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隨筆散文:竺橋記憶

隨筆散文:竺橋記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南京城內有一條流淌千年的母親河,據傳,河為秦始皇所鑿,故名秦淮河。一提秦淮河,潛意識裡立馬泛起金粉樓臺,槳聲燈影,簫琴笙歌的美景奇緣,想起了朱自清與俞平佰在1923年8月同遊秦淮的心境,內心不免陷入誘惑與排拒的矛盾之中。

隨筆散文:竺橋記憶

斗轉星移,流經我們家巷口的秦淮河卻早己卸盡鉛華,樸實的讓人忘記它的存在,只是年復一年默默不語的緩緩流淌。然而它卻是一條有生命的河,有感情的河,承載著太多人的似水流年。

秦淮河上有很多或古老或現代的橋,連線著南京的骨骼、神經和血脈,使城市靈動而富有生命。我老家所居巷子鄰近有三座橋:逸仙橋、竺橋、太平橋,其中竺橋最近,踱著方步過去也只須兩三分鐘。

為何叫竺橋?不得而知,是否附近有一處叫竺園的院落而得這個雅緻的芳名?這需要考證。這個橋是我見過最簡陋、最樸實、最厚重的橋。橋通體用出自明朝的青磚,用灰漿砌成一個拱形,連線兩岸。橋的磚石已經灰黑,還從磚縫裡伸展出幾枝不小的灌木,昭示出它古老而滄桑的歲月。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橋的路面用方形的青石鋪成,路一直延伸到雍園、梅園,直到漢府新村路口。那時,剛學會騎自行車的我,上有點坡度的竺橋,有點費勁,但聽到車輪碾壓路面發出好聽的聲音,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得意。

竺橋周圍的佈局,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狀態和水準。緊貼橋頭右側,有一間木質雜貨鋪,屋的根基是木樁,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好象泰國湄公河岸邊的高腳寮。小屋不大,但經營的品種不少,服務態度也好,懸掛在視窗的一盞燈能亮到三更半夜。在這裡一分錢可以買兩顆糖,五分錢則可以買一塊香甜砸舌的蛋糕。記得那年高考前的一晚,已到子夜的時分,睏乏之下,我沿著河邊走走,試圖清醒一下頭腦。看見小店燈還亮著,便上前看看,出於好奇,一分錢買了壹枝香菸,沒想到這種便捷的消費方式,給我開了抽菸的先河。

記憶猶存的是,每年一進入臘月,小店也要頗為用心的妝扮一番,除了貼對聯,營業員還在橋頭的木杆頂端,掛上一個紅紅的燈籠,每晚都亮著,喜慶的色彩照在橋上,倒映在河中,給人們以吉祥和溫暖。

橋的左側是一間公廁,每天清晨是最繁忙的'時刻,大小便的聲音,咳嗽吐痰的聲音,倒馬桶洗刷的聲音,聲聲剌耳,此起彼伏,人們一天的生活,就此拉開帷幕。

橋西,是太平橋南巷,沿街低矮的店鋪早早開門營業,大媽、大嫂穿著拖鞋,就可以買齊早市的菜蔬和可口的早點。值得一提的是,路口有一間炒貨店,櫃檯上醒目的放著一臺公用電話。店主接到電話,可以為你傳呼,騎著車子飛快的通知你。每每接到傳呼,一般都是大事,接話人定是激動萬分。

那時,巷子口的秦淮河還沒有綜合整治,雨汙也沒有分流,河的坡岸分段植了不少櫸樹、欒樹、毛鵑及垂柳,河水在綠樹的映襯下,可以產生交相輝映、水天一色的效果。人們常常坐在岸邊小憩,享受著“柳牽淮水岸邊搖”的風景和輕風拂面漾水波的愜意。

清晨,河邊也偶有人在垂釣,濛濛細雨中戴著斗笠,眼睛盯著氤氳之氣瀰漫的河面。更有人在橋頭的岸邊上支起了大網,但一網拉上來,往往也只有三四條小刀和鯽妹。我發現他們並不在意魚獲的多少,而要的是一種閒情逸致的心情。

入夜,如果你有閒情,可以依著橋裙,放眼望去,一邊是喧鬧繁華,一邊是清靜閒逸,一座橋把兩種境界連線到一起。你低頭望著河水,河中是倒映的星空,雲彩、星星,盡收眼底。此時,如果你的思緒隨著河水流淌,你就幻化進橋和水的虛空世界了。

六十年代初,我離開了南京,離開了竺橋。每當遊子難得回來一趟時,大都要經過竺橋,一到竺橋,彷彿跨進了家的大門;每當離開老家,依依惜別返回時,也要經過這座橋。有一次,我走的很遠了,一回頭,還能看見老媽立在橋上,滿頭的銀髮在風中飄舞,頓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