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精選5篇)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精選5篇)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1

《獅子和鹿》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凶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難點是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為了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寓意,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鹿對它的角和腿前後不同的態度。當學生讀到美麗的角差點讓鹿送了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時,通過讀說到感悟,深化道理,讓學生明白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為順應這樣的變化,啟發學生關注和發現生活中不斷變化的人和事,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課堂細節等還有很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2

今天又上了一節略讀課文,校長來聽課,也給我了很多很好的建議,結合他的建議我來說一下我的反思。

一、匯入:圖片引入,說說對兩種動物的印象。

(反思:由於學生預習了課文,對獅子和鹿的印象都能抓到“凶猛”和“美麗”的關鍵詞)

二、初讀: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並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反思:原先有兩個學生各說了一半的內容,我想找一個學生來把他們說的再概括一下,誰知道找了兩個都是在複述課文,說明學生在審題方面,耳朵還是不都清醒。)

三、再讀: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說說從中讀懂了什麼或者你為什麼喜歡這個自然段?

(反思:這個環節是讓學生自由讀,自己獨立去理解課文,把自己讀懂的進行交流。其實包含了整節課的重點難點和詞句積累。但是,由於自己不夠機智,有時會重複學生的話,有些該體會的也沒有很好地進行體會。先是一學生說了最後一個自然段,一下子把文章的難點就擺出來了,但怎樣引導學生去理解難點,由於怕自己說的多,還是讓學生繼續說說自己喜歡哪些自然段。有學生說到了第三自然段的比喻句,相機進行了朗讀訓練,但沒有及時進行總結鹿對自己角的看法;特別是有一個學生說道她最喜歡5-7自然段,因為她知道了鹿對自己的角和腿有了新的看法,其實這裡可以在進行比較,學習第四自然段,讓學生知道路對角和腿的不同態度,然後轉折到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引入獅子的追捕,體會危急的時刻鹿的腿發揮了什麼作用?然後引導學生從鹿的態度的前後變化去感悟文章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四、感悟:學習了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麼或者受到什麼啟發?聯絡生活實際,聯絡學習說一說。

(反思:學生都能說外表好看不一定有用,難看不一定沒用;我們要學會正確的看待別人和自己等等,但是聯絡學習和生活實際就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挖掘,感悟的深度還是比較表面的。特別是可以聯絡殘運會之類的,體會殘疾人身殘志堅的那種精神,對他們的影響可能會深入一點。)

五、拓展:比較《陶罐與鐵罐》與本篇課文的相同點。

(經過引導學生還是能得出結論的,到這裡我才想起聯絡生活和學習來說說自己的感悟,只讓兩個學生說了,都比較淺顯。)

總反思: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的思維還是比較有限,思想的高度不夠,想問題看問題也不夠全面,只著眼於眼前,而很難讓自己跳出來看世界。自己在聯絡生活實際方面還是做的不好,還需要多一雙眼睛,多一顆敏銳的心,充分去挖掘一些深層次的東西,而不應該貪圖於膚淺。

略讀課文應該怎麼上?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經過不斷地聽課和思考,我也大概地總結出了上面的五步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就喜歡把簡單複雜化,何不試試把複雜簡單化呢?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3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的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鹿原本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腿。當凶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險些讓它送了性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作過多的提問。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孩子們說的過程中去引導孩子。

教學這篇課文,我主要安排了兩次“閱讀”。第一次閱讀,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和藉助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讓學生能夠讀準生字,理解新詞。然後我通過課件,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反饋交流,對學生在自學中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決和指導。第二次閱讀,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揭示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總體感覺還不錯,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能夠突出,基本上能夠完成教學目標,能夠呈現一個完整的課堂;其次,授課思路比較清晰,條理分明,整節課能夠比較流暢地完成,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也比較自然。特別在安排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時,我通過課件出示了一個填空題,這樣既降低了難度,讓學生能完整而準確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節省了時間。當然,本課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檢查生字詞語的自學情況時,我安排的三個“門”——“智慧門”、“快樂門”、“趣味門”,都是讓學生讀詞語,沒有對應的變化和梯度,不能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在指導感情朗讀方面,我覺得還不夠到位,不能夠很好地通過朗讀體會態度的變化。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仔細琢磨和推敲。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4

近日,執教了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略讀課文《獅子和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收穫頗多,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巧創設,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生字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餘的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後果。”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略讀課文時,我將詞語進行了梳理歸類,並標註了多音字,引導學生克服字詞的重難點。誦讀短文,認識新字,幫助學生建立了客觀事物與詞語內涵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拉近了文字與學生主體、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鹿與獅子的動作與神態。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創設的特定活動情境中學得愉快,文字內容較好地轉化為了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使孩子們在充分的玩味中鞏固了新知,激發了學生喜歡識字、主動識字的願望。

二、妙引導,讓學生學會概括的方法

第二學段的學生剛剛學習概括,《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也只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學生概括能力的形成需要概括的框架作為有形的學習臺階,以幫助學生提取文章的主要資訊。如何把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落實到實處,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引導,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方法。中段的課文,從體裁上來說,記敘文偏多。所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篩選主要資訊的能力,比如,對事實資訊的篩選:記事的文章,要篩選的事實資訊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什麼事;寫人的文章離不開敘事,要篩選的事實資訊是寫了什麼人、這個人做了什麼事、有什麼特點。只要指導學生掌握了記敘文概括的“六要素”歸納法,即世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生的概括就能做到八九不離十了。

三、重引領,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寫法

《獅子和鹿》一文是採用了“正反對照”的寫作手法來表現中心思想。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悟出這點不太容易。於是,我在課文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找到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讓學生感悟到鹿角的美麗和鹿腿的難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讓學生從鹿角的美麗和鹿腿的難看這兩部分進行對比感悟。

對於鹿角的美麗,我抓住了“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這句話進行重點感悟。對於語氣詞“唉”和句式“多麼……多麼……”,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對於“精美別緻”這個形容詞,讓學生通過找同義詞來感悟。在教學比喻句中,讓學生通過生動的圖片對比,感受鹿角的美麗。

在體會鹿腿的難看中,我抓住了小鹿抱怨自己腿的反問句,“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進行教學。讓學生將此句改為陳述句,並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明白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意思相同,但比陳述句表達的情感更強烈。使學生體會到小鹿對於自己的鹿腿一點兒都不喜歡。

在獅口逃生這一環節教學中,小鹿對鹿角和鹿腿的態度發生了逆轉。我將“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這句話再次出示,讓學生感受到“美麗——差點送命難看——獅口逃生這樣強烈的正反對比。最後,讓學生通過寫話訓練,將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這個道理融入其中。通過這樣的對比,對錯誤的或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對正確的或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

語文教學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折射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語文要教學生是把學到的方法遷移到實際生活中“縱橫”交錯,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一種能力。

課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5

今天聽了陳喻老師《獅子和鹿》的第二次教學後,心裡有了很多的想法。課文是一篇故事,它本身就充滿趣味性,應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出現的,照道理應該很容易將清楚,是否我們成年人太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總怕她們不懂,總要什麼事都幫她們想好,包辦好,為什麼不能放手呢?

《獅子和鹿》這篇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鹿平時總覺得自己的角美麗,而總抱怨自己的四條腿長得難看,可當凶猛的獅子想捉它的時候是它那四條腿救了它一命,反而它自認為美麗的雙角因被樹枝掛住而差點送命。故事其實想告訴我們:所有東西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下都有它本身存在的價值。

教這篇課文的時候陳老師花了20分鐘用不同的形式去讓學生認識生字詞,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我們可以嘗試把句子滲進在課文當中進行教學,或者先簡單的初步瞭解,在分析課文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再隨機學習,不要把故事和生字詞生生的分開來學,這樣會大大的減弱了故事的趣味性。我們都知道,一節課裡面,三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只有10分鐘,其餘時間就要靠老師不斷的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高潮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生字詞的學習可以靈活一點,先把學生吸引到故事中來,然後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時候理解生字詞可能會恰當一點。

學完生字詞後教師視訊播放朗讀課文,因為是動畫片形式出現,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了,看完後陳老師問:“同學們,看完了視訊後你知道剛才說了一件什麼事嗎?”其實這裡我們是否可以換一種方法,給課文設定懸念,因為學生看到獅子狂追小鹿,小鹿美麗的角卻被樹枝纏住,眼看就要被獅子追上的時候,學生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很緊張,生怕鹿被獅子追到,如果這個時候老師停一停,問問她們接下來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呢?問了後讓學生自己來讀,我想這個時候學生已經走進了文字,朗讀起來肯定很有感情,等學生讀完後可以提問學生:“你可以告訴老師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嗎?”我想這個時候的學生肯定能暢所欲言。過後讓學生再把課文讀一遍,順便找找鹿認為自己美麗的地方的詞語。找到後再轉入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深入學習,讓學生自己說說鹿認為自己最美的雙角在危機關頭髮生了什麼事?而它經常抱怨的雙腿又怎樣了?我想,通過學生自己對比不難發現箇中的道理,而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髮現問題之餘去總結問題,得出結論:每個人都會有優點,也會有缺點,我們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也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到這裡後我們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多方面去說自己的觀點,讓思想教育在學生心中進行內化。我想這樣我們當老師的就可以把課堂交還給學生,不用牽著她們的鼻子跟著我們走,而我們也可以放開她們自己的思維,讓她們有更多思想的空間。

語文的學習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任何人都不能直接教學生走捷徑,因為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只能給學生一條開啟知識的鑰匙,讓學生自己去開啟,最終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