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範文大綱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答謝中書書》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範文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後的效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⑴準確理解課文下注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⑵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⑴佈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後進行講解。

⑵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學重、難點:

重點:⑴讓學生反覆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難點:⑴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超越時空,與作者對話,領會他們的思想感情。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提前預習,標出疑難。

  二、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

2、重點提示、分析。

3、學法指導:要體現文言文教學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

4、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程式

利用多媒體課件,邊讀邊引導分析。

㈠檢查預習

1、分組讀課文

2、字詞正音(課件1)。

陶弘(hóng)景曉霧將歇(xiē)丹陽秣(mò)陵

夕日欲頹(tuí)與(yù)其奇者

[說明]:以誦讀和給較難識記的字詞正音,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同時幫助同學對有關字詞的識記。

㈡匯入

1、導語(課件2)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窗外的一瞬間,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蔥籠,鳥的飛翔……無不讓你心曠神怡。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說明]:此設計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再現大自然的美景,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解題(課件3)

答謝中書書

①答:回覆。

②謝中書:見課文註解①。

③書: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我國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

3、作者簡介(課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現在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他曾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混濁的人世,後隱居山林,但“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課件5)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寫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說明]1、題目易誤,故作解釋,並交代文體。

2、瞭解作者的生平,有助於體會作者寄於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決“書信”之常寫內容與課文內容不同,給同學們帶來的疑惑。

㈢正課

1、齊讀課文。

2、疏通文意。

⑴請同學翻譯課文。

⑵同學之間補充,糾正。

⑶教師明確,指出應注意的問題。如:“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談”,應譯為“讚歎”之意。“猿鳥亂鳴”“亂”應譯為“四處”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應譯出得意之感等。

[說明]讓學生注意字詞翻譯時,要與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相吻合,這樣才確切自然。

3、齊讀課文。

4、分析課文。邊分析邊板書(課件6)。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以感慨發端,總領全文——美

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靜

具體描繪(高)(低)(遠)(近)

猿鳥亂鳴沉鱗競躍——動

(聽)(視)

最後一句,又以感慨收束,總括全文:“實是欲界之仙都”

[說明]藉助多媒體,以板書形式分析概括,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掌握,並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5、齊讀課文。

6、評析語言特點(課件7)

問:本文語言優美,讀來琅琅上口,試歸納語言特點?

討論並歸納: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運用對偶排比的手法,語言精練生動,將描繪的江南山水之美寫得清麗自然,毫無堆砌雕琢的弊病。

[說明]設計這一步,使學生學會用確切的詞語,優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愉悅的美好景色

7、小結(課件8)

文章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並通過借古證今,說明了山川之美,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㈣課堂練習

1、背誦課文

2、解釋加點詞義(課件9)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共同)

共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記》(一共)

夕日欲頹(將要)

欲實是欲界之仙都(慾望、“欲界”作一個名詞,指人間)

欲窮其林《桃花源記》(想要)

㈤作業(課件10)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歷代詩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請大家收集這方面的詩句相互交流,並試簡評詩句特色。

[說明]:藉助課文的學習,引導同學們繼續收集這方面的佳作,積累一定的知識,擴大知識面,並通過交流、簡評,進一步欣賞情景交融的美文。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2

  一、教材

(一)教材特點及在單元中的地位

《答謝中書書》是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個單元的古詩文,都是我國古代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優秀篇章。學習本單元,要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山水景物表達的情感,在反覆誦讀中品味詩文中的優美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用凝練的語言、精巧的構思、優美的意境,給我們展現出一幅清麗脫俗的山水畫卷。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根據以上要求和本文特點,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能力:

1、藉助註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意義;

2、在反覆誦讀中品味文章優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練的語言;

3、背誦本文。

過程與方法:

以誦讀貫穿教學始終,以誦讀法、談話法、點撥法等為主要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潔的思想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反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深入品味詩文中優美

意境。”依據單元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為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

重點:

1、反覆誦讀,體會文章意境;

2、抓住重點詞語,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

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二、學情分析

作為初級中學的八年級學生,文言文基礎較薄弱,閱讀能力偏低,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學時,老師要指導學生疏通文意並積累重點詞語,更要從恰當的角度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三、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

(一)教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整體感知—疏通文意—理清結構—研讀品析—看圖背誦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為此,我主要採用誦讀法、談話法、點撥法等教學方法。

(二)學法

1、誦讀法,指導學生誦讀時的要點,即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討論法,學生相互討論,在討論中解決詞語疑難,疏通文意。

3、自學法:讓學生自己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三)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板書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和直觀性。

  四、教學程式設計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六個板塊的教學活動:

(一)匯入激趣,簡介文題

主要步驟有兩個:

1、配樂欣賞山水美景(幻燈片展示);

2、簡介文題(板書)。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

一開始用美麗的山水圖片匯入,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將學生帶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之中,為整堂課鋪設一個優美的感情基調。

而題目容易讓學生髮生誤解,所以解釋,並交代文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主要環節有:

1、學生自讀;

2、聽朗讀錄音;

3、學生展示讀;

4、用一句話說說文章內容。

設計意圖: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法,通過讀學生能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學生讀的時候,老師提出具體的朗讀要求,既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也能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主要環節:

1、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下注釋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2、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

3、老師引導掌握重點字詞;

4、學生口頭翻譯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點撥為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積累重點詞語,既能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能培養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

(四)深入文字,理清結構

主要環節:

1、老師提問;

2、一邊板書一邊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設計意圖:

對文章結構的梳理,主要通過老師的提問,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把握;一邊板書一邊引導,使學生容易明白,理解透徹。

(五)研讀品析,領悟感情

主要環節:

1、仿照例句說話;

2、比較辨析句子;

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

本環節是整個教學中最重要的、體現教學重點的一環,通常情況下老師會用講解完成,但這樣做學生興趣不大,而且體現的是老師對文字的理解,《新課標》中對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主張不能以老師的閱讀理解強加於學生,所以將此環節設計成仿句說話和比較辨析,通過學生的活動,充分展示他們對文章意境美、語言美的獨特理解,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防止學生的思考漫無邊際,說話部分給出了例句,使學生有思路可循;辨析部分給出了兩個句子,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文章語言凝練的特點。

完成了1、2兩個內容後,學生已經深入理解了本文的內容和藝術特點,在此基礎上老師出示時代背景,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本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六)欣賞畫面,當堂成誦

主要環節:

1、欣賞圖片,試在文中找出與畫面相配合的句子;

2、學生試著看圖片背誦;

3、不看畫面完成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