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謫嶺南道中作閲讀練習

謫嶺南道中作閲讀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3W 次

謫嶺南道中作

謫嶺南道中作閲讀練習

李德裕

嶺水爭分路轉迷,枕榔椰葉暗蠻溪。

愁衝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

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烏啼。

詩人簡介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時﹐因與牛僧孺﹑李宗閔政見不合﹐發展成為黨爭。武宗即位後﹐得到重用﹐拜太尉﹐封衞國公﹐世稱李衞公。執政 6年﹐內馭宦官﹐外敗回紇﹐平澤潞節度使劉稹叛亂﹐朝廷一時呈中興之勢。後宣宗即位﹐牛黨執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貶為潮州司馬﹐再貶崖州司户參軍﹐於貶所去世

【注】《古詩十九首》有“越鳥巢南枝”句,意謂南方的鳥北飛後仍築巢在向南的樹枝,

1.清人沈德潛評第二聯是“一語雙關”,請對此簡要説明。(4分)

2.“紅槿花中越烏啼”一句是怎樣表現詩人的'思鄉之情的?請簡要分析。(4分)

3.(2)詩人無罪被貶嶺南,其情感異常複雜,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一方面寫出貶謫途中處處提心吊膽的情狀,表明自然環境的惡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環境的惡劣,表明小人當道,志者難行的現實(2分)。(語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詩人被貶異地,聽到越鳥在枝頭啼叫,聯想飛鳥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現自己的故園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樂景襯哀情)。詩人描繪了“紅槿花”開,“越鳥”啼嗚的景象,表現(反襯)出自己被貶南方後的思鄉之情(2分)。(答出一點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語意相近即可)

3.①詩人面對貶謫途中的惡劣環境,內心對前途充滿愁苦和畏懼之情;②詩人被貶謫嶺南,見到異地風物,引發內心深切的思鄉之情;③朝政昏暗,詩人遭受排斥貶謫,對此有着憤懣之情。(答對一點2分,二點3分,三點4分)

參考譯文

嶺南道中溪流縱橫交錯,地勢迂迴曲折,置身其間,茫然不知身在何處。沿途隨處可見高大的喬木,綠樹叢陰下,溪流顯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膽,擔心遇上毒霧,碰着蛇草;為了躲避沙蟲,看見燕子銜泥也會急忙讓

開。這裏的風俗很特別,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雞就打鳴,每當漲潮,它還會按時啼叫,這時津吏就會通知鄉民潮汛要來了。這一切讓人一時難以適應,看着那鮮豔欲滴的紅槿花,聽着那樹上越鳥的鳴叫,想到想起家鄉,這謫居歲月何時是個盡頭,想起這些真是肝腸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