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卷三十七·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 桓榮字春卿,沛郡龍亢人也。少學長安,習《歐陽尚書》,事博士九江朱普。貧窶無資,常客傭以自給,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園。至王莽篡位乃歸。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負土成墳,因留教授,徒眾數百人。莽敗,天下亂。榮抱其經書與弟子逃匿......

  • 《後漢書》志第二·律歷中 賈逵論歷永元論歷延光論歷漢安論歷熹平論歷論月食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統曆》,施行百有餘年,歷稍後天,朔先於歷,朔或在晦,月或朔見。考其行,日有退無進,月有進無退。建武八年中,太僕朱浮、太中大夫許淑等數上書,言歷朔不正,宜當改......

  • 《後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第一上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性勤於稼穡......

  • 《後漢書》卷七十九下·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前書》魯人申公受《詩》於浮丘伯,為作詁訓,是為《魯詩》。齊人轅固生亦傳《詩》,是為《齊詩》。燕人韓嬰亦傳《詩》,是為《韓詩》。三家皆立博士。趙人毛萇傳《詩》,是為《毛詩》,未得立。高詡字季回,平原般人也。曾祖父嘉......

  •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祿勳。虞初舉孝廉,稍遷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鮮卑、烏桓、夫餘、穢貊之輩,皆隨時朝貢,無敢擾邊者,百姓歌悅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拜虞甘陵相,綏撫荒餘,以蔬儉率下。遷宗......

  • 《後漢書》志第四·禮儀上 合朔立春五供上陵冠夕牲耕高禖養老先蠶祓禊夫威儀,所以與君臣,序六親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儀,上替下陵,此謂大亂。大亂作,則群生受其殃,可不慎哉。故記施行威儀,以為《禮儀志》。禮威儀,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曆,有司、侍郎、......

  • 《後漢書》志第七·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郊封禪祭祀之道,自生民以來則有之矣。豺獺知祭祀,而況人乎。故人知之至於念想,猶豺獺之自然也,顧古質略而後文飾耳。自古以來王公所為群祀,至於王莽,《漢書·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興以來所修用者,以......

  •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董卓字仲潁,隴西臨洮人也。性粗猛有謀。少嘗遊羌中,盡與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諸豪帥有來從之者,卓為殺耕牛,與共宴樂,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遺之,由是以健俠知名。為州兵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

  • 《後漢書》卷四十下·班彪列傳第三十下 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子實秦人,矜誇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惡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原也,奮布衣以登皇極,繇數期而創萬世,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而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人,故......

  • 《後漢書》志第十九·郡國一 ○司隸河南河內河東弘農京兆馮翊扶風《漢書·地理志》記天下郡縣本末及山川奇異、風俗所由,至矣。今但錄中興以來郡縣改異及《春秋》、三史會同征伐地名,以為《郡國志》。凡《前志》有縣名今所不載者,皆世祖所並省......

  • 《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第四十九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世為著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

  • 《後漢書》卷四十六·郭陳列傳第三十六 郭躬字仲孫,潁川陽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習《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為決曹掾,斷獄至三十年,用法平。諸為弘所決者,退無怨情,郡內比之東海於公。年九十五卒。躬少傳父業,講授徒眾常數百人。後為郡吏,闢公府。永平中,奉車都尉......

  • 《後漢書》卷四十三·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 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也。家世衣冠。暉早孤,有氣決。年十三,王莽敗,天下亂,與外氏家屬從田間奔入宛城。道遇群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物。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暉拔劍前曰財物皆可取耳,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賊見......

  • 《後漢書》卷二十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 伏湛字惠公,琅邪東武人也。九世祖勝,字子賤,所謂濟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時,客授東武,因家焉。父理,為當世名儒,以《詩》授成帝,為高密太傅,別自名學。湛性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為博士弟子。五遷,至王莽時......

  • 《後漢書》志第十八·五行六 日蝕日抱日赤無光日黃珥日中黑虹貫日月蝕非其月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蝕之,在危八度。《日蝕說》曰日者,太陽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虧,有陰所乘,故蝕。蝕者,陽不克也其候雜說,《漢書·五行志》著之必矣。儒說諸......

  • 《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 孝桓皇帝諱志,肅宗曾孫也。祖父河間孝王開,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襲爵為侯。本初元年,樑太后徵帝到夏門亭,將妻以女弟。會質帝崩,太后遂與兄大將軍冀定策禁中,閏月庚寅,使冀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帝入南宮,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

  •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宦者四星,在皇位之側,故《周禮》置官,亦備其數。閽者守中門之禁,寺人掌女宮之戒。又云王之正內者五人。《月令》仲冬,命閹尹審門閭,謹房室《詩》之《小雅》,亦有《巷伯》刺讒之篇。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

  • 《後漢書》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齊武王縯字伯升,光武之長兄也。性剛毅,慷慨有大節。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莽末,盜賊群起,南方尤甚。伯升召諸豪傑計議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亦天亡之時,復......

  •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竇武字遊平,扶風平陵人,安豐戴侯融之玄孫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經行著稱,常教授於大澤中,不交時事,名顯關西。延熹八年,長女選入掖庭,桓帝以為貴人,拜武郎中。其冬,貴人立為皇后,武遷越騎校尉,封槐裡侯,五千戶。明年冬,拜城門校......

  • 《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王制》雲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昔堯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蓋日之......

  •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杜列傳第五十三 李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司徒郃之子也。郃在《方術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少好學,常步行尋師,不遠千里。遂究覽墳籍,結交英賢。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風而來學。京師鹹嘆曰是復為李公矣司隸、益州並命郡舉孝廉,闢......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譚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尚少與其兵,而使逢紀隨之。譚求益兵,審配等又議不與。譚怒,殺逢紀。曹操度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乃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於黎陽。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操將圍之,乃夜遁還鄴。......

  • 《後漢書》卷十一·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 劉玄字聖公,光武族兄也。弟為人所殺,聖公結客欲報之。客犯法,聖公避吏於平林。吏系聖公父子張。聖公詐死,使人持喪歸舂陵,吏乃出子張,聖公因自逃匿。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群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更相侵奪。新市人王匡、王鳳為平......

  • 《後漢書》卷八十二下·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 唐檀字子產,豫章南昌人也。少遊太學,習《京氏易》、《韓詩》、《顏氏春秋》,尤好災異星佔。後還鄉里,教授常百餘人。元初七年,郡界有芝草生,太守劉祗欲上言之,以問檀。檀對曰方今外戚豪盛,陽道微弱,斯豈嘉瑞乎祗乃止。永寧元年......

  •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魯恭王后也。肅宗時,徙竟陵。焉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去官居陽城山,精學教授。舉賢良方正,稍遷南陽太守、宗正、太常。時,靈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