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七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影子,獲取有關影子形成、變化的具體體檢。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一隻燈或手電筒等光源。(作手影遊戲用)

2.幼兒用書畫面“這些手影像什麼”。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見過影子嗎?”“什麼時候會有影子?”(太陽光、電燈光照著我們的時候就有影子了)“還有什麼東西有影子?”(樹、花、房子、動物等)“為什麼會有影子呢?”(幼兒猜測並討論)用手電筒做實驗,使幼兒知道因為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及變化

“請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再找一找、看一看,還發現了哪些影子?它們是什麼樣的?會不會變?為什麼會變?怎麼樣就使自己沒有影子了?”(我們把光的位置改變了,影子變會改變,躲到陰暗處,就沒有影子了。讓幼兒改變光照的位置觀察影子的變化)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玩手影遊戲。

“下面我們來玩手影遊戲。老師用手做一個影子,讓你們猜這是什麼?然後再跟老師學著做好嗎?”師生共同做手影遊戲。“我們變了這麼多手影,你們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手影嗎?”(手的不同姿勢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動建議:

啟發幼兒注意晚上在馬路上,路燈照著自己的影子有什麼變化。

活動反思:

由孩子在戶外活動不經意的一個遊戲,給了我構思,捉住了他們喜歡玩的這個特點,同時這個活動比較貼切生活,由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出進一步探索,在設計中我由淺及深,層層遞進擴充套件和深化了幼兒關於影子的概念,還通過玩手影這一活動環節,強化了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夏”字,辨認“夏”字中的筆畫於筆畫名稱。

2、學習用繪畫方式描述夏天景色,加深對“夏”字含義的理解。

3、學習認字朗讀,激發文字閱讀的興趣。

【教學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繪畫工具和材料,美術空心字“夏”每人一張,夏景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小朋友,今天應老師帶來一幅美麗的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出示夏景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的景物。

二、感受夏季特徵,加深“夏”字的印象

1、這些景色一般會在哪個季節出現呢?(夏天)

2、這個就是夏天的“夏”,我們和它交個朋友吧。

出示“夏”字卡片,與幼兒一起數筆畫,逐一出示與“夏”字相關的筆劃卡片,並一一對應辨認筆畫名稱。

3、除了剛才我們已經看到的一些景物,夏天還有哪些特別的景物呢?

請幼兒說說自己曾見過的夏天景物。教師根據幼兒的表述及時出示教具或簡筆添畫。

三、欣賞兒歌《夏天裡》

1、老師把夏天的美景編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教師示範朗誦。

2、出示兒歌《夏天裡》,讓幼兒找找夏”字。

3、教師配樂朗讀。

4、幼兒邊看夏景圖邊念兒歌。

活動延伸:

出示美術空心字“夏”字,讓幼兒在畫面上填畫與夏天相關的景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正確認讀1-10的數字,學習用序數詞表述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從不同方向辨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畫出樓房圖,10種動物卡,1-10的數字卡、筆等。

活動過程:

1、動物排隊。

——小動物們排好隊伍準備去參加比賽,看看他們是怎樣排隊的。

——將10種動物排成一行,指導幼兒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說出他們的位置(如排在第幾的動物是誰,某某小動物排在第幾位),然後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教師任意說出某種動物的名字,幼兒說出該動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變換排列方向(從右到左),重新擺放數字卡片。想一想,小兔剛才排在第幾位?現在排在第幾位?為什麼不一樣呢?(排隊的方向變了,位置也變了)。

2、比比誰最快。

——翻開幼兒操作材料,指導幼兒觀察畫面。小動物先比賽跑步,看清楚誰在前面,誰在後面,把他們的名次用數字或是圓點記在獎盃上。

3、爬樓比賽。

——第二個比賽專案是爬樓,看誰爬得最高。

——將10種動物放入樓房圖中,並貼上數字卡。幼兒說出每種動物的比賽名次(誰得了第幾名)。

活動反思:

《比比誰最快》,這是一堂數學課。讓幼兒根據不同的方向辨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並學習用數字表達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在第一環節中讓幼兒分清左右邊的位置。針對這個問題有幾個幼兒不是很明白,因為他們對左右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於是我就問他們:“你們是用哪隻手寫字呢?”問題一結束小朋友就舉起握筆的那隻手,我便告訴他們就是右邊,任何靠近你這隻手的物品都是在你的右邊;“那小朋友你們的左邊在哪裡呢?”聰明的他們一下就明白了,興奮的伸出了左手。然後我利用教室裡的一些物品問小朋友這些物品分別在他們的哪一邊,通過不斷的提問,幼兒基本掌握了左右方向,已經把這節課的第一個重點吸收了。

接下來就是讓幼兒明白同一物體在不同方向的先後順序,從左往右看和從右往左看位置不一樣。最後一個環節,是作業練習,把教具擺在了相應的位置上,有幾個小朋友一下就看出了誰跑在最前面,對於這一重點我採用了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磁性教具:另一種是請了幾個小朋友上來進行操作,他們要給把相應的數字卡片分別給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小朋友這一環節幼兒一下就明白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幼兒時期是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最初階段,而自我意識正是自尊和自信等重要的心理品質形成的基礎。對於即將進入小學的大班幼兒開展此次活動。讓幼兒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自信的去迎接以學習為主要活動的人生新階段。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我就是我,誰也代替不了。

2、發現自身長處,大膽講述喜歡自己的理由。

3、提高與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花環、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班裡,你喜歡誰?為什麼?

二、結合課件講故事。

1、講故事前半部。

(神祕狀)它是誰呢?(出示青蛙課件)

你喜歡青蛙嗎?為什麼?

結合課件講故事。

青蛙為什麼難受?他真得很沒用嗎?他有沒有別人不會的本領呢?

2、講述故事後半部。

你們猜猜,現在青蛙會是什麼表情呢?

講故事至最後,問:現在青蛙為什麼又高興起來了呢?山羊對它說了什麼?

那麼野雞、小松鼠有哪些本領呢?

最後青蛙是怎麼對自己說的?

三、大膽講述自己的本領。

1、相互交流

你喜歡你自己嗎?想想自己有哪些本領?

2、輪流講述喜歡自己的理由

教師追問幼兒——自己有哪些本領?會為自己做什麼?還能為別人做什麼事情等。現場幼兒展示(如:跳舞、唱歌、武術),老師及時鼓勵。

四、召開“讚美會”,感受讚美與被讚美的快樂。

你有沒有發現其他的小朋友身上也有很多優點呢?可以用我喜歡誰,因為他能……的句式說出來。

ⅹⅹ,聽到這麼多小朋友讚美你,你們感覺怎麼樣?

五、隨音樂自信表演。

放音樂《大家一起來》跳到前面來,面向大家做一個自信的動作,他們會更加喜歡你。

教師小結:如果有人問你“你喜歡你自己嗎?”你應該怎麼告訴他?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注意用教師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為幼兒積極創設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慾望。注重幼兒個別差異,採取重點幫助、重點引導的形式,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使其能自我欣賞,產生積極情緒,從而自信起來。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獨特性。引導孩子在生活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發現別人的長處,並學會讚美、幫助別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樹葉的自然美

2、利用樹葉的自然形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3、提高剪貼製作能力、垃圾分類的能力

活動資源:

1、經驗準備:嘗試較簡單的樹葉製作

2、物質準備:色紙邊角料、剪刀、雙面膠、牙籤、放置落葉的筐、垃圾分類箱

活動與指導:

一、撿落葉,觀察感受樹葉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兒園的後花園觀察秋天、撿落葉。提醒幼兒要撿各種完整的落葉。

二、整理落葉,發展分類能力。

回到活動室,要求幼兒把自己組的落葉分類,分類的標準由每組幼兒自己商量決定。

三、製作樹葉玩具,發展動手能力。

師:“你們想想看,這些漂亮落葉可以用來做什麼?” (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示範做拖鞋:找一片大一點的厚一點的葉子,在樹葉的前面一點的.中間劃一個小口子,然後把靠近葉柄的葉子劃出一圈,把葉柄插到切口處固定。一隻可愛的葉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師請一個幼兒穿這隻拖鞋,走一走,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四、教師提創作要求

1。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2。可以和同伴協作完成;

3。可以利用輔助的材料。

五、幼兒分組製作

教師幫助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讓他們也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醒幼兒注意樹葉的特性,在製作的過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場地整理

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覽區,大家自由參觀。

每組幼兒先在組內進行選拔,推薦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講解。

最後是場地整理:工具歸位,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廢物分類放到分類垃圾箱。

延伸活動

1。剩餘的完整葉子放在美工區,為區角活動提供材料。

2。剪下的樹葉、破的樹葉,自由活動的時候拿到後花園進行填埋,為樹木提供養料,使樹木明年長得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和10元的幣值與數字對應;

2、幣值的換算;

3、書記符號與錢幣的對應;

4、常規培養:養成不亂花錢,懂得儲蓄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10紙幣、1元硬幣(列印多份硬幣)、存錢罐、蠟筆、操作冊。

活動過程:

(一)引起動機

1、認識1元硬幣幣值和外觀圖案今天啊,許老師帶來了個神奇的百寶盒,它裡面裝著個神祕的東西--出示盒子(用口令變出來)我們一起來喊口令:咕嚕咕嚕,變變變。(是一個漂亮的存錢罐)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存錢罐)裡面裝著什麼!(硬幣或紙幣)老師要把它給變出來(搖出1元硬幣)看看這是什麼呢?(1元硬幣);老師現在要把1元硬幣給變大"變、變、變"(出示硬幣正反面的列印圖)幼兒認知1元的幣值和外觀。

小結:1元幣的幣面上有個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認識10元紙幣幣值和外觀圖案(出示10元紙幣)小朋友觀察這是幾元錢?(10元)、老師再把紙張紙幣變大給大家看清楚"變、變、變";你是怎麼看出它是10元的?(幼兒討論回答)小結:10元紙幣的紙面上有個數字10和元字、背面圖案是長江三峽圖。

(二)情境海報討論

1、一張10元紙幣,可以換多少個1元硬幣?(10個)(幼兒說對後,教師在黑板上做好幣值的記錄,10元=10個1元)

2、小動物們也存了很多很多的錢,觀察並說一說,穿橙色衣服的青蛙面前放著多少錢?(10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樣多的錢嗎?

3、那穿藍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錢?(兩張10合起來就是20元)

4、穿綠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著多少錢?(1元硬幣)

5、在牛老師旁邊的小猴有多少錢?(6元)

6、穿粉紅色衣服的小老虎桌子上放著多少元?(11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樣多的錢嗎?

7、邀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從老師的籃子裡取出和它一樣多的錢。

(10元紙幣和一元硬幣合起來是11元,1元硬幣和10元紙幣合起來也是11元)

小結:我們做個不亂花錢的好孩子小朋友們,爸爸媽媽給你們的零花錢有沒有存起來呢!我們要把零花錢存起來,等到需要用的時候經過家長的同意才取出來,要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三)師幼互動、幼兒操作認識關於錢幣符號。

1、(出示1元錢幣符號)小朋友見過這個符號?這個符號叫錢幣符號。

2、兩個錢幣符號表示多少元呢?(兩元)。三元錢要用幾個錢幣符號表示……

3、購買此物品需要多少錢?(幼兒逐一觀察)然後在左邊方框裡數一數有幾個錢幣符號,再在右邊方框中找到相應幣值的錢幣連線。(以下題目同樣方法操作)

小結:操作中幼兒的情況。

(四)延伸活動:

《購物》遊戲請小朋友輕輕地坐在綠色線上。老師將已經準備好的物品卡片貼在兩個大黑板上。幼兒每人一張卡片,卡上有硬幣的數量,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幣值購買寫著相應價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幣值只能用一次,只能買相應價格的物品,看誰又快又準確完成任務。

活動反思:

本節課學習內容:認識小面值人民幣,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瞭解各面值人民幣之間的關係,並會進行簡單的計算。通過教材主題圖,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幣單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單位,初步瞭解簡單的貨幣文化,並知道愛護人民幣。

本節課的亮點:

1、呈現主題圖,讓學生感受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要愛護人民幣。

2、通過兒歌《一分錢》讓學生加深對一分錢的認識,活躍課堂氣氛。

3、課堂紀律較好,學生積極發言,注意力集中。

本節課的不足:

1、學生回答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2、讓更多的學生討論、發言,真正參與數學課堂。

3、讓學生知道要愛護人民幣,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本節課的教育機智:根據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讓學生觀察1元、5角、1角的人民幣,直觀性強。通過兒歌,調動學習積極性。

本節課的改進之處:上課學生回答問題時,給學生留充分的思考時間,讓更多的學生說一說,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練習題的設計層次性要強,緊扣教學重難點。

在今後的教學中,亮點繼續保持,改進不足,讓孩子們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以歌曲《小青蛙回家》為基礎材料而設計的。《小青蛙回家》這首歌曲具有明顯的節奏型和角色,易學易演。利用從各個不同角度:角色培訓、故事情境等的突破,從而達到享受這一內在的教育潛力。幼兒通過聽聽、想想、學學、演演,不僅對歌詞、曲調有掌握,同時也會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促進其各方面素質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體會創編的愉快和用心交往的快樂。

2、能根據歌曲的旋律及結構特點大膽地創遍歌詞。

活動準備:青蛙紙偶一個,圖譜一張,電子琴。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出示青蛙,師問“這是誰?”“對,天黑了,小青蛙要回家了。小朋友們聽一聽它是怎麼回家的?”

二、新教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一遍。

2、重點練習基本節奏:XX|XX|XX|XX|XXX|XXX

(1) 師問:“剛才小青蛙是怎麼回家的?你能學一學嗎?”請小朋友做蹦蹦、呱呱的動作併發出聲音。(出示圖譜)“瞧,我想了個好辦法把它邊蹦邊唱的情景畫下來了。”

(2) 師唱一遍節奏後問“圖譜中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學當小青蛙吧!”

A、練習兩遍;B、師幼輪唱;C、“蹦蹦”或“呱呱”處默唱;

3、完整演唱兩遍。

師“我們都是青蛙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唱著歌送小青蛙回家好嗎?”跟琴齊唱表演兩遍。

三、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表演不同的情緒情感。

1、師“其實小青蛙今天一隻害蟲都沒有捉到,心裡十分難過。怎麼唱才能表達出難過的心情呢?”(慢,難過的表情)

2、師“咦!青蛙媽媽一個勁地給小青蛙打傳呼,不知道家裡除了什麼急事,小青蛙急著往家趕,該怎麼唱?誰來表演一下。”(快,著急的表情)幼兒跟琴齊唱並表演。

3、師“你們猜猜看,小青蛙在回家的路上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討論,發言)小青蛙經過草地的時候發現遇到蛇了,它可想不被蛇現發,要不然蛇會吃了它的,該怎麼辦?”(輕輕蹦,不發出叫聲)

4、師“小青蛙躲過了蛇,氣喘吁吁地趕到了家,來原青蛙媽媽在等它吃飯呢!

四、創編活動

1、師“很多正在回家的小動物們聽到了小青蛙的歌聲,它們覺得妙極了,也都唱起來了。它們會是誰呢?它們會不會遇到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並根據所創編的故事情境進行歌表演)

結束部分。師“小動物們一個個都唱著歌回到了家,我們也要準備回去了,今天開不開心?開心就笑一笑,看起來大家心情都不錯哦!來,表達以下我們的好心情。”教師引導幼兒邊走邊說“走走,哈哈,走走,哈哈,走走走,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