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合集14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合集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合集14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誦讀、美讀,領會湖山空靈之意,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與反思。

2、遊湖、看雪,揣摩文章寫景之筆。

3、說人、話情,見識人物閒雅之趣。

[教學重點]:誦讀、美讀,疏通文意,體驗西湖夜雪的空靈境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

一、創設情境:

由西湖湖心島的乾隆題字碑——風月無邊設疑匯入,請學生欣賞杭州西湖風光四季代表景觀圖片---春:蘇堤春曉 夏:麴院風荷 秋:平湖秋月 冬:斷橋殘雪

學生吟誦關於西湖的詩句,

師配樂朗誦: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瞭解湖心亭

多媒體摘要顯示: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學家。出身仕宦世家,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他入山隱居、著書,作品中時時流露出明亡之後懷舊的傷感情緒。教師補充介紹其著作。

多媒體摘要顯示湖心亭介紹:位於杭州西湖之中,據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後於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三、反覆誦讀 整體感知

1、聽:教師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小聲跟讀,把握字音及停頓,師提醒學生注意錄音中的錯誤讀音。

2、讀:學生給生難字注音並自由朗讀課文

3、譯:學生齊讀課文,小組合作疏通文句,並就疑難文句向他組質疑。

4、比:結合給定譯文比較自己的差距,學習文言文翻譯之法。

四、細讀品悟 探究課文

1.一讀課文 自主學習1.教師示範提問,引導學生從文中獲取有效資訊,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並用原文作答。

教師示範: “看雪”的時間是 。地點是 。

2.二讀課文 質疑問難(說景) 搜尋文中寫描寫雪景的文字加以品析。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體會全景和特寫景物各自的特點,並引導學生關注在本文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師點撥並舉例講解: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3.三讀課文 合作探究(說情)湖心亭巧遇是敘事但重在抒情。你能體會到張岱怎樣的感情變化?

1.讀“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驚喜到傷感,喜極而悲。

師點撥:作者之所以選擇更定後獨往觀雪,是因為不願見人,也不願被人看見,也因為此時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緒。

2.品味舟子的話,解讀“痴”的內涵: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師點撥:所謂“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

張岱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

五、教師寄語:小結並引導學生關注古人寄情山水託物言志的情趣之所為,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與反思》。

六、延伸練習

請學生欣賞幾組圖片談談圖中景物的特點並賦予自己獨特的情感。

教師點評。

六、佈置作業

背誦文中書寫西湖夜雪的文字。

附:板書設計

湖 心 亭 看 雪

張岱

寫景 西湖夜雪

湖心亭看雪 雅情雅緻

敘事 亭中偶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設計者:武原中學 姚曉萍

[教學目標]:1、誦讀、美讀,領會湖山空靈之意。

2、遊湖、看雪,揣摩文章寫景之筆。a

3、說人、話情,見識人物閒雅之趣。

[教學重點]:誦讀、美讀,疏通文意,體驗西湖夜雪的空靈境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學過程]:

一、匯入:西湖詩詞。

創設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圖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學習張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隨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誦讀:疏通文字。

(一)讀:第一步,讀順:請一兩位同學嘗試讀文,同學點評。

第二步,讀齊:集體嘗試齊讀,讀準確,讀出節奏。

第三步,閱讀:自由朗讀,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讀。

(二)理:第一步,理出要點: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設定成問題投影出來。要求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找答案,然後探討,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會要點:要求同桌配合,一學生美讀,一學生翻譯。隨意抽取同桌組合,彙報讀與譯的情況,重點字詞作特別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請兩位同學分別串譯課文一二兩節,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三)再讀:再次齊讀全文,讀出抑揚頓挫之勢,讀出聲情並茂之感。

三、賞景:寫景技法。

多媒體特寫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說說此寫景之語妙在何處?學生自由發表自己意見。

參考:A、妙在扣景之特徵。 B、妙在用樸素之語。(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C、妙在構悠遠意境。

2、拓展:顯示異曲同工的詩:清朝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體味、感悟。詩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3、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說人:閒雅之趣。

1、找關鍵字“獨”、“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補充:張岱《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五、結篇:復讀鞏固。

六、作業:蒐集其他寫雪的名句或名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

2、能夠借鑑本文的寫作方法,並把它們運用到平常的寫作當中去。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學法引導: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鬆多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洩的生命力量,並通過聯絡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2、揣摩法: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五、媒體設計

1、腰鼓表演片段。

2、課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流程

課前,我播放了一段關於安塞腰鼓的視訊,讓學生感受雄渾壯闊的場景。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壯闊的安塞腰鼓,請同學們端起書,齊讀課文,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激情吧!

1、學生齊讀課文。

2、請學生從字音、停頓等方面,對自己的朗讀進行點評。

探求新知

1、請同學們,用我感受到了——的安塞腰鼓,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2、課文中,作者多次運用相同的句子來反覆讚美安塞腰鼓,同學們找一找,看是哪一句?”

明確: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這些句子反覆出現,除了抒情的需要以外,還點示了課文的層次,使得課文結構清晰,請自由朗讀課文7—24節,用//劃分層次,並且在每一個層次中,尋找一個詞語,作為這個層次描寫的主要內容。”並分男女兩組,派代表上黑板板書。

明確:舞蹈、響聲、後生、舞姿

3、品析文章中語言美。

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句式來說。並說說這些句子為什麼美?例句:蓄勢待發的後生美,你看,他們身後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4、主旨探究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資料表明:黃土高原是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安塞腰鼓有什麼內涵?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上生命的激昂和宣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小結:

1、排比反覆旋律美

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反覆,形式上力求多樣,富有變化。排比又有句內的、句之間的、段之間的。

2、短句短語激昂美

3、節奏明快雄渾美

反思提升

我們要進行一個演讀活動,要求讀出氣勢,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我給同學們發了一份演讀稿講義,大家推薦男領由於越同學擔任,女領由單昕哲同學擔任,花三分鐘左右熟悉了各自角色需要演讀的內容。

演讀開始:

看!——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好一個安塞腰鼓!

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好一個安塞腰鼓!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好一個黃土高原!

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業。

1、將精彩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

2、完成活頁和試題優化。

八、板書設計

1—4:的腰鼓

安塞鼓5—27:的腰鼓5—13:巨集偉的場面14—17:雄壯的

18—22:擊鼓的

23—27:奇麗的

寂靜28—30:的腰鼓

九、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我不去講,學生自己看書能回答的`問題,我不回答。同時,我也十分注意情境的創設,先在課前播放安塞腰鼓的視訊,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讓學生在感性性對安塞腰鼓有所瞭解。此外,本節課,我還重視學生的讀。有全班齊讀,有男女生分角色讀,有領讀,更有對文字深入理解的回讀。

當然,任何一節課都不是完美的,在本節課上,還存在著不少缺點需要我今後改進的:

1、教學的目標的確立,還有不明確的地方,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也有與教學目標不符的地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有待提高。

2、播放的視訊,沒有經過嚴格的篩選,視訊還不夠典型。而且播放的順序還可以更靈活一點。如放在品析語言後面。

3、學生的參與度還不夠,對個別學生的提問次數過少,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無論如何,這一次研究課,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寶貴的成長財富,我都會好好的總結,認真的反思,以便於我今後的教學之路能有更大的進步。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3

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語文綜合能力的表現,而初中階段是培養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肩負著非常重要的任務。現實中,很多教師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寫作教學上,但效果並不理想,不少學生仍然談“文”色變,懼怕、厭惡寫作文,寫出的枯燥乏味,無病呻吟,缺乏真情實感。面對現狀,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重新審視以往的教學方法,從培養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入手,對寫作教學進行系統化的研究。

一、培養學生真情實感,倡導真情寫作

學生的作文之所以出現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真情實感,而缺乏真情實感的原因是學生遠離了生活。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奔波於學校和家庭,單調的直線生活導致他們無暇觀察和體驗生活,無法從生活的土壤裡吸取養料。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讓作文迴歸生活。

首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一直以來,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只是一味地強調寫作的技巧、章法,更有甚者竟然要求學生背誦範文,這樣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從而出現大同小異、蒼白呆板的。“情感是的生命”,寫作靈感正是於生活,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四季輪迴和生命的力量;走進社會,體驗人情冷暖和生活的真諦。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實踐調查,深入社群,深入農村,並把觀察到的新鮮事物一一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經歷,這樣寫出的作文才能細膩、詳實,有真實的生活,有真摯的情感。

其次,加強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往往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於一體,無一不是作者真情實感的結晶,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將整個身心融入作品中,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將“作者情感”與“自我情感”自然融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二、合理利用部落格,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之不足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易於理解和接受新鮮事物,喜歡追趕潮流,尤其是現代網際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學生以往的交流方式和學習方式,因此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生熱衷網路的特點,將部落格引入寫作教學中,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時下部落格作為一種流行的網路寫作方式,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理想的寫作工具。部落格內容可謂包羅永珍,能夠給讀者帶來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識,它開放性強,能夠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讓作者與讀者的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將部落格引入寫作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諸多不足:首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寫作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學生的作文之所以空洞枯燥,很大原因是他們對寫作沒有興趣,怕寫作文,厭寫作文,為了應付而不得不“無病呻吟”,而部落格的運用迎合了學生熱衷網路的特點,他們可以隨時把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發表在部落格上與別人分享,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部落格來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久而久之不僅能夠激發寫作興趣,還能養成寫作習慣。其次,將部落格引入寫作教學還能為師生的互動搭建一個平臺,以往學生的寫作訓練都是通過週記、命題作文的形式進行的,師生之間的溝通也僅僅是通過老師對紙質作業統一批改進行的,反饋資訊滯後,交流渠道單一,師生很難盡情地交流,而在部落格平臺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情緒隨時書寫,教師作為參與者可以隨時閱讀與評論,雙方的交流完全不受時空的限制,形成良好的互動;再次,將部落格引入寫作教學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課外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閱讀、轉載和評論,在這個開放、共享、互動的環境裡獲取課本里沒有的資訊,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寫作能力。

三、運用同伴評價,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同伴評價,就是同學之間互相批改作文,寫評語,給成績,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作文評改活動中來,這既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激勵的過程。比如寫作能力稍差一點的學生通過批改寫作能力較高同學的作文可以得到一個學習的機會,對於自己寫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很多同學不願意讓別人看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寫作能力不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覺得難為情、丟面子,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同伴評價,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激勵這部分同學,為了保住“面子”,不被同學笑話,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寫好作文,而不只是應付,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在批改作文的時候都比較細緻,尤其是對錯別字的修改和近義詞的選擇比較準確,可見通過同伴評價還能加深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同伴評價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有效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評改活動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互學習,相互激勵中調動起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

四、加強教師修養,分享寫作經驗

除了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訓練之外,語文教師加強自身的修養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寫作文不單單是學生的事,也是老師的事。當老師給學生出了一個作文題目之後,應該與學生一起思考如何構思,如何行文,老師不但要發號施令,還身體力行,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分享寫作的經驗與樂趣。

如果教寫作的老師不會寫就如同教游泳的老師不敢下水一樣,是無論如何都教不好學生的,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老師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的做法頗具借鑑價值:如平時經常在個人部落格上練筆,當學生作文出現較多問題的時候,就自己動手,並且同一題目寫好幾篇,跟學生的作文放在一起進行討論評析。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方法,不斷總結經驗,努力運用各種技巧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論語》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

2、 理解前五則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趣

由《論語》和孔子直接匯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 學生範讀,讀畢師生評點,明確文言文的朗誦要求

2、 教師範讀

3、 學生齊讀

 三、研讀分析

1、“學而時習”章

(1)“學”指的是孔門弟子要學的功課——詩、書、禮、樂等,學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嗎?

不行,還要“時習之”,“習”是實踐,是練習,《〈論語〉十則》簡案,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論語〉十則》簡案》。拖得太久也不行,還要經常、按時練習。這裡的“學”與“習”有什麼區別?

好比游泳,先學道理,然後下水,等到學會了,會有什麼感覺?(說,高興,同“悅”)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從遠方來,為什麼會感到快樂呢?(自由作答,適當引導與學習聯絡起來)

孔子有門徒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早的有晚的,孔子這句話是對門徒說的,有什麼用意?

(3)“君子”指的什麼人?孔子認為,什麼樣的人才配稱作君子?

(4)這段話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譯時要譯做“不也……嗎”

(5)這一則談的是什麼問題?

2、“吾日三省”章

(1)這段話是誰說的?“曾子”是什麼人?

(2)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講了三件事,同學們能把三句話翻譯一下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翻譯,教師糾正問題

(4)講述“曾子殺彘”的典故,問,這個故事大致能照應哪句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3.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教學重點:

一是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學難點:難句的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步驟

一、匯入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學生靜聽。)同學們,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觸呢?要知道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這是貝多芬全聾後的作品,是超越靈感的產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悶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夠創造出來。(再次聆聽,感受)生活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形象呢?請看課文《音樂巨人貝多芬》。

二、整體感知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並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蔘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學生回答)

三、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篩出生字。

小組討論;梳理文章主要內容,並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生的事。

教師: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選幾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2.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螢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課題』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名人單元,課文的事蹟生動感人,廣為流傳,初一從、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應對他們進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確立人生目標並擁有堅定的信念。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聞一多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從此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堅定自己的人生理念。

本文語言優美,語句精煉,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適合初一學生閱讀,教學時應加強朗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並在薰陶感染中,培養中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大意,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方法。攝入的資訊量比較窄,不能主動的,積極地合作探究學習。個別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依賴性比較強,學習較為被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結構,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的內涵,領會語句飽含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質疑、互動合作、開展小組討論、資訊整理歸納的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自主搜尋,整理,交流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做人原則,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個正直的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中語句中的關鍵詞語,

難點:探究語句的內涵,體會語句飽含的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

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和做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處理和做的呢?請你說給大家聽聽。

二:瞭解聞一多,臧克家

聞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後來研究文學。1925年回國,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詩集有《紅燭》,《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1943年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腐敗憤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一二一慘案發生後,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後獻出寶貴的生命。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於一身,郭沫若稱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臧克家(簡略瞭解)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掌握下列詞語:

鍥而不捨瀝經心血目不窺園氣衝斗牛兀兀窮年潛心貫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四、理清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朗讀

放錄音

教師範讀

個讀

齊讀

互評、糾正

2、合作探究

(1)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以此為脈絡,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連綴的?

(2)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原文回答)

(3)作為學者聞一多是怎樣說的?(引用原文)

(4)作為學者聞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麼?(引用原文)

(5)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麼?

五、小結

這篇文章學的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質特徵。文章兼顧西安的`典型事例,精緻嚴謹的結構,充滿了感人的力量。

六、佈置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2、完成練習二

『課後反思』:

1、朗讀的效果較好,通過朗讀,讓學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本人語言生動形象,精煉含蓄,富於感情和音樂美,但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把握起

來的難度較大,所以本課設計了重點批註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並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為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閱讀體驗的空間,有理由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個性化閱讀。

3、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絡的討論題,目的是鍛鍊

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髮言比想象中的還要踴躍,不斷有新的亮點產生,吧這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7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我國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正面臨新一輪教育改革。現存的課程觀念和教學模式需要“脫胎換骨”,並重新思考現代教育的新方向。要保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唯有如此,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迎來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新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旨在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它關注的是“學”,探究的是“以學定教”,展示的是教師如何使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的狀態。它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筆者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教學過程的規劃應建立在學生學習過程規劃的基礎上

首先,在規劃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備課、進行教學設計的視野就必須開闊。教師、學生目力所及、識見所逮、能力所為的`可以利用的課堂教學資源、課外學習資源,包括網路資源。其次,教師應該進行換位思考,將自己置於學生的位置上,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完成哪幾項具體的學習任務,並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和主次、輕重、急緩以及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合理地安排其具體順序。最後,再從促進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考慮教師應該採取怎樣的具體教學措施,如何安排整體的教學過程。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關鍵在於問題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8

基本資訊 課題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背影》

作者及工作單位 四川省武勝縣猛山學校唐智勇

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國培作業: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第二單元是在第一單元(以戰爭為話題的單元)的基礎上發出的呼喚:再也不能讓人類之間的殘殺延續下去了,應該讓世界充滿愛,所以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本單元的五篇課文對普通人的的關愛,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人們總是說,母愛溫情如水,父愛厚實如山,同學們都是沐浴在愛的雨露下幸福成長的,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愛是征服人類最有力的武器,也難怪錚錚鐵漢朱自清先生,卻在世界上最平常最樸實是父愛面前潸然淚下。作者將別人不曾在意的父子之愛,濃縮在方寸之間,就是父親的這個背影,幾十年來感動了無數讀者,令許多人淚溼衣衫。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較好,在本片區同年級18個班處於中偏上的水平,聽說讀寫思查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大多數是“留守學生”但他們的感情細膩而豐富。因學校多次開展與“感恩”有關的活動,大多數同學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現和較好的成績,回報關愛過自己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等。樑月輝、田姍姍、吳歡洋等同學能通過自己的詩文朗誦或動情講述,感動在場的每一個人,他們的文章有的在徵文大賽中獲獎,有的在報刊上發表。儘管如此,但很多學生的家庭並沒有經歷過“禍不單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親也失業了),很難站在作者和作者父親的角度來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將成為本節課學生認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行文的思路;

(3)學習作者巧妙的構思。

2、過程與方法:

理解關鍵語句所表達的特殊感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淨化自己的心靈。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激發學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教案《國培作業: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匯入

由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引人課文

二、自主學習與交流

1.學生交流你所瞭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江蘇揚州人。曾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著有散文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等

2、正音、釋義

瑣屑xiè 頹唐tuí 差使chāi 交卸xiè

狼籍jí 簌簌sù 蹣跚pānshān

賦閒fùXiān 惟一wēi 舉箸zhù 橘子jú

妥貼tuǒ 柵欄zhà 拭乾shì 晶瑩jīngyíng

三、合作探究

請學生研讀全文,回答問題。

(1)1——5自然段中,“父親”為“我”做了哪些事?

(2)“我”對“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領情了嗎?

四、拓展延伸

五、完成課後作業第四題

一、教師動情地述說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的表情、神態和父子當時的心情 。

二、教師指導學生介紹作者,並做適當的補充。教師用普通話正音,並指名學生說出幾個重要詞語的意思。

三、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不時點撥,鼓勵。

四、教師要求學生在“背影”、“流淚”“父親的語言”三項中,任選一項,說說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五、教師要求1——3學習小組做第四題第1題,第4——6小組做第四題第2題

教師總結作業情況。

一、有的學生伸頸,側目,微笑,默嘆,為之欣喜,為之感動,想一睹為快。

二、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三、學生通過合作探究,(1)明確:安慰兒子,為兒子送行,照看行李,給小費,講價錢,再三囑託兒子路上小心。(2)完成兒子對“父親”感情的轉變。

四、各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發言踴躍。

五、各組學生先獨自完成,然後分組交流,看誰的作業有特色,最後在全班交流。

一、由朱自清父子的神情激發學生急於認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因為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瞭解作者、初步理解生字詞,有助於很好地學習課文。

三、研讀是讓學生真切地熟悉內容和體驗感情。

四、各小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

五、通過完成書面作業和班組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背影——4次

背影(朱自清) 流淚——4次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自 評 表 自評人: ___月____日

自評內容 情況記載 總體自我評價 好 較好 一般 差 聯絡閱讀,主動提問 好 較好 一般 差 能否積極參與合作 好 較好 一般 差 你的觀點的價值 高 較高 不高 差 小組發言次數 課堂發言次數 學會的方法有 最大的收穫 最大的遺憾 感觸最深的知識 語文教師的評價 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 朱自清和他的父親分別用“眼淚”和“背影”演繹了人間親情,這不是演戲,但更感染人。本課聚集“背影”、“眼淚”“父親的語言”,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上做到了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真實碰撞,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

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學生。八年級的學生年齡還小,社會閱歷太淺,大多數學生也沒有經歷過大喜大悲,課文所呈現的情形離學生很遙遠,因而學生不易進入角色。如何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學生的心靈情感之間搭建一座橋樑,使他們產生自己的體驗並進行評價?這一節課,基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當然,還是有一部分學生的感情投入不很到位。

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是緊抓“情感”主線,環節設計精巧。在簡練而深情的匯入環節,用“研讀”來體驗課文“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和“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的情感基調,然後以“怎樣的背影”和“幾次寫眼淚”為抓手,深度體驗和理解作者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中間適當地點一下背景,一步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到最後讓學生完成“討論、寫作、交流”的課後作業第四題,讓學生積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洩,水到渠成。難怪縣教研室主任湯繼光評價說:“唐老師這堂語文課做到了步步鋪設,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專家組樑曉華先生說“整個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理念,又有教師的獨特理解和創意;環節新穎,內容厚實。” 但是,我自己認為:對重點語段的表情朗讀太少了;思考、答問的時間過多了一點。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9

設計思想:先練後講、先學後教,先試後導這是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我在講授《春》一課時,以這一思想為指導,從學生的口頭訓練入手,分層設定思考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的感情,學習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各個學習環節中,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讓學生主動的想、主動的說、主動的學,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精講點撥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不斷嘗試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把重點放在了整體感知課文、語感的培養和讀寫結合上,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訓練,突出重點,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並把它們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寫作中去,做到學為所用。

教材分析:它是傳統名篇,這是朱自清在解放前寫的,各套課本都會選的;它在情調、佈局謀篇、修辭方法、遣詞造句方面都堪稱典範,學生儘可模仿學習。

提示幾個主要問題:

(1)寫出了春天哪些景象?

(2)寫出了春的什麼特點?

(3)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4)熟讀、背誦。

本課遇到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方法的學習任務,這裡作兩點提示:一、學習這課,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是一重點,課本里的知識嫌少,僅在練習裡附了一點,教師應該找參考書,作一點補充;二、應該多結合課文語句消化知識,將修辭學習與揣摩語言結合起來,而不要單純地講知識。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⑴掌握字詞,瞭解作者。⑵瞭解散文的特點,體會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為寫作物件抒發情感。⑶理解把握文章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繪的寫法。

2.能力目標: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清晰的脈絡結構。⑵學習通過運用感官細緻描寫景物的寫法。⑶體會用詞準確的語言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繪景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來抒發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學習作者熱愛自由、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用優美語言和寫景物技巧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讀出春天的特點,表達美好的感受,體會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美。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讀順口,讀流暢,讀出感情。為了使學生朗讀的有興趣、有效果,教師可採用多媒體教學,先展示“春天”的畫面,再伴隨音樂進行範讀,為學生創造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在“自主”朗讀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內容,掌握本文的寫景方法和優美的語言,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鑑賞能力,又提高

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為鞏固並理解課堂內容又設定了練筆這一環節,還留下了積累美句和推薦美文的課後作業。

2.學法:本文著眼於感受、欣賞、品味朱自清優美的語言和出色的寫作技巧,用聽讀、美讀、賽讀,畫面再現文字、圈點勾畫、旁批等多種形式,體味本文的語言美,學習本文描寫技巧,運用“朗讀——質疑——探究——解疑——練筆”這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以讀為主,通過讀來理解內容結構,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㈠導語設計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古人對春天的吟詠和稱讚的詩句很多,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你還能說出描寫春天的古詩句嗎?(多媒體展示詩句)

古人對春天的描繪可謂是細緻入微、形象生動,那麼我們來欣賞“春天”的幾幅畫面,在暢遊春景之後,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寫的散文《春》

㈡檢查字詞、作者簡介的預習情況。(多媒體展示字詞、作者簡介)

㈢朗讀訓練

1.聽讀:跟隨多媒體播放的音樂《春江花月夜》,聽老師範讀來感受春天之美。

2.美讀:伴隨音樂的響起,學生用情品讀,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語言美。

3.賽讀:分四組,每組選出一人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㈣聽著大家優美的朗讀,老師眼前出現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畫面,那麼本文分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畫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多媒體展示板書)

說明:以讀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對理解文章內容掌握結構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是學習本文的寫景技法和語言特點。

㈤學生自讀逐圖分析,用圈點勾畫、旁批註釋形式理解本分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感官技巧寫景的方法。(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春草圖

⑴本文寫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徵?

⑵“鑽”字用的好,好在哪裡?

⑶此圖運用了哪種感官技巧寫景?

2.春花圖

⑴作者從幾個方面描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春花圖?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花爭春的特點?

3.春風圖

⑴“‘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此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⑵找出運用感官描寫春風的句子,並說明寫出了春風的哪些特點?

4.春雨圖

⑴作者從靜景寫到動景,從物寫到人,由近及遠,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春雨哪些特點?⑵“斜織”“薄霧”這兩個詞好在哪裡?

5.迎春圖

⑴由什麼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頌揚了一種什麼精神?

教師歸納總結:詞語的準確生動和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為本文增添了語言色彩。如:

“偷偷”、“鑽”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時,又寫出了小草頑強生命力。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的語言富有詩意和美感,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含蓄美”。用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五種感官技巧,寫出了春風的溫柔、沉醉、和諧、動聽,把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寫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教師歸納總結:學習了寫景散文《春》,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首先了解到寫景要善於觀察,然後將零散的景物集中於一個特定的範圍內,以一定事物為描寫物件,抓住景物的`特徵,運用優美的語言、準確的詞語和恰當的描寫技巧來抒發感情,達到託物言志目的。㈦用多媒體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綠》和《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找兩個朗讀比較好的學生伴隨著音樂朗讀,在優美的意境中結束本課節的教學任務。

說明:此項設計為了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寫作慾望,為下節課練筆創設情境。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學習春的寫景技巧和語言特點進行仿寫練筆。㈧課內練筆

從下列問題中任選一項,仿寫《春》寫作手法寫一篇寫景散文。(多媒體展示“春、秋、冬”風景畫)

1.模仿《春》寫“夏”。

2.模仿《春》寫“秋”。

3.模仿《春》寫“冬”。

㈨佈置作業

1.積累摘抄優美句子。

2.推薦美文,在下一課節前朗讀,感受美的意蘊。

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詩意盎然、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機械地、繁瑣地逐一分析五幅圖畫,學生在下面認真地作筆記,儘管學生把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我想,這也無疑是對新教材的一種背叛,是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結果肯定收效甚微。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整個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共90分鐘,真正老師講授的只有20分鐘,學生“動”起來佔70分鐘(45分鐘朗讀,5分鐘討論,20分鐘發言。)這才是真正把主動權還給學生。(1)班通過自主實踐,合作討論,探究疑難,可以說人人都在這節課中“動”了起來。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鍛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有個別同學趁討論之機說閒話等,今後,我要更大膽地嘗試教學改革新路,逐漸完善美中不足之處。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查詢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更好地體會詩情。

2、運用已有策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區分同音字“異”和“憶”。展開豐富的想象,詩文結合,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並背誦古詩。

3、結合“文包詩”的特點,將故事與古詩對照閱讀,抓住“扶老攜幼”“思緒萬千”“興高采烈”等詞語想象畫面,在角色體驗中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感悟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4、通過詩文對照,走入情境,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一、詩曲匯入,兩相對“情”:

1、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積累了很多的古詩,那誰能來背給大家聽聽?

2、在這些古詩中,有描繪如畫的美景,有表達濃濃的情感,還有的蘊涵了動人的故事,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含有動人故事的古詩。(出示古詩)誰來讀讀?

3、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誰能來介紹介紹他?師補充。

4、那這首詩的.背後到底有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一起用心靈的眼睛去感受他內心的深情。

二、初晤文字,漸生情義

1、課前已經讓同學們回去預習了這篇課文,下面老師要來檢查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2、誰來領讀?

一年一度 歡度節日 登高遠眺 扶老攜幼 頭插茱萸

天各一方 思念兄弟 思緒萬千 倍思親 回憶情景

¤ 讀準音。

¤ 讀懂詞。

(1)“歡度節日”和“一年一度”兩個度意思一樣嗎?

(2)文中歡度的是什麼節日?重陽節人們一般會做些什麼呢?是啊,在這麼多豐富的活動中,親人之間的情感越來越深厚。

(3)同學們,我們來看“天各一方”這個詞語,文中是誰和誰天各一方?是啊,他們一個在山西,一個在長安,相隔千里,真遠啊!

(4)我們再瞧這個“緒”字,絞絲旁,心有千千結,王維想到了很多很多,那麼他在重陽節這天思念著誰?

(5)看來同學們對這篇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那能用上這些詞語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看到家家戶戶登高遊玩、歡度節日的情景,他思緒萬千,想起了天各一方的弟弟,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藉以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6)在大家的努力下,攻克了詞語的難關,掌握了故事內容。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著作者來到長安,離王維走得近些,再近些。

三、移情對話,品味“獨”“異”

1、請同學們開啟書,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告訴我,你讀懂了什麼?

2、出示句子並交流。重點:時間長,距離遠,年紀小。

3、同學們很會讀書,能抓住關鍵詞來幫自己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大家對王維就有了更多的瞭解。

4、王維來到長安,這個地方對他來說不是故鄉,而是——“異鄉”。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山西和長安相隔千里,中間有高高的華山阻隔,小小年紀的王維,告別父母,告別兄弟已經整整兩年了。這兩年來……兩年來,王維每天挑燈夜讀時,只有孤零零的一盞油燈與他相伴,王維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涼了,他撫摸著身上的單衣,看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王維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有時生病了,可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王維又想______________

是呀,此時此刻的王維,是多麼——孤獨寂寞啊!(相機體會王維的孤獨寂寞)

5、王維他獨自一人品嚐著這所有的孤獨、冷清、寂寞、傷心,來讀好這段話。

評:你真是王維的知音。

你讀出了王維的心聲。

四、對比喚情,“憶”滿心扉

1、日子在思念中滑過,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我們一起去大街上看看吧。(出示句段)

(1)指讀句段。誰想來讀?(2~3個)

(2)我們在大街上已經走了好幾回了,你看到了什麼?(邊說邊指“扶老攜幼”“興高采烈”)是的,這些老人臉上……。小孩子們……

(3)他們還可能在幹什麼?

(4)多麼熱鬧的場面啊,我們也一起來感受下吧!(齊讀)

2、那麼王維呢?他融入到這熱鬧的人群中了嗎?(引讀,他看著……出示句段)

(1)齊讀

(2)從這兒,你又讀出了王維怎樣的心情?(突出“更加”)

預設:別人的節日過得團團圓圓,自己的節日過得冷冷清清;別人的節日過得興高采烈,自己的節日過得分外孤獨。

(3)讀著讀著,我們現在就是王維,心中也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出來,(出示:“我站在街頭,想起了家鄉的 ,我們一起 。”)(兄弟情;骨肉情;真摯友情)

3、通過想象,我們就更能體會到王維內心的孤獨寂寞了,再來讀讀這段話。

4、這第一、二節就凝成了詩的第一兩行,讓我們對照著來讀一讀,老師讀詩句,你們來讀文章。(出示第一、二段)

5、王維在重陽節這天想起了往事一幕幕,好像看到——“遙知兄弟登高處”,可現實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6、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剛才的方式學習,(指黑板)找到後兩句詩對應的語句,自己讀讀並思考:你眼前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又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

預設:

a、每逢節假日,總要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抓住“每逢”、“總要”)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感情很深厚,而且也不是一次出去,是隻要到重陽節就會和兄弟們在一起頭插茱萸登高遠眺。

b、大家歡聚在一起時多麼讓人高興啊。說明他們的內心是感到非常愉悅開心的。

c、如今……不能相會……說明他們的心裡都感到很寂寞、難過、悲傷……

7、是啊,王維和他的兄弟們都在思念著對方,由此可見,他和他的兄弟們的感情有多麼深厚啊,讓我們也來體會下手足情深的深厚情誼吧,齊讀三、四段。

五、拓展延伸,情歸“思”字

1、今天我們走進了王維的心裡,品味了他的孤獨、思親之情。思念是一杯苦澀的茶;思念是一封綿長的信;思念更是一首詩,(齊讀這首詩)下次我們再來品王維的這首詩,體會思念之情。

2、溫情作業。

(1)把這個故事回家講給父母聽,感受與家人團聚的溫馨之感。

(2)蒐集以“思念”為主題的古詩、歌曲等,下次來交流。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1

首先,我們應該弄清楚“初步鑑賞淺易的古代詩詞”這一要求的具體內涵:“初步”意味著難度不會太大;“鑑賞”意味著不同於一般的閱讀,即:要在理解古詩詞內容的基礎上,能從詩詞鑑賞的角度,對主題、形象、情感、語言等進行賞析;“淺易的”意味著所選篇目會比較短小、易懂,如五絕、七絕等。基於這樣理解,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複習階段可重點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課本內容,打實基礎

要培養起自己的古詩詞鑑賞能力,首先必須學好課內的古詩詞。與過去的古詩詞學習相比,我們不僅要能多讀成誦,準確無誤地理解作品內容,還要能有意識的用鑑賞的眼光去品賞作品,並把有關鑑賞的知識在課本中點劃圈鉤,以便日後複習。

學好課內的古詩詞,絕對是形成鑑賞能力的基礎,特別是對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點把握。比方類似下面的這些古詩詞,就很值得我們在學習時細細地品讀,並認真記錄、積累相關鑑賞古詩詞的方法和文化。

古詩分類:

古體詩(古風):古詩、楚辭體、樂府詩、歌行體。《長歌行》

詩絕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體詩(格律詩)起承轉合

(五言、七言)律詩(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黃鶴樓》

1、按音律形式分婉約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陰》

詞:有單雙調之分,都有詞牌。

豪放派:代表蘇軾《江城子》“蘇辛”

曲:《天淨沙秋思》(小令)

敘事詩《石壕吏》

2、按表達方式分抒情詩《春望》《月夜》《泊秦淮》《江城子》

哲理詩《長歌行》《論詩》

山水田園詩《過故人莊》《滁洲西澗》

戰爭邊塞詩《使至塞上》《涼州詞》

懷古詠史詩《赤壁》

3、按題材內容分寫景抒情詩《浣溪沙山下蘭牙短浸溪》

詠物言志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即事感懷詩《泊秦淮》

贈友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它們的特點分別是:

①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②戰爭邊塞詩: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巨集渾,筆勢豪放。

③懷古詠史詩:懷古詠史詩往往以歷史典故為題材,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④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⑤詠物言志詩:以某一物為描寫物件,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⑥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⑦贈友送別詩: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例如:七年級上冊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1)末句的“放過”和“攔”用得精彩,為什麼?請簡要分析。

(2)本詩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概括回答。

(3)整首詩是怎樣來表現這個深刻哲理的?請做具體分析。

這是一首哲理詩,寫得通俗易懂,很有特色。圍繞詩後的三個習題,我們可以瞭解這一類詩歌的鑑賞特點。第一題是品味特別有表現力的字詞——“放過”和“攔”,這兩個詞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第二題側重對全詩內容的把握,即人生哲理——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解決了,又一個問題出現在眼前,周而復始,永無止境。第三題則從整首詩的表現特點來設問,即用“行山路”這個意象來隱喻“人生充滿矛盾”的這一哲理,這是哲理詩常用的表現手法。

再如,八年級上冊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詩中“僵”與“孤”,寫出了詩人當時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簡要回答。

(3)作者的這個願望可以從哪些字詞見出?又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的?

以上第一、二題跟前一首詩類似,側重語言的品味和主題理解。第一題“僵”、“孤”意為臥病在床,孤苦無助,其作用是以“僵臥孤村”來反襯“不自哀”,更顯其志堅定不移,

第二題,本詩表達了作者要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第三題則涉及古詩詞鑑賞的其他一些特點。前一問需要我們平時有意識地積累一些古詩詞中,常被用來暗示、象徵某種含義的有代表性的詞語,如詩中的“戌”“輪臺”“鐵馬”“冰河”就往往被用來暗示邊塞、戰爭等含義,這些典型詞語的積累很益於我們去把握這一類詩詞的內涵。第二問則涉及古詩詞寫作中另一種常用的方法,即作者通過夢境曲折地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再如八年級下冊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對這首詩內容及意境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詩人起筆不落俗套,從相見之難落筆來襯托別離時的痛苦。

B.詩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發相思的悽惻之情。

C.詩中尾聯運用了典故,這是詩人藉以安慰自己,表達希望能夠再與親人相見的情感。

D.作者寫此詩其實不在寫情,而是為表達被貶謫的痛苦與鬱悶。

2.詩中第二聯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有一字還運用了諧音,是哪一字?諧什麼音?結合全詩可以看出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李商隱的《無題》是一首詠歎忠貞愛情的經典之作。結合提問,我們也能從本詩中瞭解許多詩歌鑑賞的角度、技巧及應注意的問題。如,第一題的A項中就涉及到古詩詞中襯托手法,B項中的借景抒情的手法,C項的典故運用和第二題中諧音使用,無不是古詩詞寫作時經常使用的方法、技巧。D項則體現為對詩歌內容的整體把握,其中的“表達被貶謫……”還需要欣賞者對作者的生平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因為李商隱雖然終身潦倒,但無被貶謫的經歷。這就告訴我們瞭解作者的生平情況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們在鑑賞古詩詞時應引起重視的一個問題。

以上三首詩叢不同角度給了我們鑑賞古詩詞的啟示,所以,我們確實只有先學好課本中的古詩詞,並在學習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才能有助於我們打下一個古詩詞鑑賞的堅實的基礎。

二、整理積累規律,學會方法

除了學習階段打下良好基礎外,複習階段的整理提煉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整理提煉,有意識地重溫並積累一些古詩詞鑑賞方面規律,乃是培養古詩詞鑑賞能力的關鍵。

7----9年級全六冊課本中共有古詩詞89首,1----6冊中分別有15、10、17、20、15、12首。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分類整理。如:

三、主題歸納

內容/情感題目作者朝代

送別詩,表達依依不捨之情,或勸勉友人樂觀開朗的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離別之詩,抒發對家鄉的思念。《渡荊門送別》李白唐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別後對家人,對朋友的思念。《夜雨寄北》李商隱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

《水調歌頭》蘇軾宋

《武陵春》李清照宋

《望江南》溫庭筠宋

《蒹葭》《詩經》春秋

《無題》李商隱唐

表達思歸之心,羈旅之愁。《天淨沙秋思》馬致遠元

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歷史興亡之感。《赤壁》杜牧唐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元

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生活的嚮往。《石壕吏》杜甫唐

《春望》

對統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觀刈麥》白居易唐

《泊秦淮》杜牧唐

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表達閒適恬淡的心情。《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東晉

《飲酒(其五)》

《遊山西村》陸游宋

《西江月》辛棄疾宋

表達憂國之思、報國之志、憂民之心。《過零丁洋》文天祥宋

《已亥雜詩》龔自珍清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唐

《漁家傲》范仲淹宋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宋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宋

即景抒情/言志《登飛來峰》王安石宋

《望嶽》杜甫唐

《使至塞上》王維唐

《觀滄海》曹操三國

抒發對自身遭遇的感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唐

《行路難》李白唐

《相見歡》李煜唐

抒發對春天等美好景物的喜愛之情。《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唐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表現對年華已逝,好景不長的感傷。《浣溪沙》晏殊宋

對國事的關心,代父從軍的敘事詩《木蘭詩》《樂府民歌》南北朝

表達對愛情、理想的追求。《關雎》《詩經》春秋

四、典故歸納

古詩詞很講究用典,因為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詩詞的容量增大,表達更生動、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簡意豐的效果。古詩詞中的典故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常常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所以,熟記典故是我們理解古詩詞的重要途徑之一。現將七――九年級含典故的詩句歸納如下: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典故:聞笛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爛柯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了。在詩中的意思和作用:詩人是借這兩個典故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2、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詞中意思和作用: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詞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鄉與憂國、報國之情交織在一起。

3、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

4、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這裡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略”的。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這裡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詞人在這句中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馬作的盧飛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典故:八百里——指牛。《世說新語汰侈》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後世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盧——良馬名。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載,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的盧馬“一踴三丈”馱他脫險。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寫了軍旅的生活和表現了抗金將士的英雄氣概。

五、意象歸納

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寄託了詩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獨特的藝術形象)。

意象情感/思想例句及出處

飲酒多表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鬱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2、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醉花陰》李清照)

3、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李白)

4、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6、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浣溪沙》晏殊)

羌笛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

1.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2.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漁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折柳“柳”與“留”諧音,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殘月、明月、新月、玉盤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念親的標誌,多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夜泊》張繼)

4、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李白)

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李商隱)

流水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淒涼失落、蒼茫沉鬱、懷古幽情。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王維)

2.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范仲淹)

3.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望江南》溫庭筠)

4.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風、霜、煙多傳達哀怨、惆悵、悽苦、蒼涼等情思。

1.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崔顥)

2.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雁門太守行》李賀)

3.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4.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落花

落紅殘紅多傳達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深沉喟嘆和哀愁。

1.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晏殊)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龔自珍)

鬆堅貞高潔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贈從弟》劉楨)

梅傲霜鬥雪,不怕打擊挫折,純淨潔白。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陸游)

菊堅貞高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陶淵明)

萍多傳達惆悵和哀愁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文天祥)

梧桐淒涼悲傷的象徵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李煜)

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觀滄海》曹操)

杜鵑

子規淒涼哀傷的象徵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鴻雁青鳥多傳達相思相愛、離愁、孤寂的情思。

1、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李商隱)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王灣)

舟表達離情別緒、思鄉、愁苦之情。

1.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2.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李白)

3.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次北固山下》王灣)

五、蘊含人生哲理的詩句歸納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王灣《次北固山下》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說明站得高望得遠的道理。說明要有藐視和壓倒一切困難的雄心和氣概,才能有所作為的人生哲理。杜甫《望嶽》陸游《遊山西村》

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絕處逢生的情景。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達了任何腐朽勢力都不可逆轉歷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將茁壯成長的思想。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錯綜複雜,不易辨清真相。《木蘭詩》

(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抒發歷史興亡之感,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杜牧《赤壁》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蘇軾《水調歌頭》

(8)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站得高看得遠。王安石《登飛來峰》

三、適當課外操練,強化能力

當以上兩方面都完成了,我們可以通過做一定量的課外古詩詞練習來檢驗和強化能力。做這些練習時還要注意幾點:

1、知人論世。人:作者。瞭解作者的經歷、境遇、創作風格、文學素養等。世: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包括整個社會大背景,以及詩人當時的個人處境(境遇)。注意作者的不同風格:李白:清新飄逸;杜甫:沉鬱頓挫。

2、分析主題,把握主旨——內容美、情感美

3、整體把握詩歌的意境——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情景交融)。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逸美好的農村生活圖景,使讀者感受到詩人超脫塵世、淡泊寧靜的心境。

4、品味語言、注意錘鍊字句——語言美注意詩歌的語言特點,分析修辭手法的運用,欣賞用得精練的字。

5、理解詩歌的表現手法。託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諷今,直抒胸臆,烘托,對比,比興,象徵,以靜寫動,虛實想映,修辭手法的運用等。

以上對中考古詩文複習的一點初淺看法,僅供各位同仁參考,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2

認真回顧《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門課,列舉自己某一節語文課的教學板書,談一談設計意圖。

板書是一個藝術整體,是教師根據需要把教學的主要內容濃縮為具有邏輯聯絡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文結構或圖表形式,是教師在備課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理解、儲存、應用資訊的視覺渠道,是提高智力、發展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橋樑。

人們接受知識,有85%以上來自眼睛。可見視覺資訊獲得中的作用可想而知,而板書是課堂教學中視覺住處獲得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途徑。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板書這個視覺渠道的作用,把它和口頭講述、課堂演示和動用操作結合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作為語文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板書的設計,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規劃板書的設計:

1、板書體現示範性的直觀性原則。要重點突出,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2、板書設計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富有藝術性,有利於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

3、板書設計應有利於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富於科學性。

朱自清

一、盼春盼、來、近(總領全文,開啟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㈡細緻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鑽、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燈、人、房屋

迎春圖(人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於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一、板書要做到目的明確,可以在板書設計之前就要考慮好突出什麼內容,達到什麼目的,做到胸有丘壑。

二、板書講究形式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欣賞、理解的實際情況,發揮自已的創造才能,設計出反映自己特色而又千姿百態的板書。

三、板書設計要悅目、醒目。板書是教師一種創造,是一種既能傳遞知識,又能給學生美感體驗的載體,所以在設計板書時只有做到醒目和悅目,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師可用不同符號、色彩或勾劃、或圈點、或調整字型等。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裡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裡行間蘊涵的情味。教學難點

賞析這首詩歌並體會字裡行間蘊涵的情感。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匯入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麼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後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為了有別於“大李杜”,後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為“小李杜”。杜牧生活於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地方。《後庭花》據傳是南朝陳後主所作,由於陳後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後庭花》也就成為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三、學生示範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誦讀

五、教師範讀,學生比較點評;

借學生點評之機,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穿插介紹詩歌寫作背景;

六、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麼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悽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著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裡把船停在岸邊,靠在酒家。)“籠”是什麼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麼?(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註解。(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誰來說一說?(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後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後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為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眾,有點歌者。沒有聽眾,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

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說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後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以為鑑,一樣會

步陳後主的後塵,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感受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七、齊讀並背誦全詩。要求:讀出憂傷、悲憤。

八、積累:.

藝術手法:泊舟秦淮,見朦朧月色,聽靡靡之音,由是詩人既弔古,又諷今;由南朝統治者的醉生夢死,聯想到晚唐統治者的紙醉金迷。主題: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理解歌詞大意。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誦課文。

2、難點:理解歌詞大意。《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一二兩班學生少部分愛回答問題,勤思考,愛動腦;但

三分之二的學生思想懶惰。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1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匯入新課

同學們到過黃河嗎?(生回答)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黃河。(出示黃河資料)這就是黃河,1938年9月,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了壺口瀑布,感慨不已,於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

三、感性認識並瞭解作者:

1、師生共同欣賞黃河照片和錄象,並請一兩個學生談觀後感。

2、光未然(1913—20xx),原名張光年,湖北省光化縣人(現老河口市),現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著作頗豐。1927年在家鄉參加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次革命失敗後,曾做過商店學徒、書店店員和小學教員,享年89歲。

四、朗讀詩歌,掃除生字詞:

1、劃分朗讀節奏。

2、①教師範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3、可能認錯的字:

氣魄pò山巔diān狂瀾lán哺bǔ育九曲qū澎湃péng pài

澎湃:波浪相互撞擊,比喻聲勢浩大,氣勢雄偉山巔:山頂

浩浩蕩蕩:形容水勢大,引申為廣闊或壯大哺育:餵養,比喻培養

狂瀾:巨大的波浪,文中比喻動盪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澎湃:波浪互相撞擊,比喻聲勢浩大

4、朗讀要求: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4)、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五、小結:

A學生能夠積極把握字詞;B學生閱讀興趣濃,善於發表見解;

C學生樂於有感情地朗讀。

六、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2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匯入:關於黃河的著名詩句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2)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3)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4)白日衣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三、內容研討

1、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歌頌黃河,在歌頌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你覺得這些句子表現了黃河的什麼特點?(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2、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讚頌的'?

提示:以“啊!黃河!”為標誌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徵,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了黃河。

3、詩人在歌詞前還加了一段內容,這段內容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邊思考:朗誦詞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鋪墊、概括、總起、提示】

4、歌詞中,哪些詩句集中寫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哪些詩句集中讚頌了黃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1)找出文中集中寫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的地方。用聲音來表現它的英雄氣魄(指名讀)

問:在哪些詞句上我們需要特別的注意,把它讀好?

“望”、“奔”、“掀”、“劈”、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小結:我們要讀好詩歌,一定要讀好關鍵詞句。(生齊讀)

(2)你發現最能體現詩人對黃河讚頌之情的詩句有哪些?

【三個“啊,黃河”。】

①提示“三個‘啊,黃河’”讀法是不是一樣處理的呢?為什麼?

第一個“啊,黃河!”應讀的舒緩深沉(重點詞:搖籃)。第二個“啊,黃河!”應讀的堅強有力(重點詞:屏障)。第三個“啊,黃河!”應讀的高亢激昂(重點詞:臂膀)。最後兩句“像你一樣偉大堅強!”號召我們向黃河學習,充滿戰鬥決心,要讀的鏗鏘有力。

②指三名學生讀,評點。

③齊讀,提示:語氣逐漸加強,感情逐漸加深,深情、堅定、激昂,讀出變化!

5、總結讀好詩歌的方法: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抓住關鍵詞句。

6、分角色朗讀。

7、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8、再次朗讀: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齊讀詩歌,共同讚頌黃河,讚頌偉大的中華民族。

四、總結:

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凌。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在用各種方式來欺負我們。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五、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二、三

板書設計: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唱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教學反思:隨著詩人行進在黃河岸邊,感受黃河的氣魄,回想著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的戰士抗擊敵人的氣概,是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黃河頌》給了學生一個瞭解先烈精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