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關於歷史的主題手抄報圖片大全

關於歷史的主題手抄報圖片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公元前2698-前2598年)時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你知道的歷史知識有多少呢?下面來看看小編整理的歷史手抄報吧。

關於歷史的主題手抄報圖片大全

關於歷史的主題手抄報圖片01

關於歷史的主題手抄報圖片02

關於歷史的主題手抄報圖片03

  古代皇帝趣聞

  親耕

歷史記載,每年的春耕季節,在一良辰吉日,皇帝要親自耕田,以此重農勸稼,祈盼豐年。《宛署雜記》中,詳細敘述了大明王朝的皇帝“聖駕躬耕籍田於地壇”的盛況。當時的順天府管轄下的宛平、大興兩縣要提前一個月籌備這項國之大典,先尋找數十名德高望重的老年農民,進行禮儀培訓!與此同時要準備耕牛及相關的農具,再選派200餘人,搭建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耕棚,“籍田”的土要用籮精心篩過以後,覆蓋上沃土。到了正式慶典的那一天,教坊司的“優人”裝扮成風、雷、雨、土地諸位神仙,兒童扮成農夫農婦,歡快地唱起慶祝天下太平的頌歌,民眾手執農具排列兩側,等候聖駕光臨。皇帝耕田時,左手執黃龍絨鞭,右手執金龍犁,前面有兩名“導駕官”牽牛,兩個老農協助扶犁,護駕左右的老農,名曰“幫耜臣”,就這樣走三個來回,聖駕躬耕就算完事大吉了。然後,皇帝登上“望耕臺”落座後,觀看大臣們耕作,最後由順天府官員播撒種子,老農隨後牽牛覆土,一年一度的聖駕躬耕就全部完成了。扮成農夫農婦的小孩子們奉上稻、麥、豆等,祈盼皇恩普照,五穀豐登。此時皇帝還要接受群臣賀拜,並設宴款待三品以上的隨從官員,賞賜在場的民眾每人兩個饅頭和二斤肉。皇帝起駕回宮,眾人拿著農具簇擁其後,走到午門為止,最後還要獎賞老年農民每人兩匹布,其他人等是一匹布。至此,春耕慶典全部結束。用當代的話來說,皇帝作秀,讓京城老百姓買單。一年之計在於春,“真龍天子”嘗試耕作,畢竟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好事。

  宣諭

宣諭,是古代頒佈皇帝的詔令以示天下。早在明代,朝廷上下為了彰顯對農業活動的重視,一年當中除臘月和正月外,每個月的第一天上午,順天府尹,也就是京都的行政長官“請旨傳宣諭一道”,率領轄屬的宛平、大興兩縣知縣走出皇宮,來到承天門(天安門)金水橋前,向召集在此等候的兩縣代表人士“面諭”,告誡四海九州須勤務農時,精心耕作為要。這應該是皇帝每月頒發的興農檔案。農業勞作,老百姓自然清楚該怎樣排程,而這年復一年,月月如此乏味的文告,既不能給民眾帶來實惠,又不具有約束力,還要興師動眾,以謝皇恩,這項活動反而成了老百姓的精神負擔,難怪有的人稱病缺席,有的人甚至“僱市井無賴充之,以應命”,這類人等站在承天門前聆聽宣諭,真是莫大的諷刺。此情此景,皇宮中的帝王是不會知道的。《宛署雜記》作者沈榜在萬曆年間曾任過三年宛平縣知縣,他對此很無奈地寫道,皇帝“深知稼穡艱難”,“每月必宣諭京兆”以達天下,還諄諄告誡百姓“民生在勤,勤之不匱”,此等生存大事卻不被老百姓所理解,進而感嘆到“諭之不從,民之愚也”。當時黎民百姓真心所想的是什麼,已無從考查,普通人家生活的如何,書中沒有正面的表述。但是,順天府轄區內的人文地理、經濟狀況以及皇親貴族的各類慶典、祭祀活動的消費,都有詳細的記載。現舉例說明,萬曆十二年宛平縣的農民耕地有2935頃90畝,8年後減少為2865頃54畝,這70頃36畝農田是被皇室成員開闢墳場佔用了。還有,當時宛平縣境內有皇親國戚的大小墳場多達141處,每年祭墳的供品及相關費用,需用白銀985兩,按規定“兩縣行銀辦”,也就是說,這要讓兩縣的老百姓承擔。以當時的物價,一兩白銀可買143斤白麵,這麼多的銀兩,完全可以夠400人一年的口糧。這組數字和百姓“奈之何畏於宣諭”,發生在歷史的同一時期,二者之間不一定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今天,我們在學習歷史,認識歷史的時候,也許會有所感悟,進而做出各自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