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品)讀《愛的教育》有感15篇

(精品)讀《愛的教育》有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愛的教育》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讀《愛的教育》有感15篇

讀《愛的教育》有感1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峰德·亞米契斯之巔峰之作,記錄的是小學生安利柯的學年紀事。

書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爭吵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得是:學校裡同桌可萊諦不細心把安利柯的紙給弄髒了,可是因為可萊諦得了獎,安利柯很嫉妒他,故意在他臂膀上撞了一下,把他的習字貼也弄髒了,進行報復。兩人差點要打起來。雖然安利柯後悔不該這樣對可萊諦,可是,他又沒有勇氣向可萊諦道歉。最終,可萊諦原諒了他,主動和他和好了。

對於類似於“爭吵”這樣的故事,我也體驗過。一次,我在學校走廊裡打乒乓球,有一個同學來問我借球拍,我想:球拍借給你了,我怎樣打呀於是,我便不答應借她。誰知她死皮白賴的要我借給她,我就生氣了,心想:借不借你是我的權利,你幹嗎必須要問我借。於是便對她說了:“不借就不借,幹嗎必須要問我借!”我說著就生氣地離開了。之後,她從別處借到了球拍,就過來我邀請我一齊玩,我們倆就又玩在一齊了。

此刻我讀了《愛的教育》,我感覺我就像書中的安利柯,不大氣,愛心不夠。如果不是那位同學不計前嫌來找我玩,說不定我從此會少了一個玩伴。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耶。

在生活中,愛無處不在。愛是我忘帶橡皮的時候,同桌借我一塊橡皮;愛還是我題目不明白怎樣解答的時候,教師耐心的輔導;愛也是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為我忙碌的身影。

我們應當學會去愛別人,去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為世界創造完美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像黑夜中的星星晶瑩閃爍,為人們驅逐黑暗,帶來光明與方向;它也像春日裡的陽光明媚溫暖,為大地驅走冬寒,帶來生機與期望。

願世界永遠充滿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2

有一句話說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它通過小學生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很多小故事,從中使我得到了啟示,這些啟示都離不開一個人的愛!

整部書,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一些樸素平淡的語句。裡面的每個小主人公都具有很強的藝術感。例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少年鼓手、賣炭人的兒子、父親的老師等等。他們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感情。

卡羅納是個樂於助人的人,有一個星期六的早晨,他看見二年級裡有一個小孩因為掉了錢,不能買筆記本,站在街上讀,他就把錢給那小孩。他也是個孝順的孩子,每到他母親的生日時,費了3天功夫,寫了一封有8頁長的信,紙的.四周還畫了許多裝飾的花紋送給母親當作生日禮物!

讀著《愛的教育》我思緒萬千;臺上《愛的教育》我心潮起伏,書中那些人物彷彿站在我面前,時時刻刻感動著我。而在同學之間,我也曾經會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吵架,現在回想起來,真不應該。

最後我明白了: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才真正知道愛是無私的、偉大的,我住過世界上最豪華的房子,那便是母親的肚子。(指導教師:李其賢)

讀《愛的教育》有感3

讀完《愛的教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部多麼不朽的小說,小說的作者亞來契斯把書中的每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其中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像的還是那個孤苦伶仃的瘦弱少年——普來可西。

當我讀到普來可西外貌描寫:細得可憐的脖子,曾經被他父親打出血的小耳朵,還有向裡卷短的袖子和那抵擋過父親巴掌的瘦小的手臂……我不禁鼻子一酸,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兒,最終還是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落了下來。普來可西這樣小,家境貧寒,父親又經常喝醉酒後毒打他。可是堅強的'普來可西並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逆境中的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用功讀書,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出了好成績,拿了金獎牌。

當我讀到普萊可西拿到獎牌的時候,我深深地為他感到高興,同時也深深地自愧不如。我們現在生活學習條件都好了,什麼課外書、工具書樣樣俱全,但讀書效率與付出卻遠遠不如從前好。還常常抱怨作業太多、讀書太苦……我也可以感受得到,我近來又鬆懈下來了,學習不像以前那麼用功了,上課沒有專心聽講,課後的作業總是要到很晚才能完成,遇到難題就想退縮,媽媽給我附加的練習題,我總是拖拖拉拉地不願意做。像以前那樣早早做完作業去操場與全班同學愉快跑步、撕名牌的日子也好久沒再來了。

想想普來可西常常餓著肚子上學、默默地裝訂破破的筆記本、借同學的法文書來讀。可憐的普來可西,他是多麼的用功!再看看父母為我準備的滿書櫃的課外讀物,有些書甚至我都沒去翻開過,我感到萬分慚愧。我痛下決心向普來可西那樣咬緊牙關,捏緊拳頭用功讀書!從今天開始我要振奮精神,多做數學練習題,不斷地鍛鍊我的大腦,早上晨讀時決不瞌睡,多背名言、詩詞。上課認真聽講,課後作業認真完成。把落下的功課都補上去,做最棒的自己。

只有這樣,我才能重新獲得心靈的愉悅,不辜負老師、父母的期盼!

讀《愛的教育》有感4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是《愛的奉獻》裡的歌詞,每當我讀《愛的教育》這本書時,總會想起這首歌,那歌詞聲聲入耳。

《愛的教育》的作者是義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看了這部風行全球、催人淚下的作品後,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動了。我的心靈彷彿進行了一次愛的洗禮,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愛是多麼的'神聖、高尚;讓我明白愛原來是如此簡單;讓我領悟愛就是如此純潔……

記得有一次,恩里科的同學加羅菲玩雪時,不小心打傷了一位老人的眼睛。加羅菲很害怕,但在同學加羅內的勸告下,承認了錯誤。這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愛!在加羅菲承認錯誤的那一刻,許多人舉起拳頭想揍他,加羅菲嚇得差點暈倒。這時,校長說話了:“既然他有勇氣承認錯誤,我們就不要傷害他。”這是校長真切的關愛!那位老人並沒有責怪加羅菲,回家後,對家人說:“唉,我想起那可憐的孩子被嚇得臉色蒼白的樣子就難受。”老人是受害者,但他寬容的心包容了加羅菲的過失,這是老人寬容的愛!幾天後,加羅菲來探望老人,他為了感謝老人的原諒,把自己的心血——小集郵本送給了老人。這是加羅菲真誠的愛。老人暫時收下了集郵本,痊癒了後,他把集郵本還給了加羅菲,還加了三張郵票。這是老人以德報怨寬大胸懷的愛!

其實,愛就在我們身邊。回想“5.12”四川地震,就是因為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能讓在災民重建家園,重新找到幸福。看看我們平時的生活:公共汽車上,人們主動騰出座位,讓給有需要的人;馬路上,有關心老人,扶著過馬路的動人畫面;商場裡,人群擁擠時,互相禮讓的文明行為……只要你用愛看這世界,愛就到處可見。

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世界真正成為美好的人間;讓我們的愛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世界到處都有溫暖;讓我們的愛都為文明社會添光彩!

讀《愛的教育》有感5

教育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我們帶來自信和快樂。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其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是一位作家對《愛的教育》這本書的精典點評,也讓我深受啟發。

這本《愛的教育》主要以一個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眼光,用日記的形式,從四年級開學第一天起,一直寫到第二年的七月結束。講述了許多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庭裡的故事。它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小的事情,表露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了人生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

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十分感動。有一個小孩叫敘利亞,他家裡手頭比較拮据,父親負擔一家的生計。父親白天上班,晚上替人抄寫封條,抄五百張所得的寫費是六角錢,敘利亞見他父親很辛苦也想幫忙。他發現父親一到12點就回屋休息,停止工作。有一天敘利亞等父親回屋後,穿好衣服,到了父親的房間,點亮燈,躡手躡腳地寫著一張張封條,一直寫到一百六下張,數了數值兩角錢了,這才回屋休息。敘利亞這樣寫了好幾天,父親很高興。因為父親還沒發現敘利亞在幫助他,認為自已還著實未老。可是敘利亞睡眠不足,成績下降,沒少被父親責罵,他都在心裡忍著。直到有一天,父親知道了真相,知道自已孩子為了掙錢幫自已抄寫封條,三個月沒有睡好覺,還要被自已罵,他心裡悔恨不已。這個故事發人深省,講了父子之間愛的故事,充分體現出這個孩子對父母的一片孝心。當然還有許多這樣動人、有趣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就讀一讀這本書吧,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讀了這本書,裡面的事就彷彿發生在我們身邊。它教導我們要用一顆寬容的、真誠的'、進取的、善良的心去愛祖國、愛老師、愛家長、愛同學、愛弱小,這樣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讀《愛的教育》有感6

這裡有讓人留戀的美景:天氣好的時候,甲板上佈滿美麗的陽光,寂靜的大海呈現出金黃色,如火的殘陽將片片雲彩染成紅色,整個海洋如同一片火海;夜晚,波光粼粼的海面不停地閃爍,彷彿做夢一般,很不真實。這裡有可愛的小夥伴:聰明的圓臉,黑黑的.頭髮露在圓錐形的帽子外邊,小丑打扮,白袖子,衣服上繡著黑色花樣,穿著一雙布鞋。那真是一個快樂的小孩,大家都喜歡他。這裡還有一群同齡人。

沒錯,這就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在這本書裡到處瀰漫著愛的氣息:二年級學生羅佩蒂為了救一個站在街上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大家都稱讚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一個小男孩因為受別人的羞辱而氣憤地將墨水瓶丟向欺侮他的同學,不想卻丟在了剛走進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並沒有盲目責怪他,而是把事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並讓肇事者承認錯誤。還有許多故事都讓人看了還想再看一遍。讀了愛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種純真的友情,博愛的親情,無私的師生之情。這些都是人世間最美的情感。

它讓我感動,讓我讀起來就好像在充滿愛的海洋裡翱遊。這次我閱讀了這本書,受益匪淺。馬曉樂

讀《愛的教育》有感7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愛的教育》,書中的肺腑之言讓我感受至深!

《愛的教育》是亞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被譽為義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本書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了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所有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在最平實的字裡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每一種愛都驚天動地。書中有很多人物:勇敢的卡羅納、狡猾的弗蘭蒂、可憐的科羅西……我最喜歡的是卡羅納,他會幫助弱小,還因為二年級裡有一個小孩掉了錢,不能買筆記本,卡羅納慷慨解囊把錢給了那小孩!書中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名叫《撒丁島的少年鼓手》。它講述了小鼓手在庫斯托戰役打響的笫一天,奮勇上戰場得到了上尉先生的認可,然後上尉將條子交給部隊!過了一會兒,少年話被敵人看見,原來只是摔了一跤,上尉鬆了一口氣,最後把紙條送過去了!

雖說這本書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一些平淡的語句。開始讀時讓我思緒萬千,讀後讓我心潮起伏,書中那些語句栩栩如生,讓我讚歎不已!俗話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愛是透明的,雖說它或許很渺小,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愛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存在著!

讀《愛的教育》有感8

書是我的老師,教給我豐富的知識;書是我的朋友,陪伴我遠離寂寞;書更是我的知己,排解我心中的煩惱。走進我的房間,書架上擠滿了大大小小的書。我又一次拿起放在中間那本書——《愛的教育》,它是姑姑送我的禮物。

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筆下的小男孩安利柯又和我見面了。跟著他的腳步,我回顧了他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安利柯身邊的朋友們一個個向我走來。正義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代洛西,堅強勤奮的斯代第……

這些夥伴們身上閃耀的道德光芒猶如盛開的鮮花,那一份美好感動了我的心。《仁慈的花朵》便是其中的一朵。放學時,安利柯走到女子小學門前看見一個年紀比他小的少年一直在流淚。一臉煤煙的少年是掃煙筒的。因為口袋破了,辛辛苦苦賺的.三十個銅板沒影了。走出校門的女生們關心地詢問他。交不了帳,要挨師傅的打了,少年滿心委屈地哭了。大家一個個拿出身上僅有的錢補償他,沒帶錢的則很不安地把手中的花插在他的衣袋、帽子。少年笑了!這是可貴的、仁慈的花。讀著讀著我想到了每週一,在學校的升旗儀式上,值周老師都要表揚每個年級的好人好事。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每一天在我們班也有這樣樂於助人的好榜樣。同學發燒了他們陪同去量體溫,同學遇到難題他們耐心講解,同學傷心流淚他們安慰鼓勁……俊仁同學腳燙傷的日子裡,同學們自發地輪流送飯。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哪!班級中,同學們的互幫互助讓大家彼此感恩。不管是校內的還是校外,當他人有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力所能及,都要毫不猶豫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把《愛的教育》輕輕放回書架,我想說,和好書交朋友吧,牽著它的手,你將走進神奇的世界。當你第二次第三次牽著它的手,它又將抽出新芽綻放花朵。那就讓我們一起繼續傳遞愛的教育吧!

讀《愛的教育》有感9

我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發現愛無處不在。當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有一方能夠謙讓這就是愛。當媽媽勞累的時候,我為媽媽端上一杯熱茶這就是愛。

讀完《愛的教育》後我感觸最深的是為父著想和醫院的天使這兩篇。為父著想是講的許利亞想減輕父親的負擔,誒默默地幫助父親寫稿件,被父親誤會後一直堅持。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要體諒父母的艱辛多為父母著想。

醫院的天使這一篇是寫的'有一個少年要去看望自己的父親。少年把別人認成自己的父親了。當他知道後而一直照顧他直到他死去。

人人只要奉獻一點點愛,世界會變的更美好。

讀《愛的教育》有感10

《愛的教育》向人們展示的是這樣一個“愛”的世界,我在讀完這本書時,不由地發出這樣的感嘆:

“但願我們自己、以及環繞於我們周圍的人,都能夠成為像書中那些人們一樣高尚、可愛!但願我們能有一顆像他們一樣的溫柔善感的心!但願我們能夠度過一個雖然不盡如意,但卻充滿了‘真情’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本書中所體現出來的“塵世天國”的理想,以及閃耀於其中的“愛”的光芒。在二十一世紀的天空依然燦若一顆啟明的星辰,一個在黑暗中踟躕的孩子,將望著它找到自己的路!孩子不再孤獨了,因為有它一直陪著這個孩子回家,他臉上的神情不再是害怕,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微笑……

這本書中的《爭吵》一文令我印象最深。主要的內容是:可萊蒂不小心弄髒了“我”的本子,卻微笑地道歉,使“我”非常生氣,所以“我”故意弄髒回他的.本子,但可萊蒂卻在放學後跟“我”和解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本以為父親也會像自己一樣高興,但是父親卻嚴厲地教育“我”——要學會寬容。其實父親向“我”折的並不只是一把戒尺,他只是想讓“我”明白,不能向一位比自己更加高尚的人舉起戒尺,更何況那位是“我”的好朋友。父親真正的想法是讓“我”學會原諒他人,寬容他人。因為,只有自己更寬容別人、原諒別人,自已才能感到快樂。

而我真正感受到的是:蔚藍的天空雖比藍晶的大海廣闊,但人的心胸卻比蔚藍的天空更寬大。因為寬容是一種快樂,寬容是一種幸福,它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灌注於我們。讓我們覺得那是你對他的一種愛,一種不分彼此的愛,它會慢慢地進入我們的心田,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寬容。

讀《愛的教育》有感11

在某大學,教授對學生做了個小測試,卷子上的最後一道題非常特殊:如果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你最需要什麼?全班同學都寫了“地位、金錢、榮譽”這三個詞。最後教授公佈了答案,只有一個字:愛!雖然是簡單的一個字,但它可以撫平你心中那道痛苦的疤,使你的心再次充滿活力。而地位、金錢和榮譽呢?它們只是你暫時的“止痛藥”,那道疤卻永遠留在了你的心裡。

“人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愛,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愛,也許只是一個細節,也許只是個眼神,但它卻值得我們去加倍珍惜。

一天早晨,媽媽告訴我,我們一個遠房親戚的兒子要來我們家做客。臨近中午時分,門鈴響了,我跑去開門,門口站著一個小男孩,黑黝黝的面板,一雙大大的眼睛。他輕輕地把鞋子脫去,向屋裡打量了一番,便不再做聲了。吃晚飯時,桌上放著許多好菜,小男孩(偉偉)去看著這些菜發呆。“吃吧不然菜就涼了!”媽媽熱情地夾給偉偉一隻螃蟹。偉偉看著這隻螃蟹,把他一直放在身後的那隻手拿了上來想去抓,可眼神裡卻充滿了猶豫。他整了整衣領,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皺巴巴的袋子和幾張紙巾,然後將螃蟹小心翼翼地包進紙巾裝進了袋子裡。“你怎麼不吃蟹呀?”媽媽一邊給他夾菜一邊問。“我……我……”他的嘴脣微微抖動了一下子,“我家從來沒有買過螃蟹,我爸爸工作很辛苦。我想拿回去給他吃吃。我爸爸也這樣,已有好吃的,他就會給奶奶吃……”他低著頭,兩隻黑乎乎的'小手不停地擺弄著衣角。媽媽麻利地把剩下的那隻大螃蟹夾到他的碗裡,說:“那你一定也沒怎麼吃過吧,來,這個給你吃!”他微微抬頭。眼裡流露出喜悅的神情。然而,片刻之後他又把螃蟹裝進袋子裡,還迅速打了個結呢,好像生怕誰再偷了似的。“怎麼又不吃啊?”媽媽一臉疑惑。“我……我想媽媽也沒有吃過,這一個留給她吃吧!”他眉頭緊鎖,眼睛一眨也不眨的。“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媽媽讚揚道,邊說著還邊夾了好多菜給他。愛,如果像空氣一樣,充滿了人的內心,融入了人的生命,那樣,我們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嫉妒,有欺騙,有邪惡了。

各種各樣的酒能調製成雞尾酒,各種各樣的愛能調製成幸福。有了愛,就有了世界!你付出了愛,別人就會雙倍回報於你!

愛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開啟我們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裡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讀《愛的教育》有感12

暑假裡,老師推薦我們看《愛的教育》,這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

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中國小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13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義大利著名作家德米亞歇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給大家展示了各種不同的愛。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安利柯小男孩,他記錄下的“每月故事”都是身邊一個個感動人心的故事,包括他父母的諄諄教誨,老師的默默辛勞和同學的團結互助,都體現了各種不同程度、不同層面,但卻溫暖人心的愛有對學習的愛:有對朋友的愛,有對父母的愛,有對師長的愛,在閱讀中我彷彿融入到了這一個個故事裡面,感受到了愛的神奇魔力,心裡盪漾著一陣陣感動,如同大海上的波濤陣陣,同時我也得到一個深刻的教誨,感受到了世界上的真愛無處不在。

感動之餘,我也在默默反思著:父母那麼疼愛我們,為我們打點好一切,讓我們吃飽穿暖用好。我們在接受父母的疼愛時,曾抱有一絲絲感恩之心嗎?也許,給他們倒一杯茶,為他們捶捶背,詢問一下他們的工作情況和身體狀況,聽聽我們訴說心中的煩惱或是分享愉快的校園生活,父母就能心滿意足了。

曾經有許多老師、同學幫助過我,老師在學習上為我鋪設基石,同學在我的學習生活中為我加油助力。一個個讚許期望的眼神、一份份千叮嚀萬囑咐、一張張溫暖人心的笑臉,我心存感謝嗎?我是否能將這種無私的幫助提供給別人呢?有愛的.社會,懂愛的社會,才能將愛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愛,讓我學會了怎麼去表達愛、傳遞愛,讓我從小就心懷一顆感恩的心,關愛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我們活著,所以豐富多彩;我們愛著所以執著勇敢!愛,是一雙可以相執的手和一顆理解的心;愛,是無私地奉獻;愛,是空氣無時無刻圍繞在我們身邊。感受著各型各色的愛,我們應心懷感恩。感恩大自然的賜予,感恩時間的公正,感恩父母的悉心照料,感恩老師的教導,感恩好心人的出手相助。感恩不只是感謝,更是一種行動:珍惜大自然的資源,認真對待每一分一秒,給予父母關懷,用端正的學習態度迴應老師,懷著同樣助人為樂的心施於困難之人援助。愛讓我學會感恩!

教師點評:這篇文章中心突出,層次清晰,結構嚴謹,語言流暢。以《愛的教育》為閱讀體驗,闡述了閱讀之後對感恩的思考,文章運用大量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形象生動,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愛才懂得感恩,因為感恩世界才會充滿愛"的道理。文章結構上從全書更改入手,再描寫自己的感悟,結構明快,縝密而從容,感情真摯,健康而飽滿。

讀《愛的教育》有感14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裡的爭吵。這個故事是講安利柯和克萊諦因為一場誤會吵架了。

事情的起初是這樣的,因為安利柯的'同學小石匠病了,所以老師叫他幫小石匠抄寫每月故事。他正抄的認真時,旁邊的克萊諦突然砰了一下他的胳膊肘,墨水把本子弄髒了,字跡也看不清了。讀到這裡,我覺得克萊諦有點做的不對。可是往下讀,卻發現安利柯還罵了克萊諦,並且還想報復克萊諦,也不願意接受克萊諦真誠的道歉。

雖然有幾次安利柯想起爸爸對他的教導“應該知錯認錯。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可是安利柯還是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最後,還是克萊蒂微笑著對安利柯說“讓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吧。”這時他們倆才和好如初。

這個故事告訴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即使在友誼斷裂之後,也一定要及時向朋友真誠的道歉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讓友誼重新連起來。

讀《愛的教育》有感15

當第一次開啟《愛的教育》這本書時,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它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講述了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讀完後我最大的感觸,那就是愛?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動不已:有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安利柯生病時,他的母親照顧他的情景。以至於我都放下書好幾天了,安利柯生病時的情景卻仍歷歷在目:當安利柯生病時,他的母親整日整夜地守在他的床前,靜靜地聽著他的呼吸。她怕得全身發抖,以為馬上就要失去自己的兒子;她因為過度悲傷而痛哭;她寧願去乞討、寧願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挽救自己的兒子。

安利柯的母親深深的愛令我感觸良深:我的父母,也是這般的愛著我,每天為我燒飯洗衣,對我噓寒問暖,而我,經常為了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我會跟父母賭氣,甚至向父母發脾氣,絲毫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應該了……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一個朋友。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人世間最神聖的莫過於母愛,踐踏這種感情的人是可恥的。一個殺人犯,只要他還敬重他的母親,就說明他還有起碼的仁德。而一個成功者,無論他多麼光彩照人,如果使母親傷心,他便會分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