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解說詞 > 美麗鄉村宣傳片解說詞範文(通用5篇)

美麗鄉村宣傳片解說詞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5K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能夠利用到解說詞的場合越來越多,在寫作上,解說詞有一定的書寫規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麗鄉村宣傳片解說詞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麗鄉村宣傳片解說詞範文(通用5篇)

美麗鄉村宣傳片解說詞1

這裡是華夏始祖黃帝生息的搖籃;

這裡是周先祖公劉“教民稼穡”之地;

這裡是唐玄宗夢中游走的人間仙境;

這裡是播撒紅色革命火種的原野。

旭日初照,光芒萬丈;

秀美山川,生機盎然。

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正逢盛世,寧靜致遠!

俗語說:“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邊”,千里董志塬留給慶陽的不僅僅是天下黃土第一原、“隴東糧倉”等聞名遐邇的美譽,更多的是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種傳承和思考。穿越刀耕火種的蒼茫歲月,巍峨迤邐的子午嶺和依山而臥的皇帝冢,為我們打開了中華文明起始之源——正寧縣悠久燦爛的文化史。

正寧因羅川古城而聞名,羅川又因四郞河而靈秀。四千多年前周先祖公劉在這裡“教民稼穡”,開啟了中華民族的農耕文化,羅川古城的文化底蘊也因此在中國文化史上大放異彩。千百年來,文史古蹟,斑駁遺存:秦直道跨越時空,依稀可聞金戈鐵馬;鵰翎關居高臨下,看似守望秦時明月;四郎河奔騰不息,吟唱“四郎救人舍性命,想起四郎心裡酸”的動人歌謠,同時也講述著唐朝那個“卻把羅川改真寧”的美麗傳說。

厚重的文明沉澱,為正寧融進了更多的元素,在這樣一個承載了太多符號的山村,羅川古鎮是極佳的代行者,唐代龍鳳晒菸聞名遐爾,宋承天觀碑、元燕慶安墓碑風韻依然,明趙氏牘坊兩袖清風,“堅持清白”,見證者正寧今昔的繁榮和滄桑。抗戰時代,馮玉祥將軍的“仁人之言”題字碑,更是憂國憂民的千古絕唱。

這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革命星星燎原的紅色沃土。

正寧縣總面積1319.5平方公里,擁有24萬人口,溝壑交錯,樑峁層疊,塬川相間。國道為龍頭,縣道為軀幹,鄉道為骨架,村道為延伸,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挾陝甘交通之咽喉,向西2小時與寧縣相攜達成西峰市都市圈,向東3小時可達西安經濟圈。這座被人文與山水浸潤的美麗山村,書寫著一卷蕩氣迴腸的史詩。

或許,只有行走在底蘊深厚的正寧,才能感受到輝煌燦爛的民俗文化。

越千年而餘緒未泯的正寧香包,是中華民族“原生態”文化的積澱和傳承,更是黃土高原農耕文化史的的見證和再生,被專家學者譽為神奇瑰麗的民族“活化石”。與之相應的還有以彭粉女為代表的剪紙、傳承5000年的根雕等藝術,推動了正寧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

如果說香包是正寧文化的驚世之獻,那麼特色產業則給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正寧,插上騰飛的翅膀。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吸納了山水靈氣的正寧,穿越歷史雲煙,攜周先祖風骨,鏗鏘而來。聰慧睿智、勤勞勇敢的24萬正寧人民,以開拓創新的勇氣和精神,高舉改革、發展、和諧、繁榮的偉大旗幟,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實施“塬面果煙、川區蔬菜、林緣草畜、全縣勞務”的產業佈局和“林果增效、烤煙規範、草畜推進、瓜菜提質、勞務增收、龍頭帶動、工業反哺、糧油增產”的八項工程,建成萬畝果園基地鄉鎮7個、專業村51個,全縣果園面積累計達到25.8萬畝,宮河現代化農業綜合示範園、塑料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烤煙種植示範基地、養殖基地、草畜基地的建立,讓正寧的農業產業風生水起,“隴蜜”蘋果、“宮河”大蔥、羅川旱菸等特色產品走俏省內外,年產值高達6億元。

極目遠眺,綠意盎然的十萬畝果園讓羅川古城充滿無限生機,一碧萬頃的農業產業園讓正寧新城綻放璀璨光芒。

當年風來黃土飛、雨來一地泥的村落被寫進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漂亮外牆及歐式風情的房屋。讓我們不敢相信這裡就是過去傳說的“革命老區”。昔日光線幽暗、柴火煙燻的窯洞變成了窗明几淨、白牆紅瓦的別墅;坑窪不平的道路被寬闊平坦、閃閃發亮的柏油路替換,土炕變成了柔軟舒適的席夢思床,溫馨的居室、精美的傢俱、寬大的沙發、超薄的液晶電視,太陽能浴室,上下水獨立的衛生間等高科技新生活,形成了人居社群化、環境優美化、生活小康化的現代化村莊。

策馬揚鞭正其時,千帆競發逐浪高,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猶如美麗的卷軸,正在這篇富饒的熱土上方騰空而越、徐徐展開。

別墅新村同心同德樹新風,魅力正寧展望未來寫華章。正寧縣在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同時,整合教育資源,強化教育培訓,著力培育現代農民,提高素質,增加收入,使正寧的人均純收入高過全省水平。堅持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向,高度關注民生,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逐步完善的教育、養老院等社會保障體系確保了孩子有學上和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走進正寧,不變的是記載著過去滄桑歲月的龍爪槐。改變的卻是村屋民居、醫院校舍。寬敞明亮,書香濃郁,乾淨整潔的校園,培育著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學有所地,書有所讀的農家書屋,科技文明唱響《新時代》,乾淨整潔、熱情溫馨的醫療服務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在基層組織建設上,健全了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級財務審計監督及村幹部離任審計等制度,全面推行“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促進了村務管理民主化、科學化,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學校、文明社群、五好家庭、誠信單位、誠信個體戶和“四美在農家”、“道德模範”、“好媳婦”“好公婆”“文明家庭”等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評活動,高唱婉轉悠揚,和諧美妙的《好日子》。

歌聲唱晚,和諧安謐的夜色下,燈火闌珊處,情侶漫步;別墅新村裡,四世同堂。

鳥瞰溝壑交錯,樑峁層疊的神奇土地,遙想革命人士當年熱血奮戰的.神奇故事,解讀正寧在改革開放的潮頭長風破浪的豪邁氣勢。今天的正寧,厚積薄發,載著昨日的榮譽和明天的希望,邁開堅定的步伐,激情昂揚地跨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綠化模範縣、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先進縣、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系統工程建設先進縣及全省烤煙重點縣、科普示範縣、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甘肅省文化工作先進縣以及省級文明縣、平安縣等眾多的名譽稱號的實至名歸,也進一步體現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對正寧的高度重視和關懷。

滄海桑田難掩光芒,砥礪千年熠熠生輝,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園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正寧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的強勁兩翼。

儲量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為正寧打造工業強縣帶來重大的戰略機遇,儲量達19億多噸的煤炭,佔全省煤炭總量的90%以上,使正寧成為名副其實的隴上煤都。寧正煤田核桃峪800萬噸礦井、寧長二級運煤通道正在建設,4×100萬千瓦電廠、煤田供水工程等重大專案即將開工,羅川煤田正待開發。豐富的礦產資源,正在給正寧縣人民帶來巨大物質財富,同時給正寧強縣富民政策和各項經濟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輝煌屬於歷史。展望未來,這顆隴上明珠,依託廣闊的原生態森林面積和豐富的煤炭資源,彰顯“綠”的意蘊,提升“文”的內涵,改善“居”的環境,加快“商”的發展,緊跟時代步伐,規劃與時俱進,依託農業科技產業園,隴上煤都,待開發的旅遊資源,必將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紅日,從子午嶺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嗩吶,在黃帝生息的大地上奏響。

和諧、文明的正寧,燃燒著希望和未來。

美麗、幸福的正寧,抒寫著開放和發展。

故地新村,傳承千年古韻金風,隴上明珠,美麗鄭正寧如此多嬌!

美麗鄉村宣傳片解說詞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華龍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總部所在地。具有亦城亦鄉的特點,兼有城區和近郊兩種資源、兩個優勢。

華龍區將地域特色與文化稟賦、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相結合,以傳統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雜技特色文化遊、農業生態休閒遊、美麗鄉村遊互相融合的新路子,形成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美麗鄉村發展新格局。

城鄉統籌風景秀

建設幸福美好家園,是46萬華龍兒女的共同願望。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推進會、現場辦公會、重點專案排程會,專題研究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華龍區正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努力前行,美麗華龍的目標越來越近。

按照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的總體要求,持續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投入力度,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

高標準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了便民服務全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了“五通”:通路、通水、通氣、通網、通車。

率先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了城鄉環境衛生一個標準,一個模式。

近郊的辛廟、馬呼屯等村基礎設施完備,遠郊的東北莊、東田村等村鄉土氣息濃厚。

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廊道綜合提升,讓大地增綠,環境增美、農民增收,落實村內河長制,打造瀦龍河水系景觀,呈現出了水清、岸綠、景美的新貌。

蝶飛蜂舞遊人醉

一張藍圖,從容運筆。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閒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遊客為中心,第一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農旅融合新業態在華龍區遍地開花,風生水起。

華龍區大力發展都市生態休閒觀光農業,打造濮東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區。制定了《都市生態農業發展規劃》,構建“1125”空間佈局字幕:(即構建“一心一帶兩軸五區”,以東北莊雜技文化園區為主打造“特色文化中心”,圍繞瀦瀧河構建“濱河景觀帶”,圍繞G342打造“橫向生態廊道”,圍繞X008打造“縱向生態廊道”,打造中部雜技文化博覽區、西部生態健身養老區、東部休閒農業體驗區、南部花卉苗木觀光區、北部採摘體驗區),

逐步實現“2115”建設目標

字幕:(完成2個主題園區、十大特色園區、十大農業節會和50家民宿或農家樂)。

全區流轉土地已達到3萬餘畝,豐地、豐碩、小鎮花田、豫龍、寧安等一批高科技農業園區,規模大、標準高、帶動作用明顯。

每年4月開始,華龍區就會湧現出一個又一個的賞花高潮,來踏青觀景的遊客一波接一波。

“兒童急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東田花海、龍城四季、寧安小鎮的油菜花,金黃滿地,芳香四溢。

成功了舉辦“賞油菜花海、觀鄉土雜技”首屆油菜花節和“太陽花開情滿華龍”首屆向日葵節。

節會和觀光踏青、採風攝影、騎行健身、文化交流等於一體的鄉村生態旅遊成為市民生活的新時尚。

守護鄉愁留住根鄉土,永遠是褪不掉的底色。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華龍區緊緊圍繞“保護”和“發展”兩大主題,著力打造生態特色村、歷史文化名村、雜技特色小鎮,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按照“通、淨、綠、亮、文”的標準,市級示範村達到17個,穩步提升12個區級重點村。

站在時代前沿,尊重歷史,留住鄉愁,華龍區賦予美麗鄉村深刻的內涵。

在勝利辦馬呼屯村,街道文化成為最大的亮點,通過浮雕、牆體繪畫、藝術連廊的形式,展現了馬呼屯的村史、孝道文化、村內歷史故事。一個因烤紅薯聞名的村莊,烤出了新時代的新生活。麻書奎等多名義務教書法的志願者,帶領村民走進了書法藝術的殿堂。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將在馬呼屯變成現實。

在嶽村鎮東田村,一座座農家院錯落有致,路邊的文化牆生動活現,老石碾、老磨盤、老瓦罐等老物件把村莊裝扮得別具風情。大力發掘歷史、民俗、紅色文化,豐富文化載體,對閒置房屋和莊基進行再利用,完成了村內牆體立面改造,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東北莊建業大集古鎮,有古樸生活氣息的市井街,青磚藍瓦的麒麟影壁和月亮拱門,街道兩側均是仿明清古建築和精彩絕倫的雜技表演,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東北莊雜技小鎮成功入選全國特色小鎮,發展如日中天。豫北最大的野生動物,古沉木博物館等專案的建設,讓東北莊雜技文化旅遊再次騰飛。

在這些村莊的引領下,華龍區美麗鄉村亮點紛呈,群星閃爍:戚城屯成為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花果村,牛村成為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村,邢莊成為休閒娛樂、觀光旅遊的瓜果採摘村,西嶽村成為親近自然、樂享幸福的農耕體驗村。

如今的華龍區,形成了慶南和沿G342國道兩個美麗鄉村示範帶,成為全市人民的花園、果園、遊園、樂園,濮陽東部城市遊園的名字越來越響亮。

農旅融合繪新景,鄉村振興開新篇。我們堅信,乘著黨的十九大強勁東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華龍區人民一定會用努力和汗水,讓鄉村振興為龍都增色,為中國添彩。

美麗鄉村宣傳片解說詞3

蒙山高,沂水長。素以紅色沂蒙山革命老區而著稱的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總面積1.7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042萬,是山東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市。

臨沂歷史悠久,古稱琅琊郡、沂州府,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臨沂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文化資源。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於臨沂城。孔子72賢徒中有13人生長在臨沂。歷史上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在臨沂。有書聖王羲之、智勝諸葛亮、大書法家顏真卿、算聖劉洪等歷史名人。

臨沂是物流業發達的商業都市。臨沂,區位樞紐城市優勢明顯,形成了海上、空中、公路、鐵路相銜接的立體交通網路,為物流航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臨沂商城年成交額超800億元,在全國批發市場中列第二位,天下物流,中國臨沂,物流天下。

山東金奧機械有限公司坐落於臨沂這座美麗的.城市,中國植保機械的搖籃-----國家級工業園區臨沂市高新園區。

山東金奧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產品設計、開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高科技的專業化公司。公司佔地面積達150畝,擁有固定資產6000萬元;公司自成立以來,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發展思路、以顧客滿意為最高宗旨,牢固樹立“品質—金奧人的尊嚴,創新—金奧人的靈魂,市場—金奧人的戰場,誠信—金奧人的生命”的金奧精神。

公司堅持“團隊以人才為本、人才以品質為本”的人才觀,金奧公司通過多渠道吸納優秀人才充實企業團隊,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優化人員結構、強化稀缺人才培養、規劃員工職業生涯、加強職工教育培訓,落實人本管理,形成了一支學歷、專業和年齡結構合理、充滿熱情、樂於奉獻、富於創新、勇於開拓、團結拼搏的隊伍,滿足了企業的發展需要。目前公司現有員工500餘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0人,高階技術人員10人。金奧公司在不斷引進優秀人才加盟的同時,積極與各高等院校建立校企聯合,保證了企業整體素質的提升。為搞好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公司每年都舉辦各種形式的文藝、體育、以及社會慈善等活動,有力地推進了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以廠為家、愛崗敬業、貢獻自我、回報社會的良好企業文化。

美麗鄉村宣傳片解說詞4

雅魯洶湧,龍江春濃。

厚重的黑土文化,給了龍江大地豐盈的滋養。這裡文風熾盛,教育興隆。職業教育——一簇嶄新的城市名片,綻放出耀眼的光環,映照美麗的龍江。

龍江縣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作為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和保就業、惠民生、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作為讓人人共享出彩機會、創造更大人才紅利的有效途徑,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鋪就了一條希望之路。

運籌帷幄謀發展乘勢而上譜新篇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抓經濟必須抓職業教育,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的理念,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職業教育推動縣域經濟發展。xx年,龍江縣被列入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試點縣。縣委王兆憲書記在調研中指出:“要把職業教育辦成龍江的亮點”;縣政府劉雁東縣長提出:“要舉全縣之力,做好試點縣建立工作”;縣政府主管教育縣長何偉英親自參與討論試點縣建立方案。利用國家集中連片困難縣扶貧專項資金1000萬元和縣政府專項資金,新建職教中心學校6300平方米綜合實訓樓。

抓住“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有利契機,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財政投入300餘萬元,各類培訓達3萬餘人次,提升了農村勞動力的市場競爭力。

xx年,龍江縣被市政府列入全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基點縣,縣政府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八大改革內容之一,建立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部門配合、企業參與、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辦學機制。成立了由財政、農業、林業、人社、教育等32部門組成的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聯席會議制度”,並將把職業教育納入對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工作目標考核之中。

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領導多次視察和調研職業教育,進行現場辦公。

縣政府加大財政支援力度,城市教育附加費的30%用於職業教育,並逐年增加;專項經費由30萬元增加到50萬元;按普通高中標準及時撥付生均經費。

x年以來,劃撥資金40餘萬元,支援職業學校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共70餘人次參加國家、省級教師業務培訓,還送出一名教師到德國進修。

把文化課教師補充納入全縣教師招聘計劃,劃撥專項資金,為職業學校招聘專業課教師。

縣財政承擔費用,建立了由農技推廣、水利、畜牧養殖、林業、企業等專業人員組成兼職教師隊伍。

教育局加大了職教中心學校招生力度,把招生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和目標考核內容,縣教育局張士琦局長深入基層學校,宣傳職業教育招生政策;嚴格執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保證了職教學校生源。

教育局按照省市要求制發文件,在全縣初中一、二年級開設職業指導課,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人才觀和價值觀。

職教事業像一縷清風,啟開莘莘學子的頁頁心扉;像一輪朝陽,映照奼紫嫣紅的滿園桃李;像一曲勁歌,吟唱激流勇進的鏗鏘樂章。

借力東風好揚帆錦上添花實力強

x年以來,縣財政投入812萬元,用於職教中心學校維修學生宿舍、餐廳、教學樓、實驗樓,新建鍋爐房、環校河和運動場,徵地7500平方米,移走校園內高壓線路,擁有了先進的設施裝置和優雅的校園環境。

校園所有主體建築灰蓋白牆,教學大樓巍峨壯觀,實驗樓設施先進,“賓館式”宿舍樓溫馨舒適,學生餐廳乾淨整潔。校園裡花香四溢、蜂飛蝶舞、小橋流水、綠茵鋪地、樹木蔥蘢,既具有江南風韻,又獨具東北特色,盡顯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

走進校門,一座花園式校園映入眼簾。寬敞筆直的甬路引領同學們進入學習的殿堂;甬路兩側碧綠的草坪洋溢著蓬勃向上的生機,花草間的提示牌,無聲地規範著師生的言行;造型新穎的路燈整齊矗立;甬路北側是平整的運動場地,南側是標準人工草坪足球場地;透過足球場地,是寬敞的籃球、排球和沙灘排球場地。怡園、逸灘給人以美的享受,夜晚的霓虹燈光把人帶入詩畫世界,環校河水涓涓流淌,魚翔淺底。

各功能室設施裝置先進、完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建起了縣域內規模較大、設施齊全的實訓基地;畜牧獸醫專業投資120萬元,建有全省同類學校最先進的3個標準化的實驗室;計算機專業投資100萬元,對裝置進行升級改造,更新了100臺計算機。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裝置,使教學手段更加現代化、多樣化。

x年以來,各鄉鎮綜合中學每年拿出教育經費的10%,共投入近50萬元,用於購置專業課實習裝置。利用村小學、黨員之家、村民活動室等建起了村成人的文化學校,綜合中學和村成人的文化學校已成為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技術培訓與推廣、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重要陣地。

職教中心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前廠後校,半工半讀,產教結合,產業拉動”的辦學模式,做到升學教育與就業培養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並舉,技能培訓與彈性學制並存,初職、中職、貫通培養互為補充的多元辦學格局,產生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依託中糧、國能、元盛等企業,以“定向招生,委託培養”方式,為企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堅持走“以專業帶產業,以產業促專業”發展之路。以電腦美術設計專業為依託,成立了剪紙產業公司,開發生產了剪紙產品,傳承了地域文化;以現代農藝專業為依託,創立格潤食用菌有限公司,建立了示範培訓、企農合作、產品升級、品牌營銷的完整食用菌產業鏈條,輻射農戶450戶,年經濟規模達到1200萬元。

現代農藝專業和畜牧獸醫專業加入職教學團,實現中、高職貫通培養,為學生升學、就業打開了方便之門。

在“步步為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課堂教學總體思路指導下,探索出“實踐先導法”、“模組式教學法”、“三邊式教學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專業課堂教學模式。

幾年來,職教中心學校教師得到及時補充,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擁有省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優秀教師、最佳教師達16人;市縣級49人。學歷達標率95%,“雙師型”教師佔65.7%。構為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學者型、科研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一道道奮進的足跡,一聲聲超越的呼喚,一次次喝彩的交響,匯成了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最強音。

職業教育似桃園枝繁葉茂果滿枝

職業教育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龍江縣曾獲得過全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縣”、“農科教結合先進縣”、職教系統先進單位,全市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殊榮。

職教中心學校成為集職業高中、成人中專、電視大學、短期培訓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被定為省農村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基地、“陽光工程”培訓基地、扶貧培訓基地和市再就業培訓基地。中職在籍生人數從建校初期的1100人,發展到現在的3626人;20xx年招生1354人,比20xx年增加607人;20xx年可達1500人,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固定資產由500萬元增加到1300萬元;佔地面積、建築面積由68000平方米、5500平方米,增加到75350平方米和13700平方米。

職教中心學校累計培養畢業生9875人,986人考入大學,高考升學率保持100%,本科升學率達40%,就業率達到98%以上。考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趙旭,20xx年成立了大慶世紀博時科技有限公司,年辦學收入300萬元;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邢海波,現任比亞迪汽車採購處F6、S6、G6車型專案主管;畜牧獸醫專業田鵬畢業後自主創業,開辦了“利康動物門診部”,業務板塊幾乎涉及到了所有鄉鎮,年收入達20萬元。

職教中心學校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培訓網路”龍頭作用,農村綜合中學、村成人的文化學校工作成效顯著。社群、企業、合作社、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之中,城鄉建立了6個社群教育活動中心,10個老年活動站,滿足了居民提升科學文化素養的需求,專兼職社群管理人員107人。

追求質量,追求發展,追求夢想,使得職業教育花繁葉茂,碩果滿枝。

“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龍江縣職業教育賢師慧育良才,成就出彩人生。如一隻放眼寰宇、展翼翱翔的雄鷹,立高峰之巔,舉長運之勢,憑學教之優,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譜寫出一部現代職業教育的華彩樂章!

美麗鄉村宣傳片解說詞5

雨露潤澤,陽光披灑,荏苒時光,堅忍不拔。

胸懷寬廣,堅毅果敢,自強不息,吐納英華。

學校始建於1968年,從初始的老觀坨中學沿革至今,已經走過四十年的風雨歷程,培養了10000多名優秀的畢業生,為遼中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07年11月建成合併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以來,各項工作獲得了長足發展,品牌形象顯著增強,管理質量明顯提升,師生面貌大幅改善。

學校現佔地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067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6360冊,擁有計算機144臺,全部寬頻接入,擁有投影機、電視等教育裝置15臺,擁有縣內一流現代化教育配套設施。建有閱覽室、琴室、畫室、舞蹈教室、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科學實驗室等15個專用教室,德育活動基地3個。截至2008年9月,學校共有6個教研組,在崗教職員工108名,其中專任教師68名,初中部教師本科畢業率達到78.95%,小學專任教師專科畢業率83.33%。學校現有27個教學班,學生1113人。

學校重視彰顯教育的人文性,著重塑造和諧統一的直觀的校園文化。像懸於教學樓“求知、博學、爭先、感恩”的校訓、各樓宇的名稱,體現著學校的辦學方向;科普展板、走廊壁畫不拘一格的內容,帶給學生開闊的眼界和豐富的知識;吊牌、暖氣罩上的格言警句,則

成為學生成長的推動力,為形成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整體優化的校園環境,使人一走進校園,就能體會到學校的特色氣氛,無論是一樹一花、一磚一瓦,都無不裝點著學校環境育人的先進情愫,無不滲透著打造優秀品牌的良苦用心。

以規矩定方圓,以改革謀新生,以創新求發展。

為豐富我校新時期的角色內涵,以全新的姿態向名校目標跨越前進。以楊連濤校長為首的領導班子一直重視學校日常教育工作,確立了德育為辦學之首、教學為教育之本、創新為發展之源,科普為強校之路的新時期學校發展指導思想。為此進一步明確,領導要樹立三個觀念,即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念、以人為本的和諧教育觀念、打造品牌特色的戰略觀念;教師要樹立五種意識,即服務意識、開放意識、整體意識、競爭意識、實踐意識。以此雙線並進,最終實現學校教育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敦學,篤教,再創新風;樹德、鑄魂,更育新人

學校積極抓好教學工作,力求在新課標改革大潮中佔得先機,在教育質量提升精神下摘得桂冠。學校重視建設新型師生關係,努力營造和諧教育氣氛,力爭提高教育教學成績,要求教學工作緊密圍繞三個“主體”進行,即備課中以課改精神為主體,課堂上以學生活動為主體、評價以全面發展為主體。要求任課教師注重教學活動中四個基本要素即因材施教、層次清晰、方法多樣和師生互動。逐步建立起學生成績檔案和成長記錄,實現資訊化管理、科學化評價。學校還舉辦了校長進課堂、教師公開課等教學活動,為教師搭建一個展示自我、交流經驗的舞臺。在連續幾年的中考和市、縣質量檢測工作中,我校教學成績一直優秀,贏得社會和家長的一致肯定。

所謂樹德以正身,立品而致行。在德育工作中,學校注重德育落腳點和時效性,基於安穩辦、德育處、少先隊的團結協作,注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突出不同年齡段不同家庭環境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由此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工作宗旨,真正體現出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德育新模式。同時在德育教育中滲透安全教育,實現德育常抓,安全常知的有利態勢,注重把安全觀念鐫刻進師生心靈,從而讓德育工作多元化、健康化、和諧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確保教師質量的整體提升,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確立了優化師資、淨化師風、改造師德的師資建設總體方針。在教師結構的優化方面,學校制定了“以老帶新、以優補拙、獎勤懲怠”的人才培養模式,紮紮實實推進教師自主學習,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引進先進的教學育教學理念,觀摩支玉恆、魏書生等名家名課,以達到教師整體素質飛躍式發展。學校還通過師德大討論,師德演講比賽、家長座談會等活動,以達到淨化教師心靈的目的,提升教師德師風水平,共同確立師道尊嚴、為人師表的從業準則。

學校重視學生學校特色教育,打造富有個性化、時代化的學生群體,由此突出把科普作為學校主要辦學特色來抓。通過舉行科普知識競賽、課外科技小組的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確立和創新精神的養成,讓學生具有勤於動腦、勤於動手的科學實踐精神。我校和市、

縣科協密切協作,使我校成為全縣唯一一所以科普為特色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在2007年11月,縣科協正式在我校舉行科普進校園的啟動儀式,縣領導和科協主席列席本次會議,對我校的科普工作和科學氛圍給予很高的評價,並計劃在08年舉行科普棚車進校園和機器人實驗室的建設工作。其他特色方面,藝術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創造力,指導他們塑造自己的形體美、行為美、語言美和心靈美。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打造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樹立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勇於拼搏的進取精神。

成績來自於孜孜以求,碩果來自於辛勤工作。“十一五”期間,學校教科研工作同樣態勢喜人,學校現有《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教學研究》及《優質教育模式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實踐研究》等國家級課題3個,市級科研課題2個,中學部教師擁有研究專題比例為70%;小學部教師擁有研究專題比例為61.2%。。“十一五”期間學校教師獲得市級以上論文證書28人次,居於各九年一貫制學校前列。

並校一年多來,學校先後獲得學校先後獲得瀋陽市平安校園、瀋陽市愛國衛生運動先進單位、遼中縣科普工作先進單位、遼中縣德育先進單位、遼中縣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等榮譽。學校先後接待了數批次市、縣級領導的考察、調研活動,接訪了上百人次的前來我校參觀和學習的兄弟學校領導教師,他們對學校環境、文化氛圍、日常管理以及師生面貌給予高度評價。遼中縣人大會主任張作武同志來我校參觀後,說:“老觀坨九年一貫制學校各方面工作是全縣同類學校的楷模,希望這所學校再接再厲,成為近海教育皇冠上的明珠。”遼寧省原省委書記林聲同志欣然為我校題詞:“近海英才的搖籃。”學生家長對學校的評價也非常高,認為能把孩子送到我校讀書,是他們最正確的選擇。

長空一鶴排雲去,更引詩情到萬家。悠久的歷史傳承,嚴格的教育管理,鮮明的學校特色,強烈的質量追求,一流的師資隊伍。有以楊連濤校長為首的領導班子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抓得細,有全體教師勇於奉獻、改革創新、嚴肅認真、為人師表,我們有理由相信,老觀坨九年一貫制學校必將擁有一個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