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陳惠芳《詠華山》課堂教學有感優秀作文1200字

觀陳惠芳《詠華山》課堂教學有感優秀作文12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在蘇教版首次閱讀大賽上,江蘇張建剛老師執教的一年級課文《詠華山》一文得到了評委的一致認可和聽者的高度讚賞。我聽之觀之,覺得這節課的教學特別讓人信服的有兩點:一是教者自然的教態平和的教風,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二是能借助畫面理解詞語的意思,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但信服之餘,也認為此次教學存在以下不足:5.c

觀陳惠芳《詠華山》課堂教學有感優秀作文1200字

一、虛假的寫字

張老師在課尾安排的書寫“與、齊”兩個生字的教學,得到了廣大專家的認可,認為他把低段的寫字教學真正落到了實處,我則不以為然。縱觀張老師第二課時的教學,基本是分成了三個環節:一是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生字新詞;二是理解課文讀好課文;三是學寫“與、齊”。有張老師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在猜測張老師第一課時都幹了什麼?張老師在第一課時應該5.c 是學了本課的生字新詞(這從第二課時的第一環節可以看出來)和讀了書的(讀好書,寫好字是傳統第一課時最基本的5.c 教學任務)。那麼學了生字新詞的什麼呢?我們都知道,生字教學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音、形、義”,本課共有生字七個,我們可以認定張老師在第一課時徹底完成了其他五個生字(華、間、稱、代、歲)的音形義的教學。可為什麼獨獨留兩個生字的書寫在第二課時呢?教者是想體現低段字詞教學的重要性還是如人所說低段的每一課時都需要有寫字的環節?我們知道生字的教學除了新授還有複習和鞏固,按照張老師的課時安排,理應是在第一課時完成字詞的書寫任務的,而第二課時要體現寫字教學的話,也應該是鞏固式而非新授式的。如果像張老師如此的課時安排還需要在第二課時進行生字的新授,那麼5.c 他在兩課時的教學流程中,是無法完成這課書的真正教學的。由此可見,張老師此環節的安排是刻意而為,是想給評委和教者看看,他是非常重視低段的寫字教學的!

二、零碎的分析

“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啊!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這是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前面幾句話,描寫了寇準和先生登山的過程和登上山頂的所見所感,本是一氣呵成。但在教者的教學過程中被隔離成這麼幾個片段(分別有教者的幻燈顯示):“啊!華山真高哇!”“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遠遠近近的山”“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使一段整體的文字顯得支離破碎。正因為教師零碎的分析,學生的朗讀雖然讀得不錯,但卻不是來自對於文字的真正理解,而是來自於老師的範讀以及說話的語氣等等。要不就不會出現後面進行詩句教學時,無水到渠成之感。5.c

三、文字的忽視

此處文字的忽視是指教者在進行這課書的教學時,學生由始至終好象就沒有開啟過書,一直把頭抬著看著大螢幕進行課文的學習。由此我們不得不追問,學生還要不要低下頭來讀書?還要不要捧起書來讀書?從事低年級教學的老師都有這麼一個經驗,有些孩子雖然有時說得頭頭是道,但真讓他捧起書來讀時,卻還會讀得結結巴巴。由此可見對於文字的重視,不僅體現在對文字內容的分析理解上,5.c 還需要我們教者尊重文字,時常讓學生能捧起書來,真正讀起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