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推薦】幼兒園教師心得

【推薦】幼兒園教師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教師心得1

今天早晨,我的同事貝貝媽媽告訴我:“你們班的孩子不得了,談論的話題怎麼這樣複雜,昨天我家貝貝回來跟我講,殷子燁告訴小朋友——他不想活了。”我接著問:“那麼,貝貝有沒有說他為什麼不想活,他們什麼時候談論這一話題的。”貝貝媽媽說:“貝貝也不知道他為什麼不想活,她自己也說不清楚,大概是他們自由活動時說的吧!”

聽到孩子口中講出了“我不想活了”這句話,使我很震驚,它會出自於我們大班孩子的口中嗎?於是我開展了調查,並進行了相關的實踐教育活動。

一、展開調查,尋找說話者,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首先,設定問題情景,展開調查。

我採用選擇性活動的方法展開了調查,設定了選擇性的問題:活著是好還是壞?答案A:認為自己是幸福、快樂的孩子,活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答案B:認為自己是痛苦、不快樂的孩子,活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將活動場地分為A、B兩區,全班共31個孩子,選擇A答案的有23個,選擇B答案的8個。

其次,瞭解孩子選擇相應答案的原因。

選擇答案A的原因主要有:我有好朋友跟我玩,我很開心;如果我死了,爸爸媽媽會很傷心;如果死了,你就什麼也看不到(眼睛作眯著狀),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那多麼糟糕(手一揮);選擇答案B的原因主要有:我在家裡沒人和我玩,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理我;我們家裡的人,在家不准我到外面和別的小朋友玩;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與我玩,有的不與我玩。

最後,尋找“我不想活了”的說話者,瞭解說出這句話的真實情景。

我以信任孩子們的心理狀態說道:“小朋友,老師今天聽到了一句話——我不想活,我想知道是誰說的,請他走到老師身邊來。”殷子燁、戴鈺力兩人磨磨蹭蹭的低著頭有點緊張的走到我身邊。因為他們不知道老師會對他們怎樣。為了緩解他們的緊張感,消除其顧慮。我先肯定他們誠實表現的行為,對他們說:“你倆很誠實,表現很好,老師想知道你們為什麼說出這句話,現在可以告訴我嗎?”殷子燁用手撓撓頭傻笑著說:“我是跟電視劇裡的人學的,說著玩的,我又不是真的不想活。”我這才明白為什麼剛才在選擇答案時,殷子燁做眯著眼睛狀,手一揮,說出的理由是:如果死了,你就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那多麼糟糕。他選擇了A答案,說出“我不想活了”的真正情景是他模仿電視劇的人物的言行,鬧著玩。可是戴鈺力選擇的是答案B,理由是什麼,她一本正經的苦著臉帶著傷感的語氣說:“我在家裡沒人和我玩,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理我;在幼兒園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與我玩,有的不願意和我玩。我覺得沒意思,所以我不想活了。”原來,戴鈺力受同伴殷子燁模仿表演的影響,結合自身缺乏親人的關愛及與同伴間交往存在的問題,說出了“我不想活了”的話語。

二、圍繞孩子表述的真實想法所反映的問題,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

(一)抓住契機,與孩子共同淺談“生命的意義”這一話題,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

在真正瞭解到大班孩子說出“我不想活了”的原委後,我的想法是從正面引導,讓孩子知道生命的意義。為此,我以此為契機,引導孩子談論《生命的意義》這一話題,讓孩子初步懂得,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了,就不會復活,就會向小朋友講述的那樣,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了思維,一切都不知道,親人會多麼傷心,是糟糕的事情。讓孩子知道人的生命的可貴,無論什麼時候,大家都要好好珍惜,不可輕易的說出類似於“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殺”、“我要跳樓”等話語。此外,教育孩子要學會辨別是非,不要隨便嘗試或模仿一些不良的言行,避免出現意外,造成不良後果。

(二)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增強其交往能力。

戴鈺力講述自己不想活的理由是:在家沒有人陪她玩;在幼兒園有的小朋友不願和她玩,由此產生了消極的情感。從中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孩子需要親人和同伴愛。二是,孩子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值得關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開展了下列相關的.活動:

1.向家長髮放倡議書,呼籲家長以及全社會來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其實,戴鈺力小朋友描述的這種現象並不只是表現在個別孩子身上。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競爭的激烈,家庭結構的變化,大多數家庭中,孩子的年輕父母整天忙著自己的工作與活動,無暇理到孩子,孩子的一切都有年長的祖輩照管,與父母的交往較少,爺爺奶奶們擔心孩子出現安全意外事故,限制孩子與他人交往;有的家庭不和睦或破碎,經常吵架,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據瞭解戴鈺力的父母曾鬧離婚,現在爸爸長期出差在外,媽媽也經常因工作需要經常外出,奶奶工作忙,平時都由爺爺照料,爺爺有時怕她外出調皮出事,不讓其出去和其他小夥伴玩耍。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父母的關愛、與同伴的交往需求得不到滿足,交往技能缺乏。因為交往能力低,與其玩的同伴就少,她感到了孤獨,心理產生了消極因素,。在幼兒園她常圍著我,有時拽著我的手,有時拉著我的衣服,時常還摘些小野花用紙一層層的包紮好送給我,輕輕的對我說:“老師,我喜歡你,讓我叫你媽媽吧,我做你們家的悠悠(我的女兒)。”我感覺到了她非常需要成人的關愛。所以,我通過班級網頁、班級留言板向家長髮放倡議書——《請您多陪陪孩子》(詳見文章後面的附件),呼籲家長以及社會來關注年幼孩子的心理需求,年輕的爸爸和媽媽抽空多陪陪孩子,加強與孩子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孩子體驗到你們對他們的愛,讓愛呵護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消除不良情感的影響,為其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本班發放的倡議書,得到了部分家長的響應,有些家長主動與我們班級老師交流自己對孩子的關照不夠,並表示自己會盡量抽空陪陪孩子。原先從未和老師單獨交流的戴鈺力的媽媽向我們班級老師講述了自己家庭的現狀,她說為了孩子,她會和鈺力爸爸一起努力,給孩子多一點關心。現在出差在外的鈺力父母,常常抽空回家陪陪孩子,與孩子加強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親子間的情感,遇到一些育兒問題,能主動與老師聯絡,諮詢科學的育兒知識與經驗。還經常詢問孩子在園的表現,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戴鈺力也比從前活潑開朗了許多,能夠積極地參與活動,做事情更專注,常常因為受到老師的表揚,而開心的露出笑臉。

2.深入瞭解班級孩子的交往水平,營造良好的班級交往氛圍,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孩子的交往能力。

(1)通過“和好朋友握手”活動,瞭解本班孩子的交往水平。

戴鈺力說在幼兒園有的小朋友不願意和她玩,她覺得沒意思。我便順著她的話繼續追問:“在幼兒園我們班有小朋友不願意跟你玩是嗎?他們是誰?為什麼不願意跟你玩?”其他孩子見狀有的急忙走到我和戴鈺力的身邊說道:“我願意跟她玩呢,我也願意……”頓時周圍的氣氛顯得異常活躍。戴鈺力在眾多同伴的圍擁下顯得不知所措。我臨時設計了“和好朋友握手”的活動,組織小朋友排好隊,由戴鈺力逐個去找平時樂意與她交往的小朋友,並和他們握一下手。如果平時不願意或者從沒有與她玩過的小朋友,就不要和她握手。戴鈺力按照規則從排頭開始逐個的去找小朋友握手。此時其他孩子都想與戴鈺力握手,個個都將手伸出來,但是戴鈺力很有主見的與相關的小朋友握了手。最終全班31個孩子,她與12個孩子沒有握手。而這12個孩子根據平時老師觀察的情況分析,這些孩子在交往方面存在著兩個明顯的特徵:一類是7個性格偏內向,不善言語與交往的孩子;另一類是5個自身與人交往的行為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孩子,如不禮貌、不懂得遵守規則、有攻擊性行為等。

(2)採用知識競答、情景表演、講故事、繪畫、唱歌與遊戲等多種活動形式,開展《朋友》主題活動,增強孩子的交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