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蘇世民自傳》讀後感

《蘇世民自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世民自傳》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世民自傳》讀後感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記錄了這位黑石集團創始人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不同的人,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不同的視角。花了幾個星期讀完這本書,我最感興趣的,是從一個企業家的角度,去看待這位作者。

在這本427頁的書中,蘇世民好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永動機一樣,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黑石集團,以及他所發起的其他專案裡。在他創設蘇世民學院時,為了建設一個理想的書院,他親自關注建築細節,到書院建成時,往中國跑了有30次。到後來面試學生時他會親自接待所有的候選人,如果有被錄取的候選人猶豫不決,他會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去說服候選人。

能做到這種程度的投入,不僅源於他過人的精力,每天可以只睡5個小時,更是我們強調的,企業家“內在驅動力”的體現。蘇世民在書中談到這一點也說,“把時間和精力投入自己熱愛的事物”,這比為了名、利、乃至他人的敬仰和尊重而做事,更容易獲得成功。

從蘇世民身上我們甚至可以看到,這種內在的動力,是從他的母親身上繼承下來。在他10歲,在父親的商店打工時,已經不斷在說服父親,把他們的店儘可能的往外擴張,去開更多的分店。在他寫這本書時,他甚至認為“一個人可以學著做管理者,甚至可以學著當領導者,卻無法通過學習成為企業家”。

我們在投資中,重要的一環時評估管理層,最看重的因素就是,實際控制人是否具備這種內在驅動力。其實這對我們每個人,在企業經營領域之外也是一樣,為自己的興趣而工作和生活,更有可能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和比較好的效果。

蘇世民展現的另一個特質也很有代表性。一方面,他追求對黑石集團的掌控力,保證公司的戰略方向按照自己的設想前進,這一點在黑石上市時體現的非常明顯。另一方面,在具體的`管理上,他充分放權,信任職業經理人團隊。特別的,在決策流程和組織架構的設計方面,他的做法很像達利奧在橋水倡導的“創意擇優”。決策過程透明,普通員工可以自由表達看法,通過各種機制設計,實現內部的充分討論和平等交流。黑石集團每週一早上的例會,所有的投資團隊都會參加,員工無論年齡大小、級別,有質量的思考都被鼓勵發言。他們希望達到的是,決策結果是團隊成員最好的主意,而不是蘇世民本人的決定。在黑石進行希爾頓專案時,蘇世民的意見跟下屬喬恩相左,但最後公司還是按照喬恩的建議進行了投資。

這也是我們投資中,評估企業家時,關注的一個方面。具備這種特質的企業家,更有可能帶領公司走的更長更遠,特別是在他離開後,公司保持健康運營的概率更高。當然,處在不同行業,要求可能會不同,也不能簡單一概而論。網際網路、科技這些處於變化中的行業,組織扁平化、創意擇優對公司的意義更大。而大部分的傳統制造業,行業相對穩定,很多時候比拼的是公司戰略的執行能力,對管理層和組織架構的要求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