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通用11篇)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完成一篇優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通用11篇)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1

在祖國的西部邊陲新疆生長著一種樹木叫白楊。

白楊樹高大挺拔沒有樹杈,一根主幹筆直通天,有十幾米高。細細的枝條和片片綠葉緊緊圍抱在樹幹的上方。其形像直立的毛筆,又像古人使用的長槍。

新疆是個神祕而又遙遠的地方,有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有渺無人跡的茫茫戈壁灘。有靜若仙子終年不化的冰峰雪嶺,有飛沙走石魔鬼出沒的城邦。然而更有瓜果飄香牛羊滿山,有繁華都市和草原牧場。有藍天白雲豔陽高照,還有高原銀湖碧波盪漾。就是這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構成了美麗而又神奇的新疆。

汽車行駛在無邊無際的戈壁灘上,地上是一堆堆沙土和亂石。風沙捲起塵埃在漫天飛揚,眼前是一片混混沌沌,好像時光的隧道把人們又帶到了中世紀以前的荒涼。車內的旅客由於顛簸疲勞有的昏昏欲睡,也有的睜大眼睛朝窗外眺望。在這荒涼的原野裡,只有汽車在不知疲憊的奔跑,像迷途的羔羊,不知前面的路有多遠,不知將要走向何方。烈日下熱氣蒸騰,灰濛濛混茫茫,時間顯得漫長漫長。就這樣車子駛過一個又一個灘塗,越過一座又一座土崗。突然眼前顯現出一片綠洲,是綠綠的白楊樹林環抱著綠綠的村莊。在昏黃之中看到了綠葉,就好像沙漠之中湧出的一股清泉;水是生命的符號,綠色代表著希望。白楊樹的枝葉在向人們不停地招手致意。你看那白楊樹,豎成排橫成行,一排排一隊隊,就像身穿綠色軍裝的士兵為祖國放哨站崗。遠處是一條又寬又長的白楊樹防風林帶,就像野戰軍大部隊在長途行軍,它們是抵禦風沙塵暴的萬里長城。

村莊的名字叫團場。團場的住宅不同於老式農村房屋雜亂無序。一家家宅院一條線整齊的排列過去。每一個院落就像一座堅固的堡壘。這一座座堡壘組成了祖國邊境的鐵壁銅牆。戍邊屯墾的兵團戰士一手拿鋤一手拿槍。他們風餐露宿,用勤勞的雙手在這寸草不長的荒野地,建成了現代化的新農莊。他們栽下了千株萬株的白楊樹。他們和白楊樹一起守衛著祖國的邊疆。

樹和人息息相關。白楊樹用自己的枝體維護著人們的生活環境。它們默默地承受著風雪和酷暑,頑強的生活在高原戈壁灘上。白楊樹材質很硬而且紋路細膩,建築房屋白楊樹可做棟樑。白楊木製成的傢俱,色澤光亮。白楊樹的葉子是牲畜的美味佳餚,就連那隨風飄落的枯葉羊群們也吃得很香很香。

仰望白楊樹頂天立地,綠葉臨風。你會感到他就是健壯俊美的小夥子。而那一棵棵小樹苗隨風舞動,就像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白楊樹散發的清香使人感覺清心親切。和白楊樹一起生活你就會感到青春不老。新疆各族人民愛白楊。啊!白楊!那高高的白楊!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2

小時侯我在農村長大,北方農村最常見的樹就是白楊樹,白楊樹是農村使用率最高的。

村裡有個青年叫戰良,聰明能幹,腦子活絡。

村裡有個青年叫東記,迂納老實,常被人欺負。

村西口有排白楊樹,長了好多年了,有水桶粗,高大挺拔,在農村人眼裡,那便是一筆財富。

從父親嘴裡知道那排樹當中,有棵是我家的,緊挨著的是東記家的。

兩棵白楊樹,一棵粗些,是東記的,一棵細些,屬於我家,幾乎每次經過那,父親都會過去用手量一量,看著他,父親的眼裡就是希望,就象秋日裡莊稼人站在稻田邊看到飽滿的稻穗一樣,眼裡是希望,想象裡是收穫。

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家裡一直是很窮的,父親和母親省吃儉用,每天辛勤的勞作,換來我們的學費。

賣掉那棵樹,是父親被迫的選擇,我讀大學的學費對於父親,每年都是筆巨大的開支。

戰良總是很活絡,他總是能在村裡找到每筆生意的出路。很快他和父親談好了價錢,當然,戰良和父親鬧的不歡而散也是那天。

聰明的生意人總是能在別人還沒有發現門路的時候自己找到,那排樹長那很多年了,很多人已經分的不太清楚那個是誰家的,何況東記本來就是個老實人,平時稀裡糊塗的,在這個時候即使戰良買了我家的樹,故意砍了他家的樹,只要父親認定那棵是我家的,東記也認了。

在戰良看來只是一句話的事,這樣他可以得到那棵更粗的樹,父親可以多得30元錢。

戰良提出這麼幹的時候,父親拒絕了,父親拒絕的時候,還在為我的學費發愁。

父親說:人可以窮,但要正直。是自己的就拿,不是自己的,不該拿。我記著父親的話,

因為這,一直戰良和我父親鬧彆扭。

父親說,他不在乎。

很多年過去了,我一直記著這件事。

北方農村的白楊樹,高大挺拔,每每見到白楊樹,便想起父親,每每想起父親,就想起白楊樹。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3

家鄉的白楊樹,不同與西北高原的小白楊,不是生長在哨所旁;也不同與大漠邊關的胡楊樹,沒有孤傲和滄桑,而是高高挺立在家鄉豫北平原的大地上,這種直衝雲霄的白楊樹,被鄉親們稱之為“鑽天楊”。在我兒時的記憶裡,留下了一串串難忘的童年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剛上小學。在我家後面那條大馬路兩邊生長著兩排白楊樹。白楊樹不是很粗,我剛好能抱住,樹身上刷了一米多高的白灰,在白灰的上沿還刷了一圈紅漆。聽大人們講,這是生產隊的樹,公家專門派人做的記號。這些公家的記號可讓我和小夥伴們沾了不少光。我和鄰居家的東衛、世強年齡相仿,我們幾乎每天下午放學後,都要在那裡玩爬樹比賽,特別是夏天樹葉茂密的時候,比看誰爬的快、爬的高,看誰折到最好的楊樹條和編的楊樹帽好看。每次比賽他倆的身手都比我快,基本上我都是墊底的。有一次,我兩手緊緊抱住、用兩腿夾住白楊樹,手腳並用、像小猴子一樣,使出全身力氣,好不容易得了回第一名。可從樹上下來再看我們仨人,全是一身白灰不說,由於用力過猛,我把自己的褲襠給磨破了、整成了開襠褲,讓他們走了一路樂了一路,晚上如果不是我溜的快,恐怕又要挨老爸一頓揍了。

在我印象中,家鄉的白楊樹春天也飛毛毛,但不像北京的楊樹毛多的讓人受不了。家鄉的白楊樹因為枝葉茂密、蔭涼大,天熱時成為我們乘涼的好去處,晚上是我們捉迷藏的好地方。農閒時,是我和小夥伴們彈玻璃球、甩紙牌、玩泥窩窩(俗稱玩尿泥)的地方。白楊樹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過家家、扮演王二小的場地,還專供了用楊樹技做成的紅纓槍、彈弓架……

家鄉路邊的白楊樹,不僅留下了我們兒時的快樂,也見證了時代的發展。那會兒,大馬路還是土路,是連線樹裡通往其他村莊的主幹道,過往的人和車很多,但大多是騎自行車、趕著馬車和驢車的,有時候也有小吉普、摩托車路過。每當聽到有汽車、摩托車的馬達聲時,村裡的大人就會駐足觀看這些農村不常見的稀罕物,我們幾個小孩就會順著馬達聲追逐,追摩托車並不是為了看它長什麼樣,而是為了聞汽油味兒,有時能追著摩托車跑出一里多地,直到看不見影兒了,還傻呵呵地邊跑邊喊:摩托車一溜煙、小孩快跑騎上邊……。在我的記憶裡,那時候覺得汽油味特別香。如今,那條大馬路早已變成了“村村通”的柏油路,兩旁的白楊樹卻消失的無影無綜。有一年回鄉探親,家人告訴我當兵走了以後,村裡修路要拓展,就把白楊樹全給刨了,取而代之的是標準化的路燈。現在,柏油路上每天來往的大貨車、小轎車不計其數,但再也見不著路邊駐足看“稀罕物”的鄉親,也不見追逐汽油味的兒童。

如今,兒時的小夥伴們都已到不惑之年,家鄉的白楊樹留下了童年抹不去的回憶,找不回的卻是童年的樂趣。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4

冬日的黃龍溪本就遊人不多,加上不是節假日更是人流稀疏,它用一種清冷而又不期然的目光注視著人們,述說著被人冷落的寂寞和惆悵。而這樣的情景倒是值得品味生活和景色的人去細細玩味。

坐機動三輪車在田野的公路上穿行了十幾分鍾便到了陳家水碾。佇立在陳家水碾旁,凝望著清澈見底的溪水從腳下堤壩孔眼中穿過,流向靜僻的遠處;那溪水的流淌化成一種音樂的唱響,默默地注入了你的心靈,彷彿在朦朧綠色中憧憬著春天的寧靜。

穿過一片竹林,跨過風蝕斑斑的石橋,突然呈現在眼裡的是陳家生態園周圍的白楊樹。我所見過的白楊樹是在去峨眉山的路上,高速公路兩旁偶爾遠遠地站有一排,或農舍的房前屋後孤零零地守著三五株,十幾株株。而眼前的白楊樹卻是一排排,一片片,密密叢叢,三四百畝,一眼望不到邊際。

寒冬裡,白楊樹的樹葉早已零落,光禿禿的只剩下樹幹和枝條。棵棵樹幹筆直地在寒冷中傲然地指向灰濛濛的蒼穹,就連枝條也是斜斜地指向空中,整個一片白楊樹就像是伸向天空的千隻萬隻手臂,捧託著被雲遮霧掩的太陽,想把這輪太陽舉得高高的;又像是在用千萬隻手拂去千變萬化的雲彩,讓更多的光和日直直地照耀大地;更像是寺廟裡和舞臺上的千手觀音幻化的千萬只聖潔的臂膀,去幫助苦難的人們,賜給人們以安寧和幸福。

再看看白楊樹梢上的太陽更是使你驚奇:天空的雲彩慢慢地遊走,厚厚的雲層不時地遮住了太陽的臉,擋住了它騰騰熾熱的光芒,使它始終不能噴薄而出;空氣中瀰漫著一層未散盡的霧障也為這日光披上的朦朧的面紗,更使得日光透明而不耀眼,你用肉眼也可以良久地直視,眺望太陽倒像是在盡情欣賞月輝。

一條小路如一把利劍將白楊樹林劈成了兩片,凋零的白楊樹葉厚厚地鋪滿了路面,枯萎泛黃地靜靜依偎在一起,漠漠的躺在田野中,把她的殘存的生命歸於泥土,在時間的催生下為這黑油油的土地增添一點養分和活力,這條路就像是流動著的白楊樹的不朽生命。小路的盡頭田野變成了淺綠色的一塊,婆娑的樹影掩映著淡淡霧靄中的農舍,一切都變成了渾然一體,簡直就是一幅脫盡城市喧鬧的清新寫意畫,這幅畫完全會洗滌你的靈性,讓你忘記了所在的時空,任憑你的生命在優美、寧靜、調諧中放飛自然。

“先生,你要返回了嗎?”三輪車司機把我從曠然的沉迷中喚回了現實。

在返回的路上,他向我滔滔地講述:“現在人們可以租上幾百畝土地種上白楊樹,長大後當藥材賣掉,一年可收入幾十萬呢。”

“哦,哦!”,我喃喃著,好象更明白了白楊樹的不倔品格和奉獻精神。

此刻,我眼中黃龍溪的風情不是古碼頭盪漾的遊船,黃龍溪的靈氣不是古寺內繚繞的青煙,黃龍溪的神韻不是石徑旁飄出的茶香,而是迷茫的寒冬裡聳立著的一顆顆白楊樹。

春天不久就會回來!春天裡的白楊樹一定會是翠綠一片,蓬勃一片,高亢的生命之歌一定會盪漾在川西平原上。那時,我會再次擁抱你____黃龍溪陳家生態園的白楊樹林!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5

工作之餘,我總愛站在窗前極目遠眺。草地、白楊林、青山是眼前層次分明的主體靜態景物。把辦公樓作觀景點,映入眼簾最多的是環抱這座小城的白楊林。

我對白楊樹的衷愛之情由來已久,這源於我從小就生活在生機蓬勃的錫林郭勒草原。

看著遠處的白楊林,我油然而生諸多遐想。

白楊樹,草原的兒子。草原母親博大胸懷孕育了它的生命。白楊汲取了母親的營養,一年年茁壯成長。從一株株幼苗,到一棵棵參天大樹,直至匯成一片又一片的白楊林。

在白楊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春風吹暖大地的時候,白楊樹是身著修長燕尾裝的舞者。一季的春光,是舞臺上最美的燈光,春風就是那音樂裡的節奏。白楊在春的舞臺上,和著春風的節拍,舒展著修長的枝條,盡情地舞著,舞著。它們的舞姿時而舒緩,時而奔放;時而溫情、時而熱烈。漸漸地,白楊全身的血液沸騰了,顏色變綠了,枝條柔軟了,枝丫鑽出了葉芽。漸漸地,樹舞出了嫩綠的葉兒。最後,白楊舞得枝繁葉茂。

夏季的白楊,穿上了一年裡最華美的盛裝,靜靜地沐浴著陽光。此時的白楊,是英姿挺拔的禮兵,如織的遊人來草原旅遊觀光,它們排排列列站在那裡,輕搖著身姿歡迎五湖四海友人的到來。

做為母親的兒子,它們怕夏日草原上強烈的陽光晒傷母親美麗的肌膚,枝繁葉茂是它們打著蔥綠的陽傘為母親遮涼。

白楊是草原母親的長子,它們想以兄長的身份去呵護兄妹,總想給花兒草兒一些綠蔭。可是花兒草兒還小,叛逆的情緒正濃,總是躲著大哥生長。

秋天已至,花兒落殤,青草枯黃。人類拼命在大地上索取。牧民們打下的青草高高地堆在他們的草場。農民把田裡割得盡剩燕麥茬、蕎麥茬…半尺長的茬杆兒戳在地裡,真得好悲傷。大地這位母親曾經生機盎然的綠衣退了顏色,變得百孔千瘡。

白楊怎會讓母親的衣服這樣不堪!它們決定脫下自己的戎裝給母親披上。

白楊樹隨著秋風,搖啊搖,搖啊搖。從初秋的輕盈,到暮秋的狂烈,直到樹葉紛紛飄落。秋風把樹葉吹到了山崗,送到了農田,吹進了溝壑,送到了草場。白楊林又給母親披上了新裝。白楊時而低頭看看母親,內心欣喜無比。

落了葉的白楊樹,別有一番的美。它們像裸體健美者,正向世人展示那滿身腱肉的軀體。它們依然身姿挺拔,枝條依然努力向上!

冬日裡,肆虐的寒風呼嘯著,裹著黃沙漫天飛揚,狂妄地想把草原掩埋。雖然白楊樹正裸著身軀,可他們不會被寒風吹倒,不會被嚴寒擊垮,而是挺胸激昂毫不畏懼,與寒風與黃沙對抗。在白楊林的護衛下,草原沒有被黃沙掩埋,黃沙也不再那樣囂張。白楊林就是草原母親最忠實最神聖的保衛者。

年復一年,歲月輪迴,草原上的白楊樹成了林的海洋。草原孕育了白楊,白楊保衛了草原。

白楊樹那向上的精神、頑強的力量、感恩的情懷,就是草原兒女的人格魅力!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6

時間如果騎上風,就會跑的飛快。我像一棵樹一樣站著,迎著風。暴風驟雨過去了,我雖然沒有倒下,枝葉已經七零八落,骨頭還在,像劍一樣,刺向藍天。

從春天的繁茂到秋天的荒蕪,只是上蒼彈了一下手指的時間。只要他一高興,多彈幾下,我的生命就算走到頭了。

之所以想到讓時間騎上風,是因為小時候經常騎在白楊樹上,感受風的速度。高大的白楊樹,經過暖陽的照射,貯存了太多的柔情,那特有的清香十分濃烈,騎在上面,猶如母親的臂彎,似有催眠的作用,很快就沉入夢鄉。美美的一覺,小半天就過去了。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以河流為伴,以白楊樹為伴。所以,我對白楊樹有特殊的感情。上中學時讀了茅盾的《白楊禮讚》,知道了他老先生也喜歡白楊樹,就覺得很自豪,在樹上睡覺就更覺得美了!

後來參加了工作,不好再上樹,就常常站在白楊樹下乘涼,聽颯颯的風與樹枝耳鬢廝磨,竊竊私語,平添了一種情趣,也是一種享受。

而現在想起這些,都已是遙遠的記憶了。道路兩旁的白楊樹被一片一片的鋸倒。理由是白楊樹不衛生,影響城市形象。代替高大白楊樹的是矮小的名貴樹種,有些還是進口樹種。只可惜那些名貴樹種水土不服,沒有一個像白楊樹一樣活的長遠。即便如此,政府領導每換屆一次,路兩邊的樹種必換一次。領導升遷了,樹卻死了。於是下界領導接著換樹種,接著種樹。而樹是一年比一年少了。鋼筋混凝土的樓房一片一片的拔地而起,也擋不住風沙的侵襲。

過去,風來時只聽見白楊樹梢葉子發出的歡快的歌聲,而現在,沙粒打在人臉上,鑽進鼻孔,深入肺部,無論你帶多厚的口罩都無濟於事。可悲可嘆。我時常想起,高大的白楊樹被鋸掉時,發出的痛苦的哀鳴,瀰漫在城市上空,刺痛人心。我和白楊樹一同哭泣,詛咒那些以發展的名義,在公共衛生的幌子下,對環境,自然和人文資源所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孽。

薩特說:“我在書裡結束我的生命,也將在書裡開始我的人生。”我是小人物,想的沒有他那麼長遠,我的生活是從白楊樹上開始的,我也想在白楊樹上結束我的生活。可就是這麼簡單的想法也很難實現了。舉目四望,方圓幾十裡,居然連個白楊樹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為什麼時代在進步,環境卻越來越差了,人的快樂也越來越少了。

我去哪裡尋找我的白楊樹呢!

當我老去的那一天,如果依然看不到白楊樹挺拔的身姿,我將伸開雙臂,以白楊樹特有的姿勢,邀請喜鵲在我的頭上做窩,我將與它交談,給它講我的童年和白楊的故事。喜鵲或許會高興的唱響新的“白楊禮讚”!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7

坐在講臺上看著孩子們正專注地識記生字與古詩。不經意將目光投向東邊的玻璃窗,我就瞥見了那棵白楊樹。六月的暖風中,枝繁葉茂、根深蒂固的它,儼然一位身著碧袍的老人,蒼峻而不乏活力。歷經滄桑,樹冠卻依然高於那幢新建的三層綜合大樓。層層疊疊的葉片,團團緊簇,就像十四年來我在這個校園留下的那些紛繁足跡,又怎能輕易清點?而那倆人才能合圍的樹杆,苔痕遍佈溝裂縱橫的皮不知裹藏了多少歲月的滄桑。尤其給人一種積澱著歷史的深邃和厚重感覺。輕盈的楊花四處翻飛,如雪如絮,將我的思緒扯回從前。樹的周圍,滿是記憶,一支禿筆又怎能寫盡其中的沮喪與失落、榮光與富足……

時光回溯到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剛從省城師範畢業的我,懷揣一腔熱血和回鄉創業的憧憬,帶著一個木箱、一套被褥、幾本書,來到這所鄉村中學。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課堂和學生了。可那份欣喜很快便澆上了冷水。偌大的校園,沒幾間像樣的房屋,場院中只見塵土飛揚,家鄉的教育環境是多麼落後啊!我被安排在白楊樹西面的一間十多平米的平房中。四壁如剝開的月餅,層層脫落。天花板不知被多少歲月的煙塵薰得焦黑,門邊的小窗也是黑黢黢的。臨近村邊小路的後窗沒有玻璃,被幾塊木板釘死。大白天不開燈也不見光線。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一邊背誦著劉禹錫的《陋室銘》,一邊在單人床上鋪被子。將心愛的吉他掛於牆上,父親把家裡的收錄機給了我。這些都是我最忠實的夥伴,更像我的財富。

那時我20歲。純真和浪漫的氣質讓我很快適應了生活。在地下室般的蝸屋裡,我認真備課、修改作業,與班上同學談笑。有幾分靦腆的我,不愛與其他老師高談闊論。喜歡獨自寫詩、練字、畫畫,與遠方的同窗或筆友通函。不時彈彈琴、聽聽歌、讀讀書。偶爾有文字見於《原野》、《迪慶報》、《文藝生活》、《聰明泉》等報刊上。雖然條件極艱苦卻也能用豐富高雅的精神生活作點綴。廚房是在寢室外的廊道上用木板釘成的簡易棚。搭三塊石頭架口鍋即為灶。白楊樹右邊是一塊籃球場,師生們在那裡上體育課、打籃球。聲音嘈雜不說,不時有球飛過來砸到板壁上,一聲巨響嚇人一跳。更要命的是處在山峁上的學校風大,球場上的沙土不時往住處猛灌。下雨則踏著滿院泥濘,如一隻只水牛踩瓦塘子般,深一腳淺一腳。粘滿黃泥的鞋,似有一塊鐵墜著。教室、宿舍處處只見髒兮兮的泥印。球場西北有棵柳樹和一個水池。下雨時,飲水大多不夠用,還得去坡下的永春河裡擔水。

白楊樹下有個小坡地。有木板攔成的教師廚房。也是上一代人讀書自己做飯的場所。再往西北,是一個更寬闊的場壩。全校二百來師生在那裡上早操、升旗、集隊和打排球。同樣風起塵飛,雨落泥爛。場子東面是一排七間的二層磚木樓房,是最好的教師宿舍和會議室。西邊有排土坯危房,搖搖欲墜的牆,陳腐不堪的椽,處處漏雨的瓦,上級一再強調不能使用,可當時條件限制不得不讓男生住。往北是學校的中心教學樓。這是七十年代中期,靠社會和集體的力量出料出工建成的二層木土樓。歷經二十載風雨,石灰牆皮脫落得東一洞西一眼,露出了土坯。屋面的瓦幾經翻蓋仍漏雨。可就在這八間教室裡,前輩們不知送出多少的學生。而我就在其中度過七年多的時光。簡陋的講臺上留下我多少傳知啟智、揮灑才情的身影。五月,外面古槐的花瓣隨風灑落教室。香氣瀰漫中,我和學生一起徜徉知識的殿堂,吮吸文明的芳芬。斑駁的泥牆上留下多少稚子的習作。我辦了一份班級小刊物《山韻》,引導孩子們愛好文學,在那些幼小的心靈中種植美好人生的夢想。遺憾的是不少孩子因貧輟學。教師們無限惋惜卻又愛莫能助。

就在那個寒酸的小屋,我收穫了淳樸的鄉村愛情。與現在的妻子相遇、相識、相愛、相守相依。學校又多分了給我一間小屋,我們迎來了寶貝女兒。三口之家擠在一起,也自得其樂。陋室,因有家、有愛而溫馨。

直到二00二年十月,一幢投資65萬元的新教學樓在白楊樹旁拔地而起。看著像山一樣聳立的大樓,全校師生無不歡欣鼓舞!搬入新教室的第一屆畢業生,各科成績名列全縣前茅,個別科目甚至超過當年的縣一中。成績突出的我也因此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獲得學校最高教學成果獎。執著的教育夢想,終於開出了一朵像樣的花。

二00五年,我又遷到曾經羨慕過的東樓。白楊樹上方取而代之的是由雲南省基礎教育西部工程投資67.37萬元的大樓,壯觀恢巨集的'綜合教學樓。白的牆,藍的門和窗簾,顯得清新而大氣。在藍天白雲、青山綠樹、五星紅旗映襯下,宛如一幅怡人的畫。白楊樹周圍平整為光滑的地皮,樹根圈上小花臺。借“普九”的東風,二00六年七月三十日,雲南省寄宿制學校工程專案更大程度地讓學校舊貌換新顏。面積492平米,投資62萬多的學生餐廳樓落成並投入使用;面積751平米,投資76萬多的學生宿舍樓投入使用;面積113平米,投資30萬多的沖水衛生廁所投入使用……

昔日孟母三遷,成就了一代儒學大師。今我三遷,見證了三十年鄉村教育的發展。走出宿舍。前邊有溫暖的太陽能可供洗浴。青青的草坪賞心悅目。高樓林立,綠樹環合,學校在萬頃碧田襯托下,別有一番情韻……

學生們享受著由政府埋單的教育,人數由不足二百人到已逾七百人。規模由我初入校時六個班到十四個班。教師由二十幾人增至四十多人。孩子們衣著光鮮,豈和我們當時相比?食堂裡葷素相間,花樣繁多。我讀五年級時在拖枝完小吃的是“黃金飯”(用黃色玉米做的撒撒飯)、“玻璃湯”(飄點青菜或蔥花的清湯)。兩代人的生活宛如天上地下。我們的學生從“八0後”教到“九0後”,一天比一天幸福。不必再為學費、書費、生活費擔心了,沒有人再因為貧困而輟學回家了。不少的家長還開著車,配有手機。農村生活也可見一斑了,不得不讚嘆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啊!

一棵老樹,一直注視著這個與改革同齡的校園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注視著一個年輕教師十四年來寫在這片土地上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拖枝中學似乎是迪慶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鮮活縮影:“起步晚、底子薄,卻又迎頭趕上,自強不息。”面對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和關懷,大家以“勤奮求實、團結創新”的校風校訓,激勵自己,近十年來一直保持教學質量領先。二00七年,順利通過“普九”驗收,榮獲“維西縣視窗示範學校”、“常規管理先進單位”、“平安校園”、“永春鄉先進單位”等榮譽。

改革似乎很遙遠,又是那麼切近;似乎十分模糊,又那麼清晰。可見、可聞、可感地存在於你我身邊,乃至心中。烙在每個中國人的記憶年輪上。十年前,老在想:“什麼時候才能用多媒體教學?而今不是全在這寶盒一樣的樓中裝著。遠端教育、寬頻網、學生電腦、一體機……一切觸手可及,一切又似乎恍然如夢。

守望著這棵白楊,也就守住了我一生的天堂家園。這裡有痛、有憾,有愛、有夢。在白楊樹旁舉行過多少的開學典禮、畢業送別、知識競賽、卡拉OK、演講活動;不知接過多少本“先進教師”的榮譽證書。明天只會更美好!我對不斷成長的自己說,對日新月異的學校說,對日益強大的祖國說。白楊樹下的故事又將續寫一筆:教育局已下撥資金很快建一座教職工宿舍,位置就在我當時進校住的地方。

喜歡和同事們坐在白楊樹下,談談家常,聊聊學生。說一說“想當年”的歷史軌跡,還有“未來我想”的遠景規劃人生憧憬……

一位老師走向大白楊樹。“噹噹、噹噹”的下課鈴,打斷了我無盡的遐思與懷想。相信,白楊樹下的篇章將延續向前。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政府一如既往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援下,在廣大師生的不懈努力中,還將有多少夢想可以去期待,去守望,去奮鬥,去爭取……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8

還是那條小河,還是那條小路,現在河岸邊卻沒有了那一排熟悉的白楊樹,也看不見常在枝頭跳上飛下的花喜鵲……

原來在我步行上學的路上,小河邊有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中間那棵最高的枝丫間,有一個碩大無比的喜鵲窩。

因為這塊農田裡有兩座高壓線塔,不利於開發而閒置下來。這也讓我有了接近田園的機會。大概是為了提高土地開發的價值,大概是田園主人出外打工,無人耕種,這塊田裡栽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桃樹、梨樹、棗樹、柿子樹……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當然河邊栽著一排白楊樹。

由於疏於管理,林間雜草叢生。這時節走在路上,草間的蚱蜢都會飛到你的腳面上來。不過這對於枝頭上的花喜鵲來說是最開心的事,我每次走過都會聽到它們興奮地喳喳亂叫。有時大概是飽餐之後,它們會在枝頭小憩,叫聲裡透出滿足與舒心;有時看到它們在草間,翻飛蹦跳,叫聲裡透出追逐食物時的興奮與激動;有時它們展開雙翼,悠然地在空中飄飛起舞,叫聲裡透出得意與自豪……它們給了我無盡的快樂與遐想。

這些年,這一排白楊樹一直默默地陪伴著我。你瞧,這一棵是被颱風刮歪的,那一棵斜出的枝丫,可能因為擋道,被人粗暴地折斷了,那一棵樹身上被頑童用刀砍了三刀,留下了難看的疤痕……我們是如此地熟悉,就像多年的朋友。

正如茅盾在《白楊禮讚》裡說的那樣,雖“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是樹中的偉丈夫”,“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所以每次我見到它們,心中都充滿著一種敬意。

況且它們這些年一直陪伴著我,一直提醒著冬去春來,夏走秋來。春天奉獻一片綠,生意盎然的景象給我無限希望,給我帶來前進的動力。夏天奉獻一片陰涼,帶給我陣陣欣喜。街道兩旁景觀帶裡的石榴、桂花樹、紅葉石楠……實在太矮小了,且它們都太高傲了,走過它們的身旁,一個個頭朝天仰,對我不理不睬。而這一排白楊樹總是那麼熱情,離老遠就能聽到風吹樹葉“莎啦啦……”的聲響,就好像在列隊歡迎我的到來。秋天,在你面前悠然飄落的葉片,彷彿在告訴你:“秋天來了!秋天來了!”有時斑駁的陽光穿過葉間照在地面上,那一地的落葉在你面前歡快地跑著,無私奉獻給大地一份肥沃的養料,也定會讓你想起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句,亦或是泰戈爾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是落葉,啟發我思索;是落葉,提醒我珍惜秋光;是落葉,激勵我奮進。即使是冬天,雪地上那一排光禿禿的白楊樹,肅然挺拔在凜冽的寒風中,那一份堅忍,也值得我學習,更值得我的那一份敬意。

然而這一切,隨著這一排白楊樹的消失全沒了。那一排慘白平整、有著新鮮切口的樹樁,是那麼的觸目驚心。對於田主人來說,收穫了一筆不小的財富。但對於我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對於花喜鵲來說,更是一場災難,好在家破鳥未亡,但願它們能儘快找到一塊屬於自己的樂土,擁有一個永不破滅的家。

後來每次走到這裡,總少不了一陣追尋,總會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那花喜鵲的新家安在高高的高壓線塔上,更為它們多了一份擔心。

——後記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9

白楊樹,它就像一本書;一本別樣的書;一本需要我們一生去認真研讀、感悟的書。

乍看白楊樹,它是一種很普通的樹。它平易近人,隨遇而安。無論在大江南北,還是在西域東土,你都能看到它。它有時在我們乘坐列車的鐵道旁一閃而過;它有時在公路邊夾道迎立;它在西北人的房前屋後,它在江南水鄉的路邊田塍。

然而,白楊樹它又是一種很不平凡的樹。年輕時,我特別愛慕它那颯爽、挺拔的英姿;敬重它那正直、堅定的美好氣質。後來,它那不畏乾旱、挑戰嚴寒的堅強的意志和信心,更使我欽佩和折服。而它那樂於奉獻、甘心付出的高尚情操,我是終生難忘的。

真正愛上白楊樹,那是在2007年的安徽六安。那年我隨廈門的一個裝修公司到六安市,為一個蚊香廠裝修辦公樓。

五至六月的天氣逐漸炎熱,而公路兩傍挺拔的白楊卻鬱鬱蔥蔥。不管陽光怎樣強烈,卻是無法穿透那細密的葉片,每棵樹下總會有一溜或是一圈清涼的樹影。假如說望梅止渴是一個口渴者的幸與不幸,那麼望楊心清便是我當時的心境。在那燥熱的夏日,只要你一看見那濃廕庇日的白楊,心頭便會滋生些許清涼。此刻:如果你正在這樣的地方趕路,便是你的幸運;如果你有空閒的話,在楊樹下納涼、或是看書,那可以說是你在奢侈。這對於整日忙於趕工的我來說尤其如此。

其實白楊樹,我是早就認識的,只是在童年時沒有好印象。

記得小時候我家菜地傍的墳墩上有棵孤零零的樹,樹杆也不過五至六米高、碗口粗;根部有像苦楝樹一樣的皺紋,呈灰褐色;中部以上則有像鋸痕一樣的圈紋和班點,呈灰白色;上部樹枝則呈古銅色;及至樹梢和枝葉則呈青黃色和翠綠色;葉片如心形、長四至十釐米不等、葉緣像鋸齒狀、葉面深綠、背面淺綠、嫩葉有灰色細毛。之所以說它是孤零零,是因為它跟其它的樹形狀不一樣;且我那個村莊附近都沒見過。聽我二哥說:"這是白楊樹!在每年二至三月份用柴刀隨便斬下一截四十釐米至一米左右長的嫩枝,插在泥土裡、澆點水就會成活;這種樹沒有什麼用!只能當柴火!因為它的木質軟綿綿的、不堅硬,所以不能做傢俱!更不能蓋房子"!在那個物質虧乏的年代,我種過果樹、梧桐、松樹和水杉,惟獨沒有扦插過白楊。

然而一九八八年早春的東北之行,讓我開始對白楊樹有了新的認識。那黑樾樾、在村道兩傍站成兩排的白楊,在無聲飄落的雪花中是那樣的醒目和莊嚴;在春寒料峭的朔風裡、在北方貧瘠而荒涼的曠野上,是那樣的剛直和堅挺。當我在北方賣藝的時候,在長春的郊外、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流浪,我常常對著白楊沉思。我似乎聽到它在對我安慰、或者說是某種昭示:不要屈服環境的惡劣、和時運的不濟;春寒沒有幾天,暖春很快到來!於是我就感到有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推著我向前!向前!

於是我知道白楊樹畢竟還是有用的,我的心裡已經偷偷地愛上了這看似平凡的白楊樹。它信心滿懷,更自強不息;它不向人們索取,卻傾情美化著人們的環境,還給人們心身帶來慰籍。特別是酷熱的夏天,它處處給人送來涼蔭,消減炎炎烈日;冬天裡奉獻柴火,給人取暖禦寒。

於是在安徽的日子裡,我已經明白無誤地愛上了白楊樹!我知道哪裡有白楊樹,那裡就有風景!那裡就有力量!

於是我不管走到哪裡,只要看到有白楊樹的地方,方便的話我都想去看看。

最近在杭州我女兒處養傷閒逛的時候,在三墩鎮五里塘小河邊驚喜地看到了一排樹身高大、枝葉繁茂、葉色翠綠的白楊樹。

那天上午,烈日當空。氣象預報說:白天最高氣溫將持續幾天保持在三十三度左右。於是我兜著書本,想找一個安靜、陰涼的地方悠閒地看看書。

我從五里塘路西段的穆橋頭橋順著小河往下游走去,遠遠看到了一座輕盈、精巧的現代化橋樑橫跨在前面寬闊的河面上。在橋左邊的河沿上,還開著一片燦爛的嫩黃色蘭花。

當我漸行漸近的時候,才發現這裡原來是三條河道的交匯口,橋就是公交站名的文星橋。站在橋的北端向南望去:南邊的兩條小河在不遠處合而為一,河的東西兩岸都是休閒公園。公園裡玫瑰花奼紫嫣紅,粉色的、白色的和嫩黃的蘭花紛呈嬌媚,頻送清香。最使我驚喜的是:在西岸茂盛地生長著一長排我所喜愛的白楊樹。它由遠而近地高高聳立在我的前面,倒映在河中,使這條河道顯得格外幽靜、深邃。

我快步穿過文星橋,緊傍小河,順著公園的石砌小徑匆匆向上遊走去,不時驚飛了花朵上和樹叢中白色的蝴蝶和灰黑色的小鳥,以及河邊葦叢裡玲瓏小巧的白鷺。

其實這條河道是被一道土墩一分為二的,想必是前人清淤時為圖方便而把淤泥堆在中間,久而久之便成了一道長而高的土墩;成了白楊和其它雜樹的樂土;更成了鳥兒們安寧的家園。

大約行經五百米左右,我穿過另外一座公路橋,到了河對面。我沒有向上遊的楊岸走,而是往下游的河岸走。因為這裡遮天蔽日的白楊已經足以讓我留戀、駐足!

這裡的河岸有點逼仄,旁邊就是浙江電視大學的鐵柵圍欄,幸好裡面是一個空曠的操場,不至於破壞這裡的寧靜。

我漫步在小經中,忍不住用手去觸控、或抱一抱那些直徑有六、七十公分,樹身像蟒蛇皮一樣的蒼老白楊。它們是飽經風霜的!我想它們至少也有百年的樹齡吧?我看到樹根傷痕累累、並有些許歪斜。但它們沒有怨天憂時,依然無怨無悔,茁壯成長,堅韌地挺立在天地之間。

從根部遊目上望,這些楊樹的枝椏全面發展、四面出擊。它們努力爭光、奮發向上;曾經衝鋒在前、如今退位在下的枝杆也不甘落後、老當益壯。因而都枝繁葉茂、翠綠鮮活。

我欣喜地望著這一排高大的白楊樹,看它們盡情地揮灑著青春、無私地奉獻著赤誠;看它們是如此地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地阻擋著炎炎烈日,為大地撐起了一片片的綠色。我深深地為它們感動,為這條小河驕傲!是因為它們,這條河岸才在夏日裡顯得是這樣的靚麗和嫵媚!

啊!白楊樹!這就是我愛的白楊樹!

我陶醉地躺在樹陰裡一塊平整的大石上,看藍天幾朵白雲慢慢地飄移;靜聽著每一陣風兒的吹過,忽然領會到"聽風便是雨"的另外一種意境:劇烈翻動的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初聽像流泉落崖、細聽更像陣雨的來臨;於是陽光下的葉片就像閃爍的魚鱗,令人鼓舞歡欣;而雪白的楊花則隨風飛舞、四處飄零:落在綠化帶上的被草叢挽留,落在人行道上的則時而扭身、時而徘徊前行,像怕行人的腳步把它蹂躪,直到被更大的風吹得無蹤無影;而多數的楊花則落在了河面、無奈地隨流而去,載浮載沉。我無法知道它們以後的音信……

我突然意識到我有點多情!因為,就是沒有一絲風,楊花也會自然零落的。只是無風的時候,楊花是旋轉著、慢悠悠地垂直降落的。沒有了風的輓歌,無聲無息,那是別樣的風韻!

靜靜地躺在樹陰下,時不時都會聽到鳥兒的啼叫和對鳴;它們歡叫著從這棵樹裡彈出,又撲進那棵樹中;它們在枝椏間不停地跳躍,是那樣的機警和輕盈。你就是看酸了眼睛,也尋不到這些樹的精靈。只有那長尾喜鵲,一來到樹上便"唊唊"地叫個不停;並炫耀著長長的尾巴,唯恐人們不知道一樣;然後,才心滿意足地高叫著到別處招搖。還有那八哥,三、五個一群,婉轉嘹亮地歡叫著,在樹梢上飛來繞去,玩得十分開心。

啊!白楊樹!親愛的白楊樹!你讓鳥兒多了樂趣和歡欣,你讓風兒有了靚影和笑聲;你迷住了蜻蜓和蝴蝶,你給了河岸魅力和青春!你讓我舒展了心身,你讓我增添了豪情!在北方,你不怕乾旱和嚴寒;在南方,你不怕淫雨和酷熱;你無論是在黃土高原,還是在綠水江灣,你不管是在大路旁,還是在小田埂:你總是處之泰然,與泥土抱成一團,把根兒扎得深深,給大地畫上風景!

啊!白楊樹!敬愛的白楊樹!高高的白楊樹啊!翠綠的白楊樹!每一次看到你的身影,就會想到你的精神。你不停地把我提醒,像父親關注我的一言一行。而每一次走進你的小徑,我都會感受到你的深情。

我沒有拿出帶來的書,我的目光停留在白楊樹上。我想白楊樹是一本別樣的書!它就是我今天最想看的書,也是我要窮盡一生,方能不斷地領悟到其中所說的、一切的書。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10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白楊樹,另一棵也是白楊樹。

我自小便對白楊樹有著獨特的情節。它佔據了我的童年,溢滿了我關於童年的回憶。

自我記事起,門前那兩棵白楊就已經在了。它們是奶奶年輕時栽下的。長了幾十年,又高又直。

聽奶奶說,我四歲上幼兒園時,每次放學回家,首先就跑過去伸出雙手抱一抱兩棵白楊。那時候抱著白楊,兩隻手還夠不到一起。後來長得更大一些就可以抱住它們了。

鄰居劉大爺家的大白豬跑出豬圈後總會溜到白楊樹下用身體在樹上蹭癢癢。怎麼趕都趕不走。用石頭扔它,它就“哼哼”亂叫。我記得有一年母豬產下十二隻小豬崽。每到週六周天的早上,我推開門就看見他們趴在白楊樹下晒太陽。我就蹲在門口數著小豬。“一頭,兩頭,三頭……十一頭,咦?怎麼少了一隻呢?”小豬總比大豬可愛。所以我很樂意幫著劉大爺找小豬。但是後來小豬仔慢慢長大,不但變得更醜了,而且還老用鼻子去拱白楊樹的根部。於是,為了保護白楊,我和小豬們絕交了。它們趴在樹下晒太陽我會趕走它們。有一次,為了保護白楊我早上偷偷沒去上學。小豬們也沒有敢靠近白楊。中午父母回到家得知我沒有去上學,我媽生氣地追著我打,我就圍著白楊樹轉圈。後來我委屈地大哭一場,告訴奶奶我不去上學是為了保護白楊樹不被小豬拱。奶奶他們哭笑不得,告訴我白楊樹那麼堅強,怎麼會被幾隻小豬拱倒呢!我一想也是,大風大雨白楊也毫不畏懼,怎麼會怕幾隻小豬呢?不出幾個月,小豬們被陸續的賣掉了。我反而又挺懷念它們的。於是寫完作業我就叫來小夥伴在白楊樹下小豬們拱出來的小土窪裡玩玻璃球。

秋天,白楊樹的葉子會落滿一地。我覺得白楊的葉子特別好看。總會撿來一沓夾在書裡。有幾次上語文課老師叫我把書拿起來大聲朗讀課文:“冬天到了,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忽然,“譁”地一聲夾在書裡的樹葉就掉了一地。同學們就哈哈大笑起來。我憋紅了臉,顫顫巍巍地接著讀了下去:“夏天到了,小樹給爺爺撐開綠色的小傘。爺爺不熱了……”

等到再大些我就認得白楊樹上的疤痕原來是二叔小時候刻上去的名字!雖然我覺得這樣很不好,但我還是找來小刀悄悄地把自己的名字也刻了上去。因為我知道白楊很堅強。

村子裡每年都會變一點兒,只有白楊一直筆直地立在門前。

直到去年秋天,我從外面回到家就發現兩棵白楊都不在了。母親告訴我,說二叔要娶媳婦結婚,結婚得有新房子,就用那兩棵筆直又堅強的白楊樹做房樑了。

如今,我站在院子裡抬頭眺望遠處的南山,覺得天空特別開闊。新建的房子上會落上幾隻飛鳥。而落在我心頭的,是我承受不起的生命之輕。

高高的白楊樹現代散文 篇11

南湖泉,常常出現在夢中,那是兒時記憶的樂園。

端午節第二天,邀幾個朋友到老家的南湖遊玩。說是湖,其實是一片很大的溼地草灘。家鄉人把有草有水的草灘統稱為湖,跟江南水鄉的湖有區別。南湖在原蘭新線國道南邊,也在我妻子孃家紅廟墩村的南邊。湖的南邊是南泉,到南泉,離南山(祁連山)就不遠了。南湖雖在國道旁,但湖邊有田園、楊樹河柳、農家小院形成一道螢幕,將湖與國道隔開。若不進入這道屏幕後,許多人也許經常在此段國道上來回,卻不知有個南湖,更無緣進入湖裡一睹她的芳容。

過一橋一河,一段泥漿路,彎腰從鐵絲網豁口進入南湖,碧草連天,泉眼密佈。柔軟的草灘上,綠草如氈。星星點點,五顏六色的極小花朵,宛如這氈上的圖案。無數羊腸小道,像盲目彎曲爬行的大蛇留下的痕跡,將你引向湖的深處或邊際。

明明是草灘,因何稱湖?朋友們心存疑惑。但隨著往湖的深處走去,大家心中釋然。看似都是草地,腳下軟綿,但一不小心,就會踩進草叢間的水裡,或是陷入泥裡。越往裡走,草越盛密,泉水越多。這些泉有大有小,有深有淺,淺的極淺,深的極深,冬不封冰,夏不幹凅。有些泉里長有蘆葦、水冬青、魚網草等水草,有的泉裡卻寸草不生。佇立在淺水泉邊,會看見泉底翻滾的細沙,永不停息。翻滾起又落下像小麥膚皮一樣的細沙,似慢火煨燉的肉羹。雖翻滾不停,但卻不擴散,也不上浮,使一泉清水凝冷平靜。偶有氣泡直線冒上水面,引起一圈圈輕輕的漣漪,但無礙泉水的清靜。幾十年前,這些泉有的有魚,有的無魚。無魚的泉,泉眼在泉中間,有魚的泉,泉眼在泉的邊沿下。那些有魚的泉裡,若無人打擾,不受驚動,魚在水裡暢遊。若是天陰悶熱,不時有魚躍出水面,打破夕陽斜照下閃著金光的寧靜水面。但若有人驚動,魚們會迅速鑽入泉眼。

這些鑲嵌在南湖如鏡般的清泉,在我老家北海子的溼地草灘上也有很多。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爬在有魚的泉眼旁,屏住呼吸,不出一絲聲響,睜大眼睛,靜靜等待魚從洞裡出來。先是洞口探出一條極小的魚,瞪著鼓鼓的小眼球,反覆前遊後退幾次,偵察兵似的,慢慢往前游去。後面再探出一條稍大些的,也如前面那條,仔細偵察一番,小心翼翼前遊。第三條又大些,比前兩條還謹慎,只探出頭,即不前遊,也不縮回,靜觀前面的兩條小魚游到泉的中央,它才極慢地一點一點游出洞口,前遊一米左右,浮在水中,仍在觀察,也許是覺得確定安全了,但還不放心,由它帶頭,兩條小魚在後,沿泉周邊巡遊一圈,回到洞口,稍停留一會,還是最小的在最前面,依次按大小,一條一條從洞口出來,一字長蛇陣,沿泉邊再巡遊一番。越是後出來的魚越大,最後出來的那條,有大人手腕粗,威嚴沉穩,盡顯魚王氣派。想不到魚類有如此森嚴等級。魚們一二成對,三五成群,在清泉裡盡情暢遊。那條老魚卻始終在離洞口不遠處徘徊。隨著我們站起來雀躍歡呼,魚們老大在前,最小的殿後,??幾下,魚貫而入洞口。若想再次見到它們,得耐心等待好長時間。我們必定是孩子們,耐心不足,想法簡單,從家裡拿來鐵杴,在洞口放個芨芨編的筐子,從洞口開始挖,草皮下面是軟土,挖四五十公分,即可見水,但無論怎麼挖,挖到太陽西斜,人畜回家,炊煙升起,還是隻見水不見魚,只等作罷,望洞興嘆。後來有大人們接著我們挖的茬繼續挖,也徒勞一場。不知那魚洞有多深多長。那時生活艱難,難得吃肉,那些魚對我們的誘惑實在難以抵擋。再後來,還是大人們辦法多,在明月皓空的夜晚,爬在泉的兩側,提前拉起掛網,待魚們全出洞後,悄無聲息地在離洞口近處把掛網下到水中,往泉裡丟個石子,魚們回洞時多被掛在網上,再扯著網在泉裡包抄一遍,漏網的極少。

我一邊講著這些趣事,一邊跟朋友們在大大小小的泉裡尋找魚跡,但泉水清澈如鏡,哪有魚的蹤影。

南湖灘裡,靠近黃家墩子,在湖邊的土路旁,有一眼泉,人們把它敬奉為神泉。此泉分前泉和後泉,前泉水清見底,面積跟一個籃球場差不多。泉里長滿濃密的蘆葦,泉邊水草茂盛。因是沼澤草地,很容易陷進去,人畜無法靠近。後泉緊靠外泉,面積比前泉小很多,周邊草地倒結實,但人更不敢到泉邊。泉水上面清晰,中間深藍,下面漆黑,既不冒水泡,也不長丁點水草,透著陰森怪像,好似險象環生,深不可測,猶如一潭死水,更像一張墨池樣黑森森無底的巨口,隨時可吞噬掉進去的任何東西。鄉民們叫它黑泉。孩子們從小就被大人們叮囑,在湖裡玩耍,千萬不要到黑泉附近。聽老人們講,過去有戶人家娶親,拉著新娘子的大軲轆牛車在黑泉旁的土路上正走著,忽起一陣狂風,連車帶人還有牛掉入黑泉,狂風過後,人們只在黑泉裡看見些漂浮在上面的車廂木板碎片,再無任何蹤跡。老人們還講過,有一匹馬在黑泉邊飲水,泉裡好像有巨大吸力,馬被吸進泉裡,連個泡都沒冒,水也不見渾濁,無聲無息,無影無蹤,好像什麼東西也沒掉進去一樣。老人們講的,是真是假,無從考證,但直到現在,無論大人小孩,從沒人輕易敢去黑泉附近玩耍逗留卻是事實。

我把這些傳說一一講給朋友們聽,大家邊拍照邊討論,最後一致認為,此泉可能與祁連山雪水滲入地下形成的暗河相通,人畜掉進去只落暗河,被大水沖走,所以不見蹤影。人們既然對黑泉敬畏,肯定有其原因。一代又一代,人老泉不竭,如歌的歲月裡,圍繞這眼泉,必定發生過些故事和傳說。

站在這樣的泉水邊,望著那既清又藍又黑幽幽如鏡面一樣的泉水,無法不油然而生一些象徵或暗示。南湖裡這些無論大小都以極圓形狀存的清泉,無疑是金川河的水源,湖中心立著的幾塊大牌子上,“金川河水源涵養地”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些泉有許多讓人猜想不透的地方,猜想不透就會浮想聯翩。它們因鑲嵌在地勢平坦的草灘上,雖不息流淌,但無高山流水的轟鳴,更無山澗小溪的叮咚,無聲無息,默默地滋養著金川河兩岸的沃土肥田,父老鄉親。

我們在湖中泉邊休息,四周寂靜。天藍、草綠、花美。泉中有云,雲中有泉。鳥聲嗚翠,格外深刻。

南湖的南邊,目光越過湖邊墨綠色的白楊樹,祁連山如一抹黛雲,漂浮在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