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霧霾的日記範文

關於霧霾的日記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現在,我們班裡的一些同學得了重感冒,做什麼事都無精打采,一副病怏怏的樣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護已經千瘡百孔的地球啊,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讓藍天白雲永遠陪伴著我們!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關於關於霧霾的日記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於霧霾的日記範文

關於霧霾的日記篇一

呼呼——外面吹來一陣冷風,襲面而來,雙眼看到的已不是曾經的世界,遙望遠方,只有白茫茫一片。2013年,我認識了它——霧霾。

某一天,學校裡傳來了霧霾來襲的通知,看著窗戶外,是黃白色的霧霾。“這……就是霧霾?”我在電視上看到過幾次,他們不是在北京嗎?怎麼擴散到浙江來了?怎麼遊蕩到我“家”來了?今天因嚴重的霧霾而放假,那以後呢?它們還會來嗎?我上網查了查,霧霾原來就是霧與霾的結合體。這追魁禍首並不是霧,他只是幫凶,最恐怖的居然是人類一手創造出來的霾!霾是由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家庭油煙等有毒氣體組成的,它的力量是足以威脅人的生命的。看過關於霧霾的資料以後,我不禁哀嘆道:“這都是人類自作自受啊!”

於是,我也在這一天留下一幅畫——《霧霾天真帶勁》。畫中有一個黑影,若隱若現,若有若無,霧霾是黃色的,遮掩住了他睜得又大又圓的眼,只見得他帶有嘲諷意義而上彎致45°角的嘴脣和對話方塊裡的話。對話方塊也淡淡的,裡面的文字也被黃氣遮住。我把最後的感嘆號畫得大大的,希望人們看到以後有一絲絲愧疚。

或許,我能做的,就這些了……

那曾經令我向往的,陷阱般的,無比奇妙的意境消失了。它曾一度被視為人間仙境,但是,漸漸地,人們對它充滿了憎惡,它也不想這樣,它甚至不屬於這個世界,是人類創造了它。如今,它厭倦了,厭倦了這個世界,它要報復人類,它的存在受到了威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類自己本生的過錯啊!

瞧,它在哭泣,它的淚化作了有毒氣體,它要以相等的代價“回報”人類了……

關於霧霾的日記篇二

一夜之間,霧霾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霧霾汙染是壞事兒,這是眾所周知的,沒有任何人喜歡霧霾,從這個意義上柴靜女士的努力是值得稱道的。柴靜是一個成功的媒體人,她抓住了一個敏感的公共話題,用極度煽情的'手法,藉助網際網路傳播,創造了一個上億人點選的網路奇觀。但問題怎麼解決,必須考慮兩個問題,這兩個核心問題不討論,治霾就是空洞的口號和廉價的煽情。

第一是科學。霧霾的成因和機理,找出真正的因果關係,制定真正有效、可行的方案,而不是整出個安慰劑方案。治霾靠義和團式的激情還是靠冷漠的科學?有時候公眾需要的只是一個標準答案,而不是真相;需要的是一個罪魁禍首,是兩桶油、發電廠、腐敗官員來作發洩仇恨的替罪羊。真相是什麼?其實真相很無力,以至於科學家根本不敢告訴公眾真相,那就是現在還不知道,霧霾的形成機理在科學上還沒有定論。我在美國時請教過該領域最權威的地球物理和環境科學專家,回答是:霧霾氣候的形成,可能與現代化生活方式有關,可能與北京的地理位置有關,還可能與蒙古草原一帶的生態變化有關。按照柴靜的說法,農民不許燒秸稈、市民5公里內不開車、油品升級、大家都低碳生活,可萬一霧霾還在呢?生活水平下降了,幾十萬人失業了,讓普羅大眾為意見領袖的偏見和情緒埋單?

第二是權利。治理霧霾涉及白領和農民工、大企業和小企業、行人和車主等不同群體之間的權利衝突。城市白領有享受乾淨環境的權利,農民工還有就業生存的權利呢,問題是治理汙染的成本誰來埋單,如何配置利益,如何補償損失,如何善後解決。一方面,環保不能限制公民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低碳生活不能強制,如果給開車者、取暖者以道德壓力,這就跟動物保護主義者不允許他人吃狗肉一樣荒謬。另一方面,環保不能犧牲落後地區民眾的工作機會和現代化的權利。工業化的程序必然伴隨著汙染,從某種意義上說排汙權就是落後地區民眾的發展權,完全杜絕汙染,其實也就是扼殺了後發國家發展的機會。但仔細分析拆解,柴靜的支持者主要是城市白領和中產階級,也就是解決了生存壓力想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群人,牢騷滿腹並有話語權的一群人,柴靜的紀錄片搔到了這群人的癢點。但為了滿足這一小部分能發聲的人群的環保訴求,而不惜一切代價,犧牲農民、工人、農民工等沉默的大多數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這未免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與柴靜紀錄片《穹頂之下》同時,電視熱播《平凡的世界》,一部激勵一代人的偉大作品。路遙先生記錄了中國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波瀾壯闊的大歷史,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因貧窮帶來的自卑和羞恥,他們的夢想和掙扎。那時候天很藍,水很清,沒有PM2.5,但人活得和畜生一樣。貧窮才是最大的罪惡。有時候想,如果孫少安、孫少平兄弟現在還活著,孫少安作為中國最早的鄉鎮企業家應該是個土豪了,孫少平估計是個煤老闆……不知道現在他們過得開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