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有關八年級下冊作文錦集五篇

有關八年級下冊作文錦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八年級下冊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八年級下冊作文錦集五篇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1

我家住甘肅巴丹吉林沙漠邊緣。但我沒有看到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景象。我見過的沙漠並不浩瀚,而且被勤勞的人民改造成了公園。公園裏行行白楊樹挺立在路旁,沙丘上種滿了梭梭、紅柳、胡楊、甘草、沙棘等,芳草萋萋,綠陰如蓋,我實在叫不出更多的沙生植物的名字。公園裏建了跑馬場、滑沙場,涼亭,還修了人工湖,絲毫讓人感覺不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淒涼景象。

如今,我們處在信息時代,有幸趕上了網絡的末班車,電話和網絡使我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我們與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朋友彼此激情互動,歡暢溝通。

我的家鄉是葡萄酒的故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的這首《涼州詞》就是家鄉葡萄美酒的寫照。“莫高”牌乾紅、乾白葡萄酒、冰葡萄酒已享譽省內外。文化搭臺,經貿唱戲,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使我家鄉特產如虎添翼。今年全國“鄉洽會”上絲綢之路上的衆多制酒公司與港商簽定了大批訂單,爲地方經濟的騰飛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和我的家鄉將不負祖國的重望,將發揮老一輩“兩彈一星”精神和新一代“載人航天”精神,在誕生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的土地上再創輝煌。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2

五月,獻給母親的歌

小時候坐在媽媽的膝蓋上,

聽媽媽講外婆的故事。

明明知道自己也會長大,

但有時也會忘記。

自己也會有成爲母親的那一天,

只知道自己是個孩子,

不會思考往後的事情。

看着母親用可樂瓶子做成工藝品,

羨慕的看着上下翻飛的靈巧雙手,

明白無論母親走多遠,

都會和孩子在一起。

少年期挽着媽媽的手臂,

聽媽媽訓導刻苦的學習,

明知道母親有一天終會老去,

卻總是忘記自己也會老去。

看着母親的光滑一點一點淡去,

看着那日漸暴露缺點的母親,

明白原來再完美的人,

缺點也會顯露無疑。

成年後推着母親的輪椅,

聽着母親那呢喃地神神叨叨,

卻總是忘記自己也會離去。

看着母親欣慰的笑意,

才發現自己也已經老去。

自己的女兒坐在自己的膝蓋上,

聽着自己講母親的故事。

知道女兒也會長大,

循環着屬於自己的故事。

明知自己會老去,

歷史終究會將一切埋葬,

也滿足欣慰。

因爲已經想起了母親,

以及自己也已經是母親。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3

放假了,該幹什麼呢?回老屯看看吧。

我上了客車,想象着老家的模樣。兒時,那裏可是我的天堂,屯北的小河和樹林,屯東的田野,一望無際,幾戶人家的炊煙慢慢飄上天空,多麼一片恬靜祥和的景象啊。

車走到了一半,我卻昏昏欲睡了,夢中還是老屯的模樣,嚮往着它,寧靜而安詳。

終於到了,我被售票員的聲音警醒,一下跳起來,三步並作兩步向車下跑去。彷彿去看一個熟知的朋友,可是跳下車後,我怔住了,這是我的家鄉嗎?

清清的小河裏堵滿了垃圾,屯裏的大道兩旁全是牛糞,遠處再也步是幾縷炊煙了,而是濃濃的黑煙,爲什麼會是這樣?我急忙跳進屯子,找到一個老人,問他:“老大爺,這裏怎麼會變成這樣呢?”老爺爺嘆了口氣:“唉,你是XX家的孩子吧,去年,來了幾個人,和村長協商,要在這兒建工廠,同時給村長好處費,村長答應了,很快,工廠建起來了,但廢氣,廢水也來了。這裏變得烏煙瘴氣。同時,他們還鼓動村裏人養牛,說可以擠奶,於是村裏人都開始養起了牛,腰包是鼓了,可牛糞也多了。”

我明白了,是錢惹的禍,它讓人類的心變黑了,這就是我的家鄉遊,在污水,廢氣,廢渣中游,多麼“愜意”啊!

傍晚,我上了回去的客車,來時的快樂心情一掃而光,留下的只有在夢中,對故鄉的懷念與嘆惋。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4

我,端起酒杯,慢慢地在房門外踱着腳步,一種“舉酒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不邀而至。

我喝着酒,突然聽到一陣悅耳的笛聲。我驚奇、興奮,更感到無比的高興。聽着悅耳動聽的笛聲,我的腦海中出現家鄉的一切事物。真的,這聲音多麼像家鄉的樂士吹的聲音。他的臉,他的手,還有那隻漂亮的笛子。他坐在那裏,不停地吹着吹着。許多人坐在那裏,聽着那優美的樂聲,人們歡呼雀躍……

我擡頭看看天上那輪明月,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一夜飛渡鏡湖月”的情景。於是,放下手上的酒杯,沿着洛陽城去聽笛聲。我走在路上,聽着笛聲,我不禁起疑思“着笛聲從何而至”?我看着城邊那些房屋,城裏的那些鋪子大都關了門,石街上,很少有人行走,偶爾有一兩聲鳥叫。這感覺真是冷淡。漸漸地走了一圈,總有笛子的聲音。

我不解,疑惑,這聲音是從何而至呢?於是我又沿着原路返回,走在街上,偶爾吹來一陣涼風,有些冷。我慢慢地傾聽着。走了一會兒,笛聲突然停了一下,接着又吹了起來,哇!這聲音好熟。是《折楊柳曲》?對,就是,我的心更加興奮。我猛地想起了自己家裏門前那棵很大的'柳樹。當春天一到,柳葉翠綠欲滴,一羣羣鳥兒棲息在柳樹上,嘰嘰喳喳地叫着。當我離家至京之時,親人、朋友們來到那棵柳樹下送我。我看到他們在哭,我想說什麼,可怎麼也說不出來。真有“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的情景……我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汪倫,情不自禁地吟着:“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吟着這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生活的孤獨,回憶起在家中生活的溫暖;想起了仕途生活的艱難,回憶起在家中的那份快感;想起了自己在異地舉目無親的慘境;回憶起家鄉人民的熱心。我看到了家鄉人民的笑容,聽到了家鄉人民熱切的話語,更感受到了家鄉人民那一份愛。

我繼續走着,伴着那優美的笛聲,不知不覺,回到了自己那一座小屋中。端起那杯酒,猛飲兩口,來到桌旁,鋪開紙,快速地寫到: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太白題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5

吃過午飯,楊老師匆匆地跑進教室說:“快戴上紅領巾跟我去見袁隆平爺爺。”這飛來的喜訊可樂壞了我們。

來到袁隆平爺爺的會議室,我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會兒,一位衣着樸素的人走進了會議室,若不是他與會議室中袁隆平爺爺的照片一模一樣,我還真認不出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黝黑的皮膚,和藹的笑容,與普通農民幾乎沒有兩樣。

因爲坐在我們面前的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緊張的氣氛蔓延了整個會議室,我們班的向崇緊張得都把要獻給袁爺爺的紅領巾給掉在地上了,可袁爺爺卻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似的,仍然笑盈盈地望着他。

“袁爺爺您好,我是洪塘中學二(1)班的王典維,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好嗎?什麼是雜交水稻?”哦,原來到了提問的時間,王典維率先搶到了機會。我按捺不住了,好不容易等袁爺爺回答完王典維的文體,立刻站起身來說:“袁爺爺您好,我是襯秋靜,我想請問您,您發明雜交水稻的靈感來自哪裏?”袁爺爺聽到這個問題笑得更開心了。他這一笑使同學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許多。袁爺爺望着我和藹地說:“我呀,在一次下田時,發現一種水稻長得又高又大,於是,我把那種水稻的種子留下來,然後把它種到田裏,像‘望子成龍’似的細心照看它們,可是到了秋天,它們卻令我大失所望,水稻長的長短的短,我想呀,這植物是不會變種的,除非是天然雜交,從這裏我來了靈感。”

哦,原來是從失敗中來的靈感呀。正當我還在消化袁爺爺的話時,張玉珍又提問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使會議室的氣氛活躍了許多。

袁爺爺不僅耐心地回答我們提的問題,還給我們講了一個發明雜交水稻時的小故事。袁爺爺在研究雜交水稻時做的第一個實驗失敗了。雜交水稻的穀子少了,可葉子卻多了,人家挖苦他說:“可惜人類不吃草啊!”這時,袁爺爺低下頭像做錯了事的孩子。當有人認爲應該繼續做這個實驗時,袁爺爺又馬上把頭擡了起來。聽了這個小故事,同學們都會意地哈哈大笑起來,會議室的空氣也好像在歡笑。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幾個問題後,提問的時間就結束了,我們都恨時間走得太快了。

最後,我們又來到了袁爺爺的實驗田,一棵棵雜交水稻的杆子比我們中學生還高呢,一串串飽滿的穀子把稻杆壓彎了腰,放在手中掂一掂還真沉呢4着這些雜交水稻,我不禁想到了袁爺爺做過的那個夢:稻杆長得比大樹還高,稻粒比花生米還飽滿。相信那個夢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坐在回家的車上,袁隆平爺爺慈祥的笑容、樸實的話語一次又一次地浮現在我眼前,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成爲像袁爺爺一樣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