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高考作文要力避九大暗點

高考作文要力避九大暗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高考考場作文,必須有“亮點”,即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才能吸引閱卷人的眼球,取得較好的分數。這已人所共知。

高考作文要力避九大暗點

考場作文是給閱卷人看的,揣摩閱卷人的心理雖有取巧之嫌,但閱卷人是以公正客觀的態度對待每一篇文章的,加之他們都是招生考試部門精選的,閱卷前又進行了統一的培訓,對作文卷的評判標準形成了共識,所以,他們的看法,代表了公眾尤其是語文界對考場作文的看法。他們喜歡的地方,就是作文的“亮點”;他們討厭的地方,自然就是失分的“暗點”。

綜觀眾多的考場失敗作文,其失分失就失在那些“暗點”上,正是那些“暗點”讓閱卷人心中陡然生厭,筆下毫不留情。筆者總結出考場作文的十大“暗點”,希望考場學子們為文謹“言”慎“形”,並給2005年的考生敲一記警鐘。

一、審題不嚴,偏離題意

話題作文儘管稍顯寬泛,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限制條件的。這有效地防止了宿構,但也給審題帶來了難度。2003年全國高考作文話題,限制成分增加了,所以各省市作文平均分均比往年下降,高分卷也相應減少。

不少考生審題不細不嚴,稍加思考就下筆寫作,致使寫作內容偏離了題意。做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閱卷人大筆一揮,苦果只能自己嘗。如2003年考題,不少考生大談當今人際關係、報答父母恩、師長恩,早戀的危害,難忘的友誼等,都“離”了題。還有為數不少的考生只談感情不談認知,或只說認知不說感情,這些都“偏”了題。

審題時,雖不可能字字斟酌良久,但也一定得字字細細推敲,然後從整體上把握話題的內容指向。話題是並列式的,要兼顧並列的二者,並找到二者的聯絡;是偏正式的,在照顧中心詞的同時,也要充分注意“偏”部分的限制;主謂式的,要從主謂賓的組合中整體把握;動賓式的,要在動詞和賓語的搭配中找到聯絡並同時特別注意“賓”的部分。

二、字數不夠,書寫凌亂

高考作文的字數要求是“不少於800字”,評分標準是每少50字扣一分,如果真能嚴格執行這個標準,那豈不是少三百字才扣掉6分嗎?事實上如果一篇文章真的少了三百字,失的分就遠遠不止6分了,是6分的幾倍也就難說了。在閱卷人眼中,字數不夠,是明顯沒達到起碼的要求。所以字數一定要夠。

語文能力包含許多方面,書寫也是重要的一項。很多考場作文,字型難看,不易辨別,近乎“天書”。更有甚者卷面勾勾抹抹,慘不忍睹,整篇看來就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破譯這樣的“密碼”文字是需要極大耐性的。即使你文章立意深刻,觀點獨到,語言精妙,高分亦會絕然離你而去。

三、文白夾雜,文理不通

現代漢語已經是很成熟的文體,可有不少考生偏要用文言寫作。這和媒體炒作《赤兔之死》有一定的聯絡。個別學生能較好地用文言文寫出思想性、藝術性都很高的考場作文,表明他語文素質較高,特別是有一定的古文修養,給高分甚至給滿分予以肯定是應該的。但是,給高分或是給滿分只是肯定個別作者,閱卷人絕沒有鼓勵考生都寫文言文的意思。更何況,用文言文寫作,大有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嫌疑。特別是大多數寫文言文的考生,本身古文修養讓人難以恭維,作文多成了文白夾雜、文理不通的怪胎,劣者甚多優者鳳毛麟角。你想,一張作文卷呈到面前,文白夾雜文理不通,讀來磕磕絆絆,味同嚼蠟,誰人愛看?只能讓人生厭!

在文章中適當地使用一兩個文言詞,一兩句文言句子,正如做菜加了合適的鹽,但文言成分太多,菜就鹹得難以下嚥了。

四、套用成文,改頭換面

高考作文的目的之一是考查你獨到的認識和感悟,獨到的就不能是別人的。有的考生平時不注意積累,臨考背幾篇範文,下筆時做一番調整或略做改動,就堂而皇之地交了上去。殊不知,紙永遠蓋不住火,套用成文很難瞞得過閱卷人的火眼金睛,成文是自己的尚可,如是別人的,偷盜是什麼行為,套用成文的作者就是什麼行為。不勞而獲,天理難容!直接打入另類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的同學可能無意套用成文,可文中“成文”的篇幅佔到了全文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就有嫌疑了。“成文”經簡縮用在文中做一個例子,“成文”的個別精彩語段用在文中增添亮色,都是可以的。關鍵的問題是,對於“成文”,你是把它當作手段還是當作目的。

五、沉於幻想,虛擬獵奇

寫文章固然需要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但這種聯想和想象應建立在反映現實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啟悟閱讀物件的基礎上,必須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生活現象,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少考生認為構思神奇就能得高分,於是作文中就多神話、科幻故事,如鑽入時空隧道,生活在5000年後等,甚至寫虛擬的網上生活和網上游戲,這類“戲說”文,完全沒有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現實針對性,躲進小樓,與世隔絕,故事新編,編得完全不沾人間煙火,這樣的文章自娛自樂還可以,搬到閱卷場上就難免失敗的命運。

內容超出現實的文章不是不可寫,不管你想象如何天馬行空,縱橫不羈,只要反映現實生活帶有較強烈的現實針對性,能給今天的讀者以啟迪和感染,也可以得到較好的分數。如寓言等“另類”文章就是如此。

命題者希望在有所限制的前提下,學子們能張揚個性,文章百花齊放。閱卷人也希望看到在“鐐銬”制約下舞動最舒展、最個性的文章。但前提是必須反映現實生活。如報章披露的今年的一篇文章:“我”是一個好色的皇帝,皇后嫉妒妃嬪受到“我”的寵愛,派人去殺她,“我”出於個人感情,不相信刺客是皇后派來的,說明皇帝被個人感情矇蔽而不能看清事實真相。這個故事,要說切題也切題,中心也明確,想象力還很豐富,但它是好文章嗎?這樣的文章有什麼意義?

六、材料陳舊,積累淺薄

高考是要選拔人才的,要選拔那些思想積極向上、學識豐富厚重、思維靈活敏捷的學子進高校深造。從作文捲上看,有很多地方能看出一個學子的學養,閱讀廣而體悟深,積累厚重而又充實就是一個重要方面。

可許多考生的作文中,材料過於陳舊,給人積累淺薄的印象。極少數可能由於考場時間、氣氛限制而“靈機”不能“一動”,致使材料選擇失當。但絕大多數考生是不注重平時積累,不注意補充生動鮮活的材料,僅僅記住了有數的幾個事例,就期望“放之四海而皆準”了。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材料陳舊”,和以前的及通常的“材料陳舊”有很大區別。以前的意思,多指材料是年代久遠的。如今“材料陳舊”有橫縱兩層意思,縱著看,年代過於久遠,和火熱的現實生活不搭邊;橫著看,儘管材料取自現實生活,但你用我用他也用,太多太濫,也就不新鮮了,“陳舊”了,自然打折了。

所以,材料的選擇就應該“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讓你那卓爾不群的'材料,帶著大清早晶瑩的露珠,映到閱卷人眼中,使之眼前一亮,在疲憊中聳然一振,眼睛頓時睜大,放出異彩,:這個孩子讀書一定多!

七、內容不實,形式花哨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所以文章內容是第一位的,而形式是第二位的。

優秀的文章,總是先有好的內容,再配以恰當的形式,最終做到形質兼美。不少考生不在內容上下功夫,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殊不知內容不好,形式的新奇就成了無用的花架子。一個女子,如面部“溝壑縱橫”,大腿O形,儘管衣著華麗,回頭率一定不高。

形式的新奇也確是創新的一個有效途徑,但若一味追求形式新奇而不顧內容,就走進了寫作的誤區。形式只是一個瓶子,內容才是瓶中酒,酒不香醇,瓶再好看也不值錢。閱卷人的眼睛可是雪亮的,他們決不可能“買櫝還珠”。

有的考生文章總共800多字,開頭卻有一大段題記,既不警策也不豐厚,內容空洞,喧賓奪主,令人生" 厭。還有的寫了詩歌,可是受作者積累和閱歷所限,“詩歌”只是普通文章多按了幾次回車鍵罷了。還有的同學寫戲劇,人物出場、舞臺說明就佔去了不少的篇幅,每一幕的內容可憐到僅剩幾句話。更有的同學不顧自身條件,借鑑了別學科別領域的文體,可由於對別學科別領域的起碼常識都搞不清,使得文章不倫不類。

八、內容趨同,千人一面

閱卷人最希望看到的是內容的異彩紛呈。人的心理天生就潛藏著獵奇的成分,登山,喜歡登崎嶇險峻之山;觀水,喜歡觀或驚濤拍岸或九曲迴環之水,平平常常甚至庸常的事物不大容易“逗”出人的興趣。

許多同學面對話題,審題後得出一個寫作內容,立即動筆,很少或根本沒有考慮到他確定的內容許多人都能夠想到,寫出的文章就如一粒沙落進了沙堆,怎麼也尋不見。一本試卷裡,第一個人說“姑娘是一奪花”,閱卷人認為很好;第二個人說“姑娘是一奪花”,閱卷人認為可以,如果十幾個或更多人都說“姑娘是一奪花”,他們作文的命運可想而知。

內容的趨同表現在許多方面,可以是物件的趨同,認識的趨同,形式的趨同,也可以是題目的趨同。特別是題目,有的同學化用話題或直接用話題文字作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閱卷人如走進同一個模子生產出的器物中,厭倦感自會油然而生。

所以,力避趨同,堅決放棄第一個甚至第二個腦子裡冒出來的想法,換用第三甚至第四構思,就顯得分外重要了。

你想,力避趨同,你拋向沙堆的就不是一粒沙子,而是一粒閃亮的珍珠,珍珠在沙堆中同樣熠熠發光,還愁沒有人賞識嗎?不用說行家,普通人也能把你從萬沙之中揀起來,倍加珍視,對不對?

九、語言平板,死水無波

作文是綜合考察語文素養的,而語文素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看語言的功夫。學習十幾年語文,倘語言還是平平板板,像一潭死水,沒有一絲的波瀾,自然讓閱卷人難以認可。更何況,讀平板的文章,一路坎坷,怎能提起勁頭?

語言的最低要求是通順,再往上才是生動。對於大多數人來講,生動就是力求語言富於文采,給人強烈的感染。

要有文采,就需注意靈活使用句式手段和修辭手段,讓閱卷人讀來一路暢快甚至大呼痛快。從目前中學生習作和考場語言失分作文來看,語言上最大的毛病就是直來直去,不會含蓄委婉,表意過於直白,一覽無餘,沒了趣味。如說“心裡痛快”,就直說“我心裡痛快無比,十二分的痛快”,其實,你“二十分的痛快”也比不上“我覺得三萬六千個毛孔,每一個毛孔都流淌著舒適”來勁!很多同學在表述“時光飛逝”這樣簡單的意思,也是直接表述,很少能想到“菊花開,菊花殘,不知不覺,秋去冬來”這樣的寫法。

要給人深深的感染,文章就需做到敘議結合、景情結合、情理結合。敘述事件後讓精當的議論使讀者感你之所感,刻畫景物後讓飄逸的情思撥動讀者的心絃,情動後自然地過渡到對事理的闡發上,讓讀者昇華認識。這樣,浸在文字中的你的心就連線了讀者的心,讀者會因“景”而走進情境,因“情”而激盪心扉,因“議”而深有同感,因“理”而回味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