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挑夫散文隨筆

挑夫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挑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有著悠久的歷史。

挑夫散文隨筆

古時候道路崎嶇交通不暢,貨物的搬運也極不便利,從而催生了挑夫這種職業的出現。如碼頭上的腳伕、山區收穫季的挑糧客,走村串戶的貨郎等,都是以挑物謀生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從事這種職業的人已越來越少,最終將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

前些時候,媒體上曾報道過關於景區挑夫的動人故事,讓人唏噓感嘆,《重慶最後的棒捧》一則新聞裡他們的無助與迷茫,更是讓人心酸落淚。而現在的城市中還生存著這樣的一群人——小工挑夫,則鮮為人知了。

他們跟隨小包工頭,專為家庭裝修改造向高處運送沙石水泥等建築材料的。如果不接近距離接近他們,就體會不到他們的艱辛與無奈。前幾天工廠又停了,朋友再次叫上我去他幹活的地方做事,同時也體驗了一把做挑夫的感覺。

那天是為一戶人家翻修屋頂,需澆注幾十平方的混凝土,由於沒有升降裝置,說白了是沒有安放升降裝置位置與條件,只能用挑來完成這辛苦的工程了。

前來的幾個小工都是帶著挑物工具的四川人。工作開始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者,最先將拴好的挑袋展平,裝上黃沙,再將挑袋的襻子掛向短短的扁擔兩端,慢慢蹲下,雙手抓緊兩邊的挑袋,並不輕鬆的站了起來,晃動著足有百斤的擔子,顫悠悠的走向樓梯,低著頭緩緩地再一步一個階梯的向上攀登著,顯得有些吃力是的,畢竟歲數大了。他人很實在,挑的每一擔都不比別人少,每到樓頂料盤時,總是氣吁噓噓,汗水順著脖子向下浸潤著沾了黃沙的衣服。我提醒他少挑點,多跑一趟沒關係,他卻說這是辛苦活不能耍滑的。這句話看似平常的話,卻讓人對他油然而敬。

中午時分已完成了工程三分之二少點,此時房主賣來了饅頭,我們席地而坐,手都不願去洗了拿起就吃。其間我不經意的問那老者:“老哥,幹多久了”,他嘆嘆地說:“今年六十五歲,來這裡做挑工十幾年了,沒辦法的,這是命該如此啊”,“上了年紀身體要緊呀”我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恐怕也幹不了幾年啦,現在就是要多攢些錢防老”,“你兒子不養你嗎?”,“兩個兒子的負擔都重,不能拖他們的後腿,另外政府每個月還發七十元的養老金哩”。說著眼睛裡也閃著淚光,似乎還有說不出的隱情,不知是為以後的日子發愁,還是為政府的救助金而感激。此刻我心裡也酸酸的。是啊!他用雙肩擔起了一家人沉甸甸的生活,擔起了這一家人的希望與夢想,幾十年的歲月裡,勞累已把他黝黑的臉雕刻的溝壑縱橫,是啊!這就是命,一個無法改變的`命,誰讓你是農民!於是想到每每早晨,城市的小河邊、公園裡、健身的男男人女女悠閒自在,心裡很是羨慕,也只能是羨慕,我們農民何時才能如此瀟灑,天知道?

稍作休息,還是得把剩餘的工程做完的。這三分之一的工作量,如同馬拉松運動的最後幾公里,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了。雖然吃過飯補充了體力,疲勞的雙腿還是越來越沉重,酥軟的膝蓋在邁上每一個臺節時都會打顫,在最尾的一個臺階處幾乎抬不起腿了,寬寬的扁擔嵌也似的釘在肩膀上,一個小的扭動都會有開裂的感覺,喊著鼓勁的號子“嗨喲”著,焦急地數著每一層樓梯,完成一次次的七十八級的運送,當最後一擔運到,那輕鬆的感覺已讓人不能站立,順勢坐在寬寬的扁擔上。

結束了勞作,房主付我們六個人一千伍佰元勞資,按最原始的分配原則,每人二百五十元!一個帶有嘲諷意義的數字。

再見了,挑夫!我可以這麼說,而他們卻不能,明天他們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