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夠引人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下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期盼玫瑰早日開花。然而,當玫瑰快要開花時,小鹿因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能看到玫瑰花。課文圍繞“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引發思考。故事的深層,蘊含著美化環境的意義,以及在為他人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幸福和快樂的思想。在這個過分崇尚自我的社會中,這篇課文的.教育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體會這一層深意,我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森林中見過小鹿玫瑰花的小動物:“聽了黃鶯和微風的話,很多小夥伴也趕來了。你看,我們也看到聞到小鹿的玫瑰花了,我們會對小鹿說什麼呢?”創設情境,說話練習。課堂上的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小蜜蜂”說:“小鹿,我採過你種的玫瑰花的蜜,可好吃啦!現在想起來我的嘴裡還甜甜的呢!” “小蝴蝶”說:“小鹿,我見過你的玫瑰花,可美啦!每天我們都要到玫瑰叢中跳集體舞,大家都說:‘這是一幅多麼美的圖畫!’”“小兔子”說:“小鹿,我戴過你的玫瑰花,朋友們都說我是森林中最漂亮的小兔子!”……孩子們擁有的超凡的想象力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只要我們努力挖掘,就一定能收穫驚喜。精彩的回答已給“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這一問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不需喋喋不休地說教,孩子們已能深深體會到小鹿的玫瑰給大家帶來的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給人快樂的同時,小鹿也收穫著快樂。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2

課文記敘了小鹿在家門前種了一叢玫瑰,因為腳受傷而沒有看到玫瑰花開的境象。但聽到了黃鶯和微風的感謝後,又非常高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快樂。在寫作特色上,本課從不同角色的角度進行描寫,安由淺入深的推理方法去安排的內容。故事的表層,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在巧合中表現出趣味,從而也蘊含著美化環境的意義。

在教學本課的思想上,力求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從讀中感悟課文中所蘊涵的情感。”以“讀為主線”採用不同的方式讀,個人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範讀、表演讀等。力求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積極的狀態,以“讀”達到教學目的。(“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也會幸福;給予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這是本課的難點)

一、本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情感變化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感悟為手段”的`新課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讀中,以具體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出小鹿的玫瑰花所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的樸素哲理。

二、注重朗讀。從讀的層次上,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到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從讀的形式上,根據學生實際,課文的特點及教學目標,分別採取了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引讀、表演課本內容等。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積極的狀態之中。(如、指名錶演加深理解,演小鹿者要創造性地表演“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未看到玫瑰花的情景。細心地揣摩小鹿沒看到玫瑰花的心情,從中感悟“惋惜”一詞的含義。接著又是“黃鶯”“微風”的出現,體會小鹿心情變化。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角色體驗,體悟到小鹿前後心情的強烈反差。同時,文中“弟弟”的兩次說話具有拓展性,“既源於本義,又高於文字”引導學生紮實而靈活地訓練。)

三、分角色朗讀,表演讀去激發學生興趣,去啟用學生思維,這是深化閱讀的有效“靈方”(從動作、表情、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揣摩角色的表情和語言”是實實在在的閱讀感悟過程。

四、拓展實踐。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對比寫法”(作者通過“惋惜”與“高興”前後對比,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這樣的句子。當小鹿一朵花也沒看到時,鹿弟弟惋惜地說:“這玫瑰你白栽了。”與“當聽到……說:“你的玫瑰沒有白栽。”)指導學生練習寫話時運用這種對比的方法。適當簡介對比的種類“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橫向對比”是指貶低一個,褒揚另一個。“縱向對比”是由於時間的變化而形成對比。本文就屬於縱向對比。(緊抓課後問題,共渡難關。如、為什麼說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呢?)

通過以上教學思想,課堂氛圍很好,學生的學習情緒濃厚,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渴求獲知的慾望,作業效果較為理想,本課的教學是務實的。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3

把表演引入課堂,是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進行全身心感受課文的有效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情景表演是不可缺少的。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利用情景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體會學習和生活的聯絡。在教學《三個兒子》時,一個學生看到了課後練習的“讀讀演演”部分--分角色朗讀課文,再演一演。這可把他樂壞了,馬上就大叫,於是其他小朋友也一起起鬨。既然他們有這個興趣,我就答應他們等課文學完了,我們再分組來表演。於是第一節下課前,我給他們分好組,並確定了組長,讓他們自己去準備、去分配角色,表演在第二天上午進行。

第二天的語文課上,我讓他們自己舉手,嘿,他們爭先恐後地大叫“我,我,我……”於是我說:“誰再叫‘我,我,我’,我就不叫誰上來表演,哪一組表現好我就叫哪一組。”因此他們就安靜地等著。我叫了一組平時較聽話的'那組,嘿,一個小鬼出乎我意料地拿出一個似菸斗的東西,我問他拿這個幹什麼?他說“我扮演老爺爺,所以拿著菸斗啊”。哦,原來是這個用場。接著我宣佈表演開始了,當旁白開始讀時,相關的人已經也開始了他們份內的表演,非常投入。演老爺爺的那個小朋友還把“菸斗”含在嘴裡說話,駝著背,說話慢條斯理的,像極了老爺爺,把老爺爺此時此刻的心情也演得很形象。演兒子小朋友也各有各的招牌動作,一個唱歌,一個翻跟頭,一個吃力地幫媽媽提水;媽媽們說話也很利落,雖然沒達到那種效果,但是也已經有了這種意識……表演完了,其他小朋友馬上鼓起掌來,還紛紛評論誰演得最好,誰演得最形象,誰演出了某個人物的某種性格,並希望讓自己也試試。很快,一節課過去了,他們還沒盡興,希望再玩,於是我就讓餘下的小組自己利用下課時間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

所以,適當有效的表演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充分認識課文裡蘊藏的思想感情。堅信對於情境創設的表演還是有必要的,但不要為了表演而表演,把課堂弄得太花哨,忽略了知識的獲取,沖淡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4

我的發現主要是讓發現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和漢字的構字特點。

我會認應該是與我的發現結合在一起教學的,老師還可以在鞏固、檢查認讀和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擴充套件運用,引導學生口頭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增強其成就感。

我會讀:是在學習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如,提手旁的字與手的動作有關,可以結合偏旁理解字的意思。也可以引導學生說出類似的詞語,如,提籃子、拍球、打電腦。

日積月累:

讀讀比比:是通過認讀、比較,複習鞏固各組字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字。

讀讀記記:姓氏歌,是通過分解姓氏的部件或描述姓氏的偏旁來分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姓氏,重點是引導學生熟讀、分清。

學習查字典:是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教學這部分內容之前要提醒學生準備好字典。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首先要明白部首的含義。要讓學生大體上知道,為了查字方便,字典把部首相同的字歸為一類,把這個相同的部首放在這一類字的前面,稱為部首。查字典的時候,先找到部首,再找要查的字,就比較容易了。

口語交際:這次的口語交際是結合《我選我》一課的學習,談我的想法。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把這項活動和《我選我》的教學結合起來,或者和推選班隊幹部結合起來。

展示臺:是非常有個性的展示臺,能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能、張揚個性、相互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表現自我的喜悅以及對別人成績的認同。這種形式有利於激勵學生走出書本,走出教室,走出學校,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

展示的內容很廣泛。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這項活動可長期開展,鼓勵大家向本次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同學挑戰。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5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和本單元的其他課文相比,修飾語少,抒情也少,但語言質樸,可讀性強,情節跌宕起伏,充溢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文章的重點是讓同學通過默讀明白故事梗概,所以我們教師要教給同學默讀的方法,抓住關鍵長文短教,使他們在充沛的自讀自悟中學會交流合作,充沛享受閱讀的樂趣。卡羅爾和小貓的故事很貼近二年級小朋友的生活,相似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在讀悟、體驗、積累中感受到卡羅爾善良美好的童心,並從中受到了情感薰陶。

學習本課時我讓小朋友們從喜聞樂見的動物談起,這樣既激發了小朋友們學文的興趣,也拉近了小朋友和文字之間的距離。接著我教給同學默讀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然後讓小朋友默讀課文,並說說有什麼感受。初步默讀課文後小朋友們有很多種感受,如,“廣告的作用真大!”“卡羅爾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小朋友!”“那一群小貓太有趣了!”“伯洛是一隻很可愛的小貓!”此時我能尊重同學的獨特感受,對他們的不同見解給予適當的肯定和讚揚,巧妙地將話題引到課後的問題:課文哪些地方寫得有趣?讓小朋友們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勾劃出自身認為寫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再交流。《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同學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正是通過自我的閱讀實踐來體現的。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反覆默讀感悟,既實現了同學、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又使同學在讀悟、體驗、積累的過程中提高了語感。最後我設計了一個環節:仿照課文的寫法,試著寫一則廣告詞。同學在感悟了文字內容,領略了作者語言的精妙後進行練筆,真正體現了學以致用,這是內化語文綜合素養的過程體現。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6

低年級學生心理特徵是注意力易分散,無意注意佔優勢,對直觀事物感興趣,意志比較薄弱,自制力差、活動自覺性和永續性較差。如何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增強課堂實效必需解決的問題。

在語文園地的教學中,“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通常作為一個課時的內容,其中“日積月累”又分為像“讀讀認認”、“我會填”、“我會讀”幾個內容互無相關的部分,他們與“我的發現”也沒一定的關聯。在園地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學內容平鋪直述,課堂難有高潮,教學內容枯燥無味,趣味索然,課堂氣氛低沉。如何突破園地在內容設定上的侷限性,巧設情境,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為我們思考的主要問題。

在總結了以往的園地教學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我們在二年級下冊園地六的教學中進行了新的嘗試。

園地的各個環節是分散教設定的,它們之間缺乏聯絡,這樣一來整個課程沒有一箇中心,於是我們希望通過設定一個故事,將這個看似無關的幾個部分聯絡起來,賦予它們整體性,同時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用什麼故事能更好的貫穿園地的內容呢?當下正是上海世博會如火如荼的時候,全世界的眼光都在聚焦世博,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二年級與世博的聯絡,當然就從世博的吉祥物——“海寶”開始了。

果然,在課堂中,孩子們一看到海寶可愛的模樣,都樂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接下來如何將故事展開,讓這種氛圍持續下去呢?我們將園地的幾個部分變換成幾個關卡,讓孩子們通過闖關的形式來贏取海寶的“禮物”。這樣一來,學習就變得富有挑戰色彩,這正好符合孩子們爭強好勝的特點,衝著對海寶帶來的.神祕禮物的好奇心,孩子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每通過一關,都會興奮的“yeah!”起來,這與以往園地教學的沉悶情形迥然不同。當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贏得禮物時,小臉上洋溢著興奮與自豪。

表面上這只是教學模式的一個小轉變,由以往的學習內容枯燥乏味,要牽著孩子的鼻子逼著他們學,到如今孩子們覺得學習很有挑戰性,有主動學習的欲求,這種需求的轉變實質上是學習性質的轉變,實現了“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換,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求一旦產生,學生學習的效率定然倍增,課堂實效性也大大增強。

教材是死的,如何活用教材,考的正是教師的智慧。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7

在教學《玩具櫃檯前的孩子》時,我讓學生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我是分以下幾步來展開的:

第一步:讓學生自主讀第一節,啟發思考: 這個孩子在玩具櫃檯前想幹什麼?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說說自己的理由。

第二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歡之情。從小男孩在玩具櫃前的表現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現,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異常決定,體會人物的品質打下堅實基礎。自主討論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讀相結合,訓練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第三步:在深入研讀課文後,分組研究討論:小男孩那樣喜歡小汽車,為什麼不買一輛呢?結合課文內容,抓住“為什麼喜歡卻不買”這個核心問題,統攝文章的主體部分。利用對話較多的行文特點,從讀中理解。學生在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過程中,避免了繁瑣的分析,提高了教學效益。同時強調自讀自悟,引發學生的.想象人物的內心世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增強學生的感悟,豐富學生體驗,並從中受到人物優秀品質。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8

二年級下北師大版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個開放性的單元,教學內容通過整合分為幾個部分:

1.通過看圖,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生字、新詞,知道一些體育運動名稱。

2.在認一認、讀一讀的學習活動中瞭解體育知識,感受體育魅力。

3.利用辦板報、製作“光榮榜”等活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4.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制訂鍛鍊計劃等活動,增強學生的鍛鍊慾望。通過對以上教材分析可以發現:《體育世界》這個單元,內容多、容量大、識字量大,需要處理的資訊很多,必須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利用和深度的挖掘才能完成任務。於是我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整合教材,提高效率

面對這麼多的教學任務,必須對教材進行整合、合理安排。於是,以體育為線索對整個單元的教材進行重新組合,選取需要的部分進行合理的規劃使用,然後分成了四個板塊:體育名言、精彩賽場、奧運之窗、奧運英雄,用內容把四個板塊連線在一起,用體育名言引出運動的'重要,用重要的體育運動引出體育專案的分類,用體育專案的分類引出奧運之窗,再由奧運之窗引出奧運英雄,環環相扣、內容遞進,使整個教學顯得嚴謹有序、井井有條,而不是雜亂無章。這樣,整堂課容量大、資訊多、效率高,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二)總結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二年級低段仍然以識字教學為主。這堂課總共教了二十四個詞語,其中包括九個會寫的字、三個句子,按照常規的教學任務是無法完成的,通過方法的指引,更多地讓學生靠自學來完成任務。方法分四個步驟:

1.認、用猜一猜、問一問、查一查的方法來認字。

2.想、拿到一個字要學會分析這個字的字形,它是怎麼組成的,形旁是什麼,聲旁是什麼。

3.寫、寫字時注意什麼地方容易錯,怎樣寫才好看。

4.用、用這些字組詞、造句、寫話、寫文章。

以上四個環節就是識字的四個步驟,整個教學過程一直貫穿著方法的總結和指導,同時這也是小學二年級下期一至八單元的識字方法的一個小結,從九單元開始就要培養運用這些方法培養學生自己識字的能力,及時地總結方法才能夠培養學生的能力,給他們方法的指導。

(三)圖文並茂,形象直觀

小學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直觀為主,這堂課製作了精美的課件,輔之以視訊和音樂,把課文上的插圖和精美的圖片配以文字展示給學生,給學生以感官的刺激。學生看圖和識字結合在一起,以圖促識字,以畫求認字,豐富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

不足之處:

1.整堂課雖然設計精美,容量大,但學生接受起來顯得比較吃力,一部分學生的思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對課堂內容消化不良。

2.由於一部分學生的消化不良,他們的情緒就沒有被及時調動起來,課堂發言不夠踴躍,氣氛還不夠活躍。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9

《所見》這首詩,簡單明瞭的語句展示了“意欲捕鳴蟬”的樂趣:那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想去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見》這首詩的教學反思:我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這樣做的':

在學習生字的環節中,我請同學們看“蟬”字。讓學生理解蟬是一種昆蟲,所以有蟲字旁。同時讓學生結合《金蟬脫殼》這篇文章,讓學生如體會那小牧童想捕蟬時的神態。學生們對於接下來的學習更有興趣了。

由於《所見》這首古詩比較淺顯,所以我告訴學生們說:“這首古詩給我們講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誰能試著把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大家聽聽呢?”學生們大都能理解,在圍繞“意欲”一詞的商討後,就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的意思快速地講述了出來。而且發現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後再記憶,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所見》的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會認16個字,能夠初步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

基本技能:學習積累成語,培養同學通過多種渠道獲取資訊的能力,促進相互合作。

思想教育:使同學通過了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明白科學技術的重大作用,激發同學學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使同學能夠初步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歷程,感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

教學準備:

同學準備:查閱各類交通工具的資料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課文掛圖,收集相關的交通工具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一塊學習了《南轅北轍》,大家學得很認真,老師也非常滿意。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表示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板書:遠行什麼)同學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解決。

2、聽錄音範讀課文,讓同學特別注意自身不認識的字和難讀的句子。(讀完後同學提出難讀的句子,教師再多讀幾遍。)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a、齊認讀生字卡片。

b、開火車讀,試著讀出後組詞或練習說話

c、利用學具,進行識字遊戲。

4、同學自由朗讀課文。(採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如自身讀、同桌一塊讀、四人開火車讀等。)

三、學習書寫生字。

1、注意讀準生字的讀音。

2、給字分家。

分別找出左右結構的字,上下結構的字,獨體字。

3、讓同學說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與形近字的區別。

4、師範寫。

5、同學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猜字遊戲。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師拿著卡片)這些卡片上的字都是《遠行什麼》這一課中的生字,老師從這些卡片中隨便抽取一張,你來猜猜是哪個字?看誰是認字的小能手。

二、匯入課文。

師:你們放假的時候,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哪些地方玩過、旅行過嗎?是怎麼去的?這一節課我們繼續討論《遠行什麼》這一課,請同學們開啟課文。

三、學習課文。

1、師:現在請同學們把課言語默讀一遍,在默讀的時候,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像在第一個自然段,老師就找到了“最初”這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你們再找一找。

(同學邊默讀邊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出示小黑板)師:在這些時間裡,人們遠行的是什麼?

(同學回答,並指名同學讀對應的段落。)

3、(出示課文掛圖)師: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些交通工具都有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生:它們的速度越來越快,遠行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這些交通工具越來越先進了。)

4、師:是啊,現在人們又發明了電力機車、核潛艇、磁懸浮列車、太陽能汽車、宇宙飛船和太空梭,老師去找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出示圖片並介紹,齊讀第6自然段。)

5、師:老師也請同學們回去的時候去找資料了,哪些同學有收集到了,請到臺上來介紹一下。(同學介紹自身收集的圖片。)

6、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交通工具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對同學進行思想教育。)

師: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現在應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掌握更多的身手,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7、齊讀課文。

8、師:你喜歡哪一個自然段就把它讀給同學們聽一聽。

9、師:學完了這篇課文後,你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想知道的?

四、拓展練習。

師:你認為未來的交通工具什麼樣?畫出來向同學們介紹。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1

《女媧補天》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曆史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瞭解女媧為什麼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於奉獻的精神。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感慨頗多:

一、質疑問難,引出精彩

在學生讀課題後,我問他們想知道什麼。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提出了兩個中心問題“女媧為什麼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後可怕的情景。在學習災難來臨後的可怕這一自然段時,學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質疑“為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這時,我正遲疑要不要給他們講講共公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時,沒想到班裡又小手如林,“老師,我知道為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那時因為水神和火神打架時”“老師我也知道這個故事叫《共公怒觸不周山》,我也看到過的。”我感嘆孩子們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是課

外書給他們帶來的知識,正是他們質疑問難的精神,才使他們的這一課外知識得以展示,也使課堂出現了精彩的亮點。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應該是閱讀教學的永恆主題,“以讀為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上,“讀”貫穿始終,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字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字,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同時,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我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做文章,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獲得情感、昇華情感。

三、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字的空白點,將文字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說得很好。有的說:“我彷彿看到洪水衝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說:“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在哭著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2

《葡萄溝》一文主要介紹了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的葡萄溝,那裡盛產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乾也很有名。本課重點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而展開,使同學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對那裡發生喜愛之情。

新疆對對於生活在寧波地區的同學們來說是既遙遠又陌生,同時又充溢著好奇和嚮往。小朋友渴望瞭解那裡,對教材中的許多地方充溢了好奇,他們想知道:“葡萄溝在哪裡?”,“梯田是什麼樣的?”,“蔭房是什麼樣子的?”,“葡萄乾是怎樣製成的?”……諸多問題不是僅僅依靠教師的解說就能解決的。即使是,那也必將是枯燥和無趣的。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首先安排了課前參與的內容,請同學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葡萄溝的基礎上,繼續練習朗讀課文,並認真考慮大家質疑的問題“為什麼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同時可以從不同渠道蒐集相關的資料,如從教師提供的資料中,從網上瀏覽,向爸爸媽媽諮詢等等。並把查詢來的資訊進行整理,讓這些資訊最有效的為自身在課上參與研討時服務。這樣的課前參與,不只為課中研討奠定了基礎,而且同學帶著探索的頭腦走進課堂,更能促進課上的學習。

我從以下幾步實施了課堂教學:

1、賞美景:

在這節課上,先讓同學通過錄像去葡萄溝遊覽一番,讓同學從整體上感受到葡萄溝水果多、景色美、人熱情,葡萄乾有名。

2、品美句:

在遊覽一番後,再讓同學自學課文,從課文描寫的語句中瞭解葡萄溝好在什麼地方?然後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研討。由各小組長帶領組員一起研究(一起讀讀,一起交流自學效果),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激發了同學的求知慾,做到了全員參與,又做到了視同學為學習發展的主體,為每個不同個性、不同學習需要的小朋友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是全班的集體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同學也在試著抓住重點的詞句,來深入考慮、理解課文內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一句,同學能結合圖片,充沛體會“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並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畫美色:

在同學從美句中瞭解到葡萄溝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還有哪些顏色後用自身的畫筆畫一畫葡萄的顏色。

4、嘗美味:

在同學講到葡萄溝的`葡萄乾特別有名時,讓同學品嚐我事先準備好的葡萄乾,這樣做,同學不只品嚐到了葡萄乾的美味,更拉近了同學與文字的距離。

5、悟美情:

前面的每一個步驟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同學感受到葡萄溝的美,激發同學對葡萄溝的熱愛之情。

最後,在本節課結束的時候,我安排了課後延伸的內容,請同學為維吾爾族老鄉推銷葡萄乾,請同學在課後把自身學完《葡萄溝》一課的感受和體會,用自身擅長的方式來表示,或朗讀課文,或背誦段落,或畫一畫,等等,使課內知識進一步拓展,體現出作業的層次性、開放性、實踐性、創新性。

缺乏之處:

在上每一節課前,都覺得自身設計了一幅最美麗的巨集圖,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課,卻總是發現考慮欠妥當的地方很多,以使課堂教學中出現可好多遺憾之處。例如:在小組交流之後,本應該讓多個小組派同學彙報自身的學習效果,在同學對於“為什麼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之後,再按順序逐個進一步瞭解具體好在哪裡。可我卻在一個同學彙報急急衝衝的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這樣,不但使小組交流流於形式,更影響了我下面環節的教學。如:同學一下子從第一個內容跳到了最後一個內容。在加上所教班級的同學發言不是那麼好,我一著急使整個教學程式出現了混亂。原本,想的好好的讓同學多朗讀,並做到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朗讀理解重點詞語,再從讀中悟情。結果是詞語沒有理解好,當然更沒有讀好。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3

蘇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讓同學每天10到12小時坐在那裡讀書、聽課、考慮、記憶、回想、再現,以便能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勞動,它歸根結底會摧殘同學的體力和智力,使同學對知識發生冷漠和漠不關心的態度……”因此,新課程積極倡議和實踐學習方式的個性化,鼓勵同學從自身的視角動身用自身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

我在教學略讀課文《充氣雨衣》時,本文要求認讀生字16個,假如依照以往的`方式教學這些令人難記的生字,小朋友們一定會覺得頭痛。我一改往日的角色,讓小朋友分組學習,採取自身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激發了同學們強烈的學習興趣,有的小組選出了一名小老師教他們、考他們;有的小組互相出字謎記生字,有的小組編順口溜,如學“暑”字,有個小朋友是這樣編的:太陽底下有來者。有的小組採取“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學習……輪到小朋友彙報時,他們個個興趣盎然,儼然一位小老師,而且學習效率也很高。看來,讓同學在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遊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可以讓他們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可促進他們的發展。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4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學史上,古代詩歌是五彩繽紛的文學殿堂裡最耀眼的瑰寶,是燦爛的中華文明的象徵之一。從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泱泱大國的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詩歌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常常是一字驚人,一字道破天機。錘鍊的語句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讀者在誦讀過程中,大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神遊萬仞。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對於人類的高尚情操的培養也大為裨益。新教材選編的古詩,集思想美、語言美、藝術美、形式美於一體,同時,在課後又編了小學生古詩教學70首。可見在課改的今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那麼,如何進行古詩文的教學呢?

雖然,我個人對古詩是情有獨鍾的,但是我始終認為古詩教學教師本身應該有深厚的功底,而我自己還好象欠缺了許多,加上古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更是無法將自己的理解準確地傳遞給學生。而且,我認為,小學生誦讀古詩應該有一定的文化、語言積澱。因此,我雖然喜歡古詩卻不感輕易嘗試。這次之所以選擇上古詩,源於幾個原因。一是去年在網上看到全國第五屆閱讀教學大賽上,王自文的古詩教學課堂實錄,雖然,我沒有親臨現場,但也看得心潮澎湃,網上更是好評如潮。於是,有一種想嘗試的衝動。其二是因為去年的平湖雙高課選了許多古詩,難度很大,我也想挑戰一回自己,最後是因為,我覺得教材選擇這麼多古詩肯定有它的道理,作為教材,我們肯定要教,而且要教好,於是,我就大膽的嘗試了一回,因為女兒生病了,

所以偷了點懶,選擇了去年備好的一份一年級的教案。由於自己的水平和一年級學生的底蘊還不夠,所以,嘗試可能不是很成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教學意圖和大家商討一下。

一、誦讀──縱情地渲染詩味

讀書百遍,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許多有識之士認為,要搶救兒童記憶的黃金時代,摒棄繁鎖的`講解,在青少年中實施中華古詩文的誦讀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玉琴老師在關於人教版小語教材中特別提到: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教學重點放在讀、背和識字寫字上。古詩內容教師一般不要主動講,生字詞稍加解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作簡要回答,要把時間放在熟讀成誦和識字寫字上,切不可逐字逐句講解。新課標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低年級古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於是,在初讀古詩時,我要求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劃出生字,做到讀準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自讀後,又指名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接著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同桌讀、齊讀。為了激發讀的興趣,我又建議舉行朗讀比賽,組內朗讀後推薦比賽讀,分男女生讀、全體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

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短短10分中左右的時間,學生讀詩不下八遍,學生讀得不累,而且越讀興致越高,他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讀得有味,大多學生能夠熟讀成誦,當堂背誦是根本不成問題。

“詩是有聲的畫”。在安排充裕的時間給學生反覆朗讀,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我又以配樂吟誦做示範,學生吟誦的熱情更高了,吟誦的效果也更好了。學生就是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美的滋養和藝術美的薰陶。同時我又圍繞詩的題眼“所見“,請學生說說,讀著讀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受和體驗詩的優美意境。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共鳴,用朗讀表現了牧童活潑機靈的性格。學生讀熟了,背會了,記牢了,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這樣的誦讀,猶如動聽優美的音樂融入於耳,愉悅於心,何樂而不為?

二、想象──入情地再現意趣

古詩文中異彩紛呈地閃耀著美的光華,令人為之心熱,為之神往。其描景記事寫人表意,無不悅人目、動人心、觸人思、怡人情。一首詩就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詩的意境是詩人匠心經營的心靈王國。雖然,我們屏棄支離破碎地分析理解,但是讀了以後,我們也要讓學生明白詩中寫了什麼,這個明白的要求是能借助插圖、情景,明白大意即可。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前一階段學生反覆讀文的基礎上,學生是可以憑藉自己的知識經驗對古詩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的。原來的設想是讓學生交流你讀懂了什麼,但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特點

和水平,我還是不敢放手,於是通過情景的再現來讓學生了解大意,通過想象來感受意趣。

如:片段一

1、情景匯入:

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麼呢?

(課件演示:牧童騎黃牛的情景。)

2、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說具體說生動。

3、是呀,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麼自在呀,他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就唱起歌來了。(播放音樂)他的歌聲怎麼樣?(你的聲音也很響亮)

4、袁枚看到這麼活潑可愛的牧童,聽到這麼嘹亮動聽的歌聲,脫口就吟出兩行詩。

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5、自己讀讀:

試著想想這兩行詩是什麼意思呀,然後跟同桌交流一下,有不懂的字詞把他圈出來,等會兒請大家幫忙。

交流理解:

有不理解的詞嗎?重點理解“振”、“林樾”。

6、看看圖上牧童的神態,聽聽他的歌聲,想象一下他的心情,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7、他正唱得高興呢,忽然聽到了──(放蟬鳴聲)於是,他就??(想象他會幹什麼)隨機出示圖片。

學生猜測牧童“下牛、閉口、捕蟬”的情景。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藉助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將整首詩以“袁枚出遊所見”的故事形式貫穿始終,讓學生形象感知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從而讓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境中。強調學生的自悟自得,互助交流,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體會到的詩意,從而積澱語感。最後,我又讓學生做一個小牧童,邊表演,邊誦讀,相信古詩的大意學生是可以明白的。

三、拓展──積極地閱讀和創造

由於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邃,往往突破時空的限制,詩意跳躍性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擴充套件、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在思緒的太空中翱翔。教師可讓學生藉助畫筆,將詩中描繪的情境簡單地勾勒出來,或將古詩改寫成小故事等等。由於這首詩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於是,我佈置的一個作業是把這首詩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詩從自然中來,從勞動中、從生活中來。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受到直觀的薰陶感染,我們還可以開展一些有創意的活動,如帶學生走出來,下鄉村欣賞“一去二三裡”,上田頭體驗“汗滴禾下土”,臨池畔傾聽“曲項向天歌”,在夜晚模仿“舉頭望明月”??這樣,詩與意相印證,情與景相交融,使學生在真切的體驗中怡情、悟性、開智、明理。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5

今天早上引領孩子們走入《可愛的西沙群島》,因為這篇課文中字詞的運用非常準確,而且字字句句都寫得非常“詩意”,教參中也特別強調課文的第二、三、四這幾個自然段要作為朗讀指導的重點。於是,我就抓取了這一支點來組織我的教學,整堂課下來,有得有失。

至於像其他老師點評的注意能力的培養;評價語言豐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能做到真正的“簡簡單單教語文”,能“從學語文的'角度教語文”等各方面的好評不再贅述。

下面就講講自己對這堂課中的幾個不足之處:

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特級教師李衛東老師曾說:“語文課上目標不明,貪大求全,是語文教學的大忌。一篇課文要學的東西很多,想在一堂課上全面理解課文並學習與課文有關的全部語文知識,言語技能和言語方法,是很不現實的。”

誠然如此,這是這堂課最大的問題所在。或許源於自己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沒能很好地關注,或許是對教材的研讀程度還不夠深刻,沒能高屋建瓴地提煉問題。有時是偷懶,有時是因為各類班主任瑣屑的事情所煩擾,時間倉促之下,翻閱《教參》看課文的總體目標,有時就對它簡單地實施“分割”,然後按部就班、對號入座式地穿插到教學的各個課時中去就完事了。

今天的課堂,為什麼會讓聽課教師感覺目標很模糊?原因就在於自己在教學段與段之間、段內各句之間的內容時平均用力,教學就簡化成了面上的平鋪,而沒有縱深方向的梯度,從而突出不了亮點。有時亮點太多也就沒有了亮點!所以,今後在教學中還要積極關注、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做到每堂課後,回頭核對自己的目標是否設計得太泛、太空洞,這樣下來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利無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