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工程問題》說課稿

《工程問題》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工程問題》說課稿

《工程問題》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工程問題》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工程問題》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79頁例9、練習二十。

2、教材簡析。

“工程問題”是研究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量之間關係的一個數學問題。它的解題思路與整數工作問題的思路相同,仍是工作量除以工作效率等於工作時間,只是題中沒有給出具體的工作總量。解答時,要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來表示工作效率,這是工程問題的基本特徵。從教材安排上看,由準備題、例題、做一做和鞏固練習的構成,題量較大,不僅要求學生能求工作時間,還要能求部分工作量。教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徵,掌握工程問題的解題方法,學生解答比較簡單的工程問題。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嘗試、探究、猜測、合作交流等能力,滲透數學的應用意識。

4、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1)、教學重點:掌握工作問題的結構特徵和解答方法。

(2)教學難點:為什麼將工作總量抽象為單位“1”,建立工作總量與工作效率的對應關係。

(3)教學關鍵:掌握工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會遷移運用,組建新的認識結構。

  二、說教法、學法

1、在教法上主要是採用引導發現法,通過教師適時地“引”來激發學生主動地“探”,使師生雙邊活動產生共鳴,和諧發展。創設情境,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密切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從而培養數學意識。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問題—探究—應用”的學習過程。

2、在學法上要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活動中善於抓住新舊知識的連線點,主動構建數學知識,逐步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過程。

1、複習鋪墊

出示兩道複習題,讓學生回答後,概括出基本數量關係: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探究新知

(1)讓學生弄清題意,理解數量關係。

(2)獨立思考,學生自己列出算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1題。

  五、總結

學習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工程問題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工程問題》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責任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79頁例9、練習二十。

2、教材簡析。

“工程問題”是研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量之間關係的一個數學問題。它的解題思路與整數工作問題的思路相同,仍是工作量除以工作效率等於工作時間,只是題中沒有給出具體的工作總量。解答時,要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來表示工作效率,這是工程問題的基本特點。從教材安排上看,由籌備題、例題、做一做和鞏固練習的構成,題量較大,不僅要求學生能求工作時間,還要能求部分工作量。教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剖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3、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工程問題的構造特點,控制工程問題的解題方法,學生解答比較簡略的工程問題。

(2)在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嘗試、探究、猜測、合作交換等能力,滲透數學的利用意識。

4、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癥結:

(1)、教學重點:

控制工作問題的構造特點和解答方法。

(2)教學難點:

為什麼將工作總量抽象為單位“1”,建立工作總量與工作效率的對應關係。

(3)教學癥結:

控制工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會遷移運用,組建新的認識構造。

  二、說教法、學法

老師創新教學的平臺,介紹教育及教學研究前沿動態,討論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實踐研究和理論研 究中的各類課題和觀點,探索最佳學習之方法,交流個人學習的心得。

1、在教法上重要是採用引導發現法,通過教師適時地“引”來激發學生自動地“探”,使師生雙邊活動發生共識,協調發展。創設情境,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親密與現實生活的接洽,激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積極自動地參與,從而培育數學意識。關注學生的自主摸索和合作交換,讓學生經歷“問題—探究—利用”的學習過程。

2、在學法上要激勵學活潑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活動中善於抓住新舊知識的連線點,自動構建數學知識,逐步由“學會”向“會學”改變,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過程。

  1、複習鋪墊

出示兩道複習題,讓學生答覆後,概括出基本數量關係: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探究新知

(1)讓學生弄清題意,理解數量關係。

(2)獨立思考,學生自己列出算式。

(3)合作交換。在獨立思考、自主摸索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換,學生要充分展示解題思路。①30÷(30÷10+30÷15)②1÷(-+-),學生進行討論,把“長30千米”去掉,又如何解答?把題中誰看單位“1”?甲乙隊的`工作效率又怎樣表示?根據什麼數量關係列式?讓學生共同輔助來發現工程問題的解題方法。

(4)反饋評價。

  四、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1題。

  五、總結

學習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相似工程問題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工程問題》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工程問題》這部分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三單元分數、小數應用題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它是學生在學習了整數工程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類應用題是用分數來解答有關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之間相互關係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與整數工程問題基本相同,只是題中沒有給出具體的工作總量,解題時要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由於計算的不是具體的數量,學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

  二、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使學生認識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 掌握它的數量關係、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並能正確解答工程問題的基本題。

基本技能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課堂教學中引用家鄉的湯山公園、杭州灣大橋建設等大量圖片,滲透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教學重點: 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單位1”表示工作總量,用單位時間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三、說教法。

由於工程問題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我將“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貫穿教學始終,採用嘗試、發現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發現自學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和能力。在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找到正在探討的問題和已經知道的問題之間的聯絡,引導學生髮現新問題,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養成主動發現新問題的習慣。這節課前我讓學生做了三道整數工程問題的應用題,使學生髮現整數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發現“為什麼這三道題的工作總量分別是120畝、20畝、1畝而用的工作時間相同呢?”進而引入分數工程問題,把前三道題的工作總量去掉,還能不能解答?讓學生嘗試練習,進一步發現和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方法。這樣循序漸進,既緩減了教學的坡度和難度,又使學生能理解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便抽象思維為具體形象思維。

2、聯絡生活教學:在本課中圍繞一條主線;即湯山公園綠化展開教學,湯山 公園為學生所熟知,在教學中通過對公園綠化的不同陳述,展示了不同工作情景下關於綠化的工程問題,通過學生的練習,讓學生感悟了公園的美景,。在聯絡中明白 把一項工作、修路、運貨等全部的工作量看作單位“1”,也逐步把握了工程問題的特點,及其數量關係。

  四、說學法。

在教學中,把著眼點放在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上,使他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使學生能主動獲取知識。本節課注重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說教學程式。

這節課按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這樣幾個程式進行:

1、複習鋪墊:複習與新課內容緊密聯絡的舊知,為新課的學習做好必要的、充分的準備。

2、課前讓學生做了整數工程問題的應用題,引導學生髮現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然後引入分數工程問題,讓學生嘗試練習,發現規律,進一步類推出分數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變抽象為具體。

3、練習鞏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深化練習。

4、全課總結:對本節內容進行簡明扼要的總結,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個整體認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