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書》卷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大綱 ◎百官三○御史臺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中丞為之貳。其屬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隸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隸焉;三曰察院,監察御史隸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大綱 裴劉魏李吉裴炎,字子隆,絳州聞喜人。寬厚,寡言笑,有奇節。補弘文生,休澣,它生或出遊,炎讀書不廢。有司欲薦狀,以業未就,辭不舉,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秋》。舉明經及第。補濮州司倉參軍,歷御史、起居舍人,浸遷黃門侍郎。調露二年,同......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三十六大綱 郭二張三王蘇薛程唐郭孝恪,許州陽翟人。少有奇節,不治貲產,父兄以為無賴。隋亂,率少年數百附李密。密喜,謂曰:世言汝、潁多奇士,不謬也。使與李勣守黎陽。密敗,勣遣孝恪送款,封陽翟郡公,拜宋州刺史。詔與勣經略武牢以東,所定州縣......

  • 《新唐書》卷一百 列傳第二十五大綱 陳楊封裴宇文鄭權閻蔣姜張陳叔達,字子聰,陳宣帝子也。少封義陽王,歷丹楊尹、都官尚書。入隋,久不試。大業中,授內史舍人,出為絳郡通守。高祖西師,以郡聽命,授丞相府主簿,封漢東郡公。與溫大雅同管機祕,方禪代時,書冊誥詔,皆其筆也......

  • 《新唐書》卷七十四 表第十四 宰相世系四韋氏出自風姓。顓頊孫大彭為夏諸侯,少康之世,封其別孫元哲於豕韋,其地滑州韋城是也。豕韋、大彭迭為商伯,周○王時,始失國,徙居彭城,以國為氏。韋伯遐二十四世孫孟,為漢楚王傅,去位,徙居魯國鄒縣。孟四世孫賢,漢丞相、......

  • 《新唐書》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大綱 ◎地理二河南道,蓋古豫、兗、青、徐之域,漢河南、弘農、潁川、汝南、陳留、沛、泰山、濟陰、濟南、東萊、齊、山陽、東海、琅邪、北海、千乘、東郡,及樑、楚、魯、東平、城陽、淮陽、菑川、高密、泗水等國,暨平原、渤海、......

  •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大綱 ◎儒學上徐文遠陸德明曹憲顏師古(時相遊秦)孔穎達(王恭馬嘉運)歐陽詢(通)朱子奢張士衡(賈大隱)張後胤蓋文達(文懿)谷那律(從政)蕭德言(許叔牙子儒)敬播(劉伯莊秦景通劉訥言)高祖始受命,鉏類夷荒,天下略定,即詔有司立周公......

  •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大綱 ◎北狄契丹,本東胡種,其先為匈奴所破,保鮮卑山。魏青龍中,部酋比能稍桀驁,為幽州刺史王雄所殺,眾遂微,逃潢水之南,黃龍之北。至元魏,自號曰契丹。地直京師東北五千裡而贏,東距高麗,西奚,南營州,北靺鞨、室韋,阻冷陘山以自固。射獵居......

  • 《新唐書》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大綱 ◎五行一萬物盈於天地之間,而其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用於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為生,而闕其一不可,是以聖王重焉。夫所謂五物者,其見象於天也為五星,分位於地也為五方,行於四時也為五德,稟於人......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一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大綱 ◎西域下康者,一曰薩末鞬,亦曰颯秣建,元魏所謂悉斤者。其南距史百五十里,西北距西曹百餘里,東南屬米百里,北中曹五十里。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君姓溫,本月氏人。始居祁連北昭武城,為突厥所破,稍南依蔥嶺,即有其地。枝庶......

  • 《新唐書》卷四十九上 志第三十九上大綱 ◎百官四上○十六衛△左右衛上將軍各一人,從二品;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各二人,從三品。掌宮禁宿衛,凡五府及外府皆總制焉。凡五府三衛及折衝府驍騎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職。皇帝御正殿,則守諸門及內廂宿衛仗。非上日,亦......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鄧陳齊趙二楊顧周寶,字上珪,平州盧龍人。曾祖待選,為魯城令,安祿山反,率縣人拒戰,死之。祖光濟,事平盧節度希逸為牙將,每戰,得攻魯城者,必手屠之。歷左贊善大夫,從李洧以徐州歸天子。父懷義,通書記,擢累檢校工部尚書、天德西......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大綱 ◎周王鄧陳齊趙二楊顧周寶,字上珪,平州盧龍人。曾祖待選,為魯城令,安祿山反,率縣人拒戰,死之。祖光濟,事平盧節度希逸為牙將,每戰,得攻魯城者,必手屠之。歷左贊善大夫,從李洧以徐州歸天子。父懷義,通書記,擢累檢校工部尚書、天德西......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大綱 張韋韓宋辛二李裴張廷珪,河南濟源人。慷慨有志尚。第進士,補白水尉。舉制科異等。累遷監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稅天下浮屠錢,營佛祠於白司馬阪,作大象,廷珪諫,以為:傾四海之財,殫萬民之力,窮山之木為塔,極冶之金為象,然猶有為之法......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大綱 ◎二王諸葛李孟王重榮,太原祁人。父縱,太和末為河中騎將,從石雄破回鶻,終鹽州刺史。重榮以父任為列校,與兄重盈皆以毅武冠軍,擢河中牙將,主伺察。時兩軍士幹夜禁,捕而鞭之。士還,訴於中尉楊玄實,玄實怒,執重榮讓曰:"天子爪士,而藩......

  • 《新唐書》卷七十上 表第十上大綱 宗室世系昔者周有天下,封國七十,而同姓居五十三焉,後世不以為私也,蓋所以隆本支,崇屏衛。雖其弊也,以侵凌王室,有末大之患,然亦崇獎扶持,猶四百餘年而後亡,蓋其德與力皆不足矣,而其勢或然也。至漢鑑秦,務廣宗室,世其國地,不幸世絕若......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大綱 唐張徐唐臨,字本德,京兆長安人。周內史瑾之孫。其先自北海內徙。武德初,隱太子討王世充,臨以策進說,太子引直典書坊,授右衛率府鎧曹參軍。太子廢,出為萬泉丞。有輕囚久系,方春,農事興,臨說令可且出囚,使就畎畝。不許。臨曰:有所疑......

  • 《新唐書》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大綱 藝文二乙部史錄,其類十三:一曰正史類,二曰編年類,三曰偽史類,四曰雜史類,五曰起居注類,六曰故事類,七曰職官類,八曰雜傳記類,九曰儀注類,十曰刑法類,十一曰目錄類,十二曰譜牒類,十三曰地理類。凡著錄五百七十一家,八百五十七部,一萬六......

  • 《新唐書》卷六十五 表弟五大綱 《新唐書》卷六十四至六十九方鎮表高祖、太宗之制,兵列府以居外,將列衛以居內,有事則將以征伐,事已各解而去。兵者,將之事也,使得以用,而不得以有之。及其晚也,土地之廣,人民之眾,城池之固,器甲之利,舉而予之。何慮於其始也深,而易......

  • 《新唐書》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大綱 ◎車服唐初受命,車、服皆因隋舊。武德四年,始著車輿、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擬上。凡天子之車:曰玉路者,祭祀、納後所乘也,青質,玉飾末;金路者,饗、射、祀還、飲至所乘也,赤質,金飾末;象路者,行道所乘也,黃質,象飾末;革路者,臨兵......

  • 《新唐書》卷三 本紀第三大綱 高宗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諱治,字為善,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皇后長孫氏。始封晉王,貞觀七年,遙領幷州都督。十七年,太子承乾廢,而魏王泰次當立,亦以罪黜,乃立子治為皇太子。太宗嘗命皇太子游觀習射,太子辭以非所好,願得奉至......

  • 《新唐書》卷十四 志第四大綱 ◎禮樂四其非常祀,天子有時而行之者,曰封禪、巡守、視學、耕藉、拜陵。《文中子》曰:"封禪,非古也,其秦、漢之侈心乎?蓋其曠世不常行,而於禮無所本,故自漢以來,儒生學官論議不同,而至於不能決,則出於時君率意而行之爾。隋文帝嘗......

  • 《新唐書》卷六十 志第五十大綱 藝文四丁部集錄,其類三:一曰《楚辭》類,二曰別集類,三曰總集類。凡著錄八百一十八家,八百五十六部階級是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第一次制定了生產關係的科學,一萬一千九百二十三卷;不著錄四百八家,五千八百二十五卷。王逸注《楚......

  • 《新唐書》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大綱 ◎天文二○日食武德元年十月壬申朔,日有食之,在氐五度。佔曰:"諸侯專權,則其應在所宿國;諸侯附從,則為王者事。"四年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在翼四度。楚分也。六年十二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在南鬥十九度。吳分也。九年十月丙辰朔,......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大綱 武李賈白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潁川郡王載德子也。博學,通《春秋》,工文辭。武后時,畏禍不敢與事,隱嵩山修浮圖法,屢詔不應。中宗復位,平一居母喪,迫召為起居舍人,丐終制,不見聽。景龍二年,兼修文館直學士。時天子暗柔不君,韋后蒸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