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子》上義大纲 老子〔文子〕曰:凡學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反于虛無,可謂達矣。治之本,仁義也;其末,法度也。人之所生者,本也;其所不生者,末也。本末一體也,其兩愛之,性也。先本後末,謂之君子;先末後本,謂之小人......

  • 《庄子》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

  • 《老子帛书》帛書老子甲本大纲 □□□□□□□□□□□□□□□□德上德?□□?以為也上仁為之□□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攘臂而乃之故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義而□□□□□□□□□□而亂之首也□□□道之華......

  • 《抱朴子内篇》卷六 微旨 抱朴子曰:"余闻归同契合者,则不言而信著;途殊别务者,虽忠告而见疑。夫寻常咫尺之近理,人间取舍之细事,沈浮过於金羽,皂白分於粉墨,而抱惑之士,犹多不辨焉,岂况说之以世道之外,示之以至微之旨,大而笑之,其来久矣,岂独今哉?夫明之所......

  • 《莊子集解》外篇第八駢拇大纲 蘇輿云:駢拇下四篇,多釋老子之義。周雖悅老風,自命固絕高,觀天下篇可見。四篇于申老外,別無精義,蓋學莊者緣老為之。且文氣直衍,無所發明,亦不類內篇汪洋俶詭。王氏夫之、姚氏鼐皆疑外篇不出莊子,最為有見。即如此篇,首雲&lsquo......

  • 《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 《老子校释》第五章大纲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嚴可均曰:□□,別體字。羅振玉曰:景龍、廣明二本作□,敦煌本作□,均芻之別構。謙之案:河上、王弼、傅、范並作芻狗。釋文、群書治要及遂州本芻作?。李文仲字鑑曰:‘芻&rsqu......

  • 《庄子》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 《庄子》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故通于天地......

  • 《老子校释》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嚴可均曰:何謂寵辱?辱為下,王弼、傅奕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羅振玉曰:河上、景龍、禦注、景福、敦煌丙諸本均無若驚二字。景龍本辱為下,景福本作寵為上,辱為下。李道純曰:寵為上,辱......

  • 《抱朴子内篇》卷十一 仙药大纲 抱朴子曰:神农四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又曰,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乙禹馀粮,各可单服之,皆令人飞行长生。又曰,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

  • 《列子集釋》徵引諸家姓氏及其著述表 一、只限於列子八篇集釋校說內所徵引之姓氏。二、略依其生卒年次排列,生卒年有可考者亦為注出。沈括(1030-1094)夢溪筆談王觀國宋人學林顧炎武(1613-1682)唐韻正黃生(1622-?)字詁義府何琇樵香小記惠棟(1697-1785)松崖......

  •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大纲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的意义是什么?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篇一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

  • 《列子》杨朱第七 杨朱游于鲁,舍于孟氏。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为?曰:以名者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为贵。既贵矣,奚不已焉?曰:为死。既死矣,奚为焉?曰:为子孙。名奚益于子孙?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泽及宗族,利兼乡党;况子孙乎?凡为......

  • 《庄子》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二天地大纲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郭云:均於不為而自化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郭云:一以自得為治。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於天,本於有德而成于自然。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成云:玄,遠也。玄古聖君,無為而治天下,自然之......

  • 《抱朴子内篇》卷十九 遐览大纲 或曰:"鄙人面墙,拘系儒教,独知有五经三史百氏之言,及浮华之诗赋,无益之短文,尽思守此,既有年矣。既生值多难之运,乱靡有定,干戈戚扬,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苦意极思,攻微索隐,竟不能禄在其中,免此垄亩;又有损於精思,无益於年命,二毛告暮,素......

  • 《庄子》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工。文侯曰:囗((左奚右谷)工,子之师邪?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谁邪?子方曰:东郭顺子。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

  • 《文子》守易大纲 子〕曰:古之為道者,理情性,治心術,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性有不欲,無欲而不得;心有不樂,無樂而不為。無益于性者,不以累德;不便于生者,不以滑和。不縱身肆意而制度,可以為天下儀,量腹而食,制形而衣,容身而居,適情而行......

  • 《庄子》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认识外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 《列子集釋》卷第二 黃帝篇大纲 〔注〕稟生之質謂之性,得性之極謂之和;故應理處順,則所適常通;任情背道,則遇物斯滯。〔解〕此明忘形養神,從玄、默以發真智。始其養也,則遺萬有而內澄心;發其智,則化含生以外接物。故其初也,則齋心服形,不親政事;其末篇也,則贊......

  • 《庄子》庄子•外篇•箧第十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三天道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釋文:積,謂積滯不通。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宣云:神與化俱。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宣云:至誠無息。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釋文:六通,陰、陽、風、雨、晦、......

  • 道家名言名句及翻译 1)不以物挫志。2)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4)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

  • 《陰符經注》強兵戰勝演術章大纲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