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智光處處顯佛典故事

智光處處顯佛典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4W 次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國王善抉時,有普行外道問他心識之因為何。國王就到淨目如來前請教,自己通達此理後再答覆普行外道,令其亦明此理。

智光處處顯佛典故事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察行婆羅門時,某日於空中聽聞“萬法均為剎那毀滅性”之音聲,自此之後便對有為法之對境再不關心,只一心尋求不滅法。他最終對無取、無貪、無執之法生起定解,並精通對一切眾生以大悲心無執著利益之法。

又淨目頂如來出世時,釋迦牟尼佛轉生為獅慧菩薩,他於成千上萬無數年間承侍、供養如來,並同時獲心識剎那滅盡法門。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為畏頂國王時,已獲無生法忍。其時有一尋找佛果之國王,名為善慧。當畏頂見到他時,就為其宣説讚歎如來文,使他發心並亦獲如來授記。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勝名國王時,一直苦苦尋覓解脱輪迴之道。他後於法雲殊勝妙音如來前以偈頌作讚歎,向如來詢問過所疑問題後,他對解脱輪迴法門已全部通達。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為熄念大臣,當時有一國王名為淨慧,他將所有大小事情全部委託熄念處理。而熄念則以如法調解,平息眾人所有爭論、不和,同時亦了知所有聲音皆為無常性。他遣除整個國家不如法之行為,使國家繁榮昌盛,並廣泛成辦自利利他之事。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稻稈王子時,於無垢頂如來前廣積善根,併為獲無上菩提而發願。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為無住妙香勝解安穩菩薩時,曾於千百萬年中承侍法雲雨滿足國政如來。如來對其非常歡喜,他自己亦守持佛法。不過因他對菩提心有貪執,故而未獲如來授記。

梵師如來出世時,釋迦牟尼佛轉生為明覺菩薩,他已通達受覺本義——證悟受覺即可生生世世擁有調柔行為。明覺菩薩以神變顯示如來諸剎土,在如來剎土中,於漫長時日內度化不可思議之眾生。他以言語宣講佛法,無遺度化具足貪、嗔、痴之煩惱眾生。

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月施國王女兒,名為無數,相貌秀美。國王欲為其尋一丈夫,無數卻不願婚嫁,因她已斷除一切貪慾,安住於無貪法樂中。

釋迦牟尼佛還曾轉生為一體態娉婷、面容姣好之美女,當時有一婆羅門苦行者相貌極其醜陋,但他卻大膽前來索要美女為妻。美女父親暗想女兒未必會答應這門親事,故而拒絕了婆羅門求婚請求。不過女兒為圓滿父親佈施心願,也為令婆羅門心滿意足,她自己答應願嫁與此人為妻。在兩人生育過小孩後,美女又出家證道。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一普行恰嘎,當時有一世間導師據傳精通世間心性,並於大小城市中為眾生宣説抉擇心之根源法門。普行恰嘎聽其傳法後不由想到:此種世間知識實不應為眾人宣説,我應真正了悟世間根源。他便前往寂靜地一心觀察世間心識從何而生,並最終了知所謂世間實乃五藴聚合而已,而五藴又不離生等痛苦,故而所有眾生真是可憐無比。為解脱自他痛苦,他就開始精進修行,並終獲五神通。然後又對眾生宣説此等法門,從而令其皆入正道。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大悲商主時,具足善巧方便。當時有五百商人一同前往大海探寶,他對眾人説道:“十方無邊世界中,眾生好壞有別,種姓亦各不相同……”他即將有關世間之法向眾人廣為傳講,令其均對世間學處通達無礙。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為慈魔商主時,有次與五百商人同去大海,其後在航行中不慎將落入鯨魚之口。眾商人慌亂之中紛紛祈禱梵天、大自在天、水天等各自所信奉之種種世間天尊,並頂禮、哀哭不止。商主則冷靜想到:這些人均將非皈依處當成皈依處,非眾生怙主當成眾生怙主。正如有一以色為生之隨順者,他總依自己所擁有之美色而隨順他人,只要能令他人歡喜。別眾言不淨,他亦許以不淨;別眾説淨,他則也同聲相和,此隨順者即以此度化眾生,而眾生卻根本不知他本來面目。同理,眾生各隨業而行。每個眾生行為、想法皆不盡相同。萬法本無定準,亦無有實質可言。若有眾生執著於淨,則需以不淨對治;執著於相,則需以無相對治;執著於束縛,則需以無常觀令其得解脱;執著於我,又需以無我法破其執;執著於安樂,就應以空性法破除……應如是掌握、通達各種不同之應對措施。

當時正逢摧暗如來出世傳法,商主便令眾人皆祈禱“南無佛”,眾商人於是都念誦三遍“南無佛”。鯨魚聞聽後緊閉起嘴巴,商人們於是得以脱離險境。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婆羅門勝持,他通過觀察了知一切過患之根源在於煩惱,而一切功德之根本則在於善法。依自己觀察了悟後,他即開始弘揚善法、禁戒惡業,並於其後獲等持境界。他隨即於六十萬劫中不墮惡趣,並利益無量眾生。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光賢仙人時,為守持禁戒而將頭髮梳理成五法髻。他對寒冷及酷暑均不作意,不顧自己身體而精進苦行。光賢不懼怕任何邪魔鬼怪;對他人之婦從不邪淫;亦不飲酒;心也從不散亂;總能護持他人心;自己斷盡妄語胡言,總之具有種種功德。

光賢后獲五神通,並對工巧等世間事業樣樣精通,且對正法、世間、自我、善巧法等無數學問全部通達無礙。他此時則想到:我雖精通此等道理,但從不知這些學問如何滅盡,亦不通達能了知這等學問本性之智慧。於此世間,有哪位沙門、婆羅門可為我開示所疑?他整日如是苦苦思索。

為求無上道,光賢又以乞討者之形象去往普行外道處。他們見到這位乞丐後,種姓再低劣者亦紛紛給他佈施,但光賢並未接受。不久,他以乞討為生(但又不接受佈施)之名聲便傳遍各地。

此時於大雪山地方,當燃燈佛正處因地菩薩位時,有位普覺仙人具足五神通。他入於辨別一切世間等持之中時,能了知所有眾生心與行為。當時他即以天眼觀照到光賢正以乞討方式求道之情況,於是他便立即對之生出悲心。他想:光賢尚未有了知理與非理之智。接着便於大勇士伸手之瞬間,普覺就從大雪山來到光賢面前。

光賢向他頂禮後問道:“如何才能擁有知曉眾生心與行為、通達理與非理之智慧?”普覺回答説:“通過無吝嗇之佈施及自心專注於禪定,且需以歡喜心佈施、攝受智者,廣聞博學、上下尋覓智慧,如此方能獲得殊勝智慧。”

又釋迦牟尼佛還曾轉生為見滅國王,他看到所有產生法均滅盡之本性後,就對很多眾生宣揚此法門,令其皆趨入正法。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知味過國王時,凡感覺任一法味道均知其過,但就不知從何解脱,於是他便苦苦思索到底有誰能知曉解脱法門。當他邊想邊欲睡眠之時,具三十二相之如來對他説道:“善哉!唯無為法方能令人獲得解脱,有為法定不能使眾生擺脱束縛。”待如來宣説完畢,他已通達菩提正道。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為根天婆羅門,以外道修行而離於貪慾,並具五神通及威嚴。他勸請成千上萬眾生以學習通達智慧,並依第一禪而了徹五通。然後他又想到:第一禪亦不離禪味,當然無法擺脱禪味之過;眾生若執著於佛法中所言內外所攝法之感受,同樣過失很大;真正擺脱之道乃在於無味,無味即無過失。如是思慮過後,他開始如理作意,並終獲無生法忍。又將自己所得向眾生宣講,令他們亦同獲無生法忍境界。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譽賢國王時,正值無量光如來出世傳法。如來為眾人宣説以七菩提支為主之佛法,國王聞法後即獲無生法忍。目犍連後於釋迦牟尼成佛時曾就此事問過如來:“既如此,為何還要説釋迦牟尼佛在燃燈佛前獲無生法忍?”釋迦牟尼佛對此回答説:“目犍連,因眾生根基不同,有關如來獲取無生法忍授記之説法亦有種種。”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天賢國王時,以外道法門而遠離貪慾。當其於寂靜地觀修禪定時,以觀心而知下至地獄、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之眾生,皆因各自所作業及煩惱之不同而擁有今世之不同身相,若能滅盡煩惱,則再不會有業產生。他隨即獲有頂等持,併入於受覺滅盡定及心識滅盡定。他認定必有從痛苦中獲解脱之道,並於出定後將此等道理廣泛為眾生宣説,使其皆獲不退轉菩提果。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為一劣種悦意仙人,具足五神通。他經觀察得知:萬法,諸如種姓、姓名等均為假立妄有,根本不實,因法性無有法與非法之分。十方世間智者皆對無生法不生恐怖,唯凡夫愚氓方對之恐怖不已,萬法本性實無所緣。他將觀察所得為眾生廣泛宣説,令無量眾生皆趨入無生法之道,並於無上菩提中獲不退轉果位。

白慧如來應世時,壽量長達九千萬年。當時有一國王名為智相,其太子乃一菩薩,名為兔句,也即因地時之釋迦牟尼佛。於此剎土中,白慧如來顯現各種稀有神變。兔句太子則於夢中親睹如來之出世,並立即生出無以名狀之歡喜心。第二日,他即召集起所有人眾,勸請眾人道:“如來正等覺白慧如來現正住世,他所宣揚者乃斷除煩惱及恐怖法門,我們均應前往聽聞受持。”言畢即率大眾至如來前頂禮、迎請、供養,而如來則率眷屬歡喜應供,愉快享受眾人所供布匹、飲食等物。大眾皆發願欲獲無上菩提,且各個得如來授記。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妙寶仙人,他特意為趨入歧途之眾生宣講佛法。為令其曉悟貪圖種種意樂之過失,他為眾人宣説滅盡種種意樂之清淨法門,又宣説不可刻意貪執意樂本體之法門,從而令無邊眾生均得以擺脱痛苦。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為持地菩薩,具有無量功德,且智慧超凡。他僅發心一次即能積累無量劫之善根;一次發心就能使無數眾生趨入三乘道。他有次心想:若如來正等覺正降法雲雨如來能親為自己眷屬授記則實為善妙。結果當其正如是思維時,如來果依其意願而當下為不同眾生作不同授記。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為持寶菩薩時,一直恭謹承侍勝寂如來,對如來恆時恭順,令世尊非常歡喜。他勤修五神通,不久即獲他心通,並取得與如來大致相同之了知種種意樂界性之智慧,且廣行如來所行之無盡事業。

釋迦牟尼佛還曾轉生為在家菩薩水天,他於如來美目前請教滅盡種種意樂之法門,並自此之後了知一切外境本性,從此再未產生任何過失。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為無垢月菩薩,當時有一如來正等覺普度如來已住世無量劫,並以大乘法而令無量眾生皆獲不退轉果位,且顯示涅槃。彼時有一天月菩薩曾令十世界微塵數之眾生髮起菩提心並趨入涅槃,無垢月之善根即為天月使其成熟。無垢月曾想過:天月菩薩竟能使無量無邊眾生皆發菩提心,併成熟他們善根,以此廣弘如來教法;我亦應緊隨其後,善加效法。立定志願,他即據十方眾生不同之意樂、根基,幻化成天龍夜叉等各種身相,使所有眾生都趨入三乘道而獲解脱。以此善根,他後來獲取了知種種意樂界性之智慧。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無等力菩薩時,長久承侍如來正等覺藥師王如來。當時他已了知義、法、時、人等四法,並精通一切論典。他後於如來前請教知諸根法門,並終獲如來授記及無生法忍。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勝天婆羅門時,通過觀察自己如何造作善、惡、無記業而知曉以何業方能廣積善根;同時亦通達若貪心生起,則以上、中、下三對治法門制止煩惱之術,並因此而於八十劫中不墮邪道。

又釋迦牟尼佛曾示現為月天國王女兒月天女,極富智慧且心地善良,完全堪行國王之事業,並最終登上王位。月天當時問女兒:“以何因緣方能獲得知諸根智與集智?”月天女則回答説:“必以恭敬承侍沙門、婆羅門、具清淨戒律之廣聞多識者方能獲得,並可依之修學。”國王自此後即開始廣行上供下施,並獲不退轉信心。

釋迦牟尼佛又曾為普生仙人,具足五神通。他在一園林中苦行時心想:以何種方式才能滅盡諸根,並再不生起?後來他想到只有依聖智方可滅盡諸根,不過通過何種智慧才能了知諸根已滅盡不生?就如頭被砍掉後不可能再生,同理,通曉根源方能保證斬草除根、滅盡不生。既如此,又以何種方法直抵究竟?

為獲此智,他就向瑣事微少之沙門、婆羅門多方探問,但一直未得滿意答案。此時他下定決心,必以自己智力了知此道,為此可捨棄常人難捨之頭目等一切身、物。歷經千辛萬苦後,他終於知道只有通過聖者之道才可獲此智慧。為令他人亦明白此理、生出此等智慧,他捨棄大象、駿馬、馬車等種種凡夫絕難割捨之物以積累無量善根。若其所造善根可以色相衡量,則此色相以恆河沙數之世界都無法包容。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淨慧仙人,每當生起煩惱時即以不淨觀對治,結果當下即可舍離煩惱。不久後,他即不再生出煩惱,恆時處於清淨狀態中。眾多天人亦趨入其道,他又將自己所了知之理為他眾廣泛宣説,使很多人死後皆轉生梵天。

釋迦牟尼佛成為道施仙人時,捨棄故土前往寂靜地出家修行。當時他於一大樹下如是思維:此樹不久即會倒下,同樣,所積資財亦會滅盡。高際必墮,處高而不下墮之法不知是否存世?他最終得出定解:高而不墮之法無處可覓。不過若不位於高處,又從何墮起?如傲慢自驕當會高抬自己;一旦滅盡貢高我慢,自以為高亦了不可得,故而我與眾生皆應力斷狂傲自矜。思慮成熟後,他即為眾人宣説佛法,以大悲心令他眾皆趨入十善道,並於死後均得以轉生梵天。

又釋迦牟尼佛曾為善導仙人,以外道法門而離於貪慾,並具五神通。當其觀察眾生之所以各不相同時發現,煩惱生業,業又成熟果報,一切歸根結底全因有我執而環環相生。他於是當下即獲取無生法忍,並令無量無邊眾生亦趨入自己所證之道。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善住滅仙人時,他常常如是思維:眾生皆因不懂諸法無自性而招致痛苦,故而他隨後就千方百計令眾生趨入無我道。

又釋迦牟尼佛轉生為持地國王時,眼見眾生受苦之根源盡在造作惡業,為令眾生能不再貪執自己身體,他就為其廣宣不淨觀法門,使無法計數之眾生都因之而趨入不退轉之菩提道。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心力強菩薩時,曾特意前往甘露滴王如來前聞法,並獲諸法無生無滅法忍,且蒙如來讚許。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勇勢仙人,心無絲毫畏懼且精通一切論典。他當時認為一切有漏法若不生即必定滅盡,換言之,滅盡五藴、十二處、十八界、五根實為修證根本,能知此理及要訣者定為智者。正所謂煩惱生業,業生異熟果報,若能摧毀根本,則煩惱不生,亦必能斷盡輪迴相續。

當其從定中出定後,他連説三遍:“斷除輪迴根,能獲快樂果。”他之音聲藉助風勢傳遍四方,無量眾生聽聞之後,均精進斷除煩惱根本,於無上菩提道中得不退轉果位。

釋迦牟尼佛曾為普眼仙人,他覺知眾生依各自途徑而持有各自觀點,又因各自見解而行種種事業。眾生為得快樂而造諸惡業及有漏善業,並因之而墮惡趣或趨善趣;為入涅槃道,只能以造作無漏善業而得解脱。

當其從定中出定後,即開始將此理向眾生宣説:“從本性而言,不造作諸法即得安樂,也不會產生異熟果。”他廣為宣講之音聲被風吹向四面八方,無量眾生聽聞後均獲無生法忍,並安住於無上菩提道而不退轉。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國王隨眾時,精於觀察眾生根性之道。他想多有眾生因貪執色法而引生苦惱,並趨入三惡趣,他們實不知色相確乃不淨之對境,正因不明此理故而貪執不休。對眾生心生悲意後,他便廣為宣講不淨觀法門,使眾生均從內心生起不淨觀之境界,並了達諸法本體。無量眾生都因此而遠離貪慾,並於死後轉生梵天。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解法仙人,以外道法門而遠離貪慾,且深知貪慾過患。他已了知諸法如鏡像般無實有之本質,並依此而現前五神通,又令無量無邊眾生獲無生法忍。

釋迦牟尼佛還曾轉生為恩匝雅達仙人,為一具神變及富有威嚴氣勢之人。在其觀察於自己所了達之法上是否尚有最殊勝之法時,他想到:自己所證者實為滅法,而任何法若能無滅則最為殊勝,但只要為所生法則盡皆毀滅,看來何法無生方堪稱為無滅。如此一來,這無生法又到底是何模樣?思前想後,他最終明白過來:萬法本體皆為無生!憑此觀察思索所得,他終獲無生法忍,且令無量眾生皆趨入此道。

當釋迦牟尼佛又轉生為仙人勝觀行時,以外道修持而遠離貪慾並具神變。他觀察欲界眾生煩惱之因與本體時,終於了達無我之理,且具足五神通,還令不可勝數之眾生皆趨入無生法忍道。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首領之子,名為檀香。他自己認為無論執著道或涅槃,任何實執都無法令眾生獲得佛果。因此欲獲真正解脱,必得遠離貪執,此中道理就如過河需用舟,至岸可舍船一樣。獲證圓滿菩提時,絕不可存一絲一毫求解脱、得佛果之心。如已了達萬法本體,則如船筏一般之暫時、不究竟之法均應捨棄。檀香不僅如是思維,更將自己了悟之境界為他眾多方宣説,以此而利益無量眾生。

不唯生為檀香時如是行持,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喜世仙人、寂世仙人等仙人時,為了達世間種種煩惱、過患本質,亦進行過同樣如理之思維,並生起如法道相。此等仙人行跡,諸如自己生起清淨智慧,並令他眾也獲不退轉果位之內容,於《廣智經》中有廣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