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卧薪嚐膽》語文教學反思

《卧薪嚐膽》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3W 次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卧薪嚐膽》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卧薪嚐膽》語文教學反思

《卧薪嚐膽》語文教學反思1

《卧薪嚐膽》是一篇藴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敍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卧薪嚐膽,最後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着重表現越王勵志圖強的精神。課文故事脈絡清晰、文字淺顯易懂,學生易於理解,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合理想象,領悟故事藴含的哲理。

本課時教學中,我借鑑薛法根老師教學本課的一些思路,由越王勾踐和吳王的關係變化而展開,引導學生體會越王勾踐在吳國做奴僕時所受到的磨難,白領課文現成的句子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卧薪”“嘗膽”的意思,然後引申理解“卧薪嚐膽”就是為了一個目標忍辱負重、發奮圖強、堅持不懈的精神,更引導學生體會,勾踐為了報仇雪恨需要卧薪嚐膽,我們今天同樣需要卧薪嚐膽。在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和教學實際,重視了詞語的教學,如對“奴僕”進行説文解字,對“舂米”“推磨”進行講解,使學生對勾踐所愛的屈辱有更瞭解,有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需要造句的“建議”進行多方位的訓練。

教後,感覺教學的重點應落在第四自然段,對“卧薪嚐膽”的理解上,而我在前面的鋪墊上花了較多的時間,導致後面時間較緊張,拓展不夠,對“建議”一詞造句的指導上措辭還需加以調整,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卧薪嚐膽》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當上完一節課後,靜靜的坐下來回味一下,抽空再聽聽同事們的評説,對於自己的教學不可謂不是一種促進,且是一種質的促進。

《卧薪嚐膽》故事所講述的內容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遙遠,深刻地理解成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本節課屬於第二教時,意在通過個別字詞和句子的揣摩來深刻地體會勾踐的這種精神。依據這樣的主旨我從卧薪嚐膽這幅圖入手,讓學生先學習第四自然段,隨後圍繞勾踐為什麼卧薪嚐膽教學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認為教學過程環環想扣,然走下講台,遺憾也就產生了:

一、新授倉促,學生接受困難。

我在複習導入後,直接出示卧薪嚐膽這幅圖片,讓學生回答“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還沒有進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題,應此並未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也並未起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主體學生,關注失衡

在看圖介紹“卧薪嚐膽”時,一個學生説:“那一個苦膽勾踐吃了二十多年,不早就吃完了。”另一個學生稍加解説後,我即一筆帶過,沒有多做引導。這裏應該展開探討,藉此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卧薪”和“嘗膽”的含義。

三、練習説話,安排不妙

我的教學思路是把説話練習安排在教學末的,但當課文學習到“得勝的吳王非常驕傲,不聽大家的建議,答應了勾踐的請求。”我沒有多做考慮,引導説句子練習就脱口而出,潑出去的水是無法收回的,只好順着往下走。這樣做的結果是顯得課文的教學出現了一個斷層,缺少藝術的'安排。

四、引導主題,有待推敲

現在孩子們學習這些年代久遠的故事,就是從中習得一種精神。在課文走到末端的時候,我們可以聯繫自身,聯繫現在的生活來進行拓展的理解。比如:可以引導説我國堅持不懈地申請舉辦奧運會,終於成功的例子;我國的航天事業的突破;我國男足的新突破等,以此為鑑來進行運用。

一次反思,一次進步。多次反思,多次進步。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教學之花一定會越開越旺盛的。

《卧薪嚐膽》語文教學反思3

“語文姓語,小語姓小”,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編排體系,在有關字詞句篇的教學中,確保學生有大量時間去進行聽、説、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併力求將語言訓練的過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藝術性,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素質。一句話,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味。最近有幸聽了薛法根老師的一堂《卧薪嚐膽》課後,這方面感受更深了。

一、識字教學富於趣味

學生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其中藴涵着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語文的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觀性作形象的描繪,利用會意字巧妙的形義聯繫作富有情趣的解説……這時,學生的想象、創造,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鍊,並且他們會驚喜地發現:原來枯燥乏味,難以捉摸的方塊字是一個個有趣的符號,他們也會由此對它產生無窮的樂趣。薛老師在上課時,就充分利用象形字來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他在指導學生學習“奴、僕”兩字時,分別板演奴、僕兩字的象形字,然後引導學生記憶字形,並直觀形象地理解了奴僕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盡屈辱”。

二、領悟文意要有情味

長期以來,我們的閲讀教學在總體上存在着重認識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實際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的課程觀。注重情感體驗是《詞文標準》關於閲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閲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閲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情感,閲讀的功能就減少了不少。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如薛老師指導學生理解完“卧薪嚐膽”在課文中的意思後問學生:你們要不要“卧薪嚐膽”?這時的學生不明白“卧薪嚐膽”的另一層含義,當然説“不”,薛老師就舉了個例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人卧薪嚐膽了幾十年終於使我國第一支航天火箭飛上了天空。”“他們真的去卧薪嚐膽了嗎?”學生頓時體會到“卧薪嚐膽”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那就是“發奮圖強”。接着,老師又讓學生用“卧薪嚐膽”來説一句話,有的學生就説出了“我們中國足球隊卧薪嚐膽了幾十年,終於闖入了世界盃”。“我們中國人卧薪嚐膽了幾十年,終於加入了WTO”。“薛老師卧薪嚐膽了幾十年終於成為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我們聽課的老師不由地對這些孩子另眼相看,看來他們已經完全領會了這個詞的意思。整個理解過程充滿了情味。

三、豐富積累要有韻味

如果光憑一節語文課,學生很難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必須以課文為起點,以課文為憑藉,培養學生處方探究獲得知識的願望和能力,也就是説,語文教學的終極關注理應是學生自身的發展和提高。正緣於此,我們好多的教師上完課總要給學生介紹一些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讀物,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提高。薛老師上《卧薪嚐膽》時,更是“棋高一着”,他利用一幅對聯“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激發出學生去了解這些歷史故事的興趣,非常有韻味,我們相信學生一定會去搜索這方面的資料,在搜索過程中,他們獲得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