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家風家訓徵文【推薦】

家風家訓徵文【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徵文,肯定對各類徵文都很熟悉吧,通過徵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徵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風家訓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風家訓徵文【推薦】

家風家訓徵文1

在我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我家的家風了。因為爸爸媽媽上班的原因,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所以我的家風是從爺爺奶奶那裡學到的。

爺爺奶奶做人有三個原則,我也學會和遵守著這三個原則:

奶做人從不欺騙別人,佔別人的小便宜或拿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奶奶帶我去買東西,在一個小販那買茄子,可當我們剛要走的時候,那個小販叫住我們,說我們忘了拿茄子,可我們已經有了一包茄子了,所以我確定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可我心裡想著再拿一包茄子不是更賺了嗎?可奶奶卻實話實說,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我心裡很是不解:奶奶為什麼不說茄子是我們的?回到家奶奶看出我的不解,就說:“我們如果佔了別人的便宜,別人吃虧了,如果這樣迴圈下去,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吃大虧的。”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佔過別人的小便宜。

不能不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星期天,奶奶看到了我的成績單後,說下個星期天我和你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還要從星期三晚上的談話說起。

那天晚上,我對奶奶說:“我今天考試了,如果我考了95分以上,你和爺爺就帶我去買玩具好不好?”“行,只要你考了95分以上,我和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

今天發成績了,我考了97分,所以奶奶才說下個星期天帶我去買玩具的。奶奶還說:只要我以後每次考試都在90分以上,到了年底就帶我去北京玩。雖然這只是一個小的答應,卻讓我懂得了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的道理。

尊敬老人,愛護小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一次,我放學回家,奶奶來接我時看見一位比奶奶年紀還大的老人在過馬路,這時奶奶立刻跑了過來扶他們過馬路。從那以後奶奶讓我見到爺爺奶奶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有困難時都要去幫忙。

家風就是每個家庭悟出的人生道理,這些道理讓我這一生都受益匪淺。

家風家訓徵文2

讓好“家風”薪火相傳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讚揚名家偉人的良好家風故事數不勝數,如:孟母三遷,畫荻教子,曾子殺彘等。其次還有許多好家風書籍家喻戶曉,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傅雷家書》等在世間廣為流傳。我的家雖沒有感人的家風事蹟,條條框框的家風遺訓,卻有著普通農民家庭的一種優良的、樸質的家風——勤、儉、孝。

爺爺今年七十一歲了,已到了古稀之年。耳聾,記憶力減退,但有一件事永遠忘不掉,那就是辛勤勞作。奶奶說爺爺是個閒不住的人,他手裡的活從來沒停過。自打我記事起,家裡每天最早起來修理自行車的就是爺爺,我的爺爺賣二手自行車已經40個年頭了。在他手下的自行車經過一翻修理都會煥然一新。即使到現在,不管春夏秋冬,只要地裡不忙,爺爺就坐在家裡擦拭自行車,不是用清潔球擦拭車圈輻條,就是“叮叮噹噹”修理著車子的邊邊角角。每逢臨清集,他總是三點多就從家裡出發,有時起個大早,硬是一輛自行車沒有賣出,奶奶經常埋怨他,但是她也知道他閒不住,索性就是簡單嘟囔幾句,習以為常了。而實際上我的奶奶也很要強,她比我爺爺大一歲,現在每年還要種四五畝蒜。要知道種蒜現在並沒有實現大機械化,種、打蒜薹、掘蒜現在都是人工。爸爸媽媽總是說不讓他們再種那麼多蒜,太辛苦。可奶奶總說:“我種點蒜,收入會多一些,花著方便,不能老給你們年輕人張嘴要錢。”這也許就是爺爺奶奶這輩人執著的性格,骨子裡愛勞動,時刻銘記: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說起節儉,爺爺有句口頭禪“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爸爸小時候,家裡窮,經濟拮据,爺爺、奶奶經常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奶奶、爺爺經常盤算著家裡的開支,能省的絕不亂花。小時候爸爸的衣服穿完姑姑叔叔接著穿,根本沒有男孩女孩衣服的講究。鞋子也是奶奶做的“千層底”,儘管樣子不好看,但穿著很舒服。我現在上學有時上體育課,也會穿雙奶奶做的“千層底”,我並不在意同學異樣的眼光,只要舒服就好。

爸爸也很節儉,家裡的東西壞了,他總能修修補補,補好後還能繼續用。爸爸也經常教育我們姐弟要勤儉節約。這使我經常看不慣周圍某些同學的習慣,剩飯、剩菜,亂買零食……這大概是潛移默化的受到了家庭的影響吧。看到現在的生活,爺爺經常感嘆條件太好了,讓我們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爸爸更是村裡人口中的“孝子”,從來沒惹過爺爺、奶奶生氣。有次,奶奶生病住院,爸爸揹著奶奶在醫院跑來跑去做各項檢查,忙得滿頭大汗。奶奶出院後,端水、餵飯、喂藥、換洗衣物,爸爸一點也不馬虎。奶奶的病終於好了,爸爸整個人卻瘦了一圈。爸爸的“孝”還表現在日常吃飯時,爸爸都要求我們姐弟等爺爺、奶奶來了後才能一起吃飯。爸爸常常對我們說父母養育兒女不易,做兒女的在平時生活上對他們多照顧,多關心是最基本的責任。我和弟弟聽了這話會默默的點頭,也許我們還無法真正體會爸爸現在所說的話,但在我們的心裡已經播下了“孝”的種子。

勤,是悠悠神州醞釀千載的品質;

儉,是長歌不盡笑看千秋的豁達;

孝,是錦天繡地盛世華章的彰顯。

勤、儉、孝匯聚而成的家風,是我們家幾代人共同遵守的一個準則,約束著我們的行為,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幽蘭香百穀,而幽蘭實不知其香。欲成大事者,必能俯眉低就,埋首躬耕,潤物無聲,以優良家風擊潰塵囂蔽眼。

家風家訓徵文3

午後,雁雁淋著一袋葡萄來我家,“大奶奶,大奶奶,我給你送葡萄來了”。母親一邊應著,一邊高興的說,雁雁真強,還想著給大奶奶送葡萄啊!“雁雁!去姥姥家好幾天,想大奶奶沒有?”雁雁說:“想了,可想可想你們了。”母親問:“都想誰啊?”雁雁答道:“想大奶奶,想大伯,想四爺爺,想榮姑姑……”雁雁掰著指頭在那說著,看著他那可愛的樣子,母親,使勁的摟了摟雁雁,親了一下。

雁雁是三叔家的孫子,今年六歲。雁雁說的大奶奶是我母親,雁雁說的大伯是我弟弟,四爺爺是我四叔,榮姑姑是四叔家的閨女。咋一聽,一個小屁孩,離開家幾天就知道想這麼多人,這關係是不是有點亂?似乎確實有點亂?

那就再說點更亂的。三叔去年生病住院了,第一天一男一女去侍候他,同病房的人問男的:“這是你父親?”“不是,他是我三叔。”又問女的:“這是你父親?”“不是,他是我三伯。”同病房的人問,“他沒有兒子?”回答:“有。”第二天,倆女的去侍候三叔,同病房的人問:“你倆是他閨女?”回答:“不是,是侄女。”同病房的一臉的迷惑。第三天倆男的去侍候三叔,同病房的人還問:“誰是他兒子?”這次其中一個才回答“我是。”同病房的人一臉的羨慕,說你家的人真多啊!

這個事後來在醫院病房都傳開了。大家都在說,看看人家那一大家子,一個老輩病了,孩子們爭相侍候,一個叔叔大伯,跟親爹一樣的侍候。

其實,我家的關係說亂也亂,說不亂也不亂。只是我們一家人不分彼此我們懂得愛必須分享而已。

我有一個家,一個很大的家,父親一共姊妹六個,父親是家中的老大哥,所以,我有四個叔叔,一個姑姑,她們兄妹六人,從來沒有分過家。所以,小時候,孩子們是老太太的心尖尖,是爺爺奶奶的小肉肉,是叔叔們的小寶貝,是姑姑的跟屁蟲,一家人老老少少十幾口子人,把我們這幾個孩子捧在手心裡。目前我也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可是回到家,叔叔嬸子依舊把我們當孩子,不管到了誰家,我們是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跟在自己家一樣,一點也不客氣。當然,誰家有了活,我們也一樣照幹,那是不能推辭的。所以,我們常說,我們是散養的孩子,不是一家的,是大家的孩子。正是這樣,我們也牢牢的記住了祖輩父輩對我們的好。

所以,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裡,一家有事,全家出動,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大家齊動手共同面對每一次困難。同時,有了快樂有了幸福我們也一起分享。

所以,我們這個家,就有了“亂”的序曲,就有了“亂”的傳說。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六歲的小雁雁已經懂得了愛的分享。我們會把這種愛無形的傳遞,傳遞,一代又一代!

家風家訓徵文4

序:家有小女,芳名冠楠;年至28,閨中待嫁。雖為獨女,從不寵嬌;自小善良,漂亮乖巧。初長成人則修德於心、自強於行,孝義對尊長,誠信莫敢忘。每每問起,曰:循家教之善行、學古今之捨得、倡華夏之新風。今雖逾豆蔻年華,而勵志之念俞佳,故敘小女二三事以誌之。

《自強篇》:小女三歲年秋,吾與妻攜女兒應好友之約遊覽清西陵。女兒妝有蘑菇頭,上穿紅兜兜,下著五分褲,和同齡夥伴攀高爬低、嬉戲前行。遊覽全程,趣意歡快,忽而山上山下、坡陡橋彎,忽而松林鬱郁、曲徑通幽,忽而曝於驕陽、汗流浹背。逾半程已顯勞頓,欲抱起孩子游覽以緩解其疲憊之形。然其他夥伴順從大人投懷入抱,偏偏小女倔強掙脫仍趨前拾級而行,未曾稍歇。一路走來,好友們無不嘖嘖稱讚其自強而毅力之恆久。

《自立篇》:女兒初二年級,因求學攻藝術類,學琴而師從中央音樂學院博導,每週四必面授領教,風雪無阻。當年隆冬,雪花飄飄,寒風刺骨,吾早起送小女乘車赴京。十四之年齡,起早貪黑,隨班車如蝸牛般爬行百餘公里後到京。未料突發腹痛,疼難忍不得已而蜷縮於候車室長椅之上,高燒頓起、冷汗直冒,眾人見狀噓唏同情,好心者幫忙喊人助之。女兒忍痛感恩振作,為不誤學業遂主動求救於警務阿姨尋解藥、取熱水以儘快祛病。此乃小女未成年前獨自外出所遇難事之一例也,即自立善能始矣。

《自信篇》:乙未年盛夏,新華社與有關部門協作搜尋抗戰年間“飛虎隊”墜落飛機殘骸,女兒與社派團隊擔此重任。經數次往返成都、西藏多地,終發現71年前飛機殘骸墜於若果冰川無人區,其地海拔四千餘米,跋涉異常險峻、渡河僅憑鐵索,攀行之艱難均無安全把控。時女兒單獨值守後方聯絡職責,逢團隊與當地嚮導配合前往探取殘骸兩天後失聯;小女仰視蒼天、沉著研判,旋即啟動預案向社領導及屬地軍方聯絡解救待援;直至深夜才有搜尋團隊資訊傳來,方知有驚無險。獨立執責,臨危不亂,畢竟圓滿完成肩負使命,此乃自信善為也。

綴:此三則小事,其重在記錄小女成長之階段經歷,總結孩子自強、自立、自信之能力平素養成,更以抨擊社會對八零後概論為“啃老族”、“小皇帝”之如潮差評,所言所見並非全然矣。

家風家訓徵文5

家風和家訓,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每個人家裡都會有家風,家風包括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孝順父母。我家就有一種家風,那就是勤儉節約。

爸爸常常對我說:‘要省吃儉用,勤儉節約。’我一直將這句話記在心裡了。每次吃飯,我都會把碗裡的飯粒全部吃完,一點兒也不會留。

媽媽喜歡用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服的水用來衝馬桶,她常常會說:這樣可以省掉不少的清水,也很環保,這是一個佷好的方法。而爸爸更會節省,他沒有買過錢包,錢包是由一些廢紙製做而成。一頓菜夠他吃好幾頓飯了。有時媽媽會開玩笑地說:‘你這是小氣吧,連一個錢包都不肯買。’爸爸不服氣地反駁道:這有什麼不好,能省就省,能儉就儉,報紙當錢包,還方便省錢又好用呢!’

廉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風家訓就包含在內。所有良好的家風家訓,都是由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教育而得來的。儘管我們嘴裡一直提到要做個廉潔清正的人,近幾年來還是有很多人進了監獄。這些人都是因為家教不好,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就會使孩子走上不良之路。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好的家風習慣,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裡同樣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紙張,不和別人比吃比穿。

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良好家風,我們都要遵家規,做一個好公民。

家風家訓徵文6

開啟時間的窗,在回憶中尋找昔日的過往。

生活,如花般絢麗多姿,只要你用心採擷,總會採摘到最美的那朵。

生活如斯,花團錦簇,無限美好。幸福如斯,心湖盪漾,芳香四溢。

——陽陽心語

追溯過往,記憶裡的爺爺是位慈眉善目、勤勞的人,每天都是樂呵呵的,他最喜歡乾的事就是抱起我們,用他的鬍子扎我們的臉,然後趁我們不注意在我們臉上啃上一口,最後不忘給我們手上放上一塊糖。

記憶裡他似乎沒和別人紅過臉,左鄰右舍的人都誇爺爺脾氣好,人和氣。後來,從爸爸嘴裡,我才知道爺爺當過兵,還是老紅軍呢。說起爺爺的光榮歷史,爸爸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爺爺十四五歲就參軍打仗,跟著部隊南征北戰,著名的狼牙山戰役,他們跟著大部隊保護老百姓下山,途中凶險自不必說,後來,在一次戰役中,爺爺腿受傷了,就退役回家了。

爺爺因為吃了沒有文化的苦,所以,他對爸爸伯父他們說:“砸鍋賣鐵我也要供你們上學。”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從沒向部隊張過嘴,自己埋頭苦幹,就靠微薄的幾畝地供四個孩子上完高中。他總是告誡孩子們:“國家現在還很窮,你們一定要好好上學,好好幹,將來為國家出一份力啊!”

受爺爺的薰陶,爸爸伯父他們從小就懂得做人要勤快,人勤地不懶。從小就明白,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從小就知道,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記憶裡,最高興的事是過節了,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哥哥姐姐我們一大家子人齊聚在爺爺家,屋子裡燈火通明,飯桌上美味佳餚,我們熱熱鬧鬧地圍著桌子吃年夜飯,到處是歡聲笑語,一派溫馨幸福的畫面。

時光飛逝,轉眼爺爺離開我們十幾個年頭了,現在思之,他的音容相貌依然歷歷在目,他的做人原則,持家準則已經深深紮根在我們心中。

記得那次到家,母親已把飯菜端上飯桌,只等我們回來。

我問到:“爸爸還沒回來嗎?”

母親說:“是呀,四點就走了,咋還不回啊?”話語裡有著焦慮。

我說:“沒事的,也許是耽誤了。”

果不其然,一會兒,爸爸就回來了,我高興的迎上去,卻只見父親滿腿的泥巴,滿臉的倦意,心裡忽然酸酸的,已經60多歲的人了,還這樣拼命地幹。

我趕緊對爸說,以後別幹了,家裡不缺這點錢。

爸爸憨憨的說:“不是錢的事,主要是幫別人的忙啊。”

爸爸歷來是個熱心腸,別人有事都愛找他幫忙,今天也是幫別人修井。

爸爸上學時學習挺好,高中時正好趕上文革,所以就沒機會考大學,這是他最大的遺憾。所以,他經常對我們說:“一定要好好學,將來上大學啊。”

所以,他就靠種草莓,供我們四個上學。我和妹妹終不負他厚望,靠上了大學,但是,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大學費用太高,他和母親就埋頭苦幹著,種草莓、種菜來供我們學費。

現在,我們四個都成家立業了,都有了不錯的工作,他們也該歇歇了。可是,爸爸就是閒不住,還是忙碌著。我們勸他,他也不聽,總是說:“閒著也是閒著啊。”

每次回家時,爸爸總不忘叮囑我們去看看伯父伯母;每次回家時,爸爸也總囑咐我們一定要聽婆婆公公的話,不要去頂撞他們。

自從嫁到夫家後,更是感同身受。公公也是個苦孩子出身,因為出身不好,上完初中就輟學了,從此就挑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他是把幹活的好手,只要他管理的莊稼從來都是村裡最好的,他也是做買賣的能手,他曾一度換過大米,賣過西瓜,因為他誠實講信用,嘴又甜,所以永遠是最暢銷的那個。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奶奶已經八十多了,有次出門被摩托撞倒骨折了,公公著急的把她送到醫院,包紮上藥,自是忙碌一番。回家後,白天公公要去賣菜,晚上還要徹夜的陪伴在奶奶身邊,幾乎整夜不能閤眼,就這樣幾天下來,他愈發憔悴了,我們看了都覺得過意不去,想要替換他,他卻說:“你們還要上班,挺辛苦的,再說我自己照顧才放心。”

想想父輩,他們的辛苦,他們的付出,心裡暖暖的,又酸酸的,心感動著,又震撼著。

因為父輩的勤勞才有了我們幸福的生活;因為父輩的無私的付出才讓我們體會到世界充滿愛,人與人之間只要真誠,就能收穫快樂。

當我們的父輩把這些優良傳統交到我們手上的時候,我知道,我們是幸福的,亦是幸運的,因為是他們教會了我們勤勞,教會了我們要有愛心,教會了我們家和才能萬事興。

我明瞭,我深深懂得我們會繼續繼承下去。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他們祖輩的光榮故事,會驕傲的告訴他,他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有一種品質叫勤勞,有一種溫暖叫愛;有一種幸福叫做家庭和睦;有一種精神叫繼承發揚。

生活如花般絢麗多姿,有一朵永開不敗,一直盛開在我們心中。

家風家訓徵文7

良好的家風可以為青少年打下好的基礎,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家風就是課本,優秀的家風氣息充滿在我生活的家裡,受著家風的薰陶,才得以讓我茁壯成長。

家風,字面意思,就是家的風氣。我的家裡講究“天道酬勤”這一說法。勤是什麼?就是勤奮,正所謂天道酬勤,既有付出又有回報,勤奮的人得到更多的回報,上天會實現勤勞的人的志願。有耕耘就有收穫,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就會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明天。爸爸媽媽經常告訴我:“要努力,要勤奮,只有你努力了,才會有回報。”

起先,我也只是認為這句話只是隨意的講一下,也就是書面的說法,還是那一套,無非就是讓我努力學習罷了,一點意思都沒有。可後來,我漸漸改變了對這句話的看法。爸爸媽媽在平日裡的一舉一動可以說是為我立下了深厚的家風觀—“天道酬勤”。

爸爸每天都勤勤懇懇地工作,早晨總是他最先起床,忙著一切。爸爸上班很早,我每次早晨起床推開門,看見的只是他彎腰繫鞋帶,緊接著就是關門聲。爸爸去上班了,看來又是早出晚歸的一天,他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哪怕在公司裡,也是高效率完成任務。對於工作,爸爸總是高度認真,有那麼幾次,他甚至回家後,還在電腦上準備明天所需要的工作,然後再去睡覺。爸爸的勤勞讓他有了很大的收穫,有時候爸爸教育我要勤奮時,我總能想到爸爸努力工作的樣子。

媽媽也很勤勞,她勤儉持家,洗衣服、拖地可以說是媽媽每天必做的事情,再加上做飯,還有一些繁瑣的小事,媽媽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情,但她仍然日復一日,從來沒有耽誤過。媽媽常常教育我說:“要把一件事情幹好,必須要善始善終,如果天天做同樣的事情,還能一絲不苟,那你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對你有很大幫助。”媽媽所說,也正是她所做,每天的堅持,最好的結果就是一塵不染的家,這是媽媽的功勞。

媽媽和爸爸勤勞的身影每一天都會像放電影一樣,在我的面前映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總有影響的,我的心中深深埋下了“天道酬勤”的種子,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都在為它輸送著營養,相信總有一天,當種子發芽,“天道酬勤”會成為我心中的那道光。

家風家訓徵文8

清朝著名人物曾國藩,不但自己有所作為,他的後代也是人才濟濟。他的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一個是著名的外交家,一個是著名的數學家。孫子曾廣鈞,從小博覽群書,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第四代、第六代遍佈海內外,大多數學有所成。是嚴謹的家風家訓促使這個大家庭輝煌起來。

同樣,我的爸爸媽媽也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個家織起了一張家風家訓。

爸爸常說要勤儉節約。

又到了春節,大家都愉快而緊張地準備年貨。而家裡充滿了我的抱怨聲:“今年的年貨又只准備這一點點,真小氣,春節可是一年才一次,也不會多買點。”一旁沉默的爸爸忍不住開口了:"這不是小不小氣的問題。之所以買這麼少,是因為春節一年才一次,大家走親訪友,大多時間不在家,東西也就吃得少。買多了,春節過後就沒人吃了,不就是浪費。我國自古以來,都有勤儉節約的習慣。你應該學一學。不然即使有幾千萬,都要給鋪張浪費光了。“”哦“我輕聲應道。

媽媽常說要勤勞。

走出門,肉肉還沒睡醒的眼睛。”咦,已經很晚了,媽媽怎麼還沒有睡呢?她在幹嘛?”一連串的問題想我砸來。我輕輕的叫了聲媽。媽媽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輕聲問道:”你怎麼起來了。“”那個,我起來喝水。”我應聲到。“你怎麼還沒睡呀?”“我手裡的活還沒做完,你早點睡吧!明天還要讀書呢?”媽媽依舊忙著手上的活。那天晚上她似乎很晚才睡。

原來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為我編織著一張嚴密的家風家訓。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就是良好的家風家訓讓中國聞名世界。所以我們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去傳承這些良好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徵文9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庭好與壞的根源。每一個家庭都應當樹立幾條好的家風供成員薰陶。而我家呢,當然也有家風,這些家風大部分源自於我母親。

首先是做一個“真人”。中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恰恰說明了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成為所謂的“書呆子”,首先我們得先學會怎樣做人。母親教育我和姐姐時常常說做人比學習更重要,她還跟我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有一個人是個無惡不作的大壞蛋,總做些偷雞摸狗的事兒,但是他非常聰明,學習能力非常強,可是這有什麼用呢?他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數學考試考砸了,回家時,當母親問我數學檢測分數出來沒時,我因為羞愧害怕,裝作隨意地低下頭說:“沒呢。”而臉上,卻早已佈滿了淚痕。那當然是瞞不了,在我以為母親要打我時,我卻措不及防聽到了一句飽含失望的聲音:“你為什麼要瞞著我呢?”我愣了,在那霎,我覺得母親失望的話語比肉體上的疼痛更難忍受。此後,我幾乎沒有再對母親撒過慌了。所以,學做人是母親對我做出的第一個也是這一輩子的要求。

第二個家風範圍就會縮小了——勤儉持家。我母親從小生活在農村,她常常和我們說一些她小時候的趣事兒,我也知道母親小時候的生活條件十分艱難,吃不飽穿不暖的。因此即使現在大部分人民不缺糧食了,但她仍然十分勤儉。她告誡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滴水。因為那每一粒米飯,每一滴水都是來之不易的!在母親長年的以身作則下,我已經養成了節約糧食,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水資源的好習慣。並且在看見別人浪費的情況下,能站出來主動的提醒。

家風是很重要的,它關乎這兒女的健康成長,而好的家風來自於父母的以身作則。因為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著我們。人們也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你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家風家訓徵文10

如果說家庭是田園,我是小苗兒,那麼家風便是陽光,而家訓便是雨水。要想茁壯成長,必定少不了二者的陶冶。

我家的家訓很簡單:“善小而為,久之成大德”。小時候對掛著牆上的“善小而為 久之成大德”這九個字並不能理解。但我卻依稀記得上幼兒園時的那次家庭故事會。大概情節已經忘卻,但是其中的道理卻記憶深刻:即使是弱小的動物,它們的善行也絕不會白費。做人也是一樣,“積小善可成大德”。從那時開始,我心裡埋下了“善”這顆種子。

小時候,我經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鎖在家裡,通過見方的窗戶只能看到窄小的藍天和細小的風景,這樣,家風家訓對我們的成長就更是至關重要。有人說過:一個人的優良氣質很大部分取決於家庭的教育。我的父母也是深切認識到這點的,所以他們總是盡力以身作則。不苟言笑的父親更是以此為準則,細微地影響著我們。

小的時候,爸爸經常抽空接送我上下學。有一次,他嘴上說著得趕緊回家加班趕一份材料,可車的速度絲毫未有半點逾越。就在我們要過的時候,黃燈卻剛好亮了起來,爸爸穩穩地剎了車……還有30秒,我看四周沒警察,試探性地問了一句:“周圍都沒人,過去吧?”“那紅燈還是亮著的啊!”預料之中的的回答。““善小而為,久之成大德”他認真地答道,眉宇間滿是莊重與神聖。當然,類似的例子在我家人中是常事。爺爺是村裡有名的義務廚師,村裡家家戶戶辦喜事大事找他當廚,他總是積極幫忙;叔伯姑嬸也個個是勤勞樸實、自力更生的模範……

一路上,我仔細回味著爸爸的話語,我的心恍如被洗滌一遍了。的確,大與小是相對。古人云:“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如果不屑做平凡細小的事,最終只能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社會公德心、自身的道德底線……良好家風的保持,長輩做好表率,後輩定能更好地傳承。“入幽蘭之室,久而不問其香……”自呀呀學語開始,爺爺奶奶照顧我的朝夕中,教會我明辨美醜是非善惡。儘管有些事對於別人來說無關緊要,可對於我來說卻會自覺慎重地做出選擇。因此我越來越自律,能自覺將美德融成了自己的習慣。

正是由於良好的家風家訓的牽引、源於家庭的薰陶,我已從一株初見藍天的小苗兒逐漸長成了一棵婀娜多姿的小樹。我相信我一定會記住家訓,好好傳承良好家風,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蒼天大樹的。

家風家訓徵文11

國有國規,家有家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一個家裡都有屬於自己的規矩,這個規矩是無法超越的,我們要按照這些規矩去做事。我家的家規就是誠信做人,做事情一定要努力。

從小我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小時候爺爺總是對我說:“我們做人就要誠信,不要去貪圖小便宜,老老實實做自己的工作,努力也許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不努力絕對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爺爺今年六十多了,可是他身子還是那樣硬朗,沉穩卻不失一顆童心。讓我來給你舉幾個例子吧!記得小時候學習騎自行車,因為控制不住自行車的車頭,沒一會兒就會摔跤,有時練了一上午有可能會摔十多次,甚至是幾十次。爺爺經常在一旁對我說:“加油,努力,你一定會成功的,你要記住上天是公平的,他不會去偏向於哪一個人,也不會去偏向另一個人。你要想讓上天偏向於你,你就要去努力,有可能你努力了,還是偏向不了你,但是你不努力,上天就一定不會偏向於你。想要上天偏向於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根本聽不懂這句話,但是通過爺爺的語氣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要做好某件事,就要努力,不管這件事累不累。

第二個例子就很簡單了,那是一個很溫暖的下午,我和爺爺走在路上,看見了一個錢包,我一個箭步上前拿起了錢包,想去買點吃的。可爺爺去拉住了我對我說:“做人一定要講誠信,不能一點小利潤,就失去了誠信,誠信他伴隨著你的一生。只要講誠信,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而不是那些酒肉朋友。”於是那一個下午,我和爺爺站在撿到錢包的地方,一直等到失主回來找錢包。當失主看見我手上拿著錢包時,他急忙衝了過來說:“謝謝!謝謝!太感謝你們了!”那天下午,雖然我沒有吃到零食,但是我卻上了一堂課。

所以我的家庭家風就是誠信,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

家風家訓徵文12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正是在這種成長環境中,我們體會著父母的言傳身教、老一輩的諄諄教導,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

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在這個家庭中成長,從咿呀學語的小嬰兒到現在亭亭玉立的女孩,伴隨我的就是在父親從小到大的教誨。

父親老實憨厚,性子溫和,待人和善,他的一生平淡無奇,卻讓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吃虧是福。

那是家裡剛建好房子的時候,一家人喜氣洋洋,圍坐在一起,一向不善言談的他開口說:“房子總算建好了,是件好事啊!”我能聽得出他語氣裡帶著的釋懷與喜悅。

房子是建好了,但麻煩事接連而來了。下著傾盆大雨的那天夜裡,窗外電閃雷鳴,感覺就像的什麼大事就要發生一樣。“咚,咚,咚!”,“開門啊!”一陣敲門聲和叫喊聲打破了小屋裡的'寧靜。父親連忙起身,開啟門,笑臉盈盈地說道:“快快快,進來坐,外面還下著雨呢!”我探身一看,一個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正氣勢洶洶,一臉氣憤地站在門口。“咦,這不是前幾個月出去打工的隔壁老張嗎?”父親見他不肯進來,十分不解,“老張啊,有什麼事進來說吧!”這時,

老張揚起鋤頭“嘭”的一聲,大聲喊到:“別裝樣!你知道我來是做什麼的!”父親見狀連忙揮起手,想拿開那把鋤頭,老張仍是不肯讓步。這時,母親走過來,端著一杯茶:“老張,你這剛回來,累壞了吧!進來吧!”老張這才皺著眉頭,端著茶,大叔走進客廳,憤憤地說:“嫂子啊,你們建房我不管,但你們不能佔到我家的地啊!我還打算開幾塊菜地啊,可你們都不跟我說一聲,要不是我家裡人告訴我,我還不知道呢!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啊!”父親坐在他對面,愁眉不展。母親一聽這話,不樂意了,“你這話可就笑話了,我家的房子都建在自家的原地,哪裡佔到你家的地發啊?”隨後,爭吵聲越來越大了,誰也不肯讓步。老張情緒越來越激動,“嘭”的一拳,打在父親臉上,母親慌亂了,父親踉踉蹌蹌站起來,說道:“老張,這件事沒跟你商量,算我們不對,我們會給你一個交代的。”老張想起剛才那一拳,不禁有些不安,便扛著鋤頭朝門外走去,臨走時,父親遞給他一把雨傘。雨夜,又恢復了平靜。

“我說你這人怎麼那麼傻呢?明知不是我們的錯,那地也不是他們家啊!”母親氣不打一處來。父親抽著煙,語重心長地說:“老張也是苦命啊!身子不強壯,老伴又走得早,老母親一個殘疾,還有一雙兒女也得靠他。更何況,那地的確是有他一半的。”

第二天,父親決定拿三千塊錢“登門賠罪”。可老張像是明白了昨晚做提不對,怎麼也不肯收下,他說:“大哥,昨天是我不對,太魯莽了。這錢,我不能收,你家有喜事還被我弄得尋麼不開心,我要是收了,還有良心嗎?”父親笑了,不再強求。老張又拿出那把雨傘,說:“這把雨傘早就把我的怒氣與不滿全都消融了啊!”父親收下雨傘,往外走去,大聲喊到:“老張,今天晚上來我家吃飯吧,咱倆好好喝一回!”“好!我一定來!”

那之後,我們兩家關係越來越好。父親的一天知道同學排擠我時,對我說:“閨女,吃虧是福,你要懂得隱忍,懂得從他人角度來思考,也要看自身不否有需要改正的地方。”於是,我也學著去改正,去接受、容納他人,漸漸地我也體會了父親所說“吃虧是福”的真諦。

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父親的言傳身教伴著我成長,這積極健康的家風家訓早已融入我們生活,代代相傳。

家風家訓徵文13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家風的樹立、存在,對整個社會是有好的幫助的。例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弱病殘孕的人讓座,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垃圾等一些小事上,不只是個人禮儀素質和道德水平的體現,還是一個人背後家風好壞的體現。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我健康茁壯成長著,我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印跡。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前不久,我的奶奶因為身體不行需要住院治療,爸爸媽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院照顧奶奶,幫她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為奶奶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給奶奶送到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奶奶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說累。爸爸媽媽對奶奶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著我,每天我自覺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儘量不讓他們為我的事情操心。這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地成長著,我們貪婪地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麼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後你能送上一杯茶,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媽媽也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家風家訓徵文14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五千年來文化源遠流長,直至今日,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也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遵守並傳承著一系列的中國禮節,它深深植根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世界就變成了截然不同的樣子。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家訓就作為一種規矩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每一個家庭都有淳樸的家風,每一個家長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的處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戒是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像這樣的言傳身教,還有很多例子。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人提倡“勤奮、簡樸、謙虛、誠實、禮貌、孝順”,這些美好的品質確實需要一代一代的人發揚並傳承下去。

曾國藩是近代歷史是有爭議的人物,但對其子女的教育卻給後人留下可借鑑的內容。勤奮、簡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後人所傳承。“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是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則是劉備的教育理念。而在現代,家風家訓的力量似乎減弱了不少,有許多人家竟然沒有家訓這一說,這令人為中國文化漸漸走出現代社會而感到無奈與淒涼。

事實上,現代的家風家訓仍然還保留著,只不過為了適應現在的生活條件而做出了一些改變。在我們家,倒是沒有一些硬性的規定。父親希望以《朱子家訓》為藍本引導我,讓我更快地成長。“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是在我耳邊時常回蕩起的一句話。有時,父親還會給我提出一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建議,例如“早睡早起”、“定時清掃房屋”、“學習時保持正確的姿勢”等等。這些建議成了使我摒棄惡習、積極健康成長的必備良藥,使我無論在哪些地方,都時常銘記底線和規則。與其他是我的親人,不如說他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良好的家庭環境必然會增加一個人的氣質與修養。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帶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規矩是人生的諍友,與我們如影隨形。隨著生命的圖景徐徐展開,“規矩”的內容與日俱增,背後的精神核心卻一脈相承。家風家訓不僅是中華民族流傳數千年的文明禮儀,也是如今提醒人們時常不要忘了規矩的警鈴。火車之所以能夠賓士千里,是因為它始終離不開兩條鐵軌;風箏之所以能高高飛翔,是因為它總是情繫著手中的線;宇宙間無數顆恆星不變的燦爛,是因為它們都按照自己的軌道執行。讓我們攜起手來,構建起和諧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認識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風氣,真正將我們中華民族的高尚禮節發揚光大,讓世界因有我們中國人而驕傲!

家風家訓徵文15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發現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裡的大廳裡,端端正正的掛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每看到這十個大字,心裡總是有所感悟。外公說要把這句話銘記於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

步入初中後,學習壓力像個巨大的包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到了初三以後這樣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們不再像小學時候那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呆在溫暖的被窩有更多的時間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們更怕冬天的來臨,寒風像個怨婦一樣在我們的耳旁嘶吼著、咆哮著,它告訴我們你只能前進,儘管這樣的學習很艱苦,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為明天鋪上一條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閉上眼睛,腦海裡像電影一樣倒帶重放,記得前一段時間我的英語成績下降的很快,老師問我原因,我也答不上來,自己獨自去好好思考。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外公問了我情況,我便如實的回答了。外公聽完慈祥的笑了。外公說:“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沒有認真,對吧?”我看著外公點了點頭。“怎麼回事,你能告訴外公麼?”我低著頭說:“其實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課很晚。”外公聽完後,便指向大廳上那幾個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許久,外公說:“你知道我為什麼要把這幅毛筆字掛在這裡麼?”我搖了搖頭。外公說:“這裡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聽外公講裡面的含義。

外公說這個家風被傳承了幾十年,在他小的時候,老外公就告訴過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過蜂林,一味的退縮你就永遠達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麼積累經驗,去體會生活的美好呢。聽外公講到他們過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頓時茅塞頓開,我開始拿起英語書,認真地拼寫單詞,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難我難我不畏難。回味外公說的每一句話。學習的動力也就回來了,好像渾身充滿了力量。這次模擬考之後,英語成績也提升到以前的樣子了。

家風伴我成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會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吃苦是我們的美德,因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費的,它會給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報。家風牢記我心。也會伴隨著我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