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2020年高考作文指導:議論文分論點的提煉與表達示例

2020年高考作文指導:議論文分論點的提煉與表達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一、怎樣提煉分論點

2020年高考作文指導:議論文分論點的提煉與表達

論證某一方面觀點、某一事理,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去展開,這每一層、每一面就是一個“分論點”。分論點是對中心論點的展開與說明,是中心論點的具體化。因此,提煉分論點的前提是先確定中心論點,並用一個句子的形式表達出來。提煉分論點的常用方法有:

1.追問原因法——即問一個“爲什麼”

追問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論點作爲結論去追溯這個結論產生的條件和原因,或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或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形成分論點。由於因果聯繫是存在於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的一種普遍聯繫,因此,運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論點是議論文寫作中使用得較多的一種方法。

例1:高考北京地區高考作文題爲:以“安”爲題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寧”、“安逸”以及“安於”……等意思,自行選定角度寫議論文。字數:不少於800字。

提煉:先把話題(題目)擴展成一個句子(中心論點),如:安全是生產得到保障的前提。再對這個句子表述的現象追問原因,於是得到分論點: ⑴沒有安全,生產將受到威脅;⑵沒有安全,勞動者生命得不到保障;⑶沒有安全,長期贏利的目標無法實現。

例2:古訓說:“不以規矩,難以成方圓”。現代人說,如何創新,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框框,突破規矩。請以“規矩”爲話題作文。

分析:先把話題(題目)擴展成一個句子(中心論點):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再對這個句子表述的現象追問原因,於是得到分論點:①沒有規矩,個人不能成才;②沒有規矩,集體不能穩定;③沒有規矩,國家不能發展。(蘭子曰:這三個分論點不是對原因的追問,而是對“沒有規矩”的後果的追問,是對“難成方圓”的解釋)

例3:高考話題作文“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提煉: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個句子(中心論點),無須擴展。對這個句子表述的現象追問原因,於是得到分論點:⑴世界千變萬化,事物是複雜的;⑵人們看問題的方法、角度不同;⑶評判事物時所持的標準不同。

2.追問辦法法——即問一個“怎麼辦”

所謂追問辦法法,就是解決論證中的“怎麼辦”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和途徑。這些具體措施和途徑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論點。採用“追問辦法法”提煉分論點,也必須先確立中心論點。

例1:江西高考,話題“臉”

提煉:先把話題(題目)擴展成一個句子(即中心論點):城市的“臉”(即外顯的給外人的整體形象)要美化。然後追問美化的方式:⑴美化自然環境;⑵改善城市治安;⑶提高市民文明素質。

例2:湖南高考,題目“談意氣”

提煉:先把題目“談意氣”中的關鍵詞“意氣”擴展成一個句子(即中心論點):人要有意氣,然後追問:人怎樣纔能有意氣?於是得到三個分論點:⑴堅韌不屈,不畏風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懼,勇往直前,不怕犧牲;⑶自信樂觀,幾多風雨陰霾,總能撥開雲霧見陽光。(蘭子曰:這三個分論點有些問題,這也是我們同學中常見問題,好像只要寫出三個分論點就好了,不去管它是不是在同一個邏輯層面上,是不是有重複、交叉,這三個分論點都是在談如何面對人生困境,實際上人生不僅僅有困境,還有順境。可以用孟子的話來闡釋意氣,形成三個分論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實在想用這三個分論點也不是不可以,修改一下,可以改爲:⑴堅定不移:朝着正確的方向持續努力;⑵勇敢不懼:勇往直前,不畏困難,不怕犧牲;⑶自信樂觀,天生我才必有用,儘管幾多風雨陰霾,總能撥開雲霧見陽光。)

例3:命題作文《學會欣賞別人》。

提煉:標題就是中心論點,無須擴展成句子。圍繞“怎樣學會欣賞別人”提出解決問題的三個具體做法(亦即三個分論點):學會欣賞別人,要求自己有胸懷坦蕩、虛懷若谷的作風;學會欣賞別人,就是要努力發掘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學習並借鑑,不求全責備,不嫉賢妒能;學會欣賞別人就是要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追問結果法——即問一個“會怎樣”

追問結果法,就是把由話題(標題)確定的中心論點作爲前提,去推想在這個前提下將會產生的結果(意義、價值、影響)。

例1: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提煉: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爲前提,可以去闡發“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意義(結果)。這樣我們可以想到:⑴在思維領域,正因爲答案的豐富多彩,纔有那麼多發明創造,纔有“百家爭鳴”的局面;⑵在文學藝術領域,正因爲答案的豐富多彩,纔有風格的多樣、創作方法的多樣,纔有“百花齊放”的絢麗多彩;⑶在經濟領域,正因爲答案豐富多彩,我們經濟才繁榮,社會生活才豐富多彩。

例2:以“擁抱生活”爲話題

提煉:話題“擁抱生活”即爲中心論點,無須擴展成句子,用推想結果的方法提煉:⑴擁抱生活,熱愛生活,就會樂於爲生活付出;⑵擁抱生活,熱愛生活,就會有奮鬥的力量;⑶擁抱生活,熱愛生活,就會創造美好的生活。(這三個分論點不在一個層面上,是(1)和(2)導致了(3),即樂於爲生活付出,有奮鬥的力量,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可以修改爲:⑴擁抱生活,熱愛生活,才能體會生活的美好,有發現美的能力;⑵擁抱生活,熱愛生活,才能直面生活的醜陋,有改變惡的力量;⑶擁抱生活,熱愛生活,才能超越生活的平庸,有創造新生活的信心。)

例3:題目《這山望着那山高》

提煉:題目《這山望着那山高》即爲中心論點,無須擴展成句子,用推想結果的方法提煉:①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會永不滿足; ②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會精益求精; ③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會進取開拓。

4.追問對象法——即問一個“關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問對象法,就是先將由話題(標題)確定的中心論點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再看這個句子的謂語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後補出來或者具體列舉出來,即成爲分論點。

例1:廣東高考,話題“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煉:將話題變具體一點爲“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爲它作中心論點,謂語“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叢飛,李春燕,洪戰輝等,於是可以組合成文章主體部分的三個內容:⑴叢飛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戰輝等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顏色”爲話題作文

提煉:把話題補充爲“什麼是最美的顏色”,於是可得到分論點:⑴綠色是最美的顏色,因爲它是生命的顏色;⑵紅色是最美的顏色,因爲它象徵熱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顏色,因爲它象徵純潔。

5.追問內容法——即問一個“關涉哪些方面”

追問內容法,就是先將由話題(標題)確定的中心論點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再看這個句子的賓語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後補出來或者具體列舉出來,即成爲分論點。

例1:江西高考,話題“臉”

提煉:將話題擴展爲一個句子:三國戲是一部“臉”戲(中心論點),再對賓語“臉”戲,進行具體分解,即得到三個分論點:⑴三國戲是一部關於“奸絕”曹操的“臉”的戲;⑵三國戲是一部關於“智絕”諸葛亮的“臉”的戲;⑶三國戲是一部關於“忠絕”關羽的“臉”的戲。

例2:《拒絕窩囊廢》文題

提煉:題目即爲中心論點。對“窩囊廢”進行具體分解,可以形成三個分論點:(1)拒絕平庸無能者(提倡德才兼備);(2)拒絕怯懦無聊者(提倡敢作敢爲);(3)拒絕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遠)。

值得說明的是:⑴沒有明確的話題的作文,如材料作文以及話題隱含的作文,都可以先將觀點用一個句子表述出來,然後再根據以上方法提煉分論點;⑵在具體作文時,上述五種有時要同時用到其中的幾種,如:廣東考生一篇優秀作文,三個分論點爲:洪戰輝責把自己雕琢成具有責任之心的天使;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具有報恩之心的天使;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具有執著之心的天使。三個分論點運用於了第四和第五種方法。

二、分論點的'表述

使用分論點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開、排得順;同時要求語言表達警句化。

1.“扣得住”,是說所列的幾個分論點應該從同一角度回答同一問題。如果是有的從“是什麼”的角度說,有的從“爲什麼”的角度說,又有的從“怎麼辦”的角度說,就是沒有“扣得住”中心觀點,這樣寫文章實際上論點就難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學以“讀書樂”爲題列了如下的論述提綱:讀書是苦的,但苦中有樂;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所以其樂無窮;讀書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樂。這三條,每條回到一個問題,而不是從同一角度回答同一問題,就是沒有“扣準”。(這種毛病與我們說的層進式結構不同,如果用層進式,應該是圍繞一個方面深入表述,而不是全在面上,泛泛而談。比如:提出問題:讀書是苦的,哪有什麼樂趣?分析問題:讀書苦在過程,樂在結果。結果並不是最終的成敗,而是自身的成長。解決問題:我們要不畏艱苦,化苦爲樂。)

2.“分得開”,是說所列分論點之間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疊,沒有包容關係。某同學以“讀書樂”爲題列的如下提綱就沒有分開: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充實頭腦,一樂;讀書是一種高雅的精神活動,二樂;讀書可以提高素質,陶冶情操,三樂。第三條所說的“提高素質”實際包容了第一條的“增長知識,充實頭腦”,而“陶冶情操”與“高雅的精神活動”也有交叉:這就造成了邏輯混亂,思路不清。

3.“排得順”是說分論點的先後順序要合乎邏輯,合乎情理。也是以“讀書樂”爲題,某同學的如下提綱就有排得不順的毛病:讀書能使人解煩惱,振作精神;讀書能給人豐富的知識,高度的智慧;讀書能使人熱愛生活,熱愛工作;讀書能使人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高尚情操。這幾個分論點都是從“爲什麼”的角度闡述“讀書樂”的,所以是“扣得準”的。但它有“分不開”的問題,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併。這裏還有順序的問題,第1、第2,應本該先說哪一條?恐怕得先2後1;第3、第4,應該先說哪一條?恐怕得先4後3。如果1、3合併,那麼比較合理的順序應該是:讀書能給人豐富的知識,高度的智慧;讀書能使人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高尚的情操;讀書能使人精神振奮,熱愛生活,熱愛工作。

下面的提綱就符合“扣得住”、“分得開”、“排得順”的要求:

⑴針對青年人,從“爲什麼”的角度回答問題:讀書可以增加知識;讀書可以明辨是非;讀書可以增長才幹;讀書可以陶冶情操。

⑵針對曾經失去過讀書機會的某些中年人,從“爲什麼”的角度回答問題:讀書可以增補知識;讀書有助於工作;讀書有益於教育子女。

⑶針對老年人,從“爲什麼”的角度回答問題:讀書可使老有所養(神);讀書可使老有所長(智);讀書可使老有所爲。(可以修改一下:讀書可使老有所長;讀書可使老有所爲;讀書可使老有所安。)

⑷針對不善於讀書的人,從“怎麼辦”的角度回答問題: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要注意“博”與“深”的結合;要注意學以致用。(可以修改一下:要明確讀書目標;要注意方法得當;要學以致用。)

⑸針對不愛讀書的人,從“是什麼”的角度回答問題:讀書樂在“學而有思”(知識的習得);讀書樂在“每有會意”(情感的共鳴);讀書樂在“學以致用”(技能的掌握)。

從上面的論說提綱我們還可以看到,同樣是回答“爲什麼”,因爲針對對象不同,回答的內容也有所不同,所謂“扣得住”,如果嚴格要求,就應該是這樣的。如果從“排得順”的方面看,分論點之間是有並列關係,有的則是遞進關係。