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狼圖騰讀後感合集15篇

狼圖騰讀後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狼圖騰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狼圖騰讀後感合集15篇

狼圖騰讀後感1

昨天我終於看完了《狼圖騰》這本書。

這是一本紀實體的長篇小說。這本書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書中說: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後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起初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藉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凶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讀《狼圖騰》,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狼是智慧的。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排程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群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裡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

狼圖騰讀後感2

從古至今,狼一直扮演著凶惡的角色。狼的形象在人們心中,也是“壞”的含義。而我看的這本《狼圖騰》並沒有用任何偏見手法來描寫。書中描繪了一個獨有魅力,一個雖聰明但並不狡猾的狼,它是一個讓人驚歎的草原精靈。

當我初次拿到這本書,完全被書封面上那雙幽幽冰冷的眼睛所吸引,眼睛綠瑩瑩的,射出來的目光像錐子一樣,把人盯得滿頭大汗。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漢族知情,跟隨在蒙古的額侖草原,與睿智,崇尚騰格里和狼圖騰的畢力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漸漸崇拜上了狼圖騰,窺視狼群狩獵,見識狼群襲擊羊群,挖狼洞,羊狼崽,面臨著狼災……這些讓陳陣記憶猶新的事慢慢改變了對狼的看法。他彷彿看見了一個頑強、勇敢、好鬥、勇於拼搏的靈魂。這靈魂讓他對狼著迷,不停探索狼的奧祕。當他看到老練狼王帶領狼群身經百戰時,當他看見狼群面對危難誓死拼搏、無所畏懼時,當他看見狼面對狼崽那無微不至的照顧時,他為狼而讚歎,為狼而喝彩。

其實,狼也並非人類所想的那麼罪大惡極,在蒙古人眼裡,它是智慧的化身。

狼圖騰是一個強大、神祕、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冥之中影響一個人的信仰,左右一個人的靈魂,鑄進人的心裡。

有一件事情,一直驚訝著千萬人。成吉思汗只有幾萬大軍,卻能在東南亞立足,建立強大王國。這並非偶然,成吉思汗有著狼一樣堅強毅力,野心,智謀等等許多特點。

我們人類只會批判狼的缺點,並沒有正視它的優點學習利用。

狼掠走了一隻羊,人們獵殺成性。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應受到保護,這樣才能維持生態平衡,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

地球上的每一個都是平等的。而人類卻愚蠢的認為是地球的主宰者。

我們大家都應該攜手維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攜手共建美好的未來。

最好,我要說的是: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狼圖騰讀後感3

大家在生活中很少見到狼吧,而且狼在我們心目中是凶殘、邪惡的,大家對狼也充滿了敵意,但是狼也像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夢想,就像為什麼飛蛾要撲火,小草要破土而出一樣。

《狼王夢》主要講了紫嵐如何培養自己的狼崽搶奪王位來實現黑桑未了的心願,黑桑是狼崽們的父親,在與野豬大戰中不幸身亡。

有一天,紫嵐為了捕食食物和一條看家的獵狗廝殺,狼是肯定能打得過獵狗的,但紫嵐是隻即將分娩的母狼,在她佔上風時,突然間紫嵐快要分娩了。她心裡想:“我心甘情願讓自己身上掉幾塊皮也要保護好狼崽們的性命”。她生了5只可愛的`嵐崽,但有一隻生後不久就不幸身亡了,還有4只黑色的狼崽,分別是藍魂兒、媚媚、黑仔和雙毛,其中有3匹公狼,媚媚是匹母狼。黑仔因為大膽和好奇被金雕捕殺了,藍魂兒是上了獵人的當,也死了,雙毛是在最後快成為狼王是被洛嘎王殺死了,所以狼王夢只能在媚媚的嵐崽身上實現了。最後,紫嵐為了保護媚媚的狼崽與金雕同歸於盡了。

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我,看到動物們是那麼的頑強、執著向夢去飛奔,跌倒了,爬起來,永不放棄。紫嵐特別精心地去培養自己的狼崽,讓他們強大起來當上狼王,讓我體會到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大家看了我前面的解說,也應該體會到了狼對夢想的渴望和母愛的偉大,紫嵐是用自己的生命讓狼崽們當上至高無上的狼王。這本書告訴我們也要向自己的夢想去奮鬥並堅持不懈。還有,如果母親用自己的心血讓我們幸福,那我們一定要珍惜,不能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

狼圖騰讀後感4

最近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電影叫《狼圖騰》,這是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它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陳陣是從北京到額侖草原插隊的知青,他一到草原,就被狼迷住了。他聽了很多關於狼的故事。有一次,畢利格老阿爸帶陳陣看狼捕獵黃羊。陳陣和畢利格阿爸臥在草叢裡,用望遠鏡看見遠處的草叢裡埋伏了一群狼,狼群正虎視眈眈地看著黃羊群。陳陣看了一會兒,奇怪地問:“為什麼狼群不出擊?”老人說:“還沒到時候,現在出擊肯定追不上。狼會打近戰、夜戰、奔襲戰、運動戰、游擊戰;狼還會打地道戰和青紗帳戰,狼是天下第一兵家。最重要的是狼很有耐心,它們不會因為一時衝動誤了大事。”之後,狼群乘黃羊剛吃飽跑不動,將它們一網打盡。陳陣為了更瞭解狼,掏了一隻小狼養。隨著陳陣的悉心照顧,小狼養長養大,卻意外把陳陣咬傷了。於是陳陣把它四分之一的狼牙拔了。這時陳陣才開始自責,他沒有給小狼草原狼應有的自由。打狼的人來了,草原狼一隻一隻地倒下……畢利格阿爸又告誡陳陣:“狼是騰格里派下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也保不住;狼沒了,蒙古人的.靈魂也上不了天了。”草原狼沒了,草原也沒了。在離開前,陳陣看到了天空中奔跑的小狼,陳陣相信,他看見了自己心中的狼圖騰。

我首先感覺到了狼的智慧,不管怎麼樣,狼總有辦法捕到獵物。狼還很有團隊意識,他們不會讓同伴冒險,也不會拋棄同伴,極高的集體精神才讓狼群如此強大。這個電影講的是陳陣與小狼之間的故事,小狼崽十分可愛,長大後又十分威嚴,但無論如何,陳陣都非常愛它,我被他們感動了。這部電影還諷刺了那些目光淺顯的人,他們僅僅因為狼吃牲畜,就要將它們趕盡殺絕,他們殘忍地將狼殺死,我看得十分心痛。狼也有它的作用,人們打死了狼,也遭到了報應,美麗的草原消失了,這是對人類最大的報應。

狼圖騰讀後感5

合上書頁,全文以小狼故洞被黃沙掩埋,遊牧文明終結,蒙古草原狼的一切也已成為了歷史。

其實文章在小狼迴歸騰格里的時候便可以結束,尾聲與探討狼圖騰精神雖是中國式大圓滿結局,但卻讓我更感到一種莫名的哀傷,希望還能有一些幻想的餘地。

文中的狼就同軍事家一般,戰法精密,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總會在最佳時機出擊,儲存實力,麻痺對方,並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與死地;並且,最值得稱道的是戰鬥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

正如一句比較流行的話來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如果,有了像蒙古草原狼一樣的夥伴,那麼,整支隊伍便會大大提升戰鬥力。

同時,文中的狼也是一種脆弱的生物,他們,幽怨,孤獨,因為固執與親情的呼喚而仰天哭嗅,一直都十分偏激地用戰鬥、用生命維護著狼的尊嚴。

這樣的狼,讓我意識到它的美,是那麼的令人心痛,卻又是如此強大而又神祕;不知多少次,因為它這神祕的性格,而熱淚翻滾,久久難絕……

全書的.背景選取於混亂的文革時期,狼圖騰的意志直逼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統治者——“儒家思想”深處的弱性,那種酸儒的氣息缺少的就是狼的野性。

人固然需要有禮,否則與發狂的野獸沒有多少區別,但不要因為禮儀這個框架而束縛思想,要有狼的那種豪放。畢竟,有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小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偽君子,只有他們肆無忌憚地背後捅刀子,卻又讓你不敢相信害了你的事實。不要畏懼,自視甚高的人類往往在很多方面不如其他生物,但卻要硬分出三六九等,我們應該去學習它們。平等不要只當口號,否則種族歧視還會在暗處波濤洶湧嗎?靜下心來,仔細聆聽狼在草原上霸氣千古的絕唱,仔細觀察圖騰想要表達的意義,因為它不只是藝術品。

同時,不要忘了反省自己,到底是誰造成了這局面……

狼圖騰讀後感6

銷售公司第一個月的讀書活動,我又再一次的選擇了姜戎先生的《狼圖騰》,第二次的閱讀比第一次閱讀時的震撼更多,這是一本紀實長篇小說,這本小說讓我瞭解到了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草原上人與自然、人與狼、狼與動物之間存在的關聯。

主人公陳陣是作者的化身,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在草原上,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故事以狼為主題,寫出了當時的環境,展開了由幾十個有連貫的“狼故事”。起初只知道狼就是一種凶猛的肉食動物,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它不是動物之王,它的凶猛不及獅虎,速度更比不上獵豹,它最多偷些山羊野雞之類的小動物。可在《狼圖騰》中,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草原人以放牧為生,因此就要提防牛馬羊的敵人——狼的'襲擊。狼是草原上最驍勇善戰的動物,有速度、有武力、有組織、有智謀以肉食為生,它們的每一次獵物時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戰術,對氣象、地形的利用,在草原人在長期的與狼的鬥智鬥勇中,漸漸地從狼那裡學到了許多東西,並慢慢地磨鍊出像狼一樣強壯的體魄和頑強、勇猛、智慧的性格,這就是草原人將狼作為民族精神圖騰的主要原因。

現代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信任我們的工作夥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和成功。我們人類應該將狼性與羊性很好的結合,才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準,所以我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千萬要記得不能像羊一樣任人宰割,也不能像狼一樣貪得無厭,我們要學會羊一樣平和穩定的性格,也要學會狼一樣積極拼搏,團結合作的行為方式。

狼圖騰讀後感7

終於把《狼圖騰》看完了,感觸很深。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的,不僅是我們漢族人民怕狼的弱點,還有就是我們怕狼,所以打狼。而蒙古人民,因為他們天天與狼相處,所以有膽識、勇氣和那種嘎斯邁的精神。

中國的人民喜歡把狼訓成羊,而蒙古人民喜歡把狗訓成狼。著兩者的差別是多麼的大啊!中國的人民讓畜生低聲下氣,蒙古的人民卻讓畜生鬥氣高昂,之所以這樣,在我們的眼中,狼一文不值,羊卻抵過千狼。所以,我們從小就知道,狼陰險狡詐、生性險惡,羊卻聰明、勤奮;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狼圖騰》這本書裡,狼是團結、智慧的象徵,羊卻是膽小如鼠、一味的.逃亡而懶惰。而且狼那種渴望自由的想法震撼了每一個讀者。故事中的小狼,從陳陣把它抱回家的那一刻開始,就不停地尋找回歸狼群的機會,直到最後它終於為自由奮鬥到終點。無論“我們”對它多好,它始終不領情,就算鐵鏈活活把自己勒死也不屈服。這種精神是多麼的令我們震撼啊!

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使我想到, 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經受挫折的能力都很差。雖然我們的時代什麼都不缺,但我們缺少的是吃苦耐勞,缺少的是像狼一樣的性格和狼一樣的精神。

所以說我們人人都要剛強,人人都要有狼性,才能變成強者,如果一個人的身體裡的全是“羊血”那將一事無成。

但願我們新一代的人能重新補充補充身體裡的“狼血”,雖然我們再也不可能像牧民那樣彪悍,但是我們一定要儘可能的磨練自己!

狼圖騰讀後感8

內蒙古,烏珠穆沁草原,一群狼,一個蒙古老人,三個知青,走進了中華文明的漫漫史詩。

——題記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來自北京的漢族大學生陳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大草原上,與蒙古人、狗、羊、馬、牛乃至狼朝夕相處。在認識狼的過程中,關乎人類命運的叩問,直擊靈魂,在他心中烙下磨滅不掉的印跡。

草原生態系統是一個自然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人類與家畜、旱獺、黃羊、狼等平起平坐,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科技給予人類更多擺佈大自然的機會,受農耕文化影響的蒙古幹部和漢族建設兵團,不諳草原生存規律,卻依仗槍、炸藥和吉普車,肆無忌憚地掏狼崽、殺野狼、開墾農田,旱獺、天鵝等野物都難逃入人口腹的厄運,為了吃上狗肉,他們甚至捉走蒙古人看守門戶的狗,嚴重影響了遊牧蒙古人的正常生產生活。年過半百的陳陣和另一個知青楊克重返大草原時,大片黃土凸現,中學生把獵鷹當做兒戲,旱獺和老鼠成災,狼群要麼被剿滅,要麼逃出邊境。內蒙古面目全非。

大漢族主義思想使人們認為,農耕定居為先進,遊牧為落後,殊不知農耕和遊牧,兩者都要因地制宜。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不能因為生活在平原的漢族農耕定居,就要求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改遊牧為定居,開墾農田。否則就無異於歷史上白人用槍炮統治原始森林用於發展工業,把土著當做奴隸使喚的野蠻行為。白人自稱“文明人”,可他們的行為不是發展文明,而是毀滅文明!人類也是動物,也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破壞大自然,就相當於自毀未來。

我們錯誤的文明發展道路,致使草原猛將蒙古狼只存在書本的記載。我們應當立即懸崖勒馬,不要親手把人類文明從此在歷史書上定格。

狼圖騰讀後感9

今天,讀完了<狼圖騰>,書中的精彩內容給我強大的震撼,催使著我寫了這篇讀後感。

<狼圖騰>中的精彩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一個個疑問:當年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遠征到歐洲進行大屠殺?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著一個狼圖騰文化?狼性到底是怎樣的?我們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於是,我們發出叩問:我們自詡是炎黃子孫,可知“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狼圖騰”演變而來?華夏民族的“龍圖騰崇拜”,是否只是前人對狼的`一種崇尚?我們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狼圖騰>這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千百年來,人們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著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比如說:起初我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藉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凶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他們只能去欺負弱小的狐狸、豺狗。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好比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來襯托其他野獸的凶猛、英勇。然而,讀<完<狼圖騰>隨著曲折的故事情節,我我才發現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是愚昧。這本書,它會為你詮釋什麼才是狼,什麼才是真正的野性,它會幫你揭開那層神祕面紗!

狼圖騰讀後感10

前段時間《狼圖騰》這部電影熱播,並沒有去影院觀看。朋友說挺不錯的電影,推薦我有空看看。難得一下午沒課,又沒其他瑣事,便開啟電腦悠閒地搜尋《狼圖騰》電影。

影片一開始的畫面便吸引了我。廣袤的草原,一望無垠,藍天白雲碧野,色彩分明,又彷彿相融合,清晰恢巨集的視野,令人神往,然後不由自主幻想自己如賓士在草原的馬兒那般自由瀟灑。然而這並不是一部關於草原自由自在生活題材的影片,而是講述文革時期知青下鄉,到了草原,接受草原人民與狼性的洗禮的故事。

影片中並沒有典型的`故事發展情節,但是無形之間情感的一步步推進,一步步不由自主深入其中,被深深震撼!片中不少關於狼的鏡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捕捉獵物時,冷靜的眸裡透出的冷厲逼人的氣勢;奔跑時,敏捷的軀體肆無忌憚衝前的氣魄令人感到一種畏懼與敬佩,讓人開始理解草原人民歷久以來把狼當做圖騰的緣由。當狼看見自己孩子被摔死時眼裡流露的悲傷;看見自己的食物被偷走時眼神閃現的憤怒;當它們因為沒有食物誤入陷阱在死去同伴身邊時眼眸裡僅剩的絕望,都那樣觸動人心,難以忘懷!

記憶中對狼並無好感——狡猾,凶殘,可惡,奸詐,肉食動物,感官裡對狼竟全是貶義象。然而草原上的狼儘管狡黠,但是充滿智慧,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捕捉黃羊,面對敵人時,它們不屈冷靜的性格以及團隊精神,使得它們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鬥力。對影片中的一幕印象最為深刻:主人公細心呵護,將小狼養大。而在草原上,面對誘惑,小狼竟本能地毫不猶豫撲向主人。主人極為憤怒,失去理智一般訓小狼:辛辛苦苦養大你,竟落得如此下場!恨不得吃了小狼的樣子。

狼圖騰讀後感11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著一個凶惡狡詐的角色,但《狼圖騰》這本書卻為我們展現了狼充滿魅力的一面。

讀罷全書,我還久久沉浸在蕩氣迴腸的故事中不能自己。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漢族知青——陳陣在蒙古的額倫草原,跟隨著睿智、崇尚騰格里和狼圖騰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在這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窺視狼群守獵、見識狼群偷襲羊群、挖狼洞、養狼崽、面臨了狼災……這些讓陳陣記憶猶新的事情慢慢扭轉了他長期對狼的不良印象。

陳陣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領悟到,狼圖騰是一個強大、神祕、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冥之中影響著人的信仰,讓狼這個並不凶惡,反而能讓人著迷的靈魂鑄入人心。而且這靈魂讓他著迷,讓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奧妙。

世上曾有一個未解之迷:為什麼成吉思汗只有區區幾百萬大軍,卻能橫掃東亞,建立一個強大的`王國?許多人都毋庸置疑的認為: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個草原人,那就必須與狼打交道的,而與狼打交道,不知不覺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維中,無論是狼的訓練方式,還是狼打仗的計謀,或是狼的毅力、勇敢、團結等,都給成吉思汗帶來不可小看的威力。

人不是狼,但狼的種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而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但學習狼,也不是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靈活運用策略的能力。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

現在的社會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難忘《狼圖騰》,難忘狼的自由強悍的進取精神,也更難忘狼為了勝利,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犧牲精神,在狼性中,我感悟到了人性生存的意義。

狼圖騰讀後感12

我認真的讀完了《狼圖騰》一書,被裡面一個個離奇的故事深深吸引。通過這些故事,我瞭解了狼最真實的一面。從中也領悟到人生的許多哲理。

狼是團結的。狼最值得稱道的是戰鬥中的團隊精神。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指揮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狼群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在額侖草原上,狼群採用三面打圍的方法襲擊黃羊,只留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就是大雪窩,一切盡在狼王意料之中。黃羊慌不擇路,一窩蜂呼嚕呼嚕地衝下大雪窩並凍死在裡面,整場圍殲戰從總攻到結束不到十分鐘。

狼是耐心的。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隻黃羊,先不動它,一到天黑,黃羊會找一個背風的地方睡覺,這會狼也抓不住它,黃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黃羊憋了一夜尿,起來撒尿時,狼瞅準機會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破了,後腿抽筋,就跑不動了。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怕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馬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群狗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刻也毫不畏懼,在額侖草原上,它們是真正的王者!

狼的精神還有很多,比如智慧、心態,比如策略、信念,不再一一列舉。今天,我為《狼圖騰》中狼的精神而感動,我們應該向狼學習,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有耐心,做事要長遠打算。在平日的學習中,我們有時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做事只想到自己而沒有集體觀念。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信奉狼圖騰文化,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沒有什麼事不能克服。

狼圖騰讀後感13

“狼圖騰”姜戎的作品。開始去看那本書時,只是好奇那封皮上狼的陰影和那雙在黑暗中讓人琢磨不透的眼睛。因此說我是從客觀的角度進行閱讀的,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又彷彿感覺到了什麼。

蒙古族是歷史悠久的草原民族,有著和中原民族完全不同的行為思想和生活方式。他們有著堅定地民族信仰,那是一種對騰格里的崇拜,對大地的崇拜,對自然的崇拜。而這種崇拜在姜戎看來,是來源於一個古老而又神祕的物種,那就是蒙古草原狼。

我是未曾到過草原的,但書中所描寫的草原的景緻的確是讓我神往。

行走在蒼茫的額侖草原,徘徊在野草與馬群之中,每每想到這裡,我都會不禁聯想到騰格爾的那首“天堂”;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哎呀。當時的姜戎是一位上山下鄉的知青,狼圖騰一書中的主人公陳陣,就是以姜戎自己作為原型的,而他與狼之間的經歷確是充滿了傳奇色彩。

例如在文章一開頭陳陣就趴在雪窩裡“欣賞”了蒙古草原狼的力量與智慧,因此想起那次在山谷裡與群狼的偶遇,以至於由此引出的一系列的關於人與狼的愛恨糾葛。

“狼圖騰”的中心思想,意在表現消失已久的人類的野性、原始的文明和對自然環境的熱愛。通過這本書,我彷彿嗅到了當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味道。那種博大的胸懷,那種堅定如鐵的意志,那種能屈能伸的精神。

但這一切卻都已是過去了,現在在中國境內已經看不見草原狼了,聽說在中蒙邊境還能看見形單影隻的蒙古草原狼,然而每年入冬後都會有人去偷獵,這使本就稀少的草原狼更加珍貴,再看看現在的大草原因為土地的荒漠化,枯草滿地黃沙遍野,哪裡還有遍野的春光。畢力格老人說的沒錯,草原的騰格里變成沙漠的騰格里了,而那個在草原先民心目中倍受崇敬的狼圖騰,且也在漫漫歲月的黃沙中被掩埋殆盡。

是否還留下了什麼值得我們紀念的麼?《中國通史簡編,第一篇》:“犬戎族”自稱祖先為二白犬當是以犬為圖騰。

狼圖騰讀後感14

今天下午的兩節閱讀,我又繼續閱讀了《狼圖騰》一書剩下的部分,終於在九十分鐘裡閱讀完了。那今天就兌現在十二月六日的時候說要寫《狼圖騰》讀後感這一承諾吧!

其實今天讀完此書後,心裡很不好受,並且在閱讀課時就已經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淚,為陳陣失去從小養到大的小狼而感到傷心。為畢格里老人生前保留的那種傳統習慣和統治整個大部隊的用心與認真感到讚歎與佩服。更為現在的蒙古感到深深的'惋惜,昔日裡樸實無華的草原牧人去哪了?難道真的都被漢人漢化了嗎?變成了騎著摩托車牧羊的蒙古人民了嗎?讀完此書,心裡雖然很不好受,但是我也重新認識到了狼。

以前總認為狼是冷血,貪婪,狡猾的動物,但自從讀完此書後,我對狼有了一種新的認識。舉兩個例子,一是在黃羊大批進入草原時,狼群會躲在附近的草叢裡潛伏三四個小時,等到不太聰明的黃羊吃的飽飽的時候,跑不動了,就突然進攻羊群。狼群按照前鋒,中鋒,後衛的隊形將羊群包圍,只有僥倖的幾隻羊才能逃跑,我也為狼群這種理智的分工感到萬分讚歎。

在有一年春天,蒙古人掏狼崽的太多了,之後狼們開始了反擊,在大部隊剛發下來幾匹馬後,一個風雪交加的夜裡,母狼們進攻了馬群,它們明明知道自己在進攻馬群時會受傷,會死亡,但那份失子之心一湧而上。母狼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咬死了好多匹馬,為此自己也幫小狼抱了仇,去了騰格里那裡。

現在在我看來,我認為狼其實也有柔情的一面,也有聰慧的一面,並不是像我之前認為的那麼冷血。通過《狼圖騰),我重新認識了狼。

狼圖騰讀後感15

書是人類知識的源泉。它是智慧的化身、可口的麵包,待我們去咀嚼;它是一個值得探索的礦洞,待我們去探索;它是美酒,待我們品嚐;它是祕密,待我們解開。它能告訴我們新的知識,也能給我們心靈的快樂。

我喜歡看書,特別愛看關於動物的小說書,尤其喜歡一個作者——沈石溪。因為他和他的動物小說,讓我愛上了書店,瞭解到動物的'知識,改變了我對動物的看法。

這不,我和媽媽又去書店買書了,一眼便看中了一本關於狼的小說,名字叫《狼圖騰》。我開啟書剛看了兩眼,就完全被這本書深深吸引,裡面講的是一隊知青去草原體驗生活,親身經歷了與狼共處、相依相存的故事。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請求媽媽買下來,媽媽看著我那渴望的神情,爽快地答應了。

我如飢似渴地讀完這本書,一般童話裡的狼都是反派的,就連漢字中含狼的成語基本上也都是貶義詞,如:狼心狗肺、狼狽為奸……。但這本書裡的一個個離奇的故事逐漸讓我對心目中的狼有了新的認識,沒想到在人人心目中的狡猾、凶狠、貪得無厭的狼,在這本書裡會完全變了一個模樣,它機智、勇敢、團結,聽說《孫子兵法》也是從狼的身上得到啟發而成書的。通過書中對草原遊牧民族的描寫,我明白了為什麼匈奴人驍勇善戰,因為他們經常要與狼群做鬥爭,我甚至想說是狼訓練了蒙古人,也是草原訓練了蒙古人,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對狼的認識。

我好像變成了書中的人物陳陣,對狼有了全新的瞭解。書中的陳陣還養了一隻小狼來觀察狼的特性,隨後和狼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內容的描寫很風趣、幽默,又十分溫馨、耐人尋味。我愛《狼圖騰》這本書,還特意買了另一種版本,看完過後做比較,給我帶來的不止是知識,更有快樂和溫暖。

書的魅力是無窮的,在我的眼裡,書就是“不朽的傳奇”!讓我們珍惜看書的時光,找尋自己熱愛的書,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在書香飄逸的人生中享受!書寫我們精彩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