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九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九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一、集體討論,現場體驗

1.幼兒討論小熊排隊的方法。

師:那小朋友們幫幫小熊,小熊應該怎麼排隊才能又快又好地買到西瓜汁呢?

2.組織孩子討論:要排隊,不能搶不能擠,還可以在冷飲店前貼上提示線。

3.幼兒體驗排隊買西瓜汁。

師:老師請幾個小朋友來扮演小熊,小狗,小貓,小兔和小牛,看看你們能順利買到西瓜汁嗎?(給幼兒帶上動物頭飾)

4.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都能按順序排隊,不推也不擠,所以都買到了,排排隊可真好啊!

二、聯絡生活,感知意義

1.師:在幼兒園裡還有做哪些事情時要排隊呢?(請幼兒討論,並用PPT補充)

2.師:我們不但在幼兒園裡的很多時候要排隊,你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做什麼事情也要排隊呢?(請幼兒討論,並用PPT補充)

3.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和小朋友一起喝水、上廁所、走樓梯、玩滑梯時要排隊;和爸爸媽媽坐公共汽車、火車時、付錢要排隊,這樣啊會很安全,其實還有很地方也需要排隊,需要排隊時請小朋友一定不要忘記,那樣別人就會更加喜歡你。排排隊可真好,排隊可以得到好吃的,好玩兒的,還可以得到別人誇獎!

三、拓展延伸。

師:我們的小熊特別感謝小朋友們教會了他要好好排隊,還有如何排隊的方法。他按照小朋友們說的方法,買好了好多好喝的西瓜汁,現在我們就回教室去品嚐美味的西瓜汁吧!

附故事:

天真熱啊,於是小熊上街去買他最愛喝的西瓜汁。不一會兒,冷飲店就到了,可是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有小狗,小貓,小兔和小牛。小熊心想:這麼長的隊伍,要多久才能買到西瓜汁啊,太陽又這麼大,我都要晒化了!於是,小熊拼命地往前擠,隊伍都被擠散了。這時,小熊擠到了最前面,一不小心,碰到了裝著滿滿西瓜汁的大桶。“嘩啦”,所有的西瓜汁都倒翻了。小狗,小貓,小兔和小牛生氣地說:“小熊,都怪你,你不好好排隊,現在大家都喝不到西瓜汁了!”小熊羞愧地低下了頭。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體會與他人分享時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情感目標

培養與人分享快樂的情感,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相互幫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行為目標

實際參與合作,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教學難點:理解分享是種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糖果、樹葉、葉貼畫、課件。

2、學生準備:一兩件自己最喜愛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唱歌激情,引言揭題

1、播放《幸福拍手歌》,師生共享。(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抓住學生心理特點,為營造快樂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做鋪墊,用快樂的歌聲調動學生快樂的情感,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2、引言揭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展開活動,分享快樂

(一)物質分享的快樂

活動一:我們班的“分享日”,分享活動,享受物的分享快樂。

1、分享活動建議:

a.你可以向別人介紹你的心愛之物,也可以把你的心愛之物借給同學。b.你可以與小組內的同學分享,也可以到其它組和其它同學分享。c.欣賞別人的物品請用心愛護。

2.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其中。

3.交流感受:在剛才的分享活動中,你們A覺得快樂嗎?為什麼這麼快樂呀?

(設計意圖:在快樂輕鬆的活動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分享的快樂。)

4.總結歸納: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

5.體驗昇華:將糖果獎給剛剛與人分享最多,給更多人帶來快樂的同學,讓他說說打算如何處理糖果。

(設計意圖:體驗分享,深化理解“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的意思)

活動二:我們共分享,迴歸生活,體驗肋人的快樂。

1.生活小故事。情境表演,感受分享就是獻出關愛。

(設計意圖:選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價值的內容讓學生情境表演,使學生認識到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而分享就是獻出關愛,幫助別人會讓自己覺得快樂。)

2.活動拓展:下雨天,同學們陸續回家了。一個同學站在校門口,焦急地望著天空。這時,小剛同學拿著傘剛要回家,小剛該怎麼辦?

情境ABC:小剛把傘借給那個同學,自己冒雨回家。

小剛讓這個同學在學校等他,他回家取傘給他。

小剛把這個同學送回家後再回家。麼樣的辦法幫助別人會更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道德智慧,用最好的辦法幫助別人,更好地與人分享,獲得更多的快樂。)

(二)智慧分享的快樂

活動一:大家的智慧多又多,感受合作的快樂

1、葉貼畫的遊戲規則:

思想碰碰車:a.先把自己的構思在小組內交流。

b.派一代表去別組學習,瞭解別組的做法

c.小組商量,選擇最佳言方案大家一起動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2.學生小組活動,老師指導。

3.交流彙報:遊戲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4、總結提升: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之後,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設計意圖:各小組自定一個主題,用樹葉創作葉貼畫,做完後進行成果展示,讓學生談做的過程中的感受,使學生意識到彼此在分享著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

活動二:故事與思考,深化對分享的理解。

小品表演:盲人打手電筒

(設計意圖:用生動的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領會每一個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的分享,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三、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瞭解警服、醫生等工作服。

2、瞭解職業服裝的特點、用途,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職業和物品的連線遊戲

2、課件:圖片-警察,醫生,運動員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話題

教師:今天你穿了什麼樣的衣服?感受怎麼樣?

(請幼兒互相交流。)

2、為什麼要穿衣服?

教師小結:衣服不僅可以保暖,穿了漂亮,它還有一個很大的本領,衣服會“說話”,

你看見有人穿了一件衣服,就知道他是做什麼工作。

3、觀察、瞭解不同職業服裝。

(1)觀察警察叔叔的服裝,看看和一般的衣服有什麼不一樣。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2)觀察、發現醫生工作服的特點。

4、通過圖片觀察周圍人們的工作服裝。

廚師,教師,警察,軍人,消防員,運動員,飛行員等。

5、趣味練習

看一看這些職業並把和職業相關的物品連線起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觀察初步瞭解手指的名稱及用途。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錄有《我有一雙小小手》的磁帶、錄音機;手的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我有一雙小小手》。 十個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個在左,五個在右。

只會幹活,不會開口。

二、認識自己的手。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教師提問:小朋友的手是什麼樣子的?哪兒是手心?哪兒是手背?哪兒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幾隻手?每隻手有幾個手指頭?

2、認識並學說手指名。

(1)師:“(伸出雙手)小朋友你們也和老師一樣都有一雙手。它們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幫助,還幫我們做了許多好事。(做神祕狀)小朋友,手指在說話呢,讓老師聽一聽它們在說什麼(做傾聽狀)。噢!它們在說,小朋友都有好聽的名字,可是我們沒有名字。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給手指起個名字好嗎?”

(2)師:“(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們看它是家裡最大的,我們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兒學說“大拇指”)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邊,在點數和拿食物的時候經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間,又是個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無名指)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咱們一起動動腦筋(做思考狀)可名字都讓它們幾個佔去了,沒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沒有就是無,那麼我們就叫它無名指吧!”

(3)教幼兒學讀兒歌《手指歌》,並表演相應的動作。

3、做“玩手指”遊戲。

(1)教師伸出手指或出示圖片,請全體幼兒或個別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2)引導幼兒按教師指令,讓某個手指“彎下去”或“站起來”,練習手指的靈活性。

4、啟發幼兒聯想手還有什麼用?用“我們的手做什麼?”說一句話。

三、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反覆練習伸手指,說指名。

2、開展“我的小手真能幹”活動,鼓勵幼兒學著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會擁抱的感覺。

2、知道擁抱是表達情感的方式。

活動準備:

故事:想要抱抱的小刺蝟

活動過程:

一、玩“給我抱抱”的點名遊戲。

1、進行“給我抱抱”的點名遊戲,點到名字跟教師抱一抱(如果幼兒不想抱抱,不能勉強)

師:小2班的孩子們!蔡老師非常喜歡你們,真想抱抱你們.你們想抱抱我嗎?來,某某某,我們抱一抱好嗎?

2、師生互相擁抱後,坐下來。

請幼兒說說平常會跟誰抱抱,抱的時候需要運用身體的哪些部位。

二、講述故事,《想要抱抱的刺蝟》

結束後和幼兒討論

1、提問:

--為什麼沒有人抱小刺蝟呢?

--如果別人都不抱你,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個什麼好辦法呢?

--小刺蝟想的什麼好辦法?有人要抱他嗎?

2、看圖書

提問:

--結果會怎樣呢?現在每個孩子都有一本書,你來找找答案!(引導幼兒按照頁碼,一頁頁翻看)

--最後誰來抱他了?為什麼它不怕刺痛呢?

(小結:它們長著一樣長、一樣尖的刺,誰也刺不著誰。)

三、經驗遷移

提問:

--我們喜歡別人時,除了可以抱抱,還可以做什麼動作呢?

(啟發幼兒想出:親一親、碰一碰、拉拉手、笑一笑或說一句話)

--我也有喜歡的小朋友,我要跟她/他親一親、碰一碰、拉拉手、笑一笑或說一句話。(老師示範,請一個幼兒一起做親近的動作。)

--現在你們也去找朋友,向他表達你的喜歡吧。

專家點評:

活動內容適合小班孩子的情感需要,活動目標能基本達到,孩子們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知道了擁抱,體驗了擁抱的感覺,拉近了小班孩子之間的距離和親近感。

活動反思:

抱一抱這個活動,讓幼兒與老師及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距離拉近,雖然開始時有的幼兒不願意抱老師及同伴,但結束時,孩子們大都已不再排拆同伴們的擁抱,使彼些更親近了。我覺得在開學初開展這樣的活動很有必要,能有效的轉折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從而更好的融入到集體中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感受朋友間互贈新年祝福的快樂。

瞭解賀卡,知道賀卡是表示祝福或問候的一種卡片。

嘗試製作賀卡。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

“賀卡”組圖;《祝你新年快樂》故事音訊及圖片;背景音樂。

材料準備:

裝飾好的賀卡一張;空白賀卡人手一張、油畫棒。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材料“裝飾好的賀卡”及組圖“賀卡”,引導幼兒瞭解賀卡。

——今天早上,老師收到了一份神祕人送來的禮物,禮物現在就在老師的手上,小朋友猜一猜是什麼?(紙、卡片)

——這份禮物叫賀卡,你們知道賀卡嗎?

——賀卡有什麼用?

——賀卡上有什麼?

小結:賀卡是人們在遇見喜慶的日子或事件的時候,互相贈送表示祝福或問候的一種卡片。賀卡上一般有表示祝福的文字或圖案。

播放故事音訊及圖片《祝你新年快樂》,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朋友間互贈新年祝福的快樂。

——河馬壯壯畫了好多賀卡要送給他的好朋友們,你們想知道壯壯的賀卡都送給了誰嗎?我們一起聽故事,去故事裡找一找答案吧。

——壯壯為什麼要送賀卡給好朋友們?(新年快到了)

——壯壯在賀卡上畫了什麼送給兔一一/熊貓奇奇/小猴鬧鬧/小老鼠皮皮?(糖果、麵包、餅

幹、麵條)

——每張賀卡上都寫了什麼話?(祝你新年快樂)

——除了說“祝你新年快樂”外,我們還可以怎麼祝福朋友?

小結:除了說“祝你新年快樂”之外,我們還可以說“祝你越長越高”、“祝你越來越棒”、“祝你天天開心”等。

播放背景音樂,發放材料“空白賀卡、油畫棒”,鼓勵幼兒動手製作賀卡。

1。討論如何製作賀卡。

——新年快到了,我們可以為誰準備一張賀卡?

——可以怎麼裝飾賀卡?

小結: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家人或者好朋友準備賀卡,賀卡上可以畫上你喜歡的或者是對方喜歡的各種圖案。

2。播放背景音樂,發放材料,幼兒動手製作賀卡。

——現在每個人桌面上都有一張空白的賀卡,請你動手畫一畫,讓賀卡變好看起來吧。

交流展示賀卡,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賀卡。

——你在賀卡上畫了什麼?

——你想將這張賀卡送給誰?

活動延伸

教師組織幼兒互贈賀卡,並說一句祝福語

家園共育

將送給家人的賀卡讓幼兒帶回家送給家人,並在贈送的時候說一句祝福語。

附【故事】

新年快到了,河馬壯壯想寄卡片給他的好朋友。壯壯畫了一片大大的麵包送給熊貓奇奇,畫了一塊糖果送給兔一一,畫了一塊餅乾送給小猴鬧鬧,又畫了一碗麵條送給小老鼠皮皮。每張賀卡上都寫了一句話:祝你新年快樂!

第二天早上,壯壯聽到敲門聲,開啟門一看,奇奇、兔一一、鬧鬧和皮皮手上都拿著賀卡,開心地說:“壯壯,謝謝你,祝你新年快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瞭解自己在幼兒園一天的學習、生活等環節。

2、知道每個環節中的內容與規則要求。

3、喜歡上幼兒園。

活動重點:

瞭解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環節。

活動難點:

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遵守一日活動的規則

活動準備:

教具:有關幼兒園生活作息的'圖片(到園、遊戲、上課、午睡、午餐、放學)視訊等

學具:標記圖、小圖排序卡、小貼畫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視訊,回憶、講述幼兒園活動,教師出示圖片

師:今天我們來上幼兒園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幼兒園裡都會做哪些事情呢?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幼兒園一天生活作息的圖片與幼兒一起交流。(無序擺放)

二、幼兒排序作息時間圖片

1.師幼一起排出一天生活作息表

師:我們早上入園時,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事?

幼兒講述,教師示範排出第一個環節,後面的環節可以請個別孩子上來在黑板上排序。

和老師打過招呼以後,接下來我們又會做什麼事情呢?

2、幼兒講述自己喜歡的環節

師:在這一天的環節中,你最喜歡哪個環節?

幼兒講述,教師總結。

三、幼兒排序,師小結。

1、讓幼兒小圖卡排序,並請老師驗證。

師:為了考驗小朋友的記憶力,下面請兩位小朋友一起合作用小圖卡,再來排一次幼兒園的一天活動。

排完之後,請給老師檢查一下,老師會給你們驚喜哦!

2、展示排序,師小結。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基本學會穿脫鞋襪。

2.培養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手眼協調性。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石頭路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兩隻小口袋,天天隨身帶, 要是少一個,就把人笑壞。

(襪子)

二、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

1.小鞋子在哪裡?

引導幼兒做各種動作:搖搖鞋,踏踏腳等。

2.觀察鞋尖、鞋後跟、鞋底、鞋面。

三、教師示範講解脫鞋

1.手放在鞋後跟向下脫。

幼兒練習脫鞋。

2.脫鞋後,讓幼兒摸摸襪尖、襪後跟、襪筒。

3.指導幼兒脫襪:

手放在襪筒,向下脫。

四、遊戲:小腳丫

師生共同光著腳丫去,手拉手,走在石頭路上,體驗光著腳踩石頭的感覺。

五、學習穿鞋襪。

1.請幼兒談談光著腳丫踩石頭的感受。

2.習穿襪:先把襪子放平,手拿襪筒,套在腳尖上,向上拉。

3.學習穿鞋:手拿鞋底,腳伸在鞋中,提上後腳跟。

4.幼兒穿上鞋後,體驗穿上鞋踩石頭的感受。

馬路上的車(小班社會教案)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實驗幼兒園 馬桂芳

設計意圖: 設計這一節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瞭解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

活動目標:

1、掌握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

2、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車圖片、交通訊號燈圖片、《汽車開來了》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一提問:今天早上你坐什麼車來的幼兒園?啟發幼兒說說車的名稱、特徵和用途?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車?

小結:馬路上的車很多,有大車,有小車。

二匯入新課

1、請看課本彩圖《馬路上的車》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觀察車的特點,並學習兒歌:“大的車,小的車,大車小車來回跑,丁零零,自行車,嘟嘟嘟,大卡車。嘀嘀嘀,小汽車。刷刷刷,掃路車。索----來,索----來,灑水車。”

2、認識交通訊號燈

各種各樣的車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駛,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出示交通標誌:紅綠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三、經典遊戲:交通訊號燈(指導幼兒聽音樂做遊戲,鞏固對紅綠燈的認識)

小朋友今天老師指揮交通,小朋友當司機,我們一起到馬路上瞧一瞧:請你做好準備,汽車馬上開了。(幼兒邊唱歌曲《汽車開來了》,邊模仿小司機的動作。)“叭、叭、叭,汽車開來了,看見紅燈不能走,看見綠燈快快走,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車開來了。”

活動延伸:

這節課小朋友懂得了許多道理,還認識了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那麼你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車?請你動手畫下來,好嗎?開車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遊戲”為載體,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分蘋果活動,學會分享和謙讓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樂意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動準備:

1、奶奶、媽媽、小男孩、小女孩及1個盤子、3個大蘋果、1個小蘋果的圖片2、操作冊《大蘋果分給誰》

3、每組1個點心盤,放入比幼兒人數數量少1個的橘子,水彩筆人手1只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主題嘗試為故事中的人物分蘋果,初步瞭解與別人分享東西的方法。

故事:一個星期天,奶奶帶著小妹妹到歡歡家做客,媽媽端出一盤水果,讓歡歡分給大家吃,歡歡最喜歡吃蘋果了,他看看盤子裡大小不一的蘋果,很快將蘋果分好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歡歡分得合適嗎?

集體討論歡歡分得是否合適,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調整,並請個別幼兒上前調整。

教師小結:有好吃的東西時應互相謙讓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2、將學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實踐,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東西時要先想到客人、長輩、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請幼兒坐在桌邊,開啟幼兒操作冊《大蘋果分給準》

教師: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幫歡歡分蘋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遷移經驗,嘗試運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品嚐橘子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夠每個小朋友分一個,怎麼辦?誰能想出好辦法?

引導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幼兒分組品嚐橘子,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師小結: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真棒,大家都學會了如何來幫助歡歡分蘋果吃。教師還發現了你們不僅學會了幫歡歡分蘋果,而且還學會了分享,教師希望你們回家也給你們家裡的人分蘋果吃,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活動反思:大蘋果分給誰《大蘋果分給誰》是一節小班社會領域的活動。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的活動。幼兒,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有與他人分享或謙讓的機會。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夠培養幼兒形成好吃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和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通過這節活動的開展,使我班幼兒學會了與人分享,謙讓的行為。讓他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味地索取,而是應該學會謙讓、學會付出。雖然通過這一節小小的活動還不能讓幼兒完全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會不時地向幼兒滲透,使幼兒明白"分享,謙讓"這一美德。在這節活動中,我班大多的幼兒都能夠很情願地與同伴分享,但是有個別的幼兒由於年齡小的原因,他們對於與同伴分享這一主題比較抗拒。尤其是我班高紹喆小朋友,這名幼兒從小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什麼好吃、好喝的東西都給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所以在組織的這節活動中,這名幼兒表現的很突出,十分不願意與同伴分享。針對這名幼兒的行為,我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師一起討論想出解決方法。希望幼兒能學會分享,懂得謙讓這一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