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6小學資訊科技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2016小學資訊科技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資訊科技新課程標準強調資訊科技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可操作性。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處理資訊、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資訊科技積極應用到實踐中。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6小學資訊科技課程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6小學資訊科技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2016小學資訊科技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

資訊科技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資訊科技應用於語文教學,有助於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研究性學習。

資訊科技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優勢,為語文教學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境。通過資訊科技的有效利用,在實際教學中易將枯燥、冗長的文字變得生動有趣。資訊科技利用圖、文、聲、像、動的整合,為學習者創設情境。資訊科技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具體的形象,從而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資訊科技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資訊科技應用於語文教學,有助於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研究性學習。

一、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教學

資訊科技主要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室、校園網和網際網路等。從教育實踐的層面看,它正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優勢,為語文教學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境。

1.通過資訊科技的有效利用,在實際教學中易將枯燥、冗長的文字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在講授《天山景物記》這篇散文時,通過多種技術手法的綜合運用,能夠把學生帶到千里之遙的西北邊疆,觀看冰山雪峰,欣賞奇葩雪蓮,神遊草原牧場,採購天山特產等。這樣,既突出了形象,又能強化感知,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2.資訊科技利用圖、文、聲、像、動的整合,為學習者創設情境。例如,當我們在講授《安塞腰鼓》這一課時,教師需要創設這樣一種學習情境: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為了渲染喜慶的氣氛,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敲鑼、打鼓、放鞭炮、吹嗩吶⋯⋯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各種各樣的鼓,有排鼓、大鼓、堂鼓、板鼓,讓學生逐一辨識;最後展示腰鼓以及中國的“腰鼓之鄉”──陝西安塞。再用多媒體展示電影《黃土地》中“威風鑼鼓”的片斷,讓學生切身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蒼茫的天底下,隆起一座黃土高坡,數百名頭扎紅巾、敲著腰鼓的陝北漢子,伴著悠揚的嗩吶聲由遠而近,鼓聲由小到大,直至震天動地。漢子們行進著,狂舞著,腳下揚起黃色的塵埃......什麼是安塞腰鼓?不用多解釋,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看完這段錄影,學生很容易就被安塞腰鼓的壯觀景象深深地吸引住,能夠很自然地進入到課文的閱讀中。

3.資訊科技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具體的形象,從而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例如,當我們在講授《人民英雄紀念碑》這一課時,學生可藉助相關課件及網路提供的資訊,通過網路教室獲得個別指導,以便較好地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進而進行語言、思維訓練。

4.資訊科技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資訊科技應用於語文教學,有助於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研究性學習。它可以設定一個相對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與教師與同學充分交流的機會,它可以針對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最有效的個性化原則來組織學習,進行研究,將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揚棄。同時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整合,還有助於構建“互動性”的學習方式和氛圍。在網路世界裡,師生可以利用語文資源的開放性進行充分的溝通。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地使用資訊科技,能夠優化學習過程,養成學習者創造性思維,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的互動性、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提供學習材料的豐富多樣性、利用其超文字性以及網路連線擴充套件效能夠實現語文教學活動的理想設計。

二、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整合過程中的問題與思考

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幫助;但是,也應當看到,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整合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目標定位不準、資訊資源運用不當、探討研究不夠深入、情感交流不足、資訊科技運用能力不強等,需要我們注意並進行認真思考。

在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時,需要強調的幾點是:

1.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以資訊科技為先導,以系統論和教育技術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科教學規律而進行的學科教學改革。其宗旨是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來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造環境,使資訊科技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及利用資訊科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2.課程整合是將計算機看作是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意味著在已有課程的學習活動中全面結合使用資訊科技,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其中關鍵是,如何使計算機成為學習的一種重要工具,強調資訊科技要服務於課程。卡特和米勒指出,“成功的整合,意味著學生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而不是作為基本技能的機械訓練的傳遞系統。”這樣,“學生不僅能夠達到課程目標,而且能夠培養真實生活的知識與技能。”

3.整合強調堅持資訊科技服務於學科課程的原則,從學科課程目標出發,並考慮學科特點、具體教材內容及學生年齡特徵等要素去精心設計應用,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合。

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整合的關鍵,是要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建立新型的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主導──主體”教學結構,在此前提下實現學科教學的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整體改革,從而達到實現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當前建立新型教學結構的核心,在於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語文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

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前景是美好的。語文教育是涉及一個國家的精神、思想和人文底蘊的學科教育,它更多地注重在學習中人文精神的薰陶與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學生,以形象喚起美感,以意境領悟主旨,以培養語言意識和語文習慣為目標。只有在教學中把握好這些因素,才能叩擊學生的心靈,點燃智慧的火花,使其產生求知的慾望,最終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

  【2016小學資訊科技課程學習心得體會2】

在參加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期間,我認真觀看了專家講座的視訊,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感到更加貼近了課改的課堂;使我體會到教學需要根據學科、學生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學知識。專家們精闢獨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學中該注意什麼,哪些細節應該拋棄,讓我受益匪淺。通過認真的研修和自己的學習,開闊了眼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現將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1、通過遠端研修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資訊化的推進,作為教師,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這次通過培訓學習和專家的點評,從講座中、從作業中,明顯感受各位老師的智慧。研修培訓不僅是一個平臺,也是一個舞臺,讓更多的老師在這裡大展身手。同時也讓我不斷的翻動積累,調整我們的行為方向,反思我的教學行為。人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2、轉變教學觀念,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的預習自學,經學生自己的思考、體驗,在個人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並展開學生之間的討論,互相補充與糾正,通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以肯定、鼓勵為主的形式來滿足學生的成功慾望。從而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鍛鍊學生髮言的膽量和語言表達概括能力。對於性格內向、不敢舉手的學生要注意觀察其表情,儘量創造機會讓他發言,消除其膽怯心理。有些學生回答問題按教材的語言來表達時教師要逐漸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答案。平時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小結能力。學生預習到的知識是零碎的、片面的,只歸納自己知識的知識點,而不理解的知識點就難以歸納。因此,教師在知識歸納中起指導作用,讓學生起主體作用。

3、創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如何創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要求。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友好、真實的學習氛圍,提供暢所欲言的互動空間,學生創造靈感的火花才會綻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例項,使學生輕鬆、自然地進入了教學過程,這樣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更多熱門心得體會推薦:

1.2016小學資訊科技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2.2016教師資訊科技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3.2016年小學資訊科技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4.2016年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體驗學習心得體會

5.2016年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體驗心得體會

6.2016資訊科技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7.2016國培資訊科技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8.2016教師資訊科技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9.2016年語文課堂資訊科技應用體驗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