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磨課心得體會(優選)

磨課心得體會(優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磨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磨課心得體會(優選)

磨課心得體會1

9日、10日這兩天是我們農安縣小學語文“送教下鄉”培訓第三階段研磨課階段,9日那天早晨天空中飄著雪花,是我們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氣溫也驟然下降。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我們的心是火熱的,因為進修兩位教研員不畏嚴寒、不辭辛苦來到我們這個偏僻的鄉鎮小學,為我們推行大閱讀進行指導,面對面地交流、指導,這是我從教十幾年來所沒有過的。回首這次磨課、研課經歷,我收穫了很多。總的來說,我經歷和老師們合作學習,共同研討的過程,在研討中,老師們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進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從而使我們在這種交流和碰撞中激發了靈感,劇烈的觸動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在推行大閱讀的思想認識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有人說:好課是“磨”出來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課之前,我已經在心中試講過,每次上過之後,都會自己反思一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需不需要問題引領,而是這一節課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吧!怎麼才能做到少問少將少干擾?語言是不是簡潔?等等,每一個問題都認真地加以分析,進一步完善。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心中要有譜,也就是要明確課堂上要達成的'教學目標,然後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讀書能力。不同的教學方法,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通過磨課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課應該考慮到的各種因素。如此往復下去,何愁教學水平和教學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學會精益求精

磨課是一個艱苦的反覆修正的過程。在磨課中,先通過自己的學習,吸取精華,加以改造,靈活運用於該課教學及教研之中。對自己的說課、講課認真回憶、思考,向大家簡析自己該課教學的優點和缺點,對某些重要問題作簡要說明,提出某些問題請大家討論,並虛心聽取參與教師的評議,對參與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作必要的解釋,要作好記錄,發現失誤,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總之,這次磨課研課活動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師們交流自己的見解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磨課心得體會2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走上教師崗位,每一年都有許多次教育研究部門或教育管理部門組織各種各樣的優質課、公開課或觀摩課。怎樣才能鍛造出一堂好課?我覺得除了儘量釋放在學校裡所學的各種教學理論,諸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之類以外,重要的是要從兩個詞入手,即“摩課”與“磨課”。

所謂摩課,就是模仿別人的課,模仿別人的講課風格、講課樣式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青年教師剛剛踏上講臺,摩課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可以從優秀的課堂教學過程實錄、教學影像資料中,學得優秀教師駕馭課堂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匯入,如何激發興趣,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何面向全體、分類指導,如何傳授知識、鍛鍊技能、培養方法,如何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等等。甚至於優秀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青年教師的眼裡都極有魅力,都值得一摩。

摩課一定要注意幾個原則。

一是摩課要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切不能只摩外部形式。李吉林、霍懋徵的課都是好課,可是,別人拿來往往就不倫不類,特別彆扭。這是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沒守著拿來主義這一原則。你穿上別人的舊鞋子走老路,自然會覺得道路不好走。所以,摩課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需要摩課的教師在摩課的過程中撥開雲霧見青天。發現一堂好課的真正內涵所在。比如說一個環節教師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他是運用了什麼樣的'教學原則?他是以什麼形式來實踐這一原則的?如果讓我來上這一課,我還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踐行這一原則?會有什麼樣的預期效果?等等。

再如優秀的教師突破難點總是能深入淺出、遊刃有餘。他到底是採用了什麼教學方法?是講讀法、討論法、讀書法,還是實物演示法?還是多種教學方法的複合?我們摩課的教師一定要摸清他的教學方法,並能舉一反三。同樣的教學方法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哪幾種形式展示才能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從而選出屬於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並且再進一步發散思維:哪一些課型的哪一些環節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

二是摩課要摩最適合自己摩的課。並非所有的優質課都值得你去模仿。有一句廣告語說得好,“只買對的,不選貴的”,作為一名新上任的教師,往往會眼花繚亂,看到哪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都很高,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總想一口氣把這些優點都學到自己手中。我想,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就“千手觀音”式的教師,最終出現的形象必然是一個“四不像”。有一篇小短文講到:一個百分之百,強過十個百分之十。這就是說一個人在某一方面有著突出的特點,往往強於你在多個方面都有淺顯的涉獵,而哪一方面都不深入、不通透。我們當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著強烈求知慾和獨特思維個性的學生,他們對教師的要求總是無定向、無止境的。當他們問你一個問題,你總是支支吾吾,好像知道,又說不出所以然。久而久之,你的魅力就會讓你自己抹殺了。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首先要達到在一個方面是專家,然後再逐步達到一專多能、多專多能。

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就要確定一種最適合自己特點的優秀課型為自己的教學基本式,並能提煉出其基本骨架課型,或者去修正別人的課型,並博取眾長,來形成屬於自己的教學基本形式。教學的基本課型的“鋼架結構”出臺以後,再去豐富它,保養它,成就它,把課堂變得既思路清晰,又有血有肉。

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教學思路或教學基本形式並不容易,要想成就一個形式新穎,又很科學、很實用的模式更是非常難,必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積澱、不斷提高,甚至要改正或推翻原來的形式,再形成新的教學基本形式。

一個人只有一種屬於自己的教學基本形式往往是不夠的。不同型別的課文,你只套用一個公式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每位教師都要針對不同的課型,形成多種成功的教學基本形式。當然,這需要每一位教師求真務實、勤奮好學,要付出多年乃至一輩子的心血。這也就是“磨課”的過程。

所謂的磨課,就是打磨自己的課堂教學。一堂好課需要仔細地去雕琢,去打磨。磨課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需要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有足夠的磁性、足夠吸引力的語言表達水平,需要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更需要有將各種素質整合為和諧課堂的能力。這些都是需要用心去打磨的。

一個課堂教學的高手,他的文化是由內向外滲透的。他應該是在每一個眼神中、一舉手一投足中,都浸潤著文化。這就需要從教者去浮華,去功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這片寧靜的心靈,耐心地去磨礪自己。去讀書,去讀好書,去讀破萬卷書。為我們保證每一堂課都有源頭活水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這條長河中,摩課只是一個起點,一個基礎。摩課的最終目標還是要跳出別人的圈套,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基本形式。磨課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它包含著摩課的過程,還有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過程。摩了課,再去長久地磨課,才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的成功之道,吻合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個打磨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一般人的成功之道。願成功屬於那些善於打磨自己的人。

磨課心得體會3

這次磨課活動參與面廣,人人都參與備課、上課、評課、議課、再上課的過程,對於老師們的專業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機遇。在這次活動中,老師們能深入備課、深度反思、深刻總結,聽課教師直言不諱、暢所欲言,講課老師虛心接受意見、極力改進不足,使整個教研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圍。

通過這次活動,老師們對學案的編寫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編寫學案一定要滲透學法指導,尤其是課前準備環節要有具體的要求指導學生學什麼、怎樣學。課堂使用學案時要注意環節間的銜接、過渡,保持課堂的流暢。磨課活動營造了濃郁的教研氛圍,使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大家常為一個細節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教研氛圍異常熱烈。在一次次磨課的.過程中,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把握更準確,對教材研讀更深入、對學生學情瞭解更透徹,同時也使教師的點撥引導能力,臨場應變能力、教學創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學水平有質的飛躍,教學實踐經驗不斷豐富,實踐性智慧得以發展。在一次次磨的過程中,磨出教師間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組團隊的理性思維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穫,對課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變化”的課堂,一個開放的、動態的、生成的,具有許多不可預測因素的課堂,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考驗著教師的反應和應對能力。“預設”與“生成”之間怎樣調整,怎樣達到平衡,這方面教師應給與更多的思考。磨課不僅僅只是追求完美的課堂,而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歷練,是專業水平提升的一個抓手,更是學校教師團體發展的主打平臺。讓我們在磨課中,“磨”出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師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學生主體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師創新思維的火花。也只有這樣,磨課才會在美麗動人的瞬間邂逅一個個精彩的生命!

回想這次磨課活動,大家辛苦並幸福著。希望這種活動能變成常態,我們分享智慧,經過磨礪,共同提高。

磨課心得體會4

這個假期我們城關鎮組織了磨課活動。通過活動我受益匪淺,汲取了老師們的精華也認識到上課中的不足。細細反思取得以下感悟:

一、深入鑽研教材是上好課的基礎

教材是教師呈現教學藝術的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標、分清主次。磨課的過程首先就是對教材理解的辯論,同組教師對相同教材見仁見智的理解。通過這幾天的磨課我對教材的理解進一步加強了。

  二、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是上好課的前提

有人說:好課是磨出來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課的時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讓執教者自主設計一種教法,第一次試教後,執講者要對自己本輪磨課進行反思,聽課者進行討論。我們組要求聽課者把發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來教,我會如何教上,各種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輪磨課中的教學亮點,認真分析,進一步完善,促進教師講課的信心和熱情,營造和諧的教研氛圍;也可以讓其他教師抱著找刺的.心理,滿腔熱忱地幫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藥苦口利於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以促使執講者開拓思路,誘發智慧,促進反思,改進教學行動。執教者再次從上課的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和自我診斷,吸取各方意見,把別人的教育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在不斷的磨練中,教師自然會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課應該考慮到的各種因素如此往復下去,何愁教學水平和教學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三、豐富教學手段是上好課條件

一節好課不應該脫離教學實際,教學手段不應該過於花哨,教學評價不應以是否運用多媒體一票否決,這是毫無意義的。通過這次講課效果,我們能明顯地看到這堂課所運用的多媒體課件在數量、質量以及展示時機等方面,來輔助教學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度。

每一次的展示課,主講教師總會花大量的時間製作精美的課件,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更讓課堂蓬篳生輝。但有時不免做得花哨。但試教磨課後,發現了這個問題,那麼,以後的課件製作中,就會注意這方面的製作弊端。

  四、學會精益求精是上好的關鍵

對自己的說課、講課認真回憶、思考,向大家簡析自己該課教學的優點和缺點,對某些重要問題作簡要說明,提出某些問題請大家討論,並虛心聽取參與教師的評議,對參與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作必要的解釋,要作好記錄,發現失誤,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總之,磨課活動促進了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個人業務水平,今後我將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磨課中去,不斷地歷練、完善自己!

磨課心得體會5

今天(7月25日),小學教師遠端研修進入了第三天。上午,我和專案辦的同志們一起到各個學科專家團隊走訪看望,瞭解研修的進展情況。接著,召開各個學科課程團隊專家組組長會議,聽取大家對搞好遠端研修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小學教師的遠端研修主題是:貫徹課程標準——基於學生學習行為的課例研究,課程實施的基本形式是“磨課”,而“磨課”運用的基本正規化是“三次備課”。為了讓老師們深刻理解和把握“磨課”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係,我想談談對以下幾個問題的認識。

一、課是觀察老師教育教學行為的細胞

組織實施遠端研修,其目的無疑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而教師專業發展的載體多種多樣。在這裡,對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來講,為什麼大家往往對“課”的研究情有獨鍾?

首先,課是教師最熟悉的教育教學現象。教師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備課、上課、反思課。其次,教師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課。這是教師的看家本領。

第三,課是觀察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最直接、最客觀的“全息源”。

第四,課如其人。課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師的個性、能力、品德與知識素養。我們看到的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教師素質的集中反映。研究與反思課,就是研究與反思教師這個“個體的人”。正因為如此,課的改進、完善與提高,必然意味著教師整體素質與專業素質的提高與發展。

二、課例是優秀教師教育創造性的集中體現

在確立了課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獨特價值之後,我們必須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什麼樣的課才具有研究價值?這裡有兩種價值取向:一是常態課,就是發生在一般教師的課堂的課。二是優質課。這就是優秀教師創造的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課,我們稱之為“課例”。“課例”往往體現了優秀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與教育風格,是優秀教師教育創造性的集中體現。

一個優秀教師留下的教育財富,除了他培養的優秀學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創造的優秀課例。這些“課例”對於廣大教師來講具有示範、引領與借鑑價值。正因為如此,廣大教師對“課例”特別感興趣。但是,必須強調指出的是:優秀教師創造的課例,並不能直接照搬於任何教師的課堂。這是因為“課如其人”,而人與人都是不同的。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優秀品質都可以供別人學習借鑑,但他所創造的`優秀業績並不能供別人複製一樣。那麼,在這裡,優秀教師的“課例”對於一般教師的專業發展而言,其價值到底意味著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學習、體悟和借鑑優秀教師創造的優秀課例背後蘊藏的教育教學規律。

三、遠端研修就是為教師提供一種研究課例的正規化

說到底,我們的遠端研修就是為教師們提供一種學習、借鑑、實踐優秀課例的正規化。其過程大概包括三個部分:

(1)一堂好課是如何形成的?(2)按照一堂好課產生的正規化,教師在同伴引領和專家指導下,進行課的設計,即“磨課”;

(3)運用“磨課”的辦法,研究、設計、實施、反思自己的課。前兩個步驟在集中研修期間完成,後一個步驟在開學後的校本研修中進行。

在這裡,我想強調指出的是,“磨課”如何才能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就不能不談到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老師的“三次備課”思想。第一次備課,就是教師個人的獨立備課,成果是形成第一個教案;第二次備課,就是在教師個人獨立備課的基礎上,學習借鑑優秀教師的課例,成果是形成第二個教案;按照第二個教案上課後進行第三次備課,即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然後形成第三個教案……。於漪老師就是藉助這樣的教育智慧,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成為一位卓越的語文特級教師的。這就是我們進行“磨課”流程設計的經驗模型。

按照這個“磨課”流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為什麼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裡有以下三個關鍵環節:

(1)獨立“研課”。現在,有兩種不好的傾向,一是分工備課,搞所謂成果分享;二是不動腦筋,直接照搬別人的教案上課。這兩種做法,都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沒有經過自己大腦的加工。必須堅持教師的獨立備課,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與潛能,俗話說: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兩。其價值在於,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智慧潛能充分釋放出來 ,啟用自己的專業發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2)與同行對話。包括與優秀教師的“課例”對話、與同伴對話。這個環節的要害在於尋找自己與優秀教師或同伴在課的設計上存在差距是什麼?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識儲備上……找到了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專業發展的方向與目標,找到自己專業發展的著力點。

(3)實踐反思。包括上課之後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討。這個環節的意義在於尋找自己的教學預設有哪些沒有實現?為什麼?尋找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為什麼?尋找下一步教育教學改進的方向,……。

綜上所述,“磨課”流程是形式,蘊含其中的價值對話是關鍵。可以說,第一個環節是對自我的“觀照”,第二個環節是對同行的“觀照”;第三個環節是對實踐的“觀照”。在這裡,所謂“觀照”,就是對自我和他人行為背後的價值的觀察與省思。只有出現了這種自覺的觀察與省思行為,才能有教師主體專業發展的可能性。正因為如此,在遠端研修中,我們判斷教師專業發展的標誌性成果,最重要的並不是教師們的“磨課”成果——教學設計方案,而是對上述三次觀察與省思的記錄。透過這些記錄,我們能看到教師專業發展的著力點——理念改進、方法借鑑、知識提高、能力發展……。

在座談中,有專家提出遠端研修能不能更貼近教師的教學實際。言外之意,就是我們提供的“磨課”流程離老師們的常態教學比較遠。的確,每位教師的日常教學準備,特別是每堂課不可能都按照專家們提供的正規化來進行,我們只是希望教師們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這種專業正規化開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

磨課心得體會6

敢於把自己的缺點和失誤毫無保留地展示與他人,需要怎樣的勇氣?驕傲自負者不肯,因為他不願意承認失敗。自卑自慚者不敢,因為深深地自責已讓他無力言說。處事中庸者或許又懶得這樣做,認為是非對錯自有他人評說。

誠然,有些事情發生了,過去了,結局好壞,只需淡然一笑,說聲再見。不必常掛於心,不必沾沾自喜,更不必耿耿於懷。

然而,作為參與磨課的教師,卻不妨跳出課堂看看自己。以旁觀者的身份評價一番,倒也別有一番情趣吧。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一篇寫景散文。課文的條理非常清晰,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風光。

本次磨課活動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本課的生字詞,重點品讀第二和第四自然段,領會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把人的活動同事物、風情結合起來描寫的表達方法。

聚焦xx小學:

遵照領導安排,我在5號下午匆匆趕到xx小學。上課之後見到了五年級的孩子們。走進教室頗令我吃驚,全班一共20個孩子。我好發現後面有五六個個頭比較大的孩子都是單人單桌。據他們的任課老師介紹,這幾個孩子比較調皮,也不愛學習,上課不怎麼聽講。

我意識到了第二天的挑戰是不可避免的。看來課前的交流要用點心了。我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陳娜,讓孩子們讀一讀,猜一猜我為什麼寫這兩個字。這個問題不難,孩子們一下子就猜到了這是老師的名字,我趁機表揚他們。與孩子們的交流就這樣愉快地開始了。我發現其他的十來個孩子還是非常活潑可愛的。最後我告訴孩子們第二天要學習的課文,讓他們自己預習課文。從走進教室到離開一共十來分鐘。一是我還要趕回學校上第二節課,二是覺得也沒有必要事先和孩子接觸太久。

初讀課文字來打算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課件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認讀和理解。因為xx小學沒有多媒體裝置,初讀課文改為指名分段讀課文。這樣做,第一便於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第二便於及時糾正學生的讀音。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畫出描寫小艇特點的關鍵詞,瞭解小艇的特點。然後通過引導學生讀出小艇的長,讀出新月的美,讀出小艇行動時的輕快靈活,感受三處比喻的妙用。並通過對比感受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文字更加生動有趣。

對於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我首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然後找出哪個詞語最能體現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兩個問題都很簡單,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然後我讓學生再仔細的讀這段話,畫出描寫行船環境的關鍵詞,體會行船的艱難。然後再讀讀描寫船伕操縱自如的句子,感受船伕的了不起。再此基礎上問學生想不想當一回船伕,讓學生以手代挺,聽老師讀句子進行表演。表演過後,我挑選一位“船伕”到講臺上,大家根據書上的句子誇誇船伕。最後提議一起誇誇船伕,實際上就是齊讀第四自然段。這些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用多種形式讀文,加深理解,最終能熟讀成誦。

課堂上有兩三個學生特別積極,但其他孩子不太活躍。有一個男生不聽課,一直心不在焉的,我幾次走過去給他以暗示,無用。還有兩個女生,其他孩子表演時,不參與表演。除此之外,其他孩子無論是否積極發言,都在認真的參與學習。教師語言自然流暢,自認為對學生的引導還算到位。

當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環節用時過多。原因是對學生字音的糾正過多,但是,我想我無法做到為了趕進度,對學生的錯誤讀音聽而不聞,置之不理。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是學有所獲的。對於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也顯得過於細緻。導致對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時間上有些緊張了。另外,在講完第二自然段,本打算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習作中恰當的運用修辭手法。在學習第四自然段之後有個小結,本段是按總分的結構來寫的。結果都忘記了。

張振海老師首先肯定了我在這節課中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然後指出整個課堂看起來有點散。我想那是因為安排的內容不是太多,每一步的設計都本著紮紮實實的原則,走得穩妥、緩慢。凌主任給我提出:課題不能代替板書。也就是不能把課題作為板書的一部分。還有一位老師提出應該讓學生明白威尼斯的小艇和我們平時見到的船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造成這樣的形狀。我認為都言之有理。

聚焦趙xxx小學:

趙x小學是可以用課件的,於是,六號晚上我修改了教案,並根據需要做了課件。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以為一個課件我可以快速完成,於是不慌不忙的吃完晚飯,檢查過孩子的作業。才打開電腦,開始做課件。沒想到又是搜尋圖片,又是插入視訊,竟忙活到了2點。第二天一早起來熟悉一遍課件,就立刻趕往距離我家二十多裡遠的趙x小學。到達時已經快上課了,好在我是第二節講課。張老師說我昨天配樂範讀第三段課文時,用手機放的那個音樂不合適,應該用《威尼斯船歌》。

因為前一天沒來見學生,還是先去見見學生吧。走進教室發現學生挺多的,任課老師說有四十多個學生呢。我心中竊喜,這麼多學生課堂氣氛應該可以吧。於是跟學生做了簡單地交流,問問有沒有預習課文,學生說預習過了。簡單交代幾句,就到樓下借用校長辦公的電腦修改課件了。等修改好後到電教室聽小賢講課。小賢下課後,我就連忙去試課件。剛調整好上課鈴就響了。我說:“孩子們,準備好了嗎,可以上課了嗎?”就開始上課了。

課堂環節比起在xx小學時做了一些簡單的調整。初讀課文改成了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出示生字詞,指名讀,並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操縱自如、手忙腳亂”兩個詞語的意思。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課件出示了威尼斯的小艇和獨木舟、新月、水蛇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明白把小艇比作獨木舟、新月、水蛇分別寫出了小艇的什麼特點。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表演時不再是老師讀句子學生表演,而是讓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因為可以用課件出示句子,這樣方便多了。另外,把老師們給我提出的一些建議加了進來。例如,小艇為什要造成這個樣子?板書也做了調整。

趙x之行,有許多的意外。課堂上學生不是很活躍,並不是不會,而是放不開。估計是我的課前交流沒有做到位。提出問題之後總是聽到有孩子很小聲的回答,並不舉手。這時我會讓他大聲地說出來,結果回答得很好。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本以為這樣比起分段朗讀課文會節省一些時間,沒想到更費時。更可笑的是,我慌里慌張地就開始上課了,沒有調整好心態,整節課似乎都不怎麼在狀態。這一不在狀態啊,就容易出狀況。例如,板書課題時剛寫一個“威”字就聽到有孩子小聲說“錯了”,我趕緊停下看,再仔細看,沒錯啊?就繼續板書。誰知還沒寫“小”字呢,就開始指導“艇”字的寫法了,我暈!再如,“道具出示的不是最佳時機。本來設計好的環節,有漏掉的現象,又臨時調整。課堂語言就不夠精煉準確了。一向覺得自己上課從不說廢話的,這次卻被張老師指出,語言太碎,不精練等等。原因估計就在這裡了——不夠沉著。

親,感謝您耐心地讀到這裡。更要感謝您真誠的批評、指導。

磨課心得體會7

通過這三天的磨活動,我的感受很深,真正的體會到了自己平時上課有很多的不足,值得借鑑和學習的有很多。這次賽課總的來說每一位老師都有進步,都賽出了自己的風格與水平。從教學方面來說都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本次教學活動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娜老師的那節數學課,激烈而精彩。整節課下來給人一種很輕鬆的感覺,每一個環節都特別有激情。小學的幾節數學課教師巧妙設計,學生思維活躍,引人入勝,我在聽課的.過程中都不想眨眼睛,就怕錯過某些細節。

關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課堂上精彩的展示使學生充滿了自信。善於營造情感氛圍。有人說過:開展好一次活動,不僅是知識資訊的傳播過程,更是一個心靈交匯的過程。如果教師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是平平淡淡,沒有激情,那麼學生的情緒也不會特別高漲。因此我覺得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展示的慾望,教師自我的情感體現和適時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

每位老師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和安排全情投入:上網查詢資料、研讀課標、翻閱教學參考書,研讀教學目標,再斟酌教學方法、採選教學內容,書寫教案,製作課件。每位教師力求有創新,出“奇”制勝。

整個參與過程讓我們得到了許多磨練。在賽課中,我們相互發現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學到很多寶貴經驗,例如:提高課堂的效率,就要把握有效時間,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應環環相扣,不能零散、拖沓;教學中始終要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與隨時遇到的疑問,不能把學生當作自己課堂表演的道具,有勇氣讓學生走出自己設計的圈子,才能先“破”而後“立”。這些對於我今後的教學會有很多的幫助,平時備課、上課無形中也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我想這也是學校組織賽課的初衷所在。

磨課心得體會8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小學階段對立體圖形的第一次深入的學習,所以本節課的難點就是通過學習它們的特徵從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最初的設計中,活動1我是通過學生觀察我手上的長方體去引領學生總結長方體的'特徵。

在設計時,我正好在上一年級的認識一些基本的立體圖形,其中就有長方體和正方體,所以我覺得長方體的基本特徵學生應該很清楚,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學習來很吃力,我講起來也很吃力,也很空洞,學生糊里糊塗,我更是急得一身汗,花了太多的時間卻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效果。後來,通過李校長和曹主任給我的一番建議,我恍然大悟,我找到了我接下來突破本節課重點知識的切入點了。

首先,我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深入的瞭解,學生對於圖形的知識遺忘也是需要顧慮的,而且學生學習立體圖形需要去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的掌握。後來,我通過整改,將活動1這樣設計了,首先,引導學生認識面、稜、頂點,這樣慢慢在知識體系中開始建立框架,然後接著讓每一位學生帶著問題去摸一摸長方體,這樣學生活動起來就有了方向標,感受也更深刻一些了。

就從這一點的設計者我明白了,我們在設計一堂課時,起點定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情況,空間觀念對於成人來說可能比較簡單,但是孩子的思維中空間觀念是比較薄弱的,我們要充分地讓他們去感受去領悟,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也更易於學生去掌握,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是我們小學階段圖形學習的一個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時不能忽略。

磨課心得體會9

《石榴》磨課心得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李老師讓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馳名中外”是什麼意思,你能換個詞語嗎?學生立刻想到“世界聞名”和“舉世聞名”。接著李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家鄉棗莊的石榴園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名氣?激起了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於是,李老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逐步瞭解了那裡石榴樹枝、葉、花、果的特點,感受到了這裡的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接著讓學生逐段朗讀,體會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

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李老師讓學生結合插圖讀懂“抽出”“長出”“開出”“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等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春夏時節,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讓學生通過詞語“鬱鬱蔥蔥”“火紅”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葉子的蔥翠、茂盛,花兒開得特別多,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感受石榴樹的形態美、色彩美。同時通過描寫花朵的形狀“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既形象又生動,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李老師出示句子“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讓學生朗讀,然後說說“熱鬧”是什麼意思?石榴花會熱鬧嗎?這兒為什麼用熱鬧?有的學生說:“因為第二段中寫到石榴花像小喇叭,在鼓著勁兒吹,所以說它熱鬧。”也有的`說:“因為石榴花開得很茂盛,你一朵,李老師一多,它們好象在比美,所以說它熱鬧。”然後讓學生抓住“熱鬧”“好一陣”和“漸漸”朗讀體會,再次感受石榴花的美,懂得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感受擬人手法帶來的“妙”。在學習石榴外皮時,學生能抓住石榴外皮顏色的變化:“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一半兒紅,一半兒黃”來了解石榴成熟的一般順序。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咧開了嘴”、“急切地扒開”不僅體會到了石榴園豐收後的那份喜悅,而且也感受到了擬人手法的形象性。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覆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皮與歡樂,並讓學生結合觀察書上的插圖,在朗讀中瞭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

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李老師改變了一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拿出預先準備的石榴,讓學生剝開外皮仔細觀察石榴果肉的樣子,引導他們理解“緊偎”、“晶瑩透亮”等詞。再通過嘗石榴,說出石榴的味道。李老師覺得這樣的教學更能讓學生體會文字,為他們愛石榴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悉心研究一節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一節課,而是在“解剖”、在“理解”課的內涵。在反覆實踐中不斷地感悟、反思、積累,增強了教師對課堂教學實質的理解,促進了教師可持續發展,促使教師不斷專業成長!“磨課”應該是在“磨”字上做文章,既要磨,就要有一股磨勁,我們要把磨課的重點放在一個“研”字,一個“改”字。通過磨課,也許我們在磨課中教學的方法變了,但教學的方向卻沒變;也許我們教學時知識的存在方式變了,但是教學的本質沒變。這讓我深深感受到:教學是不能“浮”的,也是不能“虛”的,它是實實在在的,它需要我們教師智慧地預設,智慧地反饋。

磨課心得體會10

國培校本教研第一段磨課,已接近尾聲,通過磨課我體會頗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好觀課前的準備

加強集體備課,老師們在一塊備課,能互相交流,瞭解參與磨課教師教育教學動態、知識現狀、各自的優缺點,能取長補短,借鑑吸收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增長自己的智慧,進一步提高自己備課的主動性。讓授課教師介紹課時備課的思路,做好觀課說明,自己把握住教師課堂教學脈搏,掌握教學的主線。提前進教室瞭解學生,加強與學生溝通,對提高課堂上師生活動、生生互動的觀察效果,有的放矢的進行觀課,做好鋪墊。

二、認真觀課、提高觀課效率

在觀課過程中,根據研修組各自的分工,瞄準自己的.觀課點,把握主攻方向進行觀課,在觀課中,用心靈感悟課堂,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理念、教育追求是否符合新課標,學生的學習行為,精神面貌、學生的坐姿、握筆姿勢等行為習慣的養成,給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師的教學語言,有效提問,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具有借鑑意義。啟發自己主動思考:“假如我來執教這課,該怎麼處理?”

三、加強議課,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

觀課教師觀課後,對觀察到的這節磨課,從不同角度展開討論,發表各自的見解,鞏固觀課效果。課堂上執教老師好的地方,對自己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不足之處,對自己也是一個警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磨課,磨出了感動,磨出了精彩,教師交流、師生合作、生生互動,磨出了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友誼,為我們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藝術奠定了基礎。磨課是通往教育的幸福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將奮力拼搏、開拓進取,取得更加紮實的成績,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而作不懈的努力。

磨課心得體會11

在這個假期我們城關鎮開辦了為期三天的磨課活動,整個磨課過程,我們全體研修成員精誠團結,人人蔘與,積極行動。從磨課開始之日起就開始積極準備,嚴格按照“三次備課、兩輪打磨”的操作方案執行,上課-觀課-評課-議課-反思-總結,各個環節認真操作,有序開展。老師們認真鑽研、謙虛好學,上出了一堂精彩課;各位老師總是準時而高質量的完成作業。在這三天磨課當中,老師們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每個人的認真、敬業、獨到的見解無時無刻不讓我們感動。

在磨課實施階段,全體組員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圓滿完成了各自任務。在展示課時,全體組員均按照組長的要求帶著任務參加第一輪聽課,分別從課堂中教師的表現,師生互動,教學結構,教學活動轉換等方面進行分析和報告,並寫出綜合評價,展示課中我們可以看到上課教師精心組織備課,虛心接受老師們的意見。老師們也願意為上課教師研究課例,深入思考,不斷探討和改進自己教育和教學,互相促進,互相進步。從中體驗團隊協作的快樂,認識到自己在活動中作用和價值。評課是磨課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評課不僅讓上課的老師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也讓聽課的教師反思並體會,對今後的課堂實踐都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因而在評課時大家都能積極參與進來,踴躍發言,暢談各自的心得體會。本次的評課活動,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應變能力、教學創新能力都得以提升。我們驚喜的發現,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評課時,老師們認為自己的業務提升應歸功於這次磨課的磨礪。磨課讓我們充實,打磨讓我們提升;通過這次磨課學習,豐富了我的教育思想,開闊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發了我教好數學的熱情和信心,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一路前行。磨課使我增長了見識,更新了教學理念,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自己,感謝這次磨課動,通過磨課學習,深感在新的形勢下自己存在的不足。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把磨課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消化吸收,應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不斷的更新教學觀念,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努力打造魅力數學課堂;執教的李娜老師說:“感謝磨課,感謝大家,我在磨課中確實付出了很多,但獲得的更多,有時候壓力就是動力,有動力必有提升。

磨課,不僅磨出了教學智慧,更磨出了老師們之間更加真摯而親密的情感。一次磨課改變的不僅是固有的研究形式,更為我們教師今後的發展開啟了一條便捷的道路。三天磨課雖然即將結束,但研修的路還在繼續,讓我們將攜手並進,滿載著教育的夢想一起飛,努力實現數學教學的新飛躍。

磨課心得體會12

一堂好課是怎樣誕生的?經歷過前段時間分宜一小數學工作室的課例打磨活動,我有了深切地體會:好課是“磨”出來的。尤其是跟隨著一個優秀的團隊,在名師指點、團隊每個成員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課”過程中給自己帶來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

這一次我們工作室確定的研究主題是:如何促進學生對數概念的真正理解。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分數的意義》。

最初,我們的思路是引領學生在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的基礎上,揭示出分數的意義,並板書出來,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概念。可是,在第一次試課之後,我們發現,學生雖然能清晰地說出分數的意義的“概念”,但是在實際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卻感到困難重重。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正如李水蓮老師所說的那樣:學生會背誦“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句話,或者會依樣畫葫蘆地說出有關一個分數的一句話,是否意味著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分數的意義?我們的教學是重在體會分數的意義,還是重在體會分數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在前者。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設計思路:先從生活中找能用1表示的物體,再體會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能用“1”表示。然後從平均分不同的物體中形成直觀表象;再創設自由創造分數的情境,在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接下來創設了如下情境:根據班上男女生的人數用分數說句話,調查班上視力不達標的孩子有多少個?你能聯想到哪個分數?創設分糖遊戲環節,學生在想一想、說一說、分一分的過程中,由部分想整體,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在大量的現實情境中做出取捨、抽象和概括,在不斷變換的情境中,體會到情境雖然變換但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實質不變。這時候,板書不板書出分數的意義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對分數意義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這次磨課,我再次深深地體會到,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後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我們要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出發,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對概念的真正意義上的理解。

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想“當然”而為之,應該把“備學生”落到實處。

在最初,我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定在:對“單位1”的'認識和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雙重任務上。因此,確定了我們的思路是:以問題帶動,在不斷變換分物體的情境中,引領學生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引入“單位‘1’”的概念;接下來仍然以問帶動,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闡述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再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然後在此基礎上揭示分數的意義。從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到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學生對分數的認知,就會沿著我們為他們鋪設好的階梯,一步一步地拾級而上,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會得以輕鬆突破。這樣的設計,我們認為是“時刻在為學生著想”。可是,在接下來的第一、二次磨課中,卻發現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困難。其實,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他們是有生活基礎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鉛筆、一個小組等等,只是沒有給他們冠之以“單位1”的名稱而已。於是,又調整了教學思路,不再把“單位1”當做教學重點處理,只是幫助他們把散落在腦海中有關一個整體的零星表象彙集提升,引導學生用“單位1”的概念來表示一個整體的內涵。

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說”早已會說。但“做”,在很多時候只是“想當然”,會自以為是的認為學生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到底已經理解了什麼,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如何思考的,這還需要我們在備課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進行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將導致膚淺。

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教學分數的意義應該涉及到的知識,如分數的產生、分數符號的歷史發展、分數單位、量與率的比較等內容都非常重要,極想有在一節課中就傾其所有而告之之勢。這是我在備戰公開課時經常會犯的痼疾,還好有其他老師頭腦清醒,做事果斷,大刀闊斧,修枝剪葉,才令得本節課不蔓不枝,主幹分明。

但是對 “量”與“率”比較,終難割捨,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試課中都作為重點關注點之一。後來在工作室成員的研討下刪減一部分內容,把重點放在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上。她們讓我懂得設計教學不能因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為求新而花樣百出,一定要把握準重點,懂得取捨。

俗話說,好事多磨。其實,“課”也是要經過多番磨礪才有可能變成經典。“磨課”帶給我的不單單是一節好課,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團隊中的老師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帶給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去研究每一個教學內容,在沒有團隊的情況下如何“磨課”,要養成一種思考習慣。經過此番磨礪,希望自己在今後的課堂上能做得更好。

磨課心得體會13

在培訓中我聽取了3位老師精彩的英語課,每位老師的課都是那麼的精彩,讓我既羨慕又欽佩。

一、羨慕他們紮實的基本功: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課上儘量多的使用英語。為學生學習語言創造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只有教師說英語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我望塵莫及的,但是在他們的帶動下,我也會努力的。也希望能為自己的課題創造更精彩的語言環境。

2、他們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這是多年教學生涯的沉澱。

二,欽佩他們的教學能力。

1、課堂駕馭能力。老師們都能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使課堂更生動,比如慄傑老師運用網路展現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以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影象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滲透了思想教育,同時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利用電腦課件也使課堂的容量增大,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課堂的整體性強,銜接緊湊,在控制時間上能靈活應變,使課堂趨於完整性。

2、教學設計能力。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一直是我的軟肋。不知道怎麼處理閱讀與夯實基礎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幾位老師為我解了疑惑。這幾位老師都能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閱讀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有效的從學英語水到渠成的轉變成用英語。如樑金花老師講授“在恰當場合使用合適語言”之後,讓學生編對話,切實讓學生活用英語,用活英語。老師們都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討論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每個教學的過程中,每個老師都能充分利用課堂,珍惜每一分中,提高課堂的實效。我在感嘆如果是我自己上課的話,這麼多的練習能夠當堂完成嗎?可是在授課老師的課中,真的做到了當堂課程全部完成,讓人不得不讚嘆老師高效的教學能力。在此次聽課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理念。讓我對這些新的教學理論在實踐中的合理應用有了進一步的體會與理解。教學真的是用心、用腦的大膽實踐過程。我想關鍵的關鍵在於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這次的教學觀摩活動,讓我學到了不少課堂教學方面的方法與形式,但是如果照搬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可能會不行。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課堂上執教老師好的地方,借鑑學習,不足之處,對自己也是一個警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磨課心得體會14

整個磨課過程,我們全體研修成員精誠團結,人人蔘與,積極行動。從磨課開始之日起就開始積極準備,嚴格按照“三次備課、兩輪打磨”的操作方案執行,上課-觀課-評課-議課-反思-總結,各個環節認真操作,有序開展。趙桂芳老師認真鑽研、謙虛好學,上出了一堂精彩課;張建國老師精益求精,寫出了一篇篇高質量的文章;其餘各位老師總是準時而高質量的完成作業。整個磨課環節中,老師們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每個人的認真、敬業、獨到的見解無時無刻不讓我們感動。

在磨課實施階段,全體組員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圓滿完成了各自任務。在觀課時,全體組員均按照組長的要求帶著觀課任務參加第一輪聽課,分別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師生互動,教學結構,教學活動轉換等方面進行分析和報告,並寫出綜合評價,觀課中我們可以看到上課教師精心組織備課,虛心接受老師們的意見。老師們也願意為上課教師研究課例,深入思考,不斷探討和改進自己教育和教學,互相促進,互相進步。從中體驗團隊協作的快樂,認識到自己在活動中作用和價值。評課是磨課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評課不僅讓上課的老師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也讓聽課的教師反思並體會,對今後的課堂實踐都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因而在評課時大家都能積極參與進來,踴躍發言,暢談各自的心得體會。本次的評課活動,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應變能力、教學創新能力都得以提升。我們驚喜的發現,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評課時,老師們認為自己的業務提升應歸功於這次磨課的磨礪。楊淑華老師感慨:“磨課讓我們充實,打磨讓我們提升;趙建偉老師總結:“通過這次磨課學習,豐富了我的教育思想,開闊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發了我教好數學的熱情和信心,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一路前行。茲宗福老師說:磨課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嶽宗勇老師說,磨課使我增長了見識,更新了教學理念,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自己,感謝這次磨課動,通過磨課學習,深感在新的形勢下自己存在的不足。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把磨課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消化吸收,應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不斷的更新教學觀念,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努力打造魅力數學課堂;執教的趙桂芳老師說:“感謝磨課,感謝大家,我在磨課中確實付出了很多,但獲得的更多,有時候壓力就是動力,有動力必有提升。

磨課心得體會15

這個假期我們城關鎮組織了磨課活動。通過活動我受益匪淺,汲取了老師們的精華也認識到上課中的不足。細細反思取得以下感悟:一:深入鑽研教材是上好課的基礎

教材是教師呈現教學藝術的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標、分清主次。磨課的過程首先就是對教材理解的辯論,同組教師對相同教材見仁見智的理解。通過這幾天的磨課我對教材的理解進一步加強了。

  二、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是上好課的前提

有人說:好課是“磨”出來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課的時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讓執教者自主設計一種教法,第一次試教後,執講者要對自己本輪磨課進行反思,聽課者進行討論。我們組要求聽課者把發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來教,我會如何教”上,各種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輪磨課中的教學“亮點”,認真分析,進一步完善,促進教師講課的信心和熱情,營造和諧的教研氛圍;也可以讓其他教師抱著“找刺”的心理,滿腔熱忱地幫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藥苦口利於“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以促使執講者開拓思路,誘發智慧,促進反思,改進教學行動。執教者再次從上課的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和自我診斷,吸取各方意見,把別人的教育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在不斷的磨練中,教師自然會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課應該考慮到的各種因素。如此往復下去,何愁教學水平和教學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三、豐富教學手段是上好課條件

一節好課不應該脫離教學實際,教學手段不應該過於花哨,教學評價不應以是否運用多媒體一票否決,這是毫無意義的。通過這次講課效果,我們能明顯地看到這堂課所運用的多媒體課件在數量、質量以及展示時機等方面,來輔助教學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度”。

每一次的展示課,主講教師總會花大量的時間製作精美的課件,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更讓課堂蓬篳生輝。但有時不免做得花哨。但試教磨課後,發現了這個問題,那麼,以後的課件製作中,就會注意這方面的製作弊端。

  四、學會精益求精是上好的'關鍵

磨課是一個艱苦的反覆修正的過程。在磨課中,先通過自己的學習,吸取精華,加以改造,靈活運用於該課教學及教研之中。對自己的說課、講課認真回憶、思考,向大家簡析自己該課教學的優點和缺點,對某些重要問題作簡要說明,提出某些問題請大家討論,並虛心聽取參與教師的評議,對參與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作必要的解釋,要作好記錄,發現失誤,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總之,磨課活動促進了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個人業務水平,今後我將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磨課中去,不斷地歷練、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