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彙編15篇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彙編15篇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並按點卡匹配相應的實物。

2、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體驗活動的快樂。

3、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4、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音樂《鈴兒響叮噹》

2、紅色和綠色蘋果,蘋果券,上面印有不同數量的圓點。

3、小橋,小水溝,紅綠籃子各2個。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教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蘋果園裡的老婆婆說昨晚颳了大風,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大風颳下來了,請我們幫忙撿蘋果,你願意幫幫老婆婆嗎?

教師:我們出發吧,瞧,前面有一座小橋,我們過小橋時候要小心哦。這裡還有一條小水溝呢,我們一起跨過去。

(二)撿蘋果,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

1、走進“果園”,幼兒分散撿蘋果,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教師:蘋果園到了,瞧,蘋果掉了一地,我們把蘋果一個一個撿起來夾在衣服上,好嗎?

教師:哈哈,你們都變成了蘋果樹啦!我們一起來唱《蘋果》歌吧!

2、感知蘋果的數量。

教師: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

教師:誰的樹上也是3個蘋果的請上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教師:請樹上結了2個蘋果的小朋友站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教師:請你去找一找還有誰的樹上也是1個蘋果的。

(三)送蘋果,按顏色特徵分類。

教師:現在蘋果寶寶該回家啦,我們把蘋果送回去吧!看,那裡有什麼顏色的籃子?

教師:紅蘋果寶寶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裡去?綠蘋果呢?

教師:送蘋果寶寶回家的時候要說一句好聽的話,紅蘋果我送你回紅顏色的家,綠蘋果我送你回綠顏色的家。誰先來試一試?

教師:我們來檢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對不對?

(四)送禮物,按點卡匹配相應的實物。

教師:老婆婆說,小朋友幫他撿回了這麼多蘋果,她要謝謝小朋友,這是她送給小朋友的蘋果券,券上面有幾個點,你就可以拿幾個蘋果。拿完後請小朋友說說你的蘋果券上有幾個點,拿了幾個蘋果。

教師:你的蘋果券上有幾個點?

教師:小朋友都拿到蘋果了,嘗一嘗蘋果的味道怎麼樣。

(五)結束活動教師:今天小朋友幫老婆婆做了這麼多事情,開心嗎?我們也累了,和老婆婆再見,我們回家休息休息吧。(幼兒隨音樂原路返回。)活動延伸:

數學區:在區域活動中練習顏色分類、按數取物等活動。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各種玩具進行印畫。

2.體驗玩玩具印畫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顏料、各種玩具、作業紙若干。

2.學習單《玩具印一印》。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具,引起興趣教師:你們玩過這些玩具嗎?怎麼玩呢?

二、介紹印畫的方法

1.教師提問:你們都知道這些玩具怎樣玩,老師有一種新的玩法,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示範印畫的方法:先將玩具的一面浸在顏料中,然後將玩具拿起,等顏料不往下滴時,在大紙上印一下。

三、幼兒操作

1.給幼兒準備好濃度的顏料水,再發下學習單《玩具印一印》,請幼兒先選好喜歡的玩具,印出自己想要的圖畫。

2.重點指導幼兒如何蘸顏料印。

四、評價作品幼兒共同欣賞自己的玩具印畫,並相互交流。

教學反思

這堂課下來,讓我最遺憾的是從玩具的選擇上,我覺得沒有讓幼兒準備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是一個缺陷最大的地方,幼兒應該有一個自主選擇玩具的機會,這或許也會是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我自己給幼兒提供了班級裡平時經常玩的拼插玩具,拓印的時候感覺效果不是很明顯。還有在幼兒一看到顏料的時候特別的興奮,因為她們是第一次接觸,覺得特別的新奇,興趣特別高,恨不得馬上就可以動手操作。可以在我開始示範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調的顏料太稀了,濃度不夠,以至於在印畫時,形狀不是很明顯,玩具的形沒有凸顯出來,由於幼兒還不太會用顏料,以至於在拓印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細節方面的問題,有些幼兒一直在重疊地印畫,整張畫紙都很凌亂,沒有顯出單個玩具印出來的模型,在操作過程中,桌子上和幼兒的袖子上也沾上了一些顏料,這是我忽略的地方,以後需要注意和加強。為了讓幼兒的作品變得更加完整,我在幼兒拓印的基礎上,畫上了一件小T恤。在以後的課堂上,我會先操作,在操作中不斷髮現問題,減少課堂上細節問題的影響。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3

說活動背景:

孩子們在活動區非常喜歡《勇敢的小雞》這首歌,總是不停的模仿,有一天有個小朋友,願意跟隨音樂進行演奏,孩子們也非常的喜歡,但是考慮到中班孩子的學習模式是:情景化的共同學習,而且還要能夠看簡單的圖示,所以我設計了此次活動,滿足了不同幼兒的需求。

說教學目標:

1、幼兒能夠跟隨音樂做動作。這是基本的能力目標。

2、幼兒能夠看圖示進行律動表演。為了提高幼兒看圖示的能力,幼兒能夠看圖做動作是比較難的地方,但是為了突破這一目標,在活動中我加入了很多情景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能力。

3、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感受到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說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再獲得知識。因此,在教學本課時

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幼兒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談話法,示範法,遊戲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說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並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講述:幼兒通過教師情景的講故事,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慾望,老師生動的引導語也是引導幼兒展開學習的重要動力。例如:森林裡有很多野雞,藏在小雞中間,可是問道誰,誰都不承認自己是野雞,你是野雞嗎?那你們學一學小雞的動作,如果你們學的會,那麼你就不是野雞了。你學的是小雞的什麼地方?翅膀啊。你學的是小雞的什麼地方?雞冠子啊。我請你們連著做四個小雞的動作,然後你們像小雕塑一樣不能動,而且好多小朋友和別人不一樣,沒說一個數字,你們就學不一樣的動作,我們的小雞站起來試一試,看看誰的動作和別人的不一樣呢。這個小雞和別人的不一樣。表揚他。好厲害給自己點掌聲。我們的組長要去找食物了,看一看我們的組長都做了那些動作呢?請你們仔細看一看。請小朋友聽和看,看看誰會遵守規則。

二、學習舞蹈動作:在學習音樂的之前老師引導幼兒學習動作,

例如:剛才老師做了什麼造型呢?這樣是小雞的嘴巴,這樣就是小雞的雞冠子,這樣開啟就是小雞的翅膀。我剛剛還做了什麼造型,我剛剛出發的時候做了什麼造型?走走看一看。接下來老師還做了什麼動作。還有一個扛回家的動作。接下來我是怎麼吃得呢?學一學老師的動作。

三、出示地圖:在學會了動作的時候幼兒能夠看圖示進行學習,這樣提高了幼兒看圖示的能力,瞭解了音樂的表現順序。

四、跟隨音樂去找食物:完整的欣賞音樂,將學到貫穿到音樂當中,有始有終。例如:請小朋友跟隨組長去找食物,但是抓野雞的任務由組長來做,你們跟著做動作就可以了。看看野雞是怎麼被抓住的。這樣的故事情節,能夠滿足幼兒的成功感。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關愛的情感。

2、在情感體驗中,學說故事中簡單的對話。

3、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聲音洪亮。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麻雀頭飾一個、《扮家家》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入教室,引出主題。

教師:"小朋友們,我來扮演'麻雀媽媽',你們當我的'麻雀寶寶'好不好?"幼兒回答。教師:"現在媽媽可想聽你們唱歌了,你們唱歌給媽媽聽吧。"(配課教師放錄音帶)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二、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重點)(配課教師:"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同時,停止音樂)教師和幼兒停止表演。

教師:"是誰在說話?為什麼不讓我們唱了呀?"(螢幕出現貓頭鷹)

教師:"咱們去問問貓頭鷹吧"教師帶領幼兒:"貓頭鷹,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貓頭鷹:"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

教師:"下面的朋友?下面的朋友是誰呀?"幼兒猜想。

(螢幕出現小猴子)教師:"我們問問小猴子。"(引導幼兒主動發問)

教師帶領幼兒:"小猴子,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小猴子:"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

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猴子:"小猴子是怎麼說的?"

幼兒模仿。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螢幕出現小蝴蝶)

教師:"我們再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

教師帶領幼兒:"小蝴蝶,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小蝴蝶:"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

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蝴蝶:"它是怎麼說的?"幼兒模仿。

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螢幕出現小松鼠)

教師:"快問問它吧。"(引導幼兒主動發問)

教師帶領幼兒:"小松鼠,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小松鼠:"是呀,是我不讓你們唱的?"

教師引導幼兒:"問問它為什麼呀?"幼兒提問:"為什麼不讓我們唱了?"小松鼠:"你飛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教師:"小松鼠讓我們去看看,我們看看到底是怎麼了!"(配課教師模仿"呼嚕呼嚕"的聲音,然後螢幕出現睡覺的小花狗)

教師:"啊!怎麼了"引導幼兒回答:"小花狗在睡覺。"

教師放低音量:"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主動想辦法)

教師:"好吧,我們不要吵醒小花狗"帶領幼兒帶一旁圍坐下來。

教師:"那麼媽媽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吧。"

三、教師講故事《愛唱歌的小麻雀》,並提問。

提問:

1、"故事中都有誰呀?"

2、"小麻雀是怎麼問它們(按故事中順序逐個問)?"

3、"是誰不讓小麻雀唱歌了?它為什麼不讓小麻雀唱歌了?"

4、"小麻雀是怎麼做的?"

5、"你們喜歡這隻小麻雀麼?為什麼?"

6、"你們覺得在什麼時候也不應該大聲講話?"

反思:

結合平日對小班幼兒的觀察不難發現,他們在說話時,不太會控制音量,有時很大聲,常常會影響到別人,之所以選擇這節《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著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悅,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

同時,小班孩子對周圍環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對小鳥、小烏龜、小兔子等動物充滿了關愛之情,而小班孩子在言語表達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單一、個別小朋友還出現不願意說等現象。為了鼓勵孩子們願說、敢說,我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選擇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讓他們在喜歡的角色中更加激發孩子其說的願望。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理解和體驗”根據這一教學目標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目標。

首先從認知目標中讓孩子理解故事,通過圖片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

其次在能力目標中培養孩子根據圖片內容參與故事講述,學說故事中對話部分。

最後在情感目標中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培養移情意識。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重點學說故事中對話部分,同時突破難點讓孩子感知故事中動物上、下空間方位。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法!根據幼兒認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點,我在這節課中利用廢舊掛曆,通過翻閱自制的繪本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移動教具讓孩子感受上、下空間方位,從而讓幼兒有興趣的接受並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動物的對話,感受愉悅情感。最後通過對故事的學習培養幼兒移情意識,進一步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美好情感。整個活動下來雖然很流暢,但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我覺得平時孩子還要活躍,在這節課中還需要提高孩子的互動性,讓全體孩子都能更加大膽的去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同時在反思中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入情境性遊戲,讓小班的孩子在操作中或者遊戲中顯得更加活躍。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語流節奏和韻腳的重複,讀準“sh”(閃)。

2.通過觀看、傾聽學習兒歌,進而仿編兒歌。

3.萌發表演的興趣,願意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用布和盒子做成一個小小的表演臺放在桌子上。

小手、星星、風車、小狗和小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手指遊戲匯入,學說“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 。

1.表演臺上玩手指遊戲然後伸出手問幼兒。

教師:這是什麼?

幼兒:兩隻手。

教師:我有幾隻手?

幼兒:兩隻手。

教師:兩隻手也叫一雙手,我有一雙手。你有幾雙手?

幼兒:我有一雙手。

教師:什麼樣的手?

幼兒:小小的。

教師:我有一雙小小手。我們一起來學學。

2.繼續學習句式“我有十個手指頭”。

教師:我有幾個手指頭?一起來數數。

幼兒:十個手指頭。

教師:我有十個手指頭。一起學學。

3.通過玩“開火車”的遊戲,大家一起學說“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

(二)啟發幼兒通過做動作來學習兒歌。

1.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兩遍)。

2.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教師:我的小手不得了,會變魔術。剛才它變成了什麼呢?

幼兒:變成星星。

教師:變成星星怎麼樣?

幼兒:閃呀閃。

教師:你能把這一句話說完整嗎?

幼兒:變成星星閃呀閃。

教師:說得真完整。小星星聽了真高興。出示星星圖片。

教師:兒歌裡的小手還變成了什麼?

幼兒:變成風車轉呀轉。

教師:你說得又清楚又完整。出示風車圖片。

教師:還變成什麼了?

幼兒:變成小花轉呀轉。

出示小花圖片。

教師:有沒有全說出來?

幼兒:還差一句。

教師;誰能記起這句話?教師動作提示。

幼兒:變成小狗汪汪汪。出示圖片。

教師:我們這麼厲害啊,全說出來了。

教師:兒歌全說出來了,題目有沒有啊?

幼兒:沒有。

教師:猜猜這首兒歌叫什麼名字。

幼兒:小手。

幼兒:一雙小小手教師:已經很接近了。

幼兒:會變的小手。

教師: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孩子。這首兒歌的題目就是會變的小手。我們在念兒歌的時候題目也要念,這樣才完整。

3.師幼一起念兒歌,在幼兒反覆朗誦多遍後,引導幼兒感知“韻”。

4.教師鼓勵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三)教師鼓勵幼兒創編,並用簡筆畫的方式記錄。

教師:你的小手還能變成什麼?

幼兒:小兔。

教師:它在做什麼啊?

幼兒:跳呀跳。

教師:你能把變出來的東西完整地說一遍嗎?

幼兒:變成小兔跳啊跳。

教師:說得真好,我把這句話用畫記錄下來。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嘗試將一人玩的遊戲變成兩人玩的遊戲。

附:兒歌:會變的小手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

變成星星閃呀閃,變成風車轉呀轉。

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

變成小狗汪汪汪,變成小花轉呀轉。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本課屬於小班科學的一節選學課程,以手工活動的形式,利用樹葉拼貼組合,讓幼兒通過觀察與操作,瞭解小鳥的外貌特徵,讓他們在無形中拓展生活經驗,在生活中做到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增加對大自然的關懷與喜愛。

教案目標:

1、初步瞭解鳥的外貌特徵

2、利用不同素材進行活動,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3、激發幼兒對鳥的興趣,並喜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鳥的外貌特徵。

難點:能獨立完成葉子鳥的製作。

教案准備:

1、各種鳥的圖卡

2、有關鳥叫的CD

3、各種樹葉若干

4、紙卡,膠水,彩筆

教案過程:

1、教師先播放鳥類的叫聲,讓幼兒欣賞。在請幼兒猜猜是什麼動物的叫聲。

2、繼續播放音樂,讓幼兒欣賞各種鳥的圖卡並提問。

(1)請幼兒說說傾聽地感覺,模仿鳥叫聲。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小鳥的各種特徵。

(3)讓幼兒假想自己是隻小鳥,張開翅膀,來一段即興的,自在的律動模擬飛翔。

3、引導幼兒觀察各種葉子並引導幼兒思索,我們可以利用葉子做小鳥。

4、向幼兒介紹葉子鳥的做法。

(1)請幼兒將葉子拼貼在圖畫紙上。

(2)再利用添畫的方式在拼貼的葉子旁繪畫,完成一隻葉子鳥。

(3)完成後,展示幼兒的葉子鳥,並互相欣賞。

教學反思:

本學期小班科學課程分4單元。第一單元主要介紹春天的植物—花草,為了更好地引出第二單元—鳥的認識,這節課主要起銜接作用。本班幼兒年齡差異較大,所以幼兒的認知理解能力水平不同,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最後以手工課的基本要求設計本教學活動。教學準備中,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準備小鳥的圖卡應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具有外貌特徵代表的幾種就可以了。

活動延伸部分:

1、可以讓幼兒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素材製作小鳥

2、讓幼兒多關注小鳥,小動物;愛護它們,保護環境,更好地做到情感遷移。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熟悉理解故事,練習“長”的正確發音,學習詞語“長大”;

2、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3、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FLASH故事動畫片、小棍、頭飾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出示“敲敲長”,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根小棍,它的名字叫“敲敲長”,它有個奇妙的本領是什麼呢?聽完故事就知道了。

(二)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放動畫片,熟悉故事內容;

2、提問:⒈米皮皮的寶貝叫什麼?

⒉為什麼叫它敲敲長?

小結:米皮皮的寶貝叫“敲敲長”,它敲一敲就能夠讓東西長大。

過渡語:“敲敲長”是讓哪些東西長大的?是怎樣長大的?米皮皮一邊敲一邊說了什麼?請小朋友們再看看動畫片。

(三)再次欣賞動畫片,學習故事中對話

1、看動畫片

2、提問:

⒈米皮皮的“敲敲長”讓哪些東西長大?

⒉米皮皮想讓小豆苗長大是怎麼做的?小豆苗就怎麼樣了?(長大)

⒊米皮皮想讓胡蘿蔔長大,他是怎麼做的?胡蘿蔔怎麼樣?(長大)

⒋米皮皮想讓小蘑菇長大,他是怎麼做的?小蘑菇怎麼樣?(長大)

小結:米皮皮想要小豆苗、胡蘿蔔、小蘑菇長大,他就用“敲敲長”輕輕敲一下,一邊敲一邊說:“長長長~”,它們就長大了。

(四)玩遊戲

1、教師:下面老師扮演“米皮皮”,小朋友分別扮演小豆苗、胡蘿蔔和小蘑菇。我敲到哪個,哪個就邊說我長大了,邊做動作。

2、玩遊戲(再次)。

(五)遷移個人經驗,發展幼兒發散性思維

1、今天我們知道了“敲敲長”有個奇妙的本領,能讓東西長大。如果我有“敲敲長”,那麼我想讓生日蛋糕長大,這樣天底下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吃到它。

2、提問:如果你有“敲敲長”,你想讓哪些東西長大?為什麼?

(六)今天我們聽了一個故事《米皮皮的敲敲長》,下節課請小朋友來扮演“米皮皮”表演故事。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8

目標:

1、認識靜電這個自然現象。

2、親身操作利用"靜電"釣起小魚。

3、感知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筆

2、電光紙的小魚

3、池塘掛圖

4、光滑的物體(瓶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小貓釣魚"

1、"謎語"匯入:

師:苗苗三班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個是什麼小動物嗎?

(八字鬍,往上翹,說起話來喵喵叫)幼:小貓咪師:對,就是小貓咪。那小貓咪喜歡吃什麼呢?

師:就是小魚,那我們今天就去釣魚吧!

2、提出矛盾點師:哎呀,粗心的小貓咪只帶來了釣魚竿卻沒有帶來釣魚線,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幫助小貓咪。

幼兒:——

二、教師展示"靜電"實驗

3、展示靜電現象師:小靜老師,今天要用一個神奇的方法來釣魚哦。

(摩擦筆桿,去吸池塘裡面的小魚)師:我一邊做你們一邊和我說"霹靂啪哩轟""霹靂啪哩轟"師:你們看!小魚釣上來了!

師:你們想不想試試看?

4、教師介紹靜電師:你們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小魚杆可以釣魚呢?

幼:自行發言師:這個就是靜電寶寶的威力!當我們用筆擦擦我們的頭皮時,要注意力氣的大小哦。不同的力氣會產生不同魔法效果哦。由於摩擦(邊說邊做動作)靜電寶寶就會出現

三、請幼兒親身試驗這個現象。(在過程之中重點關注大小的區別)教師觀察總結幼兒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師:我們發現當我們用大大的力氣的時候小魚兒就容易吸引上來,當我們用小小的力氣的時候小魚兒就不太容易吸引上來。

師:我們請剛才成功的小朋友來試試看師:那麼沒有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進而引出另外一個關係,摩擦的表面。我發現有的小朋友的衣服是光滑的羽絨服,有的衣服是毛毛糙糙的,提供光滑的物品比如塑料瓶等)教師在根據實際的操作情況進行總結

三、靜電的其他現象

1、教師總結影響靜電的兩組關係:摩擦的大小和摩擦的表面對於吸引小魚的區別。

2、教師進一步介紹靜電這個現象而且,靜電寶寶經常會在秋冬天的時候出現。你們注意過他們嗎?

4、穿衣服的時候聽到噼啪的聲響

5、拉手的時候會突然電一下6、梳頭髮的時候梳著梳著就會頭髮飛起來。

這些現象的原因都是因為靜電寶寶,面板與衣服之間以及衣服與衣服之間互相摩擦,便會產生靜電寶寶。

3、延伸活動:防靜電

1、拓展環節——防止靜電寶寶出門前去洗個手,或者先把手放牆上抹一下去除靜電

2、科學區角:可以講課上的道具放到區角,讓幼兒可以在課下時候再次進行操作。指導幼兒重點關注不同紙張的區別會對靜電產生造成的影響。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的活潑與動感。

2.能手眼協調地跟著音樂做打蚊子、搔癢癢、搽藥等動作,並嘗試大膽表現這些動作。

3.樂意參與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並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1)師:當夏天來到的時候,有一種昆蟲,盯到人的時候很癢,是什麼?(蚊子)你們看到蚊子會怎麼做?(打)

(2)蚊子真可惡,今天我帶來一首音樂,你們一起來聽一聽我在幹嘛。(音樂1)師:這首音樂你聽起來覺得我在幹嘛?(打蚊子)

2.學習不同方位的打蚊子動作

(1)那你們會打蚊子嗎?

(2)教師提驗幼兒拍打蚊子的動作,全體幼兒練習拍打蚊子的動作

師:蚊子看到這麼多的小朋友可開心了,又可以飽餐一頓了...聽,蚊子飛到這裡來了(耳邊)我們打了許多的蚊子,數一數,還有幾隻?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再數一遍)蚊子好狡猾,我打不到蚊子很生氣!告訴那些蚊子,我們有多生氣!呀,還有蚊子飛來了,”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打不到蚊子真生氣。”你們生氣了沒有?生氣了!“小小蚊子真淘氣!”

(3)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動作。我們一起來打蚊子吧!(全體起立跟隨音樂2)師:你們打到蚊子了嗎?那我們再打一次(音樂2)

3.搔癢癢動作

(l)師:哎呀,剛剛被蚊子叮到了,好癢啊,怎麼辦呢?(搔癢癢)

好癢,抓一抓,這裡也被盯到了,抓一抓,討厭的蚊子,我們一起打死它。上面,下面,這邊,那邊,啪!

(2)請一幼兒幫老師搔癢癢,老師指出自己很多地方都被叮到了,請幼兒幫他在不同搔癢。請老師幫忙一起撓癢,另一個老師也說癢,你們仔細看我們是怎樣撓癢的。“好癢,抓一抓,”找小朋友說一說,做一做。

(3)請幼兒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搔癢癢動作。

除了可以自己撓癢癢,還可以找好朋友幫忙,找你旁邊的好朋友一起撓撓癢。

一起做,好癢,抓一抓,(再來一遍)快速說一說(快點哦),好癢,抓一抓。撓完癢癢上面還有蚊子,上面,啪,下面,啪,這邊,啪,那邊,啪

(4)師:搔了癢癢還是癢啊,怎麼辦呢?(搽藥)幼兒一邊搽藥,教師一邊用兒歌和音樂清唱匯入)小蚊子最愛跑老跑去,擦擦藥,睡覺去。給朋友擦擦藥。擦擦藥,好舒服,(抱一抱)睡覺吧

(5)請幼兒做互相搽藥的動作。

我們一起來撓癢癢,然後擦藥睡覺好嗎?(音樂3)睡覺了真舒服,要不要再來一次?我們再來一次。(音樂3)

4.完整進行蚊子舞遊戲寶貝們真棒,我們一起來打蚊子吧!(音樂1)我們再來一次吧!(音樂1)

今天,我們打到了許多蚊子,真厲害,給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反思

結合我們的主題教學和音樂教學活動方法應用的研究,我設計並組織了這次活動,讓幼兒在“打蚊子”的遊戲中,不僅強化了對於長音與重音的感知,而且還讓幼兒體會到了音樂活動本身帶來的快樂。

一、在活動中,我注重教學手段的遊戲化和關聯性

遊戲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形式,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嘗試適合的遊戲方法,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遵循活動環節間的相互關聯和層層遞進,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更加自然流暢,幼兒參與性更高。本次活動中,我利用圖譜、多種樂器和肢體動作表現,幫助幼兒對長音與重音的學習。此外,我還注重通過多種遊戲樣式的設計,如幼兒個別遊戲、師幼共同遊戲、小組遊戲,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完成了較為複雜的音樂學習。

二、注重音樂活動中的規則

音樂活動中的規則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有了規則,有的教師感到太多規則會限制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於是規則漸漸地“讓位”於幼兒的自由。缺少規則的音樂活動的確能夠讓幼兒更自由自在地表現,但音樂技能的缺失卻成為必然的結果。但是音樂中游戲的貫穿,無形中讓我們這看似有規則又似無規則的活動有效開展。由此我認為,在音樂活動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規則,這是保障音樂活動有效性的前提。在本次活動中,雖然我們給予幼兒自由的表現空間,但規則卻是貫穿於整個音樂活動的。

三、在活動中,我還要進一步得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當幼兒不能準確表現重音時,教師該怎麼做?在活動中,我們要求幼兒用各種方式表示聽到的重音,但幼兒實際表現總慢半拍,如果過於強調錶現結果,可能會削弱幼兒學習的熱情,所以當幼兒不能準確表現重音時,我並未加以干預,這使幼兒在音樂表現上過於隨意。其實,作為教師並不一定要刻意迴避,當幼兒出現錯誤時,如果及時將問題呈現出來,讓幼兒自己通過討論來解決,可能更利於強化幼兒的有意傾聽和記憶音樂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兒在初次學習新的內容時,可以進行合作嗎?音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機會,因此我們在音樂活動中常會設計滿足交往需要的合作遊戲環節。在活動中,當幼兒間合作玩遊戲“打蚊子”時,之前有序的狀態完全被打亂,“蚊子”在教室亂飛,“打蚊人”奮力追打,音樂反而被他們拋在腦後。中班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調節能力較弱,特別是當他們在學習新的.內容時,合作對他們來說可能不太適宜。

所以說,在進行音樂活動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幼兒的遊戲能力和活動遊戲的方式,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10

目標及內容

1、 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本班的物品和環境.

2、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漢字與人.物的對應關係,感知文字的具體意義.

準備

1、 活動室.睡覺房.廁所."洗漱間.門.窗,鋼琴.玩具.圖書.老師,小朋友.等大字卡.漿糊(或透明膠條)等.

2、全班幼兒的名字卡.

過程及建議

(一) 幼兒介紹本班的人與物等情況.

1、 教師:從今天開始,幼兒園就是我們的新家,我們班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這個大家庭都有些什麼呢?有活動室.洗漱間.睡覺房,有風琴.玩具,圖書.還有許多寶寶(教師舉起相應的大字卡).我們這個新家裡都有誰呢?有老師,我是老師(舉"老師"字卡).這些字寶寶就叫"老師".有小朋友.你們是小朋友(舉字卡"小朋友").這些字寶寶叫"小朋友.

2、 帶幼兒陸續認識環境物品並貼上相應的漢字.如:這是睡覺房,是小朋友睡覺的地方(貼"睡覺房"字卡,並讓小朋友摸一摸"睡覺房"這幾個字.以下類推).

(二) 發名字片,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自己的名字

1 、帶領幼兒回座位坐好,用名字卡點名,點到名字的幼兒站起來說"到".教師將名字卡發給幼兒(教師可以先叫能力強的幼兒)

2 、幼兒自己看"名片",鼓勵幼兒自由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名片".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景和兒歌中瞭解訊號燈,斑馬線,天橋等交通設施的功能。

2.能遵守基本的交通規章,在交通設施的關心下平安通行。

活動預備:

1.訊號燈,斑馬線,天橋圖片

2.在老師里布置道路場景,包括若干輛玩具小汽車,用紙畫出斑馬線,訊號燈,用平衡木充當的天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喚起幼兒已有的閱歷。

老師提問:小伴侶們,這是什麼?你在哪裡觀察過這些東西。

老師總結:這些都是在公路上常常會看到的,它們可以關心和愛護人們平安通過,叫做交通設施。

二、使用道具佈置道路場景,引導幼兒觀看情景表演,瞭解常見交通的功能。

老師;爸爸送丫丫去幼兒園,他們一路上會經過哪些交通設施呢?小伴侶,一起來看看吧?

1)在情景表演中瞭解訊號燈和斑馬線的作用。

2)旁白;爸爸和丫丫站在公路邊,他們想過公路。

丫丫;爸爸,我們站在這幹什麼?怎麼還不過公路呀?

老師總結:我們走在公路上,想要平安地通過,就要遵守交通規章。訊號燈可以讓每個人都能平安地過公路,司機叔叔觀察斑馬線就會減速慢行,爸爸、媽媽在開車的時候也要提示他們遵守交通規章。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就有了不少新發覺,他們指出公路上的車子是各種各樣的,有的開的快,有的開的慢;汽車在公路上開時是一邊一個方向的,要不然很危急等等。瞭解訊號燈,斑馬線,天橋,對與我們小班孩子來說完成的真的很不錯。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穿脫套衫,鞏固認識衣領、袖口和前後。

2、在教師示範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練習,掌握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方法。

3、不怕困難,努力動手練習,萌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幼兒穿著套頭衫,教師身穿意見前後不同花紋的套頭衫。

活動過程:

一、認識衣服的衣領、袖口及衣服的裡外。

教師指著自己衣服的不同部位提問:

1、教師:誰知道老師衣服的這個地方叫什麼呢?

2、教師:哪裡是衣服的裡面,哪裡又是衣服的外面呢?衣服的裡面和外面又有什麼不同呢?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經驗,並得出結論:衣服的外面顏色比較鮮豔比較漂亮,而衣服的裡面顏色比較難看並有縫的線。

二、幼兒嘗試自己脫衣服和褲子。

教師請幼兒自己試著脫衣服和褲子。教師在幼兒嘗試的過程中注意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幼兒,鼓勵大家儘量自己想辦法脫衣服和褲子。

三、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表演脫套頭衫和褲子。讓幼兒觀察、瞭解正確地脫衣服忽然褲子的方法。

四、幼兒自由練習脫套頭衫和褲子,教師在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學習看圖念兒歌,進一步熟悉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摺疊衣服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13

教材分析:

春天百花齊放,奼紫嫣紅。賞花是小班幼兒在春季最感興趣的事情。本節活動中,幼兒嘗試用撕貼的方式來呈現美麗的花園。在活動的匯入部分,通過創設“參觀小松鼠的花園”的情境充分調動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從花的顏色、不同造型進行觀察和分析,發散思維,為活動做依託。在創作過程中,鼓勵幼兒選擇花瓣的顏色、構思花瓣的形狀細緻撕貼,解決重難點。在美術製作的過程中,感知春天花朵的絢爛多姿,體會與同伴合作“種花”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感知春天花朵的絢麗多姿,學習用撕貼不同造型花瓣的方法創作美麗的花朵。(重點)

2.能夠對紅、黃、藍、紫等常見色彩進行搭配,花瓣佈局合理。(難點)

3.感受撕貼活動的樂趣,體會與夥伴一起“種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賞花的相關經驗。

2.物質準備:①製作材料:《美麗花園》背景紙,紅、黃、藍各色彩紙,膠棒。

②輔助材料:塑料盒、垃圾桶。③PPt《花園》,多元材料製作展板,背景音樂:岸部真明-花

活動過程:

1.創設花園情境,發散幼兒思維。

1整體欣賞花園,感知花朵的五彩繽紛。

提問:你喜歡哪個顏色的花?

小結:花朵的顏色五顏六色,繽紛多彩。

2欣賞花朵圖片,幫助幼兒梳理花瓣造型的經驗、

提問:它的花瓣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你最喜歡哪一朵?為什麼?

小結:花朵不僅色彩美麗,還有不同的造型。

2.探索、嘗試撕出不同造型的花瓣,引導幼兒發現“種花”的方法。

①幼兒初步嘗試撕花瓣,分享成功經驗。

提問:想做什麼顏色的花?你想把它變成什麼造型的花瓣。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勇敢表達。

②幼兒暢談創作構思。

3.幼兒自主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提出創作要求:

①將花瓣圍著花杆貼上。

②創作完成後可繼續創作不同顏色、造型的花朵。

(2)幼兒創作,教師分層指導。

對於能力較強的幼兒,重點指導其色彩搭配,畫面佈局均勻;對於能力稍弱的幼兒,重點指導其能堅持完成作品。

4.分享與賞析

(1)自評:師幼共同欣賞花園,肯定自我作品。

(2)互評:你最喜歡哪一朵小花?主要從花瓣造型、色彩搭配及創造性進行講評。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辨別筷子顏色、圖案的不同,找相應,並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嘗試用筷子夾食物,體驗美味食物帶來的樂趣,並會分享食物。

3、激發幼兒使用筷子的樂趣。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粉四種顏色圖案的筷子。

2、四種顏色的插筷筒,三種圖案的插筷筒。

3、各種水果切成塊。

4、人手一個碟子,一雙筷,四個插筷筒。

5、錄音機、磁帶。

重點:

配對、分類及使用筷子。

難點:

使用筷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想邀請你們去我家做客,你們願意嗎?

2、但是我遇到困難了,你們幫幫我,好嗎?

二、學習配對

1、(出示筷子)你們看,這是什麼啊?

2、小熊想請我們小朋友給筷子找好朋友,請你們幫他找找好朋友,好嗎?

3、請你從後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樣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嗎?

4、現在請你們從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後去後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兒活動——配對。

6、“xxx,請你說說,你為什麼找他做好朋友?”(請2-3名幼兒)

7、原來你們是因為他們的顏色和圖案一樣,才找他們做好朋友的,你們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學習分類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裡嗎?

2、(出示插筷筒)你們看,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們有什麼不同啊?(顏色)這個是什麼顏色啊?那這個呢?那就請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嗎?待會請你們輕輕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個一個放,千萬不要把他們送錯家了。

3、幼兒活動——分類。

4、請你們看看筷子的家找對了嗎?(如找錯了,請一名幼兒再找,並說說為什麼?)

5、哇,我們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紅筷子送到了紅色的插筷筒裡,把黃筷子送到了黃色的插筷筒裡,把藍筷子送到了藍色的插筷筒裡,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裡,真厲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這就是他們的新家,他們有什麼不同啊?(圖案)這個是什麼圖案?這個呢?對了,一個上面是花花的,一個有蝴蝶,還有一個上面有綠色的圖案。

7、現在請你給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歡什麼樣的筷子,你就輕輕地把他從老家拿出來,然後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嗎?要一個一個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兒活動——再次分類。

9、請你們看看筷子的家找對了嗎?(如找錯了,請一名幼兒再找,並說說為什麼?)

10、哇!你們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孫悟空還厲害啊!

四、學習使用筷子

1、剛才,我們幫筷子找了好朋友,還把他送回了家,那你們知道筷子還有什麼用嗎?

2、對了,筷子還可以夾東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麼用嗎?(請幼兒說說)

3、們數數筷子有幾根?——小小筷子兩根棒。

然後小手怎麼拿?——手握中間對對齊。

再怎麼用?我們請中指幫幫忙,把嘴巴張開來。——張開嘴巴夾夾緊。

最後怎麼樣?——阿嗚阿嗚吃個飽。

4、好,我們一起來試試。(再念一遍mp3/兒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們幫我解決了這麼多的困難,為了謝謝你們,我就請你們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請你們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們一定要用筷子夾,千萬不能用小手抓,因為我們的小手剛才玩過了,很髒,知道嗎?這裡的筷子也髒了,我一你們準備了乾淨的筷子放在後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時候也要有秩序,一個跟著一個,好嗎?然後把食物夾到盤子裡吃。

3、好,我們開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夾給客人老師吃。

5、託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們也請他們一起吃,好嗎?

教學反思:

1、能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筷子進行活動,既方便又簡單也很實用,很貼切農村的鄉土特色。

2、設計的活動能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的水平,有利於幼兒手部小肌肉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3、幼兒在活動中也能大膽地和同伴交流,將自己的玩法與同伴分享,氣氛活動,孩子也很積極投入。

小百科:筷子,是指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華夏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發明於中國,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漢字文化圈。

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體驗和教師在一起的快樂。

2、能主動走進教師,與教師交朋友。

3、知道被人幫助了自己時,要說"謝謝"。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教師與幼兒建立親密關係。

2、紙屑;插塑玩具。

3、閱讀材料2《我和老師做朋友》;操作材料2《做朵紅花送老師》。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討論。

(1)教師自我介紹,表達自己希望與全體幼兒做朋友的願望: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我們是好朋友?(擁抱、親吻、握手)

(2)鼓勵願意和教師做朋友的幼兒勇敢走到前面來,握握老師的手(擁抱、親吻)

2、師創設背景,尋求幼兒幫助。

(1)我的身上有很多的紙屑,用什麼辦法幫助我弄乾淨呢?

(2)我兩隻手上都拿著東西,xx掉在地上了,怎麼辦呢?誰來幫助我?

(3)你幫助了我,我該怎麼說、怎麼做呢?

3、師幼一起玩遊戲。

(1)教師躲在幕布後面和幼兒說話,請幼兒猜猜是哪兩位老師。

(2)教師從幕布下面露出鞋子,請幼兒猜猜是哪位老師。

(3)教師提供插塑,提問:誰願意請老師一起玩?(教師儘量和每組幼兒玩一會兒)

活動建議與提示:

1、這個活動也可當作遊戲來開展,主要是為了增進幼兒與教師的情感,增進幼兒對班級保育老師的認識與瞭解,讓幼兒接納自己班級的教師和保育老師。

2、提供閱讀材料2《我和老師做朋友》,指導幼兒閱讀,說說、試試圖書中的內容。

3、指導幼兒從操作材料2《做朵紅花送老師》中取下花,用棉籤給花朵塗上紅色,作為禮物送給教師。

4、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多與幼兒親密接觸,使幼兒儘快消除陌生感,和教師成為朋友。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它的意義是顯見的,它所提倡的是賦予幼兒一個良好的“社會的界定”,給他們一個積極的“他人眼中的自我”。孩子們渴望愛,渴望對他人的歸屬感,“好朋友”正是這種渴望的外在體現。因此我們應該多為他們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且加以指導。“千里難尋是朋友”,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許多真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