正在醫院值夜班,突然一個大約十五六歲的男孩被母親送進急診室,男孩一直在對母親咆哮。原來,他在剛剛舉辦的畢業晚會上,把眼睛弄傷了。起因是母親給他買了一雙新鞋,新鞋的防滑效果不好,男孩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慎從台上重重地摔下,眼眶恰巧碰到了桌角上。

此時,男孩的母親像一個無助的孩子,一言不發地站在角落裏,淚流滿面地任憑男孩責罵。

貝克醫生好言安撫着情緒激動的男孩,讓他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

幸好,手術非常順利,可儘管如此,男孩還是難以原諒他的母親。

手術後,貝克醫生給男孩纏上了紗布,並且建議他不要在強光下逗留太久。

當晚,班上所有的同學都來病房看他,每人手裏都捧着一支蠟燭。漆黑的病房裏,瞬時紅光閃耀。

同學們開始回憶温暖的往事,暢想自己的未來。可到了最後,還是阻擋不了離別的傷感。他們相約,在各自的蠟燭上用筆劃出自己的名字,誰走了,就吹滅一支蠟燭,然後送給男孩。

此時的男孩已經能夠透過紗布,隱約看到這些微弱的光亮了。猛然,其中的一支蠟燭滅了,緊接着,大半的蠟燭開始相繼熄滅,整個病房也瞬時暗了下來。男孩的聲音開始有些哽咽。

最後,只剩一支蠟燭在黑暗中強韌地散發着光亮。男孩開始激動地猜測起這捧蠟燭的人:“凱麗,是你嗎?我知道是你。呵呵,想當初,我還悄悄暗戀過你呢。”

那一夜,燭光和男孩的傾訴一夜未斷。直到清晨,男孩才疲倦地睡去。可沒多久就醒了過來,吵着要醫生幫他解開紗布,然後急急地搜尋着滿地長短不一的蠟燭。忽然,他頓住了,因為凱麗的蠟燭是最長的,這説明她是第一個走掉的。那麼,最後一支蠟燭是誰捧的呢?

突然,男孩看到隔壁的病牀上,母親正熟睡着,手中握着一支沒有名字的粗壯的蠟燭。母親的手背上,有幾道鮮紅的印記,是蠟油滴下來凝固而成的。昨夜,是母親手握一支粗壯的蠟燭,默默陪了他一夜。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3

生命結算單

煥蘭自小與媽媽相依為命。煥蘭19歲那年,媽媽得了一種叫“諾爾斯”的世上很罕見的病。醫生説,這種病很頑固,得長期服用一種叫“克諾通”的昂貴進口藥。煥蘭為媽媽買過,一瓶1300元,吃一個月。

煥蘭感到欣慰的是,還好家裏有8萬元的積蓄,那是媽媽一生的血汗錢。可媽媽不想動這8萬元,她説那是為她結婚準備的。煥蘭堅決不幹,哭鬧着要媽媽買藥吃。最後媽媽歎了口氣,總算同意了。醫生説,有好藥維持着,她媽媽還能活五六年,否則,一兩年就不行了。

煥蘭想,用8萬元換媽媽五年的生命,也值了。

一天,媽媽對煥蘭説:“蘭蘭,媽媽和你商量個事。媽媽想把這8萬元全部預存到藥店裏,那樣,每瓶藥能便宜200塊呢。”這是煥蘭求之不得的。她最怕媽媽哪天心疼錢不服藥了。

就這樣,媽媽把8萬元一次性預交到了全市最大的藥店—賢聖大藥房,然後每月親自從那裏取藥,她説她需要活動,等她走不動的時候,就只好由蘭蘭去取藥了。但媽媽一直到生命的盡頭,也沒讓煥蘭去取過藥。在媽媽離去前的三個月,她一下子取來了四瓶藥,藥只吃完三瓶半,她就離開了人間。煥蘭算了算,這正是媽媽得病的第五年。

媽媽臨嚥氣前,緊緊握着煥蘭的手,説:“蘭蘭,媽要走了。媽最遺憾的是,沒能等到你結婚生子。以後生活的路,就靠你一個人走了。”

煥蘭泣不成聲:“媽媽,我不要你走。”媽媽説:“傻孩子,堅強些。”然後,她把一張在賢聖大藥房的預交藥款單交給煥蘭,説:“我死後,你一定別忘了去結賬,把用剩下的錢領回來。”

辦完媽媽的後事,煥蘭大病一場,直到兩個月後才去賢聖大藥房。去之前她估計了一下,取了五年的藥,錢應該用得差不多了。但8萬元換得媽媽五年的生命,她一點都不後悔。與其説她去藥房是為了結賬,倒不如説她是為了要那張結算單,她要留作紀念,那是媽媽的生命結算單呀。

在藥房處,她將預存藥費單遞給裏面的一位老先生。很快,老先生遞出另一張單子,説:“姑娘,這是結算單,請拿此單到財務處領走餘下的76500元。”

“什麼?”煥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五年才用了3500元,你們讓我媽媽吃的什麼藥?”

老先生説:“一般的止疼藥呀,自始至終,你媽媽從沒變過,一月一瓶。”

煥蘭顧不上領錢,她把結算單往兜裏一揣,就飛跑回家。進了家門就翻看那一堆媽媽吃完藥的空瓶子。只見個個瓶子上都貼着“克諾通”標籤,和她幾年前為媽媽買過的一模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她開始翻媽媽的箱櫃、抽屜,希望能找到媽媽留下的隻言片語,但沒有。可當她無意中翻開媽媽的褥子的時候,一厚疊“克諾通”的標籤飛落地下。

她一下明白了,媽媽是在每次取藥回來後,偷偷撕去原來的標籤,貼上預先印好的“克諾通”標籤呀。

煥蘭哭倒在媽媽的遺像前,説:“媽媽,你不該欺騙女兒!媽媽,來世我還要當你的女兒!媽媽,請你原諒女兒的粗心。女兒的粗心,讓你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呀!”

幾天後,煥蘭帶着媽媽吃剩下的半瓶藥,來到當初為媽媽診病的醫生那裏。醫生吃驚地説:“你是説你媽媽靠着這種藥,支撐了五年?這從醫學的角度來講,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你媽媽太愛你了,大愛無限,大愛無量,是你媽媽的愛心迸發出無限的能量,才創造出醫學上不可能出現的奇蹟!”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4

母親探監為兒嗑瓜子

發生在一個犯人同母親之間。探監的日子,一位來自貧困山區的老母親,經過乘坐驢車、汽車和火車的輾轉,探望服刑的兒子。在探監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親給兒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經炒熟,老母親全嗑好了。沒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頭。服刑的兒子接過這堆葵花子網,手開始抖。母親亦無言語,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兒子,賣掉了雞蛋和小獵崽,還要節省許多開支才湊足路費。

來前,在白天的勞碌後,晚上在煤油燈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們像小山一點點增多,沒有一粒捨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許多夜晚。服刑的兒子垂着頭。作為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正是奉養母親的時候,他卻不能。在所有探監人當中,他母親衣着是最襤褸的。母親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萬語。兒子“撲通”給母親跪下,他懺悔了。一次,一結婚不久的同齡朋友對我抱怨起母親,説她沒文化思想,説她什麼也幹不了還愛嘮叨。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5

千辛萬苦,撿來棄嬰當親生

1991年10月的一個深夜,剛進入夢鄉的羅美蘭忽然聽到一陣嬰兒啼哭聲。在丈夫的陪同下,羅美蘭悄悄地起牀打着手電,在自家門口發現了一個用小毛巾被包裹着的嬰兒。她走上前一看,只見嬰兒粉嫩的臉上已哭得發紫,雙眼半睜半閉,氣若游絲。

看着這個連哭的聲音都細得快沒了的小傢伙,生性善良的羅美蘭不禁鼻子一酸,眼圈就紅了,她一把抱起嬰兒,走進自家屋子。

羅美蘭小心翼翼地把女嬰抱出包裹,沒想到這個小傢伙拉出了屎尿,糞便是綠色的,還是“胎糞”。懷抱着這個出生還不到兩天就被拋棄的嬰兒,羅美蘭的心都碎了,她頓時母性大發,和丈夫輪番抱着嬰兒,給她洗澡,然後衝了奶粉,一匙一匙地喂到女嬰的小嘴裏。待小傢伙吃飽後,羅美蘭又找出小花棉被將她重新包好,小心地放到懷裏輕輕搖晃,直到小傢伙甜甜地睡去。當夜,折騰了一個晚上的夫婦倆睡意全無,他們下決心收養這個可憐的孩子,並商量着給女嬰取名紅紅。

羅美蘭夫婦沒有想到的是,由於紅紅沒有吃上一點母乳,再加上晚上又凍了那麼久,體質很弱,隔三差五就感冒發燒,幾乎每個月都要去好幾次醫院。有時半夜三更紅紅突發高燒,然後就大聲地哭鬧,攪得鄰居也無法安睡。這下引起了兒子姜良的不滿,8歲的他氣鼓鼓地對媽媽説:“要這個愛哭的妹妹幹什麼?天天吵得我都睡不好覺!媽媽,你把她送人算了。”羅美蘭把兒子摟在懷裏,語重心長地對他説:“良良,你小時候,爸爸媽媽也是這樣把你養大的。妹妹被自己的父母拋棄了,她多可憐呀,我們要更愛她,關心她,怎麼能把她送給別人呢?”小姜良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從此,他再也不抱怨了,一有空就抱着妹妹,擺出一副好哥哥的模樣。羅美蘭看了心裏也很寬慰。

1995年,紅紅進了幼兒園,羅美蘭每天不管颳風下雨,都堅持親自接送,惹得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羨慕紅紅有個好媽媽。紅紅在一次檢查中被發現有弱視,醫生建議羅美蘭多帶女兒到湖邊或原野上放眼遠眺。自此以後,羅美蘭和丈夫只要一有空就帶小紅紅到洞庭湖邊看日出日落,還讓女兒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地玩耍,這讓紅紅簡直樂壞了。

一天下午,羅美蘭獨自帶着紅紅到洞庭湖邊的鹿角灣去開闊視野。當紅紅跑到一片蘆葦地裏,伸手去摘小溝邊一朵野百合花時,突然有一條麻灰色的五步蛇嚯地從草地裏竄了出來,吐着腥紅的信子,向她游來。羅美蘭看到後,發瘋般地向女兒衝去,一把抱起嚇得顫顫發抖的紅紅,然後飛起一腳朝毒蛇掃去。在抬腿的瞬間,兇惡的毒蛇猛地朝羅美蘭的腳踝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痛得她大顆大顆的汗珠往下滴。羅美蘭的腿很快就腫脹起來,人隨即跌倒在地。幸好,附近的好心漁民及時趕到,將羅美蘭送往醫院治療。

含辛茹苦養女兒,不幸養父母雙雙得絕症

蛇傷好後,羅美蘭又風雨無阻得領着紅紅到洞庭湖邊進行遠眺訓練。到紅紅上學的年齡時,羅美蘭帶着她到醫院做檢查,醫生驚奇地發現紅紅的裸眼視力已經恢復了正常。那一刻,母女倆喜極而泣,緊緊地抱在一起。

羅美蘭夫婦的工資加起來不到700元,而且由於單位效益不好,工資經常一拖好幾個月。為了培養紅紅,夫婦倆寧可自己省吃儉用,年頭到年尾都捨不得買一身衣服。見紅紅喜愛唱歌,羅美蘭在週末時就把她送到岳陽市內的一所音樂學校,讓女兒得到系統的樂理學習和專業訓練。姜秋生戒了煙,夫婦倆攢錢為女兒買了一架電子琴。日子雖然過得艱難,但也是很有盼頭。

1998年秋天的一天夜裏,羅美蘭在檢查女兒的作業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接着眼前一黑,便昏倒在椅子上。去醫院做了檢查後發現原來她得的是糖尿病,而且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由於不捨得花錢在醫院做治療,羅美蘭體內的血糖指標一直高居不下,很快就引發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雙眼視力下降到0.1。因為視力不好,所以在接送紅紅上下學時,她也多次摔跤。眼看着羅美蘭就要雙目失明瞭,姜秋生向親戚借了5000元,説服妻子到北京去做手術。趁着到北京治病的機會,姜秋生夫婦也不忘帶着紅紅參觀了天安門、長城,圓了女兒多年來的夢想。

眼睛治好了,但羅美蘭的糖尿病卻並沒好轉。她無奈地辦理了病退手續,病退後的工資又少了一半。不久,姜秋生也從公司下了崗,家庭的收入實在太少了。為了保證兩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姜秋生貸了一點款,開了一家商店,但是為人忠厚老實的他,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一年下來,錢沒賺到,還虧了兩萬元。

因為開店虧了錢,2001年春開學之際,姜秋生東拼西湊也只湊了一個孩子的學費。看着父母這麼為難,姜良自動提出輟學打工,把讀書的機會讓給妹妹。羅美蘭夫婦不同意,兩個孩子都是自己的心頭肉啊!可姜良卻説:“媽媽,我已經17歲了,學習成績又不好,再讀下去也沒什麼指望,現在我可以出去打工,也可以去當兵,可妹妹只有10歲,她要是不讀書了能幹什麼?”經過一家人的商議後,最後決定把讀書的機會給紅紅。此後,姜秋生就帶着兒子在外面打工,想辦法為養女創造好的條件。

誰料,新的災難接踵而來。沒過多久,姜秋生感覺全身乏力,還時常拉肚子。他去藥店買了點藥吃下,可沒什麼效果。一個月後,他來到醫院檢查,結果確診為血吸蟲病引起的肝癌晚期,最多還能活4個月。

那天下午,姜秋生沒有直接回家,一個人來到了洞庭湖邊。他坐在湖邊的一塊巖石上,手捧診斷書,不停地流淚。他不怕死,可是一想到身患絕症的妻子和年幼的子女,他實在是放心不下。哭夠了以後,他悄悄地收起診斷書,擦乾眼淚,像沒事似地回到了家裏。他決心利用這最後的時間,四處打工攢些錢給妻子和兒女。

很快,羅美蘭在洗衣服時發現了丈夫的診斷書,她頓時哭成了淚人。第二天,她説什麼也不肯讓身患絕症的丈夫再去打工,而是逼着他到醫院治療。為了不影響紅紅的學習,夫婦倆向女兒隱瞞了實情,只是對她説爸爸得了血吸蟲病。

這一年,紅紅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學。女兒的出息讓病中的姜秋生感到欣慰。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為了把錢省下來留給女兒交學費,他不顧醫生和妻子的勸阻,執意出了院,放棄了治療。9月到了,對於這一切並不知情的紅紅愉快地去學校上課。

國慶節過後,姜秋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他躺在牀上拉着羅美蘭的手緩緩地説:“美蘭,我就要走了,可我放心不下你和紅紅啊!你有糖尿病,而紅紅才13歲啊!她今後的路還很長啊!我死後,你一定要想方設法找到紅紅的親生父母,讓紅紅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健康成長,要讓她努力考大學!”羅美蘭緊握着丈夫的手,泣不成聲地説:“老薑,你放心,紅紅我已經帶了13年,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要將她養大成人。如果哪一天,我也倒下了,一定幫紅紅找到她的親生父母!”説完,夫妻倆抱頭痛哭。幾天後,姜秋生離開了人世,當時他還沒有到50歲。

直到姜秋生去世時,紅紅才知道父親患病真相,她傷心極了,哭着對羅美蘭説:“媽媽,我不想再讀書了!我想出去打工來給你治病,我不想剛失去爸爸,又再失去媽媽。”羅美蘭憐愛地攬過女兒的頭,哽咽着説:“傻孩子,你爸在世時最大的願望就是盼望你多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有出息的人。”聽了媽媽的話,紅紅改變了退學的想法,從此以後她也變得懂事多了,一放學就幫媽媽做事。

善良的回報,一對真情父女終相認

姜秋生去世2年後,羅美蘭被確診為糖尿病引發的骨髓壞死症,只能躺在牀上,而且活不了多長時間。對此,羅美蘭出奇地冷靜。多年來的糖尿病的折磨,使她與死神多次擦身而過,也使得她對生死看得很淡了。只是一想到女兒紅紅,她就輾轉難眠,一旦自己死了,紅紅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啊?這時,她想到了丈夫臨終前的囑託,要找到紅紅的親生父母,把女兒還給他們,讓女兒在親生父母的關愛下健康成長。所以,羅美蘭哽咽地央求來看望她的小姑子姜友梅。“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紅紅,這孩子可憐,拜託你,趁我還有一口氣的時候,找到她的親生爹媽。”姜友梅含淚答應了。

接下來,姜友梅和老公四處打聽,尋找紅紅的親生父母。那幾天,老天罕見地下了一場大雪。姜友梅夫婦冒着寒風,踏着積雪,一家一家地去問,走了百多里路後,終於找到了紅紅的親生父親榮金良。榮金良聽説自己的孩子還在人世,而且還進了縣裏的重點中學,心裏激動萬分。這麼多年來,他一想起被遺棄的女兒,心裏就很不好受。

見紅紅的親生父親找到了,病危之中的羅美蘭終於舒了一口氣。那天晚上,羅美蘭將紅紅喊到病牀前,疼愛地撫摸着女兒的臉説:“紅兒,媽媽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媽走之前有一件事要告訴你,這件事情媽已隱瞞了16年。你不是媽的親生女兒,你是媽16年前在自家門口撿到的。你的親生父親現在已經找到了,他明天就會來看你的。媽死後,你就回到你親生父親的身邊去吧。”羅美蘭的話讓姜紅大吃一驚,半晌,她哭着撲到媽媽的身上,搖着頭説:“媽,你就是我的親媽媽,我哪兒也不去,我只跟你在一起,永遠也不分離……”

第二天,榮金良趕到醫院,16年來他第一次見到了自己日夜牽掛的女兒。他就好像做了一場夢,昔日襁褓之中連眼睛都睜不開的嬰兒,如今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榮金良一時百感交集,雙眼噙滿了淚水。可是,姜紅並沒有像他那樣激動,她跑到一旁用陌生的眼光怯怯地望着榮金良。榮金良訕笑着,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得知羅美蘭入院不到10天,就花費了1萬多元醫藥費,而且借光了家中所有親戚朋友的錢,榮金良的心就被揪緊了。16年來,羅美蘭一家待女兒恩重如山,為女兒付出了那麼多,現在連住院治病的錢都無法籌到,此時的他感到自己責無旁貸,他動情地對羅美蘭説:“大姐,你就安心治病,我回去想辦法給你籌錢。”

榮金良是一名靠養魚為生的農民。1998年的那場特大洪水,不但沖垮了他承包的魚塘,而且還衝走了房子,家中變得一貧如洗,耐不住貧苦的妻子也與他離婚。榮金良的兩個女兒初中畢業後就輟學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小兒子還在勉強維持學業。如今恩人生命危在旦夕,榮金良沒有多想就將家中值錢的東西全部當賣了,湊到了3200元錢。錢到手後,他就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給羅美蘭送來。

接下來,榮金良開始思考如何快速賺錢,他見現在魚價比較高,就想到了捕魚。為了賣個好價錢,他每天4點多就起牀去洞庭湖捕魚,然後趕在人們上班之前到市場將魚賣掉,這樣一天一般能賺到50元錢。然而幾天後,洞庭湖就開始禁漁,榮金良只好轉到沒有禁漁的上游去打魚,每天起得更早。

就在榮金良冒着生命危險打魚給羅美蘭治病湊錢時,榮金良在外打工的大女兒榮海燕得知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找到了,心裏異常高興。當她進一步瞭解到養育妹妹的恩人羅美蘭病重住院的消息後,她二話沒説,就辭掉工作,來到醫院照顧羅美蘭。榮海燕每天寸步不離地守在病房裏,為羅美蘭喂水餵飯,洗臉擦身,端屎端尿。羅美蘭見花朵一般可愛的榮海燕每天衣不解帶地在病房裏照顧自己,心裏很過意不去,她提出要自己婆家的親人來與榮海燕輪換,可榮海燕死活不肯答應。她動情地對羅美蘭説:“羅媽媽,你當我是你的親生女兒吧,況且我為妹妹盡點孝心也是應該的!”同病室的病友得知這對“母女”毫無血緣關係時,紛紛為羅美蘭的大義和榮海燕的善良所感動。

榮金良父女的真情回饋讓躺在病牀上的羅美蘭十分感動。為了讓紅紅早日能夠理解生父,她告訴女兒:“孩子,你爸爸很不容易,這段時間為了湊錢給我治病,好幾次差點掉到了河裏。他很愛你,經常在我面前唸叨你,有時説着説着就流淚了……”聽了媽媽的話,姜紅的心裏也酸酸的。

幾天後,學校要收50元錢的學習資料費,姜紅利用中午放學時間到碼頭去找榮金良。在河邊上,她遠遠看到一個光着膀子的男人在烈日下彎着身子拼命地篩着小魚蝦。“紅紅!你怎麼來了?”榮金良轉過身來,大聲地問女兒。姜紅怔在那裏,“爸爸”還沒喊出來,淚水已經爬滿了臉頰……從河邊回來後,姜紅對榮金良的感情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也會常常和榮金良説:“爸爸,打魚時多注意安全,別太辛苦了,你平安健康比啥都重要……”每次收到紅紅的短信,榮金良心裏總要激動好一陣子。

羅美蘭一家傾情撫育養女,榮金良一家盡力以德報恩的動人故事很快從醫院傳了出去。全市人民紛紛向羅美蘭獻愛心,把各種物品和救助金送到病房。

然而,羅美蘭的病情實在太嚴重了,生命之燭已經燃到了盡頭。今年5月,羅美蘭去世。嚥氣前,她拉着榮金良的手,斷斷續續地只説了一句話:“好好把……把小紅培養出來,送她上大學……”姜紅聽了養母的話,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榮金良一手拉着姜紅,一手拉着姜良,輕聲地對羅美蘭説:“你放心吧,兩個孩子我都會撫養好。”

為了照顧姜良和讀高中的姜紅,榮金良把家搬到了縣城羅美蘭的房子,還特意把姜良的房間粉刷一新。希望這個新的家庭能有美好的開始。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6

身教重言教 自強不息

蔡元培之母

蔡元培的母親共生7個兒女,但1個兒子和3個女兒先後夭折。蔡元培的父親去世後,家庭負擔極為沉重。親友看到周氏一個人拉扯3個孩子,生活非常艱難,便紛紛募款濟助,都被周氏謝絕了。

她自強堅韌的品格讓年幼的蔡元培懂得艱苦的生活不能成為依賴他人的理由,自強不息會讓生活充滿活力。母親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展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品格----自強。這是最鮮活生動的'教育,比起刻板的書本更能讓孩子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7

畫荻教子 窮且益堅

歐陽修四歲而孤,從小便跟着一直守寡的母親鄭氏長大。歐父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好客,家中門庭若市,經濟也寬裕。他去世後,家境逐步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

歐陽修稍大些以後,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着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覆覆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被後人傳為佳話。

慶曆三年,歐陽修因積極支持范仲淹、維持新法被貶職。歐陽修的母親説:"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説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8

蕙質蘭心 讀史樹立人生觀

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3歲時就能背誦百首唐詩宋詞。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性格開朗、心地善良,且計算能力與記憶力極強,有很高的數學天賦。她給幼小的錢學森每日安排功課:清晨準時起牀,加強身體鍛鍊,早飯後背誦唐詩。累了,就看一下兒童讀物。下午畫畫或者寫毛筆字,每日如此,從不間斷,幼小的錢學森從小就樹立良好的讀書習慣。

1935年8月,錢學森赴美就讀於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識來改變祖國貧窮落後的現狀。臨行時,母親特意為他買了《老子》、《莊子》、《墨子》、《孟子》以及《論語》、《綱鑑易知錄》等傳統文化典籍。母親叮囑他説:“熟讀這些書籍,可以對祖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摸到一些頭緒。”母親和父親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觀,都具體體現在它的歷史中。因此,精讀史學的人,往往是對祖國感情最深厚、最忠誠於祖國的人。”父母的勉勵是錢學森最大的力量支撐。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9

孟母三遷

孟母是是一位頗有見地,善於教子的賢德女性。孟子能夠成為中興儒學的“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這位母親的教育。《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傳誦名句,孟母的“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婦孺皆知的歷史佳話,成為天下母親教育子女的樣板故事。

孟子名孟柯,出生於現在山東省鄒城市北的鳧村(今屬於曲阜市)。《列女傳》記載,孟家最初的住處靠近一片墓地。遊戲、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於經常看到出殯送葬的人羣從附近經過,因此,孟軻與其他孩子就“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他們模仿送葬的人羣,興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會影響孩子讀書,妨礙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會讓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

孟母決定搬家,帶着孟軻遷居到遠離墓地的廟户營村。廟户營村位於現在的鄒城市西北部,當時,這裏是一處繁華的集鎮。孟軻置身於這人來人往的鬧市之中,逐漸又同集鎮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遊戲,與同伴們學習商販叫買吆喝,討價還價,還學鄰居屠夫殺豬宰羊。孟母覺得這裏仍然不是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這樣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販的影響而不認真讀書。

在這個集鎮上剛剛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決定再一次搬遷自己的住處。他們搬到了學宮的旁邊。這所學宮位於現在鄒城南門崇教門外路東,是孔子之孫即子思設宮講學的地方,後人稱它為“子思書院”。

後來子思的學生在此授徒講學。孟母想,孩子在學宮的附近居住,必然會受到學宮氣氛的影響,長大以後讀書也方便。母子搬遷到這兒後,天資聰穎的孟軻果然被書院裏的琅琅讀書聲所吸引,常到書院裏跟着學習詩書,演習禮儀。孟母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了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從此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後來孟母把孟軻送入學宮,隨子思的弟子學習,使孟子從此走上學業之路。

孟母斷機教子的故事同孟母三遷一樣是母親教子故事的典範。孟子雖然天性聰穎,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頑皮。到學宮學習了一段時間後,開始的新鮮勁頭過去了,貪玩的本性難移,有時就逃學,對母親謊稱是找丟失的東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織布,知道他又逃學了。

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織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斷。孟子問為什麼要這樣,孟母回答説:“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教育孟軻,學習就像織布,靠一絲一線長期的積累。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廢。逃學就如同斷機,線斷了,布就織不成了,常常逃學,必然學無所成。

孟軻幡然大悟,從此勤學苦讀,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母對於家庭一生操勞,儘管孟子已經長大成人,但對孟子的教育和督促從來沒有放鬆過。在齊國,孟子多次向齊宣王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鍾酬謝孟子,但是卻不肯積極推行他的政治主張。他非常想去願意採納他政治主張的宋國,可是又擔心母親年事已高無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孩子的心事,對孩子説:“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孟母的一席話把孟子的擔憂和猶豫一掃而空,孟子隨離家周遊列國,受到了各國的空前歡迎,他的政治主張在許多諸侯國得到順利推行。

就在這個時候,為孩子傾盡畢生心血的孟母,在親眼看着孩子成功的時刻,滿懷着一個母親成功的歡欣,一病不起。在歸葬故鄉的途中,沿途經過的地方,無論民眾官員,無不爭向在路旁祭奠,表達對這位偉大母親的尊敬和哀思。

在山東鄒城市北20裏的馬鞍山麓,古柏森森的孟母林靜穆莊嚴,時刻吸引着一代代景仰這位偉大母親的人們。

感人至深的母愛小故事簡短 篇10

愛迪生的母親

我想大家肯定知道愛迪生是誰,肯定不知道愛迪生的母親叫什麼,通過這這篇文章希望你記住愛迪生的母親叫做南希

南希對愛迪生性質惡劣的淘氣,會毫不客氣地加以訓斥,比如説他在庫房裏玩火導至火災時,還有就是再在他偷懶什麼也不幹時,還有就是剛剛開始就輕而易舉地放棄的時候,他的屁股就會遭到媽媽的抽打。不過,對愛迪生經過努力之後出現的失敗,媽媽總是一笑了之。兒子慘遭失敗後感到沮喪的時候,媽媽就會緊緊地抱住兒子,給予他鼓勵。從此,不怕失敗的秉性就刻進了愛迪生的內心深處。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絲時,經歷1萬4千次的失敗後而獲成功,就説明了這一點。!

愛迪生12歲時,在火車上做水果、報紙、雜誌的推銷員,由於一次意外事故,望着精神萎靡的愛迪生,媽媽緊緊地握着他的手對他説:“稍微有些聽不清,沒有關係呀!你還有健康的身體,長着漂亮的眼耳朵,睛和鼻子。如果振作精神繼續學習,前面的道路一定很開闊。你不能放棄自己的理想啊!”後來,愛迪生在日記裏留下這樣的話:“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有母親為我支撐着,所以才會有我的今天。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只有母親體諒我任性。無論在多麼痛苦的時候,我都能堅持下來,努力想讓母親高興。這都是託母親的福。”對愛迪生來説,南希即使媽媽,又是老師,也是朋友,與母親的交流對愛迪生的人格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愛迪生得到了媽媽無盡的愛,在他的內心深處,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場合,他都能感到媽媽的寬容、温情和鼓勵。根植在愛迪生內心深處的母愛,支撐着他一生的心靈。據愛迪生留下的日記記載:24歲失去母親後,愛迪生的心靈深處還一直與母親對話,快樂的時候,寂寞的時候,痛苦的時候,愛迪生都會在心裏與母親交談,撫慰自己的心靈,尤其是當研究走入絕境,接連遇到挫折而煩惱時,他就會懷念母親的笑臉,在母親的笑臉和無言的鼓勵中得到安慰。在愛迪生髮明燈絲失敗了一萬次的時候,助手們想放棄,投資人想撤走剩餘資金,他陷入了絕境,他沮喪地快要挺不住了,就在這天晚上,他夢見了媽媽,聽到媽媽的笑聲,“媽媽”愛迪生撲上去,媽媽緊緊地將他抱在懷裏,愛迪生像孩子似地哭個不停。第二天早晨醒來時,他耳邊響起媽媽的聲音:“再試試看”。愛迪生又繼續廢寢忘食地投入實驗,仍然是一次接一次的失敗,一直到一萬四千次實驗時,他成功了,用鎢製成的燈絲達到了理想中的一千小時。

愛迪生的童年是不幸的。因為學校裏沒有賞識他的好老師,更沒有適合愛迪生成長的土壤。於是,要強的母親擔當了培養孩子的重任。“我不強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樂。我不強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樂。”這樣的教育心態給了孩子長足發展的空間,也給了孩子感受成功全過程的機會,為愛迪生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雖然遠離了同齡孩子,但是,愛迪生的母親用特殊的母愛和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收穫。她決心“要給兒子嘗試絕不輸給其他孩子的教育”。

這所只有兩個人的學校裏,媽媽教愛迪生學習算數、英語、文學、理科、社會……什麼都在一起學。但母親從不拘泥於教科書,而是注意身邊發生的事。面對孩子的疑問,南希從不給他標準答案,而是一起和孩子翻閲百科全書,和他一起思考,幫助兒子對學科感到好奇,有這樣的好奇就會不斷學下去。

這是多麼聰慧的一位母親啊。如果每個孩子都能遇到這樣的母親,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事啊!面對孩子們被壓彎了的脊柱,面對成天眉頭緊鎖、作業成堆、煩惱不斷的孩子,我們的家長是否從愛迪生的成長經歷中借鑑一些東西呢?

愛迪生的成長經歷很值得我們反思:他的成長始終植根於生活,從來沒有離開過現實生活。無論是自我發現,還是母親的引導,都是從生活開始的。還是在9歲的時候,愛迪生就獨立地做起了蔬菜的上門配送生意。學到了許多他在課本上永遠學不到的東西。想想我們的孩子,能擔此重任嗎?

母親不僅教會孩子如何學習,而且都會孩子如何堅強。當愛迪生因為意外事故聽力失聰時,媽媽緊緊地握着他的手對他説:“稍微有些聽不清,沒有關係呀!你還有健康的身體,長着漂亮的眼睛和鼻子。如果振作精神繼續學習,前面的道路一定很開闊。你不能放棄自己的理想啊!”母親的鼓勵,如暖流,温暖了孩子的心。愛迪生沒有因生理的缺陷陷入自卑,而且一天天走向成功。後來,愛迪生在日記裏留下這樣的話:“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有母親為我支撐着,所以才會有我的今天。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只有母親體諒我任性。無論在多麼痛苦的時候,我都能堅持下來,努力想讓母親高興。這都是託母親的福。”對愛迪生來説,南希即是媽媽,又是老師,也是朋友,與母親的交流對愛迪生的人格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正是因為有一位偉大的母親與愛迪生同行,正是因為有一位偉大的母親激勵,才有了令世界驕傲的愛迪生。

當我讀到或者聽到這些感人的故事時,我的眼角已經濕了。是啊,母愛是多麼偉大啊! 沒有一位正常的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的。母親愛孩子的方式有多種,得到的回饋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的。俗話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教育更是如此,你在教育的土壤裏播撒了什麼種子,就會收穫什麼莊稼。農民播錯了種子,只錯過一季,家長如果播錯了種子,就錯過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