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說課稿模板

有關說課稿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說課稿模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說課稿模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的內容。

2、教材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課學習的就是質量單位克和千克。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所以教學的關鍵是通過各種實際操作活動,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這節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瞭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瞭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同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量。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標:

1、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估計物體質量的意識和判斷能力;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知道看、稱,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以上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相互滲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三維目標和教學內容,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誘思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規律,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法,並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絡,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五、設計理念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而且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基於這一現狀,我在課前佈置學生調查並準備一些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並掂一掂,從中學生積累了有關質量的生活體驗,然後再學習新課。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平時合作意識較強,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授課,這樣即便於準備學具,又體現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我側重於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給學生建立初步的質量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數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伊始我便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學背一背及調查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感受物體有輕有重,引出質量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 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行估測和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我採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 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藉助測量一枚二分硬幣和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來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然後,讓學生用彈簧秤稱從家帶來的物品(大米和石子)。感受到雖然它們的體積不同,但質量是相同的。在學生認識一些不同的秤後,聯絡實際讀取盤秤、健康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數值,充實實際測量的經驗並鞏固質量觀念。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後,讓學生說出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或1千克,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六、教學過程:

本課時的教學指導思想確定為:創設情境,主體參與,合作互動。教學過程分為三個層次: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我們都知道,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新課引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就為學生創設了遊戲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 首先,我設計了一個“背一背”的遊戲:找三位學生,其中兩位體重對比明顯。這三名學生互相背一背後說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輕重。其次,我利用課件演示,請學生觀察兩幅圖片,說一說哪邊輕,哪邊重?再次,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在自己的桌上找出兩樣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們的輕重,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這樣為學生提供人人蔘與的機會,力求激發每個學生學習的慾望。)最後設疑,匯入新課。看來物體有輕有重,那麼怎樣來表示物體的輕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克和千克。(用設疑來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1、構建克的概念。

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得出:物體的質量需要秤來稱。在認識克之前,首先讓學生認識秤。先說說在生活中看到過哪些秤,相機課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秤。(磅秤、電子秤、彈簧秤、檯秤、盤秤、桿秤、天平、人體秤、) 接下來讓學生認識這些工具 ,練習讀取秤上的數值,教師要做必要的指導。其中重點認識天平、盤秤、人體秤,以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克”是一個很輕的質量單位,要結合實際讓學生充分感受。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通過“稱、掂、找、說”四個層次,來認知克是用來稱比較輕的物體的質量單位,通過用天平稱出1克的2分幣,再用手掂一掂,讓學生充分地體驗1克到底有多重,接著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以克為單位的物品的質量來加深對克的感受,明確克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樣,使學生在多項操作活動中建立克的質量觀念,並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學習數學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生活。

2、構建千克的概念。

在生活中,以“千克”為質量單位的物品很多,為了深入地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我設計如下教學步驟: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 找一找,猜一猜,說一說。

通過稱一稱,掂一掂,把抽象的質量單位與熟悉的實物結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質量觀念。為了讓學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讓學生用手掂一掂兩袋鹽的質量,然後稱一稱,再掂一掂。學生在感知1千克的質量之後,通過小組合作秤出質量為1千克的物品,如大約幾個蘋果的質量是1千克等等,放在手中再掂一掂,從而深化概念,突破重點,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了進一步感受幾千克的質量,我為每組都準備了1號包,猜一猜有幾千克?再稱一稱,拎一拎。也可以稱稱體重:先猜一猜老師的體重,找同學幫忙稱一稱,再稱稱其他同學的體重。最後可以聯絡生活說一說以千克為單位的物品的質量。這樣通過稱體重的遊戲和聯絡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幾千克的質量,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溝通克與千克的內在聯絡。

如果學生在認識克和千克時打好了基礎,那麼在填寫單位名稱,進行質量單位的辨析時就會輕而易舉了。學生在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時,我們可以利用前面的教學直接揭示,即從兩袋鹽的質量中巧妙地揭示出克與千克的內在聯絡。接下來就可以設計一些習題,解決克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這個層次以練習為主,通過精心設計,力求達到“有的”、“有序”、“多樣”、“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