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記敘文作文 >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800字(精選24篇)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800字(精選2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尤其作為作文裡的重要分類的記敘文,記敘文是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那麼寫這類作文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800字(精選24篇)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

“扁擔寬,扁擔圓,扁擔長……”小時候,我總是趴在爺爺溫暖厚實的背上自言自語地念這首繞口令。在我的記憶中,爺爺總是跟扁擔脫不了關係。每到豐收時節,長長的扁擔橫跨在他結實的肩上,兩頭懸掛著兩籮筐金黃的稻穀。清明過後,扁擔兩頭懸掛的是圓潤的青梅。田間地頭,村口山上,隨處都可看見爺爺用扁擔勞作的身影。小時候我常常追問他:“爺爺,您為什麼這麼喜歡扁擔呢?”爺爺總會笑著說:“丫頭,因為這扁擔,正直剛硬又富有韌性,千斤重壓後它依然挺拔。扁擔雖然很短,卻承載人生的份量和精神,我們做人就要像扁擔一樣堅強有韌性有所擔當。”我對這些話似懂非懂,直到今年……

那次帶著疑問回老家看望爺爺,我問他“您說人生是像茶還是像酒呢?”他摸了一把鬍鬚樂呵呵地說:“都不是,人生就像一根扁擔。”他用手指著正在挑稻穀的李大叔,又說:“你看,人生就像扁擔,生活的支點永遠都在我們肩上,人生的任務和壓力就像稻穀,我們自己要根據兩個筐子的輕重來調整扁擔落肩的地方。我們做人也要像扁擔一樣,笑對重壓又保持剛硬,要敢於自主自強,不要依賴別人。孫女啊,這回你懂了嗎?”是啊,生活本來就是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人生的船長。

我還記得鄭板橋說過的一句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漢。我們生而為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主體,遇到困難時首先要自己想辦法,而不是盲目地向外尋求幫助,否則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依賴別人的惡習,一個人就會逐漸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譬如在學習中,我們總會在“數學函式”上碰到困難或者是“物理電壓”那一章節阻礙重重,於是在後面的相關練習中我們就會雲裡霧裡的。有些同學第一時間不是自己思考,而是求助他人,我並不反對求助他人,但求助他人的基礎是自己獨立思考而不得其解。沒有經過自己思考就直接來的答案,得來全不費功夫,又會有多深的理解和印象呢?所以,我們做事情首先是靠自己。

梁啟超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讓這洪鐘巨響響徹雲霄,響在黃河畔,響在長江邊,響在每一個龍的傳人的胸間。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2

我的爺爺有一根扁擔,以前常常用他去挑東西。現在,因為,爺爺老了,不常用了,便把它放在了老屋的一個角落裡。那個角落陰暗潮溼,底下又有一塊缺口。當寒風透過缺口過刮進角落裡時,它便開始瑟瑟發抖。這時,他多希望爺爺把他拿走。但他失望了,它深感到一種孤獨。於是,它打開了記憶的視窗。

那應該是在年代很久遠的一個趕集的日子,他想。有一個農民,用它挑著一擔當時缺少而又不重的海貨帶到市場上賣,這一擔貨物使他一天暴富。從此,那個農民成了員外,有了自己的錢莊和自己經營的染織坊,他的生意如日中天。當然,它深知,這是扁擔帶給他的,要是,他那時他沒有扁擔,他,就不可能一次性把貨物都帶到市場上賣。如果,他當時沒有一次性把貨物都帶到市場上去賣,那麼,他剩餘的貨物將會腐爛,造成巨大的損失!更不會被有錢人家把他的海貨搶購一空,導致得不償失!所以,他把扁擔敬如神明!天天擦拭,天天供奉。

扁擔很開心,他為自己的前世而開心,但他更願意回憶的是和我爺爺在一起的日子。

爺爺沒有錢,也沒有什麼稀世珍寶,更不懂經商的那些事兒,只懂務農,稻子屬爺爺栽得最好!春天爺爺挑著稻穀去播種。夏初,又用扁擔挑著幾寸長的禾苗移栽。秋天,用它挑著稻穀歸來。到冬天,就把扁擔收起來,放到廚房的角落裡去,因為那裡暖和,扁擔不會腐爛。每到冬天,扁擔都會自我安慰地說:“春天馬上就到,再忍一忍!”

可這個冬天,似乎很久了……

因為,第二年當春天來臨時,爺爺突然覺得,他沒有了往日的氣力,便沒有播種,自然也沒有秋收,一年下來,庫存的糧食還一大半,於是爺爺第三年春天就又沒有播種。久而久之,爺爺覺得要扁擔也沒用了,便把它隨手一扔,不管它了。但是,爺爺並沒有停止種水稻。

爺爺雖然生活在農村,但也有一點小小的存款和收入。終於在一個新年存夠了錢,買了臺收割機。從此生活更用不到扁擔了,於是對它就越來越冷漠了,甚至,都不知道家裡有沒有扁擔!

在爺爺在買來收割機的第一個清明,要播種了,他便從閣樓上搬下來了一籮筐米,扁擔高興極了,以為爺爺又會用他挑著那些米,去農田播種,但,爺爺遺忘了它,向鄰居張爺爺借了一條扁擔,挑起那些米,往收割機裡倒去。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個角落,它不再盼望著爺爺回想起它。它的世界裡也頓時消失了春,夏,秋三個季節,只剩下來滿天飛雪的冬!

一轉眼,已過了數載,扁擔還在那個角落,還是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牆邊佈滿了青苔,它也開始腐爛了。仍在想著那些與爺爺陪伴的快樂的日子……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3

在奶奶院子東面,有一個小菜園,小菜園的護欄邊上,默默站著一隻扁擔,棕褐色的竹面,磨得光滑,幾乎沒有條紋,僅僅在扁擔的尾端,有些許裂痕。外婆說,那一年冬天,下了冰雹,路上積了不少冰渣子,她跳水時不小心滑倒,留下的。

小的時候,我們總圍著外婆,聽她講故事。外婆總要講這扁擔的故事,說這扁擔挑滿了水缸,挑柴火;挑建了房子,挑米糧;挑大了兒子,挑孫子……這扁擔在她身上一挑就是六十多年。從前的影子似乎映在奶奶模糊的視線裡……

早晨有霧,朦朧的霧。冬天的霜覆蓋了四周的風景。一前一後的兩隻水桶懸掛空中一般一晃一晃地在掛在扁擔上,扁擔安安穩穩地躺在奶奶的肩膀上。水缸儘管不深,離家也裡只有一百多米的距離,然而過去的人都知道,那路在這下霜的太難簡直像漆了油一樣難走,可是無論多麼費力,奶奶總能給家裡挑上滿滿的一缸水,讓一家子喝上甘甜的水、洗上溫熱的熱水澡……

除了挑水,奶奶還用它來幹各種各樣的活:挑糞、挑玉米、挑青草、挑拖鞋……奶奶還幹過一陣子賣拖鞋的生意,那拖鞋可重了,卻換回了糧食和上學的錢。

如今,我們一家裡因為工作、上學的緣故都搬到鎮區的套房裡住,而奶奶仍獨居在鄉里的房子裡。

今年暑假,我坐在院子裡陪奶奶擇菜,我將心中的疑問吐露出來:“奶奶,現在鎮區條件那麼好,爸爸媽媽也個個孝順您,您為何不和我們一起生活呢?”奶奶愣了一會兒,而後順手拿過牆角的那根扁擔:“孩子啊,奶奶是年紀大了,可放不下啊,只有拾掇拾掇這個家,心裡才能踏實,睡個安穩啊。”

“為什麼放不下呢?現在沒有什麼需要奶奶擔心的啊?”我疑惑道。

“外婆是放不下這扁擔呢!”

“放不下扁擔?”我剛覺奇怪,猛地覺得奶奶的心思:外婆放不下扁擔,其實就是放不下這個家。奶奶憑一己之力讓這個家越來越好,憑一己之力讓兒女上了大學,圓了這小康的夢。

奶奶的扁擔啊!靜靜地躺在牆角,我站在飄滿果香的院子裡,感受著奶奶和她的竹扁擔的歲月情結……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4

週五,是歡喜的日子。這天外婆會用扁擔挑著幾大包東西從鄉下轉好幾輛公交車趕到我們家。

外婆的扁擔,是那個年代一個家庭的支撐。

聽母親說,那時家裡經濟特困難,我舅從山裡找到一根好竹子,不長不短的十分堅硬。做成什麼好呢?外公斬釘截鐵地說,做一根扁擔吧。

那根扁擔原是十分倔強的,直挺挺的怎麼也不肯彎下來。彎的扁擔可以省不少力氣,但外公不肯偏就喜歡,任由肩上老繭不停地變厚。

後來外公病了,扁擔交給了外婆,撐起這個家的責任也交給了外婆。

或許也是老了吧,這根扁擔終於妥協了,他放下了直挺的腰桿,彎曲了,默默地為這個家付出著。

外婆是典型的農民,從小到老一直是這樣,肩上挑著各種新鮮疏菜,徒步行幾裡到集市上去賣,帶回家裡來的是那些薄薄的毛票。扁擔是這個家的精神支柱,這個家的一半是他立起來的,另一半則是外婆的辛勤付出。

歲月的磨鍊使這根扁擔越來越得心應手,扁擔也早已成為這個家庭的成員,只要出工,外婆總是帶著它,去田裡摘個菜,幫鄰居挑袋米,從集市換回些日用品。沒了它,外婆的肩上空落落的,心裡也空落落的,這個家就算不上完整。

記得那個週五,我七點十五分時步行去上學,突然聽見馬路對面有人喊我的小名,我循聲望去正是我外婆,見她挑著那根扁擔,扁擔的兩頭是新鮮的各種時蔬,被汗水浸泡著的頭髮纏在一起,臉上滿是皺紋,笑起來連眼晴都看不見。此時,她正側過身來,把扁擔拄在地上,大聲地喚著:“要好好學習喲!要聽老師的話喲。”臉上的笑容如花一樣。我用力地點點頭,向外婆回個笑臉,此時我知道她的心裡如她的笑容般甜美。

望著她挑著的扁擔漸行漸遠的身影,我想起外婆每天凌晨就起床,挑著那根扁擔,悄悄地離開,趕到菜市場賣菜,因為路遠,差不多要四十分鐘的路程,因為起得早,總是候不到公交車。我的心裡不由地一陣辛酸,外婆的扁擔早已撐不起這個家了,憑著微薄的勞保和幾個辛苦錢,也只能供一個人生活,但外婆省吃儉用,每月竟能省下一大半錢,她總要把這些錢藏起來。外婆沒有存銀行的觀念,她就是簡單地藏起來,以備隨時急需。

外婆的扁提不再是一種物質支柱,而是一種精神追求。對任何人來說,外婆的扁擔早已不怎麼重要,也不足以撐起現在的家,但她的扁擔卻挑著沉重的歲月,不管在何時何地,這根扁擔永遠是這個家庭最閃耀的一顆明星。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5

歲月的剝蝕脫落了它金黃的成熟,淡去了它上面青砂的印記,帶著它走向了風燭殘年。曾經蒼翠的堅軀,負起一次次生命的重擔,走過春夏,走過雪月,它是滿載人生瓊漿與玉露的航船上高懸的風帆,推動著激情的燃燒,劈開堅冰,直凌蒼瀾。它,是一副扁擔,一副帶著歲月燭黃的枯竹,是逝去了生命芳華的靈魂,在一代一代人之間駕起一座永恆的橋樑。

在那靜靜的牆角,昏黃的扁擔沐浴在一片鵝黃之中,太陽升起又抽出它一天的色彩,上面依舊閃耀著一行丹青,熠熠奪目。也不知道是何時爸爸開始讓它走向這一天。

依稀之中,腦際仍能拾起幾零碎片,夏天的傍晚,紅霞通天,一個老爺爺肩挑著一副扁擔,兩端的簸箕之中,兩個頑童在這片無憂無慮的天地裡嘻笑玩鬧,在他們心中,那扁擔下就是美麗而永恆的天堂,這裡永遠只有快樂和舒暢。笑聲盪漾,在老爺爺的臉上也湧起了一波波漣漪墜落的晶瑩,融入了那厚重的、金黃的扁擔,盪開了一條條綠絲。

曾經的天下,沐浴在那蒼黃而又平靜的安詳中,這裡陽光普照,融融怡怡,一片和美。然而,一旦這塊擎天巨石崩朽,支離了,化為了一灘泥土,便又有一雙手臂伸起,毫不猶豫的接住了這條扁擔,這片天空又重新燃起了綠色。

歲月如潮,帶著晶瑩的雪白和急奔的腳步走向了天涯。只留下淡褪的足跡。它,依舊靜靜地站在那牆角,卻更寫滿了滄桑。它,顯得有些重了,重了……

也許那片天空依舊是那片天空,人依舊還是那些人。時間沒有演繹“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悲涼,卻不知不覺間為這片天空駕起了一架長長的橋,緊緊地將時代造成的遙遠距離化為了澄澈的窗戶。清風洗去了瀰漫的塵埃,無邊的細雨淅淅磨去了頑石的鋒芒。升起的,是那七彩的奇蹟。

時間抽走了它生命的芳絲,留給它的惟有厚重的經歷;風雨消噬了它的顏色,卻將讓它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艱辛消去了它的生機,卻在它的世界升起了一個美麗的夢,儘管它像是天邊一個遙遙閃爍的星辰。

生命的沉澱將黃金時代預約給了未來的擎天人,它已不再是一塊朽木,而是力量的集結和方向,它積澱出的沉重的色彩,是黑幕中的星辰,懸九霄而耀蒼穹。

它,靜靜地,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奔波……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6

星期五下午,我正在和其他同學玩遊戲。這時,王老師笑眯眯地把我叫到了辦公室。雖然我平時嘴上說不怕王老師,但是這一路上我的心裡是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來到王老師辦公室,只見郭逸順、孫宇荃、方舒揚、許思凡正趴在地上數報紙。“張瑩瀅,來數報紙好不好?”王老師親切地說。數報紙有什麼難的,小菜一碟!我就趕緊答道:“好!”我隨著王老師來到一堆報紙前,王老師開始耐心地教我:首先看(1)班,有……王老師也真是的,說了一遍又一遍,哎,桅杆頂上看人——把人看矮了,這麼一點活也能難倒我?我們二話不說五個人開始螃蟹過河——七手八腳地幹活了。(1)班,1、2、3……(2)班,1、2……“咦?張瑩瀅你數得怎麼這麼多啊!我來看看。”被王老師這麼一說,我一臉的疑惑,心想:我怎麼會數錯呢?後來才發現四張一疊的算成了二張一疊的,所以才會多出這麼多。開局失利,沒關係,重新來。我給自己打氣。一班、二班……我就這麼七斤麵粉三斤漿——糊里糊塗地數了過去。當數到7班時,發現少了好幾張報紙。這時,我可真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怎麼辦?說還是不說?我心中的小鹿又不由自主地跳動起來。“唆唆唆……”上課鈴響了,算了還是不說吧!這時,郭逸順、孫宇荃、方舒揚、許思凡他們也正好忙完了。“走吧!”我說。於是,我們就回教師了。剛走出辦公室,我便迫不及待地問她們:“你們數得對嗎?”“哎,我多了好幾張。” 郭逸順說道。“我正好和你相反,我少了好多張呢!”我訴苦道。來到教室,整整一下午我都悶悶不樂,總忘不了那件事。數報紙是一見多麼簡單的事啊,而我堂堂語文課代表卻連數報紙也數不好,多難堪呀!萬一報紙發下去了,這兒少了,那兒多了,王老師會怎麼看我呀!哎,早知自己數不好,就別去,都怪我太自信了。想起王老師嚴肅的面容,我不禁擔憂起來。

報紙還沒發下來,我的心裡總不踏實。我真後悔,要是平時我多磨練自己,做事仔細、認真,這錯就不會犯了。我呀,這根嫩竹子做的扁擔,還真得磨練磨練呢!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7

小時候,鄉下是我童年的另一個樂園。

外公常年在外工作,所以,田裡的農活兒都由外婆一人承擔。印象裡,外婆並不寬闊的肩膀上總擔著一根又長又寬的扁擔。“咯吱、咯吱”的挑擔聲,催著日升、催著月落、催著外婆的皺紋、催著我的成長……

那根扁擔其實是用上乘的深山老竹製成的。據說是外公的爸爸花了幾隻草雞和小半袋米從一個異鄉人那兒換來的。在那個年代裡,這根扁擔挑起了這個家。歲月的侵蝕剝落了它深青的外衣,風雨的摧殘磨得它滑溜溜的,常年的負重彎曲了它堅挺的“腰板”。

還記得,烈日炎炎下,外婆用磨得鋥亮的鐮刀“刷刷”地割下河邊的雜草和田裡爭養料的各種草,扎兩大捆,微微蹲下身,“嗨”地一聲用扁擔挑起草,搖搖晃晃在鄉間的田埂上。

還記得,綠染鄉村時,外婆用長長的糞勺從糞池中將那富足的養料送進兩隻大桶內,我捏著鼻子在一旁抱怨:“外婆,這麼臭的東西,你還不嫌棄,連老扁擔都嫌棄了。”外婆只是擦擦汗,笑著說:“要不是這肥料,你可吃不到新鮮的蔬果了。”於是,扁擔又“咯吱、咯吱”在田野上歡歌般地躍動。

今年暑假,我再次回鄉。

房舍變漂亮了,豬崽、羔羊長壯了,菜園裡蔬果成群結伴地笑著、唱著,而外婆,愈顯蒼老。

我坐在後院陪外婆擇菜,外婆臉上始終掛著微笑。我將心中的疑問吐露出來:“外婆,現在城裡條件那麼好,您的兒女個個都孝順您,您為何不捨下這片村瓦而去城裡和我們生活呢?”外婆愣了一會兒,而後順手拿過牆角的那根扁擔,凝視了一會兒,說道:“孩子啊,外婆是年紀大了,可我很知足啊。現在不愁吃穿,兒女又孝順,天天拾掇拾掇這個家,心裡便能踏實,天天能睡個安穩。”“那為什麼放不下呢?”我疑惑道。“外婆是放不下這扁擔呢!”

“放不下扁擔?”我剛想訕笑,猛地覺得外婆的深義:外婆放不下扁擔,其實就是放不下這個家,深深的土地情結是她的情感寄託。轉念一想,其實外婆不就是這扁擔嗎?外婆憑一己之力讓這個家越來越好,憑一己之力讓兒女上了大學,圓了這鄉村的夢。外婆的扁擔啊!

扁擔靜靜地躺在牆角,外婆的笑臉漸漸融進那雲後的沉夕,我站在鄉間的土地上,感受著外婆和她的木扁擔演繹的鄉土情懷……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8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晦?”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我們也應該用我們的筆來描述我們父母的愛護、關心、辛苦……在孝敬周裡,許多同學寫下了關於父母的故事。然而,我不能,我沒有足夠的文采,也沒有足夠的語言功底,可以用來描寫我的父母。但是,在我的摘錄本里,卻有這樣一篇文章,它記錄下了農村母親的愛,也讓我體會到了母愛的平凡與偉大。那麼,就讓我用這篇文章,來感謝父母的艱辛付出,來表達我對我父母的感激吧!

母親是個農村婦女,個子很小,讀過兩年書,能認識一些簡單的字,也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母親很愛我們,這種愛沒有掛在嘴邊,她的行為卻無時無刻表達著對我們的愛:有這樣一件小事我一直記在心間,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母親對我的愛。

小時候,我家裡很窮,一到冬天父親就要到福建去做香菇,賺點錢用來維持家庭生活,所以每到冬天母親便更操勞了。

那年冬天,哥哥姐姐上了中學,家裡只剩母親和我。一天村裡來了一個碾米的人(由於村子小,村裡沒有碾米機,有個外村人一個月到村裡碾米一次)。我家離公路較遠,把稻穀挑到公路須爬一段坡。

那天放學後,母親說:“孩子,來,把稻穀抬到公路上。”我心想:鄰居家的嬸嬸都自己一個人挑,你卻讓我抬。於是我很不情願地拿來扁擔穿過筐耳。母親把扁擔移了移,我發現我這頭的扁擔特別長。連續抬了三筐我並不覺得吃力,可母親已是滿頭大汗。我說:“真沒用!抬三筐就累成這樣,還不如我呢!”母親擦了一把汗,我覺得這時的母親特別渺小。

抬第四筐時我把我這一頭的扁擔移得和母親的一樣長。可起步時,母親又把筐往自己那邊移了一截,路上我偷偷把筐往自己這邊移一移,沒走幾步就覺得肩膀有些吃不住勁了。母親見了,笑著說:“傻孩子,這樣會把你的脊樑壓彎的。”說著,又使勁地把筐拉回到原來的位置,頓時我感覺肩膀輕鬆多了。我這才感覺到母親對我瘦小的身體、細嫩的肩膀的呵護。我的眼眶溼潤了,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是啊,母親的愛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掛在扁擔的那一頭……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9

小的時候,最經常做的,便是坐在那土山上,看著爺爺挑扁擔,他總是用扁擔上挑上兩桶水,上山澆菜,而此時,最好玩的,莫過於挑上幾個小石子兒,離個三五米遠,“咕咚”地將石子拋入水桶中,一朵小水花綻開。每當這時,爺爺總會樂呵樂呵的,抖一抖他那寬厚的肩,把他那烏黑的像打了漆似的背挺了挺,那水桶便會上下搖晃,可裡頭的水卻又不會濺出來,別提多有樂趣。

而父親,卻常為了這事與爺爺吵架。

照父親的說法,爺爺挑這個扁擔也有十來個年頭了,是時候該歇歇了,而爺爺,卻又對此十分不以為然,他總說,“我還行,這擔子總得有人挑麼,擱在那兒,浪費了。”說真,這年頭,憑那幾畝地的菜,真賺不了什麼錢。可爺爺就是倔,像不信邪似的,仍挑著擔往山上跑,於是,夕陽落山時,總會有一個人,一扁擔,把影長長地拉在山坡上。

可能父親是對的。十歲那年,爺爺病倒了——他就那麼躺在那兒,還是寬厚烏黑的背脊,還是那方正的臉,只不過,仔細瞧瞧,似乎多了幾根白絲。

爺爺似乎並不是很在意他欲加嚴重的病,他總是咳笑著對別人說,“人生自古誰無死……”便接不上下句了,或許這是他這輩子唯一念過的幾句書罷。用在這裡,竟也合適。

只不過,每到一定點,他總會挺一挺背,但不久又失落地彎了下去,看著牆角那擱置已久的扁擔,眼神裡充滿落寞,但更多的,竟是一種說不明道不白的歉意。可能他是對這他曾經用來養家餬口的工具的丟棄,有些歉然吧。

爺爺走了,至於扁擔,也被丟到了一旁,再沒有那個人,那扁擔,這些,似乎都從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也不知哪一次,我和父親吵得很大,我把自己鎖在房間裡,而父親,到了飯點也不來叫我吃飯。就這麼過了一天,我氣早消了,肚子又餓的咕咕叫,可又不好意思出去,只得偷偷開門,飯竟放在我門旁,我趕緊將他們“收入囊中”,正要關門時,忽地瞥見父親站在那兒看我,那眼神——

跟當初爺爺看扁擔的眼神竟無絲毫差異。

我突然間明白了什麼。

那個人,那扁擔,從沒有離去。

他們一直都在我身後。

一直都在。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0

小的時候,最常常做的,就是坐著那土山上,看見爺爺挑扁擔,他總是用扁擔上挑上兩罐水,進山澆菜,而這時,最好玩的,莫過挑上好多個小石子兒,離個三五米遠,“咕咚”地將碎石子拋入水桶中,一朵小浪花盛開。每每這時候,爺爺總會樂呵樂呵的,抖一抖他那厚道的肩,把他那烏亮的像打過漆一樣背挺了挺,那水桶便大會上下晃動,可裡面的水卻又不容易濺出去,別說多有快樂。

而父親,卻常為了更好地這件事情與爺爺爭吵。

照父親的叫法,爺爺挑這一扁擔也是有十來個年分了,現在是時候該歇一會了,而爺爺,卻又對於此事十分不以為意,他總說,“我還好,這重擔總要有些人挑麼,擱在那裡,消耗了。”說真,這年代,憑那多畝地的菜,真賺不上什麼錢。可爺爺便是倔,像不信一樣,仍挑著擔往山頂跑,因此,夕陽落山時,總會有一個人,一扁擔,把影淡淡地拉在山坡上。

很有可能父親是對的。十歲那年,爺爺生病了――他就那麼躺在那裡,或是厚道烏亮的後背,或是那華康的臉,只不過是,細心看看,好像多了兩根白色絲襪。

爺爺好像並並不是很在乎他欲加比較嚴重的病,他總是咳笑著對別人說,“人生自古誰無死……”便接不左右句了,也許它是他這一生唯一念過的一兩句書罷。用在這兒,竟也適合。

只不過是,每到一定點,他總會挺一挺背,但沒多久又迷失地變彎下來,看見牆腳那閒置已久的扁擔,目光裡充斥著寂寞,但大量的,居然是一種說未知道變白的歉疚。很有可能他是對這他以前用於賺錢養家的專用工具的丟掉,有一些歉然吧。

爺爺離開了,對於扁擔,也被丟到一旁,再沒有那人,那扁擔,這種,好像都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也不知道哪一次,我與父親吵鬧聲非常大,我將自身鎖在屋子裡,而父親,到飯店也不到要我用餐。就那麼過去了一天,我氣早消了,腹部又餓的咕咕咕叫,可又過意不去出來,只能悄悄開關門,飯竟放到我門口,我趕快將她們“收入囊中”,就要閉店時,猛地瞧見父親立在那裡看著我,那目光――

跟當時爺爺看扁擔的目光竟無分毫差別。

我突然間懂了哪些。

那人,那扁擔,從沒有離開。

她們一直都在我背後。

一直都在。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1

我從來沒有見過扁擔,更沒見過媽媽的扁擔,但我知道媽媽肩上有一根無形的扁擔。扁擔下的籮筐裡坐著我和哥哥。

因為家裡有兩個孩子,媽媽總是平等對待,從來不因為我小而總是批評哥哥,也從來不因為哥哥大就必須總是讓著我。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先給爺爺奶奶一半,剩下的`我們平分。可是有一次我們嚷了起來,然後說這是我的,媽媽給我買的。媽媽聽見了說:“這樣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你們各帶走自己那一半吧。”“那怎麼行,這是不可能的。”我和哥哥異口同聲地喊到。“既然這樣,那你們還有什麼可吵的?”媽媽笑著說。從那以後我們再也沒有爭吵過了,親親熱熱的。當然哥哥本來就很禮讓我,只是我有時太任性了。

我讀幼兒園時對什麼都很好奇,也經常和媽媽說東道西。有一次我去小朋友家玩,他也是不停地問這說那。他媽媽吼他:“你煩不煩,老是問這問那,真不知道怎麼才能讓你閉嘴。”我就跑回家問媽媽:“媽媽媽媽,我總是問你問題,你難道不嫌煩嗎?”“當然不會了,你願意和媽媽說話媽媽很高興呀。你的小腦瓜總是會冒出奇思妙想,幫我解決了很多問題呢。媽媽謝謝你。”多說話竟然還有這些優點?我瞬間被一種巨大的滿足感包圍了。原來小人兒也有大作用啊。謝謝媽媽!

哥哥從初中開始就住校了,好不容易把哥哥盼回來了。聽著媽媽和哥哥不停地說這說那,我忍不住插嘴問一些我的問題。媽媽就嗔怪我說:“我就一張嘴,一次只能回答一個人的問題。哥哥明天就走了,今天先談哥哥的問題好嗎?”好吧,不過我很樂意做你們的忠實聽眾。哥哥趕緊拿過書包:“這是給你買的麵包,你看看有什麼喜歡的東西就拿吧。”我當然樂地屁顛屁顛的。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很好奇哥哥的一切。看我滿足的樣子,媽媽和哥哥開心地笑了。多麼美妙的時光啊。

媽媽,我好想永遠坐在您晃悠悠的扁擔裡看著滿天的繁星,聽您講美妙的故事。等我長大了,您肩上的扁擔就放下吧。我和哥哥用心中的大轎抬著您去看世界!

媽媽,母親節到了,祝您節日快樂!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2

“嗨、嗨……”每週週二下午,學校操場上都會傳出震撼的吶喊聲。 在幹嘛呢?哦,原來是學校武術隊隊員們在學習操練施厝扁擔拳。 我們施厝扁擔拳是從哪裡傳來的呀?休息之餘,我向教練施爺爺問起了扁擔拳的前世今生。

“施厝扁擔拳傳承於清朝乾隆年間的南少林武術,說來話長啊!”施爺爺摸著我的頭,娓娓道來,“據史料記載:清朝乾隆二十八年秋,泉州南少林寺被毀後,有一武僧馮海和尚劫後餘生,雙目失明,渾身燒傷,流落到我們泉港施厝村,被施、林、吳三姓鄉親收留救治。馮海為感恩村民,教授南少林護寺祕傳武功。施姓得傳少林棍法後,在農村日常生活勞動中衍變為扁擔拳。” 我想了想,算了算,撇了撇嘴:“哇塞,那得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啊!” 施爺爺點了點頭,接著說,“祖傳的施厝扁擔長六尺,與人齊眉,又稱齊眉棍,木料要求是上好的,平時挑擔可以承重150多公斤貨物。舊時兵荒馬亂,遇到危險狀況時,將貨物往地上一放,棍子順手抽出,立馬變成防身兵器。” “可是,我們已經不經常用到扁擔,幹嘛還要學呀?” “你這孩子,還喜歡刨根問底。”施爺爺笑了,“我們這扁擔拳,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目前已列入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哦,學習扁擔拳,讓非遺文化進入校園,是為加強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讓它發揚光大。

施爺爺還介紹說,村裡成立了施厝扁擔拳文化研究會,對扁擔拳歷史淵源進行追溯,整理武術套路和傳承譜系,鼓勵傳承人舉辦培訓班,發展扁擔拳愛好者、習練者隊伍。施厝扁擔拳代表隊曾參加泉州市老年人健身節比賽,獲得特別獎。

“我知道,中央電視臺的《國寶檔案》有一期欄目,提到了施厝扁擔拳對泉州海絲文化保護的貢獻!” “不僅如此,我們施厝扁擔拳還走出國門呢。韓國電視臺的系列電視片《天下武林紀行》,更是詳細介紹了施厝扁擔拳的起源、傳承和發展。” 是呀,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更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對此,我自豪,我認同。

讓扁擔拳重獲新生,我們一起傳承!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3

我家的陽臺上一直珍藏著一根彎彎的扁擔,它可是爺爺的寶貝。

黝黑的面板,寬寬的肩膀,高大的身影,顯著的外八字,這便是我的爺爺。記得,小時候,爺爺就愛挑著個扁擔去集市上賣菜,這個筐子裡滿滿都是菜。不過,在我出生後,前面那籮筐裡的菜就換成了我。爺爺就這樣挑著我和菜哼著小曲上路了,那時的我太小,只覺得自己坐在了一個搖籃裡,跟隨著爺爺的腳步,一搖一擺的晃著,甚至開心得手舞足蹈起來,簡直是快活極了,漸漸地不知是累了還是困了,竟閉上了眼睛,伴隨著小鳥、昆蟲的鳴叫,一路上的鳥語花香,我沉醉在這一搖一擺當中,帶著笑意,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等我長大一些後,這筐子早已容不下我。我只得跟在爺爺身後,跟隨著那一搖一晃的扁擔,就這麼和它同步,一顛一顛地走完了全程。可是,我對這還不滿足,硬是要親自挑一挑這熟悉的扁擔,爺爺拗不過我,只得讓我挑了。只見著扁擔剛一落在我的肩膀上,我感覺自己就喘不過氣來,可沒過一會兒,倒覺肩頭輕鬆了許多,彷彿有一股神力在支撐著。我得意極了:“瞧,我已經長大了,力大無窮啊!”只聽見爺爺咯咯的笑聲,附和著:“是哦,我孫女厲害極了!”一到家,還沒放穩扁擔,我便興奮地跳著轉向爺爺,卻發現他竟在緩慢地把筐子放在地上,並用另一隻手一直敲拍自己的臂膀,似乎非常疲勞的樣子。我明白了:那股神力原來來源於爺爺。

當我真的長大、長高了,有勁了,爺爺卻變矮了,瘦小了,腰也被那一同老去的扁擔給壓彎了。我還是和以前一樣,習慣性地跟在爺爺和扁擔後面,默默地走著,一切都那麼熟悉,什麼也沒變,陽光還是依然明媚,花草農田也一絲未變,依然那麼的鮮豔奪目。只是爺爺在前弓著腰挑著扁擔,我在後面發揮著我的神力。

啊!扁擔,你那一搖一晃的樣子讓我久久不能忘卻;而爺爺你對我那默默的愛,更讓我迷醉!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4

小樹,不懼風霜雨雪的摧殘,勇扛成長之擔,方能長成參天軀幹;

蒲公英,不怕遠離故土的孤單,勇扛成長之擔,方能遍佈天涯;

而無數的生命,願承受坎坷的磨練,扛起生活這根扁擔,才名照寰宇,光耀於世。

扛起生活這根扁擔,李清照用柔弱的身子在亂世之中漂泊而挺立。國愁、家愁、學業之愁,集三責於一體,以女子之身,思公卿之責,思國家之前程,覓學海之博大,求人格之傲岸。生活將她打入地獄,而她卻以亂世美神的勇氣扛起生活這根扁擔,於孤獨中前行,成就了千年奇女子的美麗。

扛起生活這根扁擔,洪戰輝用13歲的肩膀,扛起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感動中國。難以想像,一個13歲的孩子,本應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齡,卻在貧窮的極度壓迫下瞬間成長,養家、上學、患病的母親,抱養的妹妹……他,在無助中自立,在貧困中堅強,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這根扁擔,向我們展示了不屈的精神。

扛起生活這根扁擔,史鐵生在輪椅上思考人生,最終戰勝了苦難,從痛苦中涅槃,在絕望中重生;扛起生活這根扁擔,忍辱負重,苟且偷生,終著信史照塵寰;扛起生活這根扁擔,韓愈遭受貶謫之苦喪女之痛的情況下,仍心繫百姓,造福一方,與山水同壽,與天地共存。

曾經,因一時之挫折而失去生活的熱情,想要放下肩上的扁擔;曾經,因一陣之疲憊而失去前進的力量,意欲卸下肩上的扁擔;曾經,因一日之殆惰而喪失鬥志,想著放棄扛起生活的扁 擔。

但每每,想起親朋的疼愛,老師的關愛,但恢復了生活的勇氣,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才能扛起啊!便又有了前進的力量和扛起生活的信心。

扛起生活這根扁擔,我不再絕望,不再放棄,於一次次挫折與失敗中,重新審視自己,恢復自信,重燃希望。

扛起生活這根扁擔,我要在前人的行跡中找到榜樣的力量,我要在自己的路途中實現飛翔的夢想。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5

“濛濛,把我的扁擔拿來。”我跑進屋拿出母親常用的扁擔,那扁擔變得像一把弓。雖然扁擔快斷了,可是母親沒有換,我勸了她好幾次都沒有成功。每當我看到那條扁擔時就有種犯罪感,因為那扁擔是因我而壓彎的。

寒來暑往,漫長的冬天已悄然來臨,爸爸出遠門了,家裡的重活都落在媽媽一個人身上。我小時候很調皮,從不一個人在家,媽媽又要去田裡幹活,每當這時我就會隨著媽媽來到田間。媽媽在田裡收割,我就坐在田邊玩泥巴,直到天黑我才和媽媽回家,媽媽把我裝進一隻簍筐裡,另一隻裝著玉米,兩隻簍筐系在扁擔兩端,母親就這樣一步一顫地把我挑回了家。

現在不比往常了,我漸漸長大了,踏入中學,不再和媽媽去田裡,也不必等媽媽挑著我回家了。但扁擔仍挑滿母親的心血。上了中學以後,媽媽從不讓我去田裡,總讓我在家裡看書學習。

記得有一次,我剛放學回家,進到屋裡,連半個人影也沒有。這時我傷心了心想,母親跑到哪裡去玩了?我看見桌子上放著許多我愛吃的萊,還有一張紙。我好奇地拿起來看,上面寫著:

“女兒,媽媽現在很忙,當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可能還沒回家,我做了些你最愛吃的菜,吃完飯,你就在家看書,不用你來接我。”

此時,我流淚了,把書包放在椅子上,箭一般地跑到外面,剛出門沒多遠,我就看見了母親,只見她挑著紅薯正艱難地走著。在遠處看,只瞧見裝滿紅薯的兩隻大簍筐,扁擔被壓成了弓,我跑過去幫她,她只是說:“我能行。”頓時,我淚流滿面。

漸漸地,扁擔越來越彎。母親的背也越來越駝,現在站直也很困難。

扁擔是重物常久壓在上面而變彎的,就算把他反過來,再放上重物,已經來不及了。就像母親不可能再年輕。

母親的扁擔讓我感到溫暖,也讓我感到內疚,我永遠是母親扁擔上的重量。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6

蒼山滴翠,殘陽似血。

父親又再一次擔起糧食走出家門。勇追了出去,只見那並不矯健的身姿他身上那悠悠的扁擔,在夕陽中,帶著一抹酡紅,和著父親那震天的號子,就在如瀑如學的殘陽悠悠的歲月間走著,晃著。

父親是去賣糧的,因為勇上學須700多元錢。最近父親早上起來總是感到噁心,叫父親去醫院,他卻執意不去。勇想等賣了糧後有了錢,就給父親看病。勇在交學費與父親看病之間選擇了後者,畢竟是父親的扁擔挑起了一家人的柴米油鹽。

“兒是兒。”鄰家的大憨嘿嘿地笑著,向勇喊道。大憨沒讀過書,村裡人都說他是傻子。“兒是兒。”勇若有所思地重複了一遍。大憨發音不準,很難辨別那渾濁的聲音世界裡,究竟想告訴人們什麼。“兒是兒。”大憨又重複了一遍。“父親是父親。”勇習慣地丟給大憨一句話,便山雀般地跳回了家。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他不愛吱聲,又一次跳起扁擔出了門,勇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追出去。父親,他究竟跑了多少回?他竟整整擔了一天。

“一座山。”大憨又喊,見勇不睬,大憨指指父親,又說“是座山。”“兒是兒”、“是座山”勇反覆在心中琢磨。天!是“二十二”、“二十三”!大憨是說父親擔了二十三趟!勇呆了,誰都以為大憨什麼都不會,可勇知道,他會數數,是勇教的。

那天父親賣了1700斤小麥,將帶有餘熱的血汗錢,小心翼翼地遞給勇。勇凝望著蒼老的父親,麻木地接過錢。剎那間,他發現父親在顫抖而且流著細微的冷汗,他被一種極強的力量撞擊了一下,下意識地伸手去給父親擦汗。

勇明白父親的選擇。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我們無須陳述太多的理由,父愛也無須證明。

夕陽如血,餘輝輕灑在父親肩上,緩緩流到那黝黑光亮的扁擔上,閃爍著幸福之光,印照著幸福的結果——愛,盪漾著那一首不朽的歌《幸福萬年長》。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7

“乾乾幹是長輩的法寶,苦苦苦是長輩的傷痕。”朋友,人人都有朋友,我的朋友不算太多,但是,前幾天我又交了一位朋友,“他”姓“扁”,名是一個字“擔”。

說起扁擔這位好朋友就讓人難以忘記,還記得剛認識“他”的時候。那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裡,我被老爸抓去果園摘果子。學校放假八天,老媽讓我抓緊寫作業哦,早上讓我背歷史,語文。作業寫完了,終於解放了,本來想找夥伴去玩呢,但是卻被老爸抓到了果園。來到果園,一個個紅豔豔的蘋果映入眼簾,讓我看傻了。一個蘋果彷彿小紅燈籠似的掛在蘋果樹上;這時老爸已經開始建蘋果了,我也拿了一個剪子開始剪蘋果,我挑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剪下來,看看美味香甜,我啃了一口,太好吃了,過了一會,編筐滿滿,看著又大又紅的果子,我滿心歡喜。這時,老爸走了過來給我一個扁擔說:“你把兩筐蘋果擔到那個棚子裡。”“擔就擔”我說,我剛把擔子放在肩上,一起身,“啊”我大喊一聲“痛死我了。”老爸嚴肅地說,“你要知道,不能吃苦將來就一事無成。”

我不服,繼續擔,但是我是還擔不起來。我突然想到了老師所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話。我終於體會到了父母每天的“苦”。這時,老爸把蘋果從筐裡拿出一半放在他的筐裡,讓我一點一點地擔,每次能擔動的時候,老爸再往我筐裡面放一些,一次比一次多點,有時我擔不動,老爸總會來幫我,嘴裡還說“你現在知道了吧,幹什麼都不容易,都要吃苦。”到了中午,天氣越來越熱,但我還是堅持擔完了最後一擔,肩膀卻又紅又腫,火辣辣的疼。

看著紅彤彤的蘋果,讓我明白了,人是在不斷磨鍊中成長起來的,成功往往是建在勤勞的基礎上的。爸爸用不完的力氣是他一次次磨練出來的。我懂得了成功是不容易的。扁擔,謝謝你教會我這個道理,是我明白了“只有吃得苦中苦的人”才有可能有作為。我願交你這個朋友,扁擔!你願與我交朋友嗎?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8

記憶中,那扁擔似乎永遠屬於父親。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父親用它擔起了整個家。

但父親病了,於是就輪到我來挑起它,彷彿是挑起責任。

歲月在它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壓彎了它曾經挺直的肩背,曾經青綠的外衣被歲月剝去。我拴住兩隻寬大的木桶,將扁擔置於右肩,微微弓身,嘿地一聲,挑了起來。很簡單啊,一點都不累。我笑著告訴父親。去吧。父親什麼也沒有說,眼神肅穆而莊重,彷彿是在參加什麼儀式。我點點頭。

很快地,竹扁堅韌的材質就讓我瘦弱的肩膀喘不過氣來。肩骨在它的壓迫與摩擦下彷彿發出陣陣呻吟。我只好停下,揉揉發紅的肩膀。真不知道父親是怎麼做到的。我抱怨道。扁擔卻發出吱丫的聲響迴應著我。

終於,打到了水。我用手扶住扁擔,深吸口氣,雙腿猛地發力,扁擔發出痛苦的呻吟,如同緊拉的弓弦。桶中的水浪不斷震顫著,盪出圈圈不絕的漣漪。我脊背的骨彷彿發出聲聲怒吼。隨著嘿地一聲,我終於挑起了它,但我卻怎麼也無法像以前那般閒庭信步了。

我一步一步地走著,每一步都在泥上留下一個紮實的腳印。扁擔上下顫抖著。腦中卻不斷回想起父親挑著扁擔的樣子:微弓著背,腳步快而紮實。無論多麼沉重的東西,父親總能義無反顧地背起。他一個人挑起了我們整個家。

我突然就明白了臨行時父親眼神的深意。這是磨練啊,是承擔責任重的磨練,挑起這扁擔則是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

我不再那麼抱怨起扁擔來,因為於父親,或者是我,這都是一種責任。為了這個家,我們要學會承擔,要學會磨礪自己的肩膀,讓自己有能力去擔起責任!

我輕輕拍了拍扁擔,它也迴應著我。一種奇妙的聯絡油然而生,彷彿知己。

我會去擔起這個責任的!我輕輕說著。壓力彷彿輕了些。家已遙遙在望,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19

那是一間陰暗潮溼的屋子,剝落的牆壁漸漸泛黃,一縷陽光從那早已生了鏽的窗戶上擠進來,隱約可以看見空氣中漂浮著的細小灰塵。

佈滿蜘蛛網的角落裡,扁擔孤獨地躺在那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多年了,這樣枯燥乏味的日子已經多年了!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再,望著屋內漂浮的塵埃,終於,扁擔的思緒漸漸回到從前。

那一天,在熱鬧的集市上扁擔遠遠地便看見年輕壯實的主人向它走來。主人痴痴地看著它,溫柔地撫摸著它,從那一刻起,扁擔便跟主人回了家。以後的日子,主人和它在一起度過了無數快樂時光。一個個晴朗而美好的早晨,主人早早起了床,迎著第一縷朝陽,拿起扁擔,挑著擔子,哼著輕快的小曲便出發了。一路上有鳥兒的陪伴,風兒的跟隨,一切都那麼舒服,那麼清新。臥在主人厚實的肩膀上,扁擔感覺到陣陣溫暖;到了水井旁,總是有滿滿的收穫;打來清澈的井水裝入水桶,掛在自己身上,扁擔油然而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它和主人猶如凱旋而歸的將軍一樣,滿懷自豪與驕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家後,主人會把扁擔橫在房內的牆壁上。扁擔靜靜地看著主人一家人用自己挑來的水洗衣、做飯,那一刻它是快樂的。

每天重複的生活絲毫沒有讓扁擔感到厭倦,這,反而成了它每天期待的事。只是,後來,它忘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快樂不再那麼純粹。

像往常一樣,當主人把兩桶水掛在自己身上時,扁擔第一次感到有些吃力。沉重襲來,可是它沒有放棄,只是那一天回家的路卻是那麼漫長,像是走了很久、很久……起初它沒有在意,以為只是多打了些水,可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每一天這種沉重的感覺都變得愈加深切,它終於發現自己有些彎曲的身影,從未有過的落寞第一次湧上心頭。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家庭的兩個孩子漸漸長大,而小屋似乎越來越小,越來越顯得陳舊。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主人一家的喜悅感染著扁擔,是的,主人一家就要搬到一個寬敞明亮的房子裡。扁擔想著自己掛在雪白牆壁的樣子就禁不住要笑起來,它高興極了,有些迫不及待。一番忙碌後,主人站在扁擔面前,用那生滿老繭的手細細撫摸著扁擔,深深地注視許久,嘆了一口氣,便轉過身朝門口走去。扁擔還沒有明白髮生了什麼,沉重的關門聲已經傳來,然後它聽到門被鎖上的聲響。它終於明白了,它被遺留在這個角落!它期待著有一天主人能再次走進老屋,而這一等,便是永遠。

擠進屋內的陽光讓扁擔感到久違的溫暖,它知道,自己的一生,奉獻過,足矣。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20

那是一間陰暗潮溼的屋子,剝落的牆壁漸漸泛黃,透過在那早已生了鏽的窗戶上擠進的一絲陽光,隱約可以看見空氣中漂浮著的細小灰塵。

佈滿蜘蛛網的角落裡,扁擔孤獨地躺在那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多年了,這樣枯燥乏味的日子已經多年了!自己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再,望著屋內的漂浮的塵埃,終於,扁擔的思緒漸漸回到從前。

那一天,扁擔在熱鬧的集市上便遠遠地看見年輕壯實的主人向它走來。主人痴痴地看著它,溫柔地撫摸著它,從那一刻起,扁擔便跟主人回了家。以後的日子,主人和它在一起的快樂彷彿清晰如昨。一個個晴朗而美好的早晨,男主人早早起了床,迎著第一縷朝陽,挑起扁擔,哼著輕快的小曲便出發了。一路上有鳥兒的陪伴,風兒的跟隨,一切都感覺那麼舒服,那麼清新。臥在男主人厚實的肩膀上,它感覺陣陣的溫暖;到了水井旁,總是有滿滿的收穫;看著清澈的井水掛在自己身上,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帶著驕傲的功績朝回家的路走去;男主人會把自己橫在房內的牆壁上,然後看著他們一家人用自己挑來的水洗衣、做飯,那一刻是快樂的。

每天重複的生活絲毫沒有讓扁擔感到厭倦,這,反而成了它每天期待的事。只是,後來,它忘記是從哪一天開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快樂不再那麼純粹。

像往常一樣,當男主人把兩桶水掛在自己身上時,它第一次感到一絲吃力。沉重襲來,可是它沒有放棄,只是那一天回家的路卻是那麼漫長,走了像是那麼久、那麼久……起初它沒有把在意,以為是因為增加了水的重量,可是在日後每一天這種感覺愈加深切,它終於發現自己有些彎曲的身影,從未有過的落寞第一次湧上心頭。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家庭的兩個孩子漸漸長大,而小屋似乎越來越小,越來越顯得陳舊。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主人一家的喜悅感染著自己,是的,他們就要搬到一個寬敞明亮的房屋裡了。扁擔想著自己掛在雪白牆壁的樣子就禁不住要笑起來,它高興極了,有些迫不及待。一番忙碌後,男主人站在扁擔面前。他略顯粗糙的手撫摸著扁擔,深深地注視了許久,嘆了一口氣,便轉過身朝門口走去。扁擔還沒有明白髮生了什麼,沉重的關門聲已經傳來,然後它聽到門被鎖上的聲響。它終於明白了,它被遺留在那個角落!它期待著有一天男主人再次走進木屋,而這一等,便是永遠。

窗戶間遺漏的陽光讓扁擔感到久違的溫暖,它知道,自己的一生,價值過,足矣。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21

爺爺從鄉下搬到城裡來已經好些年了。

在爺爺的儲藏間裡,有一根扁擔,一根老舊又有光澤的扁擔。它是黃褐色的,中部略寬一些,微微拱起,兩端稍細一點,略略下垂。和很多老舊的事物一樣,它是一根有故事的扁擔。

每次看到它,我的思緒就會回到那個遙遠的小山村。

那時候,一大早就有人迎著晨光,挑著兩桶新汲的井水,步履穩健地往家裡走。那扁擔,就在肩上輕輕上下顛動著,兩頭的繩子也在扁擔上咿咿呀呀的。也有人提著籃子,去挖土豆,扯白菜……不久,家家戶戶的炊煙便升起來了,山村裡新的一天就真正開始了。

接下來的一天裡,或者說四季裡,人們繞著那曲曲彎彎的路,踩著高低不平的坡,用扁擔挑去了肥料,挑去了水,再用扁擔挑回了豆稈,挑回了柴。在來來回回中,日子過得不緊不慢,踏踏實實。

小時候,爺爺去坡裡幹農活時偶爾會帶上我。爺爺把扁擔插到筐系下,用筐繩緊緊地一纏一繞,彎下腰,對我喊一聲“要起了啊,一二三,起——”,然後他便開始穩穩地前行。筐裡,一頭坐著我,一頭放著石塊。我兩手扶著繩,感受著自己在低空中盪來盪去、盪來盪去的樂趣,有時候伸出手扯扯路邊的花草,撥拉著伸過來的枝條,在筐裡左右晃動,看蝴蝶追趕,聽蟲子鳴叫,看光滑的扁擔在爺爺厚實的肩膀上起起伏伏……現在想起來,那真是無比快樂的事情。

如今的爺爺,清瘦了,老了,自然也挑不動擔子了。可是當年,我心中的爺爺,卻是高大魁梧的。他那挑擔換肩的動作,敏捷,輕鬆,他一手輕託,一手引勾,扁擔在兩肩上繞著脖頸後部平滑地一轉,在半空中快速劃出一道弧線,我就被掉了左右,換了前後。

稍大時,我也曾嘗試像爺爺一樣用扁擔挑水。奇怪的是,扁擔在爺爺肩上會有美妙而顫悠的弧度,有均勻而輕巧的頻率,在我肩上卻硬挺挺地頑固著,水桶沒離地,肩膀就疼了起來。爺爺挑著滿滿的一桶水步履穩健,滴水不灑,我勉強走幾步,水桶東搖西擺,水花亂濺。

從那次起,我就沒再使過那扁擔。

爺爺曾說,扁擔就是吃飯的傢伙什,我們離不開它。

當爸爸把爺爺和奶奶接到了城裡來生活的時候,爺爺在屋前屋後轉了幾圈,指著扁擔說:把它帶上吧。

我撫摸過那條扁擔,很硬朗清涼,那時,彷彿有一條河流在我手中緩緩淌過,而我的眼前,就出現了一個畫面:一個孩子坐在筐裡蕩啊蕩,走啊走,他的周圍,有片片山林,還有廣袤的田野,地裡,有弓著腰勞動的人……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22

爸爸就用這條扁擔挑起了整個家,挑來了斗轉星移,也挑過了他一道道的生命年輪!

“媽,我回來啦!”剛一進門我便笑著對媽說道,“他呢?”媽先是一笑,突然間又收起了笑,皺起了眉,有點生氣又有點失望的對我說:“爸就是爸,什麼他呀他的啊?讓人聽得不舒服……”我卻把身子一扭,裝著沒聽見。沒過一會兒,他回來了。只見他戴著一頂破草帽,穿著一雙破了洞的舊布鞋,肩上還扛著一條扁擔,拖著沉重的步子慢悠悠地走進門。我冷漠的說了一句:“你回來了啊!”便又轉過身去了,在轉身間可我卻分明看見他臉上洋溢著笑容。

他用布擦了擦那悠長的扁擔,放在一邊,便坐下休息。我注意到那條扁擔,那是怎樣一條扁擔啊!伴隨他已近十年了吧!現已由直的變成了彎的,原先青黃的顏色如今卻早已被磨成了棕黑色……這時,媽走過來,輕輕的問我上學要多少錢,我心安理得的伸出手,五指一張,嘿嘿一笑,望著媽媽。媽自然是明白的,但她卻在此刻沉默無語了,只愣在那兒。一旁的他抬頭看一我一眼,我白了他一眼,心想,這就看你的了。他放下手中的茶杯,起身拿起扁擔匆匆忙忙向外走去。媽一邊喊一邊說:“他爸,歇會兒吧!剛挑完草堆,又去幹嗎啊?”當媽走出大門,他已走遠。媽佇立在門口,顯得心事重重的。自七點多,媽媽收拾好一切就在耐心地等他,我實在沒那份耐心,於是倒床就呼呼睡去。不知什麼時候有輕輕的說話聲從堂屋傳來。那時是幾點我已不知,只是迷迷糊糊聽到:“孩子媽,給,這是五百塊,我在工地給人挑磚賺的。”“只是,這扁擔卻斷了,恐怕用不成了。”接著是一聲嘆息。

我被這話給激清醒了,心中泛起了一中莫名的情愫。醒來時,屋子裡空蕩蕩的,只有兩截斷扁擔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我不由自主把半條扁擔拿在手上觸摸了起來,那一刻,那種醉人的細膩感直滲入心底,這些年,爸爸就用這條扁擔挑起了整個家,挑來了斗轉星移,也挑過了他一道道的生命年輪!想到這兒,已有了幾顆淚珠滴在扁擔上。突然,他回來了。我拭乾淚,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平靜一如往常。我注意到他肩上又有了一條扁擔,新的,直直的,讓人覺得有點陌生。扁擔斷了,父親肩上的擔子卻無時無刻不存在,新扁擔挑著,擔子會更重啊!他像山一般站在我面前,他肩上的那條桑樹扁擔是那樣醒目,我知道,父親就用那堅實的肩還有堅韌的扁擔,給我挑起了整個世界。父親在我眼中,連同那扁擔幻化成一座令人肅然起敬的浮雕。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23

暮色四合,一半是天,一半是地。田野上移動著忙忙碌碌的身影,還有一根根瘦瘦的扁擔。坐在田埂休息的我,細細品讀著這一切——那古老的扁擔,那淳樸的扁擔人,勝過是絕美的夕陽紅。

四五歲時,奶奶挑水去田裡澆菜,總是要帶著我。於是那根瘦長的扁擔,一頭挑著淺淺的一桶水,一頭挑著坐在竹籃裡的我。“咯吱——咯吱”,一路響著。靜謐的夕陽悄悄露出臉龐,散發出柔美的光芒,不強烈也不耀眼,像一位溫婉閒適的少女。四周的景物都成了青黛色,田野伴著這黛色逐漸歸於岑寂。我坐在籃子裡,經不住響聲的誘惑,用手敲打著“咯吱——咯吱”響的扁擔。奶奶掉過頭來:“倩啊,坐穩了哦。”她的臉上,是滿足的笑容。

奶奶的扁擔,挑著瑰麗而恬靜的美景,挑著我童年的樂趣,我在扁擔歡快的伴奏聲中,讀出了濃郁的溫馨。

記憶中,村裡人多是信佛的,便打算在原來破舊的土地廟上動工修繕,他們甚至會忙到很晚。墨綠的田埂上,大大小小的扁擔,老老少少的人們,形成村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挑點泥沙過來,注意路!”

“來嘍,路我可熟悉的很呢。”

“天黑了,大家都要看著點!”

人們互相關照著,各自都卯足了勁頭,任勞任怨。年歲已大的老人挑起兩桶沉沉的泥沙,那根很老的扁擔受到了震動,便“咯嘰”地慘叫了一聲,老人身子晃一晃,兩桶泥沙便不約而同地也跟著晃起來。他那原本是古銅色的兩頰立即漲得鐵紅,額上青筋暴綻,嘴脣蠕動著,步伐維艱卻堅定有力,小心翼翼地走著。看得出,他很吃力。我連忙奔上前去,想要扶著他,老人他咬緊了牙,硬是挺起了腰板,然後執拗地辯解:“我來我來,小孩子歇歇吧。只要扁擔扛得住,我沒問題!土地神會保佑的。”(借鑑《臺階》中描寫父親的語句,富有感染力)我會心一笑:村裡人總是那麼樸實,他們不怕辛苦,即使日子過得緊吧,也總有盼頭。挺直腰板,扁擔一挑,兩頰流汗,幸福的感覺溢滿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這讓他們活得自在灑脫。

鄉村的扁擔,挑著鄉村人的勤勞與收穫,挑著他們執著而堅定的信念。我在扁擔辛勤的勞作中,讀出了濃厚的鄉情和幸福。

家裡的小院後牆邊,搭著一根古老的扁擔,多年的歲月沉澱,風雨洗禮,扁擔那原本光滑細膩的軀幹已經是痕跡斑斑。注視著它那一道道印痕,一條條裂縫,覺得它像極了奶奶臉上的皺紋,像極了村裡人粗糙的掌紋。

暮色降臨,鄉村的扁擔一頭挑著瘦瘦的月亮,一頭挑著熟透的太陽,透過那扁擔,我讀出了愛,不屈,堅強……

高中扁擔為題記敘文 篇24

古時的一些俗語,似有種魔力,放之今日,仍有不可辯駁性。一句“娘想兒,流水長;兒想娘,扁擔長。”便可將你看似對父母綿延不絕的思念之語堵在喉嚨口,以致啞口無言,心虛之感油然而生。於是,自責了愧疚了。

於這裡,我卻想說,扁擔之長的想念是可以理解的,也不能只因扁擔之長的想念就將子女對父母的愛抹殺。

因了歲月年輪的增加,孩子與外界接觸的圓半徑不斷擴大,相反父母的圈子卻在縮小。於是矛盾出現了。子女的圈中活躍了各種因素:愛情、婚姻、事業、人際、孩子與父母;而父母的圈子彷彿變成一個焦點聚於孩子。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麼“流水長”與“扁擔長”難道就不能理解了嗎?

正如《變奏的鄉愁》中作者所提及的,自己已成了孩子的第二故鄉,自己對父母的思念自然也會變奏。況且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希望子女勇敢外出闖蕩,他們不希望孩子在外時時惦念自己,於是將流水長的想念化為滿滿的祝福送孩子外出,自己則在老家靜靜地想念,靜靜地守候。難道此時的父母會怪子女的“扁擔之長”不如自己的“流水之長”嗎?不會的,因為思念已化為動力在延續……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父母身體安康。倘若一封家書或一通電話告知父母身體有恙,又有幾個子女只是“扁擔之長”的著急呢?李密的《陳情表》至今讀來仍令人潸然淚下,為什麼?因他對病中母親的真心,一切名利官職與母親相比又能算得什麼?再看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的一個人物,因常年在外忙,母親的最後一面也未見到,在家哭了三個月,並以《項脊軒志》的最後一句話自戒。可見,雖想念是“扁擔之長”,但子女對父母的愛卻是綿綿無絕期的。安好時的“扁擔之長”是適度是理性,不安時的“流水之長”是愛。這樣,“扁擔之長”的想念又是可理解了。

看客又云:“那現今社會子女與父母反目的事例屢見不鮮,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隨處可見,又怎麼說呢?”不用說!我們這裡所談的想念全是基於愛上,若拋卻倫理孝道,“想念”無論短長對他們來說也無足輕重了,他們的行為,只待輿論與法律的制裁。

心虛自責之感減輕之後,帶著可以理解的“扁擔之長”的想念在外闖蕩,抱著“常回家看看”的心態常回家看看,母親藏著流水長的思念會一直在村口的老槐樹下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