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董狐直筆的詩詞典故

董狐直筆的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典源出處《左傳·宣公二年》:“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董狐直筆的詩詞典故

釋義用法春秋時,晉國的趙穿在桃園殺死晉靈公。當時趙穿的族人趙盾 (宣子) 正在逃亡,還未出國境,聽到這個訊息就返回來了。因為趙盾是正卿,因此史官董狐記錄說:“趙盾殺國君。”孔子稱讚董狐是古代的優秀史官,因為他寫史無所避忌。後以此典稱頌敢於秉筆直書的史臣。

用典形式

【董狐筆】 唐·杜甫:“禍首燧人氏,厲階董狐筆。”宋·文天祥:“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董狐執筆】 宋·蘇轍:“董狐執筆何時易,馬援徵蠻未遽來。”

【董狐直筆】 宋·黃庭堅:“董狐常直筆,汲黯少居中。”

【狐董仗毫端】 明·瞿式耜:“逄 幹思柱後,狐董仗毫端。”

【筆挾董狐直】 清·唐孫華:“筆挾董狐直,書過袁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