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水桶理論

水桶理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水桶理論
看過一個故事:浙江的一個六十八歲的老人,本是一個工人,但早已下崗,微薄的退休金連支持自己生活都顯得困難。35歲時,他經過火車站,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改變他的人生。那孩子孤身一人在火車站流浪,衣衫襤褸,在過往的行人眼中顯得極其厭惡,像是一個醜陋的怪胎。可這位老人溫暖的懷抱卻顛覆了這一切——他把這個孩子帶回了家,開始當成自己孩子撫養,直至他打聽到孩子父母的住址,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從那微薄的生活費中擠出了送孩子回家的火車票錢。孩子被送走了,但事情並未結束,此類事件又接踵而至,在那貧瘠的年代,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他開始不斷地收留無家可歸的孩子,住在他簡陋的家裏,有的送回父母家,有的送去上學,有的送去學手藝就業……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如今他已經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他依然每天逡巡在火車站,搜尋流浪無助的孩子。他擁有一個龐大的家庭,他和507個孩子。他們當中大多數早已成家立業了,天南海北地生活着,但是他們還會經常探望這位老人,親切地叫他一聲“老爸”。這就如烏鴉的反哺。他們愛戴他們的“老爸”,感激他在他們流浪時候拉了他們一把,給了他們溫暖讓他們不至於誤入歧途。他們還支持老人的慈善事業,資助經費,幫助和他們一樣的孩子生活和就業。
老人付出了很多,但他也收穫了孩子們的關心和愛。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尊重別人的人也會受到別人的尊敬,讓人快樂自己的心也會得到放鬆和快樂,這也就是爲什麼說笑會傳染的原因。
這讓我想起了人們常說的水桶理論:每個人都有副無形的水桶與水勺,當人們舀水到別人桶裏,以言行爲別人增添正面情緒時,也會讓自己的水位高一些。如果用勺子去舀別人桶裏的水,以言行損害別人的正面情緒,自己桶裏的水也會減少。這就是著名的“水桶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我們可以彼此加水,也可以互相舀水。要爲自己與別人的生活增添正面情緒,讓別人快樂,也讓自己快樂,必須培養爲別人加水的習慣。
有一個盲人住在一棟樓裏。每天晚上他都會到樓下花園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論是上樓還是下樓,他雖然只能順着牆摸索,卻一定要按亮樓道里的燈。一天,一個鄰居忍不住,好奇地問道:“你的眼睛看不見,爲何還要開燈呢?”。盲人回答道:“開燈能給別人上下樓帶來方便,也會給我帶來方便。”鄰居疑惑地問道:“開燈能給你帶來什麼方便呢?”。盲人答道:“開燈後,上下樓的人都會看見東西,就不會把我撞倒了,這不就給我方便了嗎。”鄰居這才恍然大悟。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愛花人的心底慢慢瀰漫、升騰。 可以這麼理解吧:你幫了別人,做了好事,或是成全了別人,就等於送了別人玫瑰一樣會讓別人高興,而你自己心裏也會因爲做了好事而覺得高興,那樣你能夠感受得到一種甜蜜,一種玫瑰的芳香在手上、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