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君子以行言小人逞口舌散文

君子以行言小人逞口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回問子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

君子以行言小人逞口舌散文

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為義之上,相疾也,退而相愛;小人於為亂之上,相愛也,退而相惡。”

這是《孔子家語?顏回》中記載的對話,白話意思就是:

君子是用行動來說話的,而小人則是逞口舌之強的。君子是站在道義之上的,當面勸誡,事後則互相親近的。相反,小人卻是以作亂天下為目的,表面看起來相親相愛熱情的很,背地裡互相攻擊,甚至背後狠狠地給你一刀。

這就是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於人性的看法,君君子,小小人,可是不知不覺中,我們相當君子,卻成了小人。君子與小人,並不是刻寫在臉上的,而是聽其言,重要的是觀其行。

一個人聽聞了道理或者是學習了一些知識之後,就拿來逞口舌之能,一味強調自己是正確的,竭力打擊或和指責別人,而實際自己卻做不到,也學不來,還裝模作樣裝大神,這就符合孔夫子給小人下的定義了。

君子,是用行動來說話的,可以不說,但是一旦說了,就會一定去努力做好,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皆是力行聖賢之道,言行一致,令人欽敬仰慕。

君子待人處事時,皆是真摯懇切,以誠相待。當了解到朋友有不符合道、德、仁、義、禮這些美德的時候,就會善意勸說,甚至義正詞嚴地給予勸誡。而內心是出於愛護和關心,是出於愛心和責任,事後仍舊會保持親近的關愛友誼,這就是君子風尚。

《弟子規》有云:“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善相勸,德皆建”,這是指在人和人的交往過程中,相互之間應該以善良美好的言行去相互勸勉,這樣美好的品德也就建立起來了。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看到朋友在與人爭吵甚至打人的時候,應該阻止和勸解,而不是在一旁煽風點火,火上澆油,更不能幸災樂禍地在一旁喊:“打得好!打得好!往死裡打!”“不給他點厲害瞧瞧,就不知道馬王爺長了幾隻眼!”“讓他知道咱家哥們兒的厲害!”......

這已經不是在勸架了,而是為虎作倀、助紂為虐,這樣人與人之間又怎麼能建立起良好的友誼呢?這樣的人又怎麼修得良好的品德呢?

德是道的彰顯,善是德的根本。有著善良美好的心,便可以有著良好的德行;反過來看,有著良好的品德修養的人,也一定有著一顆善良的心。

所以說:善良之心,品德之基。

“過不規,道兩虧”,這是說看到朋友的'過失,一定要規勸。如果不規勸,那麼對於你和朋友而言,都是有所虧欠,甚至是有損的。

所以子曰:“君子之於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謂,吾不知其仁人也。”

也就是是說看見朋友有過錯,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這也是一種過錯。有時候勸善規過別人有點難,難在抹不開面子,又害怕傷害彼此情分,不好開口,有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勸誡。所以這也是做人很難的原因。

《禮記?檀弓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看看,古人早就看出問題了,我們不知不覺中已經做了“細人”了。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禍。當我們面對親人或朋友的過錯,如何勸誡或指正,這需要善巧與方便的智慧法門。而這個智慧法門卻是需要善心為本,不斷修行才能獲得的。所以很多大智慧者、大聖大賢、大菩薩在證道開悟之前,一般是不會輕易去是是非非的,而往往是通過一些好樣子或好例子,讓你看,讓你聽,讓你接觸,讓你有所感悟,讓你有所感動,這就是方便善巧的法門。

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如果忠言不逆耳,豈非更善?

這裡總結幾種方便善巧的說“忠言”的法門:

1、欲抑先揚。先表揚讚美朋友的優點和長處,朋友高興了,自然更容易接受你的勸誡了。

2、溫婉柔和。當你對朋友說話或闡述你的看法的時候,一定要不急不緩,保持心平氣和。萬萬不可簡單粗暴,甚至直截了當,或是盛氣凌人。對錯是非讓朋友自己去判斷。

3、趁熱打鐵。當朋友處於心情愉快,表現高興的時候說出你的想法或看法,這樣你的朋友聽起來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

4、善解人意。作為朋友的你,也要諒解和理解朋友的情況,學會寬恕朋友,這些所謂的過錯,或許是有難言之隱,或者是無心之過,或者是不得已的苦衷呢!

5、旁敲側擊。你可以借一些別的事情,暗示性或隱喻性地告訴朋友,要相信你的朋友和你一樣都不是傻子,只需要輕輕一點,彼此也就明白了。

講一個笑話:

一天,一位長得有些紈絝的帥哥開著心愛的豪華跑車,一面想著漂亮的女朋友,一面哼著流行的歌曲,悠閒地駛向約會目的地。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車,那車上的司機快速搖下車窗對他大聲說:“豬!”由於車速太快,兩車眨眼便交錯而去。

紈絝帥哥越想越納悶,越想越生氣,老子又沒惹你,為什麼突然罵我是“豬”?第一個反應,立即快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

哪知話音未落,立時聽得哐哐噗噗聲,接著是一陣殺豬般地亂叫,原來自己的車迎頭撞上一群正在過馬路的豬。

其實大家應該都看出了,這個笑話中的那個說“豬”的人,其實是在善意地提醒或告知:“小心,前面有豬!”可是由於時間空間和表達的關係,造成了誤會,最終生出災害來。可見表達方式和理解方式都是同樣很重要的,這也就是需要方便善巧的勸誡智慧。而這智慧卻是要通過讀書、學習和親身力行修證才能領悟出來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君子與小人的的問題,實際就是如何做人的問題。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利。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原文: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意思很明顯:君子所思,是如何進德修業;小人所想,是如何升官發財。並不是說君子不愛財,小人就無德了,而是說君子與小人的側重點和目的不一樣。

孟子》雲:“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說一個故事:

一位佛教信徒前往華嚴寺參禪問道。

信徒:方丈大師,我是一個虔誠的佛家弟子,雖然我已經結婚,可是我卻靜不下心來,因為我發現我現在已經瘋狂地愛上了另一位女子,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還請大師指點!

方丈:你能確定你真的愛上了現在這個女人?你確定她就是你生命裡唯一的,也是你的最後一個女人嗎?

信徒:是的,我確定。

方丈:那麼你離婚,然後娶她吧!

信徒:可是,可是我現在的妻子,溫柔善良,賢良淑德,我這樣做,是否殘忍?是否不道德?是否違背佛法?

方丈:如果婚姻沒有愛,那才是最殘忍最不道德的。如今你已愛上了別人,不在愛你的妻子,你正確的做法就是離婚。

信徒:可是,我妻子很愛我呀,她真的很愛我!我捨不得。

方丈:你妻子是幸福的。

信徒:我要與她離婚而後另娶她人,她應該是很痛苦的,怎麼會是幸福的呢?

方丈:在你們的婚姻中,你妻子還擁有她對你的愛,而你卻已經不再愛她,也失去了她的愛,正所謂“擁有就是幸福,失去才是痛苦”,所以痛苦的人應該是你。

信徒:應該是她失去了我吧,她應該才是痛苦的!

方丈:你錯了,你只是她婚姻中一個真愛的具體,當你離開他後,這個具體就不存在了,而她的真愛也會隨之延續到另一個具體上。在你妻子的婚姻中,真愛從沒有失去過,而是你放棄了。所以她才是幸福的,而你才是痛苦的。

信徒:我妻子說過,她今生只愛我一個,她不會愛上別人的!

方丈:這樣的誓言,你也說過嗎?

信徒:我.......我......

方丈:你且看看你面前香爐中的那幾根蠟燭,哪一根最亮?

信徒:我真的不知道,好像都是一樣的亮。

方丈:這些蠟燭就好比是你生命中遇見的女人,其中一根,就是你現正在熱戀的那個女人。你連這幾根蠟燭哪根最亮都不知道,芸芸眾生,萬千女人,你又怎麼能確定你現在愛的這個女人就是你生命裡唯一的而且是最後一個女人呢?

信徒:我......

方丈隨手抽出一根蠟燭放在信徒眼前說:你現在用心看,看看那根蠟燭最亮?

信徒:當然是眼前的這根最亮。

方丈:你現在把它放回原處,再看看哪根最亮?

信徒搖搖頭:我真的還是看不出哪根最亮。

方丈:你剛拿的那根蠟燭,就好比你現在愛的那個女人。愛由心生,當你愛她時,那是你在用心去看去愛,所以就覺的它是最亮的。當你把它放回原處,你卻找不到最亮的感覺,所有的最後或是唯一,都只是鏡中觀花,花中望月,終究是一場幻夢而已。

信徒:哦,我懂了!原來大師並不是要我與我的愛人離婚,而是在點化我。

方丈:看破,不說破,你去吧!

信徒:謝謝大師!我現在真的知道我愛的人是誰了,她就是我現在的愛人。

方丈: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