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遥望昭明堂散文随笔

遥望昭明堂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9W 次

是在一个下午,我走进了杏花村文化园。在那个湖边,我似乎过于沉入了,呆了很久。那时,风不大,水波浅浅,一道一道,牵引着我的目光往对岸的湖心岛去了。

遥望昭明堂散文随笔

岛上,有一幢旧派徽式建筑,翘角,飞檐,高窗;青砖黛瓦,外表陈旧,斑驳如经年积尘。—这便是昭明堂。但见墙根前,有一篷丛竹,一人多高,叶子簇拥在一起,远看像一团雾;一些杂树在房前屋后,枝柯疏朗,虽算不得茂盛,但感觉清爽;地下青草,如茵铺开,像轻烟弥漫。临水一亭,沧桑古旧,却是空寂无人,如遗世独立。

相隔百十米,我看到昭明堂的正门敞开着,但室内光线黯淡,看起来像是一个方正的黑洞,有一刻,我又觉得那更像是一条时光隧道,或许,从那里就可以抵达一千多年前的南梁朝代吧。可惜的是,我看不清昭明堂内的格局与布置,想来,天井,过桥,八仙桌,木楼梯,这些是有的,并且,楼上或楼下,一定有一间梁太子的书房。书房一定很大,内置一张古色古香的长条书案,上面除了文房四宝外,更多的是书籍。是些什么样的书籍呢?我想,很有可能是《文选》三十卷。《文选》是太子萧统广集先秦至梁书籍三万卷编纂而成的,其选文极为严谨——“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是故,《文选》一问世,便倍受推崇,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间素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赞誉。

或许,梁太子并不在室内,而是外出了,到其封地秋浦石城去了。秋浦自古多山水,山水美如卷。虽然,那时候还没有李白,更没有秋浦十七歌来宣传颂扬她,但是,山水之美是天地造化,无须说,她就一直在那里。然而,太子萧统这次并不是来秋浦游山玩水的,他来做什么呢?或田间地头,察看灾情,或进村入户,访民疾苦。那时候,秋浦一带连年大旱,粮食歉收,饥荒严重。太子目睹此情,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被秋浦百姓颂为救星,视为神灵。当然,安抚好百姓后,太子心下宽慰,自然免不了一些休闲运动。于是,他钓鱼,到秋浦河畔的郎上崖去钓鱼,真是如有神助,竟从玉镜镡里钓起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鲫鱼。太子因命烹食,觉其味鲜美无比,不由得连声赞叹,夸此地水好鱼美,因此,便改秋浦为贵池,一直沿用至今。

三三两两,有人退园。时间不早了,阳光从西庙那边过来,越过园墙和树冠,斜落到湖里,水面变得明暗不定。这个湖不大,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湖内除了建筑、植物和蓝天白云的倒影外,未见水草或浮萍一类,更别说芙蓉了。芙蓉即莲,非常美,梁时,她曾在建康的后园绽放姿容。然而,她的美,却偏偏要了太子的命,甚至断送了梁朝江山也未可知。不是吗?仁孝圣明的太子未及即位便英年早逝,后来梁为陈所代,是否与此有关呢?我想,这是谁也料不定的事。

据说,太子逝去后,秋浦百姓非常悲痛,因感其恩德,特向朝廷请来了太子的'衣冠,在其生活过的秀山建造了衣冠冢、太子庙和文选楼。后来,县址从秀山迁到齐山附近的新址后,除建造了秀山门外,还在城西建了一座庙,名曰“西庙”,均为纪念昭明太子而筑。而眼前这座肃穆庄重的昭明堂,更是近年的杰作。虽然,这只是一座复制性建筑,但我认为,它却更能表达今天秋浦百姓对这位德才兼备、爱民如子的梁朝太子的深切怀念。

是的,是怀念,也是铭记,甚至是一种呼唤。虽然,历史无法复制,但是,历史往往会以惊人的相似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