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詩五首的教案大綱

八年級語文詩五首的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重點1 怎樣理解陶詩中的“而無車馬喧”與“心遠地自偏”?

八年級語文詩五首的教案

【明確】陶淵明酷愛田園生活的寧靜和自由,厭惡官場的虛飾和詐偽。為了生計,他幾次出來做小吏,都極不情願,最後終於解職歸田,永不出仕。這裡所說的“車馬”意指達官貴人的高軒,也就代表著官場繁瑣的應酬和功利性極強的交往。歸隱田園,雖說仍離不開“人境”,但沒有了這樣的煩擾,所以說“而無車馬喧”。至於“心遠地自偏”,實際上是道出了感覺與處境之間的'辯證關係:隱居更主要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於居所是否荒遠。如果心靈的“焦距”調好,就可以“大隱隱於市”,處鬧市若幽谷

重點2 《行路難(其一)》的主旨是什麼?

【明確】這首詩充滿了隱喻。借樂府古題抒發情志,本來就有慷慨悲歌的韻味,加之詩人對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達和形象描述,使詩意更加撲朔迷離。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期,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鄉人司馬相如、揚雄那樣,以一篇辭賦文章一鳴驚人,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歲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歲才奉詔供奉翰林,兩年後又不容於朝,被迫出京。推敲詩意,這首詩當是李白入長安求仕無路時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憤之語,亦存有“長風破浪”之志。

重點3 賞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聯。

【明確】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乎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聯想、造境俱稱奇絕。

難點1 應怎樣看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理想?

【明確】杜甫生長在一個“奉儒守官,未墜素業”的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愛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使他從小就立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由於仕途不順,生計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近下層社會,關心民生疾苦,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悲憤之語,以及《兵車行》、“三吏”“三別”這樣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濟為生,但憂國憂民之心不減。他因“茅屋為秋風所破”一事發出的不止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愛情懷。杜甫的感情是真摯的,是不容置疑的。

難點2 怎樣理解龔自珍的“化作春泥更護花”?

【明確】這句詩以形象的語言,表達了龔自珍的愛國熱忱。龔自珍少有大志,博學多才,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他在清王朝還金玉其外之時,就敏銳地感到內憂外患對這個龐大帝國的威脅。他幻想著像北宋的王安石一樣,發動一次社會改革,挽回清朝頹敗的命運。但不幸的是,他首先不能挽救自己仕途坎坷的命運,也就無從為國效力。他二十七歲中舉,卻三十八歲才中進士。爾後的十年,他不屑於做知縣那樣的小小地方官,苦心經營,千方百計留在朝中,但始終沉頓下僚,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從施展。四十八歲時,只好放棄官職,準備回鄉授徒講學,創一番事業。也許這就是他所說的“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本意吧。縱觀龔自珍的生平和為人,他這樣的話絕不是一時的即興之談,而是表現了他一貫的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一片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