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孔乙己》教學設計「兩篇」

《孔乙己》教學設計「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孔乙己》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目的:

《孔乙己》教學設計「兩篇」

1.學習方法的指導。

2.思維能力的訓練。

  教學內容:

1.掌握一種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3.理解文中描寫短衣幫、掌櫃以及多次寫到“笑”的作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預習要求:

1.疏通文字,熟悉課文

2.瞭解科舉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課前印發資料)。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麼最喜歡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塊兒用“矛盾分析法”來認識一下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

1.默讀全文,完成下列句子,瞭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現。

孔乙己是一個站著喝酒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 的人。

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以讀書為傲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熱心教小夥計“茴”字寫法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著喝酒但又穿長衫的人。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又偶爾偷竊的人。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好喝懶做的人。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從不拖欠酒帳的人。孔乙己是以讀書為傲但又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的人。孔乙己是個熱心教小夥計“茴”字寫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孔乙己是個使人快活但又無人關心的人。

  三、深入探因。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會地位。歸納出如下答案:

孔乙己“站著喝酒”是因為他經濟拮据,買不起酒菜,進不了櫃檯內坐著喝。

孔乙己“穿長衫”是因為他追求功名,不願與“短衣幫”為伍。

孔乙己“竭力爭辯維護清白”是因為他死愛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竊”是因為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會營生又好逸惡勞,貧困無法自存不得以而為之。

孔乙己“窮得將要討飯”是因為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認為“萬般皆下品”,不願勞動。

孔乙己“好喝懶做”是因為他受封建教育薰陶,好逸惡勞。

孔乙己“從不拖欠酒帳”說明他質樸、忠厚。

孔乙己“以讀書為傲”說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表明他中封建科舉的毒甚深。

孔乙己“熱心教夥計‘茴’字寫法”表明他的空虛、無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連小孩都不願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淪為笑料。

孔乙己“無人關心”表明他結局可悲。

2.綜合矛盾,統一矛盾,全面歸納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悽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3.任選題目說話。

①孔乙己是個可笑而又可悲的人。

②孔乙己是個可憐而又可憎的人。

4.文中描寫了短衣幫、掌櫃等人物,這一些對突出小說的主題有何作用?文中多次寫到這些人的鬨笑聲有何作用?

5.在那樣的年代,孔乙己的悲劇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能否避免?為什麼?

6.作者對文中的人物所持的態度分別是什麼?

  四、聯想擴思。

1.在學習過的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形象也像孔乙己一樣體現著自身性格的矛盾?

《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身為執法者但徇情枉法。

《七根火柴》中無名戰士飢寒交迫急需火柴但一根也不肯動用。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明知天熱感到膽怯但仍堅持出車。

《楊修之死》中曹操口頭稱讚楊修但最終殺害楊修。

《小橘燈》中小姑娘小小年紀遭遇不幸但成熟機警。

2.小結:辨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矛盾的統一體”,人亦然。抓住矛盾進行分析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學們學會用這種方法去認識人、看待事,走向全面深刻,做一個理性而不偏激、深刻而不膚淺的人。

  【創意說明】

《孔乙己》對初中學生而言可謂博大精深。精警傳神的語言,典型生動的人物,含蓄深刻的主題,匠心獨運的構思,每個角度都夠講好幾節課。對於這樣一篇“講點”豐富的課文,該怎樣教?本課的教學設計作出了一點嘗試:

一、巧妙選取切入點。解讀人物是讀懂小說的主要途徑。要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須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因此設計中選取了“矛盾”這一切入點,從生活現象到性格特徵、思想根源,帶領學生由表及裡,全面深刻地分析“孔乙己”這一形象,從而帶動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二、科學滲透素質教育。本課教學在帶領學生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徵時,也教給了學生一種解讀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另外,教學收束時,更進一步由學法指導拓展到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令學生有“別有洞天”之感。

  《孔乙己》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精巧的佈局和社會環境的描寫。

(2)學習小說中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和動作刻畫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認識孔乙己的形象。

(2)瞭解本文精練且含義深刻的語言。

3、情感與價值觀:

瞭解孔乙己的悲慘命,從而分析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

 【教學設想】

1、 學習課文之前,可讓學生自我介紹相關魯迅的思想狀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從而達到複習舊知識的效果。

2、 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和動作刻畫人物的小說寫作方法。

3、本文的教學難點:由於生活年代的不同,學生對主人公當時的生活背景不夠了解,所以本文以引導學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 二課時

 一、新課匯入: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許多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人許多是我國著名作家魯迅先生所創作的,如狂人、祥林嫂等,其中之一就是孔乙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孔乙己》這篇小說。

  二、文體與作者:

1、文體:四大文學樣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1)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

(2)小說的情節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3)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2、作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

3、時代背景:本文寫於1918年冬,這篇小說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文小說,是又一篇反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科舉制度的戰鬥檄文(與《范進中舉》一樣)。也是魯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三、孔乙己的個人資料:

1、姓名:來自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有姓無名,社會地位低下。

2、年齡:五十歲上下——窮苦潦倒的大半生。

3、身體狀況:身材高大,臉色青白,皺紋間常夾傷痕。——有謀生的條件,但生活窘迫,經常捱打受辱。

4、謀生手段:替別人抄抄書。——落魄的書生。

5、最喜歡穿的衣服:一件又髒又破的長衫。——好吃懶做,自命清高,不願放下讀書人的架子。

6、最喜歡說的話:滿口的之乎者也。——賣弄斯文,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極深。

7、最喜歡去的地方:鹹享酒店。

8、最喜歡的飲料:酒——嗜酒如命,借喝酒在短衣幫面前擺讀書人的身份,炫耀闊綽。

9、最氣憤的事:酒客們說他偷書。——讀書人的事不能算偷,死要面子。

10、最痛心的事:連半個秀才都也沒撈到。——痴迷科舉,至死不悟。

11、最值得驕傲的事: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賣弄學問、迂腐不堪。

12、最可以肯定的方面:從不拖欠酒賬——不失掉讀書人的體面。

13、最喜歡的群體:小孩子,分茴香豆給他們吃。——本性善良。

14、最不幸的事:偷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了腿。——科舉制度下的受害者,封建教育的犧牲品。

通過這份個人資料我們初步瞭解了孔乙己這一形象——沒落的腐朽文人。

  四、人物形象的表現手法。(以第四段為講解重點)

1、肖像

(1)外貌P29、P33,孔乙己為何不脫去長衫呢?

明確:因為他思想深處銘刻著那個時代賦予的教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使得他自以為高人一等,看不起勞動人民,即使處在窮極潦倒下也不正視現實。

(2)“手”的特寫——“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滿手是泥”……

明確:或愛慕虛榮,或自命清高,或鄙視勞動,或心地善良。這一雙用來偷東西的手;一雙用來寫服辯的手;一雙用來走路(走向死亡)的手。

2、神態P29

3、語言與動作P29,P34

4、細節描寫——寫“茴”字——迂腐不堪。

  五、對於孔乙己的描寫,我們還有幾個地方應注意?(以第五段為講解重點)

提問:這段講了那些內容,屬於敘述順序中的哪一種?

明確:插敘:身份,境況,脾氣。

 六、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大致認識了孔乙己此人,那麼小說還有另外兩在要素:環境與情節,今天的作業:根據文中交代一畫一張鹹享酒店的平面圖。

  第三課時

  一、小說的人物之所以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要藉助當時典型的生活環境與時代背景。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孔乙己所生活的年代與環境。

1、文章哪些段落交代了這些內容?

明確:第1——3段。

2、孔乙己生活的年代是?

明確:1919年向前推20多年,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末(1898年左右),那是封建社會末期,政府腐朽、無能,社會動盪不安。

3、孔乙己生活的環境?

明確:魯鎮——浙江紹興小鎮。

地點——鹹享酒店

人物:短衣幫——取笑 我——不耐煩

長衫——“踱”目中無人 小孩“茴”

掌櫃——虛偽、勢利

曲尺櫃檯

灶 間

庫房

賬桌

酒罈

酒座間

文字框: 店堂

4、那麼“我”對這裡的感覺如何呢?

明確:單調、無聊、教人活潑不得。

5、從作者對鹹享酒店的介紹,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環境——

明確:大部分人生活貧困,少數人享受,人與人之間十分冷漠,氣氛十分壓抑,生活毫無生氣

6、文章前三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併為孔乙己的出場作了鋪墊。

  二、通過對當時的環境與孔乙己人物的分析,我們就可以來探討一下“孔乙己”這一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1、人物:孔乙己

(1)時代的落伍者:當時現代文明開始衝擊古老的中國,許多工作有識之士奮起,要求變革,但僵化、保守的觀念和傳統,卻依舊束縛著許多人的身心。“孔乙己”是徘徊在舊秩序之中的讀書人。沒有勇氣,也沒有力量,更沒有機會投身變革大潮中所以……

(2)性格:

A、抱殘守缺,死要面子。——身穿破長衫,滿口“之乎者也”(自命不凡);半個秀才也撈不到(頹唐)

B、好吃懶做。

C、心地善良。

2、是什麼原因造就這一人物的?

明確:首先:麻木、冷漠的社會環境(“笑”——一面是客人無聊的逗笑取樂,一面是孔乙己的災難、痛苦和不幸,由笑聲寫悲,這個社會悲劇更加深沉哀痛。其次:封建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對比《范進中舉》,區別今天的學習)。

 三、歸納主題:孔乙己是一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落魄的知識分子,文章通過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表現了封建社會末期,下層知識分子精神和肉體受到的雙重摧殘。揭露了封建文化、封建教育的罪惡。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眾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鈍的精神狀態。小說正是為了揭示社會的這一病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四、作業:

文章除了有生動的人物,完整的故事情節,具體的環境,還有精彩的語言與獨特的細節描寫,從文中找出。

 第四課時

  一、聽力測試:

家,是一所房子,有樑柱的支撐和堅實的牆壁,父母是房子的屋頂,可遮風避雨,抵擋冷雪酷日。孩子是房屋的窗戶,以便房子裡新鮮空氣的流通。在這所房子裡走來走去的是許許多多歡樂的笑聲。

1、學生複述。

2、仿寫一句話“家,是……”

  二、分析《孔乙己》的語言:

1、“排”與“摸”:前者擺闊,後者生活更加貧困,不同環境下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2、“坐著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一個“走”字,原本用於腳的動作,而孔乙己腿斷了,還要“走”(爬)來喝酒,其做人的尊嚴蕩然無存。

3、“我到現在終於沒看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與“的確”,沒親眼見到,只可用“大約”,“的確”是作者從這冷酷的社會推測出來的,不會營生,又斷了腿,加上過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應該沒有活的可能了。

  三、塑造人物不僅有直接、間接描寫,還可通過環境來襯托,更可巧設“道具”:

1、“粉板”

第一次:由粉板體現了孔乙己性格中的可取之處,喚起讀者同情。

第二次:他的信用遭到了質疑,好“品行”喪失了。

第三次:詮釋著白色的悲哀,一生的價值竟倒你了十九枚銅板。

——這是孔乙己一生悲涼和炎涼世態的見證。

2、除此之外,文中還有許多相扣的線索;

如:穿長衫——穿破夾襖;站著喝——“坐孔乙己”著喝

 四、小結:應該說孔乙己的悲劇是由社會與他個人共同造成的,他在魯鎮是寂寞的,是別人取笑的物件,而他的周圍充滿了冷漠與殘忍。

  五、作業:1、預習《一釐米》;2、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一、 作者與時代背景(見前)

二、 小說三要素。(見前)

三、 孔乙己的個人資料。(見前)

四、 環境——酒店格局圖(見前)

五、 道具的用處。(見前)

 反思:這是一篇經典的小說,從文章是我們可是學到許多的知識點。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以自由討論的機會,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文章所蘊含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