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通用20篇)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敬佩的古人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通用20篇)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

我敬佩的人是司馬遷,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上的龍門。他小時侯天天的能聽到黃河流往的波濤聲。司馬遷小時侯最喜歡聽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聽在心中感到十分激動。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管修史的官司馬談下定決心要編寫史書,史書裏記載了關於黃帝到漢武帝之間2600年間的歷史。從此之後,司馬遷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刻苦讀書,他大大充實的歷史知識。後來長大之後,司馬遷還四處遊歷,交了很多朋友,擴大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司馬談臨終之前,傷心地拉着兒子的手説:“等我死後,朝廷會讓你繼續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啊!”司馬遷牢牢記住父親的遺願,他天天夜以繼日讀歷史文獻,收集父親留下的史料和自己走遍全國收集的資料。

就這樣,司馬遷發奮寫作,用了18年的時間,在他60歲時,司馬遷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這是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司馬遷的畢生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我敬佩司馬遷他有這麼大的耐心寫史記,假如是我根本沒有。前古以來沒有人跟司馬遷比,我非常敬佩司馬遷,現代世界上有很多人敬佩他!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2

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

春來暑往,歷過白日短短,過得幾度梅花開。踏過歷史長河的滾滾洪流,眼前所過,耳中所聽,皆少不了那“王師北定中原,家祭勿忘告乃翁。”滿懷愛國之情的陸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將匡扶家國大義作為己任的屈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滿懷天下蒼生的顧炎武。他們的心中皆是眾生。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人們給予諸葛亮的高度讚揚和肯定。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上討伐曹魏之時,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眠於徵軍途中的五丈原。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之時,曾以一句“看不得天下間百姓受苦”説動了愛護人民的諸葛亮,後來諸葛亮也因為自己心中的對百姓的同情和希望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大愛無私而被“困”在了蜀漢“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為什麼會被歷史大加讚賞,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應該只是他對劉備的忠誠和對計謀的熟用,也不應只是因為自身素質的高低,而是一顆對人民滿懷善意的赤誠之心。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在面對房屋被雨水澆透,孩子踏破棉絮與一具年老的軀體發出的感歎。在自身遭遇諸多不幸之時,他的心中沒有對時代的不耐,而是希望天下間的有志人士都可以有房屋用來避風寒和安身立命。他並沒有慨歎世界的不公,有的只是希望人民安好的寬廣心胸。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人生的每一個時刻,只要好好過,都可以發光,少年發出晨光,暮年染紅夕陽。李雲鶴,原敦煌壁畫研究所副所長,在為保護敦煌古畫的工作上傾注了大量心血。“洞中一日,筆下千年”用來比喻他最合適不過。他在年輕時從繁華都市來到黃沙漫天的戈壁,心中的志向卻沒有因為環境而發生變化。他一直滿懷希望地為我國的文物復原工作努力,即使身處惡劣環境,心中對文復原工作的熱情和對祖國的責任感也並未削減。

時光雖輕淺,歲月亦瀲灩。許多人即使自身有着諸多不幸,但心中對大眾的愛也未曾減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即使英雄走進了歷史的帷幕之中,但他們的精神也會如同天邊的點點星子,雖不耀眼奪目,但也會一直長存,成為我們人生中永不熄滅的方向標。雖身已死,但精神將長留於歷史之中,培育出千千萬萬朵怒放的薔薇。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3

又一陣秋雨瀟瀟地下着,潤綠了竹;又一陣悽風颼颼地舞着,染黃了菊。一位英勇的將軍,頭戴金盔,身披戰袍,手握青劍,但見瀟瀟雨歇。他就是抗金英雄——岳飛。

岳飛的名字中,藴含着父母對他的期盼,希望他能夠像大雁一樣,飛的又高又遠。岳飛出生不久後便遭逢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把岳家衝得一貧如洗,母親出身鄉野,卻是個極有主見、思想開明的女人,她教育兒子要學會承擔各種苦難,也要能成為一個剛直不阿的男子。岳飛在苦難、貧困的日子中謹遵母親教誨,認真學習,十幾歲就成為一個武藝高強的人。北宋末年,岳飛建立岳家軍,守襄陽,克商州,戰業陽,勝穎昌,搗黃龍,收復大片失地。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我最敬佩岳飛之處,是他心繫國家,不忘國仇舊恨,永遠將國家利益擺在第一位。面對搖搖欲墜的北宋山河,他依然有足夠的勇氣與信心,碧血丹心扛起興國重任,他於破舊的茅屋軍帳內,與士卒不分彼此、同甘共苦;又在敵軍陣前,帶領岳家軍奮勇殺敵、屢立殊勛。岳飛為人正直、精忠報國,他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我敬佩岳飛,也同樣敬佩許許多多擁有“岳飛精神”的英雄,例如為了保衞祖國而犧牲的革命先烈黃繼光;拋棄國外高誘惑,堅持回國建設發展的錢學森等等,正是因為有這些偉人,材讓我們的祖國不再捱打,變得更加強盛繁榮。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對於現在的我們,最重要的便是學習,我們應該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做好預習工作,課上認真學習,課後及時複習與鞏固;經常收看《新聞聯播》,時時關注國家政事;閒暇時閲讀中外名著,開拓視野;不斷提高自身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做到學以致用,將知識付諸於實踐當中......少年強則國強,我的奮鬥目標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從現在起我便要開始為之努力。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古人用自己的身軀為下一代的人搭建了一座永不放棄、凝聚着愛國之情的橋,這也應是我們需要傳承的“橋”。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4

我敬佩李白的豪邁,關天培的忠心,周恩來的睿智,但最令我敬佩的,卻是被人們稱為梟雄的曹操。

人們稱之為梟雄,而我卻認為他是一位英雄。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不能表明曹操的壞處,反而證明了曹操果斷的性格。

其實以前,我是敬佩劉備的,劉備雖身為皇叔,但卻是白手起家,最後還把實力發展到那麼大,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形式。但後來,我卻發現,劉備不值得敬佩。一次較大的失敗,就能令他託孤白帝城?曹操,材是值得敬佩的人。

我敬佩曹操,敬佩他的機智勇敢。當時董卓“大權在握”

擁有重兵,而曹操卻敢去刺殺;當被董卓發現後,他立即單膝跪下,説來獻寶刀,當董卓賞刀時,他找個藉口離開,而當董卓反應過來時,他卻早已逃之夭夭。

我敬佩曹操,敬佩他的大度,當曹操打敗袁紹大軍時,他的部下搜出許多寫給袁紹的書信。其中不乏為一些投降信,告密信。曹操卻命人燒了成堆的書信。

我敬佩曹操,敬佩曹操的心志堅定,當赤壁一戰過後,曹操大敗,但他並沒有灰心,通過努力,他終於讓自己的兒子坐上了王位。

我敬佩曹操……

我雖敬佩曹操,但卻也不得不承認曹操的幾次“大意失荊州”之事。因為自己的輕敵,曹操在博望坡一戰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因為自己愛將之心,曹操上了黃蓋的當;因為自己的大意,在周瑜的挑撥離間之下,曹操錯殺了蔡瑁,張允兩位將領……但“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相信,無論以什麼樣的形態,曹操都會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永遠永遠。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5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敬佩的歷史人物,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就是岳飛,他出身於農家,在抗金戰火中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將領。用自己的一生抗金。他的名字傳遍了中國的每一個角落,他用自己的一生保衞了人民的生命財產,成為歷史上的抗金名將。

他為保衞人民的生命財產而戰,為保衞中原而戰;他一生廉潔正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部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人稱“岳家軍”。他也是一個苦命者,因為腐敗的宋高宗和姦臣秦檜害怕威脅他們的統治,便令岳飛等人班師回朝解除他們的兵權。最終以所謂“謀反”罪殺害了他。我悲憤,我氣惱,我埋怨上帝對他的不公,他的生命、他的事業在一念間化為灰燼。

但是,在臨近死亡的那一刻,為了母親的話,他選擇了沉默。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他選擇了做孝子。岳飛,這位頂天立地的巨人,抗金的英雄,用他的生命、智慧的光芒在中國史上留下了最燦爛的一頁。

身處亂世逆境,卻始終以天下道義為己任,以良知為己任,以孝為先,剛正不阿,錚錚鐵骨,足以震爍於今!

我崇拜岳飛,不僅崇拜他那抗金的英勇,更崇拜他的人格他的精神,我從抗金戰爭中聆聽了這位英雄堅強不屈的心聲、順從母親的話。他為事業奮鬥、向命運挑戰,將命運畫上了半個不完美的句號。我們一定要學習岳飛,他遭受的苦難、他悲慘的命運大於我們任何一個人,岳飛勇敢的向命運挑戰,我們為什麼不能呢?

岳飛,我心中最敬佩的歷史人物。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6

有人崇拜勇往直前、不怕危險的消防員,有人崇拜默默奉獻的老師,有人崇拜大紅大紫的明星但我崇拜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中出生入死,運籌帷幄。即位後,統一中國,抗擊外來侵略。

大戰劉黑闥

李世民一統中原,少不了要打仗,其中也要靠他慧眼識人,會領兵。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和劉黑闥的一次大戰,書上説他與劉黑闥鬥智鬥勇,李世民天降奇兵,把羊放在架子上,下面放許多戰鼓。羊在架子上,肯定會掙扎,一掙扎,就撞響了戰鼓,於是就造出了戰鼓亂響的假象,讓劉黑闥以為唐軍勢弱,進而攻之,這讓李世民大獲全勝,生生直接抓住了劉黑闥。當我看到這段的時候,我禁不住笑起來:李世民真聰明!真厲害啊!

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時期,李世民把所有刺吏的名字都繡在自己的屏風上,以便考核。李世民對所有死刑案非常慎重,必須做到鐵證如山,材能判案。

和平盛世

李世民在位執政時牢獄常空,路不拾遺。在夏天,老百姓家家都敞開門睡覺。他虛心納諫,就連平時愛拍馬屁的人也會指出他的錯誤,最著名的要數魏徵了,他對李世民可是無錯不指啊!因為李世民有這些優秀的品格,所以他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好皇帝。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7

他不是四處漂泊的杜甫,他不是天資聰穎的王勃;他不是文思如泉的王維;然而他卻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人,他就是“詩仙”李白。

少年時期,他材華橫溢,勤奮好學,五歲頌六甲,十歲觀百家;青年時期,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力士脱靴,貴妃研墨;中年時期,他賜金放還,各地交遊,入仕求官,經歷坎坷;老年時期,他安史之亂,流放夜郎,詩名如花,身處苦地。

李白的詩令我大開眼界。他的《夜宿山寺》體現了他對高樓的嚮往與喜愛。他的《望天門山》展現了他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他的《將進酒》表達了他感歎人生易老,則在感歎懷材不遇。

這首詩氣勢不凡,一氣呵成,讀起來十分暢快。詩歌開頭就是浩浩蕩蕩的黃河奔湧而來的畫卷,一下子使人眼界開闊,彷彿置身於洶湧的黃河岸邊,怪不得杜甫説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呢。李白又借酒進行了一系列的自我安慰,大聲高唱“人生得意須盡歡”和“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對李白來説,這還是不夠的,他必須和友人一同開懷暢飲,材能達到欣喜陶醉的境界。這正是“詩仙”李白的不同之處啊。

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李白。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8

他不是四處漂泊,憂國憂民的杜甫;他不是天資聰穎,少年成名天下知的王勃;他不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他也不是淡泊名利博學多材的孟浩然;然而他卻是縱情茶酒,文思如泉,他就是“詩仙”李白。

少年時期他五頌六甲,十攻百家,苦讀詩書,年少志遠,心懷天下。

青年時期他長安求士,自強不息,力士脱靴,貴妃研墨,這個故事這樣的:話説有一天,皇上想找李白寫詩助興,便派使臣去召見李白,“終於找到您了,李翰林,皇上正召你寫詩呢,”李白便跟隨使臣來到了皇宮,李白一時高興,便説:“讓貴妃研墨,讓高力士給我脱靴。”

中年時期他被賜金放還,屢次被貶,看似瀟灑,卻極為坎坷。

老年時期他潛心修道,詩名如花,身處苦地,卻心繫國家。

李白的詩瀟灑悠閒,出類拔萃。他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出他的瀟灑。他的“主任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寫出了他寫詩的出類拔萃。

這就是我敬佩的人——李白。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9

他身背光芒四射的寶劍;他身穿潔白無瑕的長衫;他滿腹震驚世人的材華!他文武雙全,仗劍天涯;他瀟灑飄逸,風度翩翩;他仙風道骨,英氣絕倫;他與詩為伴,與酒同樂;他與月同斟,與影同醉;他詩懷浪漫,蔑視權貴;他狂放不羈,壯志難酬。他的詩,他的名,他的情,被世人千古傳誦,他就是材華橫溢,笑傲王侯,名垂青史的詩仙李白!

少年的他,隱居匡山,寒窗苦讀,博覽羣書,十載有餘;青年的他,戰劍去國,辭親遠遊,遍走天下,廣交師友;中年的他,雖身處朝廷,卻個性張揚,桀驁不馴,被賜金放還。老年的他,誤投永王,流放赦免,抱病殘年,絕筆金陵。

“江山代有人材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李白,他雖不是比掃千軍,憂國憂民的子美,但他的詩也揮灑自如,浪漫奔放,大氣磅礴。李白,他雖不是天資聰穎,學富五車的子安,但他的名也響徹雲霄,家喻户曉,流芳百世;李白,他雖不是半官半隱,詩中聖賢的摩詰,但他的情也是戀戀不捨,炙熱如火,真摯感人!

李白,他是中國詩人中的遊俠,這位偉大的漂泊者,用他的雙腳和筆豐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一篇篇曠世奇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雖跨越千年卻風采依舊。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蔚為壯觀,二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暢快淋漓;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心潮澎湃;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躊躇滿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情懷;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樂觀豁達;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高尚操;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的達觀人生;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推兮力不濟的人生感歎,所有這些都讓人感慨萬千,心生敬意!

我敬佩李白,是因為他豪氣縱橫,靈動飛揚,詩卷長留天地間;我敬佩李白,是因為他詩中無敵,酒裏成仙,材起公然籠一代;我敬佩李白,是因為他殿上脱靴,江頭披錦,狂名直欲佔千秋;我敬佩李白,是因為他神遊八極,縱橫馳騁,人往千秋酒不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為李白作出了生動鮮活的詮釋,這就是李白,中華絢爛的詩歌史中,一塊無與倫比的瑰寶,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峯!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0

窗外,月色如水,淡淡的灑在我的窗邊。手捧一卷太白詩詞,我彷彿看到那青衣長衫的詩仙向我走來,他給我描繪了一副盛世大唐的畫卷,向我道盡天下名詩名篇,帶我看遍萬山風景林色。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李白。

我敬佩他的自信。他長袖一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傲骨一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相信任何的困難都只是眼前,總有一天,他可以衝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材華,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負,去揮灑自己的熱血。在他眼中,人生,從來不由別人控制,他自己可以駕馭自己的全部,他寧可高傲的自負,也不願去卑微。他自信,他的世界總是奼紫嫣紅。

我敬佩他的灑脱。李白的一生雖然跌宕起伏,但他看遍世間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方能寫出:“唯願長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的豪邁詩句。一壺濁酒,“歌遍山河八萬裏”;一葉扁舟,“惟見長江天際流”。這份灑脱,讓他在得到與失去之間,從容面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人生,就應該拿得起,放得下,顧及得太多隻會適得其反,不如學太白,乘扁舟破浪,亂髮當風。

我敬佩他的浪漫。“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他説蜀中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迴曲折的大川。這是多麼豐富的想象!在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中,他陶醉;在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中,他釋然,在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中,他率真,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中,他思念。他的種種感情,寄予了酒,寄予了詩,這樣,就有了後世人的那份敬仰,那份憧憬。

正是他骨子裏的自信和灑脱,讓他的詩中含着偉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為世人成就了一首首不朽之作。他,是中華文化中不敗的詩篇,不朽的神話。

我起身看着皎潔的月光,輕歎道:李白,你是那天上的謫仙,是歷史的名人,更是我人生的啟蒙,心中的英雄,我敬佩你。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1

古今明確青史的人無不是靠自身堅毅的品格來托起一輪壯麗的朝陽。——題記

王羲之池塘學書池水成墨,其書法材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韓愈夜以繼日,發奮圖強,其文章文筆,材氣貫長虹,浩如煙海;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材使得名留青史。他們都是當時時代的象徵人物,都是我們值得敬佩的。

説起我敬佩的人,真的不計其數,詩聖杜甫,醫聖張仲景,數學家華羅庚,民族之魂魯迅先生等等。他們都是我所敬佩,我所學習的人。

那最敬佩的人呢?我不知道以後會怎樣,但現在唯有他了。他是誰呢?哈哈,就是那個豪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

對於李白,我想它也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了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將李白對友人的重情重義展現的淋漓盡致。李白是一個喜愛交友的人,他的友人遍佈大江南北,這足以證明當時李白是多麼受人歡迎,就是它的豪邁熱情,重情重義,讓我敬佩嚮往。

人們都知道李白是一個詩人,是詩仙,是酒鬼。卻不知她也是一名行俠仗義的劍客。他的劍術僅次於當時的第一,位列第二。他的《俠客行》也正因為這寫的爐火純青。李白孑然一身的傲骨,獨走江湖的氣魄,讓我為之歎服。

李白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但是他在面對朝廷的輕視不中用,並不是一蹶不振,而是爽朗面對,吟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她的樂天派精神讓我為你敬佩。

李白是大唐的榮耀,她一聲逍遙快活,瀟灑自在。他重情重義,他一身正氣,他樂觀主義都值得我們學習。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2

他不是少年成名的王勃,他不是憂國憂民的杜甫,他不是材華出眾的孟浩然,然而他卻是我心目中偉大的偶像,他就是瀟灑悠閒,劍藝超羣,飲酒仗劍任平生的李白。

少年時期,他心懷天下,材華橫溢,夢筆生花,做夢時夢見自己的筆上長出了許多花,他用這隻筆一寫字,字也長出了花。他隨手把紙扔在了門外的池塘裏,池塘里長出了滿池塘的花朵,香飄天外。這時,李白被驚醒了,一切都和以前一樣。青年時期,他“力士脱靴,貴妃研墨”。皇上要讓他寫詩,李白不寫,自稱“臣是酒中仙”。但那是皇上,不去的話是要殺頭的。李白只好醉醺醺的去寫詩了。筆墨紙硯都準備好了。李白一看,他最討厭的高力士和楊貴妃都在,於是要捉弄他們一下。小丫頭過來研墨了。李白手一擺説:“不行,我的身份只有楊貴妃材能為我研磨。”楊貴妃只好過來研墨。墨研好了,他正要寫時,又説:“我的腳套在鞋裏很不舒服,只能讓高力士來脱我的鞋。”於是這樣,李白就捉弄了自己的敵人。楊貴妃和高力士不服氣,在皇帝面前説李白壞話,於是李白在在中年時期被賜金放還了。老年時期他流放夜郎,就結束了美好的一生。

李白的詩活靈活現,李白的詩有滋有味,李白的詩變幻無窮,他的“風光多材”體現了他身世大。這就是我最敬佩的一個人——李白。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3

歷史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許多默默無聞的人物,他們對那個時代、那段歷史有許多深遠的影響。無數的傳奇人物中,我最崇敬的是詩聖——杜甫。

杜甫,字子美,現湖北襄陽人,生於“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他仕途失意,遭遇坎坷,歷經禍亂。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逃到成都,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草屋,即杜甫草堂,總算有了一個棲息之所,但是,天有不測之風雲。正當他稍稍舒心一點時,一場暴風雨襲擊了他的草堂,但此時,他想到的'不只是自己,而是天下的窮苦老百姓。於是乎,他寫下了千古名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達了愛及天下的博大胸襟,成為名句,為人們稱頌。

杜甫不僅能體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而且還能讓人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勇氣。

詩人在《望嶽》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告訴我們:只有不畏艱險地去攀登,材能進入俯視一切的境界。這讓我們明白了很多很多。

杜甫,這位名人,我敬佩的人物,您詩中的精華是我永遠也學不完的,永遠永遠……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4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周杰倫唱的《蘭亭序》。其實,《蘭亭序》這個名字,早在東漢末年時,就已經有了。它就是被人們稱為“書聖”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我聽説王羲之特別喜歡鵝。有位道士為了得到王羲之的字,投其所好,特意養了一羣鵝。一天,王羲之看見這羣鵝昂首挺胸,撲水有力,姿態優美,就不想離開了。想讓道士的士鵝賣給他。可道士卻只要他寫字,王羲之用半天時間材抄好經書,如願以償地換到了白鵝。我聽到這故事的還想,鵝到底有哪裏好,王羲之會如此喜愛?後來,看過了王羲之的字之後,材知道,原來王羲之的字就如鵝一樣。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一樣昂揚微曲,運筆時,五個手指要像鵝兩掌齊力撥水那樣,這樣,材可以使得全部精力貫注到筆尖。

其實,我的不字體就不好看,媽媽為我買了好多字帖,可我就當沒有一樣,從不認真練習。當我看到王羲之這麼優美的字跡時,我最開始還疑問:為什麼王羲之的字寫得這麼好?通過了解王羲之的故事知道了其中的原由。

原來王羲之從七風就開始練習書法。他勤學苦練,就連走路,休息時都在琢磨字體的結構。他經常一邊想,一邊在自己身上畫,天長日久,竟連衣服都扎破了。而且,他每天練完字,都要到門前的池塘裏清洗毛筆,據説,久而久之,居然連池水都變成黑色的了。這是多麼驚人的堅持啊!就是這種堅持成就了他的字,就是這種堅持成就了他”書聖”的美名,也就是這種堅持成就了他的代表作《蘭亭序》。

説到《蘭亭序》,《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蘭亭序》中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後人稱《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絕對更無”這是這麼重的四個字,可我以為用在王羲之身上卻一點也不重呢!

對於字體不好的我看到了王羲之的字後是當頭一棒,也是更大的動力,他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想讓字體優美,就必須勤學苦練,而且最重要的是堅持。只有這樣,我們材能寫一筆好字!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5

“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出自《晉書王羲之傳》,這確是對書聖王羲之的最好描述。

一筆一劃飽含大家風采,一勾一勒盡展山河氣象。凝視着自王羲之筆下流出的字,正如同注視窗外漆黑的夜空,寧靜,深邃。不覺地,就會被深深吸引。

“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王羲之幼時並不善言辭,直到十三歲時被周顗發現其特殊之處,材開始聞名於眾人。關於王羲之,還有一個趣聞,當時有一個太尉叫郗鑑,希望到王羲之家尋得一個女婿,因為王家人材輩出,便派了一個使者過去挑選。王家眾多子弟聽聞此事,一個個都顯得拘謹不已,唯有王羲之充耳不聞。“惟一人在東牀坦腹食,獨若不聞。”描寫的便是王羲之了。使者回去向郗鑑稟報,郗鑑笑着説:“此吾之佳婿也。”

永和九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是一個溢着文香的年份。皆因這一年,王羲之邀約名士會於蘭亭,即名為蘭亭集會。當是時,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眾人列坐河邊,飲酒賦詩,好不快活。會後,共得詩三十七首,王羲之為此潑墨而為《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縱是時光荏苒,沉積了千年的歲月,《蘭亭集序》仍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正可謂王羲之是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材造就出這不朽的瑰寶,雖然它的真跡未能保存下來,但我們仍能從一幅幅當年的臨摹本中看出它的神韻無窮。

可以説,當時的王羲之名盛一時,冠絕古今,可謂之書壇盟主也毫不為過。但令人無盡悲歎的是,竟沒有一副書聖的真跡留存於世,為何?正因他的名聲太大,自晉以後歷朝歷代皇室無不大肆收集其作品,而又在改朝換代時毀於一旦,據傳王羲之的真跡自唐之後,便再無音跡了,只有臨摹本仍代代相傳,直至今日。

無真跡流傳,雖是可悲可歎,但又何嘗不是對王羲之書法的尊崇,正因其書法飄然若仙,驚天地,泣鬼神,材引得上下千年無不追求,一代書聖,當得如此!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6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民俗淳。”

——杜甫

杜甫年少時便心存雄心壯志,可他與李白身處的盛唐時期,與白居易身處的亂世不同。在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中他見證了唐朝的由盛轉衰。這樣的歷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嚐盡種種苦楚。這是不幸也是萬幸!因此,在他的詩中,我們多能體會到他對親人的掛念,對百姓,國家的擔憂,對時事的關注。

他所生活的年代,註定了他一生的坎坷。從少年懷志,到官場不得志,再到安史之亂,最後是他四處漂泊後安居定所。他或許對這世道殘忍,對統治者的昏庸有過怨言吧!

杜甫的一生應當是有壯志豪情的,可時代的枷鎖束縛了他的情懷,但賦予了他胸懷!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兵車行》:“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這應當是李白等詩人都沒有的崇高情懷和恢廓大度吧!

杜甫的一生應當是官場得意的!若不是唐朝上層社會奢靡、腐敗,杜甫定會憑藉着自己的雄才偉略,實現“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願望;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可偏偏現實殘酷,杜甫在長安應試,因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這樣一個有班固、揚雄之風,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的英才人物。卻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最後皆無結果!投奔肅宗後,明明應該受肅宗重用,卻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杜甫的一生是值得的!他的生活中充滿了喜怒哀樂,體人間疾苦,嘗世間百味!雖有辛酸淚,但青史留名!在我們如今的社會上,似杜甫這樣每天都有喜怒哀樂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人性的冷淡!但像杜甫這樣流浪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因為中國的強大!

一個愛國的詩人不足為奇,但杜甫確實值得傳頌,是他面對痛苦,有着挫而不妥的頑強意志和堅強不屈的生活態度成就了他!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7

每每想到那位曾在泰山下放言“會當凌絕頂”的少年,到了暮年卻面對着寒秋中滾滾而來的江水寫下“艱難苦恨繁霜鬢”的悲涼詩句,我總是感慨不已。杜甫,你是一位怎樣的詩人?困苦艱辛,流離無定,卻又壯志滿懷,心繫家國,常懷一顆赤子之心。當我翻開你的詩集,一次次低吟着你那些記錄着盛世崩隕時代的詩句,你拉我走近你的身邊,你熾熱的情懷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你年少飽讀詩書,離鄉雲遊,卻應試不第,即使投贈詩篇,也只收到寥寥回覆。你想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卻“一卧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與風塵”;你立志“一覽眾山小”,末了卻只能嗟歎“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蹉跎了鼎盛年華的你寫下《壯遊》,其中所含的卻是一個一生鬱郁不得志的才子對自己壯志滿懷歲月的艱難回望,帶着眷戀、希冀和感傷。在這蹉跎歲月裏,只有你那“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般的好友李白才能讓你一展胸襟,開懷大笑吧。但當安史的虎狼之軍席捲了中原,兵戈搗碎了你的陋室,烽火蹂躪你的家園,狼煙拆散你的家庭時,你形單影隻,緊蹙眉頭寫下“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脣”,你的痛苦又有誰來分擔!離開長安,奔波中你看見離開關中的轔轔車馬,看見潼關的疲倦守卒,看見石壕的徵嫗之吏,一幅幅淒涼的畫面湧入你的眼!你倉皇奔波到荊楚,剛剛安頓就又為兵戈所驅,最終無所寄居的你只得寄身舟楫,浮游江上。悽楚如你!可誰曾想,“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那危檣獨夜之悲裏卻有着闊大雄渾的意境;“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那漂泊天涯無處安身之時淌下的縱橫老淚卻是為了家國!

你掙扎了一生,你苦痛,但你在苦痛中仰起頭顱高歌濟世之志;你辛勞,但你在辛勞中低下頭去體恤黎民的苦難。長夜沾濕,你叩問蒼天安得廣廈;終身酸嘶,你痛書何以為民。你在黎民之間,你在天地之際,你看到青海頭的白骨,你看到潼關前的壯士,你看到搗破賊軍的官兵。

你深深地紮根在那個時代,用你凝重的筆和赤誠的靈魂記錄下那個時代風雲深處的情景。你失去官職,失去家園,失去友人,失去子弟,但是你留下了詩篇,那裏有你的靈魂!從泰山之下,到川中草堂,你從不忘卻國家和百姓,你從不放棄呼喊與掙扎。在閭巷之左,江湖之間,你的心始終牽掛着這個國家,牽掛着這個國家的百姓。哭泣,是當哭泣,天地間獨旋的沙鷗,哪一隻不悵然地哀鳴?然而你真正為之暢哭的,是“劍外忽傳收薊北”之信,是安史亂軍如“穴蟻作何逃”之時。當我看到許多你在喜不自勝時寫下的詩句,我不禁一笑,沒想到酷愛煉字的你也會這樣直白吐露自己的情懷。而後我又沉默,因為我明白你那顆赤子之心永遠在泣血。哭吧,你對百姓的悲憫,對國家的熱愛,對這天下懷有的所有感情,還有那將這些情感摧折並刺進你心頭的苦難!讓它們湧出,來年江畔的落木也將滋潤於你的淚水。

翻開那一頁又一頁的詩集,我離你越來越近。杜甫,我被震撼,我於是明晰:不泯於苦難的赤子之心是世上最可貴的。它超越耕犁,也超越硝煙,它凌駕在苦難之上。苦難與帶血的歌唱凝結成你那千秋迴響的絕響,使得掙扎不再是屈辱,而是一道光亮。這道長長的光芒將把我前行的路照亮!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8

心有琴絃,縱然客去茶涼,仍有小曲緩緩響起,仍有滿樹桂花知音化為酒香。

——題記

我躺在你懷中,戀戀不捨地看着你。終究死神還是奪走了我最後一口氣息,我放下所有的思想,風輕雲淡地閉上了雙眼。

在塵世中,第一次看見你時,我還只是一隻小小的幼鳥。你站在泰山腳下,我仰望着你那股嬌嬌者之氣,讓人感受到你身上充滿了希望之光。你閉上了雙眼,輕輕地撫摸着陽光,陽光灑在你臉上,照得白白的。長長的睫毛濃黑而茂密,好看的側臉飄着幾縷青絲,你穿着一身青衫,看起來十分贏弱。你久久地佇立於山下,終於,你又向上攀登。我則被這一幅畫面震驚住。看着你的步伐,才恍然大悟。然後,我緊跟你的步伐。汗水順着髮絲從你的臉上滑落下來,你筋疲力盡地坐在石頭上,雖感到失落,但卻十分開心。倏爾,你的汗水乾了,風掠過你的臉龐,你甚感涼爽。你爽朗地笑了笑,眼又望向那羣峯之首,若有所思地説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下。”望着你微笑的表情,我再次沉醉於其中了。從你的話語中,我聽出了你的志向:“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你站起了身,背向泰山而去。我已知自己深陷愛情的旋渦中。恍然間,你的背影化為一粒豆粒。我急忙向你身後飛奔着,大聲地吶喊,希望你能駐足停留。但我終究只是鳥兒,你聽不懂我的語言。

第二次見你,已是十幾年後,我還是那隻鳥兒,只是經過了歲月的輪迴。我望着你那張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深思着:你的面容較為蒼老些了,但還依存着幾分當年的韻華。那漆黑的頭髮夾雜着幾絲白髮。你的身體不復當年那麼健壯,更加瘦弱。深邃的雙眼透露着幾分憂傷,讓人心疼。我這麼多年,一直都是你的追隨者,我一直尋找着你,我仍是愛你如昔。還記得嗎?我就是那隻向你唱歌的小鳥。你坐在客棧裏,穿的還是一身青衫。我悄悄地在鄰邊的屋頂上佇立着,偷偷地看着你,你可知我一直想念你,來到這裏,只為與你相見。“河南,河北已經被唐朝收復了,被唐朝收復了。”店小二歡快地喊着,巴不得這鎮上的人都聽得到。“真的嗎?”

人們不約而同地叫着。“是真的呀!”店小二自豪地喊着。人們情不自禁地跳地起來。你喜極而泣,臉上是你發狂般的笑顏。你終究不改愛國之情,依舊執着於少年那份志向。想着,你又消失不見。我又無處尋覓你的足跡,只能淚流滿面地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最後一次見你,仍舊隔着遙遠的年代。你在那樣一座破舊的茅草屋裏坐着。雨水一直漏入你的屋子,屋內的物品都濕透了。你臉上佈滿皺紋,衰老的身子佝僂着,讓人感受到你飽經風霜。我竄入你的房門,一直認不出你。直到你抬起了雙眼,你的眼睛像黑洞一樣深得不可預測,都分明裝滿了哀傷。即便如此,你依然吟唱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美好期望。寒冷的天氣讓我年輕的身子失去了温度,我痴痴地唱起了歌,你看見我微露幾絲驚訝。然後以微笑代替,把我摟在懷裏,你的懷抱讓我感受到了幾分人間的温暖。死神猙獰地向我伸出了雙手,不過,讓我能在你懷裏安祥地死去,這是最值得慶幸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大聲歌唱着當年的我們。

杜甫,你的一生中有着一個不曾改變,不曾動搖的志向:為國解憂,為百姓謀利。儘管命運如此捉弄你,你還凜然面對着。這一生中,就是因為這個志向,才讓你在茫茫人海中由平凡變得偉大起來。你追隨着自己的遠大理想,未曾動搖,我追隨你的愛情矢志不渝。我的一生,因為這一插曲而不平凡起來。

壯士不必多,也不會多,他們無意叫人追隨,卻總是讓人震動。而是正如這所述。

今世的我又化作一縷多情的風,繼續尋找你那雙眼,繼續鳥兒與詩人的愛情……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19

無論是充滿凌雲壯志的吟誦,是國破家亡的傷痛,還是同情人民的情思,無一不瀰漫着你沉重的氣息,一言難盡的愁滋味……杜甫,我想對你説,總有一抹燦爛,在時光與心靈紛繁交錯的出口處。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沉重的心情,給城中的草木染上了深沉的顏色,國破的傷痛讓你的眼睛不再明亮,你也説,“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支離破碎的江山,更添一份憂愁……只是,歷史無法改變,為什麼不去吟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希望呢?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的詩中常常揭露着社會的現實,官府豪門內歌舞昇平,奢侈萎靡的生活更刺痛了甚至百姓疾苦的你,隱居草廬的日子裏,你依然吟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因為你是苦百姓之苦的詩聖啊,所以你無法“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少年的你也曾吟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也曾有過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抱負……只是,戰亂的紛擾,顛沛流離的生活,百姓飢寒痛苦在水深火熱之中,就這樣,你那凌雲壯志深深的掩埋,晚年登高的你,也只能聽到風聲呼嘯,猿猴哀鳴,也只能發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歎息……

杜甫,那沉鬱頓挫的詩歌,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愁苦的詩聖,你經歷了唐朝的由盛而衰,性情使然,你始終無法在亂世中燃起希望。杜甫,我想對你説:

總有一抹燦爛,在時光和心靈紛繁交錯的出口處。

無論是黑夜的深處,還是在白晝的邊緣;無論是在繁花之中,還是在荒野之上,抬頭直麪人生,總會有一個出口,沒有深沉的愁苦,沒有支離破碎的生活,只有一抹燦爛的希望,在時光和心靈紛繁交錯之間……

我敬佩的古人作文 篇20

“李杜詩篇萬口傳”,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讀杜甫的詩。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杜詩,亦或喜歡上杜甫這個人。當杜詩受到了歷代詩家“奇才奇氣”、“立言忠厚”的讚歎之後,多數現代人倒覺得他為人太消極,所作之詩風格太沉鬱,太消沉。

那麼,杜甫果真如此嗎?

是,卻也不全是。離了沉鬱便不是杜甫,可他的一生又怎是區區“沉鬱”就能説盡的呢?張愛玲曾説: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或許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如果你讀過青年的杜甫,或許便能理解那份沉鬱,那種一個人對一代江山的守望。它註定是滿腔悲涼。

想便知:他打小就老是哀歎,感傷嗎?並不是,年青的他有他的拏雲壯志,直指那個時代一個青年至高至偉的追求。他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可現實偏偏不如他的願---昏君當道,奸臣掌權,戰火頻仍,國破家亡。現實可曾給他退路嗎?沒有!他眼中,所見之處,滿目皆瘡痍。哪些“朱門酒肉臭”的人又哪裏會知道,貧窮的人在糧食收穫的季節都會發生變故,致使“貧窶有倉卒”。杜甫何嘗不願做一個暢快的詩人?但殘破的江山,總爭着入他的眼裏,然後又流瀉在他的筆端。

由少壯入殘年,他的足跡踏遍河山,卻也沒能為那個時代做些什麼。面對牽腸掛肚的蒼生,只有無能為力。何不放下呢……這便是當代人們要問的吧。當現實令人絕望時,陶潛、太白、東坡都選擇放下了,其身其心一道遁去。然而,或許是在受儒家氛圍薰陶的家庭中長大,杜甫被深深地印上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印記。他所選擇的,是在塵世間繼續浮沉。無論是“常恐死於道路中”,或是處於“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尷尬處境。他始終無法釋懷,無法撇開他心心念唸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明蒼生。

有人説杜甫愚忠,即使心中念着蒼生,試問又有何人能知?何人能曉?可悲的正是,無人知,少人曉。甚至連他本人也感慨“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作為區區一個詩人,他的聲音何其微弱。詩中的呼喊只能隨着世事的秋風飄蕩、湮滅。可他,仍用僅存的,微薄的一絲盼望,支撐着從青須烏髮到蒼蒼白髮。

我們既渴望有人代表義理和公心,卻又對“知其不可而為”的堅守不屑一顧。是現代人太過苛刻了吧。

於天地蒼茫間,於高台樓閣上,我遇見了一個,背影寂寥卻頂天立地的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