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誠信的事例素材(精選24篇)

關於誠信的事例素材(精選2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古人云,人無信則無立。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是關於誠信的事例素材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誠信的事例素材(精選24篇)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

不知為不知

孔子一輩子勤於學習,知識淵博,後人尊稱他為聖人。其實他本人還是很誠實,很謙虛的。他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有一次,孔子到齊國去,路上看見兩個小孩在辯論。一個說:“早上的太陽涼颼颼的,一點也不熱;可中午的太陽卻像開水一樣燙人,這不就說明早上太陽距亢我們遠,中午太陽靠我們近嗎?”另一個爭辯道:“不對!早上太陽又大又賀,就像車頂上的篷蓋那麼大;可到了中午,太陽就變小了,頂多也不過菜盤那麼大,近的東西大,遠的東丁小,這是普通常識。”兩個孩子爭得不可開交時,抬頭看見兩個大人站在現前,就問那位年長者“你是誰?”年長者回答:“我叫孔丘,是魯國人。”一個孩子高興地說:“噢,原來是孔夫子呀,聽說你很有學問。就請你評一評,看誰說得對。”孔子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以後我向理角學問的人請教一下,再來回答你們吧。”孩子們哈哈大笑起來:“人家都說孔夫子是個聖人,原來也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呀!”孔子望著笑著離去的孩子,對身邊的學生子路說:“在學習上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只有抱著這種誠實態度,才能學到真正知識。”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2

曾子殺豬教子

曾子的妻子要去市集,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妻便哄兒子說:“你就留在家裡玩,等我回來後,我就殺豬給你吃。”當妻子從集市回來,看見曾子準備殺豬。妻子連忙阻止說:“我只是跟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不能跟小孩子開玩笑。孩子年紀幼小,不懂知識,會模仿父母的行為,聽從父母的教導。今天你欺騙他,就等於教他學你那樣騙人。母親欺騙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於是,曾子殺了那頭豬,並煮了豬肉給孩子吃。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3

劉廷式堅娶盲女

劉廷式本是農家子弟,與鄰女定有婚約。後離別數年,劉廷式入太學讀書,並考中進士。劉廷式回鄉時,準備與鄰女成親。這時才得知鄰公已死,其女雙目失明,家道中落。不過,劉廷式並不因此違背婚約,還選好日子準備完婚。鄰女打算退婚,她說:“我如今雙目失明,形同廢人,門不當戶不對,怎能嫁你為妻呢?”劉廷式回答說:“既然我早與鄰翁有約,豈可因翁死子疾而違背婚約?”結果,二人終成眷屬,家庭和睦,並生數子。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4

宋就以誠感人

宋就曾在樑、楚交界處當縣令,樑、楚邊亭四周都種瓜。由於樑亭人勤勞,所以瓜長得很好;而楚亭人懶惰,所以瓜長得不好。

於是,楚亭人心生嫉妒和惱恨,在深夜踐踏和扯斷樑亭的瓜藤。樑亭人發現後,去請示縣令宋就,認為要報復,去踐踏楚亭瓜藤。宋就即搖搖頭說:“怎麼可以這樣做呢?與人結怨,是招禍的門徑。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對人家不好,這多麼狹隘呢!你們如果聽我的話,那應以誠感人,每夜派人暗中為楚亭澆瓜地,不要讓他們知道。”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5

季札贈劍

吳國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國途中,順道訪問了徐國國君。徐君非常喜歡季札的寶劍,但知它是吳國國寶,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歡這寶劍,想立即將它送給徐君,但礙於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國家,所以需要帶著這寶劍以代表吳國出使。於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許下諾言:“當我結束這次行程後,我會再到徐國,屆時定將這寶劍送給您。”

後來,當季札返回徐國時,徐君已死。季札來到徐君墓前,便將寶劍掛在徐君墓旁的樹上。隨從連忙問道:“人都死了,還贈他寶劍幹什麼?”季札說:“我早在心中答應將這寶劍送給徐君,如今徐君雖已離世,但不可因此改變我的承諾,我仍要履行諾言。”

楚亭人每天早晨到瓜地一看,知道樑亭人已把瓜地澆過了,瓜長得愈來愈好。楚國縣令和楚王知道這件事後,深深受到宋就以德報怨的行為所感動,自覺慚愧,就以重禮對樑王表示感謝,並請求兩國交好。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6

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季布一諾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輕的時候很喜歡結交朋友,很講義氣和信用,凡事答應過人,就一定會竭盡全力去做到。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質使他在同輩的朋友中贏得了聲譽。後來他的名聲更加遠揚,連北方的許多遊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7

為政應取信於民(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秦孝公有些擔心,猶豫不決。商鞅終於說服了秦孝公實行變法,釋出了新的政令。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門的,給予10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去移動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佈告國人,能移動者給予50金。有個大膽的終於移動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50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事實,終於使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推行了新法。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8

誠信的本質是不違心(季札掛劍墓樹)

季札子是春秋時吳國貴族,吳王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間,他奉命出使徐、魯、齊、鄭、衛、晉等國。他首先經過徐國時,徐君十分欣賞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寶劍,卻說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過,他還要出使其他的國家,寶劍暫時不能送給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國後,再送給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國,再途經徐國回國時,徐君已經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遺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寶劍送給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

季札子對於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知道的許諾贈劍的事,也毫不馬虎,不做違背己心的事,可見他守信的思想境界更純更高!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9

失去誠信甚至可以導致亡國(幽王失信亡國)

周幽王是西周最後一個國王。有一年,褒國為了討好周幽王,把美女褒姒送給幽王,周幽王十分喜歡褒姒。不久,褒姒生了一個兒子,取名伯服。周幽王便廢了申後和太子宜,立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褒姒雖然深得周幽王的寵愛,又貴為皇后,但卻從來沒見她笑過。周幽王千方百計引她笑,但都徒勞。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竟想出個舉烽火的辦法來。烽火是當時為了保障國家安全在邊界設的,相當於現在的報警裝置。如果敵人在夜裡入侵,則在烽火臺點燃柴禾;如果敵人在白天來犯,則點燃幹狼糞放煙,而且是一處接一處,一直點燃到遠方。諸侯看見煙火,就會立即趕來救援。這天,周幽王帶著褒姒到驪山去玩,下令點起烽火。各路諸侯看到煙火,立即率兵匆忙趕來。褒姒看見千軍萬馬從四面八方趕來,樂得開口笑了。褒姒笑了,諸侯們白白跑了一趟,怏怏而返。幽王為了欣賞褒姒笑的.媚態,屢次點起烽火,諸侯屢次上當,就不再來了。這時,敵人真的入侵了,這是申後的父親申侯恨幽王廢皇后和太子,便發動繒國和西夷犬戎起兵攻打幽王,幽王勢孤力單,無兵救援,被殺於驪山下,西周從此滅亡了。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0

守信是一種承諾(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欣然應允。無奈,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成畫作。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畫案,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地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肅立將畫燒燬。事後,李苦禪還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1

失信的後果會很嚴重(“狼來了,狼來了”的教訓)

有個民間小故事,說的是有個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於一種好奇心理,有一天突然大喊:“狼來了,狼來了!”山下的大人聞聲趕來,才知道是個玩笑。後來他又如此再三,人們就有點生氣了。有一天果真狼來了,孩子又拼命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這一次誰也沒有來,孩子被狼吃掉了。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2

誠信是企業成功的保障(“全麥麵包”暢銷的祕訣)

美國“棕色漿果烤爐”公司是生產“全麥麵包”的公司,近年來,“全麥麵包”在美國市場上暢銷不衰,究其原因,是以信譽贏得顧客。一是價格合理,既不貴賣,也不賤賣。為了防止經銷商隨意改動價格,該公司在包裝紙上標明成本和利潤,這樣經銷商就不能隨便改動價格。二是保證質量,公司明確承諾:超過三天的麵包絕不出售,過期的麵包由公司收回。剛開始實行這個諾言的時候,的確遇到不少困難,一方面處理過期麵包會增加費用,減少利潤,另一方面,經銷商大都怕麻煩,他們不願意天天檢查,換來換去。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公司專門派人把新制的麵包用車子送到經銷店,如果有脫銷,一個電話就立刻送貨上門。

“棕色漿果烤爐”公司說到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諾言,以信譽贏得了顧客,贏得了效益,贏得了市場。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3

誠信贏得美名(只載一名乘客的大客機)

一架由東京直飛倫敦的波音747客機有353個座位,20名機組人員,然而在一次航行中,該機僅載一名女乘客。為什麼這架飛機的主人——英國航空公司會這麼不惜血本呢?原來,這架飛機由於技術故障,延遲了20個小時起飛。當時,幾乎所有的乘客都改變了計劃,轉乘其他客機,只有山本莉子留了下來。英國航空公司按照民航的慣例,寧可損失鉅額成本費用,為這一名乘客照常飛行,贏得了信譽。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4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就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然而但就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就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就是個信用問題,也就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樣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此時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到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5

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6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援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裡,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7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8

蔡璘堅還亡友財

吳縣有一個叫蔡璘lin的人。他重視諾言和責任,重視朋友之間的情誼。有一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沒有立下任何字據。過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璘把他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千兩白銀還給他。他朋友的兒子很吃驚的樣子,不肯接受,說道:“哎呀!沒有這樣的事情,哪裡有寄放千兩白銀卻不立字據的人?而且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呀。” 蔡璘笑著說:“字據是在心裡,不是在紙上。你的父親把我當知己,所以不告訴你。”最終蔡璘用車子把千兩白銀運著送還給他。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19

曾子殺彘

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兒子跟在後面哭哭啼啼。孩子的媽媽說:“你回去吧,等我回來給你殺豬吃。”

曾參的妻子剛從集市回來,曾參便馬上要捉豬準備殺掉它,他的妻子制止他,說:“我只不過是和孩子說著玩的。”

曾參說:“和小孩怎麼可以這樣隨便開玩笑呢,小孩子不懂事,他們跟著父母學,聆聽父母的教誨。現在你欺騙他,就是教孩子學著騙人呀!做母親的騙兒子,兒子也就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啊!” 說完,曾參就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20

退避三舍

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避君三舍。”為什麼晉楚兩軍相遇,晉軍不戰而退避三舍呢?這其中有個故事:春秋時候,晉國國君獻公巨集愛妃子驪姬。驪姬藉機讓晉獻公封自己為夫人,還要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但獻公原來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為太子了,驪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殺重耳。重耳在楚國國君幫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問重耳說:“你將來若能回國當了國君,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你什麼貴重東西、奴隸、美好都有了,我能給你什麼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晉國君王,萬一日後同你在戰場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為回報吧。”後來重耳果然做了晉國國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戰場相遇了,重耳沒食言,確實退避三會以報楚王!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21

戰國時候魏國第一個國君叫魏文侯,由於他處處誠信待人,不論當官的,還就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國迅速強大起來。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好第二天下午必須去山林打獵練兵。

到了次日,下朝後舉行了宴會,魏文侯準備宴會一結束就去打獵練兵,可誰知宴會結束後,天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雨不見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對眾大臣說:“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趕快準備車馬,我要到效外去打獵練兵,那裡已經有人在等到我了!”眾臣一見國君要冒雨出門,都有上前去勸阻。這個說:“天下這麼大的雨,怎能出門呢?”那個說:“去了也無法打獵練兵。”此時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就是不成了,但就是也得告訴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眾臣中有一個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立刻去。”魏文侯把手一擺,說:“慢,要告訴也得我自我去。”那個人眨著眼睛彷彿沒有聽懂似的,魏文侯說:“昨日就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說完大步跨出門外,頂著大雨到管林人的住處去了。眾大臣在背後都說魏文侯太傻,隨便叫一個隨從去就能夠了,何必自我親自去呢?

我覺得魏文侯一點也不傻,正因為他處處誠信待人,他才博得了臣民的信賴,國家才得以強盛,一個古代君王做事都如此誠實守信,而在我們當今社會卻有一些人做事不負職責,違背職業道德。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22

孟母教子

孟子的母親教子有方,在孟子非常小的時候就注意糾正孟子的壞習慣,這使他從小就養成了誠實守信、勤儉好學的好習慣。之後孟子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哲學家,由於他品德和學問都非常好,被人們稱為“亞聖”。他的塑像在孔廟裡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孔子。

古代有人做過這樣的比喻:人的壞品德一旦養成,就會像決堤的大河,一發不可收拾。而道義之心彷彿是一盞燈光培育成像日月那樣的光芒。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23

“尾生抱柱”的由來

“尾生抱柱”又稱“柱下期信”,是一則古人重諾言、講誠信的故事。典出《莊子·盜趾》:“尾生與女子期於樑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意思是講,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與一女子相愛,情深意切。一日,兩人相約在某橋下相會。之後,恰遇泛潮,江水上漲,那女子還沒到來。尾生卻始終堅守諾言,死守在橋下,抱著橋柱不放,最後被江水淹沒而死。後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為守信的代詞。

誠信的事例素材 篇24

孟信不賣病牛

古代,有個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罷免了官職以後,家裡非常窮,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了。一天,家裡人趁孟信外出把家裡僅有的一頭病牛賣了,來換糧食。孟信回家後發現病牛被賣了,就把家裡人打了一頓,還去把病牛要了回來,他對買主說這是病牛,沒什麼用處了,這樣的病牛不能賣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