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詞語。

3、掌握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說明順序和方法。

一、匯入新課

1、《西遊記》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孫悟空有個絕活讓我們羨慕不已——他經常在緊要關頭從身上拔一把猴毛變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樣的猴子。當然這只是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寫。但這一想象卻在今天成了可能,這就是克隆。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領域去探究一番。

2、板書――《奇妙的克隆》

二、釋題:

1、生齊讀課題,說說中心語是什麼?

2、“奇妙的”在這裡起什麼作用?那麼克隆到底奇妙在哪兒呢?帶著這個問題初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讀準生字的.字音,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注意正音:“卓、畜、薯”都是翹舌音,“例、率”聲母都是“”,“雌、飼”都是平舌音。

四、默讀課文,劃分段落

1、文章按照什麼順序介紹的?

2、交流:第一段(1-4):介紹克隆是什麼。

第二段(5-):介紹1996年人類得到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

第三段(6-8):介紹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第四段(9-):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五、學習第一段

1、克隆到底是什麼呢?(第一自然段巧妙、有趣地作了說明“克隆”是怎麼一回事。)

2、我們身邊哪些動、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領?

(1)什麼是“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呢?它們有什麼區別?(第二自然段)(下定義、比較說明的說明方法)

(2)植物有什麼不同的“克隆”本領?(第三自然段)

(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3、低等生物又是怎樣“克隆”的呢?(第四自然段)(舉例子說明)

六、指導寫字。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2

知識目標

1、瞭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敘式的結構方式及運用語言、肖像描繪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複述小說情節的能力。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其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培養學生概括主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體味魯迅先生冷峻敘述中深沉的悲憤之情。

2、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1、理解小說以“祝福”為題的深刻含義。

2、分析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

3、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關注她的命運,思考其悲劇的根源,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難點

1、祥林嫂有沒有反抗性格,該如何評價。

2、學習小說傳神含蓄、雋永洗練的語言,領悟其深層含義和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學生複述課文,教師指導他們概括小說的情節。

2、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小組討論分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及“我”的角色意義等。

3、朗讀精彩語段,體悟語盲的深層含義及情感。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把握小說情節。

2、指定學生分別從“我”和“祥林嫂”兩個角度複述課文,深刻把握小說內容。

3、討淪幾次“祝福”景象描寫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魯迅先生在《墳·燈下漫筆》中把中國封建歷史分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對於“快樂著我們的快樂,幸福著我們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紀的你們來說,真可謂“不是我想象”。然而,事實原本如此不可更易。今天,讓我們讀讀先生的《祝福》聽聽主人公“祥林嫂”哀怨悽楚的傾訴吧!

二、解題

1、背景介紹

《祝福》發表於1924年。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敘述的是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農民問題是魯迅這一時期一直在探索的問題。而辛亥革命後,舊中國農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趕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真正完成,中國仍然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和壓迫下,封建的思想觀念和禮教仍然頑固地束縛著廣大農民,尤其是婦女,她們更是受盡了剝削和壓迫,承受著難以想象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重壓。五四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打倒封建禮教”的口號,婦女解放問題也成了這個時期魯迅探索的主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的小說《祝福》應運而生了。在小說中,魯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餘毒。

2、關於“祝福”

“祝福”是舊時浙江紹興一帶曾經流行過的一種迷信習俗。每當舊曆年底,地主和有錢人家舉行年終大典,殺雞、宰鵝、買豬肉,並將三牲煮熟作為“福禮”,恭請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謝他們保佑當年“平安”,並祈求來年“幸福”。

三、整體感知,理清小說思路

1、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快速瀏覽課文。

2、四人一小組以“我”為角度敘述小說的故事情節,然後指定一男生講述。同時,教師出示要求:①敘述要客觀、條理,必要時也可作適度發揮。②儘可能體現出“我”對“樣林嫂”的同情心。③語言流暢,吐字清晰。

3、四人一小組研究併為“祥林嫂”編寫“年譜”,然後選一代表陳述。

祥林嫂年(年齡)譜

二十六七歲以前 與樣林結婚。

二十六七歲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經衛老婆子介紹,到魯鎮做工。

二十七八歲 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歲。

二十八九歲 阿毛兩歲。丈夫患傷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歲 阿毛三歲。

三十或三十一—歲 四歲的阿毛春上被狼銜去。秋天經衛老婆子介紹,回到魯鎮做工。祭祀時很閒,只燒火。年底柳媽建議她去土地廟捐門檻。

三十—二歲 近秋到土地廟捐門檻。冬季祭祖時節,仍不讓她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歲 頭髮花白,記憶尤其壞。

三十三四歲 可能被趕出魯四老爺家。

三十四五歲

三十五六歲 淪落為乞丐。

三十六七歲

三十七八歲 臘月二十四夜裡或二十五凌晨離開人世。

4、結合“祥林嫂年譜”,指定一名複述能力較強的女生講述“祥林嫂”的故事。學生講述結束後,教師出示如下投影,供學生參考。

祥林嫂、衛家山人,可能姓衛,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二十六七歲,以打柴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歲的祥林嫂便逃離了家中,經做中人的衛老婆子介紹,冬初進了魯鎮魯四老爺家中做幫工。每月工錢500文。活計雖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滿足。

三個半月後,即開春前夕,她的婆婆帶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錢一千七百五十文全被婆婆拿去了。

在這之前,她那嚴厲的婆婆為了小兒子要花一筆錢做聘禮娶老婆就把她許給了賀家澳的賀老六了。因此不幾天,祥林嫂就被裝到花轎裡送到賀家澳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中。年底生了一個孩子,小名叫阿毛。母親孩子養得都胖,又沒婆婆,男人有力氣,又會做活,自家有房子,日子過得蠻好。

但天有不測風雲,年紀輕輕的男人得傷寒死了。沒多久,四歲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銜去了。這樣,家中就剩下她一個人了。到了秋天,大伯來收屋、她走投無路,只好由衛老婆予領著,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腳已沒先前靈活了,記性也壞得多,死屍似的臉上整日沒個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滿。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飯菜碗盤都用不著她沾手,她的任務僅是灶下燒火。這對她打擊很大。

之後、她開口總是講阿毛被狼銜去的故事。開始倒還有人聽,後來人們聽膩了,便不僅不表示同情,還取笑她。從這以後,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

魯四老爺家有個幫傭,大家稱她柳媽。柳媽談起她作為回頭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時留下的傷疤。這話傳揚出去,人們又拿起運傷疤取笑她。柳媽還建議她到土地廟捐一條門檻,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否則到了陰司,那兩個短命的死鬼男人還要爭,閻王老爺只好把她鋸開來。

她很苦悶,以後花了近一年的工錢捐了門檻。捐了門檻之後,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來。

冬至祭祖時節,主人仍不讓她沾碰杯筷、這次她受到了徹底的打擊,簡直成了一個木偶人。不到半年,頭髮變白,記憶更壞。

主人家愈加不滿。不久,終於把她打發走了。或者是離開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衛老婆子家然後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後,臘月二十四日夜裡或二十五日凌晨人們準備祝福的當兒。祥林嫂在魯鎮離開了人世。

終年四十歲左右。

5、讓學生速讀全文,完成下列投影表格。

四、課堂討論

1、討論小說的'線索。

分四人一小組討論後,學生可能有如下看法:

學生甲:以“‘我’的見聞”為線索。

學生乙:以“祝福”為線索。

學生丙;以“樣林嫂的悲慘遭遇”為線索。

2、學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麼結構方式,這樣安排有何作用?

討論後明確:本文的結構方式採用了倒敘式。小說先寫出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劇結局,然後由回憶把其不幸的一生寫出來。先寫出結果,有利於吸引讀者,抓住讀者的心,對讀者的心靈造成強大的震撼,促使讀者去思考,便於作者與讀者的心理溝通,便於取得讀者的認同。後對祥林嫂身世的敘述,可以幫助讀者根據情節去認識封建禮教是如何摧殘迫害祥林嫂的,並從多個方面去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害人吃人的本質,從而加深對作品思想性的理解,更好地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小說的環境描寫及人物的對話描寫的文段。

2、以“我家的保姆”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分析樣林嫂所處的典型環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及小說主題。

2、 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層把握“祝福”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和關係中的個人,而不是思想家們所理解的‘純粹’的個人”。文學反映人的生活整體,也只有通過“生活本身形式”(車爾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滿的表現。因此,在藝術作品中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的“關鍵在於個別的環境”(馬克思)。那麼,在《祝福》中,圍繞和促成人物行動的環境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研讀小說的環境描寫

1、提問: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劇置於“魯鎮”這個“舞臺”上來演繹,“魯鎮”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在那裡表現出怎樣的世態風情?

(1)學生集體朗讀小說的第1~2段。

(2)學生勾畫關鍵句子進行體會,然後前後桌進行交流。

(3)學生自由發言後,明確:①魯鎮是一個封閉式的社會。許多傳統習俗、封建觀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級關係在魯鎮的人與人之間被異常嚴格地遵守著。如,當“我”離開五年之後重回魯鎮時,最強烈的感覺是一切“都沒有什麼大改變”;準備“福禮”的是女人,而“拜的卻只限於男人”。②魯鎮瀰漫著濃厚的迷信氣氛。“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人們的美好願望寄託在對神的祈求上。

2、學生思考:魯四老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1)學生默讀課文,摘錄有關語句。

(2)思考後明確:魯四老爺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對社會的一切變化。他向“我”大罵康有為,康有為主張變法,但是他因循守舊。他“案頭”堆放的是“理學”著作,牆上掛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佈於周身血脈,封建倫理浸透了通體細胞。孔孟理學、封建倫常正是他處世立身、待物行事的準則。可見,魯四老爺是一個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衛者。

3、學生思考:祥林嫂周圍的其他人對其態度如何?

明確:祥林嫂周圍的人對她表現出令人顫慄的涼薄與冷漠。如柳媽便是無聊冷漠人中的一員。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與人為善。但是她對待祥林嫂,卻沒有像對待其他生命那樣有同情心。柳媽對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為然,認為祥林嫂“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談話傳播出去,供他人談笑。這種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魯鎮女人們“鄙薄…‘煩厭”的神情中、在四嬸“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慌忙的語調中、在短工“簡捷”“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

4、教師小結:魯鎮是一個封建禮教羅網籠罩下封閉落後的社會,是舊中國整個黑暗社會的縮影。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保守、自私,亳無溫情可言。可見,祥林嫂生活在一個冰封無化的世界裡。

三、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課題一:關於祥林嫂的死因

1、提問:原文中說:“怎麼死的?—一還不是窮死的?”你認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麼?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然後自由發言。

學生看法(略)

2、教師問:許壽裳先生說:“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了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1) 學生自由交流。

(2)引導學生再度審視魯四爺等活動於祥林嫂周圍的人的行為。

3、 學生思考並討論:誰應對祥林嫂的死負責?誰是最主要的“元凶”?

四、課堂小結:

揭示了舊中國農民尤其是廣大婦女悲苦生活的社會根源,從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的本質。同時還有促人警醒,呼喚勞苦群眾的自我意識之意。

2提問:作者以“祝福”為題,有何深刻含義?

學生思考後明確:①體現了小說以事件命名的特點。②祥林嫂這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是由“祝福”這個典型事件牽動出來的。只有將其不幸置於“祝福”的環境中,才能更清晰地揭承出舊中國社會,尤其是神權在其悲劇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生的社會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③把祥林嫂的悲劇一生放在“祝福”的環境中,才能增強祥林嫂的命運的悲劇性,從而深化主題,把批判封建社會、封建禮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題進一步強化,即把“凶人的愚妄的歡呼”和“悲慘者的呼號”展示給讀者。

五、佈置作業

1、有人說樣林嫂“沒有春天”,試以課文為依據簡要說明之。

2、有的學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車禍失去兒子的年輕婦女的遭遇等同於祥林嫂的命運,並稱之為?新時代的祥林嫂”。這種看法是否合適?

3、學生課外思考: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於

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這個情節增添得是否妥當?寫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說說你的看法。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小說中“我”的形象及其把“我”作為敘述人的意義。

2、欣賞小說的對話描寫及體味語句的深刻含意。

3、欣賞小說中的肖像描寫。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都熟知魯迅的小說《一件小事》和《故鄉》,都選擇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作品中的”我”不僅在觀照他人,而且也在剖析自己的靈魂。其實,在魯迅的4p內喊》《彷徨》集中採用這種敘述方式的作品還有許多,這個現象很值得我們探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祝福》中“我”的形象及採用這種方式的意義。

二、分析“我”的形象及以“我”為敘述人的意義

1。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中“我”的形象。

(1)提問:小說中的“我”是一種什麼身份的人?

明確,“我”是一個遠離閉塞、衰敗和蕭索魯鎮社會環境,基本上擺脫了傳統社會精神和道德觀念禁錮的知識分子。(這一點可從“你是識字的,又是出門人,見識得多”“談話是總不投機”等句子中看出)

(2)播放音樂《二泉映月》,指定——男生有感情地朗讀語段——從“況且,一想到昨天遇見樣林嫂的事”至“這樣悶悶的吃完了一餐飯”。

(3)學生思考:①如何理解“我”對祥林嫂的回答“說不清”。②“我”是否同情樣林嫂的命運,又如何理解“然而我的驚惶卻不過暫時的事,隨著就覺得要來的事,已經過去,並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說不清’和他之所謂‘窮死的’的寬慰,心地已經漸漸輕鬆;不過偶然之間,還似乎有些負疚”一句話。

明確‘①對於祥林嫂靈魂有無的發問,“我”的回答有三句話,“也許有”,“也未必”,“說不清”。第一句在“我”是慰藉的話,在祥林嫂卻是似疑實斷的答案,這對祥林嫂“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是一個衝擊。第二句在“我”已意識到給對方增添了苦惱,於是支吾其辭,而在“祥林嫂”由此獲想到死後的痛苦,更加深了苦惱。第三句“我”的禽棍之辭,在祥林嫂心靈上掀起了更大的波瀾,客觀上加速了祥林嫂悲劇的到來。總之,‘我”的動機是想幫助祥林嫂解除痛苦、然而,相反的結果卻表現了‘我”的軟弱無力。②“我”預料中面又不願發生韻事終於還是發生了。從“我”與“短工”的對話中可看出“我”對祥林嫂是抱有扳大同·情心的。樣林嫂的慘死曾令“我”詫異和驚慌、但這種精神的危機,“只是暫時的事”,程快“心地已經漸漸輕鬆”,不過“偶然之間”有些負疚,並且為了卸去這偶爾的負疚感,“我”已決計離開魯鎮。這充分顯示了一個知識分子在精神道德上的不足——潛意識裡想逃避現實矛盾。

(4)學生動手概括“我”的形象。

明確: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同情弱者,但面對魯鎮社會的黑暗又深感自己無能為力,甚至潛意識裡想逃避現實矛盾,在失望和痛苦之餘希望卸去負疚感。因此說,“我’的靈魂還受著傳統思想的深刻影響,精神道德上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2、組織學生討論:在《祝福》中,作者為什麼選擇“我”——一個遠離故鄉的知識分子作為敘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如魯四老爺、四嬸、沖茶的短工或是柳媽呢?

經教師點撥後,學生明確:原因有二:第一,因為故事中除“我”以外的其他人物沒有一個真正關心樣林嫂的不幸。這些冷酷、麻木、愚鈍的靈魂,感受不到人情的冷漠、世態的炎涼和社會

的黑暗,也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因此他們註定當不起故事敘述人的角色。只有遠離了魯鎮傳統社會,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我”才能站在更高的視點上,以“智識者”的理性精神來認識和思索祥林嫂悲劇的實質及其社會意義,來暴露魯鎮人們人性的殘忍。第二,小說通過對“我”一、——祥林嫂不幸的目擊者對現實的冷漠和無動於衷的態度的刻畫,更能突現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會的無情(試想,一個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態度尚且如此,那普通民眾的態度又能會怎樣呢?),同時也體現了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勇敢的自我解剖的精神。

三、探討小說的藝術特色

分析樣林嫂的外貌描寫

提問:投影中的三個語段分別描寫了祥林嫂哪個時期的外貌?她的外貌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明確:分別描寫了祥林嫂初到魯鎮,再到魯鎮,臨死之前三個時期的外貌。初到魯鎮是“順著跟”臉色青黃”兩頰還是紅的”,除表現她的忠厚老實之外,還說明她備受婆婆虐待,但畢竟年輕。再到魯鎮,仍“順著眼”,但血色已消,眼角還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精神。這是她被賣改嫁,喪夫失子,精神備受刺激,內心極度悲傷而訴說不出的表現。最後,“我”在河邊遇到她時,她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悲哀的神氣彷彿木刻似的;眼珠間或一輪,還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從臉色的變化到眼珠的呆滯無光,是歲月滄桑在她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難的印記,說明祥林嫂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成了垂死的人。小說的外貌描寫不僅表現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於表現了人物命運的變化。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3

一、激情匯入

常聽人們說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鳥通人性嗎?今天讀了《鳥情》一文,你就明白了。

 二、自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藉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三、圍繞閱讀提示,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1.自學課文,邊讀邊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2.小組合作研討。

3.班內彙報交流。

(文中體現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詞句,要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從不同角度談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每天一放學,我就給它捉小蟲吃。”“把它捧進屋裡。”“他常常伴我左右。”

小花尾隨我上學……學生在發表各自的看法時,要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理由,或者通過朗讀加以體會。)

4.指導感情朗讀(指讀、自由讀、齊讀。)

5.交流感情朗讀的感受,談一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表達了小作者對喜鵲的.喜愛之情。)

四、結合實際,昇華情感

平時你最喜歡什麼小動物?你和它之間建立了怎樣的感情?能舉個例子說一說嗎?

五、讀寫結合,培養能力

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要表達出你倆之間的深厚情誼。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學會“籮、杭”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邊讀邊體會作者通過景物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按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查詢有關桂花的資料.

3.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複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華僑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託了這位老人對祖國的無盡思念。現狀正值中秋前後,還有一種花也裝點起我們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會想到些什麼?(連結生活與積累的古詩詞)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見桂花飄香,就會想起那一場場“桂花雨”板書課題

4.讀題質疑

二、品析開頭結尾

1.接讀課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記憶中的桂花雨是什麼樣的?課文哪句話點了題。

2.交流:(1)文中描寫桂花落的語句。 課件

(2)結尾的句子。課件 師點撥:文末點題是寫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結構更完整,要學會運用。

(3)結尾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那麼開頭一二節呢?

A.採用對比的方法,突出對桂花的喜愛。舊知牽引——《桂林山水》課件

B.讀了這段語句,你能用合適的AA式疊詞補充這段文字嗎?課件詞語手冊P36

點撥:疊詞往往能更生動地表情達意,富有童趣,習作中有意識地加以運用。

3.那麼,文中是什麼使我“又”想起了故鄉同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課件出示母親的話

三、品悟重點句,輻射全文

1.“這裡”指哪裡?課文哪些句子在描寫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寫家鄉的桂花香?

2.讀這兩段語言,你覺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嗎?

3.為什麼母親說“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節:關注桂花、饋贈桂花的快樂。(類比我們自己育出來的豆苗和買來的沒什麼兩樣,但感情不同)

(2)第四節:桂花給鄰居帶來的`香甜。

(3)第五節:收穫桂花的快樂——板書:搖花樂 桂花雨 指導感情朗讀。

(4)第六節:吃著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們的生活。桂花成了母親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鄉院子裡的桂花融進了母親的情感,僅僅是母親的嗎?

4.再讀課件“於是,我又想起……”你還讀懂了什麼?(又一次)

作者僅僅為了寫搖花樂、桂花雨?板書:思鄉情。

四、閱讀延伸,品讀同題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鄉路》

板書: 桂花雨

搖花樂——桂花雨

思鄉情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5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教學設計時,存在著沒有以學生為主體、不夠具體明確、無法監測評估、內容不全面等表述不規範的問題,應予以規範。教學目標應具有準確性、全面性、主體性和可測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諸多變化,其中包括教師的備課。確定並表述教學目標是教師備課不可或缺的工作,它是教師備課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反映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把握程度和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預想情況等。由於廣大教師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難以改變已經習慣了的、掌握得很熟練的 “教學目的”“教學要求”的表述思路和方法,在新課程的課時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有必要規範教學目標的表述。

一、 教學目標的表述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沒有以學生為主體,目標表述語的主語混亂。如,“使學生明白作文素材來自生活”、“使學生喜愛春天這個季節”、“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表述,反映了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為主體。有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既用“學生”做主語,同時又用“教師”做主語。如:

1學生走出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觀察周邊的環境,作適當的調查訪問,並查閱一定的資料,進行思考,為寫作準備素材。

2指導學生根據所獲得的素材,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不同形式的作文,拓展作文的題材和形式。

3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白作文素材來自生活,並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往。

2、“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兩方面目標的表述多數比較準確,但不夠具體明確,表現在行為動詞的運用不夠準確和沒有具體的表現程度上。如,“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這一句中的“理解”“培養”籠統、模糊,缺少表現程度的規定。又如一位教師是這樣表述《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的:

1瞭解小艇的'特點,瞭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2認識小艇在威尼斯水域中的作用。

3瞭解小艇同威尼斯水域的關係。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目標的表述不少是“正確的廢話”,似有實無,無法監測評估。如,“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真正讓習作練筆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對小學生學習《爬山虎的腳》提出“學會欣賞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的內在美”的目標。有的目標表述簡直成了“教學法”類的話語,如“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教學目標的表述內容不全面,存在重“知識和能力”,輕“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現象。又因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形同虛設,有的課時目標在實質上與課改前沒有兩樣,回到了老路上——只有知識要求、技能要求。如:

1觀察圖畫,展開想象,有創意的理解圖畫的意思。

2根據圖意,自擬題目,奇妙構想,寫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這個目標表述中就沒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且存在上述第二點所講的問題。再如一位教師對《月亮灣》的目標表述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寫“繞”、“朝”。

2理解課文,感受月亮灣的美。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這個目標表述中,沒有“過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標,且“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無法檢測。

二、 規範教學目標的表述

教學目標指學生通過教學後應該達到的行為狀態。教學目標包括兩類,一是結果性目標——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什麼,如:“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寫‘繞’、‘朝’”;“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二是學生自己的心理感受、體驗和表現等,如:“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優美的詞語、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體會不同句式的表達作用”。

教學目標的表述,一般包括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如:

學 生 能 在5分鐘內, 朗 讀 完課文,做到 正確、流利。

主 體 條 件 動 詞 程 度

規範的教學目標的表述,必須具有準確性、全面性、主體性和可測性。

1、準確性

準確性是指行為動詞的使用,行為條件的交待和表現程度的定位,要符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某一學段的目標,符合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不拔高,不降低要求。這個要求是規範教學目標的前提。

2、全面性

《課標》把教學目標分為三個緯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語文教學目標應該包括這幾個方面,缺一不可。

3、主體性

因為教學目標指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不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什麼、怎麼做,行為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由於表述目標的句子的主語是學生,“學生”二字可以不出現。

4、可測性

可測性是指目標表述明確、具體,不籠統、模糊,具有質和量的具體規定性,教師自己或他人能夠依據目標去觀察和檢測學生的行為狀態,對教與學兩個方面做出合理的評價。

下面對一個存在問題的教學目標按以上所講的四點要求來進行分析,並提出表述目標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病例:

課題:《淺水窪裡的小魚》(國標教材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8課)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喚醒並堅定學生關心、幫助弱者的信念;在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

2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並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對照上述四點表述教學目標的要求,可以看出這個教學目標的表述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表述不準確。1要求對課文內容達到“理解”,對於二年級學生是不妥當的。因為《課標》中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沒有提到這樣的程度。2課文中的生字一二年級應“多認少寫”,不是全部生字都要求“學會”“掌握”。3《課標》中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明確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要求“理解”顯然拔高了。

2、目標的內容只包括“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兩個方面,沒有對“過程和方法”方面提出目標。

3、行為主體的表述混亂。“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並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的主語是“學生”。“喚醒並堅定學生關心、幫助弱者的信念;在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的主語是“教師”。

4、目標不可測量、不可評價、不具體明確。1“喚醒並堅定學生關心、幫助弱者的信念”,不僅行為主體不正確,而且無法評價“喚醒和堅定”。2“在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是錯誤的表述,“體驗”“快樂”根本無法去觀察;“在學習中”是一種行為“進行態”,不是目標表述的要素,純屬廢話。3“本課的生字新詞”“生字組成的詞語”沒有明確指出是那些,物件模糊、表現程度沒有規定。4“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因為單靠一堂課的學習是不可能“養成”習慣的。

另外,這個目標的表述還存在條理混亂不清,有語病等問題。

除了上面講到的外,在表述教學目標時,教師們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1、必要時,要寫出達成目標的行為條件(不是每個教學目標都要有它)。如,“允許查字典”,“在課文中用線劃出……”,“在5分鐘內能默讀完……”“在交流討論時,敢於發表自己對……的見解”等。

2、一定要有具體的表現程度——一堂課後學生應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或學習水平。可以從行為動詞上體現程度,該“學會”的就不能寫成“運用”。也可以把表現程度描述出來,如,“至少會用……造三個句子”,“80%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等。

3、表述的條理要清晰,可以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次序逐條表述,也可以表現程度的高低依次表述。

4、作為語文教師,不要在表述目標的句子中出現錯別字和病句等。

規範地表述教學目標,是教師的一項教學基本功,它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對《課標》的理解情況,容不得忽視,必須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衷心希望在新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教學目標的表述日臻規範。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6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詩詞要求“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新課標》在“課程性質與地位”裡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而語文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古詩詞教育。古詩詞當中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

該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古詩詞三首》是生動的鄉村風光、田園意趣圖,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通過學生自主誦讀、想象吟誦、入情吟唱、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2、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三首古詩詞的大意。

3、在反覆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體悟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4、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5、積累其它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6、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箬笠”等詞語。

教學重點

1.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難點 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一、圍繞單元主題匯入新詩:

1、我們走進了自然和諧的鄉村人家,遊覽了遼闊的牧場之國,今天我們一起到詩詞中感受別樣的田園風光。首先學習第一首《鄉村四月》。(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可以在回憶本單元主題的基礎上來理解這首古詩。

2、題目就是詩的眼睛,看到題目,你知道了哪些?

就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進田園,去感受江南水鄉初夏的氣息吧。

二、初讀課文,感音韻

1、交流方法:在朗讀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聯絡以前誦讀古詩的經驗,說說古詩怎樣讀比較好?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等)

2、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文。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正音

正音:多音字:卷、了 生字: 蠶 、桑

2)指名朗讀,同學評價,教師根據時機進行指導。

3、指名學生再讀,試著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4、全班齊讀。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充分的朗讀為正確地理解古詩做好鋪墊。

三、潛心會文──明詩意

1、交流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處理方法:(查工具書、看註釋、聯絡上下文、問同學或老師)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為學習其他古詩打下基礎。

2、下面請同學們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字詞,瞭解詩意,如果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1)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

請我們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先說自己讀懂的句子,再向對方請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讀懂那些句子?還有那些不理解的。

3)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導歸納1、2句寫景,3、4句寫人。

3、整體理解古詩:誰來完整地說一說你從詩中看到的畫面?

設計意圖: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同時訓練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

4、帶著我們的理解再次走進古詩,自由朗讀。

四、別出心裁──悟意境

1、四月的鄉村,是詩的世界,如果請你們給本詩1、2句配一副畫,請你說一說你準備用上那些色彩畫什麼?並說出你的理由。引導學生從“綠原、白川、子規煙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平展的稻田裡波光粼粼,農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綠和白體會到鄉村四月的清新明麗。

2、綠原、白川、子規、煙雨,作者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四月的'鄉村,還是童話的故鄉,如果你用心聽,它還是一首田園交響樂,你能聽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彷彿聽到的聲音)學生從詩中找對聲音描述的意象來回答。

(布穀鳥的叫聲、下雨的滴答聲:聯想到四月的播種最佳時節;採摘桑葉的唰唰聲、蠶吃桑葉簌簌聲,水田插秧嘩嘩聲用“才”和“又”交織在一起,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採桑養蠶又是插秧,“鄉村四月”勞動的確實緊張、繁忙)⑴ 他們的忙的為了什麼呢?

⑵ 此時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呢?(高興、喜悅)可見人民生活是怎樣呢?(幸福)人民喜歡勞動,對生活充滿希望可見農家人勤勞(隨機板書:幸福勤勞)

⑶ 作者這樣寫,他此時的心情會這樣呢?他主要是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設計意圖:由意及境,逐步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感受鄉村與眾不同的生活美。

五、濃縮鄉村四月圖,提升情感

一幅田園畫,一曲交響樂,把我們帶進世外桃源,閉上你的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我們再一次欣賞這鄉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優美、舒緩的樂曲,渲染氣氛,(教師誦讀)引領學生在想象中進一步加深體會。

2、多麼秀麗的田園風光,多麼和諧、幸福的農家生活,睜開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麼?你能讀出一份嚮往與感動嗎?學生看畫面一起朗誦(生讀)

3、瞧,同學們被田園風光迷住了,此時此刻,你能看著畫面,把《鄉村四月》背誦出來嗎?(學生看畫面,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古詩詞的教學重在日積月累,學生在深入理解古詩之後再積累更易於加深學生的印象。

六、總結

四月的田園是美麗的,農家的生活無論是繁忙、緊張,還是恬靜幽雅的,都寫滿了農家兒女的幸福與追求,本課下一首的詩《四時田園雜興》和詞《漁歌子》也是與田園生活有關的,請你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更深的感悟農家生活。

七、板書設計: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讀懂課文內容,從查理的變化中,感受到查理那種善良、 樂於助人,舉止言行很有“好漢”的風範,及傑西的真誠,對朋友的理解、尊重從中所受到的人性美的教育。

3、 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預設流程

一、過渡引導,讀題質疑

1、 本組課文,我們圍繞著“愛”這個主題,學習了哪幾個感人的故事?(交流)今天,我們要一起去認識一位好漢——板書:好漢。你們認為好漢應該是怎樣的人?(交流)

2、 這位好漢的名字叫——查理(補充課題,讀題)

3、 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 根據導讀提示的要求和自己的疑問自讀課文,讀通讀順。

2、 檢查學生讀書情況。(幾個難讀的長句子。)

3、 討論交流: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感人的故事?

好漢查理開始並不是好漢——板書“非好漢”,後來為什麼又稱他是好漢呢?——板書:好漢?

三、默讀課文,聚焦“好漢”

1、你從哪裡可以看出查理是個好漢?默讀課文,從中找到理由,找到一處,標上1,找到二處標上2,以此類推….

2、交流理由,教師相機歸納。——板書:好漢!為什麼用歎號,不用句號(實實在在、不折不扣、真正的好漢。)

3、查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這和哪些人或事有關呢?找一找

4、評價傑西和羅伯特先生對查理的影響。(相機指導讀關鍵的對話。)

5、教師小結:是傑西和羅伯特先生的善良、熱情樂觀、真誠、信任、理解和尊重改變了查理,原來“愛”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

6、假如現在你是這個鎮上的人,你會怎麼評價查理呢?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暑假就要結束了,傑西也要回家了,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他們倆會說些什麼呢?(看插圖,想象練筆。)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3、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或許你會發現更多——補充《蘇珊的帽子》,簡單說說體會。

4、師小結:原來,愛不光包括,鼓勵、信任、關心、體貼,也包括,信任、理解、尊重,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對愛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5、推薦閱讀:《愛的教育》、《感動小學生的100故事》、《美德的種子》。

板書設計:

好漢查理

非好漢

|

好漢!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等12個文言常用實詞和“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於)”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2.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3.學習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4.借鑑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觀點。

【使用說明】

1.第一課時落實學習目標1-2,第二課時落實學習目標3-4;

2. 第一課時落實基礎演練1-3,第二課時落實基礎演練4-5;

3. 第一課時落實合作探究1-4,第二課時落實合作探究5-10;

4. 第一課時落實鞏固訓練1-8,第二課時落實鞏固訓練9-13;

【知識導學】

1.關於作者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誌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內容分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著重闡明學習的重要性,後部分著重闡明學習的方法。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勉勵人們學習須持之以恆,以求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品德。

2.關於勸學的`名言名句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民國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

3.關於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一種用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較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辭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體 ” ,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體 ” ,聯絡二者的詞語叫 “ 喻詞 ”(像、是、如等)。用來作為喻體的事物,應當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具體的、淺顯的,這樣,才能既通俗又生動地說明另一個事物。比喻應當貼切、自然,要能恰到好處地說明被論證事物的特點。如可以把教師比喻成蠟燭、春蠶,說明他們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卻不能將他們比喻成能使別人乾淨起來,可他們自己卻像越來越髒的抹布、掃帚,這樣運用比喻法,叫“引喻失義”,應當注意。因為比喻的雙方缺乏本質上的內在聯絡,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論述一個問題,不能僅靠幾個比喻,應把它和例證法、分析法等結合起來使用。比喻論證不是議論文寫作的主要論證方法,要求慎重使用。

【基礎演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靛青( ) 蓼藍( ) 木直中繩( ) 參省( )

須臾( ) 以為輪( ) 跬步( ) 生非異也( )

槁暴( ) 騏驥( ) 駑馬( ) 跂而望矣( )

二螯( ) 鍥而不捨( ) 金石可鏤( ) 則知( )明而行無過矣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勸學( )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3)吾嘗跂而望矣( ) (4)假輿馬者( )

(5)而絕江河( ) (6)風雨興焉( )

(7)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9)駑馬十駕( ) (10)用心躁也( )

(11)學不可以已( ) (12) 金就礪則利( )

(13)而聞者彰( ) (14)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

(15)用心一也( ) (1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

(17)木直中繩,以為輪( ) (18)聲非加疾也( )

(19)非能水也( ) (20)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3.名句默寫填空。

(1)(20xx江蘇高考)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20xx福建高考)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

(3)(20xx天津高考)______________,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4)(20xx全國高考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不復挺者,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

4.找出文中的20個比喻句

5.結合已學知識,說明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後邊句中的“而”屬哪種用法,請把相應的用法的序號填在句後的括號裡。

a.連詞,表並列關係。b.連詞,表遞進關係。c.連詞,錶轉折關係。d.連詞,表因果關係。 e.連詞,表順承關係。f.連詞,表修飾關係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 )

④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2)按照“之”字的意義的用法,選出全是代詞的一項( )

①青,取之於藍②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③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④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⑤冰,水為之⑥君將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⑧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3)下列句子中加點介詞“於”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青取於藍,而青於藍 ② 善假於物也 ③ 寡人之於國也

④屈原至於江濱 ⑤頒白不負於戴於道路矣

⑥冉有、季路見於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合作探究】

一、說說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根據提示,梳理本文內容

文字圍繞“ ”從三方面展開說理分析,其中第二段從學習的 說明道理,運用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能夠 、 、 ,第三段從學習的 說明道理,運用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能夠 、 、 ,第四段從學習的 說明道理,運用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要求 、 、 。

三、分析第一段五個比喻句所表達的意思。

四、荀子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自主學習、從師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說說理由。

五、分析第三段五個比喻句所表達的意思。

六、我們今天認為,在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途徑上,“思”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荀子卻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應該怎樣理解?

七、分析第四段十個比喻句所表達的意思。

八、結合文字,說說本文比喻說理的特點

九、荀子認為學習可以改變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惡”的本質,從而具備聖心,成為君子,對此,你有著怎樣的評價和認識?

十、在知識急增的社會,我們對於學習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認為荀子的觀點是否過時?有哪些觀點需要補充發展?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複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2、通過比較、做遊戲等,複習鞏固生字詞,增加語言積累。

3、通過仿說,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結構,並鼓勵學生說完整話,激發學生樂說的熱情。

4、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誦和背誦古詩,激發學生讀古詩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比較形近的字和複習學過的字的偏旁。

教學難點:

讀句說句。

教學準備:

字母卡片,相關的漢字卡片,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總65

一、教學目標:

1、複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2、通過比較、做遊戲等,複習鞏固生字詞,增加語言積累。

二、教學重點:比較形近的字和複習學過的字的偏旁。

三、教學難點:讀句說句。

四、教學過程:

(一)、我會連

1、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大家來到語文園地,裡面有許多遊覽區,咱們先來到我會連這個遊覽區,誰連得又快又對,我就把五角星送給誰。

2、開火車讀準、,、,、,、。(重點指導讀準鼻音和邊音)

3、在字母下面出示漢字,指導連線。

(1)學生自己連一連。

(2)同桌對一對,連得不一致的請教生字表,教師巡視。

(3)連錯的同學哪個字連錯了,請小朋友幫忙,教師引導學生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

4、做找朋友的遊戲,鞏固漢字的讀音。

(1)師生合作。(出示相關的漢字)

(2)學生與學生合作。(在同桌或四人小組進行)

(二)、讀讀比比

1、談話激趣:請你先讀一讀,仔細觀察,發現了什麼祕密?

2、學生邊讀邊觀察,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發現。

3、比較形近字的差異,練習說完整話。

(1)共同完成了子、十葉音形義的比較,再分別組詞。

(2)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其餘部分。

(3)小組派代表,自選一組讀讀、比比、說說,教師引導學生評價。

5、出示這些漢字組成的詞,全班齊讀。

(三)、我會找

1、創設情境:(出示蘋果園圖)瞧,蘋果園到了,小朋友提著籃子摘蘋果,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2、同桌分工,幫圖上的小朋友撿蘋果。(每人先找同一個偏旁的字做上記號,再相互檢查,找其它字。)

3、同桌展示找的蘋果,並讀一讀。

4、讀字。把10個紅蘋果貼在果樹上,學生做摘蘋果遊戲,帶讀生字。(配讀兒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園裡真熱鬧,蘋果紅,蘋果香,小朋友們摘果忙)

五、作業佈置:回家複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六、板書設計:一棵蘋果樹

七、課後反思: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教案

第二課時

總6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仿說,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結構,並鼓勵學生說完整話,激發學生樂說的熱情。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誦和背誦古詩,激發學生讀古詩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教學重點:比較形近的`字和複習學過的字的偏旁。

三、教學難點:讀句說句。

四、教學過程:

(一)、我會讀

1、談話激趣:上節課,咱們在蘋果園裡摘了生字蘋果,收穫真不少!現在我們做個過獨木橋,奪紅旗的遊戲。橋上有許多攔路虎(詞語),只有讀準它們,才能過橋奪紅旗

2、出示詞語,學生自己練讀,四人小組互讀,教師巡視。

3、做過橋奪紅旗的遊戲。

(1)指名過橋。(一人讀一排詞語)

(2)四人小組接力過橋。(兩排詞語)

(3)男女接力比賽過橋。(所有的詞語)

(二)、讀讀說說

1、談話激趣:過了獨木橋,我們又來到我會讀讀說說遊覽區。讓我們讀什麼?說什麼呢?(讓學生自己發現)

2、讀句子。學生練讀,指名讀。

3、引導學生認識什麼地方有什麼的句型。

(1)問:第一句講什麼?(我家門口)有什麼呢?(一棵小樹)

(2)請同學把第二句的什麼地方用波浪線畫出來,用橫線把有什麼畫出來。

(3)指導讀句子。用聲音的輕重、長短讀出什麼地方有什麼。

4、練習說話。

(1)把第一、二句變一變、說一說。

(2)把第三句補充完整:屋子裡有( )。(指導用準數量詞)

(3)擴充套件練習。

(三)、讀讀背背

1、看圖,說說這隻公雞美嗎?你喜歡它嗎?為什麼?

2、讀古詩《畫雞》。

(1)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2)四人小組互相讀一讀。

(3)指名讀,學生評價。

(4)教師範讀,學生評價。

(5)小組範讀,男女生比賽讀。

3、背誦古詩。

4、表演朗誦。

(四)、練習 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教案

挑戰題:補充句子。

( )有( )。

( )有( ),有( ),還有( )。

五、作業佈置:回家複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六、板書設計:( )有( )。

七、課後反思: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研究在自己讀過的書中,哪幾種動物出現的較多,他們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寫下研究結果,並與同學交流,看看同學與自己的結論和想法有什麼不同。

活動重點:寫下研究結果並與同學交流。

活動準備:讀書,寫下自己的研究結論和想法。

活動時間:一週

活動過程:首先讀書,研究書中出現較多的動物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接著寫下研究結果,最後與同學交流,比較結論與想法有什麼不同。

活動交流——書本中的動物

一、引言匯入:

同學們,在眾多的`故事書中,比如《醜小鴨》、《狼和小羊》、《舒克和貝塔》,都有大家熟悉的動物朋友。哪幾種動物出現較多?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把大家的研究報告拿出來與朋友交流共享。

二、小組交流。

1、分組交流,哪幾種動物出現最多?我最喜歡和最討厭的動物是誰?為什麼?

由組長填表格或者寫下結果。

2、整理小組成員的發言,並選定代表準備全班發言。

3、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斷進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全班彙報成果。

1、動物名稱及自己對他的印象。

2、喜歡或討厭及原因。

3、故事片斷表演。

四、教師小結:

童話故事是同學們喜歡的,故事中的動物更受到大家的喜愛,因為他們明確的代表了我們內心評判善惡美醜的標準。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就以這種標準去衡量別人和自己。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嗎?願大家多讀書。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3、能正確完成課後第二題填空。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培養學生好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熱情。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第五段青蛙媽媽對小青蛙說的話。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教裝置(電腦、投影儀、電教平臺)

多媒體電教軟體(《回聲》.課件)

幻燈機、盛水的玻璃缸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要點:

誘導預習。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二、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自學課文,思考課後的問題。

四、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節

教學要點:

理解課文的內容,通過理解青蛙媽媽的話從而懂得回聲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匯入新課。

1.聽回聲的錄音。

2.你覺得這聲音有什麼特別?你想知道些什麼?

3.設疑:你聽過回聲嗎?在什麼地方聽到了的?回聲是什麼回事?

4.板書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二、檢查預習

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引導細讀,邊讀邊議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

思考:這段話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2.)示圖,用導讀的方法回答思考題:

第一句告訴我們:小河上……

第二句:半圓的……和水裡的……連起來,好像一個……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這裡的景色怎樣?誰能把這美的感覺說出來?

過渡:就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請同學們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完後用一、兩句話告訴老師。

2.學習二、三自然段。

1.)小聲自由讀。

2.)在這裡發生了一件什麼有趣的事?看誰能用一句話來告訴老師?(強調“橋洞”)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把小青蛙和“看不見的小青蛙”的話用“___”劃出來。

4.)檢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誰?你在哪兒?”

5.)指導讀句想一想:小青蛙兩次說話的語氣一樣嗎?從哪裡知道的?

a.指導按標點符號讀好句子。

b.分角色朗讀:誰來當小青蛙?誰來當看不見的小青蛙?讓我們聽聽“看不見的小青蛙”怎樣學小青蛙說話的?(提示:學話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聲音要小。)

6.)(讀小青蛙媽媽的問話。)聽到有人在學自己說話,小青蛙心裡非常奇怪,書上怎麼說。

理解:奇怪極了

板書:奇怪

示句:“橋洞裡藏著一隻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

7.)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cang

過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橋洞裡真的藏著一隻小青蛙嗎?讓我們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

思考:青蛙媽媽是怎樣做的`?

2.)示第四自然段

默讀:把寫青蛙媽媽動作的詞用“.”把它點出來。

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jian reng

撿扔

(用做動作的方法學記這兩個生字)

3.)再找出寫河水變化的句子,用“___”劃出來。

4.)做實驗: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觀察水面的變化。

5.)剛才大家看到了什麼?

師:剛才老師做的實驗,跟課文所講的現象是一樣的,讓我們一邊讀課文的句子,一邊想象剛才的情景。

6.)讀句“……河水……蕩回來”,出示生字卡讀讀理解:

bo dang

波紋蕩

7.)演示動畫“扔石頭”,進行說話訓練。

8.)齊讀這個自然段。

9.)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小結板書:碰

水的波紋河岸

過渡:青蛙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回聲到底是什麼回事?看第五自然段,聽聽青蛙媽媽是怎樣說的?

4.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

思考: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

2.)示青蛙媽媽的話:

問: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什麼?

3.)示2、3句話,引導比較,理解。

先引導學生從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詞,再引導悟出聲音的波紋與水的波紋相似之處:碰到擋住它們前進的東西,都會回來。

4.)引導學生板書:碰

聲音的波紋石壁

5.)演示動畫:青蛙叫的回聲。

練習說話:青蛙是怎樣聽到回聲的?

6.)填空練習:

1.水的( )碰到( )又( )回來。

2.青蛙叫的聲音的( ),碰到橋洞的( ),也要( )回來。

7.)小結板書:明白

8.)分角色朗讀這段。理解:一蹦老高

過渡:回聲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橋洞裡聽那有趣的回聲了。

5.情景導學最後一段。

四、小結質疑。(略)

1、按板書小結。

2、質疑:學習了課文,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第三節

教學要點:

鞏固練習,訓練提高。

教學過程: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說回聲的形成。

三、完成課後練習題

四、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導田字格的書寫,進行擴詞,說話的練習。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通過學詞學句,懂得勞動與收穫和享受的關係,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積極主動地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2.要求學生學會7個詞語,11個生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懂句子的意思。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詞語,11個生字,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語意思。

2.通過讀理解兒歌的意思。

教學難點

生字“柴”、“摘”是翹舌音,學生不易讀準,“摘”“挖”學生不易寫對。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談話:今天我們學習歸類識字第2課。

二、學習新課

1.讓學生觀察這課是由幾部分內容組成的。(這課是由兩部分內容組成的。第一部分內容是看圖歸類識字,第二部分內容是短文。)

2.提示預習方法。①先看看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幹什麼;②再看看下面的詞語藉助漢語拼音把生字的音讀準;③結合畫面理解詞語的意思;④想想用什麼方法記憶生字;⑤最後讀一讀短文。

3.檢查預習情況。(先指名讀詞語,再指名讀短文。)

4.學習本課生字,發散學生思維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

(1)讀生字卡片。

(2)師生共同學習重點字和難字。

“挖”字左邊是個提手旁,右邊上邊是個穴寶蓋,下邊是橫折彎鉤。

“柴”字上邊是“此”,下邊是“木”,強調“柴”字的讀音,看圖理解“擔柴”的意思。

“拌”字左邊是個提手旁,右邊是:個“半”字。“藥”字上邊是個草字頭,下邊是個“約”字。拌農藥:是指粉狀農藥,使用之前得在農藥中加入幾倍的水或溶劑進行攪拌,使之稀釋,濃度變小。

“摘”字用順口溜的方法記憶,“摘”字左邊是個提手旁,右邊是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下方,大口把嘴張,古字裡面藏。強調“摘”字的發音。

其它生字讓學生自己說說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

(3)讀詞語卡片然後提問:①我們今天學習的這11個生字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字形的?(有的是熟字加偏旁;有的是換偏旁;還有的是用順口溜記憶的。)②指帶有提手旁的字問:這些字有什麼共同特點?為什麼這些字帶有提手旁?(挖、挑、擔、擠、拌、搭、摘這些字都帶有提手旁,而且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是表示動作的詞語,因為勞動離不開手,所以是提手旁的字。)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七個詞語有什麼特點?(這七個詞語代表了七種勞動,多指農活兒。)

5.學習短文。

(1)自由讀,藉助漢語拼音要讀正確。

(2)指名讀,檢查效果,發現問題給予訂正。

(3)提出問題思考,理解句子的意思。①農民天天勞動有什麼收穫?工人天天勞動有什麼收穫?②幸福的生活是怎麼來的?③小學生的'勞動是什麼?我們怎樣做就會有收穫?

三、鞏固練習

1.讀書。

2.讀詞語卡片。

第二節

一、談話:第一課時我們學會了第2課的詞語和短文,這節課我們要學寫這些字,把字寫規範,寫好,同時我們還要完成課後作業 。

二、指導寫字

1.讀98頁田字格里的生字。

2.看看這11個生字有什麼規律。(一類是左右結構的字,一類是上下結構的字。)

3.觀察左右結構字的特點。(左窄右寬)

4.觀察上下結構字的特點。(“柴、架”這兩個字上下大小差不多,“藥”字是上小底大。)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挑(挑水) 坑(挖坑) 藥(藥材) 擠(擠車)

桃(桃花) 杭(杭州) 約(隱隱約約)

拌(拌農藥) 柴(木柴) 塔(白塔)

架(瓜架) 搭(搭瓜架)

2.讀讀下面的詞,說說表示動作的詞是什麼部首,再用線把能搭配的詞連起來。

3.讀課文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1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字、詞、句 教學設計

一、 描一描,寫一寫 1、 指導學生辨析:己已的區別,學生自由說說記憶的辦法。 2、 指導學生描紅,抄寫。

二、 組字小魔術 1、 舉例:娃----女+ 2、 學生回答練習 3、 比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表達,實踐訓練

教學設計:

一、 口語表達訓練

1、 同學們,秋天來了,你們最想告訴爸爸**的是什麼呢?你會怎麼說呢? 2、 四人小組交流。(可以採用角色表演的形式進行) 3、 抽表現較好的同學在班內表演。其他同學評一評。為什麼要這樣評價? 4、 教師指導學生妥貼、流暢、用普通話表達。

二、 實踐訓練:佈置教室

1、 學生展示準備好的關於秋天景物的圖畫。(儘量要求是學生自己畫的) 2、 學生評議圖畫,挑選最好的.。 3、 討論:怎樣用這些圖畫布置教室更漂亮? 4、 班內推選代表佈置教室。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朗讀、背誦訓練

教學設計:

一、 朗讀課文兩篇短文

1、 個人自由有感情朗讀 2、 同桌間相互聽讀 3、 小組內邊討論邊練讀。(運用課堂學過的方法通過重讀重點詞句,掌握句子緩急來進行練習) 4、 小組推選代表在班內進行朗讀表演。(開成朗誦會的形式) 5、 師生共同評議朗讀情況,總結朗讀技巧。

二、 指導學生進行背誦

1、 教給學生背誦課文的方法:分段進行背誦;抓住關鍵詞句聯絡進行背誦。 2、 學生背誦比賽、練習。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觀察後說話、寫話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同學們去觀察了秋天了嗎?我們周圍你認為秋天最美麗的地方是什麼呢?

二、學生自主表達

1、 那裡的秋天什麼最美? 2、 那裡的秋天美在哪裡? 3、 你能用上第一單元學過的詞句來形容你看到的景物嗎?

三、 事例賞析,教給學生觀察方法

1、 例文解析 2、 觀察景物的方法:要抓住景物的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觀察。

四、小練筆

1、 用幾句話寫寫你觀察到的景物,儘量寫出景物的顏色、形狀、味道等。 2、 對先完成的同學進行修改,全班講評。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聯絡實際想象課文所描寫的雨前、雨中、雨後景象,體會大自然景物的美。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摘抄形象生動的語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所描寫的雨前、雨中、雨後景象。 教學難點 體會雨水流進人們的心窩裡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審題入手,激發興趣 (一)板書課題,齊讀題目。 (二)據題質疑,激發興趣。 學生可能提出: 1、此文描寫的是什麼季節時的一場雨? 2、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的?主要說的.是什麼? 3、下雨時自然景物有哪些變化? (三)教師匯入: 同學們都見過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節是不一樣的,雨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本文主要描寫了什麼時候的景色?一起學文來解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學生自己小聲閱讀全文,邊讀邊想象下雨時的樣子,雨後的景象有什麼變化。在小組中把自己的感受講給同學聽。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找三位同學分別按段讀書。其他同學思考:這場雨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季節下的?下雨前有什麼特點?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這場雨是夏季的暴雨。如果學生答不出,引導學生讀讀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雨前的特點是:天暗、風狂、悶熱。要是在春季和秋季絕不會如此。) 2、學生提出問題。 我彷彿看到雨水流進地裡,流進果園裡,流進人們的心窩裡 (1)提問:這句話是什麼句?表達了作者什麼心情? (這句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斷,因為人們一直盼下雨,久旱逢雨,人們打心裡高興,這場雨給農作物帶來了好處,給人們帶來了喜悅,作者由大田裡的玉米聯想到整個莊稼地,果園和人們快樂的心窩。說明作者對農業生產的關心。) (2)用讚歎、舒暢輕緩的語氣練習讀第3自然段。 3、齊讀最後一段。思考:雨後的景色是什麼樣的?抓了哪些景物?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作者視覺和嗅覺並用,從天上的太陽,觀察到地上的樹木,突出太陽的亮,樹葉的綠和泥土的清香,更加烘托出了這場雨的及時和適度,抒發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四、總結全文,朗讀體會

(一)總結: (這篇課文作者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按照雨前、雨中和雨後的順序運用優美、生動的語言表現出了夏季降雨那特有的美,抒發了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本文繼續練習了抓住句與句之間聯絡的方法進行學文。)

(二)找出全文中你最喜愛的語句讀讀

(三)朗讀全文,體會情感。

關於語文教學設計15

【我的發現】

這項練習由六個AABB式的疊片語成,而且每個詞都是由意思相反的詞構成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習夥伴的揭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促進學生的積累。同進可以挖掘學生的積累,促進學生相互交流,拓展學生對此類詞語的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

〖過程建議

1、出示六個詞語,學生自由讀詞。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2、同桌交流發現,教師揭示詞語的特點,學生再讀體會。

3、教師挖掘:像這樣的詞語你還知道嗎?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4、把自己認為較好的詞語寫在積累本上。

【日積月累】

這次日積月累包含三項內容:讀讀認認、我會填、我會讀。讀讀認認是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認識具有相同形旁的八個字。由於構字上的特點,便於學生識字,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識字經驗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師應充分放手,引導學生練習,通過組詞,學生理解形近字在音形義上的不同,鞏固學生的漢字積累。我會讀中安排閱讀一首小詩<一個石頭小姑娘>,這首小詩充滿童真童趣,揭示了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靈。教學中要堅持以讀為主,在讀通讀熟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感悟交流,豐富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體驗。

〖過程建議

一、讀讀認認

1、出示四組字,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認讀生字及含有的詞語。

2、討論:這些字在構字上有什麼特點,體會字的含義,發現它們的規律。

3、利用偏旁和熟字卡片,進行組字遊戲:先組字,再組詞。

4、想一想,你還知道和這些字有相同偏旁的字嗎?說一說,會寫的試著寫一寫。

二、我會填

1、出示四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四組字有哪些不同?

2、小組內交流,從音形義上進行區分。

3、進行組詞,組內交流。互相檢查組詞是否正確。

三、我會讀

1、自讀小詩,讀通讀熟。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讀音問題。

2、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教師組織同學交流讀後的收穫。

3、這篇短文哪些地方給我的印象最深,為什麼?啟發學生感悟小作者美好的心靈,激發學生愛護環境,保護雕像。

4、組內背誦練習,小組間進行背誦比賽。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對本組課文主題好品質的延伸。教材以小故事的形式,為學生交際提供了情境。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引發學生的討論,組織學生為故事的人物提出合理的建議,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挖掘了學生的對問題的認識,讓學生在討論交際中懂得要做誠實、守信、盡責的人。

〖交際準備

1、反映教材提供情境的課件或掛圖。

2、佈置黑板,準備辨認分組用的標誌。

3、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

〖過程建議

1、播放反映短文內容的課件或出示掛圖,有條件的可以課前佈置學生準備表演。

2、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小華應該怎樣做呢?為什麼?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師巡視,捕捉學生的想法,有意識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4、組內辯論:按應該記下名字和不能記下名字兩種觀點,將學生他成兩組進行辯論。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辯論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避免出現無序和混亂的狀態。在組內辯論中評選出最佳辯手。

5、將各組推選出的最佳辯手他成兩線,進行辯論展示。師生髮表意見。

6、教師小結,引導同學為小華提出合理的建議。

7、根據提出的建議,鼓勵學生進行表演,故事的全過程,重點突出大家提出的建議對於解決小華提出問題的有效解決。

【展示臺】

這次展示臺要求學生展示在本組教材學習過程蒐集到的公民道德基本要求、表現優秀品質的故事、諺語、成語等。也可以展示為慶祝六一兒童節而辦的牆報、寫的詩歌等其他形式的作品和資料。教師在本組教材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和佈置學生的蒐集活動,關注學生的準備,必要時要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在組織展示過程中,要創造多種形式為學生的蒐集展示提供時間和空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成功體驗。

〖過程建議

1、根據本組展示臺提出的要求,瞭解學生的蒐集情況。

2、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可採以組內先交流,然後全班展示的方法,為大多數學生的展示提供機會。

3、引導學生全班展示。如:講故事、說諺語、說成語,朗誦詩歌、出示報紙等。教師給予適時的鼓勵,同時引導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把優秀的資料相互閱,好的內容抄寫在積累本上。

4、佈置學生課後舉辦專題的小展覽。如:慶六一主題展覽、道德之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