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精選5篇)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精選5篇)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文.作者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讚美之情。

我上課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學時依照課堂教學規律,就抓住一個問題展開:“七月的天山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後面就可以接著問了:“美在哪些字裡行間啊?”指名的學生先說到了“雪山”,自然要體會其中的兩處比喻,從中體會了比喻的妙處,再用朗讀體現雪山的壯麗,由雪山的壯美再到雪水的歡快。接著學生找到了“花”、“塔鬆”、“魚兒”三處,都進行了深入理解,並結合句子開展聯想說話,用朗讀表現。學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體的理解,小到一個句子,一個短語,一個詞語,小到一個字“浮”“捧”的深入理解;還從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寫作情感,小到從“心愛”感受作者對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現出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無形當中,對學生進行了寫法的滲透。最後在讚美天山中結束了一節課的學習。學生明白了這天山美麗、幽靜卻又生機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給了這些花草樹木、魚兒澆灌,才會有那些生機勃勃的樹和那些歡快的魚兒。

完成略讀課文,不僅學生理解深入,而且體會深刻。但也有兩點做得不夠讓我滿意。一是學生在抓住重點語句表達的時候,語言組織得不夠流暢,用詞不夠優美。二是學生在朗讀技巧的掌握上還存在差距。這是我在以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努力去培養學生的兩個方面。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篇2

前天的語文課上,我教學了《七月的天山》這篇略讀課文。我先讓學生通過自由讀的方式整體感知了課文,接著,我又讓他們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看看那部分寫了什麼景物,有什麼特點。學生經過十幾分鐘的思考、討論,看來都有了結果。於是,我就組織全班交流。可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回答問題的準確度也差。課下,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哪出了差錯導致課上的這麼不順利?我思考可能是因為我首先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備教材備得很細緻,備學生卻不夠。《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的課文,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整篇文章的字裡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讚美之情。而學生年齡小,接觸到的自然景觀不多,很難把文字元號轉變成美麗的風景畫面,讀書也就不能深入,缺少個人體會和感悟。

如果,我選擇調動學生想象的教學方法,效果應該好一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讓學生經歷一個自讀自悟的過程,由一個畫面與文字不斷轉化,就是學生一個感情體驗由淺入深的過程。教學時,讓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自主選擇感受最深的段落,抓住關鍵詞句默讀課文,勾畫圈點,然後通過放聲朗讀,讀出對天山的獨特感受。同時,將讀書與說話自然融合,說一說對讀的部分的感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相信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就課文內容中優美的語言描寫,發表自己的理解,繪出最美的想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彰顯。

因此,備學生和備教材是同等重要的。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篇3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讚美之情。

教學中的比較滿意的地方:

1。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用優美的語言表情達意的”進行自主研讀和交流。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詞彙的豐富,風景的優美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2。講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欣賞句子“在輕輕盪漾著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要求學生合理運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對身邊熟悉的景物進行仿寫練筆。

不足的地方: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程式上似乎順理成章,從整體到部分,從讀到寫;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閱讀,有品讀賞析,有課後練筆,做到了讀寫結合。但總覺得自己在課堂上沒有跳出教材這個圈子,對文字的分析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大多數學生的寫作練筆也只是比葫蘆畫瓢,沒有拓展,沒有創新,總之,覺得語文課上讀寫結合的效果不怎麼明顯。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篇4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質兼美的遊記散文。一提起天山,我的腦海裡就浮現出在那片古老的雪峰上,盛開著千年不遇的天山雪蓮。 “天山”二字,已經足以讓人浮想聯翩。越是人跡罕至的地方,越是不適合人生存的地方,自然之花就綻放得越為濃烈。

文中令人拍案叫絕的字詞比比皆是,可謂字字珠璣,讀來讓人回味無窮。對於這樣的一篇美文,如何按照自讀課文的要求只在一課時的時間內既解決大量的生字詞,又讓孩子們賞讀品位文字,對於孩子們來說,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能完成,還是要試試看。

首先,我以散文詩般的語言將孩子們帶入既定的教學情境: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既有高聳入雲的山峰,也有波瀾壯闊的大海,既有一馬平川的草原,也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上節課我們跟隨葉聖陶老人到金華的雙龍洞走了一遭,這節課,我們將來到西部,新疆的天山。

接下來,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對照拼音,將生字讀準,將句子讀通,較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讀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這篇課文的生字詞頗多,如:矯健、斷壁懸崖、飲馬、絢爛、白皚皚,自由讀,提讀,教師帶讀,分組讀。總算將生字詞障礙掃清了。

這篇課文的插圖很小,而且不能充分地展現天山的美,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領會,我進行了範讀,要求學生心到、眼到、手到,邊聽邊思考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把它們劃下來。

四年級的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是不太強,讀完後我問學生作者在文章描寫了哪些景物,舉手的人竟然寥寥可數,無奈,我還是帶領學生逐段找了一下。可能是我沒有充分將學生帶領到課文的意境中,大部分學生無精打采,個別學生孩子做小動作。現場氣氛實在糟糕,令我十分沮喪。或許,還因為是下午的原因,孩子們都累了。

想像教參上的教學預計那樣帶領孩子們賞析諸如“拋起水花”“銀白的水鏈”之類的佳詞妙句是不可能的了,教室裡一時間成了我的獨言堂。我自己也感到十分棘手,十分困惑,是不是好詞好句一定要賞析一番才能內化到學生的腦子中去呢?我們的散文教學中有好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難道一定要把它表達出來嗎?這樣生硬地解剖,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硬著頭皮終於把課文從頭到尾過了一遍,讓孩子們再讀,邊讀邊劃下自己喜愛的語句。好了,讀完了,全班進行交流,這時班級裡的氣氛突然活了起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言,唯恐老師忽視了自己。趁熱打鐵,我問孩子們天山的什麼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有的說野花,它五彩斑斕,滿山遍野;有的說塔鬆,密密麻麻的枝葉之間只能漏下斑斑點點的日光;有的說小溪,它清澈見底,藏有活潑可愛的小魚……

我再濃縮了一下,要求大家用一個字來形容七月的天山,孩子們異口同聲:“美!”我說:“是啊,這單元裡我們跟隨作者們來到了風景舊曾諳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白銀一般的————洞庭湖,有著奇異的石鐘乳和石筍—————雙龍洞,我們發現,我們的祖國可真是 ————美!”

此時,下課的鈴聲響了。為了進一步學習文章中的佳詞妙句,我要求學生們在課後摘抄《七月的天山》的好詞好句,做一篇讀書筆記。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篇5

《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它文字優美,脈絡清晰,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作者緊扣七月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了美麗的寂靜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遣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天山美景的熱愛與讚美。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我認為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這節課中得到了體現。

具體表現如下:

1、注重講讀訓練,達到從感悟到積累

本節課的設計緊扣新課程的觀念,注重創設寬鬆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予以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達到對語言的感知,感悟和積累。

2、強化語言積累,凸出課堂語文味

本文篇幅短,卻把天山的美麗、神奇形象地再現出來,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欣賞這美麗的天山。背誦是積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下來,並熟讀成誦,從中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好處,全面積累語言。在理解課文時,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學以致用,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3、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並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進而構建新的知識。

4、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習體驗

這節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溝通,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識情感、經驗,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通過激發興趣,誘發體驗;師生互動,感悟體驗;多元評價,昇華體驗,使語文教學中人文內涵具有教育意義,使語言表達富有真情實感。

改進措施:

1、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餘時間讓學生多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2、這節課中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尚欠到位,小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今後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3、教學時對過程的評價較少,特別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評價的方式單一,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學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的話,可更好地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