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湘教版《語文活動2》教學設計4篇

湘教版《語文活動2》教學設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湘教版《語文活動2》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湘教版《語文活動2》教學設計4篇

湘教版《語文活動2》教學設計1

一、教學要求

1.練習寫好帶有“頁字旁”的生字。

2.積累描寫人物外貌、神態、動作的四字詞語,並能靈活、準確的運用。

3.瞭解對話提示語的不同位置以及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並嘗試運用。

4.朗讀背誦對子歌,感受其中的聲律之美。

5.通過漫遊寓言世界,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增強動手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二、重點難點

1.正確、熟練而美觀地寫好漢字。

2.培養正確、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教學準備

1.收集對子歌。

2.佈置學生在課外閲讀各種寓言書籍。

四、教學過程

(一)萬花筒

1.練習寫帶有“頁字旁”的字。

(1)出示兩組漢字,仔細觀察,你發現它們的特點了嗎?(兩組字都帶“頁字旁”,都是左右結構)

(2)你能讀懂它們,並用它們各組幾個詞語嗎?(同桌互讀、互説)

(3)觀察他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説説書寫時要注意些什麼?

(第一組字要寫得左窄右寬,第二組字左右約等寬。“頁”字最後一筆是點,要寫得稍長一點)

(4)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寫完後互相評價交流:字是否寫得正確、勻稱、美觀。

2.我能填。

(1)出示:披頭散髮垂頭喪氣撒腿就跑

又蹦又跳筋疲力盡濃眉大眼

(2)指名認讀,糾正讀音。

(3)交流自己對詞語的理解,提出不懂的詞語。

(4)按描寫人物外貌、神態、動作的進行分類,並説説這樣分類的理由。

(5)嘗試運用:挑選自己喜歡的詞語説句子。

(6)交流彙報:你還知道哪些描寫人物外貌、神態和動作的詞語?

3.我能寫。

(1)讀一讀:學生自由讀這組對話,整體感知有關對話提示語的位置的三種不同句式

(2)看一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看三句話中説話人的位置有什麼不同,“説”字後面的標點符號又有什麼變化?

(第一句話説話人在後,“説”字後面是句號;第二句話説話人在前,“説”字後面是冒號;第三句説話人在中間,“説”字後面是逗號)

(3)填一填:指導學生根據提示完成填空練習。

(4)練一練:小組合作練寫這三種不同句式,看哪一組寫得好。

第二課

一、教學要求

1.練習寫好帶有“頁字旁”的`生字。

2.積累描寫人物外貌、神態、動作的四字詞語,並能靈活、準確的運用。

3.瞭解對話提示語的不同位置以及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並嘗試運用。

4.朗讀背誦對子歌,感受其中的聲律之美。

5.通過漫遊寓言世界,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增強動手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二、重點難點

1.正確、熟練而美觀地寫好漢字。

2.培養正確、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教學準備

1.收集對子歌。

2.佈置學生在課外閲讀各種寓言書籍。

四、教學過程

(一)百寶箱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寓言嗎?(指名回答)寓言往往通過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讓我們一起漫步寓言王國,感受寓言故事的無窮魅力。

2.回顧已學過的寓言故事。

3.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收集到的寓言故事,可以是講,也可以是演,還可以是畫……

4.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

5.師生評價,評出最佳表演者。

(二)完成練習:

湘教版《語文活動2》教學設計2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寫好帶火字旁的生字。

2、指導學生背誦名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初步學習與人交流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美觀地寫好漢字。

難點:培養正確、流利運用語言能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點撥。

學法:討論、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收集愛國名言。

教學過程

一、萬花筒

1、學生自讀,觀察並説説生字的特點。

2、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3、同桌互相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二、我能寫

1、先讀句子,齊讀,指名讀。

2、講一講這兩個句子中的`意思。

3、試着寫句子,注意把“微笑”放在不同地地方。

三、我能讀

1、讀這段話,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2、簡要地説説這段話寫的是什麼。

3、配樂朗讀。

四、百寶箱

1、自由讀列出的詩句。

2、學生試着説説詩句的大概意思。

3、學生自由地背背詩句,可以互相檢查。

4、指名背誦,小組背誦,集體背誦。

5、你還記得哪些表現人物的優美詩句,給大家背背。

五、大舞台

1、引導學生圖書、網絡收集反映風土人情的地名資料。

2、指導學生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

3、説説這些地名的來歷,看誰説得好。

4、準備開“可愛的家鄉”資料展覽會。

湘教版《語文活動2》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某些成語裏表示數目詞的含義。

2.瞭解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激發新聞記者文學名著的興趣。

3.積累《幼學瓊林》的古文名句。

4.召開故事會,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發現成語的特點,積累成語。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某些成語的特點,理解成語中表示數目的詞的特定含義。

3、理解古文名句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成語、“三十六計”名稱)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和安排:

第一課時

一、學習“我發現”

1.投影出示“語文活動”中的成語。

2.引導學生觀察發現。

3.教師講解成語中表示數目的詞的意義。

它們不表示確切的數目,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含義。

4.分組讀成語,體會這些成語中“一”“七”“八”“百”“千”“萬”特詞的特定意義。

5.收集包含數目詞的成語,全班交流。

二、學習“我知道”

1.教師簡要介紹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2.學生回憶名著及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特點,小組交流。

3.教師指導學生用一句話對古典文學名著中的`人物作出正確的評價。

如:顧全大局、神機妙算的孔明;嫉惡如仇、智勇雙全的魯智深......

4.全班交流。

三、學習“百寶箱”

1.自由朗讀《幼學瓊林》中的古文名句,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簡介《幼學瓊林》。

3.熟讀句子,説説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提出難以理解的句子。

4.教師點評釋疑

5.教師範讀,指導學生朗讀古文名句,注意停頓、重音等。

如:憑空起事,謂之/平地風波;獨立不移,謂之/中流砥柱。

6.學生熟讀句子,背誦句子。

四、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俗話説:“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今天我們召開“三十六計”故事會,你們高興嗎?你們知道“三十六計”指的是哪些計謀嗎?

二、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十六計”名稱,回憶有關故事情節

三、教師投影出示“三十六計”名稱,學生識讀

四、引導學生從中選擇一個成語,講一講這個成語故事

五、小組交流

先在小組裏交流,評出本組的“故事大王”。主要從以下方面評議:

(1)講的故事與成語的意思是否符合;

(2)內容是否有趣;

(3)語言是否連貫、通順。

六、全班交流

各小組的“故事大王”上台講故事,學生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語言獎”。寫出自己交流的成語故事的內容。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板書設計:

總説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湘教版《語文活動2》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積累和運用詩句。

2.認識和理解“其”字的不同意思。

3.積累、運用古詩。

教學重難點:感悟和運用詩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我會填

1.學生背誦本單元學習的兩首古詩,説説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2.學生自主填寫

3.小組交流(課件)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只不斷學習,知識、學問才能不斷得到充實提高。

(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我發現

1.學生自主閲讀短文,想想短文講述了什麼故事?

2.用自己的話講講句子的意思。(課件)

3.討論“其”字的不同含義。

4.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三、百寶箱

1.讀讀這首小詩,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

2.用自己的.話説説對詩句的理解。

3.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4.熟讀成誦。

四、課堂小結

作業佈置

背誦並默寫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