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談高考作文錦集十篇

精選談高考作文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高考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談高考作文錦集十篇

談高考作文 篇1

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妝點!

現今,承認我國教育出現了問題的人已不在少數,但其中很多人又拒絕談及這個問題。他們所說再沒有找到可以與之替代的之前,就不該對此發表議論。這個想法實在可悲,大概,在其他方面他有正確吧。但這樣說的人忘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如今尚有幾百萬的莘莘學子正飽嘗其中的艱辛,我們還能不急嗎?既然有心,自然談著無妨,不過無需“逢人便戲”。可某些人說這是“大談特談”,假使真是這樣——在許多人還沒有明白“該談”的時候,我看就應該“大談特談”。

橫亙在學子心中的一條天塹就是——高考。這是一條傷亡通道,鮮有人能囫圇的通過。對於大多數學子來說,高考已不在是簡單的一次學業水平測試,它集聚著十二年的寒窗心血,匯聚著家裡門外親戚朋友的殷切希望,凝聚著兩代或者幾代人的想望;它更是一種象徵,涵蓋著人生價值學、社會心理學等複雜的東西。如果萬無一失,自然皆大歡喜;可是萬一了,對於考生乃至他身後的所有人來說,那是昏天黑地,是絕地無生!可笑的是,我們竟把如此重要的抉擇完全寄託在那一張雪白的紙片上,聽任它的擺佈;摸摸那些紙片,溼淋淋的,也許上面還留有未乾的血淚吧?!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學得比較紮實那失誤自然比較少了,還用怕高考嗎?既然怕高考,那就是說明你的功夫沒有到家嘛!——我將詛咒這種想法,懷著最大的惡意也懷著最大的恨意詛咒它。至於原因,我將不會說一個字。

高考已經把學子們的人生打亂了;學子們毫無意識或者被動的圍著它打轉。

當下,成百萬的學子正翹首盼望著。盼望著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正如他們瞪著大眼睛守望黎明一般。高考可以說是他們世界中的一盞標燈,明滅在寂靜寒冷的孤獨夜裡,牽動著無數小心的靈魂。可是誰能保證這盞明燈不會破滅?請問,誰能給他們保證?

我想我們應該把這中間的艱難和矛盾明明白白地告知他們,而不是意圖遮掩過去。

在這個花一樣的季節裡,擁有這樣的“自由”已是一種錯誤,不過只能錯上加錯了。索性讓學子們的活動空間更廣一些,告訴他們,大展身手的地方並不是唯一的!其實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魯迅語)

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妝點!

升學進入高等學府學習,以求取一份好的工作,或許這就是你的夢想,然而,報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相應的則是你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你應該換種態度學習了。祖國現在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多的特色的人物,也需要更多的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極付出者;這或許就是你的契機。

埋首隻讀教科書,一心向著大學衝刺,這樣的秀才只會是高考的淘汰品;這是不合理的代價。為了你的未來,為了國家的未來,堅決做人才不做秀才。

談高考作文 篇2

“偶系窮銀,木油米! ”這句讓不少人看後不知所云的話,出現在競賽作文裡。在近日舉行的“外研社杯”第25屆上海市中學生競賽頒獎典禮上,“Q言Q語”即網路語言的運用引起評委們的關注。網路語言該不該進入作文?對此,週刊專門採訪了多年參與高考作文閱卷的專家,請他為考生指點迷津。

七成學生認同網路語言的“風趣”

網路語言究竟是古老漢語的新時代烙印,還是將純潔的漢語引入歧途?究竟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還是顛覆傳統的文字遊戲?本次作文競賽的主辦方之一——《中文自修》雜誌社,針對全市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網路語言頗受中學生的歡迎和追捧,超過50%的同學認為網路語言風趣、流行、有活力。即便如此,只有不到10%的學生表示,自己會在作文中使用網路語言。大部分同學表示:不使用網路語言的原因不是因為自己不喜歡,而是因為老師和家長不允許。

網路語言的出現實際上是語言更新和豐富的過程,作為一種語言實踐,網路語言以新奇、簡單、幽默等特點在中學生中大行其道,更是證明了其生命力和活力。譬如將近70%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被網路語言的 “風趣”這一特點吸引,而這正是網路語言較之傳統規範漢語所獨有的特點。

記者採訪發現,很多家長和老師對網路語言進入作文,持反對態度。 “只要有時間,我都會看孩子的作文,檢查是否使用了網路語言。 ”本屆作文競賽的一位獲獎者的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每天晚上,孩子都會上半個小時的網,瞭解有什麼最新的流行詞語,以便於第二天和同學進行交流。同時,細心的她還發現,女兒會在自己的習作中使用網路語言。 “很多網路語言,都不知道想表達什麼意思?有些還是錯別字。 ”對此,陳女士給女兒定了一條規矩:可以和同學說網路語言,但是,寫作一定不可以使用網路語言,避免給為自己的考試和升學帶來“不安全因素”。

評委對網路語言持寬容態度

多年從事上海市高考作文閱卷工作的專家、華師大中文系周巨集教授是本次競賽的評委評委之一。他表示,在本次作文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的作文,絕對是高考作文的一類卷。他提醒各位同學和家長,請不要約束自己或者孩子的真實想法。高考作文的評判標準是非常開放,非常寬容的。沒有個性的文章,沒有思想的文章,沒有真情的文章是不可能在高考中獲得一類卷的,而我們的競賽作文恰恰是有個性、有思想、有真情的。

本屆作文競賽中,部分文章中出現了網路語言,引起評委們的關注。 “對待網路語言,我們持寬容的態度。 ”周巨集介紹道,“網路語言”需要更清楚的界定,在網路上所使用的語言並不等於“網路語言”。比如,“浮雲”一詞只是在網路上出現的比較多而已,而其實“浮雲”一詞早就有了,“浮”了幾萬年了;再說,網上“打醬油”這樣的詞彙,我覺得很好嘛,它不過是賦予了這個詞彙以新的涵義,而不是錯別字。

反對網路語言中的錯別字

曾經有中學老師表示,一些已被實體媒體使用的“網路語言”,如“神馬都是浮雲”,運用到作文中去,是可以接受的。對此,周巨集教授表示了不同的意見:“浮雲”是可以的,“神馬”是不可以的。因為“神馬”是漢語拼音輸入法打錯之後出現的錯別字。網路語言中的錯別字是不應該在我們主流語言的陣地中出現的。

周巨集說道,如果想表達“今天,我很激動”,可以把“激動”寫成“雞凍”嗎?它在網路中確實可以生存,但是要想到主流語言的陣地裡來走一走,對不起,不可以!我們反對的是這種網路語言中的錯別字。比如說“灰機”,這是錯別字+讀音錯誤;再比如說“杯具”,“杯具”是悲劇,這個“杯具”會成為將來中國的語言嗎?作為一名大學老師、語文老師,其態度很鮮明,堅決反對這種錯別字。

所以,無論是作文競賽還是高考作文,閱卷評委對網路語言是區別對待,寬容要與嚴格相結合。如果你在作文中出現“給力”,這就無所謂了,因為“給力”不是錯別字;而今年最不給力的就是“hold”,因為它已經“hold不住”了——太陳舊了,因此,請不要再“hold”了,更何況,這個詞它根本上是一個英文單詞。

談高考作文 篇3

昨天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由於是高考,學校顯得異常莊嚴和平和。曾經熙攘的小吃街也鮮有人往來。離開幾年之後再去熟悉的地方,很多變與不變得東西,都充滿回憶的味道。

我找到那家上學最愛去的小店,點了常吃的食物坐下了。迎面來是熟悉的熱蒸汽和老闆招呼的聲響。這不由讓我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

當我還是一名等待高考的學生的時候,我把高考看的很重,仿若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件事情。我習慣於挑燈夜戰,習慣於不顧周圍的一切。由於自己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農民,所以總是會告訴自己對於高考就是要不遺餘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像我這樣,在十幾歲的年紀,便給自己背上了堅硬的盔甲。我自己也是不善於傾訴的人,爸媽也從來沒有意識到,我也需要人關懷。他們只知道我很聽話,不用多操心什麼就能什麼都做好。後來,在長期壓力下,身體估計也承受不了,我晚睡對它的虐待,終於給與以反擊,於是我生病了。

但是,對於如今上了大學並能夠繼續再學習的我來說,我反而覺得,十幾歲的年紀就應該做十幾歲的夢,懂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過分把自己困於責任的牢籠中,的確得不償失。假若沒有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可能不會對於自己的高考時代有這樣的感慨吧。

對比於當初有些稚嫩的自己來說,如今的我懂得,高考的確重要,但面對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也需要用坦然的態度處理,以為在你逞能擰巴時,可能會為後續埋下遺憾。你只需要在你覺得神清氣爽的時候,全心全意,不用和別人比較什麼,真正總是要面對的是自己。

談高考作文 篇4

高考第一科語文可以說一直是社會的焦點,也是公眾和輿論議論的中心。一方面是一般公眾對高中數理化多數都忘得差不多,難以判斷題出得如何,也無處下嘴議論,那些專業的門檻雖然並不很高,也曾經學過,但還是很難跨過去。但大家都識字,都有文字的理解力,作文題人人都可以議論一番。另一方面當然作文和社會有聯絡,題目容易讓人有所聯想,也可以藉著作文題目澆自己的塊壘。所以關於作文題的各種議論最多。這當然是好事,讓眾人關注還是有好處的,因為語文水平提高被社會關心畢竟是積極的;但也會造成對出題方的壓力,往往會讓專業精神受到衝擊。

評判高考作文題的好壞,當然見仁見智。但有兩個標準還是有意義的,也需要社會有相對的共識:一是高考就是要考出學生適應不同大學學習的不同水平,還是具有選拔性的考試,因此還是要有區分度,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現場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水平高的學生能夠有發揮的餘地,可以一展其才華,水平低些的也能寫出自己的水平。這樣的題目既不能太難,太難了就都寫不好,大家一樣差;也不能太容易上手,大家平時在整個高中階段已經經過反覆練習,也經過了押題,很多範文都背得滾瓜爛熟,如果題目正中下懷,就容易大家都寫的一樣好,也難以看得出來高低。二是高考其實終究是看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否適應大學學習的需要,看理解力、表達能力和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不是看學生是否是有大作家、大社會評論家。有人說大作家來考不一定能考得高分,這也並不奇怪,因為大作家的想象力和表達力高則高矣,但卻未必能適應高考的需要。高考本來就不是為了發現文豪。豐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社會見解,當然極為重要,社會非常需要,但那其實有另外的空間來展現,現在社會的出路也很多樣,不會被埋沒,但這些也難以在很短時間的的高考語文考試中充分展現也是不爭的事實。其實高考作文最終還是要受到自己的功能和性質的要求的制約。

看今年高考九個作文題,其實很有趣。從總體上看,這些題目主題積極,社會意義都很正面,這些都會毋庸置疑的。相對看來,題目都相對較易入手,學生們都能有所發揮。而議論文為中心的態勢沒有改變,但近些年主流的高考題是以具體事件等為引子,引發議論的事件型作文。傳統的命題作文最近一些年已經不再普遍,而今年可以說是傳統式的命題作文和事件型的平分秋色。傳統式的命題作文的復甦還是值得注意的。我以為全國1卷《獎懲之後》和上海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體現出高考題的特點比較充分。全國1卷用漫畫來表現,學生髮揮空間大,可寫的多,區分度高,容易考出水平,是題目中難得的。這個漫畫好就好在指向性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看起來還是容易理解的,但真琢磨其意味,也並不容易。這就讓各種不同水準的學生都有發揮的空間,但水平如何,可以通過這個題目考出來。這題目也無從押題,只有靠考生平時的積累和整體的語文能力的積累。而考生領悟多少,能表達多少就真正能夠體現他的綜合的語文能力。上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看起來大家都能說一些,但真說得深入就要一定水平,但又不是太難,和當下學生們的生活經驗也息息相關。對他人的評價會影響他人的生活,我們也都是他人的他人,這裡其實有很廣闊的發揮的空間。

全國2卷《語文素養提升大家談》直接把現在語文教育的困擾交給學生思考,也會讓人押不著題,或者是高中老師訓練的盲點所在。但這個題似乎難度相對較高,這個問題社會公眾也有各種分歧的意見,專家們也正在不斷進行探討,要求中學生能夠給出很獨到的答案則相對不太可能。大家談也可能會流於泛泛而談,無論水平高低,都難以深入下去。全國3卷的小羽創業或浙江的虛擬現實都是熱門現實現象,其實比較容易切入寫,也會有所準備。前者是應和今天社會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後者是和今天最時髦的VR議題相連。這些題目考生都能順著路子發揮,不易跑題,也會寫出一些水準。

北京的兩個題目,第一個關於華陰老腔,涉及傳統文化議題,也是社會流行現象題。這類題,社會上人覺得很時尚,很切近社會,其實寫法也有一定的路子,並沒有超出社會流行見解的觀念。現在中學語文教學其實時尚性也並不弱,考生的一般知識面也並不太窄,這些題進入相對並不難。北京第二個題目《神奇的書籤》雖然題目比天津的相似題目要複雜些,但也並不難寫,基本思路其實和天津的《我的青春閱讀》相差不多。常有人以為中學語文教學還是死記硬背的一套,其實對中學語文教育隔膜,現在中學教學觀念和社會上一樣新,激勵學生創意,對現在社會上的流行議題,對媒體等都說的新觀念早就有反應,大都市學校如此,許多三四線好學校也如此。我有時倒覺得反而對語文基本功訓練有些欠缺,不扎.實。

江蘇的《話長話短》是傳統本分的議論文,雖然容易準備,但寫好也有點難度。其實這樣的傳統題目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為準備這樣題目不容易,臨場發揮還是要見到功力水平。這樣的題也屬於見仁見智的。至於天津的《我的青春閱讀》或山東的備好的行囊,發揮空間很確定,思路也很清楚地限定在題目中,都相對容易寫,老師也容易在平常訓練中準備好了,也不容易看出學生水平。高考作文出題其實很不容易,要經過學生的檢驗,也要社會的檢驗,在這些複雜的要求中尋求多方平衡其實是重要的。

談高考作文 篇5

創新作文教學是個相當大的課題,可以探索、鑽研的方面很多。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其關鍵是教者應在寫作中注意引導,著重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在各種條件下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來,尤其是在高考中能獲得高分。下面就如何進行思維創新訓練談一點粗淺的認識與做法。、

所謂創新就是要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有時是立意上的創新;有時是結構上的創新;有時是語言表達技巧上的創新;有時是語體、文體上的創新等等。我們作為指導者應該把常見的創新途徑教給學生,讓他們知道如何去創新。

一、立意上的創新。

古人說:“凡作文立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這三番來者,代表了認識的三個層面。第一番來者,是表面上的東西,比較膚淺,絕大多數人都能想到,因此屬大路貨,只能算一般的認識層面;第二番來者,是對事物較為深刻的認識,可能會找到一些常人不曾見到的角度,使之寫出賞心悅目的文章來,這是第二層面。而第三番來者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後的“柳暗花明”,是另闢蹊徑後找到的“別有洞天”,能寫出讓閱者拍案叫絕的文章,甚至是歎為觀止的文章,是認識的最高層面。而一般情況下語文老師會教育學生選第二個層面,這樣比較穩,又避開高風險和大路貨,得分一般在50分左右。而第三層面的則視為險徑,是走險棋。成功了能得高分,想偏了則功虧一簣。其實只要重視方法指導,加強訓練,則完全有可能出奇制勝,甚至可以得60分。

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

①螻蛄爬牆的啟示:

材料:一隻螻蛄在陡峭的牆壁上往上爬,爬到一大半時跌落下來,但它過了一會兒又沿著牆根往上爬了……

分析:許多同學看了材料之後立意放在讚頌蟲子的頑強、執著、敗而不氣餒上。這其實就是“第一番來者”,屬一般構思。但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可以找到另一個立意,螻蛄蟲不會思考,不會從失敗中尋找失敗的原因,只知鍥而不捨地苦幹、蠻幹,不會改變方向尋找新的途徑,這就是較為深刻的立意。如果在此基礎再深入地思考,就可以發現我們人類中亦有此種“螻蛄現象”,即表面的勤勤懇懇往往會得到肯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甚至有時還作為一種精神來宣傳,提倡為“愚公移山”。這樣就可以挖掘到“應有科學的指導,即既要達到目的,又‘多快好省’”。這就是創新的立意。

②材料:一幅漫畫,一隻啄木鳥在一根水泥杆上猛啄。

分析:一般的同學是認為這隻啄木鳥不看物件,對著水泥杆猛啄將一無所得,聯想到有些人盲目地做事,不看物件,終將一事無成。而深入分析後可以發現,啄木鳥為什麼會啄水泥杆子呢?原因可能是它習慣成自然,見到高大的杆子就當成是樹木,見到有小孔就以為是蟲洞,引出習慣一旦養成,積習難改。這是較高層面的認識;而更深一個層次可能會想到人類大肆砍伐樹木,使生態遭受破壞,啄木鳥已無樹可啄,只能錯把水泥杆當作是樹木,呼籲人們保護樹木,保護生態環境。

③材料:以“傘”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分析:“傘”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用具。有的人就會從魯班妹妹發明“傘”寫起,由固定的傘——亭子寫到移動的“傘”;由紙雨傘寫到尼龍布雨傘;由木柄傘寫到鋼骨傘;由普通的傘寫到摺疊傘……由此可以感嘆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讚美古代工匠、現在工人們的聰明才智。這是一般的立意,絕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如果去深究一下可以發現“傘”的品格,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他人,是“捨己為人”的精神寫照,就屬較高認識層面;而由“傘”想到父母的愛,象“傘”一樣處處護著自己,不讓日晒雨淋,是何等的慷慨、無私。而往反面去想一下,社會上就有一些人千方百計地在官場上找自己的“保護傘”有恃無恐,就是屬創新層面的立意。

二、結構上求新。

在文章的寫作中,結構屬表現形式,而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好的形式能讓人耳目為之一新,心情為之一振,同樣會使文章增色添彩。

①老舍先生的《茶館》在結構上就是大膽的創新。劇本創作原有的原則是“三一律”,而老舍卻打破了這一戒律,大膽地用三幕戲來反映三個不同的時代,且選擇茶館這一特定地點讓三教九流在這個舞臺亮相、表演,甚至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但同樣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取得成功。

②茅盾先生的《風景談》也可謂是散文中的創新。他選了六幅畫面來表現延安軍民的生活,可謂是“散得可以”。這跟一般的遊記散文,議論散文的形式有很大的差異。但同樣是一篇好散文。

③20xx年的高考,有一位考生大膽地用詩歌這一形式作文,儘管只有209字,不合作文的800字左右的要求,但卻拿到了滿分,這與20xx年江蘇南京一考生以古白話寫《赤兔馬之死》獲滿分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都是在形式上有創新而獲得成功的例子。

三、技巧上翻新

表現技巧的創新實際是借鑑、嫁接一些寫作上的技巧,使文章能看上去新穎一點。常見的技巧有:

①加題記和尾記。用名人名言或自己極具概括的話精闢地概括文章的精髓,列於文首的醒目位置,使人一眼就能看到你的觀點。尾記則是起畫龍點睛,或“點石成金”作用。如:99年高考,北京一考生的題記為:“人生在世,斗轉星移,眼前景物一一散盡。惟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徜徉留戀,亙古不衰。”文字簡潔而富靈性。又如20xx年高考,一篇題為《兒子的呼喚》的題記:“道德猶如月亮,在黑暗中彰顯其光亮。”富有哲理,生動形象。再如,《學會堅強》一文的開頭有這樣一段題記:“女孩,弱者彷彿是你的孿生姐妹,提起你,總令人提到她;女孩,眼淚似乎早已是你忠實的伴侶,當微風撥弄你的心緒時,她總會在你的臉頰跳舞。其實你要明白,女孩,你的名字不叫弱者。”這段文字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你是強者而不是弱者。

②運用小標題。如《寫作貴在創新》一文就列出“一,緊扣時代脈搏,從豐富多彩的現實中捕捉新意;二,充分展開聯想,從無限廣闊的天地中尋覓新意;三,善於逆向思維,從習以為常的素材中挖掘新意。”條理清晰,結構井然。

③用電影化手法。如“慢鏡頭”,“畫外音”,“蒙太奇”,“分鏡頭”等表現手法,來使人有新鮮感。有時也可以運用電視短劇的形式。

④可運用寓言、童話、夢境、故事新編等形式來創新。現在有不少此類的作品如《大話西遊》之類的書就很成功。

總之,如何進行創新作文指導、訓練是一個長期的永久性的話題。沒有現成的路可走,沒有模式可套。如停留在某一模式上又成了僵化的教條,成了“新八股”。我們的目的是給方法,給方向,給技巧,讓學生在平時的作文和考試作文中去不斷創新,寫出高水平的文章來。並以此來推動作文教學步上一個新臺階。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使作文教學出現一個嶄新局面。

談高考作文 篇6

每年的高考,網上最熱評的高考作文試題,無論出什麼樣的題目,事逼的網爺都會有一番逼精,好歹是出題大人沒與這類人一般見識,地照鍾,自然蝲蛄照叫不斷。很理解高考作文出題大人的難處,不信讓事逼們試試。高考作文命題,最大的難點是千方百計規避中學語文教師的猜題押寶給考生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其次是命題要積極向上,要給考生留有想象的空間,要貼近當下的社會熱點又不能直接露底。要我說這是一件苦差、難差、吃力不討好的鬼差。

題目是談閱卷,為何拐到考題的命題上了呢?無非是咱們先理解出題人的難處,而後讓閱卷老師理解考生的辛苦,這就叫換位思考。

要我說,高考作文,重點是考核學生分析題目的能力和對中文的語言駕馭能力。其次還有對不同文體結構的掌握程度的衡量。

對分析題目的能力問題的看法。咱是這樣理解的,同一個題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考生的作答能夠自圓其說,不妨閱卷老師思維開闊一些,甭管他意義積極與否,都應該給予放行。萬不可一棒子打死,弄不好你這棒子就會扼殺了一位創新性的人才。我記著,在咱那個年代,曾有一篇閱讀短文,自己命題的高考作文題。當時大部分的學生題解的意思都是“毀樹容易種樹難”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解讀為“種樹難毀樹更難”也就是題解成了毀樹也不易的意思。當年好像這類怪異題解絕大部分都被閱卷先生一棍子打入冷宮了。對命題作文的解題,可以用“橫看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胸懷給予包容。

對中文的語言駕馭能力分析的建議。一般的考生,起碼都是經過一十二年的中文教育,對中文母語的駕馭能力,應該問題不大,所差的就是書面語言的應用問題了。說白了語言的駕馭能力是考核學生,記敘、說明、議論的有機穿插能力,是考核學生聯想類比能力。咱們想想,神經高度緊張的學子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就要完成破題、構思、腹稿、動筆。這一系列動作,其難度不是那些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二百五先生所能理解的。當然文辭優美是更好不過了。但對絕大部分而言,我認為只要語句通順,承轉啟合自然就應該放行,給個差不多的分值。在言語詞彙上,更希望閱卷先生開放開放再開放,多一點包含當下的網路語言。

至於對不同文體結構的應用,我覺得該從嚴掌握,感覺絕大部分考生,在這方面問題不大。標點語言也是一個問題,不過絕大部分不錯就可以。

二三十年前,我也是一位考生,所以很體會高考學生在考場的心情,更希望決定考生命運的閱卷老師能理解。順便轉引一篇,新銳人物蔣方舟開著空調、喝著茶,思想高度興奮的狗刨子鳧作文。對蔣方舟的.這篇《貓中憤貓 》的戲水作 品,我是嚴重不看好,本想解析一番,但又不想讓蔣的陰謀得逞,故而作罷。

談高考作文 篇7

有人說,歷年來高考作文的一個突出的變化,是對審題、扣題的淡化。確實,試題要求也說:“這個話題的範圍是很寬泛的,只要與學者的這道題引發的思想感受有關,都符合要求。”這個“寬泛”,大概就是對審題、扣題的淡化。過去每年要求考生要緊扣命題,現在這樣一“淡化”,確實能給考生的作文水平有充分發揮的機會,也能起到“不拘一格”選人材的作用。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淡化”可能會產生漏洞:許多考生在考前已作好充分準備,背熟了二三十篇範文,因為審題、扣題的淡化,學生就可以搬出準備好的範文,稍微來個改頭換面,就套上近乎了,投機取巧就可以得逞了。比如有位考生,寫了一篇題為《豆角月亮》,閱卷老師欣喜非常,打它個滿分(60分),到後來才有人發現,是“克隆”《故事會》上的《彎彎的月亮》的。又有一位考生,寫了一篇《缺口》,竟是套襲新概念大賽作文《缺口的蘋果》的。這種套襲現象不少,但發現的總是少數,很多都被投機取巧得逞。所以,我認為這樣淡化審題與扣題是否好,是很值得討論的。

當然,允許“淡化”是高考出題者的事,而我們考生切不要把“淡化”變作“無化”。像開飛機,總得要顧及航線與目的地,寫作文總還是有一個範圍。考生假如認為“淡化”審題扣題了,就信馬由韁,隨意下筆,就可能寫出偏題離題的作文,閱卷老師就可能判你的作文為“四等卷”。“淡化”,是有限度的,考生一定要重視,要思考清楚命題的限制,考慮好命題的限制與開放範圍的關係,不要自己不思索地來個“淡化”,像斷線的風箏亂飛起來。

另外,我想談一個該“淡化”的問題。從二十多年高考作文題目來看,出卷者好像儘量迴避社會的熱點問題,幾乎沒有一次出的作文題目是直奔政治熱點問題的。又,二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幾乎給考生提供了寬泛的寫作自由。而很多考生卻有這麼一個特點:喜歡去寫大題材,去聚集社會熱點、焦點。就因為有寬泛的寫作自由,因此一提筆,腦子很快就聯想到社會的熱點、焦點。比如談香港迴歸、北京申奧、加入WTO、反腐倡廉。這種寫法已成為有些學生的“思維模式”,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寫,才顯出覺悟高,思想好,作文才可得高分。其實,這樣寫是不那麼好的,是很難得高分的。因為學生還比較幼稚,政治思想水平還不高,談這些時政問題往往談得不全面,談得不深透,許多學生僅只寫些常用的套話,有些學生甚至寫出提法上的偏差與觀點上的錯誤(出現觀點、提法上的錯誤,就得判低分了!)。所以,我的想法,考生在作文中對政治熱點的問題要“淡化”,能迴避的還是迴避好,一是政治思想水平不高,很難說得頭頭是道,很不容易拿高分,又容易出差錯,出差錯就非常糟糕。

我想,還是寫寫自己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為好。千萬不要以為寫小人物、小事情是低格調。“一枝一葉總關情”,身邊的人與事,是平時生活中有深切體驗與感受的。寫起來輕車熟路,便於表達真情實意,也會更加生動感人。寫小人物、小事情,也只要平平常常地去寫就是,不要有意來個“小題大作”,或有意來個“小中見大”,不要什麼都來個政治化的大理念,有些考生為了“思想美”,就編造不合生活情理的故事,有意拔高人物。那麼反而給人失真失實的印象。過分追求“思想美”,一定會出現豪情壯語多,空話套話多,而真情實意少,給人的印象就是虛情假意、做作、不自然,這樣也就很難得高分了。這麼多年出卷者不涉及國內重大事件,大概也是為了避免一些學生猜題押寶。我想我們考生最好自己不去強化時政意識,在作文中淡化時政意識,還是有好處的。

談高考作文 篇8

文章摘要:靈活多變,文章出彩——高考作文文采訓練例談作文小猴、小鳥、小魚聽見了,趕緊過去一看,原來是嘟嘟掉下河了,小動物們一擁而上,終於把嘟嘟救上了岸;1500字作文它們歡快地嬉戲,追逐,正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啊。小貓有一對黑黑眼睛,就像黑寶石一樣美麗,小小的鼻子溼漉漉的,尖尖的耳朵總是豎著在聽周圍的聲音,小貓有一張可愛的嘴巴,兩邊長著三根鬍鬚,爸爸說那是用來量老鼠的洞的,黑白相間的毛髮特別的亮。

決定高考作文成績的因素儘管很多,但從評卷實踐來看,制約作文成績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語言表達”。因為,在審題、結構、內容等方面不出現“硬傷”的前提下,語言成為感動“特殊讀者”(評卷人)的主要因素。試想,赤日炎炎,揮汗如雨之時,評卷教師每天要評閱大量的試卷,難免身心疲倦。讀著語言無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憊感。評卷時“一個讀者,兩三分鐘”,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要打動評卷人,文采顯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學備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視文采訓練。而且,文采訓練也易見成效。那麼,如何進行文采訓練最有效呢?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善於聯想,比喻描寫。

語言無味,往往是由於缺乏聯想,不善於比喻、描寫。其實,直陳的效果,不能引人聯想和想象,審美效果一定很差。如說“生活中處處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寫,再輔之以排比,寫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遊蕩在寒冬中的幾點殘雪,美是漫步在藍天上的幾縷浮雲,美是跳躍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陽,美是迴盪在密林中的幾聲鳥鳴。

這幾個句子的鋪排,由於有了比喻、描寫、排比的運用,將美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既點明瞭美“處處都有”,又表現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詩詞

燦若星漢的古詩詞,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們在課內外積累了許多古詩詞(或名句),考試作文中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善於引用或化用古代詩詞,讓詩詞之花在作文中大放異彩!請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著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詩詞,闡釋了生命的內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種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這就有了自己的“創造”成分在裡面了。如:

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

這裡分別化用了古人詩詞,恰到好處,增強了句子的意蘊。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強文化含量。

在闡釋某一概念的內涵,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就能使語言更有意蘊。可以在平時的寫作中有意識地開掘和訓練,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如:

命運是項羽英雄末路自刎烏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嘯,命運是屈原留在汨羅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問,命運是貝多芬在雙耳失聰時指尖下所擊出的那一曲曲悲壯的交響,命運是奧斯特洛夫斯基雙目失明後寫下的那一頁頁輝煌的華章。

這段文字,巧妙地將名人的事例從不同角度排比運用,構成了含意豐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構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四、善用鋪墊、映襯。

在寫作中,如果僅把要表達的意思直接傳出,文句顯得單調、乏味。其實,如果只有紅花而無綠葉陪襯,花也將顯得單調。作文時,我們何不採用鋪墊、映襯手法?先確定好要表達的中心意思,然後展開聯想,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鋪墊,然後推出自己要表達的主旨句,就更有韻味和文采了。如,要表達“真誠是友誼的橋樑”這一中心,就可以用這種方式組句——

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綠蔭把夏天的門推開,碩果把秋天的門推開,飛雪把冬天的門推開,真誠把友誼的門推開。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誠”的重要,卻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個形象生動的句子從四個方面鋪墊,然後才“隆重”推出中心句。這種寫法,避免了一覽無餘式的慣常寫法,給人“柳暗花明”的感覺,拓展了語句的想象空間,使文意豐滿、流暢,留有審美餘味。

這種寫法還可以先確定好中心句,再從其他角度反向展開,進行強調。如,要表達“生命因追求而美麗”這個中心意思,可以這樣寫——

生命因追求而美麗。(中心句)生命中如果沒有追求,就像大地上沒有群峰,就像山川內沒有飛瀑,就像河流裡沒有了浪花。(反向強調)

五、巧用仿擬。

仿擬,即仿照、摹擬。指有意仿照、摹擬已有的語言形式,創造出新的語言形式,表達新的思想內容的一種藝術手法。我們在課內外讀了大量的名著名篇,考試時不要忘了借鑑、仿擬。請看下面一段文字:

“好”的學生,敢於購買各種資料,敢於要求更多的作業,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師為本,以加大作業量,來提高升學率,僅給學生們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這樣的空白中,又給人感到無奈,維持著這所謂的學生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周波《為了鼻樑上的眼睛》)

很明顯,這段文字,完全仿擬了課本中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中的一段,形神畢肖,收到了良好的審美效果。

六、運用層遞。

即層層深入,造成語義上的不斷深化,使之層次分明,有力度,有氣勢。例如:

寬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寬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滿,寬容的民族一定強盛不衰,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使文采煥然的方法很多,本文限於篇幅,掛一漏萬,大家可以自己借鑑和不斷總結,以求寫出更好的文章。

談高考作文 篇9

“意氣”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列有三個義項:

1.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2.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3.由於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請聯絡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以“談意氣”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談意氣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著它的意氣,昭示著一種貫穿生命的不屈與堅韌;

“不愛沙灘擢貝子,揚帆擊楫戲中流”,是浪頂峰尖的弄潮兒在向你昭示著他的意氣,昭示著一種蓬勃於血脈中的勇敢和無懼;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驕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著他的意氣,昭示著一種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堅定的信心。

意氣,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充滿意氣的人是堅韌不屈的,他們不畏風霜,不畏冷雨。還記得黑色羚羊魯爾·瑪道夫麼?有誰能想象一個曾經身患小兒麻痺症、連走路都很艱難的小女孩如今卻站在輝煌的奧運頒獎臺上享受著王者的榮光?然後她的確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與一次次的努力艱辛地鋪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這路上的障礙與荊棘,也許多到無法想象。可是,充滿著意氣的她,何曾有過絲毫的退怯?意氣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堅韌的生命是如此偉大。

充滿意氣的人是勇敢不懼的,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壯烈,奏出輝煌。人人都無法忘記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當日寇的鐵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時,到處都是悲傷,遍地都是苦難,然後就在一個叫蘊藻濱的不起眼的小村莊,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藥,全身澆滿煤油衝入了敵營。隨著一聲聲巨響傳來,戰士們的碧血染紅了養育他們的土地。那一場戰役沒有一人生還,然而他們走得如此轟烈,歷史不會把他們遺忘,因此這場戰役被世界稱為“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我們不會將他們遺忘,因此當我們追憶他們時仍會熱淚盈眶。這群充滿意氣的可敬的英雄,勇敢地唱響了生命的華章。

充滿意氣的人是自信樂觀的,人生幾多風雨,幾多陰霾,他人只見烏雲蔽日,他們卻總能撥開雲霧看見明媚的陽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競選八次失敗,兩次經商兩次失敗,其間還精神崩潰過一次。似乎在這幾十年中,他一直在失敗中度過。然而充滿意氣的人面對命運的玩笑始終不會放棄心中堅守的信念,於是最後一次,他成功了。一個分裂的國家在他的手中合二為一,美國的經濟再次起飛。堅定信念,厚積薄發,方能九天攬月,深海尋珠。林肯的意氣給了他一顆堅定樂觀的心,於是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千古傳誦。

意氣,成就生命的堅韌與不屈;

意氣,譜寫生命的華麗與壯美;

意氣,鑄就心靈的自信與樂觀。

將意氣之歌,在生命中唱響,唱出生命絢麗的華章;

將意氣的帆,在生命中揚滿,到中流擊水,看時代風光;

將意氣的劍,在生命中磨亮,劈荊斬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創輝煌。

談高考作文 篇10

與往年一樣,昨天高考(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目迅速揭開面紗,走進公眾視野,成為人們最熱烈的議論物件。高考作文的命題,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價值理念和思想情懷。

今年高考作文命題,從整體來看,普遍選擇材料作文,寫作要求也更加開放,除了詩歌依舊不受待見,對文體並沒有太多強調,並且通過“題目自擬”來避免主題先行,讓考生擁有更多觀點自主表達的空間。可以說,今年的高考作文,已經將“開放性”這三個字演繹到極致。

太過開放,當然不容易聚焦。話題不聚焦,也容易產生極大的爭議性。只要看看網上對今年高考作文題的評判,就能感受到什麼才是莫衷一是,眾說紛紜。相較於以前有些年份各地高考作文或是“一片詩意”,或是在表達某種“共同價值”,今年各地高考作文堪稱風格各異,視角不一。即便是在同題作文中,不同人面對材料,也都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同,網上看待今年高考作文的聲音有著強烈的紛亂感。

舉例來說,被全國卷、陝西卷以及海南卷選用的材料作文“舉手之勞”,講的是船主讓漆工給船塗漆,漆工順便將漏洞補好,後來船主給漆工一大筆錢,感謝他順便補漏洞。並稱他在家人出海後,才想起來船上有個漏洞,以為家人回不來了,現在家人卻平安歸來,所以才感謝漆工。無疑,這樣有限的材料,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責任、人性、善良、陰謀,不同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不同的思考向度與價值角度。

類似這樣的材料作文,今年可以說俯拾皆是。比如,重慶卷的“拯救冷庫工人”,講的就是肉類加工廠一名工人被困在冷庫室,在死亡邊緣掙扎了5個小時,被一名保安給救了。這個在企業做了35年的保安,僅因為那名被困工人是唯一每天早上向他問好並下午跟他道別的人,那天,他因為沒聽到他說“明天見”,才尋找並最終救了他。同樣,這個事情讓人看到的生活,或是一面鏡子,你笑它就笑;或是一種偶然,只看到人生的不確定。

橫看成嶺側成峰。面對今年高考作文材料鋪陳的種種社會情態,社會不同人群很難形成某種趨同的觀點視角,這本身就是對這個價值多元與文化多樣時代的最好印證。而高考作文,就是一種可以聚攏整個社會不同人群進行觀念表達的文化載體。

從這個意義上講,你怎麼看待高考作文,要遠比別人怎麼看待更重要。在這樣文化價值多元的時代,看待高考作文,也並不在於一定要從中梳理出某一種符合所有人口味的“大同價值”,越是個體的,往往就越是獨立的;越是獨立的,其實才是真正權威的。那麼,現在,不論你是考生、家長(高考)、老師、學者,如何評判今年高考作文,都得尊重自己真實內心,也只有更加精神自由與人格獨立的文化判斷,才能讓這個時代因為開放而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